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中亮丽的风景

合集下载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摘要】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课堂的重要一员。

站在正中央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也能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团体活动。

站在正中央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和思考。

最重要的是,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选择。

让学生站在正中央,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焦点,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关键词】学生,课堂,正中央,自信心,表达能力,互动,合作,知识,理解,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学生成绩,教师,位置选择1. 引言1.1 为什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为什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室中心位置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和焦点,让学生站在这个位置能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站在正中央也象征着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让他们感到自信和自豪,增强自身的学习意愿和能动性。

这也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的表现,教师在心理上的支持和肯定,会让学生更加努力和投入学习。

站在正中央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体层面,更体现在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上。

学生站在正中央,能够更好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促进学习氛围的活跃和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是一种鼓励和激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选择,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站在正中央的重要性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位置象征着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反映了学生自身的自信和能力。

站在正中央的位置,可以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焦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让“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

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还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小练笔虽小,只要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也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就有不少的小练笔资源,简单介绍如下:一、课文结尾,续一续有些课文的结尾都写得比较含蓄,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

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案例:《风筝》一课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启发学生:我们在水磨坊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如找到了,我们会做什么?如没有找到,又会怎样?学生的作品1:我们跑到磨坊,四下寻找,终于发现我们的“幸福鸟”挂在房子旁边的一棵大树上。

我立刻自告奋勇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下来。

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着:“‘幸福鸟’找到喽!”我们把风筝的线绑上,又快活地放起来。

作品2:我们飞快地跑到磨坊,四处寻找,也不见我们的“幸福鸟”。

大家只好流着眼泪,垂头丧气地到别处去找了。

二、文中空白,补一补文本中的简练、空白处,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学这样的文章,教师要找准“空白”点,把简练的描写具体,把意犹未尽地补充出来。

案例:《盘古开天地》的第四自然段最后有个省略号,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盘古还用他身体的其他部分变成了什么?并学着课文中的句式“他的,变成了的。

”写一写。

然后把学生的小练笔组合成像第四自然段一样的一段话。

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了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也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

三、典型语言,仿一仿很多课文中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现象,让学生仿写。

让学生出彩,让课堂精彩

让学生出彩,让课堂精彩

让学生出彩,让课堂精彩摘要:从小班化教学到促学教育再到如今的生本化课堂日趋走向成熟。

作为农村实验校的一名数学教师,我在实践的路上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和困惑,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回首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漫漫长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艰辛而又充满着快乐,生本化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我的课堂孩子们都动起来了,学起来了,而我变成了一位倾听者、引导者。

关键词:生本化;困惑;实践;合作一、研究的背景纵观目前我们的生本课堂教学的环境,结果并不乐观。

冷静地审视,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在制约着生本课堂的发展。

首先,前置作业完成不到位。

给学生布置前置作业是生本教学的首要环节,布置得怎样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为了达到简单,全员参与却抓不住根本,抓住根本时难度又有了提升,不知如何落实效果更佳。

其次,小组建设虚拟化。

小组内成员的构建是合作的重要前提。

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小组内缺乏凝聚力,荣誉感不强;其二,小组人数过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小组成员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三,讨论时混乱,没有秩序,像赶大集,相互影响。

继而,课堂交流讨论吃“大锅饭”。

学困生不能参与其中,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有的根本就从来不发表意见,只是一个倾听者、旁观者;中等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总怕说错,这样以来就成了优秀生一言堂。

只要有一个人得出某个问题的答案,就当作本组的成果,以至于展示的学生不理解问题的结论,就其原因学生在讨论时没有真正的思维碰撞,难以解决小组内的疑惑,没有真正达到汇报探究学习成果的目的。

二、研究的步骤(一)理论研究的准备阶段,对生本化课堂教学文献的搜集与查阅,及时总结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困惑,开拓研究的视野。

(二)扩大研究的群体,对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进行分卷调查,弄清当前师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感想。

(三)在实施阶段,完善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并结合自己所交班级中开展试行。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亮丽的城市风景丨赣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亮丽的城市风景丨赣美版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赣美版课题:亮丽的城市风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风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城市风景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亮丽的城市风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城市风景的图片,了解城市风景的特点。

2. 学习绘画城市风景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3. 创作一幅亮丽的城市风景画,展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城市风景,学会用绘画技巧表现城市风景的美。

难点:如何把握城市风景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不同城市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城市风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城市风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城市风景的分类和特点。

3. 教学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城市风景,讲解构图、色彩搭配等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创作一幅亮丽的城市风景画。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城市风景2. 构图3. 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城市风景画,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鲜艳。

2. 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想法,包括创作过程、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城市风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城市风景的美。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了构图和色彩搭配,提高了绘画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刻,关注环境的情感得到增强。

4.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城市风景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成为生物课堂最美丽的风景

让学生成为生物课堂最美丽的风景

让学生成为生物课堂最美丽的风景摘要:倡导全体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学生,呼吁全体教师变教堂为学堂,从讲堂中心退下,让位给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成为课堂最美丽的风景。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主要通过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变,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生物课堂主体地位全面发展自主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50-01布鲁纳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与否是决定这一过程成功实施的关键。

多年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三种倾向:一是教师目中无人,二是教师满堂灌,三是学生参与少。

课堂曾一度成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而真正的课堂主角——学生,却成了观众与听众。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发展更是谈不上。

针对这种教育形势,学校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自主教育理念,倡导全体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学生,呼吁全体教师变“教堂”为“学堂”,从“讲堂”中心退下,让位给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成为课堂最美丽的风景!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我主要通过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变”,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变讲背实验为自主探究此次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

生物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讲背实验”做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真正变无效实验为有效实验。

2024年《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2024年《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今天我将对课程实施部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这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式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学校要整合区域和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其实,资源随处都有,时时都在。

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这应该是对生活资源最精彩的解读。

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滋有味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资源。

如《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十几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儿歌。

我们可以在课前搜集各种树叶,做成书签,放在一个大口袋里,上课带到教室:“老师这些天捡了好多种树叶,考考大家的眼力……”让学生到口袋里去抽,认对了就送给他。

这就像现在孩子们喜欢的抽盲盒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激发起来了。

我记得曾经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时候,提前一天就着手做准备,在老家的田地里找苍耳、蒲公英、豆荚的实物,上课的时候,给他们看豆荚,让他们吹蒲公英,还把一棵苍耳的秧子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

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后,就把苍耳摘下来,随机地粘在学生们身上:“苍耳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放学后,你们带上它,有土的地方记得把它摘下。

关于尊重老师的倡议书(六篇)

关于尊重老师的倡议书(六篇)

关于尊重老师的倡议书尊敬的各位老师:教师作为授业传道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

学校的氛围,靠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来营造;学校的声誉,靠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去创造;学生的文明,靠我们全体教职工率先垂范而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以良好的形象和文明规范的礼仪去感染、引导学生。

我们要以丰富的知识、规范的行为、良好的品质,做学生文明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为此,向我校全体教职工倡议如下:1、以“爱”育爱,关注学生发展。

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以情感人,不出言伤人,不以各种方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让学生在学校求得知识的同时,更拥有一份幸福的精神生活。

2、举止文明,谈吐文雅。

教态端正,精神饱满,不在学生面前表现随意、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萎靡不振,穿戴打扮自然大方,不奇装怪服、浓妆艳抹,不穿拖鞋、背心上班。

3、治学严谨,静思笃行,创新教法,教学相长。

刻苦钻研业务,加强教研教改,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面带微笑进课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面前的亮丽风景线。

4、修身养德,崇尚科学,言传身教,永为生范。

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班、下班,不迟到、早退,遇事请假。

5、创建良好工作环境。

做到物品放置有序、办公桌面整洁、公物管理完好、办公秩序井然;不在办公室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网上购物,不在教学区和学生面前吃零食,不在办公及公共场所抽烟,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办公场所的整洁、优美。

6、团结友善,和谐相融,诚实守信,持中秉正。

生活方式健康时尚,不酗酒、疏忽健体。

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爱自己、爱同事、爱学生、爱校园,做一名阳光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栽种思想,收获行为;栽种行为,收获习惯;栽种习惯,收获性格;栽种性格,收获命运。

”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用自己的行动传播文明的种子,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在家做文明的好成员,在校做文明的好教师,在社会做文明的好公民,树立自身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师德风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让“教学语言”成为语文课堂中靓丽的风景线

让“教学语言”成为语文课堂中靓丽的风景线

︙︙摘要:教学语言分为教师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体态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新课导入、课堂衔接语以及胜似有声的体态语这几方面入手,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教学语言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所以教师要进行系统化的备课,比如,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等。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前准备工作有效实现的关键,高效的教学语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教师必须努力让“教学语言”成为课堂中靓丽的风景线。

一、打造诗意般的有声语言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道出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1.精心设计新课导语,引人入胜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说:“导语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由此可见,新课导入语肩负着引导学生入境的重大责任,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与文本,连接着学生的原有认知与新授知识,教师有责任将这座沟通桥梁建构得更加完美。

教师可以通过唯美的画面、婉转的音乐、动听的故事、优美的诗歌、精心准备的话语等,营造诗画般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教师和课本上。

例如,《美丽的西双版纳》的导语可以这样设计:“有原始森林气息的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隐于山石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更是观浪漫。

同样,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也是一个令人向的地方。

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西双版纳别样风采。

”我在导入时配以悠扬的音乐和图片,给学生带诗画般的视听享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仿写·补写·续写·改写——让随文练笔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仿写·补写·续写·改写——让随文练笔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仿写 ・ 补写 ・ 续写 ・ 改写
让 随文练笔 成 为课 堂一 道 亮丽 的风 景
◎诏安 县 南诏 中心 小学 沈 冰清
五 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有利于激发想象的学科, 它在培养学
- , I = = l 生创造意识与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
准》 总 目标 明 确 要 求 : “ 在 发 展 语 言 能力 的 同 时 , 发展 思维能力 , 激 发 想 象 力 和 创 造 潜 能 。 ”现 行 语 文 教 材 所 选 篇 目多 是 名 家 名 作, 且经过编委精 心海选 , 篇篇 文质优美 , 它 不 但 为 学 生 的 阅 读 提 供 了 的样 本 , 也 为 学 生 的 写 作 训 练 提 供 了很 好 的 范 例 。 在 平 时 教学过程中 , 如何 深入 发掘 教材 资源 , 将 课 文 教 学 与 写作 训 练有 机 结 合 起 来 ,让 学 生 在 阅 读 活 动 中 同 时 获 得 写 作 方 法 的启 示 与 能力的训练, 这 是 一个 值 得 我 们 语 文 教师 深 究 的 问题 。 现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 谈 谈 自己 的探 索 与 体 会 。

以及篇 、 立 意 等 方 面进 行 模 仿 训 练 , 让 学 生 在 潜 移 默 化 中迁 移 , 自然 而 然 地 掌 握 写 作 方 法 。 笔 者 在 教 学 五 年 级 下册 的 儿童 诗 《 我 想》 时, 注 意 指 导 学 生 在 阅 读 中体 会 诗 的 节 奏 、 韵 味和 美妙 想象 , 体 会所 运 用 的 比 喻 、 拟 人 等 修 辞手 法 , 以及 作 者 构 思 特 点 即 每 一 节 都 是 先 写 我 想 怎 么样 , 再想 象 长 成 什 么 、 变 成 什 么 。 诗 歌 是 灵 动 的, 充 满 了诗 人 的智 慧 和 灵 秀 。在 诗 作 艺 术 手 法 的 启 发 下 , 学

让诵读成为课堂亮丽的风景

让诵读成为课堂亮丽的风景
用有声的形式,发扬学生对文本的自 我 发现、自 我充实。语文课上的文本本身
是诵读的前提与准备。 诵读要求学生必 须自 觉地阅读课文注解 ,疏通了文意。
初步感知 了 课文。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 习中, 诵读与理解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
就是作者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 是思想 潜流和心灵律动的载体,蕴藏着无 比丰 富的意蕴价值,尤其是古诗词及优美散
教体会更深刻,掌握更持久牢固。
诵读不仅可以 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 理解 , 从长远看更有其深刻的语文价值。
三、用诵读带动文意的理解与语感
的培养
所谓 “ 以声传情,因声会义” 学 ,当 生用富有生命力的声音传达着文本信息 时, 他对于文章的 理解也同时正在进行,
并一步步得到深化。古人云: “ 诵读以
关系, 像通假异读 、 破音异读、古音异 读都是音义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再如句读更是与词义句义不可分割;其
次, 诵读要求准确 、 当的表情达意 , 恰
音使它得到释放。在诵读这个环节中, 学生可以联系生活体验 , 倾注自己的 情
感对作品进行审美,成为一个充满热情
这需要学生主动地 留意相关知识与信息 的介绍与积累,例如时代背景 、 作家作 品、 文体特点等都对读有着一定的影响
义” “ 。 声”是感人心之最切者。 诵读的
和指导意义,也同时帮助学生对文意加 深认识与理解 ;再者,反复诵读让学生
在涵咏文章之时,感受到音韵节奏的抑 扬顿挫 , 文章句式的错落变化 , 语言文 体 的风格不一 , 关键字词 的韵味无穷 ,
氛围意境的营造烘托等等 , 这些都属于
种敷衍,一种累赘。久而久之,学生诵
读的热情受到压抑,诵读这一阅读方式

让静默成为课堂最靓丽的风景

让静默成为课堂最靓丽的风景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苗玲讨论、交流已经成了必备的教学流程.加上多媒体、表演、网络等引进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变换.课堂显得过于花哨.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语文课该静则静.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解凑需要理性.需要安静,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留m时空.给学生自南支配,自主建构,让课常处于思维活跃的安静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摄入,静听中碰撞.静思中品味,静默中享受。

静默,能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问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感悟文本的要义靠的是思维,思维只有在静谧的环境中得到滋养,才能变得更加灵活。

一位教师在教学“同标版”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闰》一文时.突然有个学生质疑:“老师.我觉得肖邦不应该离开自己的祖围.因为他的祖『f4被别的目家瓜分.人民被欺凌、压迫:如果他爱吲的话,就应该留下来为祖同战斗。

”面对这位同学的质疑,老师没有卣接给卅答案,而是说:“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学们.当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疑问时.首先要通过进…步静下心来仔细读课文。

寻求答案。

下面请同学们默凄课文.找找看,”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生:肖邦是爱I司的,他的离开是迫4:得L三的,我从“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能看出。

生:肖邦离开自己的祖I司,是冈为祖陶动荡不安.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我是从“年轻而富有才华”读出来的。

他到法同不是逃避战争.而是他在音乐事业上有追求,不能说他不爱自己的祖罔。

生:肖邦小可能不爱同.他要是个小爱I叫的人,他的老师和同学就不可能到郊外为他送行:他的老师还专f J为他谱写了《即使你远在他乡》.还送他祖I司的泥土作纪念,生:从“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可以看m他身体不是太好.即使留在国内.也不可能像战卜那样战斗。

相反.到了国外.他可以用他的音乐为祖同做觅献。

你看他写下了《革命进行曲》,一定发挥了很大作用一嬲一线来稿唐彦删y虹y@163.com己的祖国,当时不少著名的波兰人也去了国外,但他们是那样地爱自己的祖国。

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独特的风景

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独特的风景

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独特的风景江苏省靖江市城中小学 秦红艳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的任务便是引领孩子步入姹紫嫣红的“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走入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那么,究竟有什么秘诀可以让孩子在五彩缤纷的“大语文”中,撷取点滴的感悟,享受心灵的洗涤呢?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成了我实施阅读教学、体验文本情感的法宝之一。

如何把课堂小练笔有机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一、在词语品味上设练,激活形象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如《詹天佑》里有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在教学中便这样引导孩子进行练笔:“轰动”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又如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时,对“坎坷”一词安排的练笔:是啊,你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

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在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个水果摊,你看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写成几句话。

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止的、凝固的“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伴随这个词语的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赋予了词语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论文: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独特的风景

小学语文论文: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独特的风景

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独特的风景摘要: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小练笔”跻身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独特的风景。

本文就怎样让“小练笔”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练得扎实有效,从“把握文本、模仿经典;挖掘文本、放飞灵性;填补文本、激发潜能”等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文本模仿小练笔语文课堂教学想象正文: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

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读写结合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个重要的途径。

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小练笔”已跻身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全面铺开的局面,成为语文教学园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中国的国画中有留白艺术,我们很多课文中也有很多“空白”。

这些“空白”为学生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为学生挖掘更多有效的练笔资源。

然而,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小练笔”随意练的现象却大量地存在着,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第三课时,每一节课都会“练你没商量”,为写而写的情况比较严重。

过多的形式让学生眼花缭乱,甚至出现了不少“非语文”现象。

“小练笔”走入了误区甚至导致教学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一哄而上,而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我认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善于挖掘和拓展文本资源,适时、适量的进行训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把握文本,模仿经典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

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

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色轮读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朗读、设计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的意境,很好得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且能让学生深入诗歌内部有切身的体会。

请学生介绍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紧紧围绕词的内容义有所延伸,既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余学生获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课外拓展知识面的兴趣。

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

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

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

感受贴切、传神、情感充沛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词人的情怀。

总之,在诗词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使之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同时从中受到积极思想的熏陶感染。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这节课中作出了一些努力,可能心太切,教学内容安排较满,节奏较快,有点走马观花。

以对话为主体的课堂稍嫌平淡。

如果能加入多媒体课件,将声画带进课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还能增加课堂的艺术色彩。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站在正中央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投入,更有动力去学习。

当他们被置于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的焦点,他们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

这样的关注和重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时,他们更容易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他们可以互相讨论问题,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和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当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时,他们需要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老师的指导。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可以促进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

站在课堂的中央,老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对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至关重要。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实现个性化教育。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在教授《到山下去看树》这一课时,我经历了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教学之旅。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高原战士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和对树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士们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们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我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时,会被文中战士们所处环境的艰苦所触动,他们皱起的眉头和专注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投入。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战士们的情感,我着重分析了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

比如“他的家乡,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连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

”这句话,我让学生们想象一下没有树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战士对绿色、对生机的渴望。

在这个环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没有树的地方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荒漠,太可怕了。

”这个回答让我惊喜不已,也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是如此丰富。

在讲解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的部分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他甚至冻伤了自己的双脚。

当他被战友发现并救下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能离开,这是我的责任。

”这个故事让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学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热烈,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

我反思可能是我给出的讨论问题不够明确,或者是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时,还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让他们不仅仅是理解战士的精神,更能将这种精神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回顾这堂课,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就像战士们在高原上坚守,期待看到山下的树一样,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不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爱去引导,每一堂课都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02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02

《沁园春·雪》教课反思一、对教课方案的反思1、问题设计依照了整体掌握文本的原则,力争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发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浑身,且拥有清楚的层次感。

上阕环绕“为何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成效”一问睁开,下阕则以比较为支点,融谈论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色,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须”“文采”“风骚”等。

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格”的论点定为教课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对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应当说是大有裨益的。

详尽操作过程也引起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

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当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课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第一要求自己撷取精髓,深刻透辟地领悟作品的思想本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示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1、除了朗读、模拟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若是逗留在思虑回答教师发问的层面上。

不可以说这类活动完整部是非自主的,但最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

依照平常的教课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研究价值是有限的,更未曾假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课。

2、从课堂教课的实行过程看,我期望的成效是学生能认可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贮备。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方提出疑问,谈论问题,展现谈论或独立思虑的结果,发布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

而因为学生的知识贮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许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资料)填充这类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仿佛难以睁开,教师仍饰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集体活动就是朗读。

因为对时间要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虑的重视,我并无重申合作(谈论),于是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亮丽的风景
高一政治冯振红
2012年2月25日,我有幸和刘文忠老师参加了由聊城教研室组织的政治学科单元教研会的学习。

这一天,我颇有收益。

上午,我们听了两节公开课。

一节是聊城一中李海荣老师的《意识的作用》,另一节是聊城二中马蕾老师的《消费及其类型》。

两位老师都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使“三维目标”自然生成。

两位老师都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引导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课堂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两位老师的课又各具特色,李海荣老师的课非常实用,在教学中一直贯彻着聊城一中“自学→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展示→答疑(其他组学生或教师)→归纳总结”六环节教学法。

尽管问题有一定深度,思维含量较高,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好、视野较广、分析能力较强,且学生又经过了预习,也着实让我们在不温不火的课堂氛围和舒缓的课堂节奏中感受到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沉甸甸的收获。

马蕾老师的课设计非常新颖,打破教材顺序,以一张家庭消费清单为主线,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消费进行分类;通过计算恩格尔系数,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由父亲工作改善,引导学生探究原因。

课堂清新流畅,水到渠成。

课堂中,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由演员成为导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有效,使课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但我个人认为,马蕾老师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减小学生组织答案的难度,设定了一些关键动词,有些多此一举。

两节课后,是两位授课教师说教学设计。

接着是听课老师评课。

布济英老师当场点到的三位评课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评析,只是三言两语,从总体上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授课,但莘县一中朱艳红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下午,布济英老师主持召开研讨会。

说是研讨,其实我们只是聆听着。

布老师先是对一些常态课做出了要求,如:教学目标很重要,要反复斟酌;要用教材
教,不是教教材;课要常教常新,不要拘泥于模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思想碰撞,要重视互动,不要一言堂;上真课,不上假课,要实事求是;教学中一些传统的东西像板书要保留等等。

接下来结合省政治优质课的一些标准,布济英老师谈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五实”(即扎实、充实、平实、丰实、真实),以及胡云琬老师提出的“六有”(有魂、有神、有序、有生、有色、有效),还有省教研室周家亮老师提出的“五个充满”(充满思想、充满观点和规范、充满智慧、充满知识和关怀、充满文化)。

通过培训,我再一次深刻的感触到:作为教师要转变较色,与时俱进,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

同时,我也深信,不久的将来,学生的主动去学、积极去思、合作探究也会成为我的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