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古代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古代经济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1.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较为扎实,但对经济领域的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需加强引导和补充。
2.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有待培养,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4.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需要正确引导,使其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古代中国的三种土地制度,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介绍古代手工业的一种技术,并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描述古代商业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体现。
五、作业布置
高一历史下期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导学案(有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年左右。
原始农业采用“”方式。
2.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提高。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西周的农作物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时期,农具、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耦犁(犁壁)→东汉发展到珠江流域→汉朝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曲辕犁(犁评),耕犁完善。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秦汉时期代田法、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犁耙耱技术→宋元时期: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江南一年两熟,有地方一年三熟3.灌溉水利:(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水利风车(明清)4.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1]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掌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手工业经营模式,比较三者的不同之处。
2.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认识古代手工业的地位。
一、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1)产生与发展①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为官府所垄断。
商、周王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2)特点①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②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最高。
③生产不计成本,工匠无偿劳动,生产效率低下,日益萎缩。
2.民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②明中期已居于主导地位。
(2)特点①由民间私人经营,有较大的主动性。
②劳动者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报酬,劳动兴趣比较高。
③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市场。
3.家庭手工业(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
(2)特点①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为主。
②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到明代中期,日渐商品化。
[思维点拨]1.专制王朝在对匠户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手段等方式加强剥削,极大地制约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2.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往往规模小,技艺封闭落后,但却根深蒂固,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归纳总结]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二、巨大的规模与细密的分工1.巨大的规模(1)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地区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1.共同因素(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第二步:逐项分析题型解读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导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学习重点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学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一、“神农”的传说(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3)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教导民众耕作。
(4)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前是“ ”的原始阶段,此后 技术和 工具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主要耕作方式.... 形成。
(2)在 ,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出现便于中耕的 和便于收获的 .东汉时因为 (两牛三人图回转不变便,出现较轻便的一牛 有利于山地开垦。
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 。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控制深浅。
2. 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三熟。
注: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贫者无立锥之地:(1)商周时期:实行 名义上 实际上 所有和奴隶集体劳动。
(2)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题总览】农业基本构造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商业基本构造与特色重农抑商政策经济政策“海禁”政策【课程标准】知道中国主要的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知识构造】(1)子目的解读:“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发源;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 耕种方式的改良贫者无立足之地 --- 土地吞并严重深重的赋税和力役 --- 赋役深重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一、农业的发源1、农业的发源(1)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粟和水稻的国家。
2、神农氏的伟绩:(1)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育公众耕种;(2)“神农能殖嘉谷”,进行农作物栽种的实践。
3、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耕种方式的改良---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改良过程:(1)原始社会:①主要耕种方法是“刀耕火种”(火耕):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纵火燃烧,而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②“石器锄耕”(耜耕):耒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标记着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耜耕)阶段。
[ 特别提示 ] 耒、耜都是近似铲型的翻土工具。
耜的下部带有一个宽头,而耒的下部是分叉的双齿。
(2)商周期间:出现青铜农具。
因为青铜比较宝贵,在农业生产中极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域已经采纳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铁犁牛耕出现)(4)两汉期间:铁犁牛耕获得改良和进一步推行。
①在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目也大大超出前代;②在汉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以及播种工具耧车;③西汉后期,出现耦犁(二牛抬杠);④东汉时,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较轻盈的一牛挽犁。
(4)隋唐期间:在江东地域出现构造更加齐备的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
2.掌握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3.知道古代对外贸易的表现及特点。
4.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1)政策:重农抑商,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特点: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还不高。
4.隋唐(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①5.两宋┄┄┄┄┄┄┄┄②(1)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①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1)特点: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表现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徽商和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③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④1.市的变迁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⑤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名师导学】2015年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课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吗?生: (齐声)喜欢。
师: 我也非常喜欢这段家喻户晓的戏曲。
在听歌时,我留意到其中一句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这是对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这句歌词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
当然,一句歌词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
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的详情,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基础达标1.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高转筒车的发明C. 耦犁技术的普及D. 曲辕犁的推广解析 本题难度低,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B 、C 、D 三项成就都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2. 下图中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的是 (B)解析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将其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所以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3. 下图所示犁耕工具,可以通过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地的深浅。
这一开创性技术为后世所沿用。
该项技术革新最早是在(D)A. 春秋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时期D. 隋唐时期解析本题难度低,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从材料文字和图像上都可以看出是曲辕犁,这一农耕工具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
4. (2014年盐城模拟卷)某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这里的“此渠”是指 (A)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井渠解析从材料中的“蜀守冰”“成都”可以看出是秦国的蜀郡郡守李冰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材料的后半段赞扬了都江堰的效用和意义。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商食官”是指西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当然手工业者和商人生产经营的成果全部归政府所有,说明当时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答案选A。
BC两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西周的工商食官【名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和产品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
可知,这会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环节。
从长远来看,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干“对经济发展”要求。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课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
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导入: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推进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学案新必修2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铁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学习模块】(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学什么?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归纳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和成就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经营:直接经营,生产:生产,优秀工匠,上等原料,不计产品质量: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主要成就:青铜文明(商周):略铁器技术(西周):西汉东汉南北朝制瓷技术(商朝):东汉北朝唐朝宋朝明清。
代表瓷器瓷都丝织技术(四五千年):商朝西周西汉唐朝宋朝明清2、怎么学?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归纳的角度:分类型。
每一个子目或自然节均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
分清几个方面即可,便于记忆。
3、学会了吗?东汉时期,我国冶铸业中()A.发明了“灌钢法” B.首创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C.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D.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炼钢(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学什么?2、怎么学?主要特点:类型:以为主,还有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地位:作为农户的副业。
产品去向:交纳和消费和消费。
主要成就:元朝推广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明中叶以后,使用,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织造精细的丝织品明朝中后期,在地区一些部门,出现了的生产关系3、学会了吗?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A.烧制出青花瓷、珐琅彩 B.棉织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纺织品比例C.能使用花楼机 D.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开始,出现丝绸之路(商路),为中国获得誉称唐朝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明朝为适应的需要,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瓷器清朝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国语•齐语》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学案导学》2015-2016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知识·总结区
2.时代特征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 (都城),这 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供贵族地主 用的奢侈品。 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 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 在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2)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 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这表明北宋封 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方法·探究区
例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 ( )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 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方法·探究区 [审题思路]
(1)审题干材料:题干中“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 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等诗句描写了唐代灌溉工具 筒车的特征和功能。 (2)审题意要求:题干中的诗句是描写的选项中的哪一工具。 (3)辨别选项 选项 正误 A B C D √ × × × 工具出现于唐代。 翻车出现于曹魏时期,动力靠人力 曲辕犁不是灌溉工具 虽利用水力,但它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 具而不是灌溉工具 理由 符合题干诗句所描述的特征,并且这一灌溉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知识·总结区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最早实施于战国时 实施时期 期, 贯穿于整个封建 社会 “闭关锁国” 政策 封建社会衰落 时期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维护封建统治 目的 压制商人势力, 维护 防 御 外 来 殖 民 封建统治基础, 发展 势力, 维护封建 地主经济 体制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2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结新人教版必修2考纲目标课标要求目录教材内容精解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三个版本的共性三个版本的主要差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关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都介绍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关于水利建设,都提到了古代部分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坎儿井等◎关于小农经济,都介绍了古代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或自耕农生产生活的艰辛、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等情况◎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人民版指出:“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岳麓版指出:“‘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人教版指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岳麓版单独用一课时的篇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人教版介绍了古代的耕作方法(如垄作法)和耕作制度(如一年三熟制)◎人民版介绍了古代农民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情况、有关水利和农学著作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①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③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④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古代手工业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①丝织业、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对改进棉纺织技术做出了较大贡献。
②冶金业、冶铁业: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达到很高的水平;春秋时期人工冶炼铁器。
③陶瓷业: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人民版介绍了汉代田庄中的手工业情况、“工官”状况和三服官的职责,还介绍了“匠户”在唐、宋、元及元代以后的发展演变历史◎人教版把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统称为民间手工业◎岳麓版在介绍古代金属冶炼业时,提到了“青铜时代”这一概念,以及金属冶炼业所用燃料的变化情况;在介绍丝织业时,提到了“唐代出现的缂丝技艺”;在介绍棉纺织业时,提到了“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专题总览】农业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商业基本结构与特点重农抑商政策经济政策“海禁”政策【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结构】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发展历程明清: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和会馆宋以前:市的商业活动存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商业市场(市)的发展历程宋以后:“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宋以前:城市主要是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商业城市的发展宋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知识梳理】一、商业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天然贝壳][特别提示]商灭亡后,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官府控制商业。
随着商业进步,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大量的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致富,成为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
6、唐代:(1)水路商运发达:商船“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往返一次,所获利润十分可观。
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我国早期的汇兑制度。
[特别提示]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加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新必修2
⑴传统的大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⑵经济重心南移催生的城市:四大商业市镇和扬州、益州3、学会了吗?班级四位同学对课本上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观察,四人分别发表看法:①政府对商业活动取消监管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了坊市界限。
以上四种看法正确的是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交通:丝绸之路港口:唐朝(管理)元朝形式: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而在于萎缩:海禁和“闭关锁国”【合作探究】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气象?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比较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共同点。
【当堂检测】(选择题每题10分,共60分)1、我们现在知道“商人”这一称呼来源于()A.从事商业贸易的人 B.善于经商的商朝人C.铁制工具D.专门收商业税的人2、“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A.宁波商帮和晋商B.宁波商帮和徽商C.晋商和徽商D.湖南商帮和徽商4、当看到“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秦朝B.西汉C.南朝D.北宋5、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A.柜坊B.邸店C.瓦子D.市舶使6、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的是在()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合作探究(1)打破官府垄断局面,(2)商业空前繁荣。
表现:“交子”出现,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早市和夜市等(3)都出现了新现象。
当堂检测:BACDD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知识拓展:(先秦--明清)1.中国古代的市场体系由市、镇、大城市三级构成。
北宋以前,县城一下禁止设市。
六朝时,草市出现;唐代,部分草市发展为市镇;宋代,乡镇市贸开禁,市镇普遍兴起;明清时期,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市镇大批出现。
2.草市:是城郊和乡村的定期集市,有墟、场、圩、集等称呼,多处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附近。
3.市镇: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居民点,在草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4.北宋开“奇才异行者”应试之风,商人地位提高;南宋时,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5.明清商贸:①郑和下西洋打破了“不许寸板下海”祖训;②明朝中后期,取消“海禁”(戚继光平定倭寇后,1567年解除民间下海禁令,史称“隆庆开关”。
)。
③清朝统一台湾前,严厉“海禁;④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有所松动;⑤1757年,乾隆帝下令只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直到《南京条约》签订,才宣告结束。
自主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12、13页)商业发展概况(连线?)材料一: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3.周朝:“工商食官”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材料二:《估客乐》元稹——唐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1、原始社会末期 A、私商为主,黄金白银成为货币,都会兴起2、商朝 B、商贸繁盛,世界级大都会,外贸繁荣3、周朝 C、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4、春秋战国 D、物物交换,原始商业5、隋唐 E、“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6、宋代 F、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7、元代 G、商业市镇的兴起,贵金属货币推广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8、明清 H、职业商人、货币产生合作探究一:“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一历史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过程。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1、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奴隶社会:金石并用→→春秋战国: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封建社会:铁犁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发展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简单性、落后性③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封闭性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4)有利因素: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5)不利因素:①灾荒瘟疫②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习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习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市”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重要的商业都会及著名商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知道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1)得名: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形同井字,称为井田(2)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3)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周王私有制(4)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5)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6)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大量增加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3、封建土地所有制(1)形成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②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