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秋兴八首》(其一)的“故园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解读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解读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解读【诗词原文】《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汉族,河南郑州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名的“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

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

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

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

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诗中意象】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

“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1《秋兴八首·其一》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1《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

《秋兴八首》其一全诗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全诗翻译赏析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暮砧8。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两句写暮秋游子的思乡之情——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都是那么急急促促。农家妇女以悲痛的心情,拿起她们的裁尺和剪刀,赶制着给征戍人们御寒的衣服。清凄砧声,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解读故园心

解读故园心

再读《秋兴八首》(其一)的“故园心”严智芬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故园”在古典诗词中基本上都释为“故土家园”,《秋兴八首》(其一)流传甚广,其中的“故园心”大多理解为杜甫暮年漂泊,归乡无期的羁旅之叹。

联系《秋兴八首》组诗的主题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社会关怀,“故园”应为杜甫身居夔州、心系长安的政治精神家园。

关键词:《秋兴八首》故园心长安在两千多年的古代文学长河中,唯一被后人以“圣”相尊的文人是杜甫。

他的诗作吸收众家所长而众体兼备,尤其精工七律;同时他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和的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走向高度一致,他的诗作总是流露着圣人般忧患慈悲的情怀。

闻一多先生在《杜甫》一文中称道:“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i《秋兴八首》联章体律诗历来公认是杜甫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秋兴八首》(其一)作为序曲,承秋天萧瑟的景致、凝重阴冷的气象而感发,抒写着个人年迈漂泊、身世凄凉、心忧家国的情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摧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晚年一直在西南漂泊,五十三岁的时候流寓夔州,而且在这里滞留了一年多。

羁旅漂泊、归乡无期、思乡怀人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主题,颈联直抒胸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山上那些或白或黄的菊花,一点一点的就像他因思乡而流了多年的老泪,赖以指望的是暂系巫江中的孤舟能带他驶向故园的方向。

终究没有机会回到故乡,秋意愈来愈浓,寒意愈来愈重,声声暮砧阵阵催逼,这个寒冷的冬天他将如何度过?能够安生立命的温暖的家园又在哪里?据此将“故园心”解读为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从脱离的单首诗中能够找到诗人处境和情感的落脚点。

如果从《秋兴八首》组诗的主题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生命情怀来看,这样的理解难免失之简单。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论该诗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

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秋兴八首(其一)的译文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的译文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对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2.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3.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涌:波浪滔天。

5.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6.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7.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8.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9.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10.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三一文库()〔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欢迎阅读。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对偶)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意象)
赏析:
背景:大历元年(766年),安史之乱基本结束但局势仍动荡,作者时年55岁,正寄居夔州,此前已漂泊了近6年,老友已相继亡故。

翻译:时序为日暮。

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

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边塞干戈,扰攘接合了地上的阴气吧。

两度菊开,自己仍然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逐步冷了,处处有人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情感:天地间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异变和不安的前途。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秋兴八首·其一》作品赏析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和纲领,写夔州(今为奉节县,包括县东之白帝城)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枫树在深秋露水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

巫山巫峡气萧森。

——巫山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巫峡里面波涛汹涌,连接天际。

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山上空的乌云像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离开成都,原打算出峡。

然而被滞留在夔州等地已经两年,他见到丛菊开了两次,。

《秋兴八首》赏析(其一)

《秋兴八首》赏析(其一)

《秋兴八首》赏析(其一)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诗圣”杜甫的《秋兴八首》赏析(其一),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秋兴八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秋兴八首(其一)》抒发了作者对于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深处异乡的诗人心中孤寂,凄清之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在诗中,诗人善用循环往复的方式,将读者引入到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情景当中,共鸣感十分强烈。

秋兴八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尾联在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浑然一体。

秋兴八首的作者是谁秋兴八首作者是杜甫。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后世学者对这组诗研究颇多,好评如潮。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秋兴·其一》原文及赏析

《秋兴·其一》原文及赏析

《秋兴·其一》原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赏析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白露。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古诗文阅读】《秋兴八首(其一)》《秋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秋兴八首(其一)》《秋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秋兴八首(其一)》《秋思》阅读答案对比赏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上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⑩高急暮砧(zhēn)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衣杵隔海相望深巷月,井桐萧然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解】①本诗写下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定居在山阴故乡。

②火牛:古代攻城的一种战具。

③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人。

(l)赏析“砧杵敲残深巷月”一句中“残”字的妙处。

(4分)
(2)两首诗抒发了哪些相同的情感?恳请详细分析。

(4分后)
参考答案
(1)(4分后)一“残”字,写下了“月”之形,一搓残月代普雷了时间,并借予想象将妇女的砧柞伯牙与月亮的残缺不全相联接,仿佛月亮就是被砧柞敲孤,并使客观的物象具备了主观的情感,整体表现了诗人伤感的心境。

(一点1分后,意思相似即可)
(2)(4分)①因秋而生的悲凉感:两首诗表达了因秋萧条之景而生悲凉之情以及常年漂泊之感。

②忧国情怀:杜诗借战乱流离和陆诗借年老闲居故园的描写,都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杜荀鹤《感秋》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杜荀鹤《感秋》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感秋杜荀鹤年年名路谩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

画戟门前难作客,钓鱼船上易安身。

冷烟粘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自是侬家无住处,不关天地窄于人。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兴》首联“玉露”指白露,其含义与“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玉露”不同。

B.“江间”句写江流连日奔涌向前,从不停歇;“塞上”句则遥想边关阴云接地。

C.《感秋》首联“空”,意为“徒劳地,白白地”,流露出作者的无力无奈之感。

D.《感秋》颔联“画戟门”指官宦人家的门第;尾联“侬家”指的是乡野百姓家。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起兴、颔联的象征,意境恢弘,气势磅礴。

B.《秋兴》尾联将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写暮砧之声起,暗示冬日已至,别具深意。

C.《感秋》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朴素自然,情感层层推进,富有变化。

D.《感秋》颈联借景抒情,下句所写的景物将意境扩大,巧妙暗示作者心境的变化。

13.两首诗中都出现了“舟”这一意象,诗人在其中寄托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1.C12.B13.(1)同:两首诗中的“舟”都含有“漂泊无依”的况味(2 分)(2)异:《秋兴》中的“舟”系住了“故园心”,因此还透露出对家国/故园的牵挂(2 分);《感秋》则是还有对自身仕途艰辛的自嘲,甚至隐约透露出归隐之志(2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申, 故园 、 京华 、 故 国都是 京都
长 安 的 代 称 ,每 一 首 诗 中 情 感 交 汇 的注脚 都是 魂牵 梦绕 的长安 。 仇 兆 鳌 品评 后 五 首 的 主 题 说 : “ 四 章, 回忆 长 安 , 叹其 涛经丧 乱也 ” “ 五章 , 思 长安 宫 阙 , 叹 朝 宁 之 久 违也 ” “ 六章 , 思 长 安 曲江 , 叹 当 时
治的疆场 ,继续驰骋 “ 致君尧 舜
上, 再 使风 俗淳 ” 的儒 家 理想 , 还
( 《 秋兴八首 》 其六 ) 曲江边繁华不
再, 帝王之州沦 为战场 , 丧 乱 不 堪
回首 ; 这个 孤 苦 的 老 人 在 现 实 的
是“ 窃 比稷 与 契 ” , 希望 能 真正 像 舜时 的大 臣后稷 与契那样使 天下
五 十 三 岁 的 时 候 流 寓 夔 州 ,而 且 在 这 里滞 留 了一 年 多 。羁 旅 漂 泊 、
情 的老 人且 行且 叹 ; 《 秋 兴 八首 》 ( 其四) 中回忆故 国盛衰更 迭 , “ 回
首可怜歌舞 地 , 秦 中 自古 帝 王 州 ”
是 想 再 次 靠 近 政 治 中 心 ,踏 进 政
史河 流中。 杜甫 如 此执 着 的遥 望 长安 ,
清代浦起龙 在《 读杜心 解》 中
评论该诗说 : “ 首 章 ,八 诗 之 纲 领 也 。 明 写秋 景 , 虚含兴意 ; 实拈 夔
巫 山巫 峡 气 萧森 。
江 间波 浪 兼 天 涌 ,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府, 暗提京华 。” 嘲 《 秋兴八首 》 ( 其
二) 中身 在 偏 远 的 西 南 “ 每 依 北 斗 望 京华 ”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翘 首 眺
丛 菊 两 开 他 日泪 , 孤 舟 一 系故 园心 。 寒衣处处摧刀尺 ,
望 ,每 每都在人 们夜幕归 来一家
团 聚 的 时 候 ,这 个 望 乡 执 着 而 痴
白帝城高 急暮砧。 杜甫 晚 年一 直 在西 南漂 泊 ,
人 都 安 居 乐 业 从 而 建 功 立 业 ? 杜 甫 个 人 稳 健 的 理性 会 直 接 作 出 否
归乡无期 、思乡怀人 是古代诗 歌
中 的 常见 主 题 , 颈联直抒胸臆 “ 丛 菊 两 开 他 日 泪 ,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失 望 中 只 能 去 追 念 安 史 之 乱 前 强
心” , 山上 那 些 或 白 或 黄 的菊 花 ,

大 的王 朝 , “ 故 国平 居 有 所 思 ”
点一点 的就像他 因思乡而流 了
( 《 秋兴 八首 》 其四) , 尤 其 是 国家
承 平 富 饶 人 们 富 足 安 适 的开 元 盛 世, “ 香 稻 啄 余 鹦 鹉 粒 ,碧 梧 栖 老 凤 凰枝 ” ( 《 秋 兴八 首》 其八 ) 的 繁
“ 故 园” 应 为杜 甫 身 居 夔 州 、 心 系 长 安 的 政 治精 神 家 园。 关键词 : 《 秋 兴 八 首》 故 园心 长 安
在 两 千 多 年 的 古 代 文 学 长 河 中, 唯一 被后 人 以“ 圣” 相 尊 的 文 人 是 杜 甫 。他 的 诗 作 吸 收 众 家 所 长而众体兼备 , 尤 其精工七律 ; 同 时 他 个 人 跌 宕 起 伏 的人 生 轨 迹 和
玉 露 凋伤 枫 树 林 ,
之游幸也 ” “ 七章 , 思长安 昆明湖 ,
而 叹景 物 之 远 离 也 ” “ 八 章 ,思 长 安胜境 , 迦 旧游 而 叹衰 老 也 ” 。【 3 】 可 见, “ 故 园 心 ” 同 时 作 为 情 感 的 线 索 ,完 成 了夔 州 和 长 安 空 间 的多 次 转 换 ,实 现 了 古 今 与 盛 衰 的反 复对照 , 并将 人生漂泊 、 孤 苦 的身 影 投 射 到 由盛 转 衰 的唐 王 朝 的历
单。
《 秋兴八 首》 联 章体律 诗历来 公 认 是杜 甫最优 秀的作 品之 一 ,
《 秋 兴八 首 》 ( 其 一 )作 为 序 曲 , 承 秋 天 萧 瑟 的景 致 、凝 重 阴 冷 的 气 象而感发 , 抒写着个 人年迈漂 泊 、 身世 凄 凉 、 心 忧 家 国的 情 怀 。
学 教 育
定——时不 我待 , 盛年 不再 。《 论 语? 子 罕》 有言: “ 后 生可 畏 , 焉 知
学 教 育
再读《 秋兴八首》 ( 其一 ) 的“ 故园心’ ’
嘞 严智 寥
内容摘要 : “ 故园” 在古典诗词 中基本上都释为“ 故土家 园” , 《 秋兴八首》 ( 其 一) 流传甚广 , 其 中的“ 故 园心 ” 大多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杜甫暮年 漂泊, 归乡无期的羁旅之叹。联系《 秋 兴八 首》 组诗 的主题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及 社会 关怀,
生在 《 杜甫 》 一 文中称道 : “ 四千年
文化 中最庄严 、 最瑰丽 、 最 永 久 的

道 光 彩 。” Ⅲ
土家园 的思 念 ,从脱离 的单首诗 中能够找到诗人 处境 和情 感 的落 脚点。如果从《 秋兴 八首》 组诗 的
主 题 和 杜 甫 的 人 生 经 历 及 生 命 情 怀 来 看 ,这 样 的 理 解 难 免 失 之 简
多 年 的老 泪 ,赖 以指 望 的 是 暂 系 巫 江 中 的 孤 舟 能 带 他 驶 向故 园 的 方 向。 终 究 没有 机 会 回 到故 乡 , 秋 意愈来愈 浓 , 寒 意愈来愈 重 , 声 声 暮 砧 阵 阵 催 逼 ,这 个 寒 冷 的 冬 天
的唐王朝 由盛转衰 的历史走 向高
度 一 致 ,他 的 诗 作 总 是 流 露 着 圣 人 般 忧 患 慈 悲 的情 怀 。 闻一 多 先
华 时光 。“ 每依北斗望京华” “ 故 国
平 居有 所思 ” 都是 对 “ 故 园心” 的
他将 如何 度过 ?能够安生 立命 的
温 暖 的家 园又 在 哪 里 ? 据此 将“ 故园心 ” 解 读 为 对 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