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践行卓越计划推进工程教育
XIDIAN UNIVERSITY
参与企业需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 习阶段的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应为学生开设专业课 程。
参与企业应协助学校共同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 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 与劳动保护设备,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教 育。
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专业目 录与课程体系设计落后、学科交叉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 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和重视。
工程师社会地位不高,是工程科技人才流失和缺乏创新动力的重要 社会因素。 与部分发达国家最好的学生不读工程专业相比,我国有着得天独厚 的条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广阔。如果能 唤醒其创新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量和质) 4 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厚德、求真、砺学、笃行
XIDIAN UNIVERSITY
优化整合课程体系
对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在保证基础理论不减少的基础 上,适当压缩课内学时,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 绕一个整体的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 统而构建,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体现 “做中学” 的理 念。 学科基础课模块(35.5学分)如下
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C语言与数据结构 软件工程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10 4 6 2.5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必修 必修 必修 6 3.5 3.5
XIDIAN UNIVERSITY
国防生“卓越计划”培养
以电子信息技术的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 为主线 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夯 实理论基础 强化工程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对于高校“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于高校“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摘要:2011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计划”,194所高校被列为一、二批实施高校。
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改革,“卓越计划”必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一项政策的实施,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注重其实施过程,理顺其中的几个关系。
论文关键词:卓越计划;高校;效率;公平;速度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开始实施“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的实施拉开了高校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序幕,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本校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相关专业建设陆续展开。
2010年6月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61所高校获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9月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代表的133所高校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
截止目前已有194所高校入选“卓越计划”,占普通本科院校的17.79%(以2010年教育部公布中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本科院校1090所计算),近五分之一的普通本科院校参与了“卓越计划”,而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申请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也越来越多。
卓越计划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改革,必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一项政策的实施,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注重它的实施过程,理顺其中的几个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自1999年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告别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
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与相对滞后的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矛盾越来越突出。
精英教育下的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在当前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很难很好地做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艟 ÷
◇ 管理 谋 略
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 划下高 校教学管理刨新研究
俞世海
摘 要: 本 文针 对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养 计
高等 院校 基础 知识一 般包 括工 程技 都 要 不 断 学 习 。 为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和 自身
划 的宗 旨和特 点 、 高等教 育管理 问题 , 分析 了 术、 自然科 学 、 人 文地 理 、 经济 基 础 等 内 文化 所需 , 在科技 、 知 识高 速发展 的 当今 现行 高校 教 学管理模 式 下人才 培养模 式 与教 容 , 专业技术 知识包括工程基 础学基础知 社会 , 只有主动学 习加 上终身学 习才能保
定。
提 高师 资建设 水平 等途径 完善 高校教 学 管理
建议。
关键词 : 卓越 工程师; 高校 教育; 管理
二、 卓 越 工 程 师 培 养 计 划 下 高
学 科 涉及 面 非 常广 泛 , 各学 科 又 相互 联 校 教学 管理 问题
1 . 课 程 结 构 的 设 置 缺 乏 灵 活 性
力包括创新 思想 、 创新 意志 、 创新 技术 , 创 生人数的 3 6 %。 新技术 和创新能力 的基础 和核心 。n 工程
具 备优 良的知识 , 又要具有 足够的科学素
养, 既能 掌握 核心技术又受 过专 业基础训
练, 才 能 为 我 国新 型工 业 化 道路 做 出贡
献。
教 学科 研资金 及完 善 的实验设 施 的高等
面 的问题 , 工程人 员在这个过程 中分 析和 容不 能 全 方位 覆 盖工 程设 计 基 本知 识 。 院校 , 对 培养卓 越工程 师担 负重大 责任 。 解 决 问题 。 对社会 、 经济 以及文化 的缺乏使得工程师 高 等 院校应该 为培 养实 现我 国工业 的 国 3 . 具有国际交流与 团队合作 的能力 不能深入 了解社会 、 经济 、 文化 。 际 竞争 力 以及 工业 现代 化发展 的优 秀人 国际化 发展 中交流能力是关 键 , 各个 我 国高等 院校 的专业课程单一 , 多讲 才 而努力 。Ⅲ 但是, 现 阶段我 国高等 院校 国家文化背 景不 同, 如何在错综复杂 的环 述的是科学性 与理 论性 , 没有把学科和实 教育培训 主要模式倾 向于传授教育 、 知识 境下进行有 效的交流沟通 , 是影 响工 程师 践相互 结合 , 两者之 间联 系不够深 刻 , 工 能 力的 培养 , 对具 体实 践操作 培养 较少 。 的主要 问题 。今天 , 我 国与 国际交流合作 程师对工程实践不 够重视 , 实践 课程安排 今天 , 少部分 高等院校开始进行 实践 性人 越来 越多 , 工 程师应 根据 不 同国家语 言 、 少之 又少 。一些 高等 院校 工程 教育课 程 才培养 实施计划 , 但大部分学校仍 只重视 文 化 背 景深 入 地 学 习 , 在 不 同文 化 背 景 因 着重讲授理论 学习 , 没有把 实践技术 当做 科研 成果转化和研发 , 没有对工 程人才 的 素下完成交 流 、 合 作与竞争 。在现代 工程 重点 。形成实践教 育缺乏 , 学生对社会环 培 养和 教育形 成足 够规模 的发展 , 甚 至 领域 中, 工程 项 目不是一 个人 能完成 的 , 境 了解 不够 , 主动提 问 、 思考 以及探 寻新 漠 不关 心 。本 文为 此提 出卓越 工程 师培 要有 团队合 作精神 , 工程师需要具备 团队 知识 能 力 不足 , 动 手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缺 养计划 下高校教学管 理制度创新研究 , 希 合作能力和互助 能力 。
关于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几点思考——基于教学管理的视角
关 键词 : 本 科 院校 ; “ 卓越 计划 ” ; 教 学 管 理 中图分 类号 : G6 4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4 ) 0 9 — 0 1 1 8 — 0 3
高 等学校 作 为高 层 次人 才 培 养 之地 , 它 的 发 展 始 终 与 一 个 国 家 的 发 展 和 振 兴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纵 观我 国现代 高等 教育 发 展 历 程 , 从 1 9世 纪 末 2 0世 纪初 的天津 中西 学 堂 、 上 海 南 洋 公 学 和 京 师 大 学 堂
些 问题 , 其 中现 行 高校 教学 管理 制 度 与 “ 卓越计划”
实施 要求 不相适 应 的矛盾 较 为突 出 。
一
时 , 高 校作 为人类 创造 和传播 知识 的重 要场 所 , 其 发 展 既要 受 制 于 不 同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 不 同 政 治 文 化 背
、
景 的各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具 体 国 情 , 也 要 受 高 等 教 育 本 身 发 展 规 律 的 制 约 。 我 们 不 能 以 强 调 本 国 情 形 的 特殊性 为 由而拒 绝 遵 循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的一 般 规 律 , 也 不 能 以 标 榜 追 赶 世 界 潮 流 为 借 口而 置 本 国 国情 于 不顾 , 这 是 我 们 回 顾 和 总 结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史 所
第 1 2卷
第 9期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8 L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教育理论研究“卓越实施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超美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分析培养过程在生源、师资、教学内容方法、校企合作和保障体 系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卓越计划 生源 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高质量工程 技术人才。
“卓越计划”实施年限为十年,至今只剩五分之一的 时间,高校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总结过去所取得的成绩 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该计划的继续推进和深人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卓越计划”实施现状1. 生源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本专业从2011 -2015 培养五届“卓越计划”,培养人数从2011级的40人到目的十人以,量 。
2011卓越 绩在 4.0以上的 占22*,而2015所有 均在4.0以下,且50*的曾挂。
选拔人“卓越计划”的在学习成绩、计 、习均有同程的下。
本专业人“卓越计划”的量 同时 质量 。
一定的 量和质量是培养一卓越工程师的,校要重 量和质量问题。
2. 师资队伍与培养有待强化“卓越计划”班校师资配备与普通班级师资配备相同,本专业专教师中具有的占83*,高教师占62*,教师 高是工程实 ,大部分教师都是“高校-高校”,只有 教师具有业工。
专 教师 要 的,业实问题作为教,对实和的的。
“卓越计划”班校教师以业工作人员为主,他们长期 在企业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 和解决实问题的,但是为是过专业培的教师,对于教 、教的了解教校专教师的。
高校要培养 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一具有工程实 和 高教育教 的师 是的。
3. 校企合作有待深入校 存在一问题。
一是一业对联合培养积极性不高。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育整体的质量和水 平。在这一背景下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 将“ 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 ” ( 以下 简称 “ 卓越计划 ” ) 作为改革试点项 目, 由国务院 2 0 个 部门和7 个行 业协会共 同参与实施 。 “ 卓越计划 ” 对高等教育面 向社会需 求培养 人才 ,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 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 的示范和引导作用u 。 1 课程教学模式现 状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DOh1 0 . 3 9 6 9  ̄ . i s s r  ̄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5 . 0 3 3
当前 , 我 国正在进行 经济转型升级和“ 四化同步” 发展 等一 系 列 战略部署 , 工程教 育的质量和水平高低直接关 系到中国高等教
3 . 2 课程教学方法 的改革 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 、 启发式教学 、 研讨 式教学 、 任务驱动式 教学 、 问题探究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等新颖 的教 学方法 。授课 采用专题化 、 模
块化形式 , 这有利 于改变沉 闷的课 堂气氛 , 调动学生 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 将单 向的知识传递改为双 向的互动学习。要根据教学 目 标、 任务和要求 , 针对教学对象 的整体 和个体实 际情况 , 考虑教学 内容 的性质 和特点 , 结合教学环境 、 教学条 件和可 以获得 的教学 资源 , 以及 自身 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 合理地选择并进行优化组合 ,
N 0. 08
堕 TI M= E EDUCATI ON
Augus t
对地方工科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人才. 这就打破 了传统观念对 工程技术人才 的狭隘理解 。
面对新形势 , 高校尤其是地方 工科 院校在实施“ 卓越计 划” 过程 中 , 必须 首先克 服单纯 “ 技能 型” 的人才 培养误 区 , 确 立 以德 为先 、 能力 为重 、 全面发 展 的人 才培养 理念 , 重视 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 科 学探究精 神和工程创新 意识 必须能够增强办学理念 的创 新意识 , 增 强观念更新 的 能力 . 不 断与时俱进 , 以工 程教育 理念变 革为先 导 , 打破狭 隘的工程教育观 。 树立大工程教育 理念 , 积极探 索符合 自身 办学特色的工程教育培 养模 式。人才培养的方向必须 服务 于 国家发展 战略 , 加 强与工业界 的密切合作 , 突 出学生综 合
教育 视点
对地方工科院校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思考
陈江风 , 张东初 , 王红利
( 郑州轻工业学 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2 ) 摘 要: “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 养计 划”作为高等工程教育 的重大改革项 目,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 与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
用 地 方工科 院校 实施 “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 养计划” 需要明确 : 实施前提是 更新 工程教育理 念 , 实施核 心是创新人 才培养模
教育 部试 点高校 。 可以说 , “ 卓越计 划” 已成 为当前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热点 问题 , 其实施 的成效直 接影 响着高校改
革发 展的成效 。 “ 卓越计划 ”的实施为高校尤其 是地方工科 院校 提供 了极大 的发展空 间与机 遇。笔者 结合学校 的探索 实践 . 提 出了地方 工科 院校 实施 “ 卓越计划” 的几点思考 。
学制定各试点专业人 才培养标 准 ; 将专业 培养 目标 、 专业培 养标准细化 为知识能力大纲 , 依据知识 能力大纲构建课程体 系. 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当中。
卓越计划下教学组织及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卓越计划下教学组织及管理的思考与对策作者:彭富昌王军邹建新赖奇来源:《大学教育》2015年第03期[摘要]教学组织及教学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其在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对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需要高校和工业界密切合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良好互动。
高校的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应顺从时代发展要求。
高校应充分认识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意义,正视现实问题和不足,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和安排,完善教学规章制度,推进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为实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好组织和管理保障。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34-03作为世界上高等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却不容乐观,不能很好地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所培养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也不能完全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求。
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重大教改项目,这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实现以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教育部先后分两批共批准了194所高校为国家级卓越计划实施高校,大多数省(区、市)也启动了以本科生为主的省级卓越计划。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卓越计划突破了传统模式,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强调高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建设工程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
改革的目的是着力提升学生的在工程技术方面的素养、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取决于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的有效组织、管理和运行。
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国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
这对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人才先行”的战略措施,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定位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程教育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二是,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工程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重视工程人才培养中的领先意识和国际视野。
上述几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普通的工程教育那么简单。
它是有明确的内涵建设要求的。
国家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全面地掌握先进工业方法、手段、标准,同时又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综合素养的高端人才。
能够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最大化发挥生产力中人才的要素,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
首先,“卓越工程师计划”与目前的工科专业的高等教育相比,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有1年的企业实践经验,“真刀实枪”地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实践教学现状。
其次,“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与高职高专、中职中专是明显不同的。
它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设计、研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的高端人才,是潜在领军人物和团队的培养。
而高职高专是优秀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的培养,中职中专是具有优秀操作技术水平的人才的培养;三者既具有明确的定位,又是相互补充的完整工程教育体系。
我们既不能混淆其培养定位,又不能机械割裂其中的联系,需要互相学习其培养模式中的优秀成分;实际上,企业中不少优秀的创新领军人物是从生产一线的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人员发展起来的,其在企业和其他教育体系的再学习,为其成长为创新人才提供了基础,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工科高校地矿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方案的构想
关键词 : 工科 高校 ; 地矿类专业 ; 卓越工程师; 实施方案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9 — 0 1 3 5 — 0 2
一
3 . 沟 通 与交 流 能 力 : 具 有 良好 的语 言 功 底 和较 强 的文 字表 达 能力 , 具 有一 定人 际交 往 和与他 人 沟通 的能力 ; 具 有 较 好 的组 织管 理能 力 、 较 强 的交流 沟通 、 环 境适 应 和团 队合 作 的能力 ,能在工程领域和其他学科项 目中与他人建立 良
的重要作用 , 积极响应教育部“ 卓越计划” , 认 真学 习领会 教育部“ 卓越计划” 文件精神 , 参 加 了 教育 部 组 织 的 “ 卓 越 计划” 研讨 会 , 成立 了“ 卓 越计 划 ” 领导 小 组 、 工作 小 组 和咨 询专家组。目前学校已被教育部确定为“ 卓越计划“ 的试点 高校。学校把实施“ 卓越计划” 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 教学改革工程 ,依托我校与煤炭企业合作紧密 的采矿工 程、 安全工程 、 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 进一步推动 与企业在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技术创新等方 面的深度合 作 。依据“ 卓越计划” 培养模式、 培养标准 、 培养方案三个方 面对原 有 的教 学体 系进行 改 革 , 以推 动 校企 合 作 培养 卓 越
力 以及 运 用 技术 手 段 分析 解 决工 程 实 际 问题 能力 的 培养 ; 构 建专 业课 程平 台 , 强化 学 生工 程设 计 、 技术 改造 与创 新 的 初 步能 力 以及 职业 发展 学 习能力 。在 培养 方案 设 计 中 , 体 现 了 以下特 点 : 一 是加 强 实践 教学 环节 ,突 出实践 能 力培 养; 二是 优 化课 程 设 置 , 避 免课 程 或 教 学 内容 的重 复设 置 , 实 现课 程与课 程 之 间 、 理 论教 学 与实践 教 学之 间 、 企业 学 习 与校 内学 习 之 间各 教 学环 节设 计上 的无 缝对 接 ;三是 加强 学生 职业 道德 、 社会 责任 感 和环境 保 护意识 的培 养和 教育 。 本科专业按 “ 3 + 1 ” 模式组织教学 , 即学校培养 阶段分 导航 。
西安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业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地矿特色鲜明、行业背景突出的煤炭高校,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要求,我校充分认识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文件精神,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讨会,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组。
依托我校与煤炭企业合作紧密的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与煤炭企业共同研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以推动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顺利实施。
我校在“卓越计划”工作进行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煤炭企业技术革新、科技创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植根我校的行业渊源和地缘优势,以服务煤炭行业为主体,结合我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西部地区大型煤炭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创新与煤炭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营造职场环境,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在参与专业设置方面,我校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期试点、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采取成熟度评估准入制,遴选分期、分批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的学科、专业。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实施卓越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实施卓越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霍丽霞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为全面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践行卓越管理,结合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现提出:实施卓越管理,创新管理体制;精益求精,严把项目申报关;强化绩效,加强项目过程与验收管理;追求卓越,建立战略联络网。
关键词:卓越管理;科研项目;科研管理卓越管理是全面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升学校管理品质,构建科学高效、师生满意的管理服务体系的必经之路,也是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方与广大科研人员的桥梁,不仅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还发挥着纽带桥梁的作用。
一、实施卓越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是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卓越管理的重要保障。
科研卓越管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要切实推进卓越管理就必须首先转变服务模式和完善管理机制。
(一)转变服务模式“卓越管理行动计划”对科研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事务性管理转变为参与式管理,实现从被动式服务到主动性介入的转变。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已经渗透到工作点滴中的无形变化。
同时,科研管理人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科研管理人员只有熟悉科研全过程,掌握科研团队的能力构成,了解科研资源的基本配置,掌握科研前沿发展动态,才能使得组织协调更到位,指导帮助更贴近实际,科管工作才能得到科研人员的认可,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才能最终趋近卓越管理的目标。
(二)完善管理机制卓越管理更加强调制度化管理,每一件与科研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事宜都应该做到有章可循,但是并不是僵化、教条化。
而是要在保证政策规定稳定性的前提下,每项制度规定都要顺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使之始终具备内在驱动性。
因此,我们梳理、修订了科技处的各种管理文件,优化、再造了工作流程,不仅使各岗位工作更加有条理性、更加清晰,也使需要到科技处办事的教师更加便于掌握最新方针、政策、规定和办事流程,更加有利于为科研人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高校“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李锋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3期【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是我国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卓越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新时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卓越计划” ;创新 ;实践 ;培养计划【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04-02一、前言在2010年6月,国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相应的培养计划,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主要是将我国由教育大国变为工程教育强国,是当前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目的是建设一批具有高质量、高能力、能创新、能发展的国家技术型人才,进而促进国家工业进程的发展与完善,创建创新型国家,为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奠定基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是提高当前社会人才的素质与质量,使当代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这项计划是国家振兴与民族富强的主要内容,是对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能够提升当前的学生质量,促进教育理念的发展,并使中国的教育逐渐被世界所认可[1、2、3]。
高校的“卓越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国家中的企业与各个行业都参与到培养中来;第二,学校要按照企业行业的通用标准,对学生加以培养;第三,学校要对学生的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4]。
主要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分类实施”的原则。
在卓越计划中,主要包含工科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这三个方面。
主要培养国家的工程师以及工程设计师,培养国家工程的研究型人才,将这些工程师与人才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
具体实施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要设立各个高校与行业以及企业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二,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加以改革,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工程能力强的人才;第三,要对工程中教师与相应考核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第四,工程教育资源要对外开放;第五,教育部门与工业部门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5]。
实施卓越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系根据本专业的特性和定位,以构建新的工程教育平台为主线,确定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方向,充分发挥本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确定了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满足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充分利用原隶属于东风汽车公司的背景优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植根汽车产业,依托大工程背景,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汽车产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近年来,机械系工程实训中心在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深入实施卓越计划,通过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着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
2构建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改变传统的机械类实践教学课程存在的一些缺陷,如:各学科知识之间不相贯通,课程之间衔接脱节,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之间目标不清晰,学校人才培养达不到企业需求的成品人才标准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系工程实训中心根据工程知识能力培养要求,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构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培训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针对大纲中的各环节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仔细梳理出相应的教学要素和知识点,再以需达到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设计开办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其次,以突出实践教学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制定出金工实习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通过统筹、整合专业知识能力大纲所列出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形成知识、能力矩阵,一体化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最终构建成既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程、教学要求,又体现本校、本专业办学特色和专业亮点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以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培养开设课程,注重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与能力培养的对应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根本,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相互融合、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教学效果凸显实用性;三是坚持校企合作,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知识梯度的延展性。
“卓越计划”差异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12月第12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Dec.2016.No.12“卓越计划”差异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薛巧巧,刘 爽,陈文彬(电子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摘要:本文依据中国国情,探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规律和有效途径,从培养目标定位、质量规格、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并构建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
关键词:卓越;管理;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12-0075-03作者简介:薛巧巧(1976—),女,四川隆昌人,教务科科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收稿日期:2016-09-12 修稿日期:2016-10-11 一、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计划”第三批授权单位。
因此,积极改革与探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创新与实践“卓越计划”教学管理新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光电工程人才,全面提高光电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国外“卓越计划”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两大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二是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模式,它们在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与教学实践等方面各有不同。
从培养目标上来看,美国模式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创新性,培养工程人才毛胚;而德法模式则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师成品。
从招生要求上来看,美国模式本科入学要求较低,硕士要求则较高;而德法模式,一般要求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会考合格的10%)进入预科班学习2年后才能参加工程师学校入学考试,录取比例仅为10%。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作者:苗露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5期摘要: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实践实习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际需求,论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对优化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环境,改革学生实习制度及加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s,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practice, discussed how to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 o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optimize th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environment, reform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关键词: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实习基地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s;practice base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52-020引言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分析“卓越计划”对于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分析“卓越计划”对于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作者:朱华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21期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深入实施,地方高校开始掀起改革大潮,逐渐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卓越计划”作为其中典型代表,它的实施对于地方高校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进科学的教学改革,为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好地条件。
如何更有效的协调地方高校与“卓越计划”之间的关系,让“卓越计划”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每一所高校和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卓越计划”对于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以期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出更好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模式;卓越计划;就业压力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41-02“卓越计划”全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为贯彻实施党的纲领,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地方高校必须加大对“卓越计划”的重视力度,立足于高校现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转变地方高校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好的教学理念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卓越计划”因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所以能较好地转变地方高校教学理念,首先,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2],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专业对口并快速就业;其次,重视学生专业功能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后,为学校制定科学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规范人才培养的途径[3],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转变高校教师教学理念,贯彻实施“卓越计划”。
学生为本,追求卓越——我校教师工作的成功经验与问题反思
学生为本,追求卓越——我校教师工作的成功经验与问题反思学生为本,追求卓越——我校教师工作的成功经验与问题反思2023年了,时光飞逝。
回想起过去几年来,我所任教的学校已经有过了一些变化和发展,但我们所秉持的理念却没有变化。
学生是我们的核心,我们追求的是卓越。
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目标。
成功经验: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这些尝试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力求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思维和体验。
例如,我们引进了一些新的或者不常规的课程,比如说音乐、编程、人际关系、公民教育等。
这些课程增进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让他们更全面和综合地发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
我们也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工具,比如电子白板、录屏软件、在线课堂等等。
这些思路在高效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问题反思: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个别学生的起点太低,导致他们很难跟上大家的步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个别教育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这种问题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尤为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对口帮扶和互动,以便这些学校和老师获得更多的援助和支持,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带领学生的任务。
结语:回首过去几年,在各种困境和挑战面前,我们的学校仍然坚持着学生为本,追求卓越这一原则。
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并努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来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为我们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利共赢。
对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对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
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
该教学体系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项目实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中,学
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而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将课堂教
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程师在实践中需要解决各种复
杂的问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该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实训和创新实践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师需要
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该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合作和团队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工程师不仅需要
具备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该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不断学
习的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关 键环 节和 难 点工 作 , 按照“ 互惠互利、 合 作共 赢 ” 的原 则 ,
( 二) 企 业深度 参与人 才培 养 企业 既 参与 培 养方 案 制 定 , 又 参 与 培 养 过程 , 并 为 学 生 企业 实践 学 习提供 条件 保 障 ,让 学 生在 企业 学 习先进 技 术 、 方法 和设 备等 。培 养方 案要 加 强实 践教 学环 节设 计 , 突 出实 践 能力培 养 , 实 现课 程与 课程 、 理 论 教学 与实 践 教学 、 企 业 学 习与 校 内学 习之 间各 教学 环节 设计上 的无 缝对接 。
关键。
( 一) “ 卓越 计 划” 专业采 取“ 3 + 1 ” 培 养模式 组 织教 学
即校 内学 习累计 3年 , 企 业 学 习累 计 1年 。采 取 在 校学 习 3年 、 在 企业 累计 学 习实 践 1 年 的“ 3 + 1 ” 培养模式, 以强化 学生工 程实 践能力 和应 用 能力培养 。企 业学 习包括 在企 业开
“ 卓越 计 划 ” 试 点 班 单独 组 班 、 单独授课, 充分 发挥 人 数
创新 校 企 产学 研 合作 新 机 制 、 新方 式 , 创 新校 企合 作 人 才 培
养新 模 式 , 抓好 合 作 企业 选 择 与洽 谈 、 实 习 实践 基 地 遴 选 与
一
模式 组织 教学 , 其优 势 尚未 发挥 出来 。合 作企 业 、 实 习实 践基
地部 分专 业 尚未落 实 , 校 企合 作培 养力度 不 够 。培 养方 案 、 特 培养 机制 不健 全 。 三、 “ 卓 越计 划” 实施 建议
别 是企 业 学 习方 案 尚未完 全 落 实 , 校 内导 师 、 企 业 导师 合 作
年成 为教 育部 第二 批“ 卓越 工 程师 教育 培养 计划 ” 试 点高 校 。
学 生应 实 行双 导师 制 , 每 5名 学 生配 备 1名 校 内专 业指 导 教
师 和 1名 企业 指 导教 师 ,学 校 导 师 和 企 业 导师 实行 相 对 分
段、 共 同指 导 。校 内专业课 教师 须具 有 中级 以上 职 称, 一年 以 的从事 工程 施工 的 资格 证 书 。实际执 行 中要求 为教授 上课 。
二、 我校“ 卓越 计划 ” 实施 工作 中存 在 的问题
上 在 企业 实 际工作 或从 事 企业 科研 工 作 的经历 , 或取 得 相应
重视 程度 不够 , 机 构不 健 全 , 缺专人负责、 缺系统筹划、
缺具 体措 施 , 有 的学 院把“ 卓越 计划 ” 专业 按 常 规专 业 的培 养
叠部 素质数
2 0 1 5年第 1 卷第 8期
对“ 卓越 计划 ” 实施过程 中教学 管理 问题 的思 考
— —
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金 美 容
( 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陕西 西安 , 7 1 0 0 5 4 )
摘要 : 西安科 技 大 学在 卓越 计 划 实施过 程 中 , 依托 西部地 区大型 煤 炭 骨干 企业 的 资 源优 势 , 创 新 与煤 炭企 业联 合 培 养人 才 的体制 和机 制 , 改革人 才培 养模 式 , 优 化 课程 体 系和 教 学 内容 , 加 强实 践教 学 , 营造职 场 环境 , 为 煤炭 工 业 可 持 续发展 培养 卓越 工程师后 备人 才进 行 了积极 的探 索与 实践 。 关键 词 : 卓越 计划 ; 教 学 管理 ; 地 方 院校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号 : 2 0 9 5 — 6 4 0 1 ( 2 0 1 5 ) 0 8 — 0 0 2 0 — 0 1
设课程 、实 习实 践、 毕业 设计等 环节 。学 生在 企业 实践可 通过
通 用标 准》 等“ 卓越 计划 ” 实 施 的指 导性 文 件 , 领 会精 神 、 把握
第二, 健全机构 , 狠 抓落 实 。各 相 关学 院要 成 立 专 门机 行 的工 作 方案 , 确保 各项 工作 落到 实处 。
2 0 1 2年 9月, 采矿 工程 、 安全 工程 、 地 质 工程 等 3 个 专业 首 次 招生 。学校加 大教 学经投 入 , 设立 专项 资金 , 建立 遴选 和退 出 机制 , 制定 灵活 的学 籍管 理 办法 , 从师 资 、 经费、 条件、 质量 上 不 断完善 保障 制度 , 促进“ 卓越计 划 ” 试 点工作顺 利 开展 。
西安 科技 大学是我 国西 部地 区唯一 一所 以煤炭 工业 为主 体 专业 的高等院校 。在长 期的办学 实践 中, 始终坚持 以应用型 高级专 门技术人才 培养 为 目标 , 根据 煤炭 工业发 展 的新要求 , 适 时修 订 人才 培养方 案 、 优 化调 整课 程 设置 , 形成 了“ 加 强基 础、 重视 实 践、 强调 能力 ” 的优 良办学 传 统与 特色 。作 为 西 部 地 区 唯一一所 地矿特色 鲜 明、 行业 背景突 出的煤炭 高校 , 面对 “ 建 设创 新 型 国家 ” 和“ 走新 型 工业 化道 路 ” 的 时代要 求 , 2 0 1 1
、
我校“ 卓越 计划 ” 专 业教 学要 求
“ 卓越 计划 ” 实 施 的基 本 目标是加 强 学生 实 践 能力培 养 ,
基本 方式 是校 企合作 培养 。
第一 , 加强 学 习 , 提 高认 识 。认真 学 习 《 关 于 实施 卓 越 工
程 师 教育 培 养 计划 的若 干意 见》《 卓 越 工程 师 教 育 培养 计划
构, 落 实专人 负 责“ 卓越 计 划 ” 工作 , 要制 定 科学 合 理 、 切 实 可
顶 岗工 作 , 使 学 生完 成 分 层次 、 分类 别 、 分 岗位 、 分 流 程 的 实
践训 练 , 以培养 学生 的实践 动手 能力 。
第三 , 开拓 创新 , 克难 攻 艰 。要 以开拓创 新 的精神 抓紧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