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倒装句综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倒装句
谓状 语语 动 词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主谓倒装句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感情,可以 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某个部 分,经常把强调的部分放到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 宾谓 语 语语
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鸿门宴》 主 宾谓 语 语语
沛公在安
3.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与其支配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文言文中有些 介宾短语的宾语被提到介词之前,形成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白璧一对,玉斗一双 中 心定 词语
一对白璧,一双玉斗
4.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中 心定 词语
千里之马者
状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 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 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 后面)。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
主宾 谓 语语 语
君以何知燕王
4.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句子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 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 “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主 宾谓 语 语语
有何厌?
定语后置句
中心词+之+定语 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定语 中心词+之+定语+者
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代词的, 所以定语后置的中心词就是所修 饰的名词,就是说名词后面的形 容词就是定语,被后置定语修饰 的就是中心词,所以中心词为名 词和代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一、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常见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常见句式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掌握一些技巧和常见句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常见句式。
一、技巧1. 理解字词的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字词的意义。
文言文中有许多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因此需要通过查字典或阅读注释来理解词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词义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
2. 理解文句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存在句式的变化。
在阅读时,可以将句子拆解成主谓宾的部分,以便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同时,注意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在句子中的运用。
3.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于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语法规则有动宾结构、定状补语的使用、动词时态的转换等。
4. 理解上下文的语境阅读文言文时,通过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通过推敲上下文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推测出关键词的意义以及句子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旨。
二、常见句式1. 起承转合句起承转合句也称为承上启下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
通过起承转合句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逻辑思路。
例如:“昔者xxxx,今将xxxx,不亦足乎!”2. 并列句并列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通过并列句可以并列列举两个或多个内容或观点。
例如:“xxxx者,xxxx也;xxxx者,xxxx也。
”3. 助词句助词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通过助词的使用可以强调主谓宾之间的关系,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xxxx以xxxx,xxxx以xxxx。
”4.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通过状语从句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进一步说明句子的情况或状态。
例如:“xxxx,以xxxx。
”5. 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在倒装句中,谓语动词位于主语之前,通过倒装句可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使句子更加突出。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倒装句综述
主标题:高中文言文倒装句综述副标题:倒装句是文言翻译考查的重点,遇到这样的句子,一定要调整语序啊。
关键词:主语,宾语,倒装,状语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定语或状语)在中心语前。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文言倒装句中,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这四种情况。
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和用法。
一、状语即介宾结构后置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中,按出现频率来讲,位居榜首的应该是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或介宾结构放在了谓语的后面。
其中尤以由“于”“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居多。
由“于”构成的介宾结构一般多为“在……”的意思,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乎,相当于介词“于”)《赤壁赋》苏轼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鸿门宴》司马迁有时也有“从……”、“对……”、“比……”等的意思,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这里的“于”为“对“的意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第一个“于“为”从……“的意思,第二个”于“为”比……“的意思。
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多为“用……”的意思,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二、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是对普通的非前置宾语而言的。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课件
•
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 放置到 比社会 环境温 暖得多 的自然 环境中 ,在这 里,素 芭不仅 是美好 的,还 有着无 言的快 乐。侧 面的烘 托让素 芭的形 象更为造素芭形象的 一个手 段。素 芭身边 的人们 可以用 话语交 流,他 们是一 群极为 普通的 劳作者 ,包括 帕勒达 帕,可 是他们 对素芭 的表现 却显得 极为冷 漠和麻 木。
•
6.素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 到温暖 。在小 说的第 五章, 父母打 算用欺 骗的手 段把素 芭嫁到 加尔各 答,而 且“没 有作任 何安慰 ”。
•
7.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 流泪伤 心,得 不到任 何关心 ,唯一 的所谓 的好友 帕勒达 帕只是 专心致 志地钓 鱼,丝 毫没有 离愁别 绪,反 倒是漫 不经心 地证实 了这个 噩耗, 给了素 芭更大 的打击 。
如:未之有也。 3.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一言 以蔽之。
4.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 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 置的标志,不译。 如: 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何后之有?
D.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把定语放在中心词 之后。
课堂小结
文言特殊句式要重在理解和运用,这几 种特殊句式在文言翻译题中都有可能涉及, 只有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提 高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
•
1.体会本 课切中 要害、 深入浅 出的说 理特点, 学习这 篇文章 的表达 方式, 品味本 文的语 言特点 。找出 文中典 型的语 句,归纳 其特点 ,尝试 从表达 目的、 听众的 感受角 度品评 其表达 效果。 阅读时, 还要注 意思考 ,理解 这篇文 章的针 对性和 现实意 义。
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
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倒装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赤壁赋》)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4、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8、沛安何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1、及时相遣归。
(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2、嬉戏莫相忘。
(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
《孔雀东南飞》3、誓天不相负。
(相负是负相的倒装)译: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主标题: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副标题:非常实用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做起题来事半功倍。
关键词:文言文,归纳,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一、掌握方法,摸准规律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考生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
若是记叙文,就要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若是议论文,就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还是有关清廉,爱民等,都发生在什么时候。
2、寻找标志,快速定位。
阅读时,要注重一些不需要翻译的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边读边将这些词一一标出,这些都是命题人设题的基本依据。
尤其一些表时间和地点的词,往往是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主人公在不同的时间(朝代),不同的地点所任官职、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命题人往往故意将以上信息搞错,制造干扰。
3、认真查找,仔细辨别。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仔细辨别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是否符合文意。
此宜将选项的有关内容诸如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等与原文一一比对,看看是否存在张冠李戴、时间错位等常见错误。
二、明确类型,答题有据明确命题人错项设计的类型,对于提高综合题解题能力是一条捷径:1、张冠李戴。
文言文阅读材料涉及的人物往往不是一个,有主角,亦有配角。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做出不同的事,产生不同的结果。
阅读文章时,要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2、无中生有。
文中本无此信息,命题者往往添枝加叶,将此信息硬按在某人头上;或者只有类似信息,命题人故意说成是确定信息,造成选择项无中生有。
3、曲解词义。
命题人故意曲解文中某一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此类设误,难度较大,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是关键词语,考生不易把握。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一、文言文基本概念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
2. 文言文具有奥妙的语言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格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句子结构严谨、字词的用法古雅、重视修辞手法和推理逻辑等。
二、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 抓住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的大意。
2. 注意文言文的上下文关系,推测词义和句意。
3. 注意把握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注意划分段落和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段落的结构和主题。
三、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对仗、反问、设问等。
2.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用来描写人物、环境、情感等。
四、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句法结构1. 并列句、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复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 文言文的句式多样,句法结构复杂,需要积累常见的句式和结构。
五、文言文文化常识和典故1. 文言文中常出现典故和古代文人的文化常识,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2. 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3. 了解典故和文化常识可以拓展阅读视野,增加应考的底蕴。
六、文言文人物形象塑造和人性描写1. 文言文中经常描写人物的品质、性格、命运等,需要理解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手法。
2. 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分析其人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七、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1. 文言文的主题多样,常涉及人生哲理、道德问题、社会风俗等。
2. 通过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
八、常见的文言文体裁1. 史书、辞书、诗词、散文、议论等。
2. 不同的文言文体裁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解。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倒装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一、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1.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二、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常见疑问代词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例沛公安在?(应为“在安”)(《史记.项羽本记》)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第1篇: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第2篇: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第3篇: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题及断句题往往涉及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作答。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类型示例“……者……也”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者”“者也”句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也”字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无标志句①臣本布衣。
(《出师表》)②今臣亡国贱俘。
(《陈情表》)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滕王阁序》)用“为”“是”表判断①如今人方为.刀俎。
(《鸿门宴》)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用“乃”“则”“皆”等表判断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②所守或匪.亲。
(《蜀道难》)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含有“被”的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类型形式示例有标志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见”字句:见+谓语、见+谓语+于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专题+课件
➢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正常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倒装语序:主语 + 宾语 + 谓语 ➢ 例句: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 正常语序:主语 + 不 + 谓语 + 宾语 ➢ 倒装语序:主语 + 宾语 + 不 + 谓语 ➢ 例句:不吾知也。(《论语·里仁》)
对所说的话的高度赞扬。
例句及分析
疑问句中的主谓倒装
例句: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 分析:正常语序应为“尔所谓达者,何哉?”这里将谓语“何哉”提前,
增强了询问对方所认为的达人是什么的语气。 例句: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分析:正常语序应为“为谁为之?令孰听之?”这里将宾语“谁”和
修饰中心词“桃核”,说明了选择长而窄的桃核来制作核舟。
第5部分
状语后置
定义及特点
定义: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是指将状语放在中心词(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之后,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状语较长或需要强调时。 以下是状语后置的一些具体情况和例子:
特点
状语位置:状语通常位于中心词之后。 修辞效果:通过后置状语,可以起到强调状语内容的作用。 常见状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
语“于中庭”后置,修饰动词“步”,表示在夜晚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第6部分
翻译倒装句
翻译技巧
还原正常语序:将倒装句还原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将谓语动词、宾语、定 语、状语等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顺序排列。
注意特殊结构:识别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 置等,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倒装句+课件17张
一对白璧,一双玉斗
4.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中 心定 词语
千里之马者
状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 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 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 后面)。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 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 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谓状 语语 动 词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 时,一般都作状语。
具告以事 谓状 语语 动 词
以事具告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 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代词的, 所以定语后置的中心词就是所修 饰的名词,就是说名词后面的形 容词就是定语,被后置定语修饰 的就是中心词,所以中心词为名 词和代词
1.中心词+定语+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 中 心定 词语
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事之少年
1.中心词+之+定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中 心定 词语
居高之庙堂
3.中心词+定语
主宾 谓 语语 语
君以何知燕王
4.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句子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 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 “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主 宾谓 语 语语
有何厌?
定语后置句
中心词+之+定语 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定语 中心词+之+定语+者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技法指津】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高考试题一般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通过翻译文言语句来考查我们是否掌握有关文言句式的语法知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以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为参照的。
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规范语序是“(定)主+(状)谓+(定)宾”,即“宾语”在“谓语”之后,“状语”在“谓语”之前,“定语”在“主语”“宾语”这些中心语之前。
如果“宾语”放在“谓语”之前,就是“宾语前置”;如果“状语”放在“谓语”之后,就是“状语后置”;如果“定语”在中心语之后,就是“定语后置”。
牢记“(定)主+(状)谓+(定)宾”这个公式,是熟练掌握倒装句的基础。
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将宾语移到谓语之前的现象,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
如: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代词“之”作“夭阏”的宾语,“莫之夭阏”应理解成“莫夭阏之”,翻译为“没有什么阻碍它”。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恶、奚”等。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何”作“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翻译为“大王来时拿什么东西呢”。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翻译为“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这些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有时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翻译为“凭什么了解他呢”。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倒装句综述
主标题:高中文言文倒装句综述副:倒装句是文言翻考的要点,碰到的句子,必定要整序啊。
关:主,,倒装,状度: 4重要程度: 5内容:所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序出了前后倒的状况。
代的常序,一般(定)主─[状]─ ─(定)─ “ ,即主在前,在前,修(定或状)在中心前。
假如以个常序准的,我会一些文言词句子有多序次倒的状况,是先人的。
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一般“我先走”一,没有修辞或的意。
文言倒装句中,一般包含主倒装、前置、定后置和状后置四种状况。
下边,我来逐一剖析一下它的特色和用法。
一、状即介构后置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中,按出率来,位居榜首的是状后置。
文言文中的状后置,一般即指介构后置,即状或介构放在了的后边。
此中尤以由“于”“以”组成的介构居多。
由“于”组成的介构一般多“在⋯⋯”的意思,比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 ?静女》〈〉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方之既白。
(乎,相当于介“于”)《赤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李朝威将河北,臣河南。
“ 河南”即“ (于)河南”,理解“于河南”。
《宴》司迁有也有“从⋯⋯”、“ ⋯⋯”、“比⋯⋯”等的意思,比如:若亡而有利于君《之武退秦》里的“于” “ “的意思青,取之于,而青于。
《学》〈荀子〉第一个“于“ ”从⋯⋯“的意思,第二个”于“ ”比⋯⋯“的意思。
由“以”组成的介构多“用⋯⋯”的意思,比如:若亡而有利于君,敢以事。
《之武退秦》〈左〉董之以刑,振(震)之以威怒《太宗十思疏》魏征而盟,祭以尉首。
《涉世家》〈史〉二、前置所前置,是一般的非前置而言的。
种前置不属于起作用的倒装,它要遇到必定的条件制。
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型:(一)疑句中,疑代作,前置。
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是疑句;其二,必是疑代。
两者缺一不行。
种句式的矩比格,例外极少。
比如:大王来何操?《史》司迁固一世之雄也,现在何在哉?《赤壁》两个前置句都疑句,分疑代“何“和”安“,正常的序分”大王来操何“和”现在在安“。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考点:文言倒装句(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文言倒装句(试题版)考点: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主谓倒置句【考点研究】一、现代汉语中语序:(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二、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1.概念:将宾语移置到谓语之前的现象2.先把下列宾语前置句调整成正常语序,再翻译,最后分析其中的规律。
(1)沛公安在?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2)彼且恶乎待哉?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3)微斯人,吾与谁归?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4)奚以知其然?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6)君何以知燕王?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7)规律一:。
(8)格式:①。
②。
3.巩固练习(1)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3)“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4.先把下列宾语前置句调整成正常语序,再翻译,最后分析其中的规律。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3)每自比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4)规律二:。
(5)格式:。
5.巩固练习(1)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6.先把下列宾语前置句调整成正常语序,再翻译,最后分析其中的规律。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2)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3)规律三:。
(4)格式:。
7.巩固练习(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2)唯利是图①调整语序:;②翻译:。
高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倒装句
高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倒装句高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倒装句也许我们偶尔会成功,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命每天都是新的.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生命.下面分享高二语文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向前冲!(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高中文言文倒装句综述
副标题:倒装句是文言翻译考查的重点,遇到这样的句子,一定要调整语序啊。
关键词:主语,宾语,倒装,状语
难度:4
重要程度:5
内容:
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定语或状语)在中心语前。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文言倒装句中,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这四种情况。
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和用法。
一、状语即介宾结构后置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中,按出现频率来讲,位居榜首的应该是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或介宾结构放在了谓语的后面。
其中尤以由“于”“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居多。
由“于”构成的介宾结构一般多为“在……”的意思,例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乎,相当于介词“于”)《赤壁赋》苏轼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鸿门宴》司马迁有时也有“从……”、“对……”、“比……”等的意思,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这里的“于”为“对“的意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第一个“于“为”从……“的意思,第二个”于“为”比……“的意思。
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多为“用……”的意思,例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二、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是对普通的非前置宾语而言的。
这种前置不属于起强调作用的临时倒装,它要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疑问句;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二者缺一不可。
这种句式的规矩比较严格,例外很少。
例如:
大王来何操?《史记》司马迁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苏轼
这两个宾语前置句都为疑问句,宾语分别为疑问代词“何“和”安“,正常的语序分别为”大王来操何“和”而今在安“。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一般也要置于介词之前。
例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苏轼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范仲淹
这两个句子中,“何”和“谁”都为疑问代词,都作了介词“为”和“与”的宾语,放在了介词的前面,构成了宾语前置句。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就是指含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无指示代词“莫”的句子。
这种句式的条件也有二:其一,是否定句;其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如:
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这两个宾语前置句分别为“莫”和“不”领导的否定句,宾语为代词“之”和“余”。
(三)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如: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左传·成公十三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韩愈
三、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的情况比较简单,主要有这样几种格式:
(一)中心词+之+形容词,例如: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屈原
这种格式中的形容词不能换成名词或代词等。
(二)中心词+“者”字结构
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结构可分为带“有”和不带“有”两种。
例如: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苏轼
太子即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韩愈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苏轼
(四)中心词+数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这种格式中的后置定语可以单用数词,也可以带上量词。
四、主谓倒置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
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
准确地辨别和识认文言特殊句式,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文意,进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