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巷的沈家大院

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

1866年6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设立了船政局。9月25日,陕甘等地的回民起义突然形势告急,左宗棠接谕旨调任陕甘总督。刚刚筹备不久的船政局面临无法继续的危险。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也是林则徐的妹妹去世了。按照惯例,官员因为父母丧事辞职回乡守孝,被称为“丁忧守制”,时间是27个月。然而,当时的沈葆桢已是江西巡抚,身居要职,再加上当时的国情,朝廷只给了他100天的假期。但沈葆桢坚决要求守满27个月。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13岁时就读于林则徐家中,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看中这个小外甥日后必成大器,因此亲自做主,定下了自己最钟爱的二女儿林普晴与沈葆桢的婚事。沈葆桢实在不想丁忧期间出任公职,然而左宗棠的决心更大,他直接上疏朝廷力荐沈葆桢。沈葆桢这才不得不在居丧期间出任“马尾船政大臣”。

1866年12月23日,福建船政主体工程在马尾全面动工。

“扬武”号巡洋舰,福建船政第一艘完全自产的大型远航巡洋舰下水时,两岸无声,大家屏息静气,眼睛随着“扬武”号轮下的波涛转动。直到“扬武”号安全靠岸,人群才响起欢呼声---

这意味着中国在装备上已经具备了与国外先进国家抗衡的实力!

在沈葆桢主持船政的8年多时间里,共有5艘商船和11艘兵舰成功下水。船厂由最初的200亩地发展到600多亩,拥有包括造船、驾驶等30多个工厂,3000多工人。在他手中生产出来的轮船,后来装备起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在他手中培养的船政学生,后来成为中国海军甚至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中坚力量,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比如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林永升、林增泰等海军舰长,晚清外交官陈季同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的中国人,他将《红楼梦》、《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还有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

那时的马尾造船厂,据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型造船厂。

1874年5月,11艘日本兵舰,载着3500名士兵开到台湾,杀人抢物。其时“台地千余里竟无一炮”,只能任由日本兵践踏。5月29日,清政府急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

54岁的沈葆桢率领船政生产的船只开赴台湾,做好了与日本作战的一切准备。针对台湾问

题,沈葆桢站在未来的高度,提出了四点以外交和实力相结合的对日斗争方针:一联外交,获得国际同情;二储利器;三储人才,做好准备;四通消息,取得长远便利。

1874年12月20日,日军全部退出台湾,沈葆桢却没有走,他上奏朝廷,建议开发台湾。沈葆桢为开发台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热忱,使得清政府的政策从以防内为主转到以防外为主,奠定了今天台湾发展的基础。

至今台湾对沈葆桢一直眷眷难忘,在台湾岛很容易就能找到沈大人的遗迹。

从1866年主持船政开始,沈葆桢一直在福州附近公干,因此在宫巷11号,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场所。沈葆桢与林普晴夫妻恩爱,他当船政大臣时有很多公文,就出自林普晴之手。这位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嫁入贫寒的沈家后,一生追随丈夫的足迹,相夫教子,伺奉公婆。1875年,朝廷任命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时,他却再次上书拒绝。他担心已经病痛缠身的自己是否能肩负如此重任。而且他想家,想念天伦之乐。可是朝廷催促紧迫,“海防要紧,自应迅速到任”。沈葆桢只好动身,前往南京。

1877年1月13日,他再次会同李鸿章联名奏请清政府派遣海军学生赴法英,于是这一年的3月31日,38名船政毕业生启程出国。这是中国政府公派的首批赴欧留学的“官费留学生”。在两江总督任上,沈葆桢呆了4年。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给儿孙留下遗嘱:叮嘱儿孙不要写任何关于他生平的文字,而他自己的书稿也绝不可印刻发行。他还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衷心耿耿效力于大清王朝的沈葆桢死在异乡南京。他的灵柩在这一年底千里迢迢运回福州,葬在福州西郊梅亭麓山。

●严复与郎官巷

三坊七巷中,郎官巷现在的长度最短,只剩100多米。据说当年它的长度列七巷之首。1921年9月3日,大学者严复在郎官巷自己的寓所写下了遗嘱。54天后,严复去世。

其实,这只是严复晚年的住处,他的老家在福州郊外的阳岐村。严复从小入私塾读古文,14岁那年,父亲染病去世,家境变得困难,只好中断了走学优致仕的道路。1866年,像当时许多贫家子弟一样,严复报考了福州船政学堂,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经过5年的学习,严复1871年又以最优等的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然后很自然地登上那时还是稀罕物的船舰。

1877年,严复与刘步蟾、萨镇冰等38位船政学堂毕业生一起去了英国,那一年他只有23岁。

1880年,从英国回来不到一年,严复即被另一个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招至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其教学能力得到李鸿章“造诣精进”的评价。虽然能力受到认可,但由于没有科举的正途出身,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迟迟得不到升迁,思想主张难以实施。

中国传统社会有句老话叫“学而优则仕”,严复虽然到国外留过学,但没有科举的正途出身,所以被人看做是野狐蝉,不正统。为改变人微言轻的局面,这位曾大声疾呼废除八股、又留学西洋的大学者决定参加清廷的科举考试。

然而,严复的四次科举考试,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894年中日海上发生的那场恶战--甲午战争,彻底让严复清醒了。从那以后,他从八股文中解脱出来,像一名斗士一样跃上战场。1897年,一个注定要影响几代中国人思想发展的文化巨著--《天演论》破茧而出。该著作一经发表,便迅速在维新人物中间流传,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社会都弥漫着严复《天演论》的思想。

《天演论》之后,严复又马不停蹄地翻译了另外7本西方著作。这些书令严复声名鹊起,没有人能够忽视他,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满清王朝的皇帝。

清朝覆灭,民国成立。1913年,袁世凯指使杨度等人组织“筹安会”,鼓吹反对共和,恢复帝制。杨度三次走访严复,邀他做发起人。8月,“筹安会”成立,严复名列第三,成为“筹安六君子”之一。对此,严复没有申明反对。

严复跟袁世凯之间的瓜葛很复杂,他跟袁世凯相识近30年,袁对严复比较赏识。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为着这份旧情,严复把袁世凯亲信送来的4万元支票退还,没有参与筹安会的活动,却又对未经他同意就被人冒列筹安会一事三缄其口。这成了严复继参加科举之后又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1918年12月9日,严复回到了福州。他想在晚年时候落叶归根,于是选择了福州。福建省督军李厚基则非常有眼色地为他奉上了郎官巷的房子。

当时严复已经60多岁了,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为了减轻病痛,医生给他开了“特效药”,他病不择医,一口吞下,谁知竟是鸦片,而且一次成瘾,病情更是每况愈下。

1921年的10月27日,严复死在郎官巷家中。其墓志铭由他的好友、儿媳林慕兰的舅舅陈宝琛所写。

●笔墨文章满坊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