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传》《国语》看先秦时期的神话观

合集下载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国语》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收录了先秦时期的历史和政治记录,它也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在《国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语言特点和用法。

其中,否定副词“不”和“弗”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的用法也有一些区别。

“不”是最常见的否定副词,意思是“不是、不可以、不要、不接受等”,具有广义的否定意义。

在《国语》中,“不”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例如:“禹不初制,候用薄行”、“不知所取,不知所归”等等。

除了广义否定的用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不”用法是表示反问。

例如:“天道祸福不可知,人心险恶不可测”、“轻重贵贱,信誉不易得也”等等。

这种用法下,“不”有点类似于“难道不是、不是应该、不是就是吗”等语气助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与“不”相比,“弗”这个否定副词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某些场合中很有用。

它用于表示“不做、不用、不理”等否定意思,但是它的范围比“不”窄。

例如:“志士弗为邪”(志士不为邪恶之事),“人犯弗饮酒”(有犯人不得饮酒),“羽弗詹留”(鸟儿不停留在树上),等等。

可以看到,“弗”跟“不”比起来更加明确和具体。

它强调的是一种行为或者状态的否定。

除了用法上的差异,它们的语义也有不同之处。

相比之下,“不”更加普遍且广泛一些,它的程度不如“弗”那么强烈,比较平静。

而“弗”则会显得更加严厉和坚决。

总的来说,虽然“不”和“弗”这两个否定副词在使用上有区别,但它们都是先秦时期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语言特点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言和文学,同时也可以借鉴到一些优秀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THANKS
诸子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虽以议论为主, 但也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实际事例阐述道理,体现 了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与实践
《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诗篇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先秦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充满了奇幻、夸张的色彩, 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和浪漫情怀。
寓言故事中的浪漫主义表现
先秦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等,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 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理想,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 学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4
目录
• 先秦文学概述 •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 《诗经》与《楚辞》 • 散文的兴起与发展 •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影响 •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01
先秦文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远古时期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文学,也称为“前秦文学”或“古文学” 。
背景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在这 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秦文学作为这个时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为主,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夏商周时期
06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 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先秦文学总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部分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1.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2.商朝的文学: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3.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4.战国的文学: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

《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与现实性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

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与典范性先秦文学带有初创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束缚创作的框框,不同的作者都力图在作品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不同的体式和风格互相争奇斗妍,各放异采。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独创性,它成了后代文学的典范被人们所称道和取法。

先秦文学 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先秦文学 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及主观题解释名词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3.伪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亦称伪孔本,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

东晋元帝时梅ji所献的一布题作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共58篇。

其中新增篇目和“孔安国传”是晋人的伪造。

4.易经:《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5.卦,爻辞:是《易经》的基本因素,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轨迹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轨迹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轨迹大凡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无不感叹古老神话的散佚与消亡,而追本求源,多归因于儒者的改造和史家的史化,便将孔子与司马迁视为“操刀”人和中国神话的戳灭者,表象虽然如此,然此论实非公允。

孔子尽管不语“怪、力、乱、神”,司马迁亦据神话传说作成“五帝本纪”,然而将神话纳归中国的历史系统,孔子非始作俑者,司马迁也非“罪魁”。

正本清源,其来久远矣。

中国的上古原始神话远没有形成统一的神系,始祖神兼天神的综合身份是古神话的一大特点,它包含着中国原始人类的“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古朴思维,也构成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一大契机。

周人的天道观念,与《尚书》《左传》《国语》等典籍的历史化的记录,已慢慢地将神话、传说与历史融化为一体了。

孔子、孟子、墨子诸人只不过是这场漫长的改塑运动中的推波者,而司马迁也仅仅是一个总结人物而已。

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经历了自西周到西汉前后一千余年的漫长历史,集中地反映了华夏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天神兼始祖神——原始血统观念在远自一百七十万年前,或许更早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已作为“人”的身份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经过漫长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而逐次开启文明之光。

在那茫茫的洪荒时期,一支支原始先民生活、奋斗在各自的地域之中,本是互不相干的,他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传诵着自己的故事和氏族或部落英雄先祖们的业绩,虽然,在日后的部族征服、融合、移徙过程当中,这些远古的故事被改造、淡忘,或产生部族之间传说的交融,但他们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各自的先祖,并以独特的方式排列着以一个祖先为中心的后裔圈。

先祖的事迹也浓缩着一个部族的故事,也就是那古老的神话传说。

正是依靠这些原始神话,我们依稀可辨各个不同氏族的来源与彼此的血缘关系。

对血统观念的执著记忆,构成了中国古老神话的独特风格,使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始祖神与天神合而为一,人格与神格合而为一。

由于氏族、部族之众多,致使各个部族都产生了各自的始祖神与中心神。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先秦时期,否定副词“不”、“弗”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

《国语》是一部记载先秦时期历史事件和言论的古代史书籍,通过分析其中对于这两个否定副词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关于“不”的使用。

在《国语》中,“不”通常用于否定动词、形容词以及各种实义动词。

它的使用相对较广泛,主要是表示不做某事、不具备某种性质或不会发生某种情况。

《国语·周语上》中的“勿使虎狼之类易于上也”中的“勿使”即为“不使”的意思,表示不让;在《国语·周文》中的“岐安饮酒,不忍食”中的“不忍”表示不愿意。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不”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基本上可以用于否定各种动作、状态和心理。

《国语》中还有一些例子可以进一步说明“不”和“弗”的使用区别。

在《国语·齐语上》中的“父母送东周笑弗触事,自以为智者也”中的“以为智者也”、“弗触事”说明了“弗”用于否定动词时,往往会和“触”、“事”等相关词搭配使用。

而在《国语·齐贤下》中的“熊平以议优授县宰考父率弗纳”中的“父率弗纳”说明了“弗”也可以用于否定动作的主体,即不让某人做某事。

根据《国语》中的使用情况,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先秦时期,“不”和“弗”的使用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

《国语》中,“不”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可以用于否定各种动作、状态和心理;而“弗”则主要用于否定动词和形容词,不太用于实义动词的否定。

使用方式上,“弗”通常需要和某些相关的动词或名词搭配使用,而“不”则相对较为独立。

“弗”还可以用于否定动作的主体,即不让某人做某事。

先秦文化(先秦文化的主要内容)

先秦文化(先秦文化的主要内容)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里你要知道的那些知识点!今天,涂画的老师们为大家整理了先秦文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对各地参加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尤其是那些在事业单位担任教师职务的考生。

先秦文学的主体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文学。

先秦文学主要由古代神话、诗歌和散文组成。

(一)神话传说1.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山海经》等古籍中。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有价值、保存最完整的神话资料。

其中,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黄帝逃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二)上古歌谣1.《诗经》(1)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2)基本艺术手法:赋、比、兴根据朱的解释,关注的人也是口无遮拦,急于先说别人的话才引起他们的咏叹。

(3)构成:风、雅、颂风包含十五地民谣,是《楚辞》的核心内容;反映贵族阶层生活、思想、感情的高雅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

包括大亚湾和潇雅;颂是指祭祀祠堂的音乐,是贵族祭祀鬼神,歌颂统治者功德的音乐。

它分为“周松”、“松露”和“商歌”。

2.《诗经》(1)意义:一、诗歌主题;二是屈原、宋玉、王宝、贾谊等人的诗集;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离骚》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骚”或“骚体”:因为屈原的《诗经》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3)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从集体歌唱到个人原创的新时代。

(4)“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是对《尚书》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丰富,更具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常见的创作手法。

(三)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是指记录先秦历史兴衰的一些作品,是史书,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所以被称为历史散文,主要以《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左传》、《战国策》为代表,其中《春秋》、《春秋左氏传》的文学价值最高。

(完整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完整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

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

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

《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二、魏晋小说——志人志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小说的形成时期。

从内容说,分为谈论鬼怪神魔的“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的逸闻趣事的“志人小说”。

魏晋时期大量产生志怪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刘义庆的《幽明录》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在艺术上,魏晋志怪小说多取材于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故事结构上多数粗陈梗概,也有一些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致,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对唐代的传奇影响很大。

“志人小说”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清议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基础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它主要记录当时士族统治阶级人物的逸闻趣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唐人小说——唐传奇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从此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唐传奇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进而产生了“市人小说”。

同时唐代科举发达,许多诗人和历史家都加入了小说创作的队伍,形成了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

唐传奇的小说作品多收录于《太平广记》,其中名篇很多,如《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记》《任氏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中国古代文学》(一)上--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上--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高起专)上题库及答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与原始歌谣及《诗经》第一节上古神话(上)一、选择题(每题1分)1.神话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①幻想②塑造形象③夸张④象征⑤联想2.我国古代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①《山海经》②《庄子》③《吕氏春秋》④《淮南子》3.从神话的类型上看,盘古开天地属于:①创世神话②英雄神话③洪水神话④感生神话4.《精卫填海》载于:①《山海经》②《淮南子》③《庄子》④《列子》二、多选题(每题2分)1.现存的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下列哪几部典籍中:①《春秋》②《楚辞》③《山海经》④《庄子》⑤《淮南子》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分)1、从内容看,女娲造人属于______神话,大禹治水属于______神话,共工与颛顼争斗属于______神话。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神话2、感生神话五、简答题(每题10分)我国上古神话,除了从内容划分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第二节上古神话(中)一、简答题(每题10分)1、神话有何价值?2、上古神话有何思维特征?3、中国神话有何民族特色?4、我国上古神话是如何演化的?第三节上古神话(下)一、简答题(每题10分)1、如何理解夸父的形象?2、如何理解精卫的形象?第四节原始歌谣一、单选题(每题1分)1、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的是:①放排活动②制作乐器的过程③狩猎活动④伐木活动二、多选题(每天2分)1.原始诗歌常与下列哪几种艺术样式融为一体:①原始绘画②原始音乐③原始舞蹈④原始雕塑第五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单选题(每题1分)1.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论者是:①毛亨②董仲舒③司马迁④郑玄⑤朱熹2.《诗集传》的作者是:①孔子②毛亨③郑玄④朱熹⑤闻一多3.《诗经》中的“国风”共有:①120篇②140篇③160篇④180篇4、《诗经》,称为“经”,成为经典开始于:①春秋时期②战国时期③西汉④东汉⑤唐代二、填空题(每空1分)1.《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______、召南。

《尚书》《国语》《左传》《史记》的相关背景

《尚书》《国语》《左传》《史记》的相关背景

《尚书》《国语》《左传》《史记》的相关背景《尚书》、《国语》、《左传》和《史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们记录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这些文献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是西周时期的国家史书。

《尚书》主要记载了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官员任命等内容,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尚书》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化遗产。

《国语》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史书,它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情况。

《国语》通过对各个国家的事迹和言论的记录,展示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关系和政治斗争。

《国语》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左传》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它是对《春秋》的注释和补充。

《左传》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历史,通过对鲁国君臣之间的争斗和政治斗争的描写,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风貌和社会变迁。

《左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史记》主要分为纪传和志两部分,纪传部分记载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志部分则记载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制度。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这些古代文献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它们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这些文献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阅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淮南子)、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山海经)等等。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一、引言《左传》与《国语》是先秦时期两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二者都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两部作品在成书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部作品各自的特点及价值。

二、成书背景与编纂目的1、《左传》:成书于春秋末年,作者是左丘明。

该书以鲁国为中心,全面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左丘明以鲁国史书为基础,通过搜集整理各国史料,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和生动的叙事方式,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2、《国语》:成书于战国初年,作者是谁存在争议。

该书以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为纲,分别记述了各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编纂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三、思想内容比较1、《左传》:强调礼仪道德的重要性,通过记述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展现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同时,该书也注重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描写,体现了春秋时期战争频繁的特点。

此外,《左传》还对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国语》:注重探讨国家治理之道,通过记述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展现各国治理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该书强调君主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提倡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此外,《国语》还对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四、艺术特色比较1、《左传》:采用生动的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该书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此外,《左传》的语言简练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结构上,《左传》采用编年体形式,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事件,线索清晰明了。

2、《国语》:以国别体形式展现各国历史和文化,便于读者了解各国情况并进行比较。

该书善于运用对话和议论形式展现人物思想和观点,具有较强的说理性。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淮南子)、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山海经)等等。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人生、道德、政治、宇宙等方面的探讨和表达上。

首先,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人生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经》中的《小雅》、《大雅》等篇目,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先秦文学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其次,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道德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道德伦理的关注和探讨。

《孟子》中的“性善”、“天命”等思想,表达了对人性本善和对道德规范的思考。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先秦文学对道德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政治的思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左传》、《国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对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也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政治、军事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最后,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宇宙的探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老子》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表达了对宇宙规律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和领悟。

《庄子》中的“逍遥游”、“齐物论”等作品,也体现了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人生、道德、政治、宇宙等方方面面。

这些思想内容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和思想史上的重要遗产。

通过对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论先秦“四言”——以《左传》为中心

论先秦“四言”——以《左传》为中心
摘 要: 西周 时 , 四言辞被用于祭祀 占 卜 活动 , 成 为周 文化 的典型标 志之一 , 其代 表文献是 《 诗 经》 及《 周
易》 , 四言也因此被赋予神圣话语 的品格 。到春秋时期 , 四言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 基本可分为祭祀 占 卜 之辞 、 礼 仪之辞 、 教诫 之辞 、 世俗之辞 四类 , 它们共同享有礼乐文化传统 。由政治 、 军事 、 社会交往等礼仪行为而产生 的
② ⑧
今人标 点或作 : “ 魃 时亡之 。所欲逐之 者, 今 日: ‘ 神 北行 ! ’ 先除水道 , 决通 沟渎。 ” ( 袁珂 : 《 山海经校 注》 , 上海 : 刘宗迪 : 《 ( 尚书 ・ 尧典) : 一篇 古老的傩 戏“ 剧本” 》, 《 民族艺术} 2 0 0 0年第 3期 。
诗经中最早的诗都是祭祀用诗如周颂及大小雅中的颂祖诗等其他诗歌的采集使用也都与祭祀仪式有关如国风被认为是民间狂欢性的季节祭祀活动的产物部分雅及国风之所以被收集加工也是为了用于各类仪式尤其是用于仪式的无算乐阶段详下文
2 0 1 7年 第 3期 第5 7卷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J OUR NAL OF S U N YAT — S EN UN I VE RS I T Y
No. 3 2 01 7
Vo 1 . 57 Ge n e r a l No . 2 67
( 总2 6 7期 )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论 先 秦 “ 四言 ”术
以《 左传》 为 中心
过常 宝,张少辉
D O I : 1 0 . 1 3 4 7 1 / j . c n k i . j s y s u s s e . 2 0 1 7 . 0 3 . 0 0 1

论先秦文学成就

论先秦文学成就

简析先秦文学成就先秦是指上古到战国这一历史时期,它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初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灿烂文化,对后代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有以下主要成就:一:神话,《山海经》、《列子》、《楚辞》等著作中保存了许多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著名神话。

先秦神话积极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二:诗歌,先秦诗歌主要指《诗经》和《楚辞》。

《诗经》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楚辞》是在楚国诗歌的形式上吸收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屈原是楚国一个没落的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当时楚国内忧外患严重,屈原对内坚持和保守派斗争,对外坚持联齐抗秦,受到保守派的排挤、打击,终被流放。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忧心国事,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最后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的作品传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25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空前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以死殉节的高尚情操,是一首有着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作品。

《诗经》和《楚辞》代表了文学创作的两种风格—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代文学影响巨大。

后人所说的“风雅”、“风骚”、“寄情于物”,“托物言志”都源于《诗经》和《楚辞》。

三:散文,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尚书》是记言的古史,《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国语》、《战国策》都是国别体史书。

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

先秦诸子一般分为儒、道、墨、法、阴阳、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对后代文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许多艺术表现手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鉴赏。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是《诗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颇大。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

从《国语》看先秦否定副词“不”“弗”用法区别《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正史。

在《国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否定副词“不”“弗”的用法和区别。

先来看一下“不”的用法。

在《国语》中,“不”通常表示否定的意思,用来否定一个动作或者状态。

比如在《国语·齐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去,我欲去之。

”这里的“不能”就是表示否定的意思。

再比如在《国语·晋语三》中,有这样一句话:“尔容不得也。

”这里的“不得”也是表示否定的意思。

“不”和“弗”之间并不是完全可以互相替换的。

在《国语》中,“不”更多地用于否定动词或谓语动词,而“弗”更多地用于否定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比如在《国语·越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身不好矣。

”这里的“不好”是表示身体不好的意思。

再比如在《国语·文公十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公不报耕田之租。

”这里的“不报”是表示不报答的意思。

而“弗”则更多地用于否定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

比如在《国语·宋语二》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使为人也弗敢为仆。

”在某些情况下,“弗”也可以用来表示不愿意的意思。

比如在《国语·齐语五》中,有这样一句话:“戎曰:‘约我为君,我弗屈。

’”这里的“弗屈”就是表示不愿意屈服的意思。

《国语》中的“不”和“弗”都是用来表示否定的副词,其用法和区别主要在于“不”更多地用于否定动词或谓语动词,而“弗”更多地用于否定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而在某些情况下,“弗”也可以用来表示不愿意的意思。

通过研究《国语》中关于“不”“弗”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先秦时期的语言文化。

[第一编思考练习题]

[第一编思考练习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代《诗经》的流传有 ( ) A.鲁诗 B.韩诗 C.齐诗 C.毛诗 E.郑诗 2、《诗经》的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是 ( ) A. 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B.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 C.节奏分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D.词汇丰富 E.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3、《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是 ( ) A.国君登基时奏唱 B.教育的课本 C.祭祀、宴享时奏唱 D.军事行动前奏唱 E.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 4、《诗经》中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是《大雅》中的 ( ) A.《生民》 B.《公刘》 C.《绵》 C.《皇矣》 E.《大明》 5、《左传》作为先秦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的表现是 ( ) A.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B. 刻划人物性格神情毕现,有立体感; C.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D.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E.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6、下列释义属于古人对“离骚“二字解释的是 ( )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犹遭也;骚,优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13、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有历史散文是 ( )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庄子》
14.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 )
A.《尚书》 B.《春秋》 C.《逸周书》 D.《左传》 15、孔子开创的是( )思想传统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6、今文《尚书》的得名是因为它采用汉代通行的( )写定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楷书 17、古文《尚书》是用( )写定 A.古文字 B.今文字 C.楷书 D.甲骨文 18、《春秋》的修订者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刘向 19、《国语》是一部( )体史书 A.记事本末体 B.记传体 C.编年体 D.国别体 20、《战国策》的整理者是 ( ) A.刘向 B.左丘明 C.战国、秦汉间人 D.刘歆 21、今天我们看到的《论语》是汉代的 ( ) A.《齐论语》 B.《鲁论语》 C.《古论语》 D.《郑论语》 22、“楚辞”这一名称出现于 ( ) A.先秦 B.西汉 C.东汉 D.魏晋南北朝 23、屈原根据楚国民歌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的作品是 ( ) A.《天问》 B.《招魂》 C.《九歌》 D.《九章》 24、下列释义属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对“离骚”二字解释的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C.“离,别也;骚,愁也。” D. “离骚”乃古乐曲名 25、下列曲名属于班固《离骚赞序》对“离骚”二字解释的是 ( )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犹遭也;骚,优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C.“离,别也;骚,愁也。” D. “离骚”乃古乐曲名 26、下列释义属于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对“离骚”二字解释的是 ( )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犹遭也;骚,优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C.“离,别也;骚,愁也。” D. “离骚”乃古乐曲名C.唐代 D.魏晋南北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 》和 《 国语 》中对神话的记载便体现着先秦时期独特 的神话观。

对 神 人关 系 的认识
随着经济 、社会等各方面 因素的发展变化 ,春秋时代的思想也有 了很大进步 , 《 左传 》中对神人关 系
的理解 也 因此 而独 具特 色 。
《 左传 ・ 庄公三十二年 》记载 曰: “ 秋七 月,有神降 于莘。惠王问诸 内史过 日: ‘ 是何故
从 《 左传 》 《 国语 》看 先秦 时期 的神话 观
・ 9 3・
从 《 左传 》 《 国语 》看先秦时期的神话观

(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 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1 )

要 :神话是 中国古代 文学的一块瑰宝, 《 左传 》和 《 国语 》中记载 了我 国古代许
多异彩纷呈的神话故事 ,二者关于神话 的记载不仅体现 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神人 关系的理解
作 者简介 : 谭梅 ( 1 9 9 2 一 ),女 ,湖南麻 阳人 。现为湖南 师范大学文学院2 0 1 4 级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究先秦文学 。

9 4・
贵州 文史 丛 刊
2 0 1 5 年
第4 期
期 似 乎 比较 普遍 。又如 《 山海 经 ・ 海 内经 》中记 载 : “ 有 人 日苗 民 ,有 神 焉 ,人首 蛇 身 ,长 如猿 ,左右 有 首 ,衣 紫衣 ,冠旃 冠 ,名 日延 维 ,人 主得 而飨食 之 ,伯 天下 ” 。 ¨ 。 赵沛 霖提 到 : “ 在 神话 被历 史 化 的同 时 ,还 存在 着 另一 个重 要倾 向却被 人 所忽 略 ,这 就是 神话 的实用 化 或神 话 的功 利化 ” ,他认 为 “ 所 谓
作为原始先民的文化精华 ,神话在我 国许多文学典籍中都有记载。王增永在其 《 神话学概论 》中提到
“ 神 话 是 反 映原 始先 民对 人类 生 殖 、万 物 起 源 、 自然 现象 与社 会 生 活 的认 识 和探 索 的语 言作 品” , … 神
话 的神秘原始特性往往让人难见其本质 ,因而人们对神话 的分析理解也 常常不尽相同 ,正如赵沛霖在 《 先
严 的神的否定吗?侯外庐 《 中国思想通史 》有言 : “ 按照春秋时代的经济变化和阶级变化看 ,或按照其适
应 于生产 技 术 的改 革而 出现 的科学 知识 看 ,我们 认 为春秋 时 代 出现 唯 物主 义 的哲学 思 想是 合 理 的 ,特别 是
பைடு நூலகம்
从五行 自然史观方面来否定有神论的思想以及从人道的伦理观方面来否定天命 的思想 ¨ ……随着朴素的
五行 唯 物 主 义思想 的 形成 ,必 然 产生 否 定天命 否 定 神鬼 的无 神 论思 想 … … 当然 ,和五 行说 保 留神 的空名 一
样 ,在无神论的形成 中,最初也保 留了神的空名 J ”。此言极是 , 《 l 左传 》中记载的 “ 明神降之”只不
过 是一 个 空名 而 已 ,而 真正决 定 国家兴 亡 的诚 然是 各 国 的 民众 。但 此 一单 薄 的例 证好 像 并 不足 以充 分 证 明
以及 对神 话 与 历 史关 系的认 识 ,更 揭 示 了神 话 图腾 中所 蕴含 的 深 刻历 史 文化 内涵。 对二 书 中神话 材料 的研 究有 助 于我们 进 一步探 讨 先秦 时期 的神 话观 。
关键词: 《 左传 》 《 国语 》 神话观
中 图分 类 号 :K2 0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 — 8 7 0 5( 2 0 1 5 )0 4 — 9 3 — 1 0 0
公 使祝 应 、 宗区 、史 嚣享 焉 。神 赐之 土 田。 史 嚣 日: ‘ 虢 其 亡乎 !吾 闻之 , 国将 兴 ,听 于民 ;将 亡 ,听 于神 。神 ,聪 明正 直 而壹 者也 ,依 人 而行 。虢 多凉德 ,其何 土之 能得 !” 3 』 2 9 8 。
庄公三十二年 中对 “ 降神 ”的记载体现 了 《 左传 》中对神人关系认识 的矛盾性 ,一方面神 的降临被 认为可使国家兴盛 ,另一方面 “ 听于神 ”又将导致亡 国。神 的降临预示着 国家兴盛 ,这样 的认识在先秦时
秦 神话 思 想 史论 》中说 的 : “ 在 人类 发 展 史上 ,神话 以其 荒 诞 离奇 的特 点 ,对 人 世 间 的基 本 公理 最早 提 出
了挑战 ,这道给人类理智提出的难题 自古 以来就困惑着人们 。面对着这个神奇的 陉物 ’,无数 的哲人 、
智 者 纷 纷 提 出各 种各 样 的解 释和 分 析 ,从 而 形成 异 说 纷呈 的神话 观 点 和见 解 ,即神 话 思想 。” 2 J l 《左
‘ 三代 之 兴 ,各据 祯 祥 ’说 的就 是此 类 事 。祯祥 俗 称祥 瑞 ,统 治 阶级 视之 为 自己统治 合 乎天 意 的证 明 ,所 以历来 为他 们 所重 视 ,并 用 它们来 纪 诸事 、名百 官 ” J 7 。如此 看来 , 《 左传 》中 “ 降 神 ” 可使 国家 兴盛 的认 识 ,实 质上 是先 秦 时期 的统治 集 团巩 固政权 的手段 之一 。 那 么 ,既然 代 表 祥 瑞 的神 灵 的降 临 可使 国家 昌盛 ,何 以 下 文又 出现 “ 国将 兴 ,听于 民 ;将 亡 ,听 于 神 ” 的说 辞 呢 ? 国之兴 取决 于 民众 ,这 难 道不 是 与 “ 国之 将 兴 ,明神 降之 ”论 断相 悖 ,从 而对 一 向神 圣 庄
也? ’对 日: ‘ 国之将 兴 ,明神 降之 ,监 其德 也 ;将 亡 ,神 又 降之 ,观 其 恶也 。故 有得 神 以兴 ,
亦有 以亡 。虞 、夏 、商 、周 皆有 之 。 ’王 日: ‘ 若之何 ? ’对 日 : ‘ 以其物 享 焉 ,其 至之 日, 亦 其 物 也 。 ’王从 之 。 内史过往 , 闻虢请命 ,反 日 : ‘ 虢 必亡 矣 ,虐 而 听于神 ’。神居 莘六 月 。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