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工作必须服务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宗旨。
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的内容和任务。
那么,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是主宰、是权威,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的思想权威,而且是绝对的道德完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经济时代,这个时期对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
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发展,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
从课程改革理念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在开发学生的智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则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理解的和谐愉悦氛围中,那么课堂教学活动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之上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
(三)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是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建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和作用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也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以一个引路人、合作者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学习。
在这个关系里,师生之间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
2.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的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和同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感受到来自己教师与同学的关爱与温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团体。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教师将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蓬勃的朝气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学将是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二、怎样构建充分体现尊重、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树立民主思想、尊重每一名学生1.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与爱好,他们有学习与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权利;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听取每一名学生的意见,要多表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与生活的自信,不能以教师个人的意愿,来抹杀学生发展的天赋;教师要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课程理念的引入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了师生关系改善的重要方法,如建立亲和力、教育理念的转变及资源共享等,并发现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互动性、平等性和合作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导,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点关注有限。
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合作,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1.平等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教师主导的倾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学习。
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呈现出平等性,强调师生双向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2.互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合作。
师生之间通过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展开互动,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更加注重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3.合作性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也更加注重合作关系的建立。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配合和支持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三、新课程理念下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1.建立亲和力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而亲和力的建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关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师生关系
洋埭外来工子弟学校关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师生关系撰写人:柯培培关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师生关系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引导者学习共同体学习的动机情感论文摘要: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也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核心。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求我们: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双向交互、互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和促进学习,使教学成为师生平等交流、共同体验与创造的过程,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正文: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及课程与教学的背离导致教师的工具性,教师要利用特定的权威(教师的年龄、知识、阅历优势及社会和学校赋予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来控制学生。
雅斯贝尔斯指出,控制是针对自然与人而言的,其方法是主客体在完全疏离的情况下,将我(主体)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使一些人强行压制另一些人。
控制固守着人与人心灵无交流的隔绝状态的距离,并以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价。
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形成了权威性的师生关系,诚如《学会生存》中的描述:“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
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和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或“主角”,他们拥有课堂的话语权,教学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的“自”灌输知识而非师生的“对话”,教学变成“学制”。
学生是知识的储存器或寄存者而非思考者、体验者,主体性体验的缺失使学生疏离了真实的体验。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然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化”。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准确定位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职能,塑造新的教师形象,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
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一、互相尊重,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近年来,人们大力提倡“尊师重教”、“尊师爱生”,向素质教育迈进了喜人的一步。
可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概念中,一方面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的权利,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爱生”就很难得到保障。
初中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渴望受到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和选择,允许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承认他们的差异,不对他们提出共同的要求,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
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源泉,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师生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二、宽容、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主要指宽容学生的不足,教师要有耐心,感情要亲近,态度要诚恳,方法要灵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多褒奖,少训斥。
有一位教育家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批评和耻笑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正常的、合理的,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不出错的学习才是不正常的,没有错误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斯 基 在 《 育 的艺 术 》 教 中指 出 : 课 “ 儿 童 和 教 师 的 上 是 共 同劳 动 , 种 劳 动 的 成 功 首 先 是 由 师 生 相 互 关 系 来 这
决 定 的 ” 在 新 型 的师 生 关 系 中 , 师 要 理 解 学 生 的 情 。 教
较 难 捉 摸 的事 情 上 , 如 更 强 的 自信 心 , 日俱 增 的 诸 与 创 造 性 . 他 人 更 大 程 度 的 喜爱 。 因 此 教师 要 赢 得 学 对 ”
师与 学 生 在 教 育 活 动 中 的 相互 交往 。 良好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是 教 育 产 生 效 能 的 关 键 , 新 课 程 实 施 与 教 学 改 是 革 的 前 提 和 条 件 , 是 新 课 程 实 施 与 教学 改 革 的 内 容 还 和任 务
关 系 的 艺 术 家 , 传 统 型 的 “ 道 尊 严 ” 现 代 型 的 变 师 为
要 紧密 结合 课 堂 教 学 实 际 , 择 一 种 既 能够 解决 师 生 选
关 系 中 存在 的 问题 , 能 体 现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特 征 的 学 又
与 信任 为基 础 的 。教 师 取 得 的教 育 影 响 , 决 于 学 生 取 对 教 师 的信 任 程 度 。学 生 对 老 师 的信 任 度 越 高 。 老 对 师所 传 递 的教 育 影 响 的接 受 程 度 就 越 高 。 罗杰 斯 为 此
间 都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差 异 , 们 在 教 育 学 生 的时 候 就 不 我
能 用 统 一 的 标 准 去要 求学 生 . 不 能 以一 己之 见 去 对 也 待 学 生 , 包 容 、 重 学 生 的 个 性 , 重 学 生 的人 格 , 要 尊 尊 尊 重 学 生 的 要 求 。 重 学 生 的情 感 。尤 其 是 那 些 常 出 尊 问题 的 所 谓 的 “ 进 生 ” 不 讽 刺 嘲 笑 、 骂 他 们 ; 重 后 , 辱 尊 学 生 的 独 立 性 。 励 学 生 发 表 不 同 见 解 : 师 对 学 生 鼓 教
浅谈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文关怀,充满问题探索,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我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我是这样理解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的,教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而是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的老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老师。
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为此,要注意建立起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
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
”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吸引”,就是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参与者,我们既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还要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为语文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同时,教师也要放下架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对独到之处予以肯定,偏颇之处加以商讨。
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都给予关注,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 啊 ,我感 冒了,我是李楠的妈妈。 ” 声音就是孩子。 我给李楠的妈妈打 电话 , 她说 “ 我没给 你打过 电话。 ” 卡片 2. 难道没 我 看见一大群人跟在一位 老伯后面走。我挤过去一看 , 原来这位老伯
感教育贯彻到语文教学的始终O 新课程改革
善于而且要积极的关注 生活, 认真地思考生
强调 师生关系是平等、 合作的关系 , 教师不
只 是 知 识 的传 授 者 更 是 学 习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引领者。那么 , 在 这样 的师生观理念下 ,我 们教 师就要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 积极营 造轻松、和谐、民主 、自由、宽松的学 习氛 围,发 自内心地关心学生 ,切实关爱学生 ,
法 与 现 代 的 表 达 手 法 进 行 区 别 … … 历 史 折
走进社会 ,在实践 中进行情感教育 。用苏丹 大灾荒 的图片来 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 :
“ 用父母在泥石流 中的接力赛 ” 来感 受亲情 的可贵 ; 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 大自然 的热爱 ,( 阳光下傲 然的小草 ,田野间盛开 的杜鹃 ,山谷里飘 过的悠悠 白云 ) :用社 会 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 , 激 发他们对 光明的渴望。 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 为了看而看, 结合诗句和成 语来加 深学生 的 理解。 那 么学生对 生命 、 对社会、对人类的 关注和理 解就不会限于 生硬的文字。 最后 , 我们教师要率先垂范 , 积极做 生
不断丰富学生 的情感体验。 要知道 , 这种积 淀 是孩子 未来成 长 以及 其可持续 发展的原 发动 力。
其次 , 走进故事殿堂 , 积 淀 学 生 的人 文
素养 。人类的心理学研究证 明: 儿 童的成长 是伴 随着童话故事而成长 的, 而且 这是一个 充 满神秘 色彩而且是异常丰富 的美丽世界。 事 实上 , 泱泱 中华 , 悠久的文明 , 灿烂 的文 化, 丰满的伟人 形象, 无不拨动学 生的心弦 ,
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经历中 ,我们教师都深有体会 , 感悟 颇深。所以 ,教师应该调 整好 自己的角色 ,应努力 成为一个人 际关系 的艺术家 , 传统型 的” 道 变 师 尊严 ” 代型 的” 为现 良师 益友” 。在 教学 活动 中 ,教师是 授业 者 、设 计 者、组织者 、管理者和研究者 ;学生是受业 者、参与者 、学 习者 和管 理对 象 ,同时又是学习的 主人和 自我教育 的主体。因此 ,教学活 动的 设计和开展 应该是充分体现开放性 的,应提 倡探索 ,鼓励创新 ,充 分 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 ,形成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 的主流思想 ,从而 寻求 师
2 新 型 的 师 生 关 系
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 学工 作 ,学生能否全面 、主动地 发展 ,最终 完成学 习任 务,很 大程 度上取 决于师生关系是否 良好 。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 、提高 教学效率的保证 ,对师 生双 方良好品质 的形成也起着重要 的作用 。但现 实中学校师生关系还 存在 诸多与新课 程教 育理念 格格不入 的 因素 ,教 学活动 中的师 生关 系还存 在种 种弊 端 ,这无疑是实施 素质教 育的大忌。因此重新定位与 革新师 生关系 , 积极适应新形势 的要求 ,不断 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教育 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也是实现基 础教育新课程 改革 目标的 必然要求 。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 间的双边 活动 ,师生关系是维 系教学 活动的基 本关系 。我们从教学中的三种师生关系来认识重建师生关 系的必要 。
系 的核心 。 (1)新 型 的师 生 关 系 的 核 心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的核 心 是 “ 和 谐 ”。具体体现在 以下四个方面 :①理解和 尊重。在情感 、性格 、智 力 、身体等各方面学生和学生之 间都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 ,我们在 教育 学生的时候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也不能以一已之见 去对 待学生 ,要包容 、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 重学 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要 求 ,尊重学生 的情感尤 其是 那些常 出问题 的所 谓 “ 后进生 ” ,不讽 刺 、嘲笑 、辱骂学生 ;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 教师对学生是多理解 ,少挑剔 ;多赏识 ,少 指责 ;多肯定 ,少否 定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 一) 教师要用积极 的 、 乐观 的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 ,多关 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 自我提高和完善 的内在需要和倾 向 ,坚信 每个学生都是可 以积极成 长的 , 是 可以造就 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 的,因而对教育好 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 二) “ 我相信 自己的学生”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
还必须清楚地 l 『 解每一位教师的心理需求 ,做到 以情动人 ,以爱换 心 ,情若春风爱无声 ,用情感 手段激励 教师热爱事业和幼儿 ,用诚 挚 的语言给予帮助指导 ,用商量的 口吻安排工作 ,让培训成为 “ 福 利 ”等等 ……这些极大地消除了教师们在工作 中产生 的冷漠和消极
态度 ,使她们从平淡中发现乐趣 ,从清贫中享受富足 。
这些学 生心 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信念之灯,使他们发挥 l 叶 I 了潜能。我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 和鼓励 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
功与进步 的。
( 三 )“ 多一份爱心 ,多一分宽容”作 为发展 的人 ,也就意味着
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生关系是教育T作者必须身体力行 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师生 关系中 , 学生体验到平等 、自由、民主 、 尊重 、 信任 、友善 、 理解 、 宽容 、亲情与关爱 ,同时受到激励 、鞭策 、鼓舞 、 感化 、召唤 、指
导 和建议 ,形成积极的 、丰富的人生态度 与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标 准 中随处可见对这种 师生关系既新的学生观的要求 的体现。 “ 课程的 基本理念”的就是 “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 重视提 高学生 的品德修
质、 体、 美的和谐发展 。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 , 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 求 , 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 、求知 欲,充分激发学生 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 倡导 自主、合作 、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的改革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师生关系的改革好坏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教育改革必须先改革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付出真情,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系,关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激活课堂,吸引学生。
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第四、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五、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六、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请示、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它的本质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随之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师生关系已经开始形成。
但是,由于过去“师道尊严”的影响较深,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现在的师生关系许多方面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宜,比如师生伦理、情感方面、教学方面,后进生对待方面就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情感方面对立化师生关系中,对立化是很常见的,由于学生和老师对事物认知度不同,学生往往偏离老师的指向,特别是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容易滋生反叛的心态。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
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
2、教学方面依赖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的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完全主宰课堂,有些教师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更谈不到做课堂的主人。
师生之间由教和学维系的基本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久而久之,学生只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
3、对后进生方面自由化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
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
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B012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建构小学部舒武辉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次课程改革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师生关系的改变。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条件。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探析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及封建教育中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
主要体现在: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放不下神圣尊严的他们,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灌代导,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学生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
一些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出现烦学、厌学、逃学等现象。
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课题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关系构建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娄底一小课题组肖伟颜执笔一、指导思想我们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展新课程实施中师生关系构建的实践探索,通过建构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平等的“人”,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全面、和谐、充分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教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现教育和谐,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程。
二、研究原则1、全面性原则:调动全体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例,全方位地投入到对师生关系和谐的研究过程中来。
2、民主性原则:实践研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师生和谐统一的问题及对策的规律。
3、实事求是原则:师生关系的和谐,既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及师生正常交往的需要。
各班师生应根据各自的实际,就其学习主体情况和教师个人风格及人格魅力,采用不同的途径来研究和开发与新课程理念想适应的师生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研究这一课题,既要参阅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等理论知识,又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5、可操作性原则:研究策略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同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可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参研人员真正更新观念,走进新课程,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影响其余教职工均能更新教书育人观,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提高研究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营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3、通过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新课程视域下师生关系重构与前瞻
新课程视域下师生关系重构与前瞻一、引言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近年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费时低效”问题是当前新课改时期我国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症结,大部分学校仍在“穿新鞋、走老路”。
但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培养目标偏离了教育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滞后,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师生关系贯穿整个过程,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到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离不开师生互动与沟通。
因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发展,探索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社会意义,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秉承新的教育理念。
引领新课程改革需要秉承新的教育观念。
没有对现行教育观念的反思,没有新观念的重建,教学行为方式将很难根本转变,而没有科学观念指导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被动无奈甚至是扭曲的。
新课程视域下的教育观念就是对基础教育诸问题的看法,从教育性质到教学目标和任务,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教师的角色到学生的作用,从学习的过程到质量的评估等,构成一个观念体系。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而教育行为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
2.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广大教师应当摒弃“教师中心主义”、“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改变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用心了解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
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对话,多设计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进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其心灵,沟通情感。
同时,应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此推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从而实现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教师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和互信,为全面发展学生扫清了道路。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教师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作用。
教师应该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和需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创造宽松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效果。
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和互动,并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慢慢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建立互动平台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密切的教学互动基础上。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多种教学形式和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师生之间有机的互动。
此外,教师也应该适当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和情感认知。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比如建立班级微信群或论坛,发布课程资料和学习参考,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缺,增强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情感关怀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需要教师注重情感关怀,关爱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调适情绪和情感平衡。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影响因素,及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信心,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生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及时安排适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资源,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平衡地发展。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胜利的关键,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平衡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中建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实施中建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价值:建立师生关系既是教师教法,也是学生学法的。
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通过语言,手势,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人人表现,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是尊重学生重要的方面。
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
师生关系的转变,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提问,教师就象他们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交朋友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身心全方位的,为的,教育的带来无穷无尽的益处,无限的价值。
ﻭﻭ二、国内外意义:2002年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十五期间将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逐渐成为教育研讨的焦点。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导式教学法。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十分重视师生关系。
2001年首届师德建设论坛会首次正式提出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
它以鼓励人的自主为旨意,以教育,爱为核心,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志,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提倡人的教育。
ﻭﻭ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建立。
他们认为教育家必须是心理学家,依据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的结论,更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胜于研究教法的模式。
教育家卡罗尔的一篇学校学习模式指出了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程度的主要因素,重点指出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近几年风迷全球的学习的这本书也就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
ﻭﻭﻭ三、研究思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研究:⑴深入,确定师生之间能存在哪几种关系,在什么情况应表现何种关系,学生愿意接受哪几种关系⑵深入研究如何才能建立的师生关系四、出发点:国内外教育专家在无数的教育论坛中提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对于教育的重大作用,但都未深入研究师生关系如何才能建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实验方案的设计从理论上讲科学规范,内容具体,措施得当,但随着方案的逐步实施,师生关系一定存在许多不可预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研究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全面实施现代化的世纪,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国民素质和人才素质,而国民素质与人才素质又取决于教育,“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21世纪。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新课程追求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对话的,利于师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融融的师爱氛围。
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使师生产生亲合力,使教与学达到最高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教师教学行为工作素质与师生关系。
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
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四、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五、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
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
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
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方式等。
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
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课堂教学的管理与师生关系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材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现代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是搞好现代课堂教学的保障,其特点是充分挖掘课堂中的心理因素,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途径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前管理(准备),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和课后管理(完善)工作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不同的任务,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
(一)课前管理工作课前管理工作是搞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
1.认真参加教学管理研究。
年级备课组是开展年级教学管理研究活动、制订教学管计划的基本组织形式。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管理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制定学年、学期、学月、每课时的教学管理目标,研究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交流教学管理设计,开展经验交流。
每个教师都必须在认真参加集体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教学管理实际,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设计。
2.认真进行教学管理设计教学管理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管理起点和标高,使管理有序、优化、合理,形成管理方案的过程。
(1)课堂教学管理目标设计管理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一般分为思想品德目标和情意目标(包括个性心理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2)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设计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由组织、情意、认知、评价四项活动组成。
这国项活动功能各异而又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应根据管理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教学管理过程。
组织活动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
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环节,教学各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等方面。
情意活动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意交流和个性展现的过程,情意发展是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包括情境化(将教学管理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与情感化(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会)两个方面。
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活动。
包括学情诊断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使用,学生活动,学生思维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引导学生创新等方面。
评价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作出的即时评价,以调控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
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3)课后教学管理评价的设计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的设计,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上课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各项教学管理目标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紧张有序,管理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管理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
1.针对学生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的。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达目标靠管理”。
2.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通情达理,情感育人,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突出正面教育,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子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3.管理加强预见性,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对课堂教学的干扰。
4.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加强制度管理。
如考勤管理、奖惩管理、操行(分数)管理、座位编排管理、提问管理等。
5.激发所有学生动力,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教师通过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且教师把自己看成其中的一员。
6.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因素,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时机设置悬念、适度渲染、适当夸张、丰富情感、突变情节、修辞技巧、反接技术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