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一家国同构 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解析卷

2019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分析卷一、选择题 (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有关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改日趋壮大与广泛认可的获取,起了不行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重申分封制()A.推进了中原文明的流传B.有益于稳固西周的统治C.促使了各地域文化交流D.加快了中华民族的交融分析:选 A依据题目中“对有关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改日趋壮大与广泛认可的获取”得出推进了中原文明的流传,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重申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 B 项错误; C 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广泛认可的获取”不符合,故 C 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不符合,故D项错误。

2. (2019 届高三·青岛质检) 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多数是周王赐器,拥有同样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

春秋期间,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升 B .王室衰微,失掉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C.战争屡次,促使了不一样地域间的技术交流D.百花怒放,各国形成不一样特点的文化看法分析:选 B依据资料“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多数是周王赐器”,说明周天子基本能对诸侯实行有效控制,而资料“春秋期间,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表示在春秋期间,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遇到损坏,各国不再恪守礼器形制要求,故 B 项正确; 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3.班固在史册中记录: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违禁”。

这能够旁证()A.设置刺史有益于君主专制B.督查制度有益于社会稳固C.门下封驳防止了决议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分析:选 B此题主要观察汉代的督查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史政治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史政治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8.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划给了陕西行省。 河南又与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的
目的是( )
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 清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 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
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 分)
12.(2019 届高三·南阳调研)清朝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 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由皇帝自己保存。不再公开立皇太子,直到自己 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这一制度创立反 映了( )
A.传统宗法观念的彻底瓦解 B.贵族政治发展到了新阶段
A.管理水平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10.永乐九年(1411 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 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标志着东北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
5
2019 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史政治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 主题专项练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高考历史复习 主题专项练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高考历史复习主题专项练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广东珠海二模,24)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答谢、颂扬之意)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

”据此可知(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礼乐制度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可知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理解;根据材料,可知“万宗”体现了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体现了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礼乐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万年保我万邦”,可知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D项正确。

2.(2017江苏高考模拟三,1)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才可能稳定”,指层层分封,建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郡县制仅涉及地方的制度,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仅为中央官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仅涉及地方制度,故D项错误。

3.(2017山东济宁二模,24)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可知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仍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D项错误。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主题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主题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第一板块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深化拓展
强化训练
-11-



3.非制度化——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1)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①体系完整,模式固定。内阁大臣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 重要职位中选拔。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从而 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内阁中枢体制。 ②内阁与司礼监微妙制衡。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 监有批朱权。二者相互制衡,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③内阁斗争激烈。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
第一板块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深化拓展
强化训练
-9-



2.分权法——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特点:
第一板块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深化拓展
强化训练
-10-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 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 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 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人B 数减少难言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12345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频建模
专题阐释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主题整合练主题一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一、选择题1.(2019山东济南期末,2)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2.(2019广西南宁摸底,24)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3.(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

”这一惯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5.(2019山东济宁二模,27)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6.(2019安徽淮南二模,27)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政治史测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政治史测试题(含答案)

.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 809。

宋朝皇祐前官额
861人,二者比例为。

宋朝与唐朝
相比()
A.官员定额渐趋正常
B.官僚机构庞大
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D.选官范围扩大
6.观察下图。

下列与唐都长安有关的表述,较为恰当的是()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外宾的官方机构
②长安城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③城市布局蕴含“皇权至上”的理念
④唐代长安开始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有学者指出:“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②体现开放决策
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协调满汉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的机构来承接。

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9.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1家国同构__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1家国同构__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课件

对 多,此明解太祖释为合了理加的强是皇( 权废除) 了丞相,明朝的宰相只有4位,故B项正确;唐 A宋.时中期国宰古相代增宰多相是权为力了持削续弱相削权弱,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明代宰相人数减 B少.是宰因相为人明数太变祖化为反了映加君强主皇专权,制废加除强了丞相,但废除丞相后皇帝需要处理 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的.政明务代繁宰多相,后人来数又减不少得行不政设效大率学提士帮高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因此明代宰 关闭
-10-



3.非制度化——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1)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①体系完整,模式固定。内阁大臣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
重要职位中选拔。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从而
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内阁中枢体制。
②内阁与司礼监微妙制衡。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
-13-
-16-
12345
3.(2018湖南衡阳一模,25)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
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秦 6位
两宋 121 位
关闭
中西国汉古4代7 宰位相权力总趋势不断削弱,但明也有4权位力逆转的时期,元代的一省
制唐就是如18此2 位,故A项错误;唐宋为了分割清相权、0 加强皇权设置的宰相数量很
节制 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中书、门下)通过,不能施行,以相
君权 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9-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 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 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2019届《三维设计》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2019届《三维设计》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 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命题者说] ( )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在知识的 外延上命题 在知识的 联系上立意
“汉承秦制”是学科主干而非教材主干。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所体现的是汉代政 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政治制度间的传承是维系统治的重要措施。
返回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命题者说]
材料传统 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的统计。
角度新颖
不是传统的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而是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隐性切入,考查汉 呼应热点 武帝的大一统,折射出国家的统一。
首次建立君主 集权于上、行 秦朝 政体制分权于 下的体制 首创在正式行 政体制之外另 西汉 设机构,以达 到分权的目的
内外服制度和分 世卿世禄制;中央 封制;地方具有 官员的职权分工不 较强独立性 明确
推行郡县制,用 推行军功爵制;秦 封建官僚政治取 朝以吏为师 代贵族政治 由郡国并行到 首创察举制,有利 “推恩令”;专 于人才选拔,但也 业的文官构成统 存在一定问题 治机构的主体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命题者说] ( )
返回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传统考点 考出新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考点 考出深度
走出分封制的常规考点(内容、特点、作用等)。 考政治对文化的影响,考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 能力。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测试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测试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衡水期中)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2.(2018河南郑州一模)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

这些规定( )A.强化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C.实现了文字统一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3.(2018广东广州调研)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4.(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

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

由此可以推知( )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5.(2018山东济南期末)《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说明秦汉时期( )A.官方意识形态一致B.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C.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D.社会演进趋势相同6.(2018重庆一模)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初“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这一机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导致皇权的旁落C.防止官员贪污腐败D.利于减少中央决策失误7.(2018山东德州期末)汉唐以后的法律大多规定,近亲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隐瞒,不得控诉或者作证。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濮阳二模)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

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B.家国同构C.神化王权D.忠孝同义2.(2018·宣城二模)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3.《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

”这说明西周的礼乐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注重仁爱的培养4.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从秦汉到明清,分封和郡县的优劣争论,众说纷纭,延续了两千多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在于()A.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不同B.君权和相权的制衡关系不同C.贵族和官僚的利益诉求不同D.对国家治乱的直接影响不同5.(2018·合肥二模)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6.(2019届高三·广东六校联考)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7.(2018·福建毕业班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二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二Word版含答案

主题二田园风情——权力支配的古代中国经济主题整合练第28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经济形态不是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24)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铁农具的出土位置来看可知,铁是从西部游牧民族传过来的,因而首先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然后春秋中晚期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供了出土的铁农具,非武器,因此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了铁农具的出土地区,未体现铁农具的冶炼工艺,因而无法得出冶铸技术是否进步的结论,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是在汉代以后,故D项错误。

3.(2018博文雅道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3)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一 “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一 “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统筹理主干]线索(一):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制度。

王位世袭制使最高政治权力由“禅让”变成“世袭”,它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线索(二):君主专制体制的发展秦朝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体制,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直至明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后世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

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都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高度析高考]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1.(2018·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选A材料中,商汤将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即放鸟兽一条生路,体现了他的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得以灭夏建商。

再根据设问“意在说明”,联想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说明历史兴衰的规律,以警示后代统治者,故A项正确。

夏商时期农业已经有所发展,所以捕猎不再是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 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主题一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某某某某一模,24)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B.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可知,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说明西周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而非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故C项错误;西周没有出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金卷考试模拟卷三,24)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X。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答案:A解析:材料中“‘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血缘关系的成分在逐渐减弱,体现了血缘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春秋时期还没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的体现,故错误;这种关系的转变与诸侯国矛盾的调整无关,故D 项错误。

3.(2018某某荆州第一次质量检测,2)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某某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故A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后分某某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人口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便于管理,故C项正确;以上地区主要是北方的一些郡,与南方无关,故D项错误。

【精】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主题专项练1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精】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主题专项练1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精】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主题专项练1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答谢、颂扬之意)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

”据此可知( )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宗法与礼乐制度的紧密关系
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2.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高中历史】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高中历史】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主题整合练主题一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一、选择题1.(2019山东济南期末,2)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2.(2019广西南宁摸底,24)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3.(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

”这一惯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5.(2019山东济宁二模,27)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6.(2019安徽淮南二模,27)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之家国同构——宗法中国的政治特点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之家国同构——宗法中国的政治特点
作用。——钱宗范《论中国宗法文化的研究, 教学和改造》
一、家国同构社会的形成、定型 ——唐宋 家国同构的定型
皇权
族权
政治制度
宗法文化 儒家正统 家规家法谱牒
祠堂
地主经济
族人私有经济 族田
二、概念总结
家国同构——
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家族是家庭 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均以血亲—宗法关系 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
胞所必须的,在选择治国纲领时积极借用家庭的道德观念来管理民
众……
——徐玲《汉代孝治文化研究》
“为血中3缘心.宗团的法体组是织:汉,血代如缘最家家重庭族要和社的宗会地族方。组基”织层—的结—存构黎在,明所钊谓《血同缘乡团、体同指里以与同异姓姓家丘族里》
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统治者宣扬“孝”道的背景。
汉高平项王,封韩信、彭越、黥布诸人为王;迨异姓诸王逐渐 铲灭,又封宗室同姓诸王。
——钱穆《国史大纲》
武帝英年即位,即锐意革新,……终于走上复古更化的路。这时
最重要的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天人三策与贾谊政事疏,两篇大文,
奠定了西汉一代政治之规模。】
——钱穆《国史大纲》
二、家国同构社会的形成、定型
材料五
力方,宗族族长宗势也力法一已统般不不治再再也成由无为地力方巩成现为固任反封官抗员建中、央统军政治将权担的的任割力, 据而量力由量不;任宗官法职统的治当的地作豪用绅主地要主表担现任为, 地协
助皇帝和各级封建政府巩固和加强对宗族成员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统治;以祠堂、族
谱、族理规、学族渗产透、族宗长族为管标志理的对宗族法制人度控和制以三严纲密五,常、妇三女从地四德位、低忠下孝节义为核心内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主题专项练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主题专项练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主题专项练1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框架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答谢、颂扬之意)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

”据此可知(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礼乐制度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可知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理解;根据材料,可知“万宗”体现了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体现了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礼乐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万年保我万邦”,可知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才可能稳定”,指层层分封,建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郡县制仅涉及地方的制度,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仅为中央官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仅涉及地方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江西宜春一模)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行政区划、官员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点明以土地为标准的收入情况,无法反映待遇下降,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主题一 家国一体——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范式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主题一 家国一体——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范式

▶对点训练 2·(2019云南昭通校级期末)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
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 (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
A.“监察百官”以维护专制统治 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答案:C 解析:县级政权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 务,故C项符合题意。“监察百官”不是县级政权的职能,故A项错误; 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 军事上职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奴隶制经济趋于繁荣
文化 特色
“百家争鸣”局面
人文主义思潮萌 发
自然法思想初步发展
后世 中国第一次伟大的 影响 社会转型
雅典民主为近代 西方政治奠定了 基础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 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 了重要影响
▶对点训练 4·(2019湖北武汉高三5月模拟)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的
神话传说,研究者发现古希腊的神族谱系简单而清晰;古代中国的 神族谱系则相对复杂而混乱。该差异主要反映了古代东西方( )
(2)演变规律 ①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主因。地方行政制度是 中央行政制度的延伸与补充,它的调整必然受到中央集权制度变化 的影响。 ②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特征。2 000多年的中国封建 社会,地方行政无论是两级、三级或者四级管理体制,县作为地方 行政层级是最为稳定的。 ③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 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 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④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如明朝张居正改革等。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小题练(一)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小题练(一)

小题练(一)1.(2018·华南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根据材料“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可知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8·河北保定高三摸底)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反映了( )A.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B.公孙弘并非真儒者C.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儒学在“百家争鸣”时,就是“显学”之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儒生公孙弘”“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等信息可知,公孙弘崇奉的是儒家思想,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可知,公孙弘已与原始儒家“义合”“从道不从君”的主张有所不同,而是肯定君主的权威,与法家“尊君”主张有相合之处,且公孙弘由“白衣”变为“天子三公”,受到学士追捧,可见儒家逐渐走上了政治化道路,故C项正确;儒学地位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8·湖北武汉考前押题)下图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财政收入的统计图(单位:万贯)。

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B.商业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上升C.民族战争胜利补充大量岁币D.政府“裁员节流”政策初显成效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两税收入变化不大,但财政收入却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税收入增加,故B项正确;如果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政府两税收入必然大幅减少,但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政府两税收入变化不大,排除A 项;北宋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北宋政府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排除C 项;北宋时期出现“冗官、冗费”现象,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件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主题一)60分5分,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这些封君与周王室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1.(2018安徽芜湖一模,24),,周人统治的机制,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于是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 ( 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B.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C. 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D.A:答案,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可知,也依仗宗族纽带”“周人统治的机制,解析: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项正确,故A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说明西周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而非宗法制的影响,故项错误。

故DC项错误;西周没有出现中央集权,点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故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24)春秋战国时期2.(2018河北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A.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 D.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A答案:材料中“‘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血缘关系的解析:,体现了血缘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故;春秋时期还没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A项正确成分在逐渐减弱,D,故故错误;这种关系的转变与诸侯国矛盾的调整无关;C故B项错误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的体现, 项错误。

后分邯郸郡设36郡;,3.(2018湖北荆州第一次质量检测,2)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 ( 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这一调整说明 B.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C答案:项错A:解析材料中的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故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B,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误;,,需要再地方事务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人口增加分新郡便于管理,,与南方无关以上地区主要是北方的一些郡;项正确故C,项错误。

故D14.(2018湖北黄冈元月调研,25)下面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答案:D解析:“推恩令”推行的根源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A项错误;“推恩令”是在对地方削弱的基础上建立的,故B项错误;“独尊儒术”是以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统一,而“推恩令”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即政治统一,两者之间是不谋而合的,故C项错误;“推恩令”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5.(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1)西魏诏书曰:“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惟在得人。

”此后,“周氏以降,选无清浊”。

这表明当时( )A.察举制的选才作用日益凸显B.门阀士族政治逐渐走向鼎盛C.九品中正制选举不全凭门第D.科举制选拔人才更注重才干答案:C解析:材料中西魏选才实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出现在之前的两汉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西魏选才“惟在得人”,没有体现出门阀士族政治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西魏选才“惟在得人”,可见九品中正制重视才能,选举不全凭门第,故C项正确;材料中西魏选才实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出现在之后的隋唐时期,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临沂期中,4)下面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A.2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西汉末和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的进程,州、郡数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A项正确;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不是机构的增加而是州、郡数和县/侯国数的增减,故C项错误;州郡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7.(2018河南郑州一模,4)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A:答案三省分权造成一定,根据材料“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可知解析:有助,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有利于三省间的有效沟通和执行程度隔阂和过分牵制,,材料中三省长官的职权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办公形式发生了变化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并不是为了缓而这种变迁也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三省六部制内部的变迁 D项错误。

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所沿用,故来自寒族。

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46%8.(2018广东肇庆三模,26)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 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

这表明(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科举制日臻完善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C.C:答案科举制进士和官解析:宋朝官员和进士来源相当部分并非来自显赫家族,与地域无关,项错误;故A材料反映宋代官员和科举制选拔更注重能力B故项错误;员的来源不能反映科举制本身发展状况,项错D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就遭到破坏C项正确;,故故而非出身,反映了官僚制度日益完善, 误。

元世祖忽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24)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20189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必烈有一个说法:,) 来医治这两手的。

这说明(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三权之间相互牵制B. 家国一体政治特征C.大大提高行政效率D.A:答案御史官是为了监督“管行政的中书省”和“管军事的枢密院”,其目的是加强,根据材料可知解析:材料只强调政府机皇权项正确A,,可见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官都是皇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故;材料强调的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官成为没有体现三权的相互牵制问题,构的分工,项错误B故;3皇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而非行政效率提高,故C项错误;家国一体是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特征,故D项错误。

10.(2018重庆三模,27)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D.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C.A答案:,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可知,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不能推故A项正确;由材料“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材料没有反映出内阁材料没有涉及决策过程的集体议事,故C项错误;断出加强君权,故B项错误; D项错误。

与诸司的相互牵制,故他们与皇权抗争出现了刘球、蒋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27)明朝时,11.(2018安徽马鞍山三模相当部,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 分士大夫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宰相制度的废除宦官权力的加强 B.A. D.君主专制的强化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D答案:B:“宦官权力的加强”只反映了部分题干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解析且题干中“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体现了士大夫的责任意识项错误;明朝出现心学从两个不同角度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士大夫的抗争与阉党巴结世宗仆后继的精神”说明C项错误 D项正确。

化的影响,故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

中央和,,从1748年始山东济宁一模12.(2018,27)据载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

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B.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A. D.削弱了中枢权力C.确保了政治清明A答案:根据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得出奏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解析: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央和C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 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不相符,故错误。

) ,共40分题分第共二、非选择题(2小题,13题25,第1415分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13.(2018山西太原期中,31),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

“有郡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而悉为郡县以,,,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

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致使专制,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

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未于中央政府,,无不政治不断得到加强。

权臣于国有利有病,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摧灭之”。

4——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材料二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

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

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摘编自《钱宾四先生全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10分)(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6分)参考答案:(1)原因:地域辽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贵族政治的消失;权臣势力的削弱。

(2)含义:打破世卿世禄(贵族政治),选官于民间(公众);文人成为官僚主体(非武人);具有典章知识、治国才能、担当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