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举隅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陈宝贵教授临证五十年,在中药的临床应用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应用对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每效如桴鼓。
陈宝贵教授的一些运用对药的经验总结如下。
1.苍术配白术脾主运化水湿而恶湿邪,故湿邪最易困脾,脾虚亦最易生湿。
脾气或脾阳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反而滋生水湿之邪,导致湿邪内困,临床表现为腹胀便溏、纳呆食少、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畏寒肢冷、身形浮肿等症状。
脾虚不仅生内湿,又易感受外湿,湿邪困脾,又可导致脾虚。
针对脾虚湿困证,陈教授喜用苍术、白术,其中,白术甘缓苦燥,功善补气健脾,扶植脾胃以消食除痞;苍术辛香燥烈,走而不守,健脾胃以燥湿,除秽浊以悦脾。
《玉楸药解》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
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
”所以,白术、苍术二药合用,有补有泻,健脾燥湿之力颇强。
2.半夏配川黄连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本品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并具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的要药,半夏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辛散消痞。
川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
黄连去中焦湿热,并具有解毒作用,脾胃病患病日久,多见寒热错杂,病机复杂,而半夏、黄连相伍,一寒一温,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使气机调畅。
3.柴胡配白芍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贾所学:“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
”张锡纯:“柴胡,味微苦,性平。
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
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转输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
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陈宝贵教授治疗眩晕临床验案举隅
陈宝贵教授治疗眩晕临床验案举隅眩晕首见于《内经》,被称为“眩冒”,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
凡高血压病、低血压、贫血、梅尼埃综合症、神经衰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症,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以眩晕为病名辨证治疗。
中医有“无痰不作眩”、“阳虚致眩”“六淫、七情致眩”等学说。
陈宝贵教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60余年,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宝贵教授认为眩晕的治疗,无外乎调理阴阳,补虚泻实。
虚者滋补肝肾、补气血、填精益髓;实者平肝潜阳、化痰行瘀、清肝泻火。
除此之外,眩晕病在清窍,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眩晕轻者闭上眼睛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站立不稳,或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昏倒等症状。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深感其对眩晕的诊治见解独到。
兹举验案2则以证之。
1 病案1:健脾化痰法邱某,女,46岁2016年10月11日初诊;病症:眩晕,纳可,舌暗胖头晕重,如物裹脑,乏力,多汗,恶心欲呕,无耳鸣耳聋、视物模糊等症状,少寐,纳差,舌淡,苔白腻有齿痕,脉弦滑。
证属: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治则:化痰祛湿,升清降浊。
1/ 5处方:半夏10 g,白术10 g,天麻10 g,灵芝30 g,川芎10 g,合欢皮15 g,茯神20 g,沉香5 g(后下)太子参30 g,佛手10 g,玉竹15 g,砂仁10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二诊(10月18日):头晕减轻,仍神疲乏力,红参5 g(先煎)山萸肉15 g,7剂,水煎服;三诊(10月25日):服药后诸症减,睡眠仍欠佳,纳差。
失眠加酸枣仁15 g,五味子5 g鸡内金10 g,7剂,水煎服;1周后电话随诊,患者自诉头晕大为减轻,纳可,寐安,二便调,未再服药。
按: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第四卷眩晕门》,由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等药味组成,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头眩,恶心呕吐,胸闷痞满,舌苔白腻,脉滑等症,本方为治疗脾湿生痰、肝风内动之证。
治疗老年期脑血管性痴呆之陈宝贵经验谈
治疗老年期脑血管性痴呆之陈宝贵经验谈老年期脑血管性痴呆,简称(VaD),是一系列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症的总称。
吾师博士生导师陈宝贵主任医师,业医30多年,享受国务院津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对VaD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深受教诲,获益匪浅。
现将其运用“定元悦神汤”治疗VaD经验介绍如下:1 久病必虚,久虚必及脾和肾VaD病位在脑,病因以内因为主;病机特点以虚为主,以实为标。
而内因缘于脾肾两虚。
脾为后天之本,后天奉养先天,脾病日久即随着年龄增长,胃气日衰,不能供养先天,必然导致肾虚,而命门火衰,不能腐熟水谷,亦是脾阳不振的表现。
精气亏虚外加痰浊、瘀阻,风火相煽、夹杂为患,闭阻脑脉,元神失养。
丁其誉《调摄》中说:“胃强则肾充而精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气衰。
”脾胃为气血水谷之海,脾胃健运、气血充盈、生机旺盛,必无早衰、痴呆之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内藏“元阴”、“元阳”,又肾“主骨生髓”。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明代李时珍谓“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医林改错》“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为脑髓。
”因此,VaD是脾肾虚衰、气血津液输布失常、人体生理、病理产物排出功能低下,导致浊气堆积、蓄于体内,化生浊毒、损伤脑络、窍络升降不利,神机失统、灵机记性渐失而为。
自《内经》提出肾“主生长、生育、衰老”理论以来,历代均强调“肾主先天”“先天强盛者多寿”“脾为后天”“后天养先天”,因此脾肾两脏是身体延缓衰老、保持旺盛精力最主要的基本脏器。
如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脾肾两脏,皆为要本,不可偏废。
”案例:林某某,男,68岁,初诊日期:2002年2月11日。
近2个月以来,行动迟缓,精神萎靡,呆滞,肢末不温,舌质暗淡,边有齿痕,苔滑腻,脉沉缓。
曾在某医院做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多个类圆低密度区。
陈继婷教授治疗杂病验案举隅
Ab t a t B t a to ah n l ce c s n r me a e rp e e t t e d s a e f i tr a s e ln o s d s a e .T e oh s r c : oh g sr p t y a d ci t r y d o r e r s n ai i s s o n e n l mic l e u ie s s h y b t ma i v e a h v h e t r so o g r o re a d e s e u r n e rf s o e o sd r ta h e r ame to a t p t y i t e ln s i a e te fau e f n e u s n a y r c r c .P o e s r l c e Ch n c n i e s h t e k y te t n f s o ah o r pe i q t g r s h
s o l ol w t e b sc te r en o c p e n a d k d e ,a d t a e u a in yn a d y n .T i c iv d c r t ee fc n ci i h u d f l h a i h o y t r i fr e s l e n in y n of trg lt i n a g h sa he e u a i f t l — o o i o v e i n c lt ame t h sp p rp o e no p oe s rC e  ̄d a e t a a i n i t o g t o rs rp in,w ih h s a srn n pr t n a r t n .T i a e r b s i t rf s o h n ilc i lb ssa d h s h u h s fp e c t e c i o h c a t g is i i o ao frc i ia h n ig o l c l ikn . n t Ke r :so c a h ; ci ce c s n r me e p r n e y wo ds tma h c e l ma tr y d o ; x e e c i i
陈宝贵治疗头痛临证验案_陈慧娲
痰,不仅指咳嗽吐出的痰液,还指滞留在体内,肉眼无法看到的痰涎,“百病多由痰作祟”,由此可见半夏的用途之广。
其用量在5 10g,常用方剂有导痰汤、涤痰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礞石滚痰丸等。
降逆止呕用姜半夏,燥湿化痰用法半夏。
张师总结,佐用活血药可以增加化痰药的功效,事半而功倍。
案5张某,女,18岁,肢体不自主抽动反复发作,舌淡红苔白,脉滑,证属痰湿蒙窍,治以化痰燥湿开窍,药用:法半夏10g,胆星10g,茯苓15g,鸡内金15g,麦冬15g,麻黄3g,白芍20g,远志10g,石菖蒲10g,橘红15g,枳实10g,神曲10g,水煎早晚分服,15剂后病情减轻,复诊随症加减。
案6李某,男,40岁,喉中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恶心,易紧张,打鼾病术后,舌淡苔白,脉细滑,证属气虚痰瘀,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心,化痰开窍,药用:姜半夏10g,胆星10g,茯苓15g,厚朴10g,麦冬15g,磁石(先煎)20g,珍珠母(先煎)20g,竹茹15g,枳实10g,人参10g,远志10g,水煎早晚分服,嘱其平日多户外扩胸等活动,4诊后病去七八。
4川芎类方该类方主要用于各类头痛,三叉神经痛,胸胁郁痛,痛经等疾病,取其“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量在10 30g,张师强调治疗头痛川芎用量必须要大,否则疗效不佳,并宜配伍全蝎,僵蚕,蜈蚣等虫类药。
常用方剂有通窍活血汤,加味四物汤,川芎茶调散,羌活胜湿汤,血府逐瘀收稿日期:2010-05-25作者简介:陈慧娲(1972-),女,天津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及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汤,柴胡疏肝散等。
案7刁某,男,29岁,头痛反复发作,劳累或情志不畅时加重,恶心,舌红苔黄,脉弦,证属气滞血瘀火盛,治以行气活血清火,药用:川芎30g,当归15g,生地20g,菊花10g,栀子10g,白芍1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炒麦芽15g,夏枯草20g,竹茹15g,酸枣仁15g,莲子心10g,全蝎5g研末冲服,辅以针刺治疗,1周后头痛缓解,守方巩固疗效。
『名医经验』陈宝贵:治眩晕虚重脾肾实重肝胆
『名医经验』陈宝贵:治眩晕虚重脾肾实重肝胆眩为目眩,指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晕为头晕,有天旋地转感。
所以眩晕是指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常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的病因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引起,究其病机主要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所致。
眩晕之实证主要与肝胆有关,为肝胆之风阳上行夹痰、夹火引起;眩晕之虚证主要与脾肾有关,为气血亏虚、脾不升清、脾虚生痰或肾精亏虚,清窍失养导致。
治疗之法实证者宜潜阳、泻火、化痰;虚证者宜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陈宝贵教授治疗眩晕,属外感者,或治以祛风散寒,或治以疏风清热,或治以祛风胜湿,但不论何种为治,皆以祛除外邪为主。
属内伤者,或治以平肝潜阳,或治以补益肝肾,或治以化痰开窍,或治以益气养血等,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虚者重脾肾,实者重肝胆。
又,头为诸阳之会,虚者为头阳不足,实者为头阳过盛,阳不足者宜升阳,阳过盛者宜潜阳或降火,具体临证时依据病者情况而随证治之。
以下是几则医案,供大家参考。
【病案1】益肾健脾法荆某,女,39岁,2003年3月24日诊。
患者自诉头晕耳鸣,头重如裹一月余。
近期记忆力明显减退,疲乏无力,饮食减少,两目干涩,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胖满口,苔白腻,脉滑细。
证属脾肾两虚。
治以益肾健脾。
处方:菖蒲30克,远志5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藿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仙灵脾15克,五味子5克,枸杞子15克,砂仁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3月31日):头晕减,仍神疲乏力,烦躁易怒。
上方加郁金10克,又取7剂。
三诊(4月7日):服药后诸症减,睡眠稍差,仍不思饮食,舌暗,苔腻。
加合欢皮15克,鸡内金10克,半夏10克。
又服7剂。
两月后患者告知已痊愈。
【按】:患者烦劳过度伤脾,脾虚日久进而及肾,以至脾肾两虚,脾虚无以运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不能营运周身,故饮食减少,疲乏无力;脾虚不能健运则便溏;头重如裹,舌胖,苔白腻,脉滑细均为脾虚有湿之象。
秘方难寻
秘方难寻大国医陈文伯的秘方偏方陈文伯:河北永清人,1936年出生。
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北京东方传统医学门诊部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男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保健协会委员。
陈文伯出身于中医世家,师从北京著名中医专家陈世安,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功底丰厚,尤在男科和内科方面颇有建树,精于男性不育症、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男科疾患及哮喘、糖尿病、肾病、肝病和老年疾病的研究。
陈文伯治疗腰痛的秘方偏方陈文伯治疗腰痛的秘方陈老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针对外感和内伤引起的腰痛十分有用的小方。
方中的八味药兼顾补肾、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搭配全面。
治疗腰痛小方:骨碎补10克、补骨脂10克、藏红花1克、血竭3克、蟞虫粉10克、巴戟10克、威灵仙10-15克、独活10克。
陈文伯灵仙止痛酒的配方外用药酒方“灵仙止痛酒”,此药酒适用于各类疼痛,内服外擦,效果更加显著。
灵仙止痛酒(外用):雷公藤9克、川草乌5克、细辛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土鳖虫15克、白芷10克、骨碎补10克、威灵仙30克、青风藤10克、海风藤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草红花15克、川芎9克、全虫(蝎子)3克、蜈蚣3条,1000毫升52度-65度二锅头浸泡一周后取用。
陈文伯柴胡软肝散治疗早期肝硬化早期肝硬化柴胡6克、焦白术6克、当归6克、丹参6克、红参5克、黄芪10克,水煎药汤冲服三七粉1克和鳖甲粉3克。
陈文伯高血压秘方:陈老有一个经验方,对8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有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以上药物各三克。
热水冲泡饮用。
地骨皮是一味很神奇的药,其实地骨皮就是枸杞树的根儿。
大家对枸杞子很熟悉,都知道枸杞子是治疗肾阴亏虚的,地骨皮也有这样的作用,而且它的药力比枸杞又有不同。
另外,陈老还有一个针对冠心病的方子,自制麝香止痛酒,外擦膻中、心俞以及前胸后背位置。
麝香止痛酒不仅仅用于急救,有冠心病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保健用途,日常进行外擦,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陈宝贵验案3则_赵廷浩
2013年第33卷6月第6期河南中医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 2013Vol.33No.6收稿日期:2012-12-10作者简介:赵廷浩(1977-),男,天津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陈宝贵验案3则赵廷浩,侯俊丽(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院,天津301700)摘要:陈宝贵应用吴茱萸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应用地黄饮子治疗双下肢肌肉萎缩;应用清热解毒、疏表益气中药治疗油漆中毒,疗效显著。
关键词:厥阴头痛;双下肢肌肉萎缩;油漆中毒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志码:A陈宝贵为国家第三批、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善于调理脾胃,治疗疑难杂症,今择其医案3则如下。
张某,男,65岁,于2008年6月初诊,患者诉头痛10a ,每遇天气变化或受凉后头痛加重,以右侧头痛为著,疼时有跳动感,头部怕凉,现时值夏季,患者仍头戴厚帽子,患者口淡,食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硬不调,此次头痛系10d 前受风后引起,迭经他医诊治而不缓解,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查看前医处方多为川芎茶调散、小柴胡汤、九味羌活胜湿汤等,刻诊:头痛,怕风,以右侧头痛为著,疼时有跳动感,头部怕凉,疼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脉沉弦,陈师辨为厥阴头痛,方选吴茱萸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如下:吴茱萸10g ,党参20g ,生姜20g ,升麻5g ,柴胡5g ,大枣3枚。
3剂,水煎服,日1剂。
药后患者头痛恶风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予原方7剂,患者头痛痊愈,随访1a ,患者头痛未再作。
按:《伤寒论》第378条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此患者头痛,痛重时恶心呕吐,符合吴茱萸汤的主症,患者头痛恶风,怕凉,显系上焦阳气不足,今加入升麻柴胡以使阳气上行头部,党参补中益气。
王某,18岁,2009年4月初诊,患者2个月前出现发热,咽痛,头痛,于当地卫生院静点抗病毒及抗细菌药物后,发热退,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步履,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转诊多家医院,效果不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下肢肌肉萎缩,今患者慕名求诊于陈师,刻诊:患者由家属搀扶,迈步困难,腰酸软无力,颜面无华,双颊嫩红,无发热,无头痛,无双下肢疼痛,纳食差,二便如常,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陈师诊后分析患者为肾阴肾阳并虚,不能温养双下肢,治疗当以温肾填精为法,方选地黄饮子加减,处方如下:熟地黄30g ,山茱萸30g ,肉苁蓉30g ,巴戟天15g ,制附子10g ,肉桂5g ,石斛15g ,麦冬10g ,五味子5g ,菖蒲15g ,远志5g ,茯苓15g ,川断15g ,狗脊15g 。
陈宝贵运用宣肺法治疗便秘临床经验举隅
秘病位主要在大肠 , 但与脾、 胃、 肺、 肾等脏腑的功
能失调 密切 相关 , 其 治 疗 也不 能局 限 于 通 下 之法 。
偏血虚者可加 当归 、 熟地 、 火麻仁以养血通便 , 偏阴 虚者可加玄参 、 生地 、 麦冬 以增 液通便。偏 阳虚者
参 考宣肺 温 阳法 。
经众多医家的发挥 , 临床皆有行之有效的方药 , 如 麻子仁丸治疗脾约便 秘 , 济川煎 治疗 肾虚便秘等 等。但在临床 中, 经 常发现便秘虽简 , 其治亦难 。
而陈宝 贵教 授 在 治 疗 便 秘 时 , 常采用 “ 提壶揭盖”
法, “ 宣上” 与“ 通下 ” 并用 , 常有 良效 。 2 治疗 方法
下焦塞。另外 , 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唐宗海认为肺与 大肠间是通过“ 油膜 ” 而相互关联的, 《 中西汇通医
经精义上卷 ・ 脏腑所合》 谓: “ 肺 为清金 , 大肠为燥 金, 肺藏 魄 , 而大肠 肛 门 , 即为魄 门。肺 与大肠 交通
之 路全 在肺 系膜油 之 中 , 由膜 油 以下达 于 大 肠 , 而 大 肠全 体 , 皆是油 膜包裹 。虽大肠 与肺 , 一上 一下 ,
便秘多由饮食不 节 、 情志失 调、 年 老体虚 、 病 后、 产后 、 药 物等 因素所致 。如 平素喜 食辛 辣 厚 味、 煎 炒酒食 者 , 久 之肠 胃积 热 , 耗伤津液; 向来忧 郁思虑或少动久坐者 , 久则气机郁滞 , 通 降失 常; 素体虚弱 , 或病后 、 产 后及年老体虚之 人 , 阴虚不 润, 血 虚不 荣 , 阳虚 不 煦 , 久则 气 血 阴 阳俱 亏 , 大便 艰涩。其病变部 位主要在大肠 , 通下法是其 治疗 的基本 法 则 。 然而《 谢映庐医案 - 便闭》 中提到 “ 治大便不
陈宝贵教授运用有毒中药的经验
有毒 中药是 指含有毒性成分 、 药性峻烈 、 毒副 作用大 , 应用不 当容易产生 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的一类药物 。 这类药物配伍炮制应用得 当, 可对许多 沉疴痼疾起 出奇制有 毒 中药 或 用量很小 , 不能达 到治疗 效果 。 陈宝 贵 教 授 认 为 中 药有 毒 无 毒 以及 毒 性 强 弱
1 0 g , 随诊 加减 。
药典》 记载半夏 , 需炮制后使用。半夏作为临床常用
的 有 毒 中药 之 一 , 统计结果显示 , 在5 5 8个 常用 中 医 处方 中 , 半 夏 的使用 频 率 居 于第 2 2位 l l l 。大 剂 量
1 . 2 细辛 为《 神农本 草经》 将细辛 归为上 品谓 : “ 味 辛 温 。细辛 毒 性 主要 是 抑制 呼吸作 用 , 严 重 者 可 以 致死 , 它 的有 效 成 分 是 挥 发 油 黄 樟 醚 , 通 过 汤 剂 煎 煮, 挥 发油 挥 发 , 毒性 可 大 大 地 降低 ( 通 常 的煎 煮 时
’ i
摘要: 陈宝贵教授从医近 5 0 载, 熟悉药物的属性及治疗病证, 且配伍灵活多变 , 剂量随证加减得当, 对有毒中药
的使用亦能驾轻就熟 , 通过辨证论治 、 合理配伍 、 适 当煎 煮 , 对一般疾病 、 疑难重症 、 顽 固沉疴无不应手奏效 。
关键词 : 有毒中药 ; 半夏 ; 细辛 ; 附子 ; 临证经验 ; 陈宝贵 中图分类号 : R 2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5 1 9 ( 2 0 1 7 ) 0 4 — 0 2 1 9 — 0 3
米汤” 。《 内经》 半夏秫米汤方虽无生姜 , 但生半夏与
米 汤相 煎, 一样 无毒 反应 。 治疗 妊 娠 呃逆 、 呕吐 , 肿瘤
陈宝贵运用少腹逐瘀汤经验举隅
·40·山 西 中 医 2020年3月第36卷第3期 SHANXI J OF TCM Mar .2020 Vol .36 No .3陈宝贵运用少腹逐瘀汤经验举隅张照健 赵 蕾 指导 陈宝贵关键词:陈宝贵;少腹逐瘀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3-0040-01作者简介:张照健,男,硕士,主治医师,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赵蕾,天津市武清区梅厂医院。
陈宝贵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屡起沉疴,善用少腹逐瘀汤,强调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现介绍验案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 :隋某,女,24岁,2017年11月2日初诊。
行经时有腰腹酸胀,下腹坠痛,月经量少,夹杂暗色血块,伴有胃脘胀满及恶心感,望其体貌中等偏瘦,面色晦黯。
拟方如下:益母草、佛手各30 g,赤芍15 g,小茴香、炮姜、元胡、川芎、当归、陈皮、甘草各10 g,肉桂5 g。
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11月24日复诊:服药2日后排出黑血块数枚,腹痛减,经量较前增多,此次行经腰酸及小腹痛症状较前减轻,仍有腹胀不适,以少腹部为主。
原方基础上加枳壳10 g,嘱再服两个月经周期。
数月后患者陪伴其母就诊,询其痛经已愈。
按:痛经者以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为病机者多,痛在小腹者多为血瘀,痛在少腹多为气滞,经行腰部酸痛者多为肾虚,疼痛向阴部放射多为肝郁气滞,经前疼痛多为实,经后疼痛多为虚。
该患者痛在小腹,经行腰腹酸胀,为夹虚夹瘀之象,肉桂、炮姜、茴香温暖胞宫,赤芍、当归活血化瘀。
二诊患者诉少腹胀满不适,加用枳壳理气。
少腹逐瘀汤用治痛经血瘀兼见寒象者: (1) 经血色黯有块; (2) 少腹酸胀痛为主,亦有见刺痛,冷痛,痛处不移; (3) 舌有瘀点或舌色黯,脉沉弦或涩者。
陈宝贵教授治疗奔豚气验案举隅
二两 ,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根五两, 芍药二两 , 生姜 四两 , 甘李根 如 豚 奔 走 之 状 , 上下无时 , 久久不 已 , 病喘逆 , 骨痿 , 少气 , 其 脉 沉 白皮 一升 。 而滑 。 胸膈胀闷, 时觉 气上 攻 冲 , 或 口苦 咽干 , 舌 苔 微黄 , 脉弦 者 。适 医案 肝郁 化热 、 气逆 上 冲案 用 于 肝热 气 逆 证 导致 的 诸多 病 症 ,还 可 用于 自主 神经 功 能 紊 乱 、 肠
石某 , 女, 5 4岁 , 2 0 1 3 年1 0 月1 4日初诊 , 主 因: 胸部 、 胁肋疼痛 1 胃神 经 官 能症 、 抑郁 性 神 经 症 、 慢 性 腹泻 、 慢性肝炎 、 肋 间 神 经 痛 等 月余 就诊 。 患 者冠 心病 史 1 0 年余 , 偶 有胸 闷 、 憋气 现象 , 患者 于 1 月 余 病 症 [ ” 。 前 由于 家庭 纠 纷 生 气后 出现胸 前 区 , 胁肋 疼 痛 , 发作 时 自感 腹胀 、 打 奔豚病名始见 于 《 灵枢 ・ 邪气藏府病形》 : “ 肾脉急甚 为骨癫疾 ; 嗝, 胸闷 、 憋气 , 继 则 窜 至胁 肋 , 右前胸 , 甚 至 咽 喉部 , 一 般 持 续 一 刻 微 急为 沉 厥奔 豚 , 足不 收 , 不得 前 后 。” 马莳 注: “ 及 为奔 豚 , 以 肾邪 渐 为足不收, 以 肾气 行 于足 也 , 为 不 得 前后 , 以 肾 通 窍 于 二 钟, 发 作 时患 者病 状难忍 , 发作后 如 常人 。曾就诊 于多家 医 院 , 均按 冠 积 而成 也 ,
陈宝贵教授治疗奔豚气验 案举隅
郭 敏 , 指导老师 : 陈宝贵 ( 1 .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 中医院 天津 3 0 1 7 0 0 ; 2 . 天津 中医药大学 天津 3 0 0 1 0 0 ) 摘 要: 陈宝贵 ,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享 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 常务理事 , 天津 中医药学会 副会 长, 第三
陈宝贵临证经验
陈宝贵临证经验●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具体包括气滞、血瘀、寒袭、脏腑虚损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不和,致冲任损伤。
我们在辨治过程中,除时时照顾患者月经生理外,还应该行其气血,适其寒温。
陈宝贵认为,虽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对于月经不调的方药辨治,虚寒型,常用温经汤加减;气虚型常用归脾汤加减;血瘀型,属寒瘀者用少腹逐瘀汤,属热瘀型,常用四物汤加凉血散血之品;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除上述类型辨治外,陈宝贵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案1温阳化瘀治月经延期宋某,女,30岁,2008年12月15日诊。
因“月经延期1月余”来诊。
现症:月经延后,量少色淡,下腹畏寒怕冷,遇冷时兼有腹痛。
舌暗,苔白,脉弦细。
诊断:月经延期。
辨证:少腹寒瘀。
治则:温阳化瘀。
处方:小茴香15克,炮姜10克,艾叶10克,赤芍15克,益母草30克,当归10克,元胡10克,没药10克,川芎10克,川断15克,肉桂5克,甘草10克。
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上方未做加减,患者服用二月后经调痛止,随访1年未发。
按:月经延后,量少色淡,下腹畏寒怕冷,遇冷时兼有腹痛可推知为下焦虚寒,舌暗当有血瘀;苔白,脉沉细为虚寒之明证。
治疗当以温阳化瘀为主,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上方中即用小茴香、炮姜、艾叶、益母草、肉桂、川断温阳散寒,调经止痛;赤芍、当归、元胡、没药、川芎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患者服用2月,取佳效。
案2疏肝化瘀治月经量少曹某,女,42岁,2008年4月5日诊。
2年来月经量少,近3个月来更甚,易怒,腹痛,经血有块。
舌暗,苔白,脉弦。
诊断:月经量少。
辨证:气滞血瘀。
陈宝贵医案选粹(3)
陈宝贵医案选粹(3)陈宝贵医案选粹(3)痹证医案三则寇子祥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闭阻经络,进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临床上本病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性特点,其病因,主要与体质、气候条件及生活环境有关。
陈师认为痹证治疗应主抓两点:一、病情分轻重:一般而言,病情较轻,初病或无肢体关节、骨质变形者,一般性的草药即可治疗,用药时间也不会太长,常用药如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海风藤等药。
对于肢体关节、骨质变形或畸变病情较重者,一般较难治疗,且治疗病程较长,此阶段之治疗需要加用虫类药或血肉有情之品,药物如乌梢蛇、地龙、土鳖虫、鹿角片、全虫、蜈蚣等。
我国近现代著名医家如章次公、朱良春、焦树德等都有精辟论治,经验丰富,可资借鉴。
二、时间分三期:初期得病时间较短,且病情较轻者,可采用一般性祛风散寒利湿的方法。
此期人体一般正气较足,比较容易痊愈。
中期患者,则需要加用一些药力较猛烈的药物,对于正虚者,则需要加入扶正之药。
后期患者得病时间长,且病情较重,需要从补肾祛瘀化痰法来治疗,而祛风散寒利湿之法也在所必用,此期则需加入血肉有情之品或虫类药,比较猛烈地药物,如细辛、附子、川乌、草乌也需辩证加入。
由于此期用药时间长,多为辛温燥湿通络之品,容易伤阴耗液,所以长期使用也要加用一些养阴之药,防止伤阴之弊。
以下是三则医案,供同道参考:痛痹:祛寒利湿温肾闫某,男,25岁,2004年12月16日。
洗浴后室内寒冷,保暖不及,突发腰痛腰重已有两天,纳食可,舌淡,苔白,脉弦。
证属:寒湿着于腰间。
治以:祛寒利湿兼以温肾。
处方:狗脊15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苡米30克,补骨脂10克,泽泻10克,干姜10克。
水煎300毫升,每日两次,服4剂而愈。
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曰:“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陈宝贵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验案举隅
陈宝贵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验案举隅
张照健;赵蕾;陈宝贵(指导)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2(37)9
【摘要】活络效灵丹为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先生所创,见于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凡病之由气血凝滞者,如癥瘕痃癖、内外疮疡、心腹四肢疼痛等均可用之,后世医家在临床运用之中对此方不断继承和发展,用之于临床效果颇佳。
陈宝贵教授善于活用此方,此文收集陈教授验案5则,对其运用此方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活络效灵丹之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简略阐述。
【总页数】3页(P1642-1644)
【作者】张照健;赵蕾;陈宝贵(指导)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ICU;天津市武清区梅厂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陈宝贵教授治疗奔豚气验案举隅
2.陈宝贵教授运用桃核承气汤验案举隅
3.陈宝贵教授治疗眩晕临床验案举隅
4.胡永盛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骨关节炎验案举隅
5.陈宝贵教授治疗脊髓空洞症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宝贵运用山茱萸、菟丝子、石膏经验
陈宝贵运用山茱萸、菟丝子、石膏经验⊙作者:张林⊙编辑:一墨陈宝贵教授的用药经验与清朝末年中西汇通流派代表人物张锡纯一脉相承。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祖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
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可谓其毕生心血的结晶。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病例及方剂,以及张锡纯先生的评点文章。
张锡纯说:“吾人生古人之后,贵发古人所未发,不可以古人之才智囿我,实贵以古人之才智启我,然后医学有进步也”。
陈宝贵教授十分推崇张锡纯先生这种不拘泥于古的创新思想,陈宝贵教授认为,正是衷中参西的思想使张锡纯找到全新的治学观点和方法。
张锡纯先生果断的抛弃崇古泥古、固步自封的观点,敢于创新,不全于故纸中求学问。
他充分利用了自己长期临证实践的条件,尽一切可能通过切身体会去寻求知识。
1927年,张锡纯先生在天津开馆行医,诊所名中西汇通医社。
1929年春,由孙雨亭、赵云青二人引荐收柳学洙为关门弟子。
陈宝贵教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跟随柳学洙先生悉心学习中医理论,并帮助柳老整理出版了《医林锥指》,多年临床一直秉承柳老中西结合辨证治病的思想。
陈宝贵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既不是简单的拼揍,更不是各自取代,而必须是中医、西医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扬长避短,取其精华。
中医要尽早与西医相融合,中医要尽早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治疗的新型学科。
正是由于陈宝贵教授对柳学洙先生学术思想的继承,进而使得张锡纯先生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承下来,也由于他的不断创新,才使得张派医学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
从张锡纯到柳学洙,再到陈宝贵,张派的学术思想得到了较完好的继承。
通过几代医家传承,张派医学有了新的生命力,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得以一代接着一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陈宝贵教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内科专家,全国第三批、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常年致力于老年脑病和脾胃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出了“老年性痴呆从神论治”“治胃九法”和“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
实用文档其他之陈宝贵教授治疗失音经验介绍
陈宝贵教授治疗失音经验介绍陈宝贵(1949-),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天津市首批名中医。
失音是一个临床症状,亦称“瘖”或“喑”,凡语声嘶哑或语声不出,统谓之失音[1]。
陈教授曾跟随中西汇通学派创始人张锡纯的入室弟子柳学洙侍诊10余年,对失音一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陈教授认为失音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
前者由六邪致病,即风、寒、暑、湿、燥、火、毒邪等侵犯人体,奎遏肺气,肺不宣降,清肃失常,以致失音。
此类实证居多,属金实不鸣。
后者多见肺肾两虚,其他脏腑之虚,都会导致肺虚而失音,故称之为金破不鸣。
1 辨治经验及用药特色金实不鸣之失音有客寒包火,风热犯肺,燥气侵肺,毒热侵喉等。
客寒包火为“寒气客于厌,厌而不能发”,肺者属金,主清肃,外司皮腠,风寒外感者,热郁于内,则肺金不清,咳嗽而声哑,故肺为声音之门者此也,治以麻杏石甘汤加减。
以麻黄、杏仁辛温之品驱除在表之寒邪,以生石膏清解在里之郁热。
风热犯肺之失音,肺为娇脏,风火内郁,闭塞气分。
用桑杏汤加牛子,薄荷辛凉疏解。
燥气侵肺者,燥气侵于上焦,咽干思饮,胸次不爽,治以养阴润燥利咽。
传承柳学洙先生经验方,用金果榄,玉蝴蝶,元参,天花粉,枇杷叶,桑叶加减治疗。
此处陈教授指出:辨识失音病因,属六气者,除燥气宜用润剂外,其余都不可用润药,因表邪未净,早用滋敛药易加重失音。
毒热侵喉之失音系热毒壅结上焦,上冲咽喉,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以银翘散加蚤休,牛子,山豆根,僵蚕治疗,疗效颇佳。
陈教授强调:失音病临床并不常见,失音之治,只要辨证准确,多能药到病除,但疾病是复杂多变的,依然需要知常达变,灵活施治。
参考文献:。
『名医经验』陈宝贵临证经验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治面肌痉挛
『名医经验』陈宝贵临证经验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治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多从一侧下睑开始,逐步发展至同侧口角抽搐,临床多伴有眩晕、耳鸣、头胀不适、烦躁等症状。
症状常进行性加重,每因紧张、疲劳等原因诱发或加剧,入睡后停止。
本病缠绵难治,容易复发,重症患者可致患侧面肌挛缩,患侧眼裂变小,面肌扭曲变形,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
陈宝贵教授经过40余年临床实践,体会到风邪在面肌痉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总结出以袪外风、熄内风联用的治则,采用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
临床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肝风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夹胃,属肝,络胆……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即肝经连眶—额—面—唇。
《目经大成·目》云:“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
盖足太阴厥阴营卫不调,不调则郁,久郁生风而致。
”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时气血调畅、经络通利,若疏泄功能失常,可致肝气郁结或肝阳偏亢,侵及肝之经络可致阳亢风动;肝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为目,若肝血虚不能养筋,则筋脉失养也可导致面肌拘急。
故本病的中医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机主要责之于肝风内动。
外感风寒面肌痉挛属中医学“风痉”、“筋急”、“筋惕肉”的范畴。
其突发忽止,与“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风性善动,在肢体则表现为筋惕肉,在眼、面部则筋急抽搐、脾轮振跳。
头为诸阳之会,风为百病之长。
古云“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寒性收引,主痛。
外感风寒之邪,风邪循经上扰头面,面部筋肌气血失和,风寒互阻,筋脉失养则致面肌痉挛。
故本病常因风寒之邪客于手少阳、阳明经,入中面部筋肌,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收引而致面部肌肉抽搐加重。
《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陈宝贵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衷中融西致力创新
陈宝贵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衷中融西致力创新陈宝贵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衷中融西,致力创新,升举元气,活血祛瘀治糖尿病,擅用半夏泻心汤治脾胃病,依五神脏理论重用调神药,运用哲学思维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从神论治痴呆,熟读经典用理论指导临床10月11日,中西医汇通学派传人、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陈宝贵教授从医5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陈宝贵为张锡纯的再传弟子,倡导中西汇通,创独到的“中医临证思辨方法”,临证独具特色。
与会专家、学者和陈宝贵的学生们就其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特色以及中西医汇通学派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将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陈宝贵:衷中融西致力创新陈宝贵临证已50载,学验俱富,其学术思想及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倡导“中西汇通”陈宝贵提倡“中西医汇通”思想,强调中西并进。
他努力从两种医学理论上寻找结合点,立足中西医学,又借助现在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探索走“中西医汇通”之路。
他在教学、科研及临床中,常指导弟子及学生在各自学科积极探索,以求突破创新。
致力中医传承创新除自己熟读经典外,陈宝贵还亲自指导弟子及学生学习经典,尤其是四部经典,重点章节要求背诵。
坚持每周让弟子及学生写读书笔记以夯实医学基础,并给与精心批改指导,日积月累,很有成效。
10余年来,共批改学习笔记及医案2000余篇。
此外,对于自己的临床经验及秘方验方,从不保留,全部传授给弟子及学生,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提出脑病从“神”论治陈宝贵依据唐代医家王冰“五神藏”理论,强调“神”在脑中的作用,注重整体观与形神合一。
旨在从生理上和精神上综合治疗,使脑恢复其“神”,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从而提出脑病从“神”论治的观点。
创“治胃九法”陈宝贵赞成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更认为“百病可伤及脾胃”,结合临床提出“重建脾胃生理功能”思想,目的是调整脾胃功能使之恢复正常。
其主旨在于中医辨证论治之同时,结合西医的先进诊断及治疗技术,更科学完善地解释与治疗疾病,给脾胃病治疗提供新的思维方法。
陈宝贵教授用药经验介绍
陈宝贵教授用药经验介绍摘要: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
陈宝贵教授为张锡纯的再传弟子,从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疾病辨证准确,组方灵活而严谨,用药精当,用量精准,善于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而且疗效颇佳,现对其应用生石膏治疗各类热证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陈宝贵教授;生石膏;运用经验The raw gypsum belongs to the antipyretic medicine. Gypsum is commonly usedi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fever of polydipsia,lung heat cough,stomach hyperactivity,headache,toothache,etc.. Professor Chen Baogui is a retransmission disciple of Zhang Xichun. He became a doctor for 50 years. He has a lot of clinical experience. His treatment of disease diagnosis is accurate,flexible and rigorous prescription,accurate medication,accurate dosage. Professor Chen is good at tre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and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gypsum to treat all kinds ofheat syndrome is summarized.陈宝贵教授为张锡纯的再传弟子,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陈教授从医50余载,辨证准确,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余有幸跟随陈师学习,现将吾师应用石膏经验总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6月第38卷第6期Int J Trad Chin Med, June 2016, V ol. 38, No.6·经验与心得·名老中医陈宝贵治疗外感表证的经验举隅刘春香 于洁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从医半世纪以来,孜孜以求,辛勤耕耘,蜚声国内,誉满杏林。
陈老师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于学生更是认真教诲、启悟后学,有循循善诱之德。
笔者侍诊,受言传身教,于医术所得倒为其次,其人格魅力、不懈进取之精神,令笔者敬佩不已。
现就陈老师辨治外感病所得总结如下。
1对于辨证的认识1.1 外感是起病之因: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1]。
陈老师认为,外感诱发、加剧原有疾患,特别是对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免疫等系统疾病威胁较大,因此对于外感病表证的预防、治疗极为重要[2]。
陈老师曾治一老年女性,感冒月余,周身乏力、心慌气短、动则尤甚,怕冷恶风,舌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营卫不和,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14剂而愈[3],此患者素有冠心病,治疗外感予补气固表之品配合解表方能痊愈。
陈老师治疗老年人外感,时时顾护正气,防治传变。
1.2 外感均有鼻塞:外感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脉象和症状是辨证的关键。
陈老师认为,外感表证无论风热、风寒均有鼻塞症状,见脉浮有鼻塞便为外感表证。
陈老师认为,舌象在外感表证辨证中的作用占其要地位,表证初起寒热难辨,可舍舌象而从脉、症,此时的舌象反应的往往是患者的体质状况、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并不一定反应外感邪气的性质。
常有患者脉浮、鼻塞、恶寒而舌红,此时的舌红不能作为风热的依据,此类患者往往以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辛散之剂二、三剂而愈。
陈老师认为,外感表证多表现为急骤发病、传变迅速,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稳定性,是素有体质的反映,因此在辨治外感初期,可以辛散之品散其邪。
若表证日久,则体质因素影响疾病的传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6.06.020作者单位:301700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医院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通信作者:刘春香,Emial: swutcm@ 变,素体阳亢者,寒邪入里扰动阳气、阻遏气机、入里化热,此时舌红苔黄,表不解者继续解表、兼以清里,透散气机、透热转气,舌象的作用方得以显现。
曾治疗一中年男性,鼻塞月余,乏力、微恶风寒,肢体困重,舌厚腻苔黄,脉浮滑,多方求诊,诊断为慢性鼻炎,予消炎外洗等药物未见效果,又予三仁汤、平胃散之属,鼻塞依旧。
陈老师考虑患者外感未解,迁延不愈,邪在外先解表邪,予桂枝汤合银花连翘,辛散开达,3剂鼻塞、恶寒消失;舌如前,再予化湿之品,困重亦除,后方知患者舌象表现皆素体湿盛,再感受外邪,方至如此。
1.3 体质影响传变:受邪之后,由于体质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即刻为病者、有缓而为病者、或时发时止者。
体质健壮、正气旺盛者难以致病;体质衰弱,正气内虚者易于发病。
如脾阳素虚者,稍进生冷食物则易泄泻,脾胃强盛者,虽食生冷却不发病。
可见,感受邪气后发病与否,决定于体内正气与邪气的力量对比。
体质影响邪气气传变。
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往往从阳化热,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同为感受湿邪,阳热之体得之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
因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故对致病邪气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区别。
陈老师认为,在外感病治疗中,体质是影响预后传变的关键。
初起邪气轻微,治疗及时则很快治愈;稍时迁延,变乱丛生,抓住体质,是辨证的捷径。
曾治一年轻女性患者,发热咳嗽、恶风寒2 d,舌红、苔黄厚,脉滑实,给予辛散解表剂,第3天出现咳嗽咯血、尿血不止,考虑为外感化热入里动血之象,立即给予犀角地黄汤合止血之品对症治疗月余方愈,传变如此迅速,实属少见。
2 治法拾崒2.1 外感首用辛散:解表是外感表证的基本治疗法则,可解表分为辛温、辛凉法。
有些患者表证早期,寒热难以判断,其原因,一是滥用药物,患者多自服解表药、退热药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6月第38卷第6期Int J Trad Chin Med, June 2016, V ol. 38, No.6 ·555·甚至抗生素之后,医者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二是患者对外感病重视不够,有“扛过去”的想法。
故治疗以辛散为要,寒热倒在其次。
众多表现为善行数变、寒束收引的疾病,多属于外感表证的范围,临床表现多样纷繁、病情轻重缓急芜杂、治疗变幻灵活。
陈老师认为,只要抓住了散邪的重点可迎刃而解。
伤寒学派创立辛温之法,温病学家完善辛凉治法。
辛散貌似简单,实则蕴含丰富,均知辛散可发汗,不知辛散可利尿、可理气、可化阴、可行血、可通阳、可助火、可行水。
宋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散芳香温燥流行于世间[4],辛散之功早已被证。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1岁,2009年11月21日诊。
症见:咳嗽头痛1 d,周身疼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尖红苔白,脉浮紧。
处方:麻黄10 g、金银花15 g、羌活10 g、薄荷10 g、辛夷10 g,1剂/d,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3剂而愈。
患者风寒束表,舌尖见红,有化热之象,故治予辛散之法,辛温之麻黄配辛凉之金银花,辛开凑理、疏散气机、布散阴液、调和阴阳,同时防止邪气入里,从阳化热之忧。
2.2 祛邪不忘扶正:解表之法,予邪出路,实为祛邪之法,损伤正气,在所难免。
辛散之品,辛则不守,散则不聚,邪气可随辛散而解,人体正气同样不守不聚。
正气旺盛之人,外感之时,亦不免肢体困顿、乏力、嗜睡,更何谈羸弱体虚之人、久病之人、年老之人,故仲景先师早有教诲,处处扶正,时时顾本。
陈老师认为,外感表证,不一定均有正气亏虚,但扶正,特如《伤寒论》善用之“姜草枣”,即生姜、甘草、大枣三味鼓舞胃气而不留邪气,一则可辅助卫气以祛邪,二则先安未受邪之地,三则使发汗有源,方能防止传变,且不伤阴液,令病得以早愈。
但祛邪不忘扶,不是一定要扶正,也不能一味扶正或过分扶正,而是要重视扶正、有防止疾病传变的理念。
若一味扶正或过分扶正,则适得其反,外感初起,人体抗邪,正气赴外,胃气相对匮乏,故有厌食油腻之症,药物入胃,先耗胃气,过多扶正不仅无益,反而掣肘抗邪,得不偿失,此正所谓治表易轻灵之故。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45岁,2005年11月28日初诊。
天气骤冷外出感寒,症见头身疼痛、恶寒怕风,发热无汗,舌淡苔白,脉浮紧。
处方:麻黄10 g、桂枝10 g、川芎10 g、白芍10 g、防风10 g、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1剂/d,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3剂药而愈。
本案中生姜、甘草、大枣补养中气、颐养胃阴,使汗出有源、邪有出路而无伤阴耗气之弊。
2.3 辛散需配养阴:外感六淫致病均可伤阴液,治疗之法也影响阴液。
表证解表之法,在开玄府、通二便、达肺窍,邪随阴液流失而解,故解表之中,难免损津。
表证用药多为辛温、辛凉,辛性开泄损耗津液。
故陈老师治疗表证外感,多配伍养阴之品如玉竹、玄参、芦根之属,养阴补津而不留邪;避免应用生熟地黄、石斛、枸杞子、麦冬。
陈老师认为,养清阴可助化湿浊,笔者在临证中应用养阴以助化湿的治法,取得较好效果[5]。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0岁,2013年9月15日诊。
头痛3 d,发热无汗、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处方:羌活10 g、防风10 g、细辛3 g、荆芥10 g、川芎10 g、黄芩10 g、玄参10 g、甘草10 g。
3剂,水煎450 ml 分早中晚3次温服,1剂/d。
3剂而愈。
陈老师在外感病治疗中,注重扶胃阴,以玄参养胃阴、清浮游之火,防辛散之品伤阴助火之弊。
2.4 寒热相佐相助:目前所见表证多与其他邪气、体质因素、素体疾患相杂。
表证对人体气血水火均有影响。
外感袭表损耗卫气,表里不通郁遏阳气、阻塞阴血。
陈老师认为,辛温之剂适当配伍辛凉之品,而辛凉之剂合入辛温之品,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民国名医曹颖甫先生善在桂枝汤中加入辛寒之浮萍[6],助汗且使汗出即止。
常子维老中医擅用银翘散加麻黄以通治外感[7],民国名医何廉臣[8]认为温病之时,伏温自内发,轻则桑菊饮加麻黄,惟麻黄用量极轻,约二、三分即止,取其轻扬之性,疏肺透表。
陈老师在治疗外感风寒时,善麻黄与金银花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时,善用银翘散方,在辛凉剂中加入辛温之品,能中病即止,无过逾之害。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15岁,2009年3月28日诊。
天气突热,因事外出,出现低热、体温37.5 ℃、咽红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处方:金银花15 g、连翘10 g、薄荷10 g、竹叶15 g、玄参10 g、荆芥10 g、淡豆豉6 g、牛蒡子5 g、甘草5 g、芦根15 g,水煎450 ml分早中晚饭后温服,1剂/d。
5剂而愈。
陈老师治疗风热发热,重视银翘散中辛温之豆豉、荆芥,认为银翘散凉温并用,辛散为主,是寒热佐助的代表方剂。
·556·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6月第38卷第6期Int J Trad Chin Med, June 2016, V ol. 38, No.63解表药的应用体会3.1 羌活善除头痛:陈老师善用羌活,在一次讨论会中,讲述了应用羌活的小故事:“冬日天寒,落水为冰,有行诡癖者,以之浣发,不干不温,以冷气凌之,铸发为冰,敲冰散发,头痛不止,羌活得之,消散自如。
”此教诲中,蕴含了对羌活两方面功效的总结:一是针对外感寒气之重,二针对湿邪之甚。
陈老师认为此两病机,可单一为病,也可相协为患,均可以羌活解之。
临证中配伍独活可更好的发挥疗效。
正如《本经逢原》曰: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
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益气汤(应为升麻益胃汤)中用之,深得补中寓泻之意[9]。
陈老师认为,羌活对于寒湿外感疼痛效果明显,不一定风寒湿齐备方用,任何一邪皆可用之。
3.2 柴胡气平味辛:陈老师认为,柴胡气平味辛苦,善主寒热。
热病得之可清热,寒病得之可通阳。
正如《神农本草经》曰其:“寒热邪气,推陈致新”[10]。
刘渡舟[11]认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此方柴胡用量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甚至剂量同等,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陈老师同意刘渡舟的认识,认为柴胡在外感病中既可解表,又能防止邪入少阳,药气不寒不热,用之可寒可热,辛散开达,特别适合老年、虚人外感。
以柴胡为主方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病的良方,后世之柴胡银翘散汤拓展了柴胡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柴胡之变通用法不计其数。
北京元老陈慎吾[12]、四川乐山名医江尔逊[13-15]、天津伤寒名家张国骏[16]均善用柴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