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历史专题练2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含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历史真题与答案解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历史真题与答案解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历史真题与答案解析【真题再现】1、(09上海历史)“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答案】C【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2、(09上海历史)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3、(09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

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

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

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

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汇总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汇总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② 实行什伍连坐法
③ “燔诗书而明法令”,
制定秦律
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社会
秩序
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
变法的执行
(3)军事上:
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大大提高了军队战 斗力
(4)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
5、历史作用
点建新 制
把国家掌握的荒地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 分给农民,由农民承 性;推动了北方会 担一定的租税,徭役 经济的恢复 和兵役
设立三长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 中加强对地方的控

长制直接管理地方 制,巩固中央集权
整顿吏治 制定官吏俸禄制
轻农民赋税负担, 利农业发展恢复
后期:孝 迁都洛阳 易服装,讲汉话, 促封建化,利民族
实质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 广,生产力显著提高,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
废井田,开 阡陌,允许 土地买卖;
推行土地 私有制
由百地族耕于姓,也生中流同逐活原 亡 时 渐 。地,内学区存迁会长在的汉期大少族战量数的乱荒民农,推将的给土卖行国土农地。均家地民不田控分耕得制制配种买,,推国行有土制地。
三、近代戊戌变法
—9月 2日
主要内容
内容
作用
政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治 鼓励上书言事
参与政权
经 济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军 裁汰旧军训练近代 事 新式军队
有利于加强国防
⑶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 ⑷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 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 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 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专题复习练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专题复习练习

专题复习练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马德新,对阿里改革也赞赏备至,马德新评价阿里时说:“王大智大勇,善治理。

材料三英法史学界一部分人,认为他是埃及民族的改造者和缔造者,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称他为“东方的拿破仑”。

材料四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①分析材料一“灭弄权之骁骑”与“招士通商”分别是指什么?②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善治理”的表现有哪些?③阅读材料三,为什么把阿里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称为“东方的拿破仑”?④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的评价。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朝统治者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倍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摘自《光绪朝东华录》材料二满洲贵族官僚端方的奏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端方《请平满汉吵域密折》材料三康有为对保皇会员的《布告):“顷七月十三日明渝,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批政焉。

薄海闻之,欢腾喜蹈。

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材料四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遁,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渝”,“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因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推向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

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1.(2012·烟台模拟)“缓和矛盾,力求公平”这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2: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1中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2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王安石采取的“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据所学知识指出。

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则指:折中或中庸、调和。

第(3)问从公平公正;防止贫富差距推进政治民主等方面归纳。

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2)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

(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2.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都带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国古代史资料》材料2: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亚,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二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题(一)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7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利克里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利克里的成功中你有何启示?(8分)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改革就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时 改革 背景/ 期 名称 开始
内容
影响
中 国 古 代 史
前356
年,为
了富国
商鞅 变法
强兵, 秦孝公 任用商
鞅在秦
国进行
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是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改 革
时 改 背景/开始 期革
名 称
内容
影响
性质
世 新 国内战争 规定农民在向国家交 新经济政 社会主义
界 经 结束,为 了粮食税以后,余粮 策把社会 性质的改
现 济 了恢复被 归自己支配,他们的 主义同市 革;是社
代 政 战争破坏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场和资本 会主义制
1、进一步梳理、归纳、认识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历 史史实。
2、学会对诸多改革历史事件的分类归纳: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按性质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戊戌变法;
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同一时期,同一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按程度分: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另一种是对上层建筑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国富强起来,但是
中 国 近 代 史
洋 务 运 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

历史一轮专题练2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一轮专题练2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基础组时间:30分钟(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2016·武邑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

(6分)(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

(9分) 答案(1)特征: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

北魏均田制: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

影响:都促进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

认识:商鞅变法后,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一种固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注意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分析两次土地改革的特点,“共同影响”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第(2)问,“积极意义”注意从土地国有制的优点和土地私有制的缺点回答,“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统治者的应对措施两方面分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测试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测试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测试题2010-91. (9分)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

注意审题和课本知识的准确应用。

答案:(9分)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3分,其中措施2分,影响1分)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经济实力。

(3分,其中措施2分,影响1分)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分,其中措施1分,影响1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1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

——梭伦【材料二】 Our constitution does not copy the laws of neighbouring states;we are rather a pattern to others than imitators ourselves. Its administrationfavours the many instead of the few; this is the why it is called a democracy.——Pericles 【材料三】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一、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594年2、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4、内容:(1)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3)改革国家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5、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6、意义:(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7、局限性:(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

(3)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2、背景:(1)战国时期,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

(2)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指导思想:法家思想5、内容:(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上: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5)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

(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

(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4.2 近代重大改革对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4.2 近代重大改革对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4.2 近代重大改革对点训练1.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答案 D解析材料信息“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等表明,该指令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故D项正确。

2.“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X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4.1古代重大改革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4.1古代重大改革课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 们的强烈反对,新法也基本

被废除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制订秦律
影响 稳定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 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 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 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奖励军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 功 “ 世卿世禄制 ”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 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深化拓展 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 (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 进行的。 (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 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 脱封建统治危机。 (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 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基础组时间:30分钟(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2016·武邑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

(6分)(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

(9分) 答案(1)特征: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

北魏均田制: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

影响:都促进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

认识:商鞅变法后,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一种固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注意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分析两次土地改革的特点,“共同影响”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第(2)问,“积极意义”注意从土地国有制的优点和土地私有制的缺点回答,“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统治者的应对措施两方面分析。

2.[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6分)(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9分)答案(1)原因:注重改革策略(或运用迂回的策略排除改革阻力)。

措施:如迁都洛阳。

(2)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可根据材料一信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作答;“措施”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可先选择观点,然后论述。

赵翼认为“(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国势……衰”,这可从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军事实力的衰弱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等角度思考论述;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这可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等角度思考论述。

3.[2016·衡水中学周测]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

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

……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

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

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

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9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

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6分)答案(1)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措施: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2)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

启示: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和“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以及教材中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材料二中明治维新“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改革的影响,另外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封建残余;第二小问结合改革的影响以及改革成功的经验作答。

4.[2016·冀州中学月考]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三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4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6分)(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的?(5分)答案(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

含义:思想启蒙。

(3)作用: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第(1)问可根据材料一信息“变法神速”“一日千里”和材料二信息“首在裁官”“朝野震骇”“民不聊生”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主变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意识形态重构”即可得出“思想启蒙”或“思想解放”的结论。

第(3)问可根据材料四信息“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作答。

能力组时间:30分钟(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5.[2016·武邑中学周测]材料一(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

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

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

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

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

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

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

……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至正十年)下诏云:“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

至元宝钞,通行如故。

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

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

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

昏软者不复行用。

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据《元史》卷九七《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的货币政策。

(6分)(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危害。

(9分)答案(1)统一货币;采用银本位;货币分等;官府统一回收旧钞;禁止民间兑换货币。

(2)原因:币值混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危害: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统一印造交钞”“以银为本”“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