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图册答案(浙江省)
高中历史必修二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答案写在前面:本文旨在提供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答案供大家参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和备考。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以便他们更好地教授历史。
注意,本文提供的答案并非唯一的正确答案,仅供参考使用。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城邦有以下特点:1.政治制度 :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以城邦制为主,每个城邦独立自主,没有共同的政治中心。
城邦的政治组成是由贵族和平民两类人组成的,他们通过政治斗争争夺权力。
2.文化和艺术 :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相当丰富,如建筑、雕塑、文学、哲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
古希腊是文化和民主的代表,艺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3.战争和军事 : 希腊城邦的战争和军事非常重要,因为各城邦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战争成为实现政治意愿和保障自由的重要手段。
城邦的武器都是手持冷兵器,如剑、盾等。
4.宗教和神话 : 古希腊人崇拜多种神明,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
二、古希腊民主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特点是:1.平民主导 : 古希腊民主制度是由平民阶层主导的,平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政治决策。
2.市民权利 : 古希腊的市民享有政治权利,包括投票、参选和言论自由等方面。
3.公民集会 : 古希腊的政治决策是由公民集会通过多数票数决定的,更加民主。
4.审计机构 : 古希腊民主制度中设立了审计机构,负责审核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保证财政透明。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源头,对全球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征服欧洲的方法是什么?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征服欧洲的方法是:1.快速移动:蒙古骑兵通过野战和迅速移动来打击敌军,强调快速突袭和劣势兵力的优势。
2.集中兵力:蒙古军队注重集中兵力,迅速攻占敌人的要地和弱点,打破敌方的防御。
3.信息收集:蒙古帝国会采用情报侦查,从各种途径搜集敌军的信息和情报,为命令下达和作战调度提供参考。
历史 必修二 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练习参考答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想一想]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
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议一议]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历史必修二课后答案
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4、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要点:(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这些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2)“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5、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
(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答案要点:(1)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举例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如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再例举传统儒家思想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最后说明为什么儒家思想的阻碍作用居上风。
(2)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列举明清封建专制政权的具体政策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可以从在市场、劳动力、资金等方面论证。
(3)如果选择观点三,可以用史实说明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经济结构上和上层建筑上是怎样自我调整和加固的,如明清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专制达到顶峰;如何在经济上进行调整,发展封建经济。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1 第3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考报告】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有专门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1)乡村集市“草市”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夜市”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表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5.宋代(1)“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易错辨析“市”“草市”“夜市”的区别(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要点1唐、宋“市”的发展史料图一唐朝长安城布局图图二北宋汴京城布局图思考(1)依据图一,说明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2)结合图二,指出宋代汴京城的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3)与唐代相比,宋代汴京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提示(1)主要特点:商业活动局限在特定的区域。
(2)重大变化: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繁多。
(3)深远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
要点2市的演变历程史料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思考据史料概括“草市”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市”与“草市”的主要区别。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
专题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
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观察上图中的经纬度,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由此判断图中涉及到的是好望角,四位航海家中最早到达此地的是迪亚士,故选A项。
答案 A2.(2017·浙江绍兴模拟)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殖民扩张B.价格革命C.黑奴贸易D.商业革命答案 B3.(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B.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C.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D.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答案 B4.(2017·浙江嘉兴高一模拟)阅读如下“三角贸易”简图。
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A.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B.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C.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D.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殖民者种族灭绝,美洲原住民锐减,材料中“中程”表明大力贩黑奴到美洲,故B项正确。
答案 B5.(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虐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解析图表体现出海地岛人口锐减,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是导致该岛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故①正确;西方殖民侵略者到美洲大陆,带去了美洲人民无法抵抗的病毒和疾病,是该岛人口减少的原因,故②正确;殖民扩张时期,被贩卖的主要是非洲黑人,不是美洲人,故③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必修Ⅱ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选择题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现代化工业生产能力强;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海外殖民地多。
(6分)(2)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农业发展的需要,非洲的黑人比较好管理。
(6分)(3)通过黑奴贸易,把欧、亚、非、美各洲的整个商业以及英国的工业同国外市场联系起来。
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
(4分)
(4)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34.(1)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不断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4分)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努力创造。
(3分)
(2)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3分)联系:这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终体现和结果。
(4分)
(3)到2020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我国的GDP比2000年翻两番;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参考答案2017.6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D 2、A 3.C 4.C 5.C 6.B 7.C 8. D 9. B 10、D二、非选择题1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12. 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或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B2.C3.B4.A5.B6.B7.C8.B9.B 10.D二、非选择题11.⑴丝。
还有麻、葛。
⑵汉朝。
通过丝绸之路。
⑶变化:从丝变为棉。
原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所采用;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士穿着。
12.(1)成就: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汉代发明的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从汉代开始使用煤作燃料。
(2)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有利于开垦荒地,增加垦田面积。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选择题1.A2.A3.C4.D5.C6.D7.C8.B9.C 10.A 11.A 12.C二、非选择题13.(1)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
(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4)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朝的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D2.B3.B4.D5.B6.A7.C8.D9.B 10.B 11. C 12. D二、非选择题13.(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历史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三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解答【想一想】●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答: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5 第2课时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含答案 精品
第2课时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学考报告】1.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1)野蛮掠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掠夺、克莱武依靠殖民活动发迹。
(2)屠戮土著居民:大规模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使美洲土著居民人口锐减。
(3)黑奴贸易:西班牙人最早从非洲掠贩黑奴,18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4)不平等贸易①垄断殖民地的贸易:东印度公司依靠在印度享有免缴内地税的特权,把印度商人挤出商业活动,控制了印度的国内贸易。
②进行欺骗性贸易:葡萄牙人在通商地沿岸建立据点,用廉价的手工业品和玩具,骗取土著居民的贵重物品。
2.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此后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对殖民地:主要带来了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归纳拓展全面认识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要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影响史料一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思考(1) 根据史料一,从活动主体、方式和范围三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2)据史料二分析殖民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 (1) 西欧主要国家都参与;主要方式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建立特权贸易公司)和奴隶贸易;范围扩展到亚、非、美等洲。
(2)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1.(2017·浙江绍兴模拟)“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浙江人教版七册历史书图册答案
必修1“读图思考”栏目参考答案:第一章:1.C2.D3.D4.B5.C6.C第二章:1.B2.B3.D4.D5. B6.D7.D第三章:1.B2.D3.B4. 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四章:1.A2.D3.D4.C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五章:1.B2.A3.D4.D第六章:1.B2.B第七章:1.C2.D3.B4. 提示: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机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5.(1)因素:美国宪法第五条提供法律依据;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2)说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完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应权力。
第八章:B第九章(上):1.A2.D3.C4.B5.A6.D7.B8.D9.A 10.D 11.C 12.A 13.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九章(下):1.B2.C3.C4.A5.A6.(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高中历史必修二图册答案(浙江省)
第四章: 1. B 2.D 3. B 4.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揖等(任 3 点即可)。
第八: 1.D 2.C
第五章: 1. A 2.(1)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英国的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2)19 世纪 30 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 20 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 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 20 世纪初超越英国。 (3)提示: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世界体系形成等角度作答。
第六章: 1. B 2.D 3. B
第七章: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2)前者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后者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 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3)不准确。 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 有明显的倾向性。
必修 2“读图思考”栏目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B 2.D 3.D 4. 汉代(或东汉)、唐代。提高了生产效率。 5.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第二章: 1.(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 居弱势地位。 (2)处于困境。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 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2. B 3. 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2 第1课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含答案 精品
第1课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考报告】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1.原因(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外商在华私自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迅速发展。
2.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表现(1)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3)商业、金融业发生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
4.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易错警示自然经济解体(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解体”指的是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才最终解体。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原因(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
(2)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4.途径(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5.主要企业(1)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2)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图解历史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要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史料图一图二思考(1)图一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经济形式?图二说明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图一到图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图一反映的是封建自然经济。
图二说明了中国的土特产品在鸦片战争后大量出口,日益商品化。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2 第2课时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考报告】1.原因(1)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时间: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
3.主要表现(1)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2)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规模空前。
(3)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4)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5)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要点1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思考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提示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要点2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史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 620万元。
史料二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表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民族工业部门发展情况如何?(2)史料二表格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什么特征?提示(1)反映一战期间民族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5 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含答案 精品
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考报告】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和发展,西欧各国迫切希望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
(2)直接原因: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2.航线要点新航路的开辟史料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引自《哥伦布遗嘱》思考(1)据以上史料分析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2)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和成就?提示(1)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建立海外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
(2)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2014年7月浙江学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
最早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最早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哥伦布。
答案 C2.(2011·浙江学考)读下图,由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是图中所示的航线()A.①B.②C.③D.④解析哥伦布开辟的是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线。
答案 D考点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引起“商业革命”(1)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上升。
(2)市场扩大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3)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4)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价格革命”(1)含义:西欧市场金银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2)影响: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密切了各地的联系(1)物种交流(尤其注意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可可、马铃薯、烟草、玉米)。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概览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概览(三)一、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核心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结果: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2)核心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控为辅的经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参考答案2017.6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D。
2、A。
3.C 4.C。
5.C。
6.B。
7.C。
8.D。
9.B。
10、D二、非选择题1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12.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或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B。
6.B。
7.C。
8.B。
9.B。
10.D二、非选择题11.⑴丝。
还有麻、XXX。
⑵汉朝。
通过丝绸之路。
⑶变革:从丝变为棉。
缘故原由:丝织品太贵重,往往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所采用;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士穿着。
12.(1)成就: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汉代发明的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从汉代开始利用煤作燃料。
2)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有利于开垦荒地,增加垦田面积。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选择题1.A。
2.A。
3.C4.D。
5.C。
6.D。
7.C8.B。
9.C。
10.A。
11.A 12.C二、非选择题13.(1)禁止沿街开设店肆,有专门的生意业务场所市;有专门的当局官员进行管理;市的生意业务举动有工夫限定。
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4)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朝的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
1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D。
2.B3.B。
4.D。
5.B。
6.A。
7.C。
8.D。
9.B。
10.B。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1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含答案 精品
第1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考报告】1.近代服饰的变化(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变化表现(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要点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史料一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照片史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思考(1)史料一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实质是什么?(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结合史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3)从史料二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各具特色,既有非常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非常现代的西装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2)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
(3)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
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1.(2015年10月浙江学考)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 “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重新活跃体现出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故①正确;中国服饰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反映出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故②正确;同时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故③正确;服饰“中国风”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故④正确;故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2015年4月浙江学考)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1 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含答案 精品
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考报告】1.新石器时代早期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葛,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4.汉代(1)纺织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纺织技术提高。
(2)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5.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6.宋代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7.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8.明代(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易错警示古代纺织业不仅指丝织业,还有棉纺织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但率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是江南丝织业。
要点1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地位史料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
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思考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商人为何有“丝绸人”之称?提示中国汉代的丝绸生产技艺先进,产品华美轻柔,通过丝绸之路行销海外,丝绸还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中国被称为“丝国”,中国的商人被称为“丝绸人”。
要点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史料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加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高中历史填充图册必修二答电子版
高中历史填充图册必修二答电子版1、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
“预言”指()?[单选题] *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抗战胜利属于中国(正确答案)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④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单选题] [单选题] *A. ①②③④(正确答案)B.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④3、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单选题]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正确答案)D.战乱长期不息4、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单选题] *A.秦朝末年B.唐朝末年(正确答案)C.宋朝末年D.元朝末年5、B.北方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C.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D.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单选题]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6、出版社要出一本名为《开国皇帝》的书,你负责隋朝部分,需要收集以下人物中有关谁的资料()[单选题] *A. 嬴政B. 刘邦C. 杨坚(正确答案)D. 杨广7、6.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成功塑造窦娥这艺术形象的作者是()[单选题] *A. 白居易B. 汤显祖C. 关汉卿(正确答案)D. 洪昇8、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单选题]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正确答案)D. ③④9、2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末停末禾苗待我灌醉。
”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单选题] *A.水排B.翻车C.筒车(正确答案)D.耧车10、假如你是8世纪时期的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看到下列情景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单选题] *A.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B.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正确答案)C.公民吉田庆喜获得了国家的授田D.日本文书中出现了大量的中文字符或偏旁部首1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3 第1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含答案 精品
第1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考报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途径:⎩⎪⎨⎪⎧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结果: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要点 三大改造 史料思考两图反映了什么内容?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内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 D2.(2017·浙江绍兴一中模拟)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创建于山东章丘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瑞蚨祥”绸布店供料制作的。
当时该企业的性质是() A.外商在华企业B.洋务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解析新中国成立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尚未进行改造,因此“瑞蚨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C考点二中共八大的召开(b)1.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要点中共八大的召开史料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简述中共八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提示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 B 2.D 3. B 4.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揖等(任 3 点即可)。
必修 2“读图思考”栏目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B 2.D 3.D 4. 汉代(或东汉)、唐代。提高了生产效率。 5.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第二章: 1.(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 居弱势地位。 (2)处于困境。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 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2. B 3. C
第六章: 1. B 2.D 3. B
第七章: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2)前者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后者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 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3)不准确。 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 有明显的倾向性。
第五章: 1. A 2.(1)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英国的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2)19 世纪 30 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 20 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 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 20 世纪初超越英国。 (3)提示: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世界体系形成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