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白头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2. 理解弹力的概念,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其原理;3. 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 运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3. 运用观察分析法,探讨力的作用相互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培养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2. 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寻求现象的共性,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漂亮的“力”字,请同学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顺势引出力的含义,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梳理:学生自学教材,完成相关考点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讲与点拨。
3. 典型事例分析:教师提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取规律。
例如: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器材:小磁铁、塑料瓶、剪刀、纸、魔术棒等。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探讨力的作用相互性。
5.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什么?A. 桨对水的推力B.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 人对船的推力D. 水对桨的推力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川省崇州市白头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三节 功的原理学案
二、功的原理的应用1、两个斜面,它们的高相等,斜面的长度___________的更省力。
(填“大”或“小”)2、用手直接把重为G牛顿的钩码提高h米,需要做的功W1=______,用动力臂是阻力臂n 倍的杠杆,将此钩码提高h米,需动力=______G,手移动的距离h2=__h,动力所做的功W2=______,可见W1______W2,由此验证了______的正确性。
3、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走的是“S”形路线,他这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
三、达标测试:1、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在不考虑各种损失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省力的有:__________。
(A) 杠杆;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D) 轮轴; (E) 斜面。
2、“功的原理”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物体做功决定于力的大小和物体受力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B) 利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手所做的功;(C) 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D)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关于功的原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考虑到摩擦和机械自重,功的原理就不适用了(B)如果一个机械省力,另一个机械省距离,把这两个机械组合起来的装置可以既省力、又省距离(C)利用机械所做的功,一定小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D)任何机械都不能既省力,同时又省距离4、使用简单机械,下面目的达不到的是 ( )(A)省力 (B)省功 (C)改变力的方向 (D)少移动距离5、某斜面的高是斜面长的1/3,若不计摩擦,600牛顿的重物沿斜面匀速上推时,推力的大小是: ( )(A)200牛顿 (B)1800牛顿 (C)300牛顿 (D)720牛顿6、沿光滑斜面向上拉同一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长的用力一定小 (B)斜面高度小的用力一定小(C)斜面高跟长的比值大的用力小 (D)斜面高一定,斜面长的用力小四、布置作业1.使用任何机械时,______对机械所做的功____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即使用机械____,这个结论叫做____。
八年级物理下《力》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基本性质,了解力的计量单位。
2. 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推门、拉抽屉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牛顿)、力的基本性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相互垂直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6.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产生原因和重力的方向。
2.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计量单位,能够计算重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的方向。
2. 难点:重力的计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力的本质。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4
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四川省崇州市白头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2.1 力的平衡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教科版
8.2.1 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理解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能用图示法表示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
5.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重点难点】理解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试一试,你一定行!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它们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
若它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F1<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5牛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和8牛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而运动,其效果可用一个大小为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的力来代替,这个力是它们的_______。
三、反馈练习:训练1、你一定会算: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多大?四、拓展延伸:训练4、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为1N,物体的合力是多少?方向如何?并用图示法表示出它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反思小结】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合力: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条件是作用效果要相同2.分力: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与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
条件是作用效果要相同3.力的合成:已知几个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即:F=F1+F2)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效果》学历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 1 学历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同学双手对推,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___。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评价任务1】:(课中测)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对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物体,一个是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________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环节二:力的作用效果。
(指向学习目标2.4)1.(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玩太空泥时,太空泥受力发生什么变化等。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2.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看课文图6.1-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____变为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效果》优秀教学案例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定期进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2.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
-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结合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分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以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结合课本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解释力的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
2.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形状的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及其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7-1 力 第1课时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
教案:71 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第7章第1节《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2. 详细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量单位。
2. 使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及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的影响。
2.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演示教具,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拉扯、推动等。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计量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演示教具展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讲解力的三要素,说明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的例题,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小车推动木块的实验等。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三要素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题目,如“用5N的力拉弹簧,弹簧的伸长是否为5cm?”2. 答案:此类题目答案不唯一,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三要素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运动器材等。
初中物理力学全套教案下册
初中物理力学全套教案下册单元一:力的作用效果第1节:力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掌握力的分类,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的作用实例。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磁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绳子、推车等,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介绍力的分类,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图片和实验展示力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现象。
5. 练习: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实例,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第2节:力的三要素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 能够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尾部的标记表示力的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三要素。
2.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分析。
5. 练习: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绘制力的示意图。
单元二:摩擦力第1节:摩擦力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2. 掌握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摩擦力的实例。
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另一个亮点。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等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之间的成果分享和交流,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实践性强,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生活化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生活化的情景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力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还能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实用性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相关知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从问题中发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相关知识。针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方面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4.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如测量、记录、分析数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物理力的教案
八年级下物理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类型的力。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天平等仪器进行力的测量。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2. 重力及其测量3. 弹力及其测量4. 摩擦力及其测量5. 力的合成与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及其测量。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阐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说明。
3. 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4. 学习重力:讲解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演示重力实验。
5. 测量重力:指导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力。
6. 学习弹力: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演示弹力实验。
7. 测量弹力: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8. 学习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演示摩擦力实验。
9. 测量摩擦力:指导学生使用摩擦力计测量摩擦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测量方法的掌握。
3.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能力。
4.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物理》2. 实验器材: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摩擦力计、多媒体设备3. 教学课件: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4. 参考资料:相关物理文章、视频教程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2. 第3-4课时:学习重力及其测量3. 第5-6课时:学习弹力及其测量4. 第7-8课时:学习摩擦力及其测量5. 第9-10课时: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行拓展训练九、课后作业:2. 请描述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并简述其测量方法。
四川省崇州市白头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教科版
7.1 力【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重点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______,物体间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二、课堂展示:<一>什么是力?1.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7-1-2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书中图7-1-2的(g)、(h)、(i)所示的物体间的作用与前几幅图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物体间是否一定要接触才有力?3.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力存在的现象吗?<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指出图7-1-1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各是什么?5.离开具体的研究对象,能不能谈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什么?<三>力的作用效果6.看图7-1-6,分析三个运动员对足球的踢、顶、接三种情况中,足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足球的运动状态相应的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反馈练习: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2.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A.手臂划动的力B.手臂推水的力C.水对手臂的推力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④四、拓展延伸:4.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他取来两只鸡蛋并将它们相碰,但结果却发现只碰破其中的一只,为此,他对“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感到大惑不解,先请你谈谈对小明同学这一探究结果的认识。
四川省崇州市白头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2.2 力的平衡
8.2.2 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和二力平衡时的特点。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和用二力平衡解决问题。
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设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试一试,你一定行!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要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状态。
2.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和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称为_________力。
如果只有两个力平衡,则称为________平衡。
二、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30页:观察与思考:课本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各自受到的力分别是:图a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图c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a图和c图上直接画出力的示意图。
(二)合作研讨: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猜一猜: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线的末端挂钩码。
当两侧挂的钩码个数_____时,卡片平衡,如不相等,则卡片____平衡。
即两侧的拉力相等。
2.保持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________平衡。
只有两个力在_____________时,卡片才能平衡。
3.用剪刀从中间剪断卡片,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讨论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反馈练习:教材32页“自我评价”1、2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1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1、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资源】磁铁,钢球,弹簧,气球,桌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观察体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使用力,也经常看到力的现象,我们知道到有力存在,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力及其作用效果。
二、力(1)力的概念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力,车受了力;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对土施力;拖拉机犁地时,拖拉机对犁施力;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力。
由此得知: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力。
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想想议议:当你用手拉和压弹簧时,双手分别有什么感觉?当你鼓掌时,双手有什么感觉?再用力一些,体验一下感觉。
师引导:此时,右手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左手施加了力,是施力物体。
左手也感到疼表明在左手拍右手的同时,右手也拍了左手,力是两只手间的相互作用。
①生集体体验:伸出右手,用你的左手去你拍你的右手,说出你两手的感觉。
思考:哪只手受到了力?谁施加的?左手为什么也感到疼呢?②生活经验:向上提水桶,你对水桶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水桶也在拉你?③观察实验:用红气球去压绿气球,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
即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是 .知识应用:划船为什么桨用力向后划水船就前进了?师概括: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反作用力。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教学设计
《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难点】理解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力相关内容,学生回答力的概念、符号、单位。
教师引出课题--力的作用效果。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的变化。
教师PPT播放图片:图中弓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小组根据上述例子概括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并谈谈感受。
教师总结,并过渡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播放两段小视频: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环节三:巩固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复习了力的概念、符号、单位;通过实验及生活实例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力的运动状态。
环节四:作业设计练一练:课后问题与练习题1。
想一想: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五、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和难点:1、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一:
1、什么是力:
举出生活中有力存在的例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力是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
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马拉车的力就叫做拉力,推土机推土的力就叫推力。
其中马叫做施力物体,车叫做受力物体;推土机推土中___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是受力物体。
2、分析问题:人推车,人拉椅子,人提水,人压木板,推土机推土,轿车提物体,马拉
车。
这些例子中,它们作用时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互相__________]
问:不互相接触的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新知一:
判断:1、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会发生力的作用。
2、若没有物体,力也能产生。
3、若只存在一个物体力也能产生。
(二)探究新知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看不见摸不着,可以从它产生的效果来感受它。
课本第4页图6.1-1甲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1-2甲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的第一个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在力的作用下变弯,一个气球用手挤压,球变瘪,都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力的第二效果是(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新知三:力的三要素:
(1)同样的一个拉力器,小孩不易拉开,而大力士毫不费劲,这表明:力的___________
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同样的力推门,在门把处能把门打开,在靠近门轴处,却不能把门打开。
这表明:力的___________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一小球用力向南踢,小球向南运动;用力向北踢,小球向北运动。
这表明:力的_________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这三个因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_。
(四)探究新知四:力的示意图
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力的示意图。
注意:力的示意图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在力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巩固新知四:画出挂图中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一物体受到向上20N的力,同时受到向右15N的拉力,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它所受的力
(五)探究新知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击排球时胳膊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
(2)踢足球时,脚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
(3) 竖起左手,右手击打左手,你会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
总结: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是施力物体。
结论:_______________巩固新知五:用桨向后划水,船为什么会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考考你
1、力是_________对________的作用。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_______,物体间发生力的作
用,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物体。
2、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的效果:力不仅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而且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_。
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不正确的说法是:()
A、力能使运动的汽车慢慢停下来。
B、拐弯的自行车不需要力。
C、力能使篮球变形。
D、两个以上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4、判断题:
①、物体间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
②、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力。
()
③、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
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