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1说课稿
课题:§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夏春艳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目标设置、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在欧氏几何中,我们用点、线、面的关系研究图形的性质。
解析几何是借助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的结果反馈几何图形的性质。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第一课,担负着为全章开篇的重任。
本节课有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是几何概念,把这个几何特征代数化,引出斜率,完成数到形的过渡,为后续的用方程表示直线,并借助方程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也为整个解析几何奠基。
(二)学情分析与目标设置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因此有些问题可以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要过渡自然,让学生感受而不是接受。
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制定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两点的斜率公式,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体会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探索,互相交流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通过斜率的小故事培养学生顺境不盲目乐观,逆境不绝望放弃的意志品质。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理解,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难点】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应用多媒体设备和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设疑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多给学生操作与思考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整体思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引导者。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教案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斜率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掌握计算直线的斜率的方法。
3. 理解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4. 能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直线的倾斜角1. 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
2. 直线的倾斜角的计算方法。
二、直线的斜率1. 直线的斜率的定义。
2. 直线的斜率的计算方法。
三、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1. 斜率与倾斜角的定义及关系。
2. 斜率与倾斜角的计算方法。
四、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决实际问题1. 运用斜率和倾斜角计算直线的长度。
2. 运用斜率和倾斜角计算直线的交点。
五、巩固练习1. 计算给定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采用讲解法,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来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给定的练习题,检验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掌握。
3. 考试:设置有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考试题目,全面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实际问题案例: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教学步骤:一、直线的倾斜角1. 引入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意义。
2. 讲解直线的倾斜角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
前进量
o
类比 思想
x
k tan
斜率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问题 诊断
教学 对策 教学 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又应用 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并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过 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联想的能力。
指明方向
活动探究 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教材 反思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活动三
问题
7
教材 反思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理解 倾斜角和斜率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问题 诊断 教学 对策 教学 过程 掌握
知识与技能
直线斜率公式
教材 反思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经历 数学概念
地位 作用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问题 诊断 教学 对策 教学 过程 培养 思维的严密 性
过程与方法
感受
思想方法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活动一
倾斜角的概念与范围
问题 诊断
教学 对策 教学 过程
过点P与x轴成45º 的直线有几条?
y
L2 p
指明方向
活动探究 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教材 反思
L1
o
x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活动一
倾斜角的概念与范围
问题 诊断
教学 对策 教学 过程
学生画直线,探讨 倾斜角的类型?
指明方向
活动探究 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教材 反思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问题 诊断 学情分析
教学难点
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的 形成 2 斜率公式的建构
教学 对策 教学 过程 教材 反思
说课流程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倾斜角。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斜率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斜率。
3. 让学生能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4. 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方法。
5.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本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教学法,旨在让学生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环节,观察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环节,评估学生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关系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总结学生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直线倾斜角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课本结合具体图形,在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直线倾斜角概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用几何位置关系刻画,斜率从数量关系刻画,二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并且可以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
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本课涉及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研究斜率、直线的平行、垂直的解析表示等问题时都要用这个概念;斜率概念,不仅其建立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解析法,而且它在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核心作用,这是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直线的最本质条件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及其斜率,其他形式都可以化归到这两个条件上来。
2、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直线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它具有平直性,并向两方无限延伸等。
但是这只是定性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具体刻画或描述一条直线。
在初中阶段,学生也认识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但研究途径是先有数量关系(一次函数表达式),后建立其直观表示:直线。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是先有图形(或曲线),然后根据图形(或曲线)的几何特征确定图形(或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方程。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直线放入平面直角系,利用代数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从中体会解析几何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说课
说教材
说教材
发展要求: 发展要求: 1、掌握直线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 关系; 关系; 2、让学生初步体验解析几何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说教法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启发式, 启发式,导学式
由于学生学过三角 函数, 函数,在处理直线的斜 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式时, 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式时,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 优势, 优势,启发学生发现倾 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 规律, 规律,引导学生会斜率 存在性的讨论, 存在性的讨论,培养学 生思维的严密性。 生思维的严密性。
提升提
探究与发现: P.90 探究与发现:魔法师的地毯
板书设计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屏幕展示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定义: 倾斜角 定义: 定义: 1定义: 倾斜角 画图讲解 斜率 2.斜率 2.斜率k与倾斜角之间 斜率 2.斜率 2.斜率k与倾斜角 的关系 3.斜率公式 3.斜率公式
说过程——操作建构 操作建构 说过程
法一:用量角器(倾斜角) 法一:用量角器(倾斜角) 法二:用比例(斜率) 法二:用比例(斜率)
学生能解答开头 提出的疑问, 提出的疑问,弥 合学习的心理 缺口” “缺口”。在这 里让学生体会数 学来应用于生活 的价值。 的价值。
0
α
说过程——小结作业 小结作业 说过程
关键
启下
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对象: 对象:重点中学普通班高一的学生
比较活泼, 比较活泼,求知欲强
已具备了直角坐标系、 已具备了直角坐标系、必 修四三角函数的知识
情感保障
认知基础
说教材
三、内容分析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高二上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
高二上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我说的课是中学其次册〔上〕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一大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第一节课。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直线和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根底学问,直线的方程是探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根底,同时也是探讨圆的方程及其它圆锥曲线方程的根底。
为进一步探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
而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简洁应用,介绍了简洁的线性规划问题。
故本节课是学好这一章内容的关键。
2、教学目的的相识依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及新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根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驾驭斜率公式,并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实力目标: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提示,以提高学生分析、比拟、概括、化归的数学实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探究几何问题的思路,造就学生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提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表达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对学生进展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造就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及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绽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探讨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娴熟驾驭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2、本节的难点是对“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以及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承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这两个问题却并不简洁承受。
三、教法、学法指导1、学法辅导:〔1〕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学生,考虑到我校学生的数学根底较好,思维较为活泼,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优质课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优质课一、引言直线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对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理解是学习直线性质的前提。
本节课将围绕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 能够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 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性质; - 能够应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老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 黑板、白板或幻灯片; - 活动策略和案例; - 学生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1)引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通过一些图示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提出一个问题,如:两条线段的倾斜角相同,是否意味着它们的斜率相等?让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 理论讲解(1)介绍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直线与x轴的夹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讲解如何计算倾斜角的方法,强调倾斜角的范围。
(2)介绍直线的斜率的定义: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差值与横坐标差值的比值叫做直线的斜率。
讲解斜率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图示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问题,同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4. 性质和应用讲解(1)介绍一些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性质,如相等直线的倾斜角相等,斜率为正的直线上升,斜率为负的直线下降等。
(2)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斜坡的设计、道路坡度的计算等。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
确保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和性质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3)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4)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5)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节内容首先根据一次函数与其图像——直线的关系导出直线方程的概念;其次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从而实现了直线的方向或者说直线的倾斜角这一直线的几何属性向直线的斜率这一代数属性的转变;最后推导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这些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两个问题却并不容易接受.2.教法建议(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三大项:倾斜角的概念、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学生思维也对应三个高潮: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如何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有三个阶段①在教学中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通过讨论明确用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如何定义这个角呢,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确倾斜角的概念.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确定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学生还会认为用弧度制表示倾斜角不是一样可以数量化吗.再有,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而不用正弦、余弦或余切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直线的方程中体现的不是直线的倾斜角,而是倾斜角的正切,即直线方程(一次函数的形式,下同)中x的系数恰好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设计:(1) α变化→直线变化→中的系数变化(同时注意的变化).(2) 中的系数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同时注意的变化).运用上述正反两种变化的动态演示充分揭示直线方程中系数与倾斜角正切的内在关系,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斜率概念是极有好处的.③在进行过两点的斜率公式推导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课前要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有关内容作一定的复习准备.④在学习直线方程的概念时要通过举例清晰地指出两个条件,最好能用充要条件叙述直线方程的概念,强化直线与相应方程的对应关系.为将来学习曲线方程做好准备.(2)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宜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设计为启发、引导、探究、评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争辩、交流、和评价.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的建立,这三项教学任务都是在讨论、交流、评价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争论,组织交流,参与评价.教学设计示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4)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直线方程的概念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直线有下面关系:(1)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则直线上就有一点A,它的坐标是(0,1).(2)反过来,直线上点B(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一般地,满足函数式的每一对,的值,都是直线上的点的坐标(,);反之,直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式,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满足一次函数的每一对,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定义: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以上定义改用集合表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集合,记作.若(1)(2),则.问:你能用充要条件叙述吗?答:一条直线是一个方程的直线,或者说这个方程是这条直线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二)直线的倾斜角【问题1】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过定点,方向不同.如何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还有其他方法吗?或者说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这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导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问题2】在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我们用怎样的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呢?讨论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是简单的、自然的.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通过讨论认为: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表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板书】定义: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向上的方向,(2)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特别地,当与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0°≤α<180°或0≤α<π如图3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了,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的.(三)直线的斜率【问题3】下面我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倾斜角分别是30°、45°、135°的直线,并试着写出它们的直线方程.然后观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写出方程.30°ß--à=45°ß--à=135°ß--à=(注:学生对于写出倾斜角是45°、135°的直线方程不会困难,但对于倾斜角是30°可能有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借用三角函数中的30°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来解决.)【演示动画】观察直线变化,倾斜角变化,直线方程中系数变化的关系(1) 直线变化→α变化→中的系数变化(同时注意α的变化).(2) 中的x系数k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同时注意α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倾斜角与的系数的关系:倾斜角不同,方程中的系数不同,而且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板书】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作,即.这样我们定义了一个从“形”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倾斜角,现在我们又定义一个从“数”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斜率.指出下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 =tg60°(3) =tg(-30°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一起订正:(1)120°;(2)60°;(3)150°(为什么不是-30°呢?) 画图,指出倾斜角和斜率.结合图3(也可以演示动画),观察倾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情况.注意: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α=0°ß--à=00°<α<90°ß--à>0α=90°ß--à不存在90°<α<180°ß--à<0(四)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问题4】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tgα求出直线的斜率;如果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是确定的,倾斜角也是确定的,斜率就是确定的,那么又怎么求出直线的斜率呢?即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其中x1≠x2),求直线P1P2的斜率.思路分析: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1)正切函数定义是什么?(终边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比横坐标.)(2)角α是“标准位置”吗?(不是.)(3)如何把角α放在“标准位置”?(平移向量,使P1与原点重合,得到新向量.)(4)P的坐标是多少?(x2-x1,y2-y1)(5)直线的斜率是多少?=tgα= (x1≠x2)(6)如果P1 和P2的顺序不同,结果还一样吗?(一样).评价:注意公式中x1≠x2,即直线P1 P2不垂直x轴.因此当直线P1P2不垂直x轴时,由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斜率,而不需要求出倾斜角.【练习】(1)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α?(2)任意直线有倾斜角,则任意直线都有斜率?(3)直线(-330°)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多少?(4)求经过两点(0,0)、(-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5)课本第37页练习第2、4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个别辅导,订正答案(答案略).【总结】教师引导:首先回顾前边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再看下边的问题:(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要注意什么?(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一一对应吗?(3)已知两点坐标,如何求直线的斜率?斜率公式中脚标1和2有顺序吗?学生边讨论边总结:(1)向上的方向,正方向,最小,正角.(2)不是,当α=90°时,α不存在.【作业】1.课本第37页习题7.1第3、4、5题.2.思考题(1)方程是单位圆的方程吗?(2)你能说出过原点,倾斜角是45°的直线方程吗?(3)你能说出过原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4)你能说出过(1,1)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板书设计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直线方程二、直线的倾斜角三、直线的斜率四、斜率公式练习小结作业。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ppt课件
2021/3/19
;.
13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教过学程反思
2021/3/19
;.
14
;.
15
斜率
倾斜程度
倾斜角
Hale Waihona Puke ;.16问题反馈: 1、对倾斜角的概念理解还不够准确 2、不记得某些特殊角的正切值
3、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清楚
;.
17
图
像
错误原因 旋转方向错了
旋转的起始边错 了
超出范围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第一课时)
;.
1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
;.
2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八章 第二节
《直线的倾斜 角与斜率》
;.
3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形
倾斜角
直线
斜率 数
研究直线方程,直线位置关系的思维基础
;.
4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 分层提高 • 知识延伸
课后
;.
10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教过学程反思
课前准备
素材收集
图片
视频 2021/3/19
;.
11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几何画板制作图像
教学教过学程反思
2021/3/19
;.
12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教过学程反思
Camtasia Studio 8 录制微课
难点
探究倾斜角与斜率内在联系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
一、教案内容1.1 直线的倾斜角【教学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掌握求直线倾斜角的方法,能运用直线的倾斜角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求直线倾斜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直线的倾斜角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直角坐标系,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直线的斜率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2)讲解:介绍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讲解求直线倾斜角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直线倾斜角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判断直线的方向等。
1.2 直线的斜率【教学目标】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求直线斜率的方法,能运用直线的斜率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求直线斜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直线的斜率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直角坐标系,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倾斜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2)讲解:介绍直线的斜率的概念,讲解求直线斜率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直线斜率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直线的斜率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重合,求直线的倾斜角等。
二、教案说明本教案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直线的倾斜角,第二课时讲解直线的斜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并在应用环节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案中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直线的斜率计算【教学目标】掌握直线斜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直线的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斜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直线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直角坐标系,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题是:直线的倾斜家与斜率,它是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点击PPT2】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
【点击PPT3】首先来谈谈教材。
首先来看一下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点击PPT3】直线与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的第一章,从倾斜角到斜率实现了解析几何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坐标法”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用坐标法研究平面上最简单的图形—直线,对数学2中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点击PPT3】。
而且突出用代数方面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强调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
它既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的应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点击PPT4】接下来看一看学情分析,【点击PPT4】。
因为对象是重点中学的普通班的高一同学,所以比较比较活泼,求知欲强,而且已具备了直角坐标系、必修四三角函数的知识,都具备了情感保证和认知基础。
【点击PPT5】接着先对第一节即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得内容作简要的分析【点击5】本节分为两个部分组成,倾斜角与斜率,斜率公式。
教材中首先结合具体图形提出确定直线位置几何要素,可以是一个点与直线的方向,从而导出倾斜角的概念。
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从而实现了直线的方向也可以说是直线的斜率这一几何的属性进而向斜率这一代数的属性的转化,最后推导出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点击PPT6】于是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是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形成,斜率公式的建构。
其次谈谈本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析【点击PPT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课程标准为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了如下三点【点击PPT8】:对课表要求的细化分为两个部分:1、基本要求;2、发展要求【点击PPT9】基本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知道直线倾斜角的范围;2、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直线的斜率公式;3、掌握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能由直线的斜率求出直线的倾斜角,也能由直线的倾斜角求出直线的斜率(斜率存在的条件下);【点击PPT10】发展要求:1、掌握直线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初步体验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说教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高中数学必修二中的一章,主要讲解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直线的特性和性质,并掌握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方法。
同时,本章也为后续学习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学会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应用;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难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应用;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课内容第一节:直线的斜率本节主要介绍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首先,引入斜率的定义:斜率为直线上两点之间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差的比值。
接着,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斜率的计算过程,并介绍斜率为正、负和零的直线的性质。
最后,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斜率计算的掌握。
第二节: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倾斜角本节主要介绍斜率与直线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首先,根据斜率为正、负和零的直线的性质,引入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如何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倾斜角,并帮助学生理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几何意义。
最后,进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
第三节:应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本节主要介绍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介绍直线斜率和函数斜率的关系,并引入切线概念,讨论切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与函数的导数的关系。
最后,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应用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通过示例演示和讲解概念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中,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倾斜角。
2. 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能够计算直线的斜率。
3. 能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2.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直线的斜率k等于tan(倾斜角)。
3. 直线的斜率的计算:给定直线的倾斜角,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2. 采用例题解析法,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2. 讲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解释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3. 讲解直线的斜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学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掌握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讨论斜率的正负性:解释当倾斜角大于45度时,斜率为正;小于45度时,斜率为负。
2. 探究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不同倾斜角的直线,观察斜率的变化。
七、实际应用1. 生活实例:举例说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屋顶斜率、道路的坡度等。
2. 数学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数学问题,如计算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的方程等。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说课人姓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开篇之作,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与方程,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为后续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能利用公式求出直线的斜率。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斜率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斜率公式的探究及应用。
- 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四、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同时,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
五、教学过程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实施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启发诱导,探究新知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推导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数学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本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教版职业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属于新授概念课,是中专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倾斜角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
斜率是表示直线倾斜程度的代数表示,是后续课程展开的主线。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整体定位是,从倾斜角到斜率实现了解析几何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坐标法”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突出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强调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
本课有着开启全章,承前启后,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中专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化比较明显。
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直角坐标系、坡度和基本函数等相关知识,初步形成了数形结合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探究学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的分析,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掌握过两点的斜率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通过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两个概念,探究发现并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建构。
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几何画板和对斜率公式的形1成过程的讨论,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教法方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反思六个环节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
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这节知识是之后学习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微积分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布局
教材首先是以一个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条直线如何确定的思考题引入的,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让学生发现这些直线之间的区别。
然后引出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以及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然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坡度概念,自然引出直线斜率的概念。
然后是探究如何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直线的斜率,讨论两点的位置情况,最后推导出斜率公式。
最后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应用。
3.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斜率的概念,公式推导以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是一条直线,知道找到直线的两个点,然后连线就可以得到这条直线的图像。
对解析几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还不够,所以接下来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入浅出地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难点为:斜率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直线上一点如何确定一条直线,理解倾斜角的概念。
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工程领域坡度的概念,并结合三角函数正切的定义,理解斜率的定义。
让他们感受类比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作用。
3.通过分组探究知一条直线两个点求斜率,推导斜率公式,掌握斜率公式。
让学生感受公式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知识及数学工具的能力,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概念引入、深入研究、小节归纳。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问题1: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形状是什么
问题2:给定一个一次函数31y x =+如何画这条直线
显而易见,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通过找到这条直线的两个特殊点,然后连线就可以得到这条直线的图像,也就是我们依靠的理论依据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然后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3:假如知道直线一个点P ,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如何确定这条直线。
先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画出一条直线,然后以点P 为中心旋转这条直线,得到的直线都是过点P 的直线,引导学生发现直线之间的区别,他们会发现直线与坐标轴的夹角不一样。
但是要确定与坐标轴的八个夹角比较繁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只需要知道一个点和一个角就可以确定这条直线了。
设计意图: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索新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了创新思维的氛围。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个环节:概念引入
直线的倾斜角:
让学生先猜测要确定哪个角比较简单方便。
最后得到要确定的那个角是: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角数学家把它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直线的倾斜角: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通过旋转直线得到倾斜角的范围。
)
000,180α⎡∈⎣ 学完倾斜角之后是倾斜角概念的辨析
1,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吗
2, 不同直线,它的倾斜角一定不相同吗
3, 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倾斜角一定不同吗
4, 过同一点的不同直线倾斜角一定不同吗
最后归纳总结得到两个结论:1.我们可以用直线的倾斜角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2.一条直线可以用两个点来确定还可以用一个点和一个角确定。
设计意图:让他们明确什么是直线的倾斜角,以及通过对倾斜角概念的辨析,来加深学生对倾斜角概念的理解。
直线的斜率:
在日常生活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坡度,即反映坡面的倾斜程度。
坡度等于升高量比上前进量,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三角函数中的正切。
如何用倾斜角表示坡度
学生会发现坡度就是坡面所在的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
从而自然引出直线的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
斜率一般用小写字母k 表示。
=tan k α。
例1: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
(1)=45o α (1)=30o α (1)=135o α (1)=43o α
=tan k α的图像是怎样的呢明显知道=tan k α的图像是正切函数
)000,180α⎡∈⎣这一部分的。
然后根据图像得到斜率随倾斜角的变化而变化的。
其
中当倾斜角为90度时,斜率不存在。
所以倾斜角不为90度的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不同,直线的斜率也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例2:已知[]-1,1k ∈,求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明白直线的斜率如何来的以及理解什么是直线的斜率并对刚学习的知识加以简单运用。
第三个环节:深入研究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给定两点()111,p x y ,()222,p x y ,()111,p x y 如何求得直线的斜率
首先让学生先画出这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启发引导他们画剩余的情况。
最后可以得到4种情况。
=tan k α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与直线的两点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把班里的同学分成4组分别研究其中的一组。
然后让每个小组汇报结果和做法,正确的做法要表扬,不对的要加以引导改正。
最后得到12211221
y y y y k x x x x --==-- 思考:那么当直线重合或者平行x 轴时,上式还成立么 综上得到斜率公式12211221
y y y y k x x x x --==-- 例3:已知直线的两点,求这条直线的斜率,并判断这条直线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1)()()1,22,3, (2)()()1,23,1,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问题情境,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到, 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小节归纳
1.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直线的斜率公式
扩展运用:如何利用斜率判断两直线平行或垂直
为了使学生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会先让学生逐个谈一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最后我再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扩展运用的这个问题,可以给他们造成认知冲突,同时为下节课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做好铺垫。
六、 反思
1.上课之前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是课标教学目标,真实的应该是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
2.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还不是很清楚,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清楚
了很多
3.上课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好,下次一定尽力掌握好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为主,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错漏之处请多多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