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表现二:谋求政治大国
1956年加入联合国; 70年代以后,日本以加强 “防卫”为名,大力发展 军事力量。20世纪末,日 本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军 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 器装备,还在“国际合作 ”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 军。
2016-2017年日本成功跻身安理会成非 常任理事国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过度高福利
影响社会社产
想一想?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能解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吗? • 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优 点也有弊端,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是不可 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阶段 政治联合
启示1
结合以上内容,分析战后欧洲 发展的趋势。你有何启示?
趋势:欧洲由分裂走向联合,由 对抗走向合作。 启示:合作共赢
二、美国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所占世界的比重(%)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工业生产 对外贸易 黄金储备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启示3 结合战后日本崛起原因,用一 句话说出你的感受是什么?
感受:和平发展 …
活动探究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给我国实现 “中国梦”的启示有哪些?
•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
• 2.进一步深化改革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 3.积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
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 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 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第37课 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岳麓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第37课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30%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A、大力扶植私人企业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D、十分重视教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社会改革B、适当的经济政策C、美国扶持D、朝鲜战争的爆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A、争取美国的援助B、引进科学技术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
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
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
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A、制造慕尼黑阴谋B、出台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
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A、北约B、华约C、欧洲联盟D、独立国家联合体【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A、欧共体的组建B、欧盟的成立C、欧盟的扩张D、欧元的发行【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社会改革B、适当的经济政策C、美国扶持D、朝鲜战争的爆发【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_1
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明确要求学生标记并记住1、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立于1993年。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大国。
(二)欧洲的联合1、帮助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帮助学生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做好铺垫。
2、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
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
当然,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3 图文
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 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 ➢ 特点: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 原因: ➢ (1)客观原因: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
主义国家大量援助。 ➢ (2)主观原因: ➢ ①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
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 ➢ ②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 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作用: ➢ (1)政治上: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步调一致。 ➢ (2)经济上: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 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 欧洲联合的目的: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 经济的发展,应对美、苏两个大国。
东 芝(家电) 索 尼(电子) 松 下(家电) 佳 能(数码) 夏 普(家电)
丰 田(汽车) 凌 志(汽车) 本 田(汽车) 精 工(手表) 西铁城(手表)
建设在海上的日本机场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本土资源相对 匮乏。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848个小岛 组成,东西宽300公里,南北长3500公里。境内多山,海岸线全 长33889公里。
➢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总
欧洲联盟(欧盟 European Union)扩张
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5月9日为“欧洲日”。
➢宗旨: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 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 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 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 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当代西方史学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有哪些?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原因: 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③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启示):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
在北京大学演讲
请你把《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与他 这段话结合起来探究: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概况怎样?
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有哪些?你知道日本名列世
界前列的生产领域都有哪些吗?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基本概况:
①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持续高速发展,发展速 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成为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重建后的柏林
战后的柏林街头 重建柏林
战重后,建一后片的废广墟的岛广岛
1
2
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点: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 意义。
3
阅读思考
1、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
22
原因 欧洲的联合 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表现
西欧走向联合:欧共体
欧盟
经济迅速发展 日本的崛起
原因 概况
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欲望的膨胀
23
1、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 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 变的标志是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大国崛起》则认为战后的改革为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成为现代日本的全新起点。日本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迅速起飞,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九十年代,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原因(1)社会经济改革;(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三:二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图四:
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组速发展。图三展示了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飙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经济大国;图四显示日本在战后二十年多年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位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榜首。
885
426
钢产量(亿吨)
270.3
117.O
汽车产量(万辆)
9 36.4
824.4
水泥产量(万吨)
11120.3
6405.6
表一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美国呈下降趋势。
表二1970年西欧在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的演讲中曾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和经济潜力方面来考虑时,就可以看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要注意: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2013.3.12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二课时充要条件填一填1.p⇔q.此时,我们说,p 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2.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结果只有四种: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一)从逻辑关系上看,(1)若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p⇒q,但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4)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从集合的观点看,设集合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A ⊆B ,且⊆A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判一判1.“b =0(√)解析:当b =0时,f (x )=ax 2+c 是偶函数;当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是偶函数时,对称轴x =-b2a=0,得b =0.故是充要条件.2.“x >0,y >0”是“xy >0”的充要条件.(×)解析:x >0,y >0⇒xy >0,但由xy >0得x 、y 同正或者同负,即xy >0⇒x >0,y >0,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错误.3.“a >b ”是“q :a +c >b +c ”的充要条件.(√)解析:由不等式的加法法则知正确.4.⎩⎪⎨⎪⎧ x 1>3,x 2>3是⎩⎪⎨⎪⎧x 1+x 2>6,x 1x 2>9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析:由⎩⎨⎧ x 1>3,x 2>3及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x 1+x 2>6,x 1x 2>9成立.但由⎩⎨⎧x 1+x 2>6,x 1x 2>9⇒⎩⎨⎧x 1>3,x 2>3.如x 1=1,x 2=10满足⎩⎪⎨⎪⎧ x 1+x 2>6,x 1x 2>9,但不满足⎩⎪⎨⎪⎧x 1>3,x 2>3,故应为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错误.5.已知直线a ,b ,平面α,β,且a ⊥α,b ⊂β,则“a ⊥b ”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a ⊥α,若α∥β,则 a ⊥β.又b ⊂β,所以a ⊥b 成立.而a ⊥b ,显然不能推出α∥β,所以“a ⊥b ”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错误.6.“a =3”是“直线ax +3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a =3,则ax +3y =0即为x +y =0与直线x +y =1平行,反之若ax +3y =0与x+y =1平行,则-a3=-1,a =3,所以“a =3”是“直线ax +3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充要条件,故错误.7.“a>b”是“2a>2b”的充要条件.(√)解析:∵y=2x在R上是增函数,∴a>b⇔2a>2b.8.“a=b”是“lg a=lg 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当a=b≤0,故错误.1.符号“⇔提示:“⇔”表示“等价”.如“A与B等价”指的是“如果A,那么B”,同时有“如果B,那么A”,或者说“从A推出B”,同时可“从B推出A”.2.p的充要条件是q与p是q的充要条件一样么?提示:从充要性来说一样,但“p的充要条件是q”的充分性是q⇒p,而“p是q的充要条件”的充分性是p⇒q.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有哪些?提示:(1)定义法: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判断由已知和结论构成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亦同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2)等价转化法:利用p⇒q与綈q⇒綈p,q⇒p与綈p⇒綈q,p⇔q与綈q⇔綈p的等价关系.(3)集合法:即判断满足条件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与满足结论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当所要研究的p,q含有变量,即涉及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或者与集合有关或所描述的对象可以用集合表示时,可以借助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利用Venn图或数轴解题.(4)特殊值法:对于选择题,可以取特殊值来验证充分性或必要性不成立,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证明题.思考感悟:1.{a n }是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 2n -1+a 2n <0⇔a 1(q 2n -2+q 2n -1)<0⇔q 2(n -1)(q +1)<0⇔q ∈(-∞,-1),故“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C.答案:C2.“lg x >lg y ”是“10x >10y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lg x >lg y ⇒x >y >0⇒10x >10y >1,充分性成立;10x >10y >1⇒x >y >0⇒lg x >lg y ,必要性成立,则“lg x >lg y ”是“10x >10y >1”的充要条件.故选C.答案:C3.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________. (1)a >b +1 (2)a >b -1 (3)a 2>b 2 (4)a 3>b 3解析:(1)a >b +1能够推出a >b ,a >b 不能推出a >b +1,是; (2)a >b -1不能够推出a >b ,不是; (3)a 2>b 2不能够推出a >b ,不是;(4)a 3>b 3能够推出a >b ,a >b 也能推出a 3>b 3,不是. 答案:(1)4.下列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若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綈B 也是綈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a >0Δ=b 2-4ac ≤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 ③“x ≠1”是“x 2≠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知①②正确.对于③,若x =-1,则x 2=1,充分性不成立,故③错误.故填①②. 答案:①②1.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A ={1,a },B ={1,2,3},若a =3,则A ={1,3},所以A ⊆B ,所以a =3⇒A ⊆B ;若A ⊆B ,则a =2或a =3,所以A ⊆B ⇒ a =3,所以“a =3”是“A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答案:A2.“cos α=-32”是“α=2k π+5π6,k ∈Z ”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α=2k π+5π6,k ∈Z 时,cos α=-32;反过来,若cos α=-32,则α=2k π+5π6或α=2k π+7π6,k ∈Z .所以“cos α=-32”是“α=2k π+5π6,k ∈Z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A3.设{a n }是等比数列,则“a 1<a 2<a 3”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由题可知,若a 1<a 2<a 3,即⎩⎪⎨⎪⎧a 1<a 1q ,a 1q <a 1q 2,当a 1>0时,解得q >1,此时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当a 1<0时,解得0<q <1,此时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反之,若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则a 1<a 2<a 3成立,所以“a 1<a 2<a 3”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4.“a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两直线平行,可得⎩⎪⎨⎪⎧a (a -2)=3×1,a ×1≠3×1,解得a =-1;当a =-1时,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 -3y -3=0和x -3y +1=0,可知两直线平行.故“a =-1”是“直线ax +3y +3=0与直线x +(a -2)y +1=0平行”的充要条件.答案:C5.函数f (x )=(a +1)tan 2x +3sin x +a 2-3a -4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a =4 B .a =-1C .a =4或a =-1D .a ∈R解析: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x ⎪⎪x ≠π2+k π,k ∈Z ,该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f (x )为奇函数且0∈A , ∴f (0)=0,即a 2-3a -4=0, ∴a =4或a =-1,当a =-1时,易证f (x )=3sin x (x ∈A )是奇函数; 当a =4时,f (x )=5tan 2x +3sin x (x ∈A ),这时f ⎝⎛⎭⎫-π4=5-322,f ⎝⎛⎭⎫π4=5+322, ∴f ⎝⎛⎭⎫-π4≠f ⎝⎛⎭⎫π4,f ⎝⎛⎭⎫-π4≠-f ⎝⎛⎭⎫π4. ∴f (x )=5tan 2x +3sin x (x ∈A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不合题意, ∴a =4舍去.故选B. 答案:B6.“函数y =x 2-2x -a 没有零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解析:函数y =x 2-2x -a 没有零点⇔Δ=(-2)2-4×1×(-a )<0⇔a <-1. 答案:a <-17.已知集合A =⎩⎨⎧⎭⎬⎫x ⎪⎪12<2x <8,B ={x |-1<x <m +1},若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易知集合A ={x |-1<x <3},∵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A 是B 的真子集,∴m +1>3,∴m >2.答案:(2,+∞)8.已知x ,y 都是非零实数,且x >y ,求证:1x <1y的充要条件是xy >0.证明:(1)必要性:由1x <1y ,得1x -1y <0,即y -x xy<0, 又由x >y ,得y -x <0,所以xy >0.(2)充分性:由xy >0,及x >y ,得x xy >y xy ,即1x <1y.综上所述,1x <1y的充要条件是xy >0.一、选择题1. 设原命题“若p则q”真而逆命题假,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若p则q”真而逆命题假,即p⇒q,q⇒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答案:A2.设x∈R,则x>2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x>1 B.x<1C.x>3 D.x<3解析:由x>2可推出选项,而由选项推不出x>2.故选A.答案:A3.如果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A是D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D⇒C⇔B⇒A,但A⇒D,∴Α是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A.答案:A4.设集合M={x|x>2},P={x|x<3},那么“x∈M或x∈P”是“x∈M∩P”的()A .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B .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解析:由已知M ∩P ={x |2<x <3},所以x ∈M ∩P ⇒x ∈M 或x ∈P ,反之不成立,故选B. 答案:B5.不等式2x 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12<x <3B .-12<x <0C .-3<x <12D .-1<x <6解析:2x 2-5x -3<0的充要条件为-12<x <3对于A ,是2x 2-5x -3<0的充要条件; 对于B ,是2x 2-5x -3<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于C ,是2x 2-5x -3<0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于D ,是2x 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D. 答案:D6. 设a 1,b 1,c 1,a 2,b 2,c 2均为非零实数,不等式a 1x 2+b 1x +c 1>0和a 2x 2+b 2x +c 2>0的解集分别为M 和N ,那么“a 1a 2=b 1b 2=c 1c 2”是“M =N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通过特例说明.例如a 1,b 1,c 1,a 2,b 2,c 2分别为1,-2,-3,-1,2,3满足a 1a 2=b 1b 2=c 1c 2,但是M ≠N ,当a 1,b 1,c 1,a 2,b 2,c 2,分别为1,-1,1,1,1,1时M =N =R 但是a 1a 2=b 1b 2=c 1c 2不成立.故选D. 答案:D7.已知条件M :“△ABC ∽△A ′B ′C ′”;条件N :“AB ∥A ′B ′,AC ∥A ′C ′,BC ∥B ′C ′”,则M 是N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两三角形对应边分别平行,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不一定平行,故选B.答案:B 二、填空题8.“x ≥0”是“x 2≤x ”的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x 2≤x 即0≤x ≤1,所以x ≥0⇒0≤x ≤1,但0≤x ≤1⇒x ≥0,所以“x ≥0”是“x 2≤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9.设A ,B 是非空集合,则“A ∩B =A ”是“A =B ”的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A ∩B =A ⇒A ⊆B ⇒A =B ,反之,A =B ⇒A ∩B =A ,故“A ∩B =A ”是“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10.“x ∈A ∩B ”是“x ∈A ”的________条件;“x ∈A ∪B ”是“x ∈B ”的________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11.“ax 2+bx +c =0(a ≠0)有实根”是“ac <0”的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ax 2+bx +c =0(a ≠0)有实根,所以Δ=b 2-4ac ≥0,ac <0不一定成立;但ac <0时,Δ=b 2-4ac ≥0一定成立,所以“ax 2+bx +c =0(a ≠0)有实根”是“ac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12.已知a ,b ∈R ,则“ab =0”是“a 2+b 2=0”的________条件.解析:当a =1,b =0时,ab =0,此时a 2+b 2≠0,可知充分性不成立; 当a 2+b 2=0时,由a 2≥0,b 2≥0可知a =b =0,则ab =0,可知必要性成立; 则“ab =0”是“a 2+b 2=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三、解答题13.已知ab ≠0,求证:“a +b =1”的充要条件是“a 3+b 3+ab -a 2-b 2=0”. 解析:先证必要性:∵a +b =1,b =1-a .∴a 3+b 3+ab -a 2-b 2=a 3+(1-a )3+a (1-a )-a 2-(1-a )2=a 3+1-3a +3a 2-a 3+a -a 2-a 2-1+2a -a 2=0,∴必要性成立.再证充分性:∵a 3+b 3+ab -a 2-b 2=0, 即(a +b )(a 2-ab +b 2)-(a 2-ab +b 2)=0, ∴(a +b -1)(a 2-ab +b 2)=0.又ab ≠0,∴a ≠0且b ≠0,从而a 2-ab +b 2≠0, ∴a +b -1=0,即a +b =1.∴充分性成立.故原命题成立.14.求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解析: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根等价于a =0或⎩⎪⎨⎪⎧1a <04-4a ≥0或⎩⎨⎧1a >0-2a <04-4a ≥0,解得a ≤1.15.关于x 的方程ax 2+bx解析: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所以a+b+c=0,即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证明如下:①充分性:因为a+b+c=0,所以a×12+b×1+c=0,所以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②必要性: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所以a×12+b×1+c=0,所以a+b+c=0.16.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2+b2+c2=ab+ac+bc.解析:(1)充分性(a2+b2+c2=ab+ac+bc⇒△ABC为等边三角形):∵a2+b2+c2=ab+ac+bc,∴2a2+2b2+2c2=2ab+2ac+2bc,∴(a-b)2+(a-c)2+(b-c)2=0,∴a=b,a=c,b=c,∴a=b=c,∴△ABC为等边三角形.(2)必要性(△ABC为等边三角形⇒a2+b2+c2=ab+ac+bc):∵a=b=c,∴a2+b2+c2=3a2,ab+ac+bc=3a2,∴a2+b2+c2=ab+ac+bc.综上,所证结论成立.。
战后国际关系史(第一编)
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第一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苏联,西欧日本,第三世界。
纽伦堡审判:战争罪(乙级战犯),破坏和平罪(甲级战犯),违反人道罪(丙级战犯)1945年11月至1946年9月,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24名战犯不足:德军参谋总部无罪,宽容了德国金融寡头和法西斯宣传机构。
东京审判五国合约“四,三,二公式”:1945年苏、美、英三国波茨坦会议,对意大利合约由美苏英法四国代表准备;对罗、保、匈合约由苏美英准备;对芬兰合约由苏英两国准备。
1947年2月在巴黎签署五国合约。
主要框架包括领土条约,政治条约,军事条约,赔偿条约。
五国合约是战后初期展示盟国合作延续的产物,也是大国力量对比与利益交换的现实反映。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雅尔塔会议曾决议分区占领和管制德国,并邀请法国参加管制委员会。
1948年4月,西方占领区三区合一,形成了苏联的“东占区”与西方三国的“西占区”的对峙。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改造(2007年简答)具体措施:整肃战犯;制定新宪法;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拆迁赔偿。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2008年论述)强调大国合作,尤其是美苏合作;建立联合国;一套国际经济秩序的办法,控制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大西洋宪章》或《联合国家宣言》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宣言:“美、英两国不谋求领土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在彻底消灭法西斯后,保障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公海航行自由……”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1946年的《八千字电报》和1947年的《苏联行为的根源》:苏联传统的和本能的不安全感是其行动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依据;苏联的政策目标是提供本国实力,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图扩大自己的实力范围;美国应把苏联当成对手而不是朋友;美国应竭尽遏制苏联势力扩大,并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为美国战后对苏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DY2)
阅读下列材料: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1、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1950—1970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主要特点。从图中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个国家?
①特点: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②日本
2、西欧各国及日本经济增长的相同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①内因: ②外因:
原因 1.利用 ; 2.制定 ; 3.发挥 ; 4.采用 。 5.欧洲的联合 ① 20世纪60年代建立 ; ②1993年建立 。 1.美国在日本进行 推行 2.利用 ; 3.制定 ; 4.发展 ; 5.实行“ ”政策。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 ; 日 近20年 本 b.1974-1975 ;
;
c.8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日本自卫队 扩张强劲 军费开支 世界第二
2008.11日本向 印度洋派遣第四批 海上自卫队舰艇
2003.11日本主力舰出动到 东海搞军演,加紧监控东海海域
2003.12日本决定向 伊拉克派兵
a.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 近20年持续高速发展, 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 经济大国
。
历程 西 欧
a.20世纪50年代恢复 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b.50-70年代持续繁荣; c.90年代以后经济快速发展。
原因
1.利用美国的援助; 2.制定恰当经济政策; 3. 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4. 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 5.欧洲的联合 ①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共体; ②1993年成立欧盟。
二战后初期的西欧
今天的西欧
1、记住: 欧盟成立的时间、意义。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归纳: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认识: 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一、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5年〕1.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2.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经济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
经济白皮书这样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
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这标志着到1955年为止,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此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1.重新赶超的出发点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终极笔记
说明:以下笔记分为八个部分,本笔记适合于专业课的最后一轮复习。
今后我还将整理并公布一些笔记,专业课试题和相关资料,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目录:一楼第一部分战后初期格局的确立二楼第二部分美国三楼第三部分苏联四楼第四部分西欧五楼第五部分日本六楼第六部分中国七楼第七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八楼第八部分新时代的国际关系第一部分战后初期格局的确立1.伦敦第一届外长会议的争执焦点2.巴黎第二届外长会议的妥协3.盟国对德政策的分歧(如何建设新德国?)―――美苏对德政策首次公开破裂(对德赔偿问题的不同)―――“捕鸟猎犬行动”,即货币改革―――准备成立西德政府―――第一次柏林危机4.美国对日的独占(体现在四个方面)5.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6.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及原因第二部分美国(1945-1995)一.美国全球霸权的确立(1945-1949)1.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2.杜鲁门主义及其实质3.英国的三环外交和《英法同盟互助条约》及其意义4.马歇尔计划及其意义5.《布鲁塞尔条约》及其意义6.北约的建立及其意义7.《里约热内卢条约》的分歧、主要内容及其意义8.美洲国家组织建立的意义9.“第四点计划”的实施(“国际开发法案”)及其意义二.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在亚洲的侵略(1950-1959)1.朝鲜战争的胜利的伟大意义2.《旧金山对日和约》3.《日美安全条约》4.《日台和约》5.《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三.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1960-1969)1.U-2飞机事件―――四国首脑会议流产―――对赫鲁晓夫的影响2.肯尼迪的“和平战略”(美国原先遏制战略的基础及“和平战略”实施的可能性)的内容3.美苏维也纳首脑会晤(无果而终)4.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及意义5.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四点)及原因影响6.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及意义7.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8.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六天战争)的意义9.葛拉斯堡罗会谈四.美苏在缓和中争夺(1970-1979)1.尼克松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措施及意义2.《关于柏林问题的四方协定》的内容及意义―――东方条约的签定(执行“新东方政策”)及其意义3.美苏首脑会谈4.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谈判(SALT)的两个阶段及其意义5.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讨论的主题主要内容及其意义6.中欧裁军会议的分歧及其原因五.美苏争夺的新态势及世界的多极化发展(1980-1989)1.卡特主义及措施2.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实质3.“星球大战”计划出台背景内容及原因和相应措施4.美苏首脑会谈及其意义5.里根主义的背景内容实质及同杜鲁门主义的共同之处6.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的签署的分歧主要内容及意义7.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及背景和举措意义六.转化中的世界格局(1990-1995)1.美苏签定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SALT的继续和发展)原因主要内容及意义2.布什的“世界新秩序”及为什么不可能实现3.冷战的影响及结束4.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原因5.美俄首脑会晤6.北约东扩―――和平伙伴关系第三部分苏联(1945-1991)一.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同东欧的关系(1945-1949)1.苏联成为两极之一的原因及表现2.战后初期的苏联对外政策的依据及举措和总评3.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不同方式4.东欧国家政权巩固的措施5.经互会的成立原因及意义6.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的背景任务意义7.苏南关系破裂的原因及影响二.对外政策出现新变化(1950-1959)1.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外交:A、对奥和约的缔结(意义)B、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的召开C、同日本恢复外交关系D、美苏戴维营会谈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3.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新情况:苏南关系的改善―――波兹南事件(原因)―――匈牙利事件(原因)―――苏南关系再度破裂三.苏联加强对东欧的控制(1960-1969)1.“布拉格之春”的原因“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及苏联的对策2.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四.苏联的缓和政策(1970-1979)1.缓和战略得以推行的条件内容及实质采取的举措及意义2.苏联在“缓和”下的对外扩张:A、在南亚的渗透(表现)B、对非洲事务的干涉C、支持越南反华和侵略柬埔寨D、占领阿富汗五.苏联走向没落及世界的多极化(1980-1991)1.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和具体实施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苏联的历史地位3.独联体成立的原因及展开的合作第四部分西欧(1945-1995)一.战后初期的西欧(1945-1949)见第二部分(一)中的3-6条二.西欧联合趋势的出现及发展(1950-1959)1.西欧联合的设想及相关理论、代表人物―――联合的障碍:对德政策―――舒曼计划及意义―――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重新武装西德―――普利文计划―――一般性条约(德国条约/波恩条约)标志德国主权的恢复―――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未被法国批准―――各方谈判、妥协―――“伦敦-巴黎协定”及意义3.《罗马条约》签定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4.实施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四个特点5.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措施及意义6.戴高乐施政时的国际背景及戴高乐的外交政策三.西欧力量的增长和外交政策的调整(1960-1969)1.欧洲经济共同体在60年代的主要成就:A、关税同盟实施的意义B、“伏歇方案”及“空椅子”事件发生的根源及解决2.英国发起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及急于加入欧共体的原因3.法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A、拒绝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B、签定《法德合作条约》C、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D、中法建交4.西德政策的转变: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及其背景四.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1970-1979)1.欧共体的扩大与发展的成就及政治合作的成绩2.欧共体对外政策的协调:A、“用一个声音说话”―――B、大西洋关系宣言的内容及意义―――C、对苏联的缓和政策的应对―――D、西欧对第三世界政策的改变(原因)五.多极化的发展和东欧巨变(1980-1989)1.欧共体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A、对《罗马条约》的修改B、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的表现C、“尤里卡”计划的背景内容意义D、西欧防务联合的进展2.东欧巨变的原因及对西欧的影响3.“德洛尔计划”的提出六.新时代的欧洲(1990-1995)1.美国“新大西洋主义”提出的背景及目标及《欧共体-美国关系宣言》的签定2.德国的统一标志雅尔塔格局终结及其步骤3.欧安会会议及《新欧洲巴黎宪章》标志冷战结束:美、苏、欧的各自计划―――《新》的内容―――欧安会首脑会议总评4.《欧洲联盟条约》产生的背景及两个具体条约5.“欧洲经济区”设想的产生、成立、内容、意义6.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及波黑冲突第五部分日本(1945-1995)一.战后初期的日本(1945-1949)见第一部分4~5条二.日本追随美国的政策(1950-1959)见第二部分(二)的2~5条三.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1960-1969)1.美国对日本经济复兴的政策2.日本经济起飞的特点3.美日矛盾的发展4.岸信介的外交三原则5.美日改约的原因及日本的要求内容和新约的特点意义6.日本人民反对美日改约的斗争四.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1970-1979)1.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美日的“平等伙伴关系”的提出3.“多边自主外交”的开展(田中角荣)4.三木武夫的“等距离外交”5.福田赳夫的“全方位和平外交”6.日本对东盟的新认识7.“福田主义”的提出及意义五.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1980-1989)1.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内容及背景2.中曾根的“战后政治总决算”与综合安保的结合及采取的措施意义3.大平正芳时代的日本环太平洋经济合作的设想及提出的依据4.铃木时代的“铃木主义”5.中曾根的“太平洋合作四原则”6.环太平洋合作的意义及问题7.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及表现出的特点8.中曾根时代的外交总特征六.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外交实践(1990-1995)1.《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的通过2.美日贸易摩擦激化的原因3.日俄关于北方领土问题的斗争及日俄关系的发展4.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5.宫泽喜一提出日本对亚洲的四原则(宫泽主义-福田主义)6.日本亚洲外交的难点第六部分中国(1945-1995)一.中美关系1.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及“一边倒”的外交三大政策3.对帝国主义特权的肃清政策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5.中美三个公报:《上海公报》(1972)、《中美建交公报》(1978)和《八·一七公报》(1982)6.中美关系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7.中美矛盾二.中苏(俄)关系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及意义2.苏联“三和路线”与中国的分歧3.戈尔巴乔夫访华及《中苏联合公报》签定意义4.中国同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四点原则三.中国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1.中日恢复邦交的过程:中国对日恢复邦交的基本政策中日恢复邦交的障碍2.《中日联合声明》及意义3.《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其意义4.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相互信赖5.中日关系的摩擦6.1989年后中国与西欧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四.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1.中国与部分邻国边界问题解决的意义2.中国与阿拉伯、非洲国家的相互关系五原则3.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四原则4.中国同拉美国家的八点相同与六点合作的有利条件5.中国同东盟国家发展关系的四原则6.中国的亚太合作原则和措施7.中国的亚太合作三项目标第七部分第三世界国家(1945-1995)一.亚非地区1.亚非会议的目的成果十项原则及意义2.50年代中期以后的国际关系变化及不结盟国家五项标准和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3.“77国集团”的出现及一系列经济合作集团的兴起4.朝鲜半岛的新局势5.中亚、外高加索地区在苏联解体后的热点问题6.非洲统一组织建立的背景和主要工作7.南部非洲反对种族主义斗争的进展8.西南非洲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9.南非民主进程的三个阶段10.非洲的动荡及其原因二.中东地区1.以色列复国的历史及以色列国的建立2.第一次中东战争及其结果3.关于苏伊士运河的争夺和第二次中东战争及结果4.美国针对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5.第三次中东战争见第二部分(三)的第八条6.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7.两伊战争的原因8.第五次中东战争三.拉美地区及其他第三世界的问题1.美国对多米尼加革命的干涉及针对拉美的“约翰逊主义”2.拉美国家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3.拉美国家70年代争取经济独立的表现4.拉美80年代帐务危机的原因及“失去的十年”的教训5.里根政府的中美洲政策6.冷战后美国干预下的拉美民主化重大事件7.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四大组织8.南北关系不平等的表现9.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主要意见及困难10.联合国进入新时期开展的工作及困难第八部分新时代的国际关系(1991至今)一.冷战后各国关于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建议:1.美国:布什提出的“国际新秩序”2.西欧:西欧国家的“国际秩序三原则”3.日本:日本的“国际秩序建立的三项基础”4.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议5.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设想及为实现其设想而做的努力二.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新特点:1.多极化2.经济因素3.相互依存和合作4.缓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讲解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量援助 外因:
②原有的工业基础
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
内因: ③制定了适合的经济发展政策 ④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第三次科 技革命, 科学技术 转换为生
产力
知识讲解
2.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① 20世纪50年代初, 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 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 了战前水平; ② 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B. “福利国家” D. 计划经济制度
知识讲解
宗旨:“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 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 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 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知识讲解
议一议
据表格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 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 影响。
知识讲解
战后初 期美国 援助日 本的物资
为美军 修理战 车的日 本工厂
知识讲解
2.日本的崛起 原因
①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外
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因
② 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③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④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内 因
⑤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科教事业。
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 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 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 起来。战后资本主义在发 展中还出现许多新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教版 九年级下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影响
思考:比较日本和联邦德国 的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
(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2)美国的扶植、援助 (3)利用高科技成就,发展新兴工业 (4)发展外向型经济 (5)积极发展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 (6)加强宏观管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7) 社会改革,社会形势稳定
原因: ①197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西欧和日本的商品竞争 ③陷入对越战争泥潭 表现: ①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 币体系解体(美元贬值),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 1975年后,进入“滞胀”阶段ຫໍສະໝຸດ .80年代复苏,但财政赤字上升
原因: ①降低税率
②减少财政支出
③减少对企业干预 4、90年代 繁荣,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原因: 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3)原因 1.内因: ①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封建落后因素(基础) ②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③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引进最先进科技,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因:
①美国扶植 ②1951年,结束对日本占领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①开始谋求政治大国
②70年代中期,成为美国重要战略伙伴
原因:经济发展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事例: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的盛行 2.社会危机加深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种族歧视、毒品泛滥、 邪教横行,社会暴力愈演愈烈。
3.读图,你知道图中的人物是谁吗?你知道他 所领导的运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吗?
马丁· 路德· 金 20世纪五六十年 代,美国黑人民 权运动的领袖 种族歧视严重
(三)日本
领土面积377748KM2,人口12392 万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 破产,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 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 国的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 房被烧毁。
外交学院考研战后国际关系史西欧日本大事记
欧洲一体化:一、原因:1.战后两极体制下,西欧自强的需要;2.美国遏制苏联,重建欧洲势力均衡,促成西欧联合;3.避免战争,欧洲安全的需要,法德联合是基础;4.欧洲联合思想和统一运动长期发展二、经过:1948年布鲁塞尔条约,英、法、比、荷、卢《关于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和集体正当自卫的条约》,英首倡,美支持,西欧响应。
1949年5月欧洲委员会,目标模糊,没有实际决策权力1950年法国普利文计划,目的遏制德国,限制美国1951年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法、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正式成立1954年《巴黎协定》,西德恢复主权,重新武装,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4年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更名为西欧联盟,英法比荷卢+西德、意大利;西欧联盟在军事上纳入北约体系1957年六国《罗马条约》,签署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C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AEC,将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逐步纳入一体化进程的总目标1965年“空椅子危机”,法国由于与其他成员国在共同农业政策上的分歧,抵制共同体会议和活动长达半年之久,担心欧洲一体化朝着超国家方向发展1966年“卢森堡妥协”,共同体统一市场的战略目标因此停顿下来1967年欧洲共同体EC,简称欧共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并1970年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政治合作、安全与防务合作,欧共体建立欧洲政治合作机制(EPC)1972年欧安会筹备会议,拟定《赫尔辛基最后建议蓝皮书》1973年第一阶段外长会议,批准《赫尔辛基最后建议蓝皮书》,1973-75年第二阶段专家会议,1975年第三阶段首脑会议,签署《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即《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73年开始中欧裁军会议,1989年结束,无果,19个北约和华约国家参加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1981年第二次扩大,希腊1985年《单一欧洲法案》(SEA),87年生效,欧共体理事会决定争取在1992年底前建成统一大市场;建成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自由流动的“无边界”内部市场。
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⑵1973——1975 经济危机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⑶“滞胀”阶段 ①含义: ②特征: 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率
3.80年代 经济复苏(里根时期) ⑴原因:①②③ ⑵成效: ⑶问题: 4.90年代 繁荣时期(克林顿时期) ⑴表现: ⑵原因: ①改革 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 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③8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缓和。
1.西德和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相同原因?
四、矛盾和问题
1.阶级矛盾: 麦卡锡主义 2.社会危机加深: ⑴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发展 ⑵毒品泛滥 ⑶邪教横行 ⑷社会暴力
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⑴德国
⑵日本 4.恐怖主义
2001年美国9· 11事件
思考: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发展经济 都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 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革新生产 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 ③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 阶级矛盾。
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推 行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在克林顿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993——1996年) 四年内,美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6% , 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水平,财政赤字连续四 年下降,由1993年的2900多亿美元降至1886年 的1160亿美元,总共减少了60%左右。失业率 则从上台时的7.1%降到1996年的5.1%,还创 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 期内,美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美国 经济增长率达到近4%,通货膨胀率还不到2%, 失业率一直在4.6%~4.9%,创24年来最低纪录。 同时,财政赤字大幅度降低……再此期间,美 国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5 图文
训练检测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 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
B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2、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
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A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3、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除了自身的原因
的工厂重新开工,外汇收入不断攀升,绝路逢生的日本经济 迅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战 车 的
日
本
工
厂
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 事化改革。
②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开始扶 持日本。
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 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其中有个日本学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 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 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和高雄封锁。台湾海 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 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 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的南 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这是石油生命线。 中国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 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 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会上场,那就打!按 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 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对华抗战的准备。”
警钟长鸣
经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洗礼,日本一跃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亡我之心 不死,日本阻挠我们统一台湾、在钓鱼岛要 抢我们领土、在东海要抢我们资源、在教科 书上乱改侵略历史,21世纪如果跟日本开火, 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 在哪里?如果中国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 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16 战后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
思考: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 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2.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 展至关重要。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
是一个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尔
——丘吉
西欧,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欧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国、
小结
国家与地 区 美国
欧盟
经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因
二战→世界第一强国 ①振兴经济②维护国际地 位,联合自强 美国的积极扶植;日本 政府与人民的努力
经济发展的 共同原因
1、和平的 环境 2、科技的 推动 3、罗斯福 新政成功经 验
日本
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等国。在国际 政治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战后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 洲资本主义国家。
二、欧洲联盟
(一)战后各国为何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 (二)他们是怎么走上联合的道路的?
1、经济联合: “欧洲煤钢联营”( 1951年六国);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组建成立 (1958年) 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1967年) 2、政治经济联合: 欧洲经济政治联盟,简称欧盟( 1993年十二国) 3、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
第16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复习:
• 二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 二战的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 二战的结果 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月日本无条 件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 彻底胜利。
一、美国经济发展与演变
• 材料: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 储备更是达到3/4。……五六十年代,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 同时,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 活,……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冷战开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美国开始扶持日本。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被纳入美国世界战略的轨道。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1956年,日本与苏联恢复正常邦交,并在这一年加入联合国。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
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人类开始向信息时代迈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美国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就。1946年,世界上第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日本发展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美国、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
启示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 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 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 角色的根本原因。 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 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一 欧洲的联合
下列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煤(百万吨) 1939 1946 年 年 235 193.1 50.2 49.3 396.9 105.5 铁(万吨) 1939 1946 年 年 811 789 738 344 1775 208 钢(万吨) 1939 1946 年 年 1343 1290 795 441 2373 256
英国 法国 德国
二战后初期西欧的英、法、德各国煤、铁、 钢产量都低于战前水平,其中德国所遭受 的战争灾难最为严重,面临着经济恢复的 艰870~1913年 2.6% 1913~1950年 1.9% 1950~1970年 4.9% 二战后的1950~1970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 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
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1) 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2) 美国的援助 (3)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 经济发展政策等
苏
“欧洲不再是 欧洲人的欧 洲。”
欧洲面临什么问题?
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0C60S】 欧洲联盟 EU 【1993】 联合标志: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政治、经济联合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 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 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 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 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 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 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 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 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新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
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计划指导性经济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共同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重要特征)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 经济模式: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经济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2. 怎样形成的:
⑴二战后到70年代,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
⑵掀起国有化浪潮;
⑶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⑷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3. 经济高速发展。
原因: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4. 80年代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目的:摆脱七十年代滞胀
奉行经济思想:改行货币主义。
改革措施:⑴国有企业私有化;
⑵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⑶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
5. 20世纪90年代,“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法国的计划指导性经济
1. 经济模式:计划指导性经济。
2. 主要内容:
⑴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
⑵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明确实行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 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 主要内容: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防止滥用垄断权利,以保护中小企业,是竞争能在公平的市场和价格的自由协定中有序进行。
⑵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3. 经济成就:
⑴沿着这一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的迅速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⑵ 60年代中期,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的一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 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经济。
2. 政府的主导作用:
⑴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的产业;(成功的经验)
⑵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
⑶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3. 经济成就:
198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