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1散文阅读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4分析赏析表达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2 小说阅读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2 小说阅读

第三节考点突破考点1 分析情节结构技法1__从整体上梳理、概括情节及分析情节结构特点一、构建情节结构方面的知识背景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上去,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外国小说结构模式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则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18版江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2 第3节 考点2 分析环境描写

18版江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2 第3节 考点2 分析环境描写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 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 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街一巷,大 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 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小说阅读考查的角度主要有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
【答案】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高三一轮总复习
☞精要点拨 1.分析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 (1)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看看它们呈现 出怎样的特点。 (2)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 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 张、冷漠的,等等。 (3)把握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如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4)从文本中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描写中理解环境的特殊特点。
高三一轮总复习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犯人介绍的牢营情况,可以看作小说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推动或照应、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主题的揭示三个方 面。就本文来看,在情节方面主要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也为后文林冲先招骂后 免打埋下伏笔,使故事更有波折;从人物刻画方面来看,则主要是交代了林冲 所处的环境,也间接刻画了管营、差拨的丑陋嘴脸;主题方面,则反映了当时 牢狱的黑暗,当然,这一点并非本选段的重心所在。
问题,都是在讨论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抓住一些关键字 眼进行分析。“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唐宋格局”“明清街院”“五千 年的大家族”“自然地洋溢着”,这些词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国五千年的 文化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写这些自然是为塑造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服务, 也为陈皮匠的活动提供一个环境依据,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服务。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

考题精练用好比对法,选准选择题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立。

2.原文: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成立。

“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的原因,而是结果。

3.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1节真题真练课件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1节真题真练课件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 欣赏语言及人 2012《邮差先 生》 (师陀) 物形象 意及作用 探究创作技巧 及创作意图 13.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 赏析句子的含
1.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相对稳定,一般为 4 道小题。命题方式是主观问答题。 2.命题特点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 4 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 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 解小说的标题;⑧归纳内容要点。
真 题 体 验
专题二 小说阅读
阅 卷 现 场
命题材料 简要概括。(6 分) 2016 《会明》 (沈从文)
题干与分值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 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 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 ,请说明这个细节在 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 分) 分)
(列夫· 托尔斯 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分析人物心理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 分) 格?请简要分析。(6 分) 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 分)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 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 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括环境特点
家。 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 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 “这 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 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 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 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 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从近几年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对文学作品的高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体裁多元化,小说、散文收到青睐。

现代诗歌和戏剧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2)国内外作品兼顾。

高考文学类阅读涉及到国内外作品,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进入高考试卷的趋势增强,考生在训练中不可轻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训练。

(3)体裁由大变小,具有人文性。

大主题文章逐渐淡出高考。

考生须注意反映人的意志情操、审美求真、生命价值以及人格精神的文章。

(4)题型更加开放。

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是近年各省高考的热点。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

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形散而神不散,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是和诗歌、戏剧、小说、辞赋并列的文学体裁。

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沾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的类别有:(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3赏析小说形象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3赏析小说形象

考点3 赏析小说形象技法1__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一)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途径和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

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点。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3.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性格),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如《林黛玉进贾府》开头的贾府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

5.综合式 有些文本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而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以其 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四、论述类文章中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 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
3.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文章先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明他自认为 “求甚解”了,实际上作了许多曲解。接着又从正面以诸葛亮和徐庶等以“不 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为例,通过对比,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文中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 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 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 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各种比喻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2.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 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 是谁说的,或不交代其出处。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论述“有业”“敬业”“乐业”时,作者引 用了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名句以及孔子、百丈禅师、朱 熹、曾文正公等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第3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第3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考点3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技法1__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

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

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

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

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

考题精练用好比对法,选准选择题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立。

2.原文: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成立。

“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的原因,而是结果。

3.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2018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18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18江苏卷,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第3部分第1章专题1第3节考点4分析(赏析)表达技巧含答案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第3部分第1章专题1第3节考点4分析(赏析)表达技巧含答案

考点4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技法1__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掌握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拟人:太阳“攀”上梯子。

排比: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第二问:连用“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答案】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考查表现手法立足于常见常用的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 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 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 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 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答案】 (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 “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 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 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 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 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 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 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 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节选自《天目山》)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 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 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 “甘森到了。 ”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 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 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 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答案】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想象。好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 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精要点拨 1.“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 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拟人:太阳“攀”上梯 子。排比: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第二问:连用“湿淋淋”“银闪闪”“绿 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 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旅途中所见集中在第一段, 连草都少见,不见飞鸟,可见景色荒凉。三、四段则描写了甘森充满活力与生 机勃勃的一面。这样,用途中单调荒凉的自然景物衬托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景象, 突出了对“甘森”的赞美之情,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途中自然景物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生机勃勃。衬托。突出 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旨。
(8)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 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 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 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三、重点掌握记叙、描写等五种表达方式 (一)记叙 记叙的重点 1.记叙人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濛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 剥的火声。沸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 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 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 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 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 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 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 呢?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 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 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 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有删改)
3.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有何表达效果?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 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 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二、掌握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 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 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 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 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 的淡泊,展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 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节选自《灯花带梦红》)
一、掌握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 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 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 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 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 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 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6.该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 本段描写的对象是胡杨林,共三句话。第二句中“仿佛„„古 战场”属比喻, “胳膊”“呐喊”等词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三句中“随处可见 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 盈眶”,属于想象。死亡了的胡杨林依然挺身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充分表 现了其死而不屈的精神。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 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 氛围。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 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 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 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 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 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 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 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 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 使我热泪盈眶。 (节选自《总想为你唱支歌》)
5.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该段作赏析。
【解析】 本段文字既写了母亲上山这一现实中的场景,又写了想起的遥 远的青春季节的回忆场景,显然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现实场景的悲壮与回忆 场景的欢快显然又形成了对比。两个角度皆可切入解题。
【答案】 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 战争岁月和庄重的活动,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坚 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答案】 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 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 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 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 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节选自《岳桦》)
2.该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 该题关键在于说出好处。说好处应兼顾修辞手法的自身效果和 在文中的效果,重点在后者。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好处: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 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 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具体而形象地揭示和提升;③作者使用这两种修辞 手法,表达了对岳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