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合集下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1. 坚持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放权、转变职能,让企业能够更自主地决策和运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鼓励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和质量。

2. 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合作,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主体的深度融合,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引入混合所有制还可以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引入市场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3. 推进产权保护和法治化建设: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法治化机制,保障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透明度和规范化管理。

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 坚持创新发展:国有企业要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引入混合所有制、推进产权保护和法治化建设,同时也要坚持创新发展。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国企改革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国企改革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国企改革应把握好四个方面第一篇:国企改革应把握好四个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改到深处,重点是产权改革,即如何加快国有资本的重组、转让、兼并、拍卖、出售、破产等,使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难点是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

按照“是女要嫁”、“靓女先嫁”的理论,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应把握好四个方面——“要不要嫁,愿不愿嫁”即“要不要改,愿不愿改”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国有资产要从竞争性行业全面退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湖南工业化认识统一,态度坚决,目标明确。

因此,国企改革改制“要不要改”的问题已尼解决。

但“愿不愿改”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对政府依赖性很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想离开政府的怀抱,自主参与市场竞争;二是部分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强,“生是企业的人,死是企业的鬼”,还想吃计划经济的“大锅饭”,“拿铁工资”。

宁愿拿国有企业的低工资,也不愿到其它企业拿高工资;有些人即使多年没在企业上班,在外面已发了财或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还想把关系留在企业;三是部分企业领导,特别是法人代表对改革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一怕得罪企业员工。

因为改革是调整利益关系,必然有少数员工利益受影响。

二怕工作难做。

改革改制牵涉面广,工作任务重。

三怕改革成本难筹措。

改革要安置职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四怕自己利益受影响。

改革对企业领导,特别是法人代表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后,自己的法人代表去掉犹自小可,弄不好连吃饭的问题都不能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一些生产经营比较正常、工资基本发得出的部分企业的领导不想改;一些困难的企业,由于投资主体缺位,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监管不规范,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几个亿的资产由企业的少数人支配,企业的领导不愿改。

对此,应采取对策,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做好舆论宣传;二要建立对企业领导改革的保护。

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不积极进取、不思改革的企业领导要强化约束机制,真正做到领导不改改领导,思想不改就换人,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政策压力,使不改革者要保位子也保不住;三要加快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切实解决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职工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职工最低保障问题,解决职工置换身份后的后顾之忧。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认识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认识

nno ation e elopment改革·发展提升油井有效开井数。

加大老旧采油、注水设备设施的更新力度,持续优化地面流程管网,持续优化单井管线、管柱、计量间阀组选择,落实管网隐患排查整治,抓好抓实注水系统规划和站库基础提升等。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勘探开发方面,加强提液提产能技术政策研究,攻关深部堵调、稠油降粘技术,支撑提质增效升级。

采油工艺方面,攻关智能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进一步做实控水稳油提效;完善长寿命电泵举升工艺,实现油水井寿命向十年跨越。

地面系统方面,加快就地分水回注技术攻关,开展陆地集输系统全流程优化,全面提升大系统稳定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认识□ 李登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0至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果,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立足新征程新形势新要求,如何乘势而上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本文谈几点认识。

坚持守正创新,总结和运用好新时代国企改革宝贵经验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国企改革的源头活水。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今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坚定使命任务不动摇。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强化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谋划推进改革,紧紧围绕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谋划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讨发言材料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讨发言材料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就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一议题进行发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发言: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总体思路和基本方向。

我们应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加强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领域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突出重点领域,对于那些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的国有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挥霍。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保障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提高相关人员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风险意识。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人才培养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来支撑,因此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之中,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不仅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爱员工,回馈社会。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注重社会责任的培育和践行,提高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

以上就是我对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见解和思考,希望能够与各位朋友们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共同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实行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

此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进国企经营管理,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国资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资国企的管理效率较低。

很多国企为了表现其规模,在资源分配、决策等方面不够灵活,导致复杂的管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经营费用高、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国资国企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原因,国资国企的创新能力落后于国外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变化的市场机会。

此外,国资国企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缺陷,无法对职工有效激励,贯彻市场导向原则,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要加强管理,加快建立及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调整机构设置,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落实科学管理制度。

其次,要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收获,强化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

此外,要开放市场,加大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国家资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总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重要的。

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加强管理、改进激励机制、开放市场。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市场化建设,才能使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积极有序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积极有序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积极有序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者:翁杰明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充分肯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步伐加快、领域拓宽的良好态势,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

梯次展开混合所有制改革各项试点。

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选择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截至2017年底,两家集团各自70%、90%的营业收入都来自混合所有制企业。

2016年以来,国家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行业领域,先后选择三批50家国有企业开展混改试点,其中中央企业28家。

2016年8月,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正式启动,目前全国已有近200家企业开展这一试点。

通过各项试点,国有企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方法,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总体看,上述相关改革试点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推进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资本有序混合。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以下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1. 改革背景:国有企业过去一直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僵化、效率低下、债务沉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2. 改革内容: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公司治理、经营方式、产权改革等。

其中,公司治理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经营方式改革是为了让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和手段;产权改革是为了让国有企业的产权更加清晰,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3. 改革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

4. 存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存在产权不清晰、股权过于集中、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5. 未来展望:未来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公司治理和监管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未来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和推动创新,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深化总结

四深化总结

四深化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社会也日新月异,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四深化"的目标,即深化改革、深化开放、深化创新和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改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首先,深化改革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来说,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离不开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和人民群众的努力。

深化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制度和体制,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平等和有活力。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我们才能解决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国家的长远发展。

其次,深化开放是我们国家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走出了一条与世界接轨的道路。

深化开放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打破自身的束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开放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资源和发展机会。

同时,开放也是一个良好的进步动力,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实力。

第三,深化创新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创新不仅仅是指科技和产业层面上的创新,还包括思维方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为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环境。

最后,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的幸福和满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成败的重要标准。

我们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等手段,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我们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如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和幸福感。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谈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谈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TANS UOYUSIKAO 探索与思考
谈 谈 对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的/ 王
的国 有 企业逐步 走向 市场 , 涌 现出 一批 有 实力 、有活 力 、效 益好 、竞 争力 强的 大企业和 企业 集团 。但 是 , 由于 长 期政企不分 ,缺乏竞争机制 , 历史包 袱沉重 ,仍有 相当 数量 的国 有企 业 缺少活 力 , 经营困 难 , 因此 , 只 有加 快推 进 改 革 , 这 些 企 业 才 有 出路 。 现就国有 企业 改革 问题 , 谈 以下 几 点认识 。
—7 —
探索与思考 TANSUOYUSIKAO
跨区设置税务稽查机构的思考
文/ 郑学俭
所 谓跨区 设置税 务稽查 机构 , 即打破现行的按税务机 关设立 各级税 务稽查 机构的 格局 , 建立 统 一的 由财 政部 、 国家税务总局直接领导的 ,跨 行政区 域设置 稽查机 构的新 体系 。
一 、问题的提出 新税制实施以来 , 特别是 国税 、地税 机构 分设 以来 , 税 务稽查 工作暴 露的问 题愈演
不敢稍有 怠慢 。 二 、要把国 有企 业的 改 革同 改
组 、改造 、加强管理 结合起来 随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国有经济 需要 从过 于广 泛的 竞 争性行业 中逐 步退 出 , 集中 力量 控 制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 领域 , 以便更 好地 发挥 国有 经济 的 主导作 用 。那 么 , 哪些 是关 系国 民 经济 命 脉的 重 要 行 业和 关 键 领 域 呢 ? 我们 认为 , 主 要是 资源 垄断 性 行业 和 提供 最 重 要 公共 产 品 的 行 业 , 也包括 一些 竞争 性行 业 。如 化 工行业 、钢铁行业 、粮食特别 是商品 流通 、金融外贸等领域 , 这些 行业中 的大型骨 干企 业 , 少数 仍需 保留 国 有 , 大部分需国家控股 。这样做 , 对 于保持国 民经 济的 稳定 , 推 动经 济 的 持续 、快速 、健 康发 展 , 都是至 关 重要的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 战略性 改组的过程中 , 要抓好大的 , 放活小 的 。我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大 中型工 业企业只 有 1 . 3 万 多家 , 仅 占全 部 工 业企 业 的 3 . 4 % , 但上 交 国家 利 税却 占 到 65 %左 右 。国家 首 批 抓 的 300 户重点企业虽然只占 国有工 业企 业 总数 的 0 . 44 % , 而 1996 年 的销售 收 入 占 43 . 73 % , 利 润 总 额 占 65 . 85% , 实 现 利 税 超过 全 部 国 有独立核算工业企 业的总和 。国务 院 确定集 中抓 好 1000 家国 有大 型 企业 , 抓 好 了 它 们 , 就 是 抓 住 了 大 头 , 就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深化四个认识

深化四个认识

宁阳县堽城镇南宁煤矿二号井
深化四个认识形成四个共识的具体做法汇报材料
二号井在认真回顾检查和查找不足的基础上,又查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做整改和补充。

特别是对全员职工加强全员培训,学习观看了《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三违警示录》等45个光盘。

通过学习干部职工对安全发展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通过走访和到基层区队以及井下施工现场调研,道出了干部职工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监管的心声以及为企业安全发展出谋献策,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企业领导在主体责任的认识上,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安全管理上人人认识到了安全就是我的责任,真正的安全管理者是我们员工自己,而不是企业领导,只要每位员工搞好自己的安全,企业自然也就安全了。

我矿在安全技术管理方面,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我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足,以及对业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修研习,今后我们还要安排部分人员到先进矿井学习和到有关培训单位进修,以便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知识,正确指导井下安全生产,为做到科技兴煤以及本质安全型矿井而努力奋斗。

南宁煤矿二号井
2009年5月3日。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断提升企业改革带来的利益效应。

二、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改革传统经营模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水平,提高企业效能,使国有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三、注重企业治理体制的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健全企业制度、规章
和法规体系,强化企业内控力度,提高企业操作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按照
法律、法规和规定规则开展营商活动。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账面管理,严格执行资产
配置和资产保护规定,确保资产安全,更好地保护国有资源,实现自身经
济效益。

五、依据公司性质和市场需求,完善企业回报机制,多元化实施激励
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国有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实施社
会责任主体责任,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完整版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完整版

(一)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法人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 经营管理制度
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 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 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 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 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 完整版
2020/6/7

一、关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五、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指导意见》的组成部分及大致内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 见被认为是我国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顶层设计性的文 件,也是社会各方面盼望已久的文件。《指导意见》 的发布再一次使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 的热点、焦点。 《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 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是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 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
➢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 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
(四)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 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 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 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 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 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 业参与经营。
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 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 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 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 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 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 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国企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国企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座谈会上与大家共同探讨国企发展的大计。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国企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企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已成为国家战略。

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企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企改革。

一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三是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企业稳健发展国企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可控;二是强化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四、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国企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一是加大公益投入,助力脱贫攻坚;二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服务国家战略;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国企改革正确方向党的建设是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国企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国铁企业党建需要深化四个认识把握四个着力

国铁企业党建需要深化四个认识把握四个着力

【党的建设%国铁企业党建需要深化四个认识把握四个着力石慧刚(铁道党校,北京100088)[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279(2020)03-0027-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强国必需强企,强企必先强党。

国铁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做到深化四个认识、把握四个着力-一、深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认识,着力完善党对国铁企业的领导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第一个显著优势。

这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准确把握和认识。

从党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回首新中国铁路走过的70余年建设和发展的奋斗历程,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过程-从成渝铁路到浩吉铁路,从韶山1型到复兴号,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从营业里程2.18万公里、路网稀疏、线单站散到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无不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生动实践看,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和克服一系列风险挑战,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国铁企业勇担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健全和完善党对国铁企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确保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一要围绕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把握好四大关系

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把握好四大关系

思政研究与党建区域治理一、新时代下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方位与历史地位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意味着世界舞台正将迎来中国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也正将迎来中国企业的大时代。

由此,国有企业面临的产业结构、内生动力、外部机遇等发展要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然而,虽然国企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二、新矛盾中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与根本使命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面临的主要矛盾相应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突破口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长期以来改革始终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九大对国企改革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推进国企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国有企业发展是为了人民,国有企业发展要依靠人民,国有企业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国企改革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成功的关键。

三、新思想中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与本质特征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对面临新形势、新环境下的中国寻求新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新时代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求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国有企业治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企作者:杨林红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8年第09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只有从严治企,才能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

关键字:国有企业改革;全面从严治企;监督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企业自身要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从严治理企业,确保企业改革发展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共进。

一、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企的重大意义推进全面从严治企是培育充满活力的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代表。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型企业集团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型骨干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國际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

但品质不优、效益不好、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始终存在,很重的一个原因是企业治理现代化程度不高。

目前,领先的跨国公司已经基本实现经营市场“全球化”、管理架构“网络化”、人才使用“国际化”、资源配置“资本化”和治理理念“责任化”。

我们必须放眼放胆,用国际化标准把企业治理拉高提升,形成与建成一流企业相匹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任务。

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强化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

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根本目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

为此,必须坚持按照“1+N”文件顶层设计和“十项改革试点”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企,推动企业经营业绩更好、结构布局更优、内控管理更严,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然而,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化对改革的认识,以便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深化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必须深化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市场化改革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通过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才能不断完善自身,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市场化改革是要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只有通过竞争,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我们必须深化对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产权制度改革是要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建立清晰的产权关系。

只有通过明确产权关系,才能够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更加明晰,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产权制度改革是要推动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只有通过股权多元化和市场竞争,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深化对机制创新的认识机制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要素,我们必须深化对机制创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机制创新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创新机制,才能够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机制创新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第四、深化对风险防控的认识风险防控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深化对风险防控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风险是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才能够规避风险,确保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改革调整,国有企业的布局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监管机制得到了优化,市场化程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有序进退,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一、深化对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我国始终坚持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与我国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属性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经济基础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否则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

近年来,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一股贬低甚至否定国有经济地位的声音。

因此,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在国内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积极落实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

由于国有企业一般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强化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此外,国有企业在配合中央宏观政策和地方经济建设,推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二是政治方面。

由于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才使得政府能够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各项政策,为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反之,如果国有企业被大量私有化,国有经济失去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大型私企的政治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强,人民当家作主将难以得到保证。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着重澄清和转变的思想观念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着重澄清和转变的思想观念

作者: 杨晓平
作者机构: 湖南日报理论评论部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15-18页
主题词: 国有企业改革;思想观念;股权多样化;资本流动
摘要:当前深化国企改革要着重解决四个方面的思想观念问题,发迹以数量比重来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只能进不能退的旧观念,确立以控制力来认细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有进有退的新观念,改变贬诛股份制和股权多元化的旧观念,确立积极利用股份制实行股权多元化的新观念,改变国有资产非资本、视资本为资产流失的旧观念,确立国有资产资本化、必须在流动中保值增值的新观念,改变收入能增不能减、贬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旧观念,确立收入能增能减、。

国企改革工作应明确四全认识问题

国企改革工作应明确四全认识问题

作者: 唐元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38-39页
主题词: 认识问题 国企改革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 国民经济总量 政府管理体制 底线 经济政府 经营型 国有资产
摘要: <正> 1.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保证国有经济功能的实现,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必须把握住一个底线,并要以此来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时机。

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核心的是两点;一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应起到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手段作用;二是在关系国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 一 , 第 国有 企业 进退 的依 据是 什么 ; 二 , 第 国 有企 业如何 处理 竞争 与垄 断的关 系 。
首 先 , 于 国 有 企 业 进 退 的 依 据 。 近 年 来 批 关 评“ 国进 民退 ” 声 音 较 高 , 依 据 主 要 有 两 个 : 的 其 一 个 是 国 有 经 济 占 经 济 总 量 的 比 重 有 所 上 升 ; 是 二
( 1 ) ̄ 示 , 2 0} c 国有 企 业 的社 会责 任 指数 仍 然领 0 ,
先 于 民 营企 业 和外 资企 业 。在 重 大 自然 灾 害 面前 , 国有 企 业 总 是 冲 在 前 头 , 极 参 加 各 种 积
抢 险 救 灾 活 动 , 极 捐 款 捐 物 。 在 今 年 初 的 中 积 国 公 民 撤 离 利 比 亚 行 动 中 , 有 企 业 积 极 参 国
旗文 / 1o 稿2 8 01
1 9
[ 济] 经
与 , 仅 组 织 本 企 业 人 员 撤 离 , 负 责 协 调 安 排 其 不 还 国 有 企 业 , 是 得 益 于 其 特 殊 的 垄 断 地 位 ” 当 也 。
他 中资企 业 、 侨 华人 等 的撤离 工作 。此 外 , 华 国有
大 量 私 有 化 , 有 经 济 失 去 了 对 国 民 经 济 的 控 国 制 力 、 响 力 , 型 私 企 的 政 治 影 响 力 就 会 大 影 大
上层 建 筑 。社会 主 义社 会 与奴 隶社 会 、 建社 封 会、 资本 主义社 会 的 区别 , 键 在 于 经 济基 础 关 不 同, 生产 资料 所有 制不 同 。作 为社 会 主 义 国
度” 。市场化 并 非放 之 四海 而皆准 , 并不 是所 有 也 的行业 都 要 实 行 完 全 的市 场 化 , 全 的市 场 化 是 完 不 存 在 的 。有 些 行 业 是 1 垄 断行 业 , 要 实 行 9然 需
垄 断经 营 ; 些 行业 规模 经 济效应 很 强 , 业 集 中 有 行 度 较 高 , 形 成 寡 头 垄 断 市 场 。事 实 上 , 方 国 家 会 西
用 , 动 了国家 各项 政策 的落 实 。 推
作用 , 进一 步推 进 国有 企 业 有 序进 退 , 确 处 正 理 政府 和 国有企 业 的关 系 , 正发 挥 市 场机 制 真
在 推 动 国有 企 业 改 革 发 展 中 的作 用 。


深 化 对 国 有 企 业 在 经 济 社 会 发
水平, 以提 高 竞 争 能 力 , 不 能 以 此 判 定 要 废 除 全 而 部 竞 争 性 国 有 企 业 。 无 论 哪 种 类 型 的 企 业 , 不 都 能 保 证 所 有 的 企 业 都 盈 利 。 垄 断 性 企 业 获 得 利
长 中同步受 益。
从 国 际 方 面 看 ,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大 做 在 做
国 有 企 业 进 入 了 “ 应 进 入 ” “ 必 进 入 ” 领 不 或 不 的
也 并非 所有 的行 业都 实行 市 场化 , 如 , 方 石油 例 西
公 司 从 来 都 是 垄 断 性 质 的 大 公 司 。一 些 人 鼓 吹 这
域 。其 实 , 断 “ 进 民退 ” 标 准不应 是 国企 、 判 国 的 民 企 各 自 的 市 场 份 额 。 在 市 场 经 济 中 , 企 和 民 企 国
些 领 域 的 市场 化 和 私 有化 , 际 上是 要 求 国 家放 实 弃 对 这 些关 键 行 业 和 领域 的控 制 , 于 维 护 国家 对
安 全 和 公 众利 益 是 有 害 的 , 与世 界 上 大 多数 国 也 家 的 普 遍 做 法 不 一 致 。 事 实 上 , 国 的 国 有 企 业 我 通 过 大 力 推 进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建 设 , 极 推 进 股 份 积 制 改 造 , 场 化 程 度 已远 远 高 于 民 营 经 济 , 大 多 市 而
企 业 比 较 注 重 维 护 职 工 利 益 , 行 职 工 工 资 与 企 实 业 效 益 同 步 增 长 , 重 让 职 工 从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增 注
前 , 国有 的竞 争 性 国有企 业利 润率 不高 , 种现 我 这 象 应 该 是 存 在 的 , 大 多 数 国有 企 业 是 盈 利 的 。 但 这 只 能说 明这 些 亏损企 业需 要通 过 改善经 营 管理
确认 识 国有 企 业 在 我 国经 济社 会发 展 中 的地 位和 作用 。 国有企 业 在 国 内方 面 的作用 , 主要 表现 在 经 济方 面 、 治方 面 、 政 社会 责任 方 面等 。
经 济 方 面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其 是 2 0 年 尤 00 以 来 , 有 企 业 的 发 展 ,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平 国 为
当 国 家 利 益 、 众 利 益 与 企 业 利 益 相 冲 突 时 , 们 公 它 就 可 能 为 了 企 业 利 益 而 牺 牲 国 家 和 公 众 利 益 。 在 这 次 日本 福 岛 核 事 故 中 , 电 公 司 的所 作 所 为 , 东 不
是 很 能 说 明 问题 吗 !
来 解决 , 不 能 简单 地 全 盘 否定 。对 于 目前 国 内 而
[ 济] 经
四个认识’ ’ 推 进 国有 企业 改 革需 深 化 “
◎ 田珍 都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过 不 断 地 改革 调 整 , 通 国 稳 运 行 创 造 了 良好 的 经 济 环 境 。 国 有 企 业 尤
有 企 业 的 布 局结 构 、 司 治 理 结 构 、 管 机 制 公 监
强 国有 企业 , 力 地节 制 了跨 国垄断 资本 , 护 了 有 维 国家 经 济安 全 。 国有企 业 积 极 开展 对 外 投 资 , 开 拓 国外 市场 , 化 同世界 各 国 的经 贸 战略合 作 , 深 推 动 政治 互信 , 等 , 等 有力 地促 进 了我 国经济 的发展
的性质 就 会 改变 。近 年来 , 论 界一 直 存在 着 理

股 贬 低 甚 至 否 定 国 有 经 济 地 位 的 声 音 。 因
此 , 入 推 进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发 展 , 先 必 须 正 深 首
治 责任 , 履 行道 德 、 律 、 也 法 环境 资源 和慈 善 等
社会 责任 。 中国社 科 院《 企业 社 会 责任 蓝 皮书
得 到 了优 化 , 场 化 程 度 和 竞 争 力不 断 提 高 。 市 进 一 步 深 人 推 进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发 展 , 须 充 分 必 认 识 国 有 企 业 在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重 要
其 是 大 型 国有 企 业 积 极 落 实 国家 能 源 资 源 战
价 , 国 的 能 源 、 电 等 产 品 价 格 会 比 现 在 高 得 我 水 多 , 将 影 响 居 民生 活 和 国 家 经 济 安 全 , 有 企 业 那 国 利 润也将 会更 高 。 “ 国能 源 、 源等 行业 由私 营 企业 经 营 , 外 资 也 能 维 护 国 家 经 济 安 全 ” 资 本 最 根 本 的 目的 就 是 。
所 有 制 形 式 是 否 能 够 促 进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不 是 而 这 种 所 有 制 形 式 的企 业 是 否 存 在 问 题 。在 改 革 和 发 展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 要 进 一 步 通 过 改 革 和 发 展 需
赚 取 利 润 , 们 应 清 醒 地 看 到 资 本 的 贪 婪 和 无 我 畏 。如果 能 源 、 资源 等行业 都 由私 人控 制 的话 , 他 们 虽 然也 可 能 在 一定 时 期顾 及 国家 能 源 安全 , 但
家 , 国 必 须 坚 持 以 公 有 制 为 主 体 , 则 国 家 我 否
大增 强 , 民 当家 作 主将 难 以得 到 保证 。以美 人
国 为例 , 国实 行 私 有 制 , 美 目前 美 国 国家 政 策
制定 权 几 乎 全 部 被 大 财 团 、 企 业 所操 纵 , 大 政 府 代 表 大 资 产 阶级 的 利 益 。 社 会 责任 方 面 。 国有企 业 既履 行 经 济 、 政
数 民营经济仍 属 家族式 企业 。 “ 国有 企业 处 于亏损 状 态 , 即使 有少 数盈 利 的
20
旗文 / 1. 稿2 18 0 o
和 国际地 位 的提高 。
国有 企 业 在 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际 方 面 所 起 的 这 些 作 用 , 国
润, 虽有 政 府政 策 的作用 , 这种 政策 的保 护是 建 但
立 在 对 水 、 、 然 气 等 公 共 产 品 价 格 进 行 严 格 控 电 天
制 基 础 上 的 。实 际 上 , 果 完全 按 照 市场 供 求 定 如
是 民企 、 外企 难 以代 替 的 。当然 , 目前 国有 企业 在
改 革 发 展 中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问题 , 垄 断 性 太 强 , 如 少
数 国有企 业依 然 竞争 力不 强 、 管理 水平 不 高 、 乏 缺 效率 , 等 。但 除垄 断性 这一 问题 外 , 等 其他 问题 在 非公 有 制企业 中也 大量存 在 。判 断 国有企业 是 否 应 该在 某 个 领 域存 在 的标 准 , 是 国有企 业 这 种 应
展 中 重 要 地 位 和 作 用 的 认 识
我 国始 终 坚 持 国有 企 业 在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主 导 地 位 , 与 我 国 国 家 政 权 的 社 会 主 义 属 性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 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 , 济 基 础 决 定 经 上 层 建 筑 , 什 么 样 的 经 济 基 础 就 有 什 么 样 的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