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文化的胜任力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麦克里兰等人开创的古典建模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仍然是最常用也是最精准的建模方法,它最适用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但是经过将近40年的应用与发展,衍生了多种方法或工具对古典建模法进行补充。

企业的核心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全体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它是企业的战略、愿景与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领导者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这种要求超越了岗位、专业乃至单个职能,它主要是反映企业宏观运营对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

利用古典建模法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反而不太精准,因为绩效标准不好定义、样本不好选择(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人数相对较少)。

所以,在古典建模法之前加入“战略气质分析”,目的是为核心胜任力模型、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

然后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

企业战略气质分析企业战略模式分析迈克·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根据迈克·波特的战略划分,可以衍生出三种比较通俗易懂的价值创造模式。

第一种是产品领先型,这种价值创造模式是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其经营的重要目标在于充当市场的领袖。

第二种是高效运作型,以严格的程序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效率。

第三种是客户亲密型,这种企业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

采取这种价值创造模式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而且能帮助客户发现一些他们自己尚未明晰的潜在需求,能创造性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

这三种价值创造模式,不仅反映在企业的组织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同时也要反映在人员的胜任力上。

因为只有人员的胜任力反映和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才能保障企业战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传达,这对构建企业的核心胜任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见表1)。

胜任力模型在招聘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以A公司为例

胜任力模型在招聘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以A公司为例

胜任力模型在招聘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以A公司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胜任力模型在招聘体系中的应用,并以A公司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招聘体系作为企业获取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精准的人才评估标准,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选拔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优秀员工。

本文首先对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包括胜任力模型的定义、特点以及构建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A公司招聘体系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将胜任力模型引入招聘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接着,本文详细阐述了胜任力模型在A公司招聘体系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包括如何根据A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构建胜任力模型,如何运用该模型对招聘职位进行需求分析、候选人筛选、面试评估以及后续的培训和发展规划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应用,旨在提升A 公司招聘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确保企业能够招聘到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文总结了胜任力模型在A公司招聘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其对企业招聘工作的积极影响和潜在挑战。

也为其他企业在招聘体系改革和优化过程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家David McClelland关于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研究。

胜任力被定义为在特定工作岗位上,区分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的潜在的个人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胜任力模型则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系列胜任力特征。

冰山模型:由McClelland提出,该模型将胜任力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相对容易观察和测量,且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优)基于胜任力模型企业招聘体系的研究ppt文档

(优)基于胜任力模型企业招聘体系的研究ppt文档

当今社会的竞争, 无非是人才的竞 争。而企业的招 聘关系到能否招 到优秀的人才, 从而影响企业的 竞争力,以及今 后的发展。
创新点 • 1.国外先进理论、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理论综述
• 1.胜任力(文献:安托妮特.D.露西亚,查理兹.莱 普辛格《胜任力--员工胜任力模型应用手册》)
• 2.胜任力模型(文献:何志工,李辉《基于胜任 素质的招聘》)
1.候选人基本 信息 2.求职动机、 工作态度、成 就导向 3.采取简历和 统一的岗位申 请表相结合的 方法来获取所 需的信息
评价中心法 行为面试法 工作样例法 能力测试法 性格测试法 背景调查法
最后需要确定该候 选人是否具备应聘 岗位的胜任条件时, 根据其在每一轮选 拔工具使用下得分 ,结合胜任力模型 的各项胜任力权重 以及选拔工具的权 重进行数据整合计 算,从而得出最终 的加权平均分。
与企业的战略、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相结合
A公司运用胜任力模型后的结果及影响
国外先进理论、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招聘过程更客观、可量化
对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全面
录用决策不 能量化比较
未给出全面的 工作要求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招聘体系的优势
给出全面的工作要求
不仅包括该岗位应具有的基 本能力,还应包括心理能力、
研究背景
构建胜任力 特征模型
传统招聘的 不足
胜任力模型 优势
竞争的激励
社会经济发展
招聘难度
研究目的
• 1.客观分析传统招聘体系 • 传统招聘体系与基于胜任力特征模型招聘体系 • 3.通过对比,对企业招聘体系的建议: • ①胜任力模型应与具体招聘岗位相匹配 • ②胜任力模型应与人才选拔方法相对应 • ③胜任力模型应与招聘工作流程相关联

胜任力模型培训

胜任力模型培训

分析胜任力要素
结合岗位特点,分析所需的知识、技 能、能力和其他特质等胜任力要素。
设计针对性面试问题
针对知识要素设计问题
询问候选人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 等。
针对能力要素设计问题
探讨候选人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 能力等。
针对技能要素设计问题
了解候选人的技能水平,如操作、沟通、解 决问题等能力。
制定行为准则
基于胜任力模型,制定员工行为准则,规范员工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确保其行为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
选拔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人才选拔标准
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人才选拔过 程中,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与 企业文化相契合的特质和能力。
面试与评估
在面试和评估环节,运用胜任力 模型对应聘者的价值观、态度、 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选拔出最 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人才。
的能力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导致员工失去动力。
评估员工绩效表现
基于胜任力模型进行评估
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的各项能力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表现进 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360度反馈评价
采用360度反馈评价方法,收集来自上级、下级、同事和 客户等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以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绩效表 现。
绩效评估结果可视化
评估培训效果与价值
培训过程监控
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培训按照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和解 决问题。
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测评、反馈等方式,对员工的培训效果 进行评估,了解员工在培训后的能力提升情况。
培训价值分析
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培训带来的价值,包括提高员工绩 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收益。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 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为胜任力特征提取提供参 考。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主题探究:胜任力模型与管理者领导力模型的构建一.什么是胜任力:相关概念的释义在企业追求最优绩效的今天,胜任力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基石。

胜任力,英文表述为competency,在国内通常称为“素质”,在通常情况下,两个概念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但素质更偏重于个体不易被察觉的要素,而胜任力则还包括外显的知识技能要素。

胜任力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在岗员工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个人能力特征结构。

它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的综合,是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从定义那么胜任力又由哪些要素构成?或者说,哪些是决定个人绩效的要素?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冰山模型”了(见下图1)。

冰山模型将个人素质(胜任力)分为两部分:水面显露部分如行为、知识技能以及水下隐藏部分如态度,自我角色,个性与内驱力等等。

冰山模型认为:个人在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由素质的五个层次的综合因素决定,既有易于感知的知识、技能与行为,又有难以被挖掘与感知的潜能。

更进一步的,“水面上”知识与技能等仅仅是冰山的一个小角,“水面之下”的更宏大的潜在要素,对绩效起到更大的决定作用。

通过研究某个岗位员工所需所有胜任力,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胜任力的组合,这一系列胜任力之间组成一个胜任力体系,这就是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也被称作素质模型,能力模型等。

不同的岗位,它们的胜任力模型包含的内容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项胜任力要素,不同的岗位重要性以及在模型中所处的位置也有不尽相同。

目前企业常用的胜任力模型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共有四类:全员胜任能力模型、专业胜任能力、关键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以及团队结构胜任模型。

不同的胜任力模型有着不同的构建方法,如图2:图2:不同胜任能力的构建方法全员胜任力是基于公司的战略、文化与产业特性,要求员工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素质要求;专业胜任能力模型主要针对的是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采取的是任职资格要求的方法;特殊岗位胜任能力则是从事特定岗位所需要胜任能力的集合;团队结构胜任能力主要基于团队任务的分析,基于人与人的互补性组合,研究具备不同胜任力的人如何有效搭配以产生高绩效的问题。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人才战略的核心,其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绩效和长远发展。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不仅有助于企业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还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旨在明确优秀员工的特质、技能和行为,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选拔具备高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能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培训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以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研究目的:明确本研究的目标,即构建适用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构建一个适用于中国企业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有助于企业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关键职责和能力要求,优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进而提升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通过构建适用于中国企业的胜任力模型,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力评估和发展框架,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几个目标:深入分析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实践,识别关键胜任力要素;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验证并修正胜任力要素,形成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将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检验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企业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企业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企业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企业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和聘用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准确地评估一个应聘者的胜任力,一直是企业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本文将对企业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概念、意义、构建和应用进行探讨。

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是指一套用来评估和描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所需能力的标准和框架。

这个模型通常包括一系列关键能力和素质,如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沟通能力、领导力等。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对应聘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来判断他们是否能够胜任岗位需求。

提高招聘效率:通过建立明确的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筛选简历和面试候选人,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在不合适的人选上。

提升员工绩效:企业招聘具有适当能力和素质的员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整体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员工职业发展:明确员工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以下要素和特点:(1)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企业招聘员工时最基本的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团队合作能力: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因此,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应聘者不可或缺的素质。

(3)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与同事、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4)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

(5)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企业需要确保招聘的员工与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相匹配,以保持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构建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以下方法和步骤:(1)进行岗位分析:明确招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以及胜任该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2)收集数据:通过调查问卷、面试、绩效评估等方式,收集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竞争对手的数据,作为模型构建的参考。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干货分享: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曾双喜•2016-03-01 11:21•案例分析迭代思维能力素质模型导语能力素质模型该如何建立?具体实施细节有哪些?我所在的公司是做路桥设施的,属于国企改制过来的企业,所以各项福利比较健全,现有员工240人左右,老员工占绝大多数。

其基于公司目前的发展需要,上半年公司打算建立各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请教各位牛人,能力素质模型该如何建立?具体实施细节有哪些?一、什么是素质模型?我们来看老张和小王的小故事:老张到公司工作快五年了,比他后来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他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

终于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险,他找到老板理论。

“老板、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他问。

老板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公司对我有偏见吗?”老板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

”“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老板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状况,老板叫他联系他们,问问何时过来。

“这真是个重要的任务。

”临出门前,老张不忘调侃一句。

一刻钟后,老张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到了吗?”老板问。

“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小王过来。

小王比老张晚到公司一年,现在已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他接到了与老张刚才相同的任务。

一会儿工功夫,小王回来了。

“哦,是这样的”小王答道:“他们是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

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

为了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间明天我就提前预订。

胜任力模型——精选推荐

胜任力模型——精选推荐

胜任⼒模型近年来,搭建⼈才培养体系,建⽴核⼼管理团队,成为企业⼈才培养的重要关键。

胜任⼒模型就是企业建设内部⼈才标准的常⽤⼯具,但是想要合理运⽤却并不容易。

今天我们就通过24张图⽚,让⼤家快速掌握胜任⼒模型。

01知识体系及⽅法论想要了解胜任⼒模型,⾸先了解三个问题:胜任⼒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胜任⼒模型,以及怎么做胜任⼒模型。

胜任⼒是什么基本概念:l 胜任⼒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学的著名⼼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够将某⼀岗位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个⼈特征;l 胜任⼒可以是动机、特质、⾃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识或⾏为技能中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作中优秀绩效和⼀般的个性特征;是帮助组织和个⼈取得成功的“语⾔”。

基本要点:l 胜任⼒是个性特征的组合这种组合不仅包含知识、技能等外显部分,还包括不易察觉的价值观、个性特质、动机等。

l 胜任⼒与绩效密切相关胜任⼒的⾼低最终体现在员⼯⼯作绩效⽔平的差异上,只有那些能够对绩效产⽣预测作⽤的个体特征才属于胜任⼒。

l 胜任⼒是可衡量、可分级的即使是冰⼭下的个性特征,也可以利⽤多种⽅法对其进⾏衡量与评估。

三种分类:胜任⼒有三种类型,不同的岗位,所需要的胜任⼒也相应不同。

企业在不同场景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胜任⼒模型进⾏运⽤。

领导胜任⼒:主要表现为各级领导者的领导⼒和管理胜任⼒及⾏为要素,按管理层级划分:基层(班组长、主管)中层(经理)⾼层(总监、总经理)⽬前企业需求更多来⾃于中基层主管胜任⼒建模通⽤胜任⼒:通常指所有组织成员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胜任⼒和⾏为要素,也包含了企业⽂化、核⼼价值观等相匹配的胜任⼒。

如IBM公司的“员⼯服务意识”是该公司的⼀项通⽤胜任⼒。

⽬前企业需求更多来⾃于校招时管培⽣的胜任⼒建模专业胜任⼒:指员⼯为完成某⼀类专业业务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与⾏为要素。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一、胜任力模型定义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edel)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任职者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其中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等"从企业角度而言,对同类胜任力进行分级界定,就可以准确反映企业对从事不同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任职者的素质要求以及工作绩效目标的差异性,事实上对于企业实际工作而言,各项素质的级别并不是越高越好,它更多的代表的是员工行动努力的方向;对于员工而言,胜任力分级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符合胜任力的提出对于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的现实指导意义"换句话说,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胜任力坐标,选择自己在企业中的进入起点乃至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三类能力:通用能力、可转移的能力、独特的能力。

通用能力是指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它是公司企业文化的表现,是公司内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公司公认的行为方式;可转移的能力是指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性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独特的能力是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通常情况下,独特的能力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

不同企业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力特征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力特征,企业会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适应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力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这就要运用胜任力模型分析法提炼出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力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力特征,如图所示"1.个人的能力:指个人能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2.岗位工作要求:指个人在工作中被期望做什么"3.组织环境:指个人在组织管理中可以做什么"交集部分是员工最有效的工作行为或潜能发挥的最佳领域"当个人的能力大于或等于这三个圆的交集时,员工刁-有可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挖掘的胜任力模型就是个人能力与另外两个圆的交集部分,即能够保证员工有效完成工作的胜任力模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技能型人才管理优化策略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技能型人才管理优化策略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技能型人才管理优化策略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企业战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来看,人才在企业中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技能人才更是稀缺资源中的稀缺资源。

而高技能人才在很多企业中都被认为是“技工”。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本文以胜任力为研究视角,探索技能型人才管理优化策略,以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技能型人才;管理优化1 胜任力模型概述1.1胜任力模型的定义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工作中要求具备的一系列具有相对明确内涵和外延的能力特征,通过对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成功工作所需要的胜任力素质。

它是一种用于描述、评估和发展个人或团队能力的框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发展人才。

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并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1.2胜任力模型的特点胜任力模型是基于工作分析所构建的,其主要特点包括:(1)强调个体差异性。

胜任力模型是以人为核心,能够从组织发展的角度分析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个人特征、岗位要求和组织文化等因素,通过研究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来构建胜任力模型。

(2)强调组织目标与员工需求相结合。

胜任力模型在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员工需求,通过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来构建胜任力模型,从而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3)强调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需要从员工自身出发来构建胜任力模型,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contents •岗位胜任力模型概述•企业文化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关系•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方法与流程•基于企业文化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实践•基于企业文化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与实践目录CHAPTER岗位胜任力模型概述定义概念定义与概念提高招聘与选拔的准确性促进员工培训与发展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性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叶,最初被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心理学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采用这一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和岗位。

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岗位胜任力模型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现代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更加注重跨职能、跨领域的能力素质要求,涵盖了更为广泛的能力领域和技能要求。

同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胜任力模型开发与应用也日益普及。

历史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历史与发展VSCHAPTER企业文化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关系企业文化影响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企业文化对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影响企业文化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企业文化影响组织价值观和目标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反映企业文化01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塑造企业文化02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强化企业文化03明确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何基于企业文化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分析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将企业文化融入岗位胜任力模型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CHAPTER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方法与流程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目标,明确企业愿景和使命,了解企业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竞争情况。

分析企业当前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以及企业文化特点和员工行为表现。

明确企业战略与目标进行岗位分析定义职责与任务确定绩效标准根据企业战略和目标,制定每个岗位的绩效标准,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和一般绩效指标。

制定绩效标准时需考虑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量等因素,以确保绩效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把握四个关键点,让胜任力模型“与时俱进”

把握四个关键点,让胜任力模型“与时俱进”

把握四个关键点,让胜任力模型“与时俱进”VUCA时代,是否搭建、如何运用胜任力模型众说纷纭。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搭建还是运用,我们都要做好以终为始、不断迭代更新的准备。

针对“胜任力模型是否已经过时”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线上问卷和线下走访调研。

其中,企业对该问题有四种态度——“不可或缺,奉为圭臬”“持续优化,迭代更新”“作为参考,逐步弃用”“基于业务,从未使用”。

对此,你怎么看?在企业经营理念中,胜任力模型最大的用处在于——通过总结当前绩优人才的共同特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统一而清晰的人才标准,让企业选人有依据、定薪有参考、培养有目标;同时,也让员工个人努力有方向,从而打造高绩效团队,进而支撑公司战略与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然而现如今,企业的战略更迭频繁,在构建胜任力模型时,我们应当如何在坚持初衷的同时,有策略地与时俱进呢?找准时机,果断“出击”在我看来,构建胜任力模型必须精准把握好时机战略扩张和进入新发展战略规划周期之前,完成兼并或收购、重塑组织文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之后,组织结构以及领导班子调整之后等,这些都是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合适时机。

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说,当企业发觉现有的岗位人才不足以应对和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求时;当人才梯队出现断层情况或后继者明显不足时;当某一类岗位员工流失更迭频繁、岗位经验严重流失时……都说明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引入和构建胜任力模型了其他的情形下,一般没有构建胜任力模型实际需求和管理基础的(比如具备较完备的绩效体系,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不用浪费资源和精力了。

厘清变与不变当我们决定构建胜任力模型后,就要厘清影响其诸多因素中变与不变的部分,然后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众所周知,影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文化与战略、业务性质、各职位的工作任务客观要求。

即使企业战略一直在调整、布局有变化,但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观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调整表象时,我们不妨抓住重点,围绕增强和稳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开展核心业务单元和核心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构建工作。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选拔与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选拔与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选拔与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员工的胜任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已经在员工选拔与培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胜任力模型在员工选拔与培训中的应用,以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明确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胜任力模型在员工选拔和培训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胜任力模型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其在员工选拔与培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企业更好地运用胜任力模型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胜任力模型,提高员工选拔和培训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绩效表现。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胜任力模型的理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二、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胜任力模型,又称为能力素质模型,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它描述了在某一特定职位上,能够区分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关键能力、技能、知识和其他个性特征。

自20世纪70年代胜任力概念被提出以来,它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特别是员工选拔和培训中的核心概念。

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心理学为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对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深入的理解,如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处理和运用信息,这对于确定特定职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

教育学则为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培训和发展的理论支持,如成人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应主动参与、经验反思和实践应用,这对设计有效的员工培训计划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组织行为学方面,胜任力模型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系统紧密相连。

通过明确某一职位的胜任力要求,组织能够确保员工具备实现其战略目标所需的能力。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布时间:2021-05-06T16:16:47.543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1月3期作者:计鑫华[导读] 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型,通过其科学运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促进自身的经济增长。

计鑫华华电阜康热电有限公司 013550【摘要】: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型,通过其科学运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促进自身的经济增长。

本文以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人力资源建设的措施建议,相关内容如下。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背景下,国有企业有效促进了我国民经济的增长,为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性价值,促进国有企业的综合管理建设,建议国有企业集思广益,科学运用胜任力模型,促进其经济增长。

1.简述胜任力模型的内容和特点1.1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胜任力模型最早是哈佛大学教师麦克兰提出,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参考员工的行为表现和成绩,并做出胜任力分析。

从概念上来讲,胜任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其会受到个体自身能力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特殊的情景分析,可以探讨个体的胜任力能力,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方式。

1.2简述胜任力模型的特点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管理方法,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通过科学的管控方式可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建设质量。

其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首先,胜任力模型具有企业的管理特点,模型的建立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需要,构建出一个综合的胜任力模型可以分析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等,可以及时判断和分析员工的行为模式,并采用科学的企业文化来调整员工的思想和心态,让员工在兼具个体差异特征的同时不断满足企业的建设要求;其次,胜任力模型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的企业用人要求不一样,如金融业、教育业等,胜任力模型可以分析员工是否存在个人综合能力,满足企业的需要,帮助企业实现人才选拔。

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中层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承上启下的重要力量,其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提炼出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并构建出相应的胜任力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该模型来提升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提炼出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并构建出胜任力模型;再次,分析影响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培训、选拔和激励等手段来提升其胜任力;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培养和选拔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在企业管理领域中,中层管理者的角色与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深入的研究。

中层管理者作为连接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的桥梁,其胜任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长期发展。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过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例如,(2010)在其研究中指出,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团队管理、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2015)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些维度,认为中层管理者还应具备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层管理者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变革管理能力(,2018)。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06
CATALOGUE
基于企业文化的岗位胜任力模 型案例研究
案例一
要点一
1. 背景介绍
该互联网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 竞争力,开始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岗 位胜任力模型。
要点二
2. 构建过程
首先,对公司现有的企业文化和战略 进行分析,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和要 求;接着,进行员工调查,了解员工 的行为和技能水平;最后,结合企业 文化和战略,制定出针对不同岗位的 胜任力模型。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岗位胜任力模型概述 • 企业文化与岗位胜任力 •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方法论 • 基于企业文化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构建实践 •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与实践 • 基于企业文化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案例研究
01
CATALOGUE
岗位胜任力模型概述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目标岗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技能、知识、能力 和其他特点。
进行工作分析并确定岗位所需能力素质
工作职责分析
详细了解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该岗位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确定能力素质
根据工作职责,确定所需的能力素质,包括技能、知识、能力和其他个人特点。
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定义各项指标
定义与意义
定义
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指针对特定岗位,通过分析、识别和评估个体在知识、技能 、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制定出的一套标准化的能力要求和行为规范。
意义
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其明确员工在特定岗 位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为员工的招聘、培训、评估和晋升提供了参考标 准。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

02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概述
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指在一系列企业文化相关岗位上 ,成功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特质等方面的集 合。
重要性
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员工的能力和 潜力,进而更好地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
专业技能
包括企业文化诊断、规划、实施、评估等技能,以及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方 法的能力。
通用能力
沟通能力
能够有效地与员工、领导、同事等 沟通,传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 目标。
创新能力
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新的理 念、方法和策略,不断推动企业文 化的创新发展。
学习能力
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 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 的综合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配合,共同推 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个人品质与价值观
责任心
价值观认同
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能够承担责任和风险。
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高,能够自觉践行企业 文化理念。
坚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拔
拓展能力
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地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不断寻求 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 持续改进。
训。
职业规划
根据员工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潜 力,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 规划和晋升路径,激发员工的
工作动力。
内部导师制度
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导 师,传授经验和技能,帮助新 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提升
工作能力。
基于胜任力的招聘与选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4期ⅰ个人打算多能力强ⅱ骨干精英ⅲ事业心差业务差ⅳ事业心强业务差能力文化亲和力图1韦尔奇框架一、前言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可以为企业的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人员考核、人员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因而,胜任力及其模型的构建近年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

然而,很多企业在构建本企业胜任力模型并将之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时,发现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甚至出现负面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在开发和运用胜任力模型时仅仅对西方的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流程加以简单的改造,忽略了胜任力模型开发和运用的文化氛围。

如何运用胜任力模型这一舶来品,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实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把企业文化更好的融入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胜任力模型,对克服当前的胜任力模型的不足有重要意义。

二、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概述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 发表《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 -ligence )的论文,认为单凭学术能力倾向测验和以知识为内容的测验并不能预测工作中的高绩效以及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并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

他认为,所有与成功有关的心理或行为特征都可以看作是胜任力。

之后,胜任力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于胜任力的概念非常多,较为权威的是Spencer ,L.M.和Spencer ,S.M.(1993)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胜任力是指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知识、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的绩效的个体特征。

可见,构造科学合理的胜任力模型不仅包括与工作绩效紧密相连的行为表现,还包括支持组织组织文化和战略方针所需的行为模式。

前者是个人胜任力,即特定岗位任职者的胜任力,其建立和评价的主要途径是行为时间访谈法;后者的是通用胜任力,即组织内所有岗位的任职者都必须具备的、契合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行为特征,是组织内个体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相匹配,也可称之为文化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是指要做好某一特定的人物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的总和。

Mansfield (1996)认为,胜任力模型为某一特定的组织水平、工作或者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反映了某一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以重要的行为、技能和知识,因而被当作工作场所使用的工具。

对于胜任力模型的分类,众多学者和专家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茨威尔认为胜任力模型应包含三种类型的胜任力:区分性的胜任力,即最能区分绩效优异者和普通者的胜任力;基准性胜任力,即取得事业成功做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胜任力。

变革性胜任力,即管理者或员工一般比较缺乏的有待提高的胜任力。

赵曙明等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多元胜任力模型,他认为应包含三个层面:必要胜任力,即所有员工都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差异胜任力,即用以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指员工的特质、动机、心智模式等;战略胜任力,即指组织内部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胜任力,包括创新、专利等。

近年来,胜任力的研究的出发点已从关注个人绩效发展到关注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要建立高层管理者、部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网络化胜任力结构模型,必然要结合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来开拓胜任力的研究方向。

三、胜任力与企业文化的连接胜任力研究关注的对象是行为,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方式,通过员工的行为体现出来。

因此,通过行为这座桥梁,二者有了紧密结合。

除了表现形式的相同外,二者在内在逻辑结构上存在高度的关联。

人员与组织匹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即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与组织特征之间的相容基于企业文化的胜任力模型研究●钟苏杜丙治摘要:胜任力及其模型的构建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很多企业将之应用于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忽略了企业文化的作用。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必须要识别企业文化,科学合理的胜任力模型必定要把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使胜任力模型与渐变的企业文化相匹配。

关键词:企业文化;胜任力模型;学习型组织;匹配■管理创新112--■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4期外显内隐水平面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动机图2胜任力冰山结构图层次要素显著性被识别性通用性a知识、技能强强弱b 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中中强c 个性、内驱力、工作动机等弱弱中表1胜任力模型要素的拆解及分析性。

O'Reilly等(1991)认为,O-P匹配在很大程度上是员工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只有员工的个人特质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组织的匹配。

根据O-P匹配理论,强调人-岗位-组织的动态匹配中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匹配,针对不同岗位所要求的不同知识、技能、性格特点提炼出在某个特定角色或工作岗位中所需的特殊的、独特的技能。

实践中,通用CEO韦尔奇根据企业文化亲和力和个人能力两项指标对企业员工进行了分类的图示,被称为韦尔奇框架(如图1)。

他认为员工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如果员工不能够按照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从事工作,则能力越强者,带给企业所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ⅰ:个人能力强,文化亲和力差;防用加弃用ⅱ:个人能力强,文化亲和力强;重用ⅲ:个人能力差,文化亲和力差;弃用ⅳ:个人能力差,文化亲和力强。

帮用胜任力模型中的知识、技能、特质、动机、自我形象、态度及价值观等要素都会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都会影响员工的绩效结果。

但是,胜任力仅仅是工作取得优秀绩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如果胜任力不能与企业文化相匹配,就会导致工作绩效的降低。

因此,把企业文化融入胜任力模型中就成为了必然。

四、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胜任力模型的方法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它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文化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质,使其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而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中,企业文化被看作企业内部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受到格外的重视。

显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种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

组织核心胜任特征主要由组织愿景、价值观、和战略相适应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能力构成。

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胜任力(文化胜任力)是组织保持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理念的提出同时为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部分企业文化理念甚至直接等同于通用胜任力模型。

首先依据企业战略规划确定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依据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导向确定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企业员工的胜任力模型。

1.企业文化与胜任力模型的集合。

多数学者认为,胜任力是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具体包括知识、技能、个性、动机、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等要素,依据各要素显现程度的不同将之分为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见图2)。

外显胜任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等,处于冰山结构中的水上部分,这部分胜任力易被感知和后天培养,不能区分优秀者与普通者绩效的特征,因而显著性和被识别性较强,通用性弱。

所以也被称为基准性胜任力。

内隐性胜任力主要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个性、动机等,处于冰山结构中水下部分,这部分省人力不易被感知且难以被培养,强调个体潜在特征,是个体个性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通用性强,是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绩效的关键要素。

所以,也被称为鉴别性胜任力。

其中,个性、内驱力、工作动机等显著性和识别性弱,有可能会在在若干岗位中通用;自我形象、态度、价值观、社会角色等不易被识别,在所有岗位都通用(如表1)。

基于企业文化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企业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企业文化内核部分作为衡量员工是否能够胜任本企业工作的基础要素,强调强调人-岗位-组织的动态匹配。

层次b作为胜任力的组成部分,在一个企业中所有岗位都适用,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而且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关注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方面。

因此,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

2.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的构通用胜任力领导力胜任力、管理者胜任力人力资源营销生产财务专用胜任力迁移胜任力通用胜任力陴通用胜任力:是核心价值观、战略与文化等的反映,为全体员工共有图3胜任力模型的分层分类■管理创新113--■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4期■管理创新建方法一直是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的构建方法,如焦点访谈法、专家调查,专家会议法等。

为了科学合理的构建胜任力模型,本文采用综合法,结合战略导向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

第一步,调查企业文化现状,依据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确定企业文化,以此为基础提炼出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胜任力,作为通用胜任力(层次b)。

第二步,依据企业战略规划确定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导向确定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根据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将通用胜任力与之相联系,建立专用胜任力和迁移胜任力(层次a和c)。

第三步,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对胜任力模型验证胜任力模型,进而确定胜任力模型(图3)。

第四步,应用胜任力模型,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来实现改变员工的整体行为模式,以其形成能延续的、共通的、普遍的行为模式,进而达到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文化交相融合,高度一致。

通用胜任力:是企业价值观、战略、文化等的反映,是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基础要求,适用于组织中所有的员工。

可迁移胜任力:是依据员工所在的岗位群,或是部门类别不同而需要的专业知识、技巧及能力,依据不同的岗位,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

专业胜任力:在某个特定角色或工作中所需的特殊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

五、渐变的企业文化对胜任力模型的影响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它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所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也需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通用胜任力的变动。

例如,面对竞争环境激烈的市场环境,金字塔型的企业必然要转变为扁平化组织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追求自由,团队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显然以前的胜任力模型就不再合理。

企业文化拥有很强的惯性力量,一旦形成就会沉淀下来,深深的扎根于企业的员工的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