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 【小学学科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
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
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生:……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
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
(学生自由发言)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今天我们要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㈡观察模型,具体分析1、多媒体展示(教师指着屏幕中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和棱,然后提出问题。
)师:长方全的棱是怎样形成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师:从上面看,这条棱是上面长方形的一条长边,从侧面看,它又是侧面长方形的一条长边,那么是不是一条棱就等于两条边呢?(活动课件展示)生:不是,这两条边是重合的,它已就成了一条。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的不同表面。
3.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长方体模型、彩色纸、尺子、笔等。
2.教学资源: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相关课件。
3.教学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环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长方体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讨论其特征和性质。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并对其不同面进行命名。
第二课时: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1.复习:回顾长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3.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长方体展开图的方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三课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复习:回顾长方体的定义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2.引入:通过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3.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反思。
四、教学延伸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拓展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
2.让学生尝试设计长方体的折纸模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建筑、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有趣的讨论。
五、课堂评价1.利用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方式,考察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由线到形,由形到体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课件出示一条线段>生:线段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课件出示4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师: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
师:谁能说的更完整一些?生:4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4条线段,是吗?我们把首尾相接的连接方式称为“围成”。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生:4条线段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长方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为一个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生:4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组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说了首尾相接的这种连接方式叫······?生:4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真棒!这是一个立体图形,前面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2、举例生活中的长方体生1:喝奶的盒子生2:牙膏盒师:像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生:不能师:看来长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吗?生:是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在这些图片上面你能找到长方体的影子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加入背景音乐>师:你看到长方体了吗?生:看到了3、导入新课师:我们看,这些物体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师:而且它们的形状也不是完全相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那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阅读教材,独立探究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习材料,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下来,如果有不明白的用“?”作个标记。
最后完成2、3两个问题。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小学学科网】
WORD格式xiaoxue.xuekeedu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它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来源]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4、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引入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 6 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 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来源:Z*xx*k]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二、探究新知〔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来源 ZXXK]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局部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局部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来源]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27---29 页例 1 、 例 2 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3.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 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很厚的词典、土豆、水果刀、多媒体课件、抽纸盒、长 教学过程: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纸。
师:这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生(异口同声):长方形。
师:这张纸非常薄,如果忽略这张纸的厚度,只看这一个面,我 们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
2、将这张长方形纸片逐渐累加成一摞纸。
师:现在我把 80 张、200 张、1000 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老 师手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初步建立 教具准备: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直尺、答题纸。
势演示后,出示一本很厚的词典)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生(非常肯定地):现在不能忽略厚度,要看成长方体了。
师: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生1 :长方体有6 个面。
生2 :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
师:知道的还挺多,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
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由长方形纸片叠加、积累,过渡到长方体的字典的演示,并相机提出一系列问题:一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把80 张、200 张、1000 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呢?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完成由“面”到“体”的过渡,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
这一过程新颖、有趣、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强化了首次感知的实效,学生的思维也渐次展开。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宽高的意义,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清晰的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教学难点:借助长、宽、高的变化,丰富对长方体的认识,了解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初步了解长方特征,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师出示长方体)师:认识它吗?生:认识!师:谁来告诉我它的名字?生:长方体。
师:谁来说说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来给大家数一数有哪6个面好吗?生: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师:这种数法很有规律性,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很好!谁还来说?师: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棱在哪里?引领学生明确哪是长方体的棱。
2、谈谈生活中的长方体,揭题。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冰箱。
师:应当是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要把话说完整,请再说一遍。
生: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饮水机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师:的确,生活中的长方体处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自主探究:1、制作长方体,掌握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研究长方体之前,咱们手里得有一个长方体才行,接下来,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好吗?幻灯片出示温馨提示:1、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2、制作时,小组可讨论自己的发现。
(课前每个小组提供材料:分别提供数量不等的小棒,有的组提供15根小棒,有的组提供11根小棒。
)制作完毕,汇报:师: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要来采访一下。
师:哪个组来说说,你们组出现了什么情况?某组:我们的材料剩余了3根绿色的小棒。
师:这3根为什么没用上?生:用上这3根,就无法插出一个长方体了。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阶段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深入到长方体与正方体内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和结构特征。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手势游戏。
用一根手指表示一条直线,请你表示出线与线的平行。
2、师:用一个手掌表示一个平面,请表示出面与面的平行。
3、师:请用手势表示出面与面的相对、相交、垂直。
4、师:请用手势表示出线与面的垂直。
生用手势表示,师检查评价。
5、师: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经常提到平行、相对、相交、垂直等词汇。
二、探究新知生阅读记录卡,并提出疑惑。
生1:什么是大小关系?生2:我不明白什么是长度关系?师:讨论一下记录卡中的大小关系、长度关系分别是什么意思?生3:大小关系就是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师:是的。
哪个面大、哪个面小,还有哪几个面相等都是大小关系。
生3:我知道长度关系就是指棱有长有短师:很好。
长、短还有相等都是指棱的长度关系。
2、自主探究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盒子,观察它的面、棱、顶点有哪些特点。
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观察它,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生自主探究,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
)师:你想通过测量长方体的棱知道什么?3、交流归纳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在交流活动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A、说出他们的发现是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B、有序的数。
C、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我是用数的方法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生3:我还发现长方体上相对的面相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第一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济南市机场小学刘永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刘。
师:怎么称呼我?生:刘老师。
师:你们欢迎我吗?生:欢迎。
师:怎么欢迎?生:鼓掌。
师:同学们,鼓掌有很多学问呢。
师:手掌相对,(演示)有上下相对,还有左右相对。
师:双手交叉,这样能鼓掌吗?(不能)师:这叫前后相对。
相对是一种位置关系。
十根手指插在一起也是一种位置关系。
生:相交。
师:相对和相交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位置关系,今天的课堂我们就会涉及到。
师:上课。
一、复习旧知1、由线到形,由形到体师:请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点)生:点。
师:再看。
(课件出示连点成线的过程)生:线。
师:你有什么发现?生:连点成线。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直线,在直线上截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生:线段。
师:再看,有几条线段啊?生:4条。
(课件出示 4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生:4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我们把首尾相接的连接方式称为“围成”。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生:4条线段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长方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为一个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师:这叫围线成面。
(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生:6个长方形组成了一个长方体。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翼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教学实录(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实物,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表格,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这个盒子,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那么这个盒子的形状谁知道呢?(正方体)师:真不错,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图片,你能从中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吗?(出示图片,指生回答)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生自由回答:大部分药盒是长方体,香皂包装盒是长方体,骰子是正方体,粉笔盒是正方体、讲台是长方体。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认识特征1、师出示长方体模型。
师:(师拿模型)关于长方体,你还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师在黑板上课前画好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面)师:再看一看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生:有一条边。
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板书:棱)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生:尖。
(或点)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棱、顶点。
学生按要求摸一摸。
2、师: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自己数一数你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生:长方体有6个面。
长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精品课)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课前活动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好不好?生(齐):好。
师:想看动画片吗?生(齐):想。
师:(播放视频:《神奇的图形游乐园》)生(齐):(学生们静静的观看)师: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不对?生(齐):嗯,对。
一、确定研究视角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这是——生(齐):长方体。
师:(多媒体:从长方体中剥离一个长方形)这个呢?生(齐):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生: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齐):(鼓掌表示赞同)师: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嗯,对。
还有补充?生:它有两组对边。
师:他说得对吗?还有?生:它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的直角,然后四个角的和是360°。
师:刚才你们说的是它的角的特征,还说到它是个轴对称图形。
那么,它的边有什么特征呢?生:长方形的邻边垂直,然后它们的对边相等。
师:知道的真多,是吧。
我们在三年级学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而且四个角是直角。
好,我们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研究了它的边和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想想看,我们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生:(有学生跃跃欲试,举手准备发言)师:同桌先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开始小声交流各自的想法)师:(板书:长方体)有答案了吗?生:我觉得会研究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角,还有就是几个顶点。
师:“面”我们是知道的(板书:面)刚才你说的“棱角”是什么意思?你来指指看。
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了一指)师:哦,这种一条一条的,你想说的是棱,不是棱角,是吧。
怎么知道这是“棱”的。
生:预习的。
师:你们是预习过的,你们班有预习的习惯。
好,我们还会研究它的“棱”,刚才说了,我们还会研究它的什么?生(齐):顶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
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
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生:……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
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
(学生自由发言)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今天我们要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㈡观察模型,具体分析1、多媒体展示(教师指着屏幕中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和棱,然后提出问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1)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执教:杨惠娟课前活动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好不好?生(齐):好。
师:想看动画片吗?生(齐):想。
师:(播放视频:《神奇的图形游乐园》)生(齐):(学生们静静的观看)师: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不对?生(齐):嗯,对。
一、确定研究视角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这是——生(齐):长方体。
师:(多媒体:从长方体中剥离一个长方形)这个呢?生(齐):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生: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齐):(鼓掌表示赞同)师: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嗯,对。
还有补充?生:它有两组对边。
师:他说得对吗?还有?生:它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的直角,然后四个角的和是360°。
师:刚才你们说的是它的角的特征,还说到它是个轴对称图形。
那么,它的边有什么特征呢?生:长方形的邻边垂直,然后它们的对边相等。
师:知道的真多,是吧。
我们在三年级学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而且四个角是直角。
好,我们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研究了它的边和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想想看,我们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生:(有学生跃跃欲试,举手准备发言)师:同桌先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开始小声交流各自的想法)师:(板书:长方体)有答案了吗?生:我觉得会研究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角,还有就是几个顶点。
师:“面”我们是知道的(板书:面)刚才你说的“棱角”是什么意思?你来指指看。
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了一指)师:哦,这种一条一条的,你想说的是棱,不是棱角,是吧。
怎么知道这是“棱”的。
生:预习的。
师:你们是预习过的,你们班有预习的习惯。
好,我们还会研究它的“棱”,刚才说了,我们还会研究它的什么?生(齐):顶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引入师:同学们照过像吗?你们的相片都放在什么地方呢?生:夹在相册里。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的相片可以被夹在相册里,那你这个实实在在的人能夹在相册里吗?生1:因为人太胖了,太大了。
生2:因为像片上的人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有厚度,占有较大空间,所以不能夹在相册里。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好,这是因为相片上的人是平面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是立体的。
(板书:平面、立体)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都是立体图形。
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评析:用相片上的人和实实在在的人作比较,来揭示平面和立体的不同,自然而有新意,使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二)新授1、教学长方形的特征。
(1) 举例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多不多?谁能举几个例子?生1:牙膏盒、冰箱、音响。
生2:一幢大楼、电脑主机。
(2)制作师:同学们能不能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呢?你们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呢?生1:橡皮泥。
生2:萝卜。
生3:梨。
生4:土豆。
生5:拆开的纸盒。
师: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互相合作来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标准。
(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师巡视。
)(3)评价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小组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同学们觉得他们制作得怎么样?生1:我觉得用橡皮泥做的那一个角不尖。
生2:用梨做的那一个的边不直,有的地方凹下去了。
生3:用土豆做的那一个面不平。
师:其他小组做得怎么样呢?每个小组也对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一下。
评析:此处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非常投入。
通过制作和互相评价,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初步感知到长方体的特征,这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今天,我按照数学组的分工,带着自己的观察提纲和观察量表对陈慧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进行了课堂观察。
现结合观察提纲展开自己的分析和诊断,力求通过现场的研讨为学生空间表象的构建提供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一次教研活动中,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来上五年级的内容,众观整节课下来,教师问了近50个问题,来上课的只有23名学生,理想状态是每人平均两个问题,可统计结果是:整节课结束,还有十位学生一次没回答过问题,有四位同学曾回答过三次以上。
这节数学课上设计问题的很精彩,看起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应该称得上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但在有效的思维交流中,很遗憾,这没有让每个学生都与问题接触,与问题零距离。
如何“让思维交流成为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催化剂”?我的思考如下:一、扩大提问面——让每个学生都能与问题零距离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数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不应成为好学生的独角戏,要针对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给”漏网之鱼”钻空子。
提问要扩大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与问题零距离,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每节课中我们都应该关注“提问率百分百”,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课的内容,巧妙的做到学生与问题的零距离。
其实,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练习与总结环节,我们也不妨说一句“这个问题我请还没发言的同学来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来挑战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我拆掉一条棱,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大小吗?生1:能。
生2:能。
师:我再拆掉一条能吗?生1:能。
生2:能。
师:我要拆掉多少条也就是至少还剩几条棱,保证能知道长方体的大小?生1:8根。
生2:3根。
生3:4根。
师:请你来拆!(生边比划)师:再拆掉一条呢?看来至少要剩下这样的3条棱。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材与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教材重在揭示长方体的组成部分和特征。
我比较了一下其他版本教材,知识内容大体相同,但在学生探究特征的这方面,则多是建议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来探究新知。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图形与空间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但仍需要借助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认识图形与空间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体会棱与顶点的产生。
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格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一、铺旧迎新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什么?生:点。
师:在投影上也有一个像这样的点。
(板书:点。
)师: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线。
(师板书:线。
)师:观察事物既要关注结果,同时也要注意过程。
谁还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许多的点组成了一条线。
师:许多是多少,一百个,一千个?生:无数个点组成了一条线。
师:无数个像这样的点组成了一条线。
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线呢?还学过哪些线?生:它是直线,我们还学过射线、线段。
师: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线段。
(电脑演示。
)师:再来看屏幕,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四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我们称之为围成长方形。
师:像这样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生: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一、分类比较,奇妙引入。
师:(出示一张扑克牌)看,老师给大众带来了什么?要是不思虑它的厚度,它是一个什么图形?生(齐):长方形。
师:请大众注意查看产生的变化(老师把一张张扑克牌叠成一个长方体),你又有什么发觉呢?生(齐):变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课件出示一组图形:有墨水瓶盒、牙膏盒、胰子盒、灯罩、球等。
)你能从这些物体当中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生:墨水瓶盒、牙膏盒、胰子盒……的形状是长方体。
师:那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文具盒。
生:我家的冰箱和衣柜。
生:砌墙用的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索长方体的特性。
师:看来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很多,那你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哪些明白?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请同砚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
(生摸)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请位同砚上来数一数它的面。
(生数)师:我们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火线,和它相对的面叫……(师指,学生依次说出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请同砚们从不同的角度查看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看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3个。
师:你的眼力真好!现在请你说说你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生:上面、左面、火线。
师:(请另一学生)你呢?生:上面、火线、右面。
师:所以我们在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时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个面用实线来表示(点击课件,显示实线表示的长方体直观图),看不到的三个面用虚线来表示(点击课件显示长方体直观图)。
师:你们对长方体还有哪些明白?生:边,长方体有12条边。
师:请同砚们摸一摸长方体的边。
(生摸)师:这位同砚所说的边,我们在数学上叫做棱,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课件演示长方体直观图中的棱并显示棱的概念)。
师:敷衍长方体,你还知道什么?生:角;长方体有8个角。
师:请同砚们摸一摸长方体的角。
(生摸)师:这位同砚所说的角,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生:极点。
师:对,同砚们所说的角我们在数学上叫做极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研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研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研究的价值,提高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得,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讨的首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讨!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生:长方体,正方体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
(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材与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教材重在揭示长方体的组成部分和特征。
我比较了一下其他版本教材,知识内容大体相同,但在学生探究特征的这方面,则多是建议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来探究新知。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图形与空间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但仍需要借助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认识图形与空间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体会棱与顶点的产生。
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格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铺旧迎新
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点。
师:在投影上也有一个像这样的点。
(板书:点。
)
师: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线。
(师板书:线。
)
师:观察事物既要关注结果,同时也要注意过程。
谁还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许多的点组成了一条线。
师:许多是多少,一百个,一千个?
生:无数个点组成了一条线。
师:无数个像这样的点组成了一条线。
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线呢?还学过哪些线?
生:它是直线,我们还学过射线、线段。
师: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线段。
(电脑演示。
)
师:再来看屏幕,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四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我们称之为围成长方形。
师:像这样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
生: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板书:面。
)
师: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由六个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学以致用,把我们刚刚学到的“围成”就运用上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体会立体图形,感受长方体无处不在。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长方体?
……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长方体是无处不在的。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大家看,我们家中的电冰箱、液晶电视、微波炉、厨房中的橱柜,家具中的立柜,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这正在筹建中的国家体育馆“水立方”。
在这里你们找到长方体的影子了吗?正因为有了长方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神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来领略长方体的奥秘。
)
2.明确棱、顶点的概念。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长方体,长方体中有没有以前学过的知识呢?
生:长方体上有我们学过的面。
师: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你们都发现了吗?
生:还有我们学过的线、点。
师:请大家来看屏幕上的这两个面,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它俩是平行的,相对的。
师:仔细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两个面相交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它俩之间有一条线。
师:大家都发现了吗?
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产生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
师:在长方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吗?
师:找找看,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生活动。
)
师:面与面相交产生了棱,那长方体中的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我发现三条棱相交产生了点。
师: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
3.探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师:面、棱、顶点里面还蕴藏着许多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你们有信心吗?老师还有两点提示:第一,在研究过程中确实有了发现别忘了填写到这张纸上。
第二,如果咱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想把自己的发现与别人分享时,可以和同学或老师交流。
(生活动。
)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
师:能给大家数一数吗?(生数。
)
师:老师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发现他在数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这样数——
生:不容易遗漏。
师:我们说到了长方体的棱,(板书:12条)棱还有什么特点?
生:(边指边说)长方体的这几条和另几条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
师:相等的棱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生:对着的。
师:也就是说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把长度相等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生:我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它们是这8个。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顶点8个。
)
生:长方体还有6个面。
(板书:6个。
)
师:长方体的面有那些特征呢?
生:都是长方形。
生: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那么面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同的。
师:这里的相同指的是什么相同呢?
生:面积相同。
师:(出示两个长方形)这是两个面积同为9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9厘米;另一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
它们可以做长方体相对的面吗?(生思考体会。
)
师:那么长方体相对的面有怎样的特征呢?
生:面积相等,形状也得相同。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
4.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逐步深化了。
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长方体的棱分组的话你会怎样分?
生:我把它们分为三组,每种颜色各一组。
生:我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称之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几条呢?(生试说。
)
师:(变换摆法)现在它的长、宽、高呢?(生试说。
)
师:虽然是同一个长方体,但摆法变了,长、宽、高也就随着发生变化。
5.认识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下面请大家来看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
谁能说说从你的角度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几个面?
生:我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左面。
生:我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右面。
……
师: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为什么我们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生:因为我们只是从一个方向去看长方体。
生:我们看不全。
师:那怎样才能看全面呢?
生:从多角度去看。
师:观察事物的时候,正如我们学到的那首诗中所描绘的一样——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对了,只有多角度的观察事物才会使我们看得更清楚,了解得更准确。
师:由于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我们最多能够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所以在平面图上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成这样的形式。
(课件出示。
)
师:为了更全面地表示出这个长方体我们用虚线部分表示——
生:表示从这个角度看不见的部分。
三、练习深化
1.出示纸巾盒图片。
(1)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2.制作一个长方体灯笼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出示图片。
)
3.辨析。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长方体实物,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带来了一张纸。
(出示)大家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这张纸是长方形。
生:不是长方体,它只有四条边,两个长两个宽。
生:老师我认为它可以看作是长方体,只不过这张纸很薄,厚度不大。
师: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勇气可嘉。
但只有勇气还不够,还要有智慧,用你的智慧来说服大家吧!
生:(不太敢确定)这张纸虽然很薄,但也有厚度。
师:那你能指指它的高吗?
师:它的高是多少你能求出来吗?
师:(出示一个由这样的纸组成的本子)现在这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张纸虽然很薄,但它的确还是有一定的厚度的。
我们可以测出这一摞纸的高,再除以纸的张数,就可以算出这一张纸的高了。
四、结束语
师:很多时候大家的进步就像这一张纸的厚度一样,微不足道甚至是难以发现,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一定会收获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