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探索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中西医探索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中西医探索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中西医探索摘要】 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

研究显示,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当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β细胞数量已减少25%~50%。

现有证据表明,炎症可能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而导致2型糖尿病。

炎症与中医中的火证有类似之处,火证为非特异性的亚临床性炎症表现,大多为自限性,但若损及胰岛β细胞,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非特异性的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功能减退,以致糖尿病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医火证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但其患病率较高。

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

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WHO报告的结果,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有以下共同特点:1、患病率急剧增加,近三十年内2型糖尿病急剧增加的趋势仍难以缓解。

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为印度、中国、美国;2、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我国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也是如此;3、发病年龄年轻化。

不少国家儿童2 型糖尿病已占糖尿病儿童的50%~80%,儿童2型糖尿病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4、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他们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

目前糖尿病学界倾向于把这类人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

糖调节受损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他们的大量存在,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5、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从不足0.1%直至40%。

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国瑙鲁(Nauru)和美国皮玛(Pima)印地安人。

现有研究显示,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对这二者的研究也一直是糖尿病领域探索的热点。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辩证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辩证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辩证目的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中医辨证方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实验组患者在和对照组一样的治疗基础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调整,改善患者的机体内在环境,临床效果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中医辩证;临床效果2型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性紊乱疾病。

主要是以高血糖症为主。

糖尿病有很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

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消渴症”,一方面由于遗传原因,加上后天饮食不当,劳累,情志不畅所致[1]。

本次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取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在经过检查之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或随血糖≥11.1mmol/L。

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排除其他合并原发性心、脑、肝等系统疾病以及各种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

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为(60.8±3.6)岁,病程1.0~10年,平均病程为(5.6±1.3)年,实验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为(61.4±4.1)岁,病程1.2~11年,平均病程为(5.6±1.4)年。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研究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研究

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11月•临床应用窑DOI:10.16658/ki.1672-4062.2016.22.141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研究杨东雨长春市经开区洪嘉婧中医诊所,吉林长春130033[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14—2015年笔者经治的11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 素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7.27%;观察组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5.45%,两组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辅助胰岛素辨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方剂;胰岛素;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临床作用[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1(b)-0141-02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伴有胰岛素依赖和胰岛素抵抗,机体出现糖代谢紊乱,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免疫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近 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水平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1]。

以2014—2015年笔者经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2015年笔者经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 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5例患 者。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26 期
91
·综述·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姜潇 1,彭玲 2,陈蓉 2
(1. 重庆医科大学附பைடு நூலகம்永川中医院,重庆;2.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摘要:糖尿病是现如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发病率及增长率逐年递增,一跃成为继心脏病和高血压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研究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7 年,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达到 4.25 亿,这就相当于每 10 个成年人当中就有 1 个是糖尿病患者,如此庞大的基数引 发了医学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在糖尿病种类中,2 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群最多,且危害最严重,其引发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 济压力和生命威胁。而在 2 型糖尿病当中,又以气阴两虚证危害最大,因此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从中医的视角来看,糖尿病属于消渴的 范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本文将对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研究,以期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更多的理 论依据。 关键词: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6.042 本文引用格式:姜潇 , 彭玲 , 陈蓉 .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6):91,93.
单亮亮 [8] 针对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 现应用赣江黄岑黄连人参汤具有显著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 86.0%,远高于使用单药治疗。晏和国,杨博 [9] 等人利用自拟的加 味黄芪竹叶汤(其中药方为黄芪、竹叶、益母草、玄参等)治疗 3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共治疗 2 个月,其中显效 25 例,有效 7 例,无 效 4 例,总有效率达到 88.9%,效果显著。 3.3 中成药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与相关因素研究_司银套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与相关因素研究_司银套

本研究显示新发的 2 型糖尿病,HbA1C、FPG、PPG 比较,阴虚热盛型高于其他证型( 有显著性差别) ,湿 热困脾型最低,气阴两虚型与阴阳两虚型居中 ( 但无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新发的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
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资料显示,在辨证分型主 证中,以湿热困脾型居多,其次为阴虚热盛型,再次为 气阴两虚型,而阴阳两虚型最少。与传统观点认为以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不一致,这与时代进步及社会发展 有关,体检发现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更为常见。病机 多为先天禀赋不足( 遗传) ,后天饮食不节,多食肥甘、 肉类食物,形体肥胖,首先致脾胃内伤,运化失司,水谷 不能化生精微,聚生痰湿,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故从小 便而出,形成消渴。痰湿蕴久化热,耗伤阴津,故形成 阴虚燥热,气随津失,故见气阴两虚,病久及肾,故见阴 阳两虚,瘀、热是常出现的兼夹症。
虚型 HbA1C、FPG、PPG 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血脂代谢紊乱,使得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
( P > 0. 05) 。
表 4 2 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 HbA1C、FPG、PPG 比较( x珋± s)
而导致了 严 重 的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发 生。 而 阴 虚 热 盛 型 BMI 及 TC、TG 最低,这与该型三多一少症状突出,消
2. 3 各组 HbA1C、FPG、PPG 的比较 由表 4 可知,2 型糖尿病患 者 的 中 医 证 型 中 的 HbA1C、FPG、PPG 比
·1140·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6 期
较,阴虚热盛型 > 气阴两虚型 > 阴阳两虚型 > 湿热困
本研 究 显 示 新 发 的 2 型 糖 尿 病,湿 热 困 脾 型 的
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气阴两虚型与湿 则更缠绵,湿与热合则更胶着,更易导致湿热困脾。湿

2型糖尿病_三型辨证_的理论与实践_林兰[1]

2型糖尿病_三型辨证_的理论与实践_林兰[1]

【学术交流】Academic Communication1 糖尿病正在我国流行,中医药治疗需扬长避短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患病人数近9240万,每年以170万速度递增,预计2025年,可达1亿。

中国历代医家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病”范畴,按“三消”进行辨证。

目前,2型糖尿病人群中有“40%-60%”缺乏典型三消症状,因而按“三消”辨证可致漏诊。

此外,慢性高血糖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杀手。

当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仅限于控制血糖以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而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变呈有一定的优势和特长。

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证尚欠规范,没有统一辨证标准;缺乏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早期有效干预模式;缺乏降血糖和防治并发症有效中药方药的筛选方法;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机制尚不明确。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开展了“三型辨证”临床应用及系列基础研究。

2型糖尿病“三型辨证”的理论与实践林 兰 倪 青(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摘要】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的“三型”辨证理论与临床、科研、教学实践,先后提出益气养阴、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则,制定了糖尿病辨证和治疗规范,建立了治疗糖尿病中成药研发平台。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三型辨证;理论与实践证候,且证候之间相互兼夹,经分析归纳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三个证型,反映了糖尿病早、中、晚三个阶段;阴虚为三型的共性,“气阴两虚”为基本证型。

进一步对9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证实了“三型辨证”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总结出“三型辨证”的特点(见表1)。

①阴虚热盛型以热盛证候为主,兼有阴虚证、多见于糖尿病早期,血糖较高,病程较短,并发症少而轻,以中青年居多,该类患者对糖尿病缺乏认识,常伴有恐惧、焦虑、顾虑,抑郁心理者。

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探讨

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探讨

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探讨摘要:本篇文章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将中医理论阐释糖尿病的病因应用在了其中。

根据一些医学专家的论述以及现代的相关医学研究人员的阐述,进一步说明了2型糖尿病类似于《伤寒论》里面的厥阴病。

此种疾病升降逆乱,体内寒热虚实错综复杂。

此种疾病的患病部位主要以脾为中心,并且与肝和肺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病因;探讨2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一种疾病,此种疾病是由患者的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因此在中医学上属于“消渴、脾瘅”等范畴。

目前,2型糖尿病病因是临床上各医学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篇文章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理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糖尿病的生理病理,将其病因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了阐释。

以下就针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与现代理论结合起来分析2型糖尿病病因现代理论上医学认为要想形成2型糖尿病就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血糖生成相对过高,二是血糖失去转化作用。

如果人体内的某个功能将摄入的饮食或者体内储备的糖原转化成血糖就为阴精化气,此时的血糖并不能被机体所利用,这也就是人们说的营气化卫气的过程受到了阻碍;而当血糖不能被转化为糖原储存在体内时,也就是人们说的营气化精的过程受到了阻碍。

这两种情况都与脾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糖去路受阻也就是脾运之精没有了出路,李东桓说过“谷气郁于地中”当谷气出现气郁就会形成浊气而下流,这时候就会出现尿甜。

人体对外排气的通路也被叫做是鬼门即汗,精气的郁结部位不在肺腑,因此也就不会经过大便排出,其会经过尿液而导出。

使患者的脾精下流而出现尿甘。

但凡是能够阻碍脾土转运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

首先,脾以升为健,肝木之气从中焦横逆脾土能够导致病人气机转运失灵,也就是“肝木抗金,横滞脾土”。

另外,如果脾土本身被湿所困,就会阻碍气机的向上运行。

再者,如果病人的肾气不足,不能蒸腾气化,就会导致脾土缺乏温煦鼓舞,也不能进行转运升清。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编码: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126);或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11.1(200);或随机血糖》11.1(200)。

2.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面色赤红,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舌红赤少苔,脉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畏寒肢凉,神疲乏力,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编码:060)和 2型糖尿病(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尿酮,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早上空腹及三餐后 2小时或三餐前血糖、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时、凌晨 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

2型糖尿病多见。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体质理论在糖尿病中可以指导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情演变,转归和预后,进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意义重大。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因素往往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倾向性[1]。

体质的强弱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因此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研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质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体质学参考,以此提高临床疗效。

1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2]。

2008年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中国人的易感性: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

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

充分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密切相关。

2古代文献关于消渴病体质的论述2.1概念认识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早在两千多年《黄帝内经》已有记载,称之为“消”。

提出消瘴、消渴、肺消、扁消、脾痒、肾热病、风消、消中、食亦等,此外尚有肌(肤)肉消烁、筋骨消烁、消谷等相关称谓。

2.2体质认识《素问·通评虛实论》云:“消瘅……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不畅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阴不足、阳有余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养阴、益肾、温阳、利湿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具体的针灸治疗案例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方法。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饮食、运动和监测血糖。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健康。

在监测血糖方面,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起病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多年之后才被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乏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医学在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脾胃失调表现为消化功能不良、体内湿气与脂肪代谢紊乱等。

中医学将2型糖尿病分为多个亚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定义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会展望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接着,阐明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该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将介绍2型糖尿病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

然后,将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式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将总结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2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①阴虚热盛证: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

次症: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

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②湿热困脾证:主症: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③气阴两虚证: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④气虚夹湿证:主症:神疲乏力,或食后倦怠,少气纳呆。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

⑤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

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脉: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⑥血瘀脉络证主症: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

舌脉: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病等 ,也易发生本病。
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患 t②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
③H L P E L 综合征。
1 . 5治疗方法
1. . 1西医疗法 5
①镇静 :绝对 卧床休息 , 左侧 卧位 ;安定2 ,每 日 次 ;②解 .mg 5 3 痉 :首次 以2 %硫酸 镁2 mL 15 萄糖2mL 5 0  ̄2%葡 ; 1 0 ,缓慢静脉 注射 ( ≥ 1 n 0mi);继 以2%硫 酸镁6mLJ1%葡萄糖 10mL 脉滴注 ,每 5 0 J 0 I l 00 静 日1 ;用 药 期间检 查 电解 质及 镁 离子浓 度 ; ③降压 :甲巯 丙 脯酸 次 2 - 0 ,每 日3 ,④饮 食 :给 予高蛋 白、高维 生素 、高钙饮食 ; 5 5mg 次
16 例疗效分析【 . 8 J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07 83: 740 , 0 , () 9 —0 . 2 2 3
[] 范 朝 华 . 灵 汤 对 改 善 2 糖 尿 病 胰 岛 素 抵 抗 的临 床 疗 效观 3 芪 型 察【] D . : 中医药大 学 , 0 . 上海 上海 2 7 0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结合舌脉象分成4 型。①肺热津亏型。症见烦渴
多饮 ,口干 舌燥 ,尿频量多 ,舌边 尖红 ,脉洪数 。治宜 清热润肺 ,生 津 止渴 。予 以消渴方 加减 。② 胃热津 亏型 。症 见 多食易 饥 ,大便 干 燥 ,形体 消瘦 ,口渴尿 多,苔 黄燥 ,舌干红脉细数 。治 宜清 胃泻火 , 养 阴增液。方用玉女煎 加减。③肾阴亏虚型 。症见 尿频 ,尿如脂膏 , I干多饮 ,善饥多食 ,腰酸腿软 ,五心烦热 ,舌 红少津 ,脉细小数 。 ; 3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骤增,在西医单纯降血糖而副作用极大的现实面前,中医药以其调态、打靶的整体治疗手段,规避了“刻强轴弱、态强靶弱”的治疗短板。

笔者从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2型糖尿病,调态打靶,研究概况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机体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出现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一种慢性重大疾病。

目前现代医学仍然无法明确指出其发病机制,在治疗上也只是刻意强调血糖值的降低,而忽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表现。

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饮食运动控制、药物治疗及减肥手术等,但往往患者依从性较低,西药副作用较大,手术操作极为复杂,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

所以,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在于调态打靶,双管齐下,通过调整患者机体内环境,既降低血糖又改善全身症状而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病名的认识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脾瘅”、“消渴”等范畴[[作者简介:田璐璐,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研究方向,长春中医药大学,674395717@。

通讯作者:王秀阁,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54383040@qq. []仝小林,姬航宇,李敏等.脾瘅新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08:988-991.]]。

北宋《太平圣惠方》曰:“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首次提出三消概念。

“消渴”是由唐代甄立言提出的,至宋形成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辩证方法。

其后历代医家多有补充,近代医家提出三型辨证及中满内热理论有较好的代表性[[[]庄乾竹.古代消渴病学术史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9):612-615.]]。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其病机主要在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主要是指西医学的糖尿病。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如果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赙,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

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西医诊断依据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治疗 1 .肺热津伤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症候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是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例方:消渴方。

花粉12g 黄连6g 生地12g 麦冬10g 葛根10g 天冬15g 知母12g 党参15g 丹参15g 2.胃热炽盛症状:消谷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

症候分析: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善饥。

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

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是胃热炽盛之象。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定义:2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旧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的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后期则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临床问题: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候是什么?1 推荐意见:2型糖尿病包括“郁、热、虚、损”四态,糖尿病前期对应“郁”态,糖尿病期多见“热”“虚”二态,糖尿病并发症期则见于“损”态。

本病初始多六郁相兼为病,始为郁态;郁久化热,多见肝、胃、肠、肺热盛,渐成热态;燥热伤阴,壮火食气,故气血阴阳俱虚,转为虚态;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终致损态。

本指南主要涉及“热”“虚”二态的辨证论治。

热态六证:肝胃郁热证、痰热互结证、肺胃热盛证、胃肠实热证、肠道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虚态六证:热盛伤津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胃滞证、上热下寒证。

2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干预2.1热态2.2肝胃郁热证临床问题:对于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相比是否能有进一步改善?症状: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膨隆,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治法:开郁清热。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

加减:舌苔厚腻,加化橘红、陈皮、茯苓;舌苔黄腻、脘痞,加五谷虫、红曲、生山楂;舌暗,舌底脉络瘀,加水蛭粉、桃仁。

推荐意见:对于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

参考联用西药:二甲双胍(2C)、胰岛素类(2D)。

痰热互结证临床问题:对于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患者,采用小陷胸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相比是否能有进一步改善?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膨隆,胸闷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