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三

合集下载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秋兴八首其二阅读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秋兴八首其二阅读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秋兴八首其二阅读答案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诗词阅读原文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诗词阅读题目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15.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诗词阅读答案14.BE(B项诗人是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

E项本诗描绘景物是暖色调,与(其一)的冷色调不同。

B项2分,E项3分)15.(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2分)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

尾联,借多已瞎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

(4分)。

秋兴八首(3)赏析-翻译-原文

秋兴八首(3)赏析-翻译-原文

秋兴八首(3)赏析|翻译|原文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

《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

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

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

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

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

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

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

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

在《秋兴》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

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

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

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

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

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

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摘要:
一、引言
二、秋兴八首其三原文
三、秋兴八首其三注音
四、秋兴八首其三翻译
五、总结
正文:
【引言】
秋兴八首其三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经典古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韵味。

本篇文章将提供秋兴八首其三的原文、注音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秋兴八首其三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
峨眉山(émáo shān)月半轮秋,影入平羌(píng qiāng)江水流。

夜发(yè fā)清溪(qīng xī)向三峡(sān xiá),思君(sī jūn)不见(bù jiàn)下渝州(xià yú zhōu)。

【秋兴八首其三翻译】
高高的峨眉山上映照着半轮秋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流动。

夜晚乘船出发,沿着清澈的溪流驶向三峡,思念着远方的你,却无法在渝州相见。

【总结】
秋兴八首其三通过描绘美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通过本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原文、注音和翻译。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全诗】《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①山郭:山城,指夔州。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②信宿: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宿,这里指长期在水上生活的渔人。

泛泛:即天天行船之意。

③匡衡:西汉人,元帝时因上疏议论政事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刘向:西汉宣帝时受命传授《五经》,后任命为典校内府五经秘书。

功名簿、心事违:这里反衬自己因上疏救房琯遭贬斥,自己出身于世代儒家却不如匡衡、刘向。

④同学少年:指自己同辈人。

不贱:有了地位。

当时富豪人家都居于此。

轻肥:轻裘肥马,官宦富贵人家生活。

【译文】千户人家的山城在晨曦里多么宁静,每天江楼都拥坐着山气的青翠。

度过两夜的渔人还在江上泛舟飘泊,清秋时节的燕子仍旧翩翩地飞。

像匡衡那样抗疏直言却失去了功名,似刘向传经给后人可事与愿违。

少年时的同学多是纨袴子弟,在五陵地区他们自是裘轻马肥。

【鉴赏】第三首通过夔州的朝景写诗人对身世遭遇的感慨,首联起句,直承前首结句,暗示一夜已过,另一天的清晨又到,诗就从眼前的朝景写起。

千家山郭,秋气清明,江色宁静,朝晖万千。

照理,清晖愉人,诗人应感到高兴才是,然而,光阴迅速,宏愿屡空,诗人身在江楼,面对青山,暮也坐,朝也坐,实在有点心烦意乱。

颔联继续写枯坐江楼所见到的景象:昨晚系舟江上、寄宿苇丛的渔人,一清早又轻舟泛水、携家啸歌、逍遥自在了,而自己仍羁旅江滨,坐困江楼,实在是大大不如,羡慕之余,不免有点妒恨了;清秋燕子,不解人意,故在眼前,上下翻飞,搅得诗人心烦意乱,恼恨不堪。

“还”字“故”字,下得极好,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复杂的情怀。

前人曾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上两联,诗人通过乐景来反衬自己烦闷的心情,更增强了烦闷的程度,是运用得非常成功的。

秋兴八首杜甫加音乐朗读版(其三)

秋兴八首杜甫加音乐朗读版(其三)
秋兴 其三
杜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 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 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 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 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 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 寞、抑郁的。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唐代〕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五 作者: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感谢聆听
学,今已日益显贵,而一个“自”字,写出了曾经的同学只 顾着自己骑马乘车衣轻裘,无心诗人更无心家国。我想诗人 在嘲讽、埋怨那些尸位素餐的同学时,内心深处还是少不了 羡慕之情的。和同学的比较,再一次刺痛了忧国忧民的诗人。
七、写作手法:
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 情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
秋兴八首其七全文: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八 作者: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概述《秋兴八首其三》
2.注音原文及翻译
3.诗歌赏析
4.结论
正文
【概述《秋兴八首其三》】
《秋兴八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主要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这组诗歌共八首,其中第三首尤为著名,被称为《秋兴三》。

该诗以秋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注音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
玉露凋伤枫树林,江蓠⑴萧瑟⑵海风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⑴江蓠:即江离,一种水生植物。

⑵萧瑟:风吹草木发出的声音。

⑶海风:指海上的季风。

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思念家乡,希望家书能够通过北归的大雁送到家乡。

【诗歌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枫树、江蓠等自然景观,展现了秋天的美丽。

同时,诗人通过“玉露凋伤”的描绘,表现出秋天的萧瑟,暗喻自己内心的忧患意识。

诗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江面宽阔、船帆高悬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壮观。

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寓意着新旧更迭,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最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北归的大雁,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家乡的亲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结论】
《秋兴八首其三》是一首以秋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15.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幺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平常,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说明: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平常:形容小舟在水中飘荡,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克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见解怎样?请表示看法并简短地论述原因。

(4分)答案:(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先哲却不可以如愿的愁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照,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早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境界、诗人思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固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概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述了旭日照射城郭的壮阔情景,气概恢宏,乐景很好地烘托了哀情。

“静”字固然突出了清早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仿佛了力度与激情。

二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洗浴在秋天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翠绿的山岳中。

C.连续在船上留宿的渔人,依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旧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类静带给人看似安静却其实不宁静的思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光景整体色彩、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

(6分)参照答案1.BE2.(共6分)表达了愁闷与气愤、悲忿与悲伤之情。

(2分)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唐]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译文:朝晖静静地披洒在千万家的山郭,我每日去江边的楼上面对着青翠的山峰。

已经连续两夜了,渔家还在河上泛舟,现在已然是清秋时节,燕子依然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淡泊功名,直言进谏,刘向传经也事与愿违。

年少一起求学的同学大多已经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着轻衣,骑着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赏析:本诗首先描绘了一幅非常安静祥和的画面,诗人却每日去江边对着山峰,这表现出诗人一种烦躁、心烦意乱的状态,这里用外部环境的祥和与内心的烦躁形成一种对比。

接下来,第二联是诗人所见之景,进一步用渔人和燕子的悠闲反衬出诗人的郁闷,尤其“还”和“故”用得恰到好处。

颈联是借古喻己,表面上是说匡衡和刘向壮志难酬,其实也是在说自己跟他们一样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

最后一联,诗人讽刺那些一起求学时的伙伴只知富贵,不为国家分忧,也是再一次感叹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希望渺茫和对国家的忧虑。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的意思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的意思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的意思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山中松树笔直挺拔、清寒的形象以及山上菊花盛开的香气。

涧松寒转直,形容秋天的山中松树,由于季节的变化,山中的松树开始变得笔直而挺拔。

这是因为秋天的寒冷逼迫松树生长,使其枝干变得更加坚实挺拔。

这一景象表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和适应力。

而后,山菊秋自香,描绘了秋天山间菊花盛开的景象。

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它们在山间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这种香气与其他花香不同,因为它们是在寒冷的秋天自然散发出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适应力。

松树在寒冷的秋天依然挺拔,菊花在秋天绽放出芬芳。

这种景象启示人们要坚强、适应环境的变化,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也表达了秋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秋天并非只有凋零,而是充满了生机和变化。

《秋兴八首 其三》《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秋兴八首 其三》《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秋兴其【问题】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参考答案】:(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参考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

“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问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摘要:
一、概述全文内容
二、原文注音解析
三、翻译及意义阐述
四、总结诗歌艺术价值
正文:
【概述全文内容】
《秋兴八首》其三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并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寓意,展现了一幅深沉秋意的画卷。

【原文注音解析】
秋兴八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诗中的关键字词:
1.玉露:指秋天的露水。

2.凋伤:指植物凋零受损。

3.巫山巫峡: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

4.气萧森:形容气氛阴沉。

5.江间波浪:指长江中的波浪。

6.塞上:指边疆地区。

7.丛菊:指一丛丛的菊花。

8.他日:指将来。

9.故园:指诗人故乡。

10.寒衣:指冬天的衣物。

11.白帝城: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12.砧:指洗衣时敲打衣物的水石。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三22页PPT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三22页PPT
❖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 ❖ 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
沉。
❖ 因此,这四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 情,意蕴丰富
问题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 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 声”“捣衣声”用意何在?
问题一:哪个诗句表明诗人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主旨:
问题一:哪个诗句表明诗人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问题二:在颈联之前,诗人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来渲染此情?
意象
意象?
❖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 从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 的悲壮意境,为下句抒发愁苦乡思渲染了气 氛。
问题三: 如果只是表达思乡之情,则杜甫
难符其“诗圣”之名、“诗史”之说, 本诗除表思乡之情外,还透露着什么 之情,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 首联、颔联,除描绘了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景 象外,又形象的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并从中流露 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 ②对偶。 ❖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 杜甫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
❖ 小结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 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 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 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 忧。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答案:(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

“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2分)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高中文言文《秋兴八首》古诗鉴赏练习(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秋兴八首》古诗鉴赏练习(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秋兴八首》古诗鉴赏练习(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

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

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整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

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郁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B2.杜诗:①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他们住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独享富贵。

②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同时,一个“多”、一个“自”字,更表现了诗人的落魄和不得志。

毛诗: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奔放。

②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青年时期潇洒倜傥的精神风貌,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达了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名师讲题】杜甫《秋兴八首 其三》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杜甫《秋兴八首 其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

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诗人每日去江边与山峰对坐,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B.颔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漂泊,燕子翻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身处异乡,心念京华,满目皆愁。

C.颈联运用典故,想象匡、刘,对比自己,只可惜自己“立功”无望,“立言”也成妄想。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客至》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6.本诗与《沁园春·长沙》均写道“同学少年”,表达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3分)D16.(6分)①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诗人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

②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词人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

(每点3分)名师讲题:15.(3分)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客至》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与本诗的感情基调不同。

16.(6分)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诗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年少时一起求学的伙伴只知富贵,不为国家分忧,诗人用同学的“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魄、不得志,也表现了对这些人的讽刺。

毛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刘向,于汉宣帝时,讲论五经于石渠阁 。成 帝即位,领校内府五经秘书。事见《汉书·刘向传》
❖ 【译文】像匡衡那样抗疏直言却失去了功名,似刘 向传经给后人可事与愿违。
❖ 尾联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 【注释】(1)同学少年,谓小时同学之辈。(2) 五陵,汉时长安附近有五座汉代帝王陵墓,即长陵、 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 (3)轻肥,即轻裘肥 马。 语本《论诗上四句写景,下四句感怀。情景交融,意脉 顺畅。所写之景正切合了篇名《秋兴》之意。在整 组诗中,它是前三首写秋景的最后一篇,面对夔府 秋景,诗人心念长安的心情却步步紧逼。其为下一 首转而描写长安埋下伏笔。
谢谢!
秋兴八首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一 题解
《秋兴八首》是代宗大历元年(七六六)秋杜甫 流寓夔州时所作。此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 索,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于凄清 哀怨之中,具有沉雄博丽的意境。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 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 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 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
二 注释 、译文
❖ 首联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 【注释】(1)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 ❖ (2)千家,指人烟稀少。(3)朝晖,秋晨朝霞的
❖ 王嗣奭注:“渔舟之泛,燕子之飞,此人情物情之各 适,而以愁人观之,反觉可厌。曰‘还’曰‘故’, 厌之也。”(《杜臆》卷八)
❖ 【译文】度过两夜的渔人还在江上泛舟飘泊,清秋时 节的燕子仍旧翩翩地飞舞。
❖ 颈联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 【注释】(1)匡衡,汉元帝时,官博士给事中, 曾上疏论政治得失,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事见 《汉书·匡衡传》
❖ 【译文】少年时的同学多是纨袴子弟,在五陵地区 他们自是裘轻马肥。
三 历代名人评点
❖ 1、“此诗因公坐江楼,见秋景而自伤命薄,不如 长安少年也。”(《杜律演义》 元 张性)
❖ 2、“第三章正申《秋兴》名篇之意,古人所谓文 之心也。”(《杜诗钱注》 清 钱谦益)
❖ 3、“三章申明望京华之故,主意在五、六经出, 文章家原题法也。又,前二首故园京华已提出,尚 未明言其所以,至是说出事与愿违衷曲来,是吾所 谓望之故,钱氏所谓文之心也。”(《读杜心解》 清 浦起龙)
美景。(4)江楼,临江之楼。(5)翠微,缥青的 山色。坐翠微,环楼都是山,好像置身山色之中。
❖ 【译文】千户人家的山城在晨曦里是多么宁静,每 日江楼都环绕在山气的青翠之中。
❖ 颔联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 【注释】(1)信宿,隔宿,即天天如此。(2)故, 还,依旧。 “还泛泛”、“故飞飞”和上句“日日” 相承,即天天所见如此,令人生厌。
❖ 4、“公在江楼,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 章言朝,承上言光阴迅速,而日坐江楼,对江楼翠 微,良可叹也!故渔舟之泛,燕子之飞,此人情、 物情之各适,而以愁人观之,反觉可厌。曰“还” 曰“故”,厌之也。因自发心事:欲效忠于朝,如 匡衡之抗疏,则功名分薄,谓为拾遗而直言被斥也; 承贻谋于家,如刘向之传经,而心事相违。且追论 当初,同学少年往往有去而为尊官者,只是轻裘肥 马,食一时之光荣,而忘社稷之长计,其误国可胜 道哉!故有下章。(《杜臆》 明 王嗣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