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优质课ppt课件

最新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优质课ppt课件

思考21 生 在活 平中 面还直有角没坐有标其系它内表如示何倾确斜 定程 一度 条的 直量 线?
子问题1 坡度是如何定义的? 子问题2 坡度的数学本质是什么?
坡度(比)
升高量 前进量
教学 设计问题 过程 层层探究
思考1 在平面直 角坐标系内如何 确定一条直线?
思考2 生活中还有没有其它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作业布置 查漏补缺
思考1 在平面设直计角问坐标题系内层如层何探确究定一条直线?
例题分析 加深理解
思考2 生活中还有没有其它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当堂检测 学以致用
思考3 已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如何求斜率?
归纳总结 提高升华
作业布置 查漏补缺
教学 设计问题 过程 层层探究
思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确定一条直线?
程度的量?
思考思2考生3 活已中知还直有线没上有两其点它的表坐示标倾如斜何程求度斜的率量??
故事引入 激发兴趣
设计问题 例题分析 当堂检测 归纳总结 层层探究 加深理解 学以致用 提高升华
故事引入 激发兴趣
作业布置 查漏补缺
设计问题 层层探究
例题分析 加深理解 当堂检测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提高升华 作业布置 查漏补缺
总务科 生产部
提出计划
编制
编制
编制
签定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第 6页 共 8页
说课 高中数学必修二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k 与 P1 、P2 的顺序无关,即 y1 , y2 和 x1 , x2 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 换,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
(3)斜率 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 (4)当 y1 � y2 时,斜率 k � 0 ,直线的倾斜角 � � 00 �直线与 x轴平行或重合. (四)例题设计:
如何作辅助线,共同完成斜率公式
k

y2 x2
� �
y1 x1
�x1

x2 � 的推导.
推导的关键�
①是分类讨论�第一层面� P1P2 方向向上或向下�第二层面�在 P1P2 方向向 上的前提下再分倾斜角为锐角还是钝角�在 P1P2 方向向下的前提下再分倾斜角为 锐角还是钝角�画好四种情况的图象 。
②是转化与化归�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锐角正切值等于对边比邻边� 利用给
� � 利用公式�“ �是锐角时 �tan1800 �� � � tan�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 � �1350 时,求直
线的斜率。
第 5页 共 8页
说课 高中数学必修二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此问题的解答用途�
①为接下来的斜率公式的推导做准备�因为学生还未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
式。
②当 � 是锐角时�斜率 k � 0 �当� 是钝角时�斜率 k � 0 � 倾斜角不是 900 的直 线倾斜角不同�斜率也不同。

中职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

中职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

观察 讨论
类比 归纳
自主 探究
1 说 课 流 程 4
纵横联系,分析教材
2
3
联系实际,优化方法
循序渐进,阐述过程
提升自我,总结反思
循序渐进 阐述过程
以境导学
情境创设
学以致用
知识梳理
循序渐进 阐述过程
情境创设
以境导学
学以致用
知识梳理
以境导学
情境创设
学以致用
知识梳理
循序渐进 阐述过程
情境创设
以境导学
O
x
循序渐进 阐述过程
情境创设
以境导学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知识梳理
自主小结,梳理知识(约4分钟)
相关概念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思想方法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 直线斜率的概念 过两点直线斜率公式
数形结合 化 归
分类讨论
循序渐进 阐述过程 课后作业(约2分钟)
必做题:
1.课本 P 50 的练习第1、2题;
( 1 ) 如图,直线 l 的倾斜角 30 , 2. 1
知识体系
初中直线的有关性质
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解析几何的 重要概念之一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
研究直线方程、 直线位置关系等 思维的起点
研究直线几何 性质的基础
初步渗透解析 几何的基本思想 和基本方法

最新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最新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人教A版必修二《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担负着开启全章的重任。本节课涉及了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后续研究斜率、直线平行垂直都要用到这个概念;斜率不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更是整个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为后续微积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新教材为什么改变了旧教材的授课顺序,换以本节课作为解析几何的入门课?我个人认为,教材是为了更突出解析几何的本质――几何问题代数化。而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就是直线。教材正是想通过让学生首先经历把直线的几何特征代数化这一过程,初步体会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但要落实显性知识――倾斜角与斜率,更要落实隐性知识――几何问题代数化。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历了函数的学习,初步形成了数形结合的能力,另外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奠定了基础。但根据高二提高班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没有形成自觉地把数学问题抽象化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如何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探究学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课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探究新知
2、当直线平行于x轴,或与 x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
用吗?为什么?
3、当直线平行于y轴,或与 y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
用吗?为什么?
y
P1(x1, y1)
P2(x2, y2)
o x1
x2
x
y
y2
P2(x2, y2)
y1
P1(x1, y1)
o
x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材分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索 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增强他 们的信心 。
教材分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高二上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

高二上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

高二上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

稿

我说的课是中学其次册〔上〕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一大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第一节课。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直线和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根底学问,直线的方程是探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根底,同时也是探讨圆的方程及其它圆锥曲线方程的根底。为进一步探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而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简洁应用,介绍了简洁的线性规划问题。故本节课是学好这一章内容的关键。

2、教学目的的相识

依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及新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根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驾驭斜率公式,并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实力目标: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提示,以提高学生分析、比拟、概括、化归的数学实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探究几何问题的思路,造就学生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提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表达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对学生进展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造就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及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绽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

线的方程,还是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探讨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

x x
2
1
2
1
3、经历了代数方法刻画斜率的过程,感 受了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作业:必做题:教材P98习题3.1A组第2题
选做题:教材P98习题3.1A组第4题
四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大胆尝试并发现结论
多元化评价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五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问题三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条直线l 1, l 2 , O l 3 ,…它们都经过点P (组成一个直线 y 束),这些直线区别在哪里呢?
x
问题四
容易看出,它们的倾斜程度不 同.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 O P
l x
1 直线的倾斜角及其范围
当直线 l 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 叫做 直线 l 的倾斜角(angle of inclination) .
3、直线的斜率公式
经过两点 P ( x1 , y1 ), P2 ( x2 , y2 )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1
y2 y1 k ( x1 x2 ) x2 x1
公式的特点说明:
(1) 与两点的顺序无关;
(2) 公式表明,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直线上任 意两点的坐标来表示,而不需要求出直线的倾斜 角 (3) 当x1=x2时,公式不适用,此时α=900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

第一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

教学设计说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定位

1、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直线倾斜角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课本结合具体图形,在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直线倾斜角概念。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用几何位置关系刻画,斜率从数量关系刻画,二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并且可以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本课涉及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研究斜率、直线的平行、垂直的解析表示等问题时都要用这个概念;斜率概念,不仅其建立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解析法,而且它在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核心作用,这是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直线的最本质条件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及其斜率,其他形式都可以化归到这两个条件上来。

2、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直线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它具有平直性,并向两方无限延伸等。但是这只是定性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具体刻画或描述一条直线。在初中阶段,学生也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PPT精选文档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课件-PPT精选文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地位 及作用
空间几何
倾斜角 与斜率
解析几何
微积分
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节 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两点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斜率概念的理解,两点斜率公式的 推导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数学概念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概念的 形成和概念的同化,相应的形成了两种教 学方式。美国数学家杜宾斯基提出了概念 教学的APOS理论。融合了这两种教学方式 的长处。基于这种理论,我把本节课设为 三个主要阶段,对应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 法。比如情景观察、活动探究、小组讨论、 讲练结合等。
⑤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相等
⑥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 0或π
(× )
练习
(2)直线l1, l2, l3的斜率分别为k1 ,k2 ,k3, 试比较它们斜率的大小.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ppt课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ppt课件

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的应用,培养数学意识和科学精 神
情感目 标
Biblioteka Baidu
能正确指出直线的倾斜角 已知倾斜角,会求斜率 已知斜率,会求倾斜角
知识目 标
能力目 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图像 分析问题的能力
;.
5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重点
理解直线倾斜角与斜率概念 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
探究倾斜角与斜率内在联系
关键点
通过微课的生动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借助几何画板的 直观性,探究倾斜角和斜率的变化规律
;.
6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生特点
汽修专业
爱玩电子游戏
热爱运动
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较薄弱
;.
7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基础 1.任意角
O
B AO
k
0
1
;.
30
视频
;.
31
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8.2.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倾斜角 2、斜率 3、倾斜角和斜率关系表
;.
32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微视频
几何画板
知识延伸
;.
33

高一必修二数学说课课件: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共40张PPT)

高一必修二数学说课课件: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共40张PPT)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
说课安排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选择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 A》必修 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一节“直线的 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节课,它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 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学生在原有的 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 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 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 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 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 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 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 作用。
二、学情分析


随着普高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而我们古高学生 学习高中数学的能力我们都非常清楚的。在此就以这样的学生作为背景来 设计这堂课,使之成为一节很有必要的研究性课。 这类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数学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往往要多作铺垫, 扫清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直线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它 具有平直性,并向两方无限延伸等。但是这只是定性的研究,用这种方法, 并不能具体刻画或描述一条直线。在初中阶段,学生也认识了一次函数的 图象是一条直线,但研究途径是先有数量关系(一次函数表达式),后建 立其直观表示:直线。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 基础上,将直线放入平面直角系,利用代数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从中体会 解析几何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本节课采用问题牵引实验探索式教学方 式,一节概念课,让学生去主动的探索和感受一个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 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 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纵观以上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中职数学课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中职数学课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
























结语
谢谢大家!
就在学生趣味盎然之际,我就利用多
媒体,制作相关动画,深化概念,对
倾斜角的范围进行界定。通过多媒
体让学生体会直线与X轴的四种位置关
系。引出书中的一个规定:当L与X轴
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
由学生结合课件,自主探究得出倾斜
角的范围( 00≤
180)0
想一想:
倾斜角的范围:?
[0。,180。)
中职数学课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各位专家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省
中职教材第二册第九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课题为: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和圆是我们经常遇到 的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九章主要内容是对直线的相关知识的深化、再 认识、在理解,是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三角 函数的基础上展开的,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 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对两直线的位置关 系的判定,还是对线性规划的学习都起着关键性 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难点: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相互关系。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2018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2018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一、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3.1.1倾斜角与斜率.它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课时的学习不仅为研究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本章的后续内容打下基础,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思想和方法的基础.直线的倾斜角是这一章所有概念的基础,而这一章的概念核心是斜率,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是学此章的关键.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要讲透两点,其一是斜率的表象是一种比值,要让学生理解这种表达式,为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有何关系、导数的概念作好铺垫;其二是斜率的本质是与所取的点无关.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会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倾斜角与斜率的探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体验“坐标法”,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过程中,明确倾斜角的变化对斜率的影响,并在其中体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直线),对直线的倾斜角会具有直观的认同感;三角函数为解决斜率的引入和斜率公式的推导提供了知识的支持.“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节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学生对几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中所学的直观图形的感性阶段,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最熟悉的图形和事例入手,去研究刻画直线性质的量——倾斜角与斜率,将会让学生学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说课比赛课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说课比赛课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蜘蛛带来的灵感
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有一天卧病 在床,通过观察蜘蛛在天花板上的爬行位置, 激发了灵感,创建了坐标系,形成了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近代数的基础之一。它的创立 使几何研究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漫画:爬坡性能测试
酷酷的行驶
愉快的行驶
奋力的行驶
位置 方程
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承上启下
二、学情分析
旧识
新知
1.一次函数是 一条直线;
2.两点确定一 条直线;
3.平面向量
1.直线倾斜角 的概念
三、目标定位
目标
1.初步了解解析几何的产生及其意义; 2.理解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重点、难点
理解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四、过程与设计
生活情境 构建 坡面的
教学理念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抽象
陡峭程度 坡角与
类比
陡峭程度
数学概念
直线的 倾斜程度
倾斜角与 倾斜程度
概念生活化、具体化
五、教法与学法
百度文库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观察发现;演示实验
学法指导
1.类比、联想,产生知识迁移; 2.演示、观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猜想、求证,达到知识的延展 讲练结合 直观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倾斜角 2、斜率 3、倾斜角和斜率关系表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微视频
几何画板
知识延伸

旋转的起始 边错了
超出范围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学生困惑一:为什么要逆时针旋转?
解疑:在角的定义中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是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是负角, 不发生旋转为零角
倾斜角
课前预习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学生困惑二:“最小正角”怎样理解?
如何保证 唯一性?
解疑:限定“最小正角”是为了保证倾斜角的唯一性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第一课时)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八章 《直线的倾斜 角与斜率》
第二节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倾斜角
直线
斜率

研究直线方程,直线位置关系的思维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数形结合”思 想方法的应用,培养数 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o
x
y

o
x
y

o
x
y

o
x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错误的原因:没考虑正切函数的单调性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活动六: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直线
并指出它们的斜率,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课堂小结: 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1.两点
倾斜角
几何
倾斜 程度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生特点
汽修专业
爱玩电子游戏
热爱运动
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较薄弱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基础
1.任意角
O
B AO
A
O
A(B)
B
2.正切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法
课前
• 录制微课 • 制作课前
练习表
课堂
• 答疑解惑 • 探究规律 • 知识内化
斜率
代数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基础题:1.如图所示,说出图中正方形 ABCD各边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
y
y
B
D
C
o
x
C
o
Ax
A
B
思考:
D
(1)两直线平行,它们的倾斜角有什么关系?斜率呢?
(2)两直线垂直,它们的倾斜角有什么关系?斜率呢?
2.填表
k0
1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视频
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情感 目标
能正确指出直线的倾斜角 已知倾斜角,会求斜率 已知斜率,会求倾斜角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重点
理解直线倾斜角与斜率概念 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 探究倾斜角与斜率内在联系
关键点
通过微课的生动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借助几何画板的直观性,探究倾斜角和斜率的 变化规律
课前预习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活动二:我来出个题,考考你
y
B
C A
(o) x
y
C
B
o (A)
x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活动三:抢答赛
0
k
课后拓展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分析原因:不清楚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活动四: 0
k0
1
课后拓展
不存 在
课前自学
总结规律:
课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
课后拓展
图形
y
倾斜角范围 斜率范围
2020/2/3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20/2/3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问题反馈:1、对倾斜角的概念理解还不够准确 2、不记得某些特殊角的正切值 3、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清楚
课前自学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


错误原因 旋转方向错
课后
• 分层作业 • 总结研讨 • 解题视频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法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素材收集
图片
视频
2020/2/3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几何画板制作图像
2020/2/3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Camtasia Studio 8 录制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