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劳动力老龄化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

劳动力老龄化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

劳动力老龄化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16.1%上升到了2020年的18.7%。

随着劳动力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经济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劳动力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减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和思维能力会出现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导致劳动力生产率的下降。

2. 加剧社会保障负担。

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实际来源均来自企业与职工,而劳动力老龄化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社保负担。

3. 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消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对高品质消费品的兴趣不如年轻人。

因此,劳动力老龄化将制约中国消费升级的发展,进而限制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所需要的是通过产业升级来应对劳动力老龄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制定更加灵活的养老政策。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政府可以制定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养老政策,如推进社区养老、鼓励个人养老储备等,从而有效缓解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2. 加快服务业升级。

服务业具有劳动力密集性和老年人就业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加快服务业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跨界经营,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能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3.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劳动力老龄化也催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机会。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技术也可以落地,为老年人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劳动力老龄化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但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机遇。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 毛 雨
( 西南财 经大学 0年代 , 大批农村 剩余 劳动 力向城 市工业部 门转 广种薄收 , 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极为普遍 。除了土地粗 放经营 , 在 移, 而计划生育政策的 实施进 一步 缩小 了农村 家庭规模 , 造 成我 国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 土地较为分散 的丘 陵地带或 山区 , 还存 在着 农业 劳动 力老龄化 日益严 重。联 系当前我 国农业 劳动 力老龄 化 的 大量 的土地撂荒现象 。 现状 , 分析我 国农业 劳动力 老龄 化对农 业生 产的影响 , 并提 出相 关 粮食 供 给将 长期 处于 紧平衡 状 态 , 农产 品价 格会 持续 上涨 。
的政策建议 。 【 关键词】农业 劳动 力 空心化

老龄化
农业 生产
我 国农业 的现代化水平 还处 于发展 阶段 , 技术 和资 本对劳 动力 的 替代率相对较低 , 农 业劳动力 的老龄化造成农 业劳动力 的短缺 , 必
然会影响我 国农产 品的产量 和质量 。 农业技术 的推 广和应 用受 阻。老年 劳动力 的文 化程度 有 限 , 目前 国 内 对农 业 劳 动 力 老 龄 化 的研 究 主 要 分 为 两 类 , 一 种 是 对新技术 的学 习和掌握 能力也 较低 , 现在 留守 的老 妇幼劳 动力 许 着眼于对年龄结构 的调查统计分析 , 以高洪洋 ( 2 0 1 2 ) 、 李曼 ( 2 0 0 9 ) 多都是依靠外 出打工 的家庭成员生活 , 而不是农 业生产 , 所 以也 没 等为代表 , 以某地 区为样本 , 采用走 访 、 问 卷等 形式 实地调 查 收集 有采用先进技术 的动力 。 数据 , 这 类研究可 以收集 到详实全面 的劳动力数 据 , 还 可 以了解 到 四、 对 策 与 建 议 劳动力老 龄化 对生产 的影响 , 例如 徐娜 ( 2 0 1 4 ) 就 采 用实地 调查 数 1 、 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 , 提倡适度 规模 经营 据, 用柯 布道格拉斯 函数模 型分析老龄化对农业 生产率的影响 。 土地应有效 的流转起来 , 为适 度规模经 营创 造条件 , 实现农 业 另一种是 在一定的时 间跨度 下宏 观分析 整个 国家 农业 劳动力 生产 的规模效益 , 就会刺 激农业 生产所 需 的人 力 、 资本 、 技 术要 素 老龄化 的趋势 和问题 , 例如 陈锡文 ( 2 0 l 1 ) 分析 中 国农 村人 口老 龄 随之优化配置 。同时还应 该鼓 励发展 家庭农 场 、 专业 大户 等新 型 化对农业产量 的影响 , 胡小 平 ( 2 0 1 1 ) 对我 国农 业劳 动力 老龄化 的 农业经营 主体 , 提高土地集约经营 、 适度规模经 营。 原因 、 后 果和对策 的探析 , 这类研究 主要是探究 农业劳 动力老 龄化 2 、 培养新型职业农 民,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和应用 的因果和影 响 , 具有政策 上的指导意义 。 可 以通过建立 面向全社会 的农 业技术 培训 学校 , 制定 大 中专 二、 农 业 劳 动 力老 龄 化 现 状 院校特别是农业 院校毕业 生到 农村 经营农业 的政 策措施 , 形成 一 新 中国成 立初 期我 国农村人 口是 5亿 , 而城 市人 口不 到 1 亿。 套职业技能培训与鉴 定体 系。优化 已有 的农业 劳动力 , 为 优秀 的 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 展 , 1 9 9 5年 以后 , 农村 人 口开 始下 降 。2 0 1 0年 职业农 民提供更多发展 的机会 , 以吸引更 多的年轻人 务农 。同时 , 城乡人 口数量 出现了交点 , 并且农村人 口有 继续减 少 的趋 势 , 城 市 还应该健全更加有效 的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 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 。 人 口还在增长 。根据 国家 统计局 最新 的数据 显示 , 2 0 1 3年 城市 人 3 、 加强对农业 的投 人与支 持 , 完善农 村社 会保 障体制 和公共 口为 7 . 3亿 , 农村人 口为 6 . 2亿 。农村人 口的减少 主要 由于农 村 服务建设 人 口向城市非农 部 门的转移 , 农业劳动力 不断 向非农部 门流动 , 农 日本筑波大学 的田中洋子教授在他关 于 日本农业 劳动力老 龄 业劳动力就业 人员 比例 逐渐 下 降。国家 统计局 的数 据 显示 , 1 9 6 2 化问题 的探究 中指 出 , 日本 政府对 农村基 础设 施和公 共服 务的投 年三次产业 的就业 人员所 占比例 分别是 8 2 . 1 2 %、 7 . 9 5 %、 9 . 9 4 %, 入与农村人 口的 流动有 一定 关 系。政府 对 农村 建设 的投入 增加 2 0 1 2年时分别是 3 3 . 6 0 %、 3 0 . 3 0 %、 3 6 . 1 0 %, 农 业就业人员所 占比 时, 农业劳动力 的转 移就会 减 少。要完善 农村 的社会 服务 体系 和 例下 降近 5 0 %, 而第 二 、 第 三产业 就业 人 员所 占比例分别 增长 了 保障制度 , 使农 民生 活在 农 村可 以享 受 到和 城市 一样 的医疗 、 养 2 2 %、 2 6 %左右 。1 9 6 2— 2 0 1 2年 , 5 O年间农业就业人员数从 2 . 1亿 老、 教育条件 , 不仅 留住 生活在农 村 的祖辈 , 更 要吸 引新 的人 力 资 只增加到 2 . 6亿 , 第二 、 第 三 产业就 业人 员数 却从 0 . 2亿 、 0 . 2 6亿 源建设农村 。 增长到 2 . 3 、 2 . 8亿 。 可 见 , 中 国 已 经 进 入 了农 业 劳 动 力 不 断 减 少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预测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预测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预测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中国亦不例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无疑会对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其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然后,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和模型,对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的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有助于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通过预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前瞻性参考,从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与现状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社会现象,它源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在中国,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出生率逐渐下降,使得新生人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

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截至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预计到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这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制约作用。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社会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非线性方法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非线性方法的实证研究

总第234期2019.2vol.41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非线性方法的实证研究冯剑锋1,陈卫民2,晋利珍3(1.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3.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4)【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转变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围绕两者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同时对于我们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采用非线性方法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1990-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由于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的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但从门槛模型结果来看,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已开始有所减弱,这种“增长渐进式衰减”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当前政府应抓住老龄化社会初期的发展机遇,加快建成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为日后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基础;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应对未来高度老龄化社会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冲击,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为开发老年人口红利寻找机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非线性;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5/ki.1004-129X.2019.02.007【文章编号】1004-129X(2019)02-0077-10【收稿日期】2018-09-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研究(15ARK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设计研究(15ZDA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政策创新与共享发展(16JJD630011)【作者简介】冯剑锋(1987-),男,广东佛山人,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卫民(1967-),男,安徽池州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晋利珍(1974-),女,河南濮阳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代际影响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代际影响研究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部
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就业和人口老龄化 方面的统计数据,为研究提供了基础 数据支持。
人口普查数据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获取不同年龄段 、性别、地区等的人口信息,为研究 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数据支撑。
专题调研
针对特定行业、地区开展专题调研, 获取有关劳动力就业和代际关系的更 为细致的信息。
代际冲突对就业的影 响
代际冲突是指不同代人之间在就业观 念、职业选择、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差 异和矛盾。例如,年轻一代更加注重 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而年长一代更 加注重稳定和安全。这些差异和矛盾 可能会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就业选择和 职业发展。
代际支持对就业的影 响
代际支持是指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在 就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可 以包括提供工作经验、职业指导和经 济支持等。这些支持和帮助可以有助 于年轻一代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加强代际视角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影响,探讨不同 代际间劳动力就业的差异和联系。
进行动态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就业情况,未来的研究可 以对老龄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THANK YOU.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01
文献综述
系统回顾和梳理了有关老龄化与劳动 力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为研究设计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02
定量分析
利用统计局、人口普查等权威数据,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深入挖掘老龄化 对不同代际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03
案例研究
挑选代表性城市和地区,对不同代际 劳动力在就业市场的表现进行深入案 例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实践支撑。
2023

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

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

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逐渐发生变动,这种变化对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之策。

一、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首先会对劳动力供给带来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参与率可能下降。

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这意味着经济中可供选择的劳动力数量减少。

由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退出劳动市场,劳动力供给也出现了短缺的情况。

二、改变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改变也会改变劳动力的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年轻人具有更强的体力和更好的学习能力,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因此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工作环境。

相比之下,老年人更适合从事一些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工作,但在创新能力和适应性方面可能不如年轻人。

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劳动岗位逐渐被自动化、机械化所取代,这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变化。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对体力劳动的需求,而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技术需求的变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在技术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

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并具备创新能力,而老年人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和学习新技术。

四、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适应性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制度,以鼓励劳动者延长工作年限。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和就业机会,鼓励企业雇佣老年劳动力。

总结起来,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生产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减少,劳动力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NANKAI ECONOMIC STUDIESNo.3 2020DOI:10.14116/j.nkes.2020.03.004 61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 的影响机制研究李竞博 高 瑗*摘 要:技术进步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但存在滞后效应。

人口老龄化通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途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略有不同,因而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不考虑经济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通过技术进步途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正,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种途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考虑其他控制因素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通过技术进步途径的正向影响程度有所减弱,纯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开始不显著,规模效率的中介效应为正。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目前我国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百年计划将效益优先作为攻关期的发展原则,凸显了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目标转化,也指明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实现手段被提及,足见其重要性。

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按照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要素。

无论经济增长理论,还是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生产率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源泉,经济增长的实质即为生产率的提升。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率序列中最基本的因素,决定了劳动报酬,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走向(高帆和石磊,2009)。

人口始终是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资源和投入要素。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政策变化,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预期寿命”逐渐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预期寿命”,人口世代更替速度放缓。

其中,最备受学者和政策实施者关注的话题之一即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转变最直接的结果也是人口老龄化。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04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积极影响
提高技术效率
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经验丰富 的老农可能更加熟悉和掌握先进的
农业技术,从而提高技术效率。
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由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部分土地 可能会被重新规划和利用,从而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会促使农业 向更加高效、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型 ,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老年农民提供社会支持,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减轻 他们的生活压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改善农 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和科学素养。
06
研究展望与不足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具 体影响和应对策略,以便为全球范围内的农业发 展提供参考。
VS
2.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劳动生 产率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学 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意义
01
1. 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机制。
02
2. 有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供参考。
3. 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
影响机制
•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如技术效率、土地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能力、农业技术推广 和应用、农业生产成本等。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劳动力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分析

劳动力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分析

学校代码:10385分类号:F124.7/C924.2研究生学号:**********密级:公开劳动力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分析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labor force agingto total factorproductivity作者姓名: 李 林指导教师:赵 昕 东 研究员合作教师:学科:统 计 学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所在学院:数量经济研究院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5月31日摘要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深刻而持续地改变,变化的程度与速度已全面超越世界各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从1990年到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5.5%上升到10.1%。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我国已正式成为老龄化国家。

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因素。

另一方面,在经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带来的经济持续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减速。

以扩大要素投入为特征的粗犷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增长乏力。

打破经济增长减速魔咒,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资本劳动比率,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但是,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是有限制的,会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的困境。

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不竭源泉,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因此也是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引擎。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可能严重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经济增长减速困境,有必要对我国劳动力老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劳动力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此,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以各地区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存量作为投入,GDP作为产出,计算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

这一趋势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质量变化等方面。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将会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劳动力数量将会逐渐减少,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劳动力短缺将导致企业在雇佣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增加了招聘和培训的成本。

其次,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需失衡的局面。

劳动力短缺将使得企业在招聘上更为困难,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企业可能需要提高薪酬水平。

这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进而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劳动力质量发生变化。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也会增长。

老年人的体力和工作能力相对较低,工作效率可能会降低。

这将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生产力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老年人可能会面临职业技能与技术更新的问题,他们很可能需要经过再培训或转岗才能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然而,人口老龄化也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中出现了更多老年人的需求,这为创造更多适合于老年人的就业机会提供了空间。

例如,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旅游业等行业将会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岗位更适合老年人从事。

此外,老年人通常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可以胜任一些特定的职位,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影响,有几点应该予以关注。

首先,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

这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推广灵活的工作制度以及提供适当的福利和保障来实现。

其次,企业需要制定适应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战略。

这可以包括调整薪酬和福利政策、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以及灵活的工作安排等。

人口老龄化对省域劳动生产率影响的

人口老龄化对省域劳动生产率影响的
人口老龄化对省域劳动生产 率影响的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引言 •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
响机制 • 省域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人口老龄化对省域劳动生产率
的具体影响 • 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年 龄人口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 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养老负担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
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区域差异逐渐扩大
人口老龄化对不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影响也存在差异,经 济发达地区的生产率下降幅度较小,而欠发达地区的生产
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区域差异逐渐扩大。
人口老龄化对不同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
要点一
东部地区
要点二
中西部地区
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东部地区的劳动生 产率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小。
省域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口老龄 化对省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 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
人口老龄化对省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理解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应对策略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省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提高劳动力素质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2024年第1期(总第262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No.1,2024(Tot.No.262)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成㊀前1,陆杰华2(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社会学系,北京100871)摘㊀要: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作为社会经济基本要素,劳动力老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㊂为探索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基于2000 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在借鉴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长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㊂研究发现,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从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考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劳动力老化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作用于劳动生产率;此外,劳动技能提升㊁公共财政投入等公共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最后,本研究认为,若想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对生育问题的关注,要从劳动技能提升㊁公共财政投入等方面制定专门且有效的公共政策,并在具体实施时,注重相关政策向中西部地区㊁二线及以下城市等特定地区倾斜㊂上述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劳动力老化视角解释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差异,对于推动人口发展新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劳动力老化;劳动生产率;公共政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C92-05;F249.22㊀文献标识码:A ㊀文章编号:1000-4149(2024)01-0034-13㊀DOI :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02收稿日期:2023-04-13;修订日期:2023-09-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人口发展新格局下劳动力老化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22CRK001)㊂作者简介:成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杰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㊂㊀㊀一㊁研究缘起伴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以及医疗卫生技术提升,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可以预见,作为21世纪重要的人口趋势特征,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几十年影响几乎所有国家㊂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1-2], 十四五 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成㊀前,等: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㊂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嬗变,劳动力老化成为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客观必然,美国55 64岁劳动力占比在过去20年间增加了约1/3,加拿大55岁及以上劳动力占比在2021年已超过1/4,欧洲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劳动力老化问题㊂中国劳动力老化虽然起步较晚,但问题的严重性却在不断加剧㊂数据表明,早在199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老化趋势就已经呈现,其中,一些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劳动力老化程度相对严重,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下降,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开始呈下降趋势,2020年15 44岁年轻劳动力比例也开始下降,劳动力老化已成必然并日益严峻,未来我国劳动力老化趋势仍将持续并迅速发展[3-4]㊂作为社会经济基本要素,劳动力老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㊂国外研究已开始关注劳动力老化的经济社会影响,就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而言,已有研究从微观㊁宏观等不同层面展开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然而,由于劳动生产率度量方法㊁不同队列人群能力以及与产业结构相关的经济部门㊁个体职位等存在的差异,研究结论并不一致[5-6]㊂大部分研究认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原因包括劳动力老化导致的身体素质降低㊁学习创新能力下降㊁技能贬值等[7-8];也有研究认为劳动力老化带来的工作经验积累㊁社会资本提升与资本劳动比上升抵消了年龄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9-12];此外,还有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并非是简单线性关系,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受不同队列人群间的可替代性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13-16]㊂探索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从劳动力老化视角解释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对于推动人口发展新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对于劳动力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分析尚不深入㊂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2000 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长差分回归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察劳动力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旨在探究应对劳动力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可行公共政策,并基于研究发现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讨论㊂本研究主要贡献如下:第一,不同于已有研究中的发达国家样本证据,笔者给出了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经验,丰富和拓展了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研究结论的适用性㊂第二,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的国别数据㊁省际数据分析,本研究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扩展了现有研究的数据深度,有效识别了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省级以下单元,即城市之间的差异性㊂第三,使用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口政策调整导致的生育率变动㊁出生人口数量作为劳动力老化的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更加准确识别了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㊂第四,在分析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识别了作用机制,探究出有效的应对之策㊂㊀㊀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1.文献综述人口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这在自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至索罗经济增长模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1期型再到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发展历程中均得到充分体现[17],然而,经济理论对人口要素的思考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人口增长率或劳动力增长率方面,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被忽视了㊂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社会影响也受到学界越来越多关注,已有研究主要从微观㊁宏观等方面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㊂其中微观层面是基础,集中考察了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分布特征,估计了 年龄 劳动生产率 曲线㊂有研究发现,个体一生的劳动生产率受其健康状况㊁知识贬值和工作经验积累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个体劳动生产率既可能因为工作经验的增长而提升[10],也可能因为技能储备的下降㊁新技术的普及等而下降[18];也有研究指出, 年龄 劳动生产率 曲线呈倒 U 型,且倒 U 型的顶点在不同行业间存在一定差异[19];还有研究认为,年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二者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其在不同行业㊁不同群体间呈现着不同特征[20-21]㊂如果劳动生产率确实是针对年龄的,那么劳动力老化必将对一国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差异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同队列人群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那么人口年龄结构变动㊁劳动力老化必然带来宏观层面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已有文献也考察了这一宏观影响㊂首先,部分研究认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11-12],但就正向影响的具体年龄阶段而言,结论却存在一定差异:有学者基于美国数据的分析显示,35 64岁中年劳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2];也有学者利用OECD国家数据的研究发现,年轻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50 64岁老年劳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7]㊂其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开始逐渐将人口年龄结构纳入经济增长方程进行考察,进一步推动了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相关问题的讨论[6]㊂最新研究显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并且这一结论在基于加拿大㊁欧洲等发达国家国内㊁国际数据的分析中都得到了初步印证,研究认为,劳动力老化每提升一个单位,劳动生产率将降低0.106% 0.479%[5]㊂最后,还有研究认为,老动力老化并不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必然下降[14],二者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异质性,例如一项基于奥地利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显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在服务业普遍存在,但在工业和建筑业并不显著[22]㊂综上所述,关于人口要素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已有文献经历了聚焦于人口数量到人口年龄结构再到劳动力老化的演变历程,研究数据也逐渐从截面数据转向面板数据,研究视角既有微观考察,也有宏观分析㊂但已有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现有文献对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考察大多聚焦于发达国家,且已有研究结论并不一致㊂第二,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国别数据㊁省际数据进行分析,缺少数据层面的进一步拓展,无法识别省级以下的各地区劳动力老化差异性及其影响效应㊂中国地域辽阔,城市之间劳动力年龄分布差异较大,缺少城市层面数据的分析将无法有效捕捉城市间的差异性作用㊂第三,已有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对劳动力老化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因果效应探究不足,尚未全面梳理劳动力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无法有效解答劳动力老化应对策略等一些关键性问题㊂2.理论假设文献综述发现,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进入21世纪以后,成㊀前,等: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㊂首先,部分学者认为劳动力老化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但就具体年龄阶段而言结论仍存在一定差异性[23-24]㊂其次,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可能带来单位劳动力比例的下降,并进一步负向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4],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8,25-26],同时这一消极影响也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7-28]㊂再次,还有学者认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一方面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显示,在不同劳动力替代弹性下,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段劳动力的替代弹性越小,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29];另一方面,已有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发现,劳动力老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 U 型[30]㊂最后,还有部分学者具体考察了流动人口㊁农民工㊁农民等特定群体的 年龄 劳动生产率 曲线,探究了特定群体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31-33]㊂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㊂假设一: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消极影响㊂基于总供给视角,劳动生产率由产出和人员两方面决定,进一步,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产出又取决于劳动㊁资本㊁技术等生产要素,因此劳动㊁资本㊁技术等生产要素是考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机理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也发现,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主要作用渠道为全要素生产率[30];同时,总需求视角下,经济的构成要素包括消费㊁投资㊁政府等部分,因此劳动力老化也可能通过影响经济部门作用于劳动生产率,已有研究显示,劳动力老化可以通过消费㊁储蓄和投资等渠道作用于经济增长[25]㊂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㊂假设二:劳动力老化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作用于劳动生产率㊂政府公共政策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通常分为规制手段㊁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三种类型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变大多是通过公共政策来实现的,作为政府治理的一个主要方式,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㊂因此,公共政策也是应对劳动力老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㊂已有研究发现,健康条件与人力资本积累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㊁税收楔子和创新等相关公共政策可以减弱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34]㊂因此,要实施推动经济发展㊁调整产业结构㊁建立统一完善劳动力市场㊁加强老年劳动力教育培训㊁加速科技进步㊁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等相关公共政策[4,28]㊂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㊂假设三:劳动技能提升㊁公共财政投入等公共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㊂㊀㊀三、研究设计1.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了2000 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对两个数据库进行匹配后共获得296个城市的856个观测值用于回归分析,被剔除的地级市样本行政单位多为 地区 ㊁ 盟 ,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人口规模上相对全国平均值而言均较小,不会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㊂此外,为了验证劳动力老化变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1期量界定的合理性,笔者还进一步匹配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的各年龄段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数据㊂2.变量测度(1)核心被解释变量为劳动生产率㊂本研究着眼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㊂借鉴已有研究[5],劳动生产率用实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员的比值进行测度,并进行对数化处理㊂其中,实际生产总值以2000年作为基期,利用价格平减指数进行换算;就业人员用各城市单位从业人员数加城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之和进行衡量㊂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用各行业人口合计㊁在岗职工平均人数来测量就业人员,同时,本研究也在全市实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使用了市辖区的实际生产总值,并基于实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员的多口径组合重新定义劳动生产率,以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层面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㊂(2)解释变量为劳动力老化㊂本研究将核心解释变量聚焦于劳动力老化的变动,以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老化水平变动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㊂借鉴已有研究[28],以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程度反映劳动力老化程度,将劳动力老化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及以上劳动力占比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以45 64岁人口占15 64岁人口之比衡量劳动力老化水平;同时,为了检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使用45 59岁人口占15 59岁人口的比重重新测度劳动力老化水平;此外,在使用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程度测度劳动力老化变量的基础上,笔者还进一步结合CGSS 微观调查数据的各年龄段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指标,旨在更准确地界定劳动力老化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①㊂(3)控制变量㊂参考已有研究[34-35],模型中还加入老年抚养比㊁少儿抚养比㊁人力资本㊁产业结构和交通通达度五个控制变量㊂老年抚养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5 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少儿抚养比为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人力资本使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度量,产业结构使用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例进行衡量,交通通㊀㊀㊀㊀表1㊀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变量㊀㊀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劳动生产率(元/人)0.4530.635-1.811 3.436劳动力老化(%)9.119 4.313-5.99320.582老年抚养比(%)15.313 6.714 1.37041.076少儿抚养比(%)29.1919.8669.38971.184人力资本(年)8.310 1.090 2.70311.710产业结构(%)105.67962.9379.476592.881交通通达度(平方米/人)3.34719.081-409.04231.950达度使用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进行反映㊂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㊂3.模型设定本研究使用长差分模型考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具体设定如下:ΔY cτ=θ2+θ2ΔW cτ+αX c +βp +εcτ(1)㊀㊀其中,c 为城市,τ为时间间隔,ΔY cτ表示τ时期c 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ΔW cτ表示τ时期c 地区劳动力老化的变动,X cτ表示地区层面控制变量,包括老年抚养比㊁少儿抚养比㊁人力资本㊁产业结构和交通通达度,βp 为地区固定效应,εcτ为随机扰动项㊂θ2为本研究关心的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反映了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㊂①需要说明的是,受CGSS 数据样本量的限制,本研究仅将考虑了劳动参与率的劳动力老化变量用于稳健性检验,回归后发现,回归结果与前面的分析结论基本保持一致,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使用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程度测度劳动力老化变量的合理性,也说明了本研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㊂成㊀前,等: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㊀㊀四、实证结果分析1.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表2㊀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变量㊀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劳动力老化-0.047∗∗∗-0.039∗∗∗-0.022∗∗∗-0.015∗(0.007)(0.007)(0.008)(0.008)老年抚养比-0.019-0.036∗∗∗(0.012)(0.011)少儿抚养比0.015∗∗∗0.012∗∗(0.006)(0.006)人力资本0.807∗∗1.112∗∗∗(0.360)(0.345)人力资本的平方-0.052∗∗∗-0.070∗∗∗(0.020)(0.019)产业结构0.002∗∗0.002∗∗∗(0.001)(0.001)交通通达度-0.003∗∗∗-0.003∗∗∗(0.001)(0.001)省份固定效应YES YES YES YES N 544508544508R 20.1690.1880.2590.281㊀㊀注: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同㊂表2和图1展示了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回归结果㊂其中,表2模型1加入劳动力老化变量与省份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劳动力老化显著降低了劳动生产率;模型2和3依次加入地区层面控制变量,结果表明,劳动力老化仍显著降低了劳动生产率;模型4加入劳动力老化变量与全部地区层面控制变量,并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仍保持不变,具体而言,劳动力老化每提升一个单位,劳动生产率降低约1.5%(见图1)㊂以上发现印证了新近的研究结论,即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负相关;同时,本研究中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系数的估计边际值也位于已有研究给出的区间范围内,研究发现较为合理[8,14]㊂图1㊀劳动力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回归结果㊀㊀资料来源:2000 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㊂2.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处理表2的回归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㊂一是因为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一定反向因果关系,即某一年龄劳动人群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比例不仅取决于这一群体的数量,而且与其劳动参与率密切相关,这将直接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二是因为模型中也存在一定遗漏变量与测量误差问题㊂为了处理内生性问题,基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 晚㊁稀㊁少 政策和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外生冲击,使用1970年至1980年㊁1980年至1990年的生育率变动作为本研究中劳动力老化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如表3第(1)㊁(2)列和图2所示㊂第一阶段估计结果中,工具变量与劳动力老化显著正相关,且F 统计量也超过了文献常用标准,排除了弱工具变量的可能;第二阶段估计结果显示,与表2回归模型相比,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不变,但回归系数显著提高,表明劳动力老化确实降低了劳动生产率㊂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使用出生人口数量作为劳动力老化的工具变量,回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1期㊀㊀㊀㊀表3㊀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处理结果变量㊀工具变量1工具变量2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劳动力老化-0.068∗∗∗-0.065∗∗∗(0.014)(0.016)工具变量0.282∗∗∗11.761∗∗∗(0.017)(0.951)控制变量YES YES YES YES 省份固定效应YES YES YES YES N 508508508508R20.6650.2150.6450.223㊀㊀㊀注:控制变量如表2,下同㊂归结果如表3第(3)㊁(4)列和图2所示,可以发现,第一㊁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不变,进一步说明劳动力老化确实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见图2)㊂以上发现与艾亚尔(Aiyar)等的研究结论[34]基本保持一致㊂3.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稳健性检验表4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稳健性检验结果㊂首先,为了图2㊀劳动力老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内生性问题处理结果㊀㊀㊀资料来源:2000 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㊂验证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控制了省份层面的聚类标准误,以考察同一省份内各地级市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表4第(1)列为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㊂其次,为了检验自变量设置的稳健性,使用45 59岁人口占15 59岁人口比重重新测度劳动力老化水平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第(2)列所示,可以发现,劳动力老化仍显著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使用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程度测度劳动力老化变量的基础上,我们还结合CGSS 微观数据的各年龄段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指标,准确界定劳动力老化变量后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仍保持不变(详见表4第(3)列)㊂再次,为了检验因变量设置的稳健性,在使用各城市单位从业人员数加城市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之和衡量就业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各行业人口合计㊁在岗职工平均人数测量就业人员,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又将全市实际生产总值替换为市辖区实际生产总值,并结合就业人数界定的三种口径,重新计算劳动生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仍在统计水平上显著①㊂此外,进一步剔除了直辖市样本进行安慰剂检验,表4第(4)列报告了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仍保持不变㊂最后,为了排除高等教育改革㊁科技创新政策的影响,加入高等学校人数占比㊁财政科学事业费投入变量,回归结果如表4第(5)㊁(6)列所示,发现在控制高等教育改革㊁科技创新政策后,结论与前述回归结果仍保持一致㊂综合以上几方面,可以认为前述回归结果是稳健的㊂①受篇幅所限,检验因变量设置稳健性的五个实证分析结果未报告,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㊂。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对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力市场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行业受到了冲击,而新兴行业则蓬勃发展。

例如,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得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

这导致了一部分劳动者的失业,尤其是那些技能不符合新需求的人群。

然而,技术进步也为劳动力市场创造了新的机会。

新兴行业和数字化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能的劳动者。

因此,那些愿意学习、适应变化的劳动者有机会在新的领域中找到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生产力水平。

二、人口结构变化与劳动力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老年人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他们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宝贵的资源。

然而,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和生产力相对较低。

他们的参与度下降,对经济的贡献相应减少。

同时,劳动力市场中年轻人的参与度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年轻人通常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大部分工作任务。

然而,现在由于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选择机会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追求自身兴趣和发展潜力更大的职业。

这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对生产力产生了影响。

三、社会结构变革与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重实体产业向现在的知识经济和服务业转变。

知识经济和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那些缺乏相应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则面临着就业困难。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素质化的趋势。

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具备适应新兴行业需求的劳动者将具备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

老龄化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老龄化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老龄化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龄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老龄化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呈现减少的趋势。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减少,进而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从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随着劳动力减少,生产力的增长受到限制,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

二、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从而需要适应老年人群体需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如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影响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也将不断增加。

这将对财政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建设,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只有确保老年人发展和生活的全面、健康和稳定,才能提高他们的生产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四、老龄化对消费需求和市场规模的影响老龄化还会对消费需求和市场规模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养老照护、旅游、康养产品等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升级和结构优化,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总而言之,老龄化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负面的挑战,也有积极的机遇。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影响与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影响与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影响与对策首先,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短缺与劳动力质量下降两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供给短缺。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轻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

老年人往往不具备较强的体力与劳动能力,无法胜任一些重体力劳动,导致农田劳动力短缺。

这将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和农村贫困现象的加剧。

其次,劳动力质量下降。

老年人的劳动能力衰退,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往往无法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与此同时,由于健康状况等因素的限制,老年劳动力的工作耐力较差,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这将导致劳动力质量下降,农田管理和技术运用能力减弱,进一步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应该鼓励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就业,通过增加城镇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务农收入低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在农村培训年轻劳动力的同时,也要增加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与收入水平。

二、加大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推进。

通过引进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

这将有效缓解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开展农村养老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的养老保险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养老保障。

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在农村建设医疗、养老、娱乐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加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造成了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上对策,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量与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幸福感。

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首先,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面临身体健康问题,包括老年病、慢性疾病等。

这使得一部分老年人无法继续从事劳动工作,他们不得不提前退休或寻求轻松的兼职工作。

这就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足,影响了整体的劳动参与率。

其次,人口老龄化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减轻,企业招聘员工的需求下降。

这就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就业机会和升职机会。

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可能陷入长期的就业困境,影响了劳动参与率;另一方面,年轻人在工作中的机会和挑战减少,可能导致他们对工作的失去兴趣,提前离开劳动力市场。

但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经验和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他们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上。

其次,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需求也在转变。

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和养老服务,这就刺激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岗位的就业增长,提高了劳动参与率。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照顾,降低因健康问题而影响劳动力市场参与的老年人比例。

其次,提高老年人的再就业和继续教育机会,帮助他们保持就业能力,延长劳动市场参与的年限。

同时,应加大对年轻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机会。

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析【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对劳动生产率增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作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结论部分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动生产率增长, 农村经济结构, 政策引导, 农民收入, 生活水平, 劳动力素质提升, 积极影响, 政策建议, 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转移就业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这将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会带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升需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评估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评估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评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劳动力供需失衡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现象。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而在相同时间段内,劳动力需求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因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而增加。

这种供需失衡势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势。

二、劳动力结构变迁人口老龄化还会引起劳动力结构的变迁。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其中一部分劳动力将不得不延迟退休或者重新投入劳动力市场。

这将导致劳动力市场中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年轻劳动力的机会可能会减少,年长劳动力的竞争压力可能增加。

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也将对产业结构、企业用工规模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三、社会保障压力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压力也会显著增加。

老年人群体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退休金支付和医疗费用支出。

对于国家来说,如何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四、潜在解决方案1. 强化劳动力市场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劳动力可以不断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提高竞争力,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

2. 推动灵活就业机制。

灵活就业可以为老年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这种机制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开发家庭劳动力市场和提供灵活的工作机会等方式来实现。

3.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为了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国家可以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优化养老金支付和医疗保障等政策。

此外,可以鼓励私人保险发展,降低个人和家庭的社会保障负担。

4. 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与流动。

通过引进高素质的劳动力,通过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

鼓励国际间的人才合作与交流,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持。

总结起来,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一、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结构有青年型、中年型和老年型三种类型。

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是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及以上的老年劳动力所占比重上升的过程。

老年劳动力比重达到15%以上者称为老年型的劳动年龄人口结构。

1、在与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相应的下宽上尖的标准的增长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中,劳动年龄人口部分呈梯型,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为青年型。

2、在与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相应的静止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中,由于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只是在高龄人口部分才有比较急剧的收缩,因而塔形较直。

其中劳动年龄人口部分呈上顶和下底相差不大的梯形,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成年型。

3、在与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相应的缩减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中,由于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呈柱形。

其中劳动年龄人口部分相应呈柱形。

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结构为老年型。

二、国际上关于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有两种观点。

持悲观看法的人认为该现象“弊大于利”,主要论点是中年劳动力随着年龄增加会出现体力、耐力、智力、抗病力、精力、适应能力和体力恢复能力等的衰退。

劳动年龄人口中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必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持乐观看法的人认为该现象“利大于弊”,因为有研究表明,老年劳动者与青年劳动者相比,有同样的劳动能力,老年人体力差一些,但在技术和经验上有优势,可以互补。

美国劳工局的一项调查结论认为,45岁以上的劳动者对劳动市场的适应能力与年轻人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别。

三、本文认为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不同工种、不同地区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作具体分析。

就工种来说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较大;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生产率影响就要小一些。

就地区来说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对发达国家影响较小。

在缓解和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方面,一些国有和地区采取了适合于各自不同特点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有:1、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用提高人口出生率的办法,缓解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2、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超高的国家,用吸收国外年轻劳动者移民的办法,增加青年劳动力,相应降低劳动年龄人口中老年劳动力的比重;3、实行终身教育,特别是对45岁以上的职工进行技术、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使他们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作变化的需要:4、发展中地区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生产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减轻对老年职工体力的要求;5、对老年劳动者实行非全日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或为老年劳动者调换劳动强度低的岗位,使他们能继续工作;6、发展体育运动,实行健康老龄化,增强人口素质,特别是增强中老年劳动者的体质,使他们能推迟和延缓衰老,增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减轻对高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作者:杨贝贝刘懿来源:《经济数学》2015年第02期摘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在基于标准C-D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框架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深入探究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且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比非沿海地区更强烈.要缓解劳动力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放宽人口政策;其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对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第三,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实现地区间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优势互补.关键词劳动力老化;劳动生产率;固定效应;人力资本中图分类号 F241 文献标识码 AThe Impact of Labor Force Agingon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YANG Beibei,LIU Yi(School of economy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079, China)Abstract The direct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economy is the effects of labor force aging on productivity. Involving the CD econometric model framework based on a standard production function, by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fixed effects estimation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 of labor force aging on the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in the whole China and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labor force aging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in China. Additionally, the negative impact is stronger in the coastal areas. Therefor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labor force aging on productivity, we may work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to keep the low birth rate and appropriately relax the population policy; secondly, to develop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older workforce; thirdly, to guide population migration rationally and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omplementing between regions.Key words Labor Force Aging; Productivity; Fixed Effect; Human Capital1 引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力老化表现为在劳动年龄人口中,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的动态过程(熊必俊(2002))[1].根据杨道兵、陆杰华(2006)[2]对五次普查数据的整理,预计2000—2035年我国老年劳动力人口比例急剧上升,在2035年达到顶峰44.18%.那么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不同地区老年劳动力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有何异同?解决以上问题有助于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找到突破口.分析国内学者对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一方面,学者们只是采用描述性统计或者模拟分析方法阐述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没有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过于笼统.刘长茂(1991)[3]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劳动力老化与人口老龄化的不同以及研究劳动力老化的必要性;杨道兵、陆杰华(2006)[2]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模拟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老化,社会总产出效率在下降,但并未进行精确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学者们偏向于从年龄结构、产业结构入手,间接研究劳动力老化问题,并未直接解释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袁蓓(2009)[4]基于劳动力非完全替代理论的研究指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不同年龄段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替代弹性越小,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越大.朱洵等(2013)[5]对劳动力老化与产业结构的研究表明,劳动力老化在三次产业中普遍发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对“劳动力年龄—产业”双重结构的调整.经济数学第 32卷第2期杨贝贝等: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相对于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国外学者对劳动力老化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Feyrer(2007) [6]对劳动力年龄结构与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发现,50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对劳动生产率有消极影响.Brsch(2003)[7]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以及Cataldi 和 Kampelmann(2012)[8]对比利时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Guest(2011)[9]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以及Mahlberg等(2012) [10]对澳大利亚的研究则显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性影响.然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是基于改进的增长核算模型,增长核算模型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工人的边际产出在本质上等于劳动补偿率;二是,劳动投入与工人数量成比例.但在实践中这两个假设往往是不成立的.而计量经济模型则不必考虑增长核算模型必须满足的基本假设,并能够有效地描述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借鉴Tang和Macleod (2006)[11]的研究方法,采用基于C-D标准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另外,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张海峰等(2010)、张晓蓓和李子豪(2014)等)[12,13],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且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在不同的区域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可能不同.但纵观前人文献,分区域考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学者数见不鲜,却很少有人分区域研究劳动力老化问题.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薄弱,人口相对稀少,本文采用亓朋等(2009)[14]研究中外技术差距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方法,在模型中加入区域虚拟变量D与劳动力老化变量OL的交互项,将研究省份分为沿海和非沿海地区,探究不同区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更为严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老化程度每增加1%,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程度比非沿海地区多0.004%.本文将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以及具体影响程度.2 我国劳动力老化状况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劳动力老化程度持续加重,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由2000年的28.10%上升到2010年的40%.那么,我国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有怎样的关系呢?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的散点图呈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我国劳动力老化可能对劳动生产率有消极影响.劳动生产率/%图1 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本文认为老年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可能不及年轻劳动力,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老年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不及年轻劳动力,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老年劳动力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年轻劳动力.另外,由于老年劳动力身体素质下降,其请假的概率也会比较大,专注于工作的时间减少,产出也会减少. 其次,老年劳动力的学习能力不及年轻劳动力.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断下降,也更不愿意尝试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例如,在我国老年劳动力的互联网普及率远比年轻劳动力低.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不能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老年劳动力工作效率必然降低.最后,老年劳动力的努力程度不及年轻劳动力.本文所说的努力程度,不是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多少,而是专注于工作的程度.为了升职或者是巩固自己的职位,年轻劳动力一般会比老年劳动力更加努力,工作效率自然也比老年劳动力要高.另外,劳动力老化将会引起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改变必将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顺利实现,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综上,我国劳动力老化可能会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如图2所示.图2 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3 模型构建及相关变量解释计量经济模型不必考虑增长核算模型必须满足的2个基本假设,能够有效地描述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本文借鉴Tang和Macleod(2006)[11]的研究方法,采用基于C-D标准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研究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ln Yi,t=a0+α1dln OLi,t+α2dln OLi,t*D+α3lnZ+α4T+α5ηi+εi,t 模型的主要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劳动生产率和解释变量劳动力老化.Y是劳动生产率,用劳均实际GDP表示.纵观国内外研究劳动生产率的文献,如袁富华(2012)[16]、袁蓓(2009)[4]、Drucker和Feser(2012)[17]等等,多以劳均GDP表示劳动生产率.为了确保数据的跨时间可比性,本文使用GDP平减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对名义GDP进行了处理,即以劳均实际GDP表示劳动生产率;OL是劳动力老化,用退休前10年劳动力人口比重表示.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划分,劳动力年龄人口中45岁及以上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故国内研究多以45-64岁的劳动力作为老年劳动力,但这并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男女劳动力的身体状况,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并且未来有延迟退休的可能,基于此,本文认为以退休前十年劳动力人口比例来衡量劳动力老化更为准确,所以用退休前10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来衡量劳动力老化.Z是一组控制变量.包括物质资本密集度、人力资本、失业率、产业结构.Timmer等(2008)[18]对欧洲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人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Fleisher和Li(2010)[19]对中国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的研究也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导致人力资本进而物质资本的闲置是引起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Schaal(2012))[20].Basile 和 De Benedictis (2008) [21]的研究也发现,劳动生产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将资本密集度、人力资本、失业率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中.另外,很多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将生产技术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中(姚先国和张海峰(2008)、包玉香(2012)、张晓蓓和李子豪(2014))[22,23,13].本文认为由劳均资本存量代表的资本密集度已经涵盖了生产技术水平,因此不再将生产技术水平单独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在三次产业中,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Drucker和 Feser (2012))[17].Tang和Macleod(2006)[11]在研究加拿大劳动力老化问题时将制造业总产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控制产业结构的变量加入模型,但我国对产业结构的传统划分为一、二、三产业,制造业包括在第二产业中且占很大比重.据此,本文将第二产业总产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控制产业结构的变量加入模型中.T是时间效应变量.Tang和Macleod(2006)[11]在研究加拿大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为了使非平稳数据平稳化,对计量经济模型做了一阶差分处理.但考虑到我国当前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样本容量问题,对所有变量做差分处理不仅会弱化数据特征,而且会减少样本量,所以本文只对劳动力老化变量做差分处理.经ADF和PP检验发现,不能拒绝数据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数据非平稳.于是本文参照Levin和Lin(2002)[24]的方法,在模型中引进时间趋势变量T,再做ADF和PP检验,结果强烈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数据趋于平稳.ηi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非观测效应,D是区域虚拟变量,D=1,D为沿海省份;0,D为非沿海省份;ε是误差项,下标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4 数据说明及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本文所使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2013年人力资本指数项目估算数据”和省级统计年鉴.由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为保证数据质量,本文考察的样本省份共19个,考察期间为2000-2010年.本文以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人口比率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并引用李海峥等(2013)[25]的测算方法,以 1978 年为基期,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得到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累计劳动力人口数以及劳动力人口总数.另外,考虑到中国人的习惯和失业登记服务系统的完整性,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失业情况,本文基于全国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构建了失业率调整系数对省级登记失业率进行调整,得到与我国失业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的估计失业率.表1报告了代表性年份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 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老化问题进行研究,面板数据不仅能够增加样本数量,还能够有效控制被考察省份不随时间变化的某些特征,从而消除内生性问题(张晓蓓(2014))[12].模型中的地区效应ηi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非观测效应,且通常与右边解释变量相关.为有效消除ηi,以减轻估计误差,本文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Hausman 检验结果为chi2(7)=50.77,Prob>chi2 =0.0000,所以拒绝原假设,接受被择假设,本文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另外,由于我国各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加之面板数据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性,本文对数据进行了怀特检验,结果②显示确实存在异方差性怀特检验结果为chi2 (19) =1285.43,Prob>chi2 =0.0000,即存在异方差.,后续回归均采用OLS加稳健标准差来处理异方差问题.表2给出了异方差稳健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引入了全部的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具体而言,劳动力老化程度每增加1%,劳动生产率约降低0.06个百分点.本文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老化程度在2000~2010年间增加了13.61%,从2000年的21.59 %增加到2010年的35.20%,年均增长1.36%,根据实证回归结果,劳动力老化的这一增长,使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度降低0.1%.以此类推,劳动力老化在之后十年的增长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由此可知,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表2 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地区层面来看,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更为严重.劳动力老化与D2交叉项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即其他因素不变,劳动力老化程度每增加1%,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程度比非沿海地区多0.006%.单就上海市和贵州省的对比而言,2000-2010年间,上海市的劳动力老化程度增加5.88%,比贵州省多4.43%,综合地区因素的影响,上海市由劳动力老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降低比贵州省多0.33%.由此可见,劳动力老化程度以及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程度的差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资本密集度仍是推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具体而言,资本密集度每增加1%,劳动生产率提高0.529%,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52.9%是由资本密集度的增加解释的.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每增加1%,劳动生产率提高0.029%.与资本密集度相比,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稍显逊色.其原因有二,首先,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人力资本可能存在外部性,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可能通过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来体现,因为资本倾向于流向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区域(Lucas (1990))[28].失业率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意味着失业率的增加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具体而言,失业率每增加1%,劳动生产率降低0.027%.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产业份额系数在5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第二产业份额的增加不利于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并不违背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规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份额有减少趋势.为了使分析更有说服力,本文在模型中用第三产业份额代替第二产业份额,如表2(7).结果显示,第三产业份额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即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表2第(2)~(5)列为依次去掉各种控制变量后对回归结果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表2(2)显示,剔除资本密集度变量后,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阻碍作用更加明显.根据劳动力需求理论,资本与劳动力之间有替代效应,在不控制资本时,企业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力,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更严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控制资本密集度时,第二产业份额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由负变为正,且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增加了将近20倍.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不控制资本密集度时,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一部分通过第二产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控制的物质资本越多,所以不控制资本密集度时,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另一部分通过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来.在不控制经济周期时,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变小,且资本密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变小,说明资本的利用效率具有周期性.在不控制产业结构时,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变大,说明合理调整“劳动力老化-产业”双重结构,将会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 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三点创新:第一是国内首次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基于标准C-D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劳动力老化问题;其次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区域考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第三是通过在模型中引进时间趋势变量的方法,处理数据单位根问题,使非平稳数据平稳化.本文的研究结果有三点:第一,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不同区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同,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比非沿海地区大;第二,资本仍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第三,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新生力量.基于以上结论,为尽量减少最小化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放宽人口政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高生育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沿海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劳动力老化问题.本文研究表明,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沿海地区.所以,根据经济发展进程有计划地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合理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生育率高的非沿海地区仍然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内容,而在生育率较低的沿海地区则要适当放宽人口政策,促进生育率的提高,实现不同区域劳动力结构的平衡发展,缓解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第二,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实现地区间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优势互补.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劳动力老化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研究显示,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消极影响大于非沿海地区.所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引导人口流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我国各地区劳动力年龄结构与产业结构完美结合,进而缓解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本文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大学入学率由1998年的6.2%上升到现在的23%以上,但与高收入国家大学入学率67.2%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大学入学率和大学教育质量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另外,老年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老化速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迟缓,要缓解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建立和完善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迫在眉睫.参考文献[1]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42-44.[2] 杨道兵,陆杰华. 我国劳动力老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6,1(10):7-1.[3] 刘长茂. 劳动力老化和中国劳动力老化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1991(3):38-40.[4] 袁蓓. 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劳动力非完全替代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9(14):24-26.[5] 朱洵,周彦汐.劳动力老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年龄-产业”双重结构的定量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3(3):62-68.[6] J FEYRER. Demographics and productivity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 89(1): 100-109.[7] A BRSCHSUPAN.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ing[J]. Labor, 2003, 17(s1): 5-44.[8] A CATALDI, S KAMPELMANN, F RYCX. Does it pay to be productive? The case of age group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012, 33(3): 264-283.[9] GUEST R. Population ageing, capital intensity and labor productivity[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11, 16(3): 371-388.[10]B MAHLBERG. Ageing, productivity and wages in austria[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22(4):5-15.[11]J TANG, C MACLEOD. Labour force ageing and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in Canada[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9(2): 582-603.[12]张海峰,姚先国,张俊森. 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10(7):57-67.[13]张晓蓓,李子豪. 人力资本差异加剧了区域经济失衡吗?[J].经济学家,2014(4):14-21.[14]亓朋,许和连,李海峥. 技术差距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9):92-106.[15]JORGENSON,W DALE, ZVI GRILICHES . The explana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in postwar U.S. Economic Growth, ed. D.W. Jorgenson (Cambridge: MIT Press), 1995(34):14-22.[16]袁富华. 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12,(3):127-140.[17]J DRUCKER, E FESER.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in thre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12, 42(1): 1-14.[18]B VAN ARK. M O'MAHONY. M P TIMMER. The productivity gap betwee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rends and cause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8, 22(1):25-44.[19]B FLEISHER, H LI, M Q ZHAO. 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92(2): 215-231.[20]E SCHAAL. Uncertainty, productivity and unemployment in the great recession[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mimeo, 2011.[21]R BASILE, L DE BENEDICTIS. Regional un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in Europe[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8, 87(2): 173-192.[22]姚先国,张海峰.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23]包玉香. 人口老龄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J].人口与经济, 2012,(1):1-7.[24]A LEVIN, C LIN, J C CS. Unit root tests in panel data: asymptotic and finitesample propertie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2, 108(1):1-24.[25]李海峥,梁赟玲, Fraumeni B等. 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J].经济研究,2010(8):42-54.[26]杨宜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就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的完善[J].中国金融,2008(7):45-47.[27]董亚娟,孙敬水.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3):14-21.[28]R LUCAS. 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1990(80):9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