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
《系统分析》课件
敏捷开发
强调快速响应变化,以用户需求为核 心,通过迭代方式快速构建和交付产 品。
迭代模型
将系统开发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 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 测试等阶段,逐步完善系统功能。
系统编码实现
选择编程语言
根据系统需求和开发团队 的技术能力选择合适的编 程语言,如Java、Python 、C等。
CHAPTER 02
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
总结词
确定需求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建立良好的沟通机 制
详细描述
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需求的来源,包括用 户、利益相关者等。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如访谈、问卷 调查、原型评估等,来收集需求。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 制,确保各方能够充分表达需求和意见。
• 整体升级
对整个系统进行升级,包括硬件和软件。
• 逐步升级
分阶段对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例如先升级硬件再升级软件。
系统维护与升级的管理与实施
管理策略
制定详细的维护和升级计划,包括维 护和升级的时间、人员和所需的资源 。
人员培训
确保维护和升级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 和知识,可以通过培训或专业指导来 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全隐患。
系统可用性评估
1 2 3
用户界面友好性
评估系统界面是否符合用户习惯,操作是否简便 直观,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帮助文档和在线支持。
系统兼容性
分析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 容性表现,以确保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顺利使 用系统。
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评估系统架构是否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和功能增强的需求。
系统优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硬件升级与扩容
第二章系统因素分析方法DEMATEL方法
00 00 00
0.4 0.76 0 0.4 00
综合影响矩阵 T =X(I-X)-1
因素分析与识别的DEMATEL方法
以4及) 中考心察度T中与元原素因t度ij,。,计算出每个元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 ,t或ij表要示素要j从素要i对素要i受素到j所的带综来合的影直响接的影程响度及。间接影响的程度
将所有的指标分为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确定 了指标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6.0267 -4.05339000110
0
0
0
1
1
1
-2.6000 -0.2400 -4.9600
10
0
0
0
1
1
1
0
0
1
0
1
1
-2.0133
1.1067
-5.1333
11
0
1
1
1
1
1
0
0
1
1
0
1
-2.2800 -5.0400
0.4800
1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列 和
0 2.64 4.8 2.56 -2.12 -3.0 -5.04 -5.04 -2.36 -3.12 2.76 3.08
F1,F2,,Fn
2)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Fi
F1
…
Fj
Fn
3) 初始化直接影响矩阵:
用矩阵表示各指标之间的直接相互影响关系,
设n 阶矩阵X=(aij)
如果因素i对因素j 则aij =0 。
有直接影响,则定义aij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主导型
用户经验不足,认识不清晰,需要调研人员整理需 求概要内容,提交给用户进行分析和初步确认,最 终由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对需求内容进行细化、确 认的过程。 对调研人员要求较高; 与用户真实意图可能存在偏差。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引导型
用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经验积累,调研人 员引导用户将需求阐述完整、清晰,最终由用户对 需求进行确认的过程称之为引导型调研。 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相互配合程度高 ; 此种调研方式的进度和质量风险最小 。
……
需求工程的主要阶段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需 求 获 取
需 求 分 析
需 求 规 约
需 求 验 证
变 更 控 制
版 本 控 制
需 求 跟 踪
需 求 状 态 跟 踪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开发
需求验证 —— 帮 助确定实现了正确 的需求 需求获取 —— 搜集 与探索需求的过程
需求开发 过程
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用户使用系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内容层次常见非功能需求可用性计划开机时长平均故障时间间隔mtbf等高效性系统如何高效利用处理器磁盘空间通讯带宽灵活性向产品中加入其它功能需要多大劤力完整性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互操作性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服务可靠性无错误的软件执行稳健性系统遭遇无效数据或其他干扰时继续正常运作的程度易用性用户友好易于使用符合人机工程维护性是否易于修正一个缺陷或改劢软件移植性把软件从一个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所需的劤力支持平台数重用性为某个应用所设计的模块能被其他应用重复所用的程度测试软件模块或者所整合产品的难易度量化需求需求类型测量范例观感接受率易用性错误率性能与速度响应时间可靠性停工时间移植性平台数稳健性致命非致命错误比例维护性修改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小源代码行数sourcelinescodesloc认证所符合的诸标准需求的来源调研前活动调研前活动调研实施调研实施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决定了需求调研对象调研参与人员和调研周期的长短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共53张PPT】
性和层次性等特征,使系统的组成因素及其相 ④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②确定目标并据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商业、心理学、国防研究
互关联在分布上达到最优结合和最优输出 对实际系统问题的描述、模仿或抽象
P→G ③虽然提出面面俱到的要求,但是却无力对其进行适当的研究,选择出来进行分析的部分,并不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 通过对各层次因子的比较分析,建立判断矩阵, • 并通过判断矩阵的计算将不同 方案按重要性或适
用性大小排列,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 层次分析首先要解决系统分层及层次规模的合理性问题; 其次要使各个功能单元的层次归属合理
(4)相关分析
相关性的体现
①要素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 在系统整体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系统的结 构联结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项发生变 化,就会影响其他要素也发生变化。
环境分析贯穿于系统分析的全过程
• 认识问题阶段
• 只有正确区分出各种环境要素,才能划定系统边界
• 探寻目标阶段 • 要根据环境对系统的要求建立系统的目标结构,以求得系统对环境
的最优和最大输出 • 综合方案阶段
• 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对方案可行性的影响,选择出能 适应环境变化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目标、环境因
素约束
←输出最大
其中:
①X是系统组成要素的集合;R是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的集
合;C是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在各层次上的可能分布形式;P是X、 R、C的结合效果函数; ②“P→”表示这个函数对应于某种条件
P→G表示P函数对应于系统目标集的条件
第二章-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
1、结构化方法概述
一种面向数据流的传统软件开发方法,以 数据流为中心构建软件的分析模型和设计 模型。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分为:
简称SA)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sd Design 简称SD)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 简 称SP)
1、结构化方法概述
主要思想:抽象与自顶向下的逐层分解 (控制复杂性的两个基本手段)
抽象:在每个抽象层次上忽略问题的内部复杂
性,只关注整个问题与外界的联系。 个最底层的问题都足够简单为止。
分解:将问题不断分解为较小的问题,直到每
抽象:从作为整体的软件系统开始(第一层),每一 抽象层次上只关注于系统的输入输出。 分解:将系统不断分解为子系统、模块…… 随着分解层次的增加,抽象的级别越来越低,也 越接近问题的解(算法和数据结构)。
(1)源或宿
存在于软件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表示软件系 统输入数据的来源和输出数据的去向,因此也称 为源点和终点。
例如,对一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而言 读者向系统提供查询条件(输入数据流),所以读者是管理系统 的一个源 管理系统向供货商发出购书请求(输出数据流),所以供货商 是管理系统的一个源
经理
图书库存 库存状态 库存查询 书库 管理
入库单
采购单
帐务数据库
图书代理 商
数据流图的扩充符号
描述一个加工的多个数据流之间的关系
星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与”关系
所有输入数据流同时存在时,才能进行加工处理 或加工处理的结果是同时产生所有输出数据流 至少存在一个输入数据流时才能进行加工处理 或加工处理的结果是至少产生一个输出数据流
系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
5
每亩用工x3
合计
—
31
1
0.032
1.000
古林法
步骤二:Rj的基准化处理
设基准化处理的结果为Kj,以最后一个评价指标 作为基准,令其 K 值为 1 ,自下而上计算其他评价 项目的K值
步骤三:Kj的归一化处理
将 Kj 列的数值相加,分别除以各行的 K 值,所得 结果即分别为各评价项目的权重Wj
亩产量x1
2
每百斤产量费用x2
3
每亩用工x3
4
每亩纯收入x4
5
土壤肥力增减叙述x5
古林法
步骤五:综合关联矩阵例表和Vij例表的结果,即可计算三 个替代方案的综合评定结果
关联矩阵例表 x1 x2/元 x3/工日 x4/元 x5 Vi 0.373 0.376 0.251
0.194
A1 A2 A3 0.262 0.336 0.402
某纺织机械设备制造公司以制造喷气织机为主营业务, 产品位居全国高档喷气织机市场份额的前三位。 随着浙江、 广东个体纺织业的发展,喷气织机的需求由原来的标准化逐 步转向个性化,为适应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 企业决 定引进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 MS )来满足制造上的要求。如何设计一个满足本企业要求 的柔性制造系统是摆在该企业工程规划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 问题。 柔性制造系统是在自动化制造的背景下的一种制造模式, 适应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其特点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系统 可以灵活适应产品的变化,但设备价格昂贵。
四、预测未来环境
每项系统工程都需要预测各种备选方案的后果,而每种后 果都与将付诸实施时的环境有关 通常使用“情景分析法”解决方案的未来环境问题
《系统分析和设计》PPT课件
1.9 规划和模型化系统开发项目
• 选择好了开发方法后,系统开发人员必 须为需要的任务创建规划和模型。
• 一般地,开发团队使用项目管理工具来 达到最终结果。
开发方法
开发模型 项目管理工具
最终 结果
1.9.1 对比预测模型和适应模型
• 因为是预测性方法,结构化分析 把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 叫做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
1.5.2 事务处理系统
• 事务处理(TP)系统处理日常业务运行产生的数据。如客户订单处理、账目接收和保 单索赔处理等。
1.5.3 业务支持系统
• 业务支持系统为全公司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相关 工作的信息支持。这些系统可以分析事务数据、 产生管理和控制业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为良好 决策提供信息。
• 业务支持系统能够与TP系统紧密合作。例如,当 公司向客户销售商品,TP系统记录这笔销售,更 新客户收支差额,并从库存中扣除。
1.5.6 信息系统集成
• 多数大公司需要事务处理、业务支持、知识管理 和用户生产率等系统的组合。
• 例如一个国际客户所购产品有问题并要求保单索赔,客户 服务代表把这个索赔要求输入到TP系统。这个事务更新另 外两个系统:一个是跟踪产品问题和索赔活动的知识管理 系统,另一个是有决策支持能力的质量控制系统。质量控 制引擎应用what-if分析确定是否应该做产品设计更改来减 少这种保单索赔。
• 1.7.1 建模: • 建模产生概念化或过程的图形化表示,系统开发人员可以进行分析、测试和修改。系
统分析员通过使用一系列业务、数据、对象、网络和过程模型来描述并简化信息系统 。
1.7.2 原型设计
• 原型设计可以测试系统概念并提供在做出最终决 策之前检查输入、输出和用户界面的机会。原型 是信息系统的早期版本。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ltj
•普通型:LGJ 铝/钢 比5.6— 6•加.0强型:LGJJ 铝/钢 比4.3—4.4 •轻 型:LGJQ 铝/钢 比8.0—
8•L.1GJ-400/50—数字表示截面积
•结
构
•扩径导线—K
•扩大直径,不增加截面积LGJK300相当于LGJQ-400
•和普通钢芯相区别,支撑层6股
•分裂导线——每相分成若干根,相互之间保持一 • 定距离400-500mm,防电晕,减小了电抗,电容增大
•对于铝,α=0.0036
;
•对于铜,α=0.00382
。
PPT文档演模板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ltj
2.电抗:反应通电导体周围磁场效应的参数,磁场效应 无功损耗
v 三相导线排列对称(正三角形),则三相电抗相等。
v 三相导线排列不对称,则进行整体循环换位后三相电 抗相等。
PPT文档演模板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ltj
PPT文档演模板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ltj
(1)导线和避雷线:电性能,机械强度,抗腐蚀能力; 主要材料:铝,铜,钢;例:LJ TJ LGJ
PPT文档演模板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ltj
(2)杆塔 ❖ 木塔:较少采用 ❖ 铁塔:主要用于220kV及以上系统 ❖ 钢筋混凝土杆:应用广泛
•木塔——已不用
•钢筋混凝土塔—单杆、型杆
• 由(2-5)可见,电抗x1与几何平均距离Dm、导线半径r •为对数关系,因而Dm 、r对x1的影响不大,在工程计算中对 •于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一般近似取
•
PPT文档演模板
x1=0.4Ω/km。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ltj
•分 裂 导 线
•在分裂导线线路中,每相用 几根型号相同的导线并联构成 复导线,各个导线轴心对称地 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R远 小于相间距离),导线之间用 支架支撑
系统工程---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评价
(3)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
(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系统分析概述
2.1.3 系统分析的原则
(1)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
在建立一个工厂或实施一 个方案时,不仅要从目前 利益出发,而且还要考虑 到将来的利益。如果采用 的方案,对目前和将来都 是有利的,这当然是最理 想的。当长远利益与当前 利益发生矛盾时,就要从 实际出发,根据各种要素 认真权衡利弊、慎重考虑。 如:毁林造田,英国与德 国的工业发展,牧民定居?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模型
效果(+)
+
2.1 系统分析概述
2.1.3 系统分析的原则
(1)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 (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构成一个系统,不仅受到内 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 外部条件的制约,例如设计 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系统, 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的各种 因素的,如生产类型、生产 过程、生产环节、物流和信 息流的相互制约,而且要受 到外部自然环境、市场状况、 协作和运输情况等外部因素 的影响。所以进行系统分析 时,必须把内部因素和外部 条件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 成的,如果每个子系统的效益 是好的,组织起来的总系统的 效益也是好的话,这当然是最 为理想的,但实际中却往往很 难做到这一步。
例如:两人得、失和问题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得: 5 4 1 失: -4 -2 -1 追求局部最优,但不是 整体最优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系统分析概述
硬件模型 软件模型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2 系统模型化
2.2.4 系统模型的作用
(1)直观和定量; (2)应用范围广、成本低;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数学模型为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控制系统称为 线性系统。当线性微分方程式的系数是常数时,相应的 控制系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如果系统中存在非线性特 性,则需要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这种系统称为非线性 系统。凡是能用微分方程式描述的系统,都是连续系统。 如果系统中包含有数字计算机或数字元件,则要用差分 方程描述系统,这种系统称为离散系统。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2.常用的拉氏变换法则(不作证明) 1) 线性性质 拉氏变换也遵从线性函数的叠加定理。也就
是说,若f1(t)和f2(t)的拉氏变换分别是F1(s)和F2(s), a为常数,则有
L[af1(t)+f2(t)]=aF1(s)+F2(s)
2) 微分定理 原函数的导数的拉氏变换为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1.拉氏变换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函数f(t),它 的定义域是t>0,那么拉氏变换就是如下运算式:
F (s) f (t)estdt l
(2―2)
式中的s为复数。一个函数可以进行拉氏变换的充分 条件是:
(1)在t<0时,f(t)=0; (2)在t≥0时的任一有限区间内,f(t)是分段连续的;
上述方程式反映了输入量的增量Δx与输出 量的增量Δy之间的关系,称为增量方程。因为控制系统
总是在工作点附近进行调节控制,因此人们关心的是稳 态值附近的情况,即增量的情况,所以系统的数学模型 可用增量形式表示。由于输入输出都是用增量形式表示 的,因此Δ符号可以省略,所以原非线性方程式就简化 为在非线性方程平衡工作点附近的一个近似线性表达式 了。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3) f (t)st dt 0 在实际工程中,上述条件通常是满足的。式
系统分析
27
学生名单
招生办
学籍及 教务 管理 系统
毕业生登记表
用人单位
D1
学籍表
图 5.10 系统顶层 DFD
28
图5.10概括描述了系统的轮廓、范围,标出了最主要的外部 实体和数据流。还有一些外部实体、数据流没有画出来, 随着数据流程图的展开逐渐增加。 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主要矛盾,系统轮廓更清晰。
图5.10是进一步分析的出发点。系统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管理、 学生奖惩管理、学生异动管理三部分。由此,可以将图展 开。
3
系统分析的诞生
何谓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
– 源于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以及为数众多的涉及选择现 象的科学分支。
– 由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组成的一个集合。
(美国政策科学家R·M·克朗) – 从系统的现状出发,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各 种可行的方案,以供决策者进行选择。
5.1 系统分析的特点
1. 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
2. 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方式与人打交道 3. 用画图的方法,直观、易理解
4. 强调逻辑结构而不是物理实现
5. 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返回
9
数据流程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结构化系统分析 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 次的数据流程图,辅以数据字典、小说明等工具来描述系统。
5.2.4 数据流程图应用举例
►
5.2.3 画数据流程图的注意事项 ►
返回
13
5.2.1 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
数据流程图用到四个基本符号,即外部实体、数据处理、 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1、外部实体 ► 2、数据处理 ►
3、数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模型化模型化就是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构模的过程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地位:4.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
形式上分为思维、字句或描述的。
5.建立模型的一般原则①建立方框图6.建模的基本步骤①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②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③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确定模型的结构;⑤估计模型的参数;⑥实验研究;⑦必要修改。
7.模型化的基本方法(4)老手法:2、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二元关系的性质二元关系的集合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有向连接图: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两间邻接的关系,记作A。
矩阵A的元素aij定义: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记作Mˊ。
(1)区域分解:将系统元素分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2)级位分解:对各子系统元素进行分级(3)提取骨架矩阵(4)画有向图将M分级重新排列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1”元素最少)的邻接矩阵叫做M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即骨架矩阵,记作A’。
骨架矩阵(二)解释结构模型技术(ISM)(InteractiveStructureModeling)1.作用:主要描述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适用于一些宏观问题的定性分析。
2.任务:通过构造解析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条理分明、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结构图)ISM技术的基本思想:ISM技术的核心: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通过对可达矩阵的处理,建立系统问题的递阶结构模型。
终止集E(S):系统的输出要素,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入,而无箭线流出。
(1)区域分解7654,6321C(Si)771,2,773,4,64,5,663,4,5,6553,4,64,5,64333,4,5,632,71,221,2,711B(Si)A(Si)R(Si)Si在M中对每个元素找出其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和起始集M=设B中元素bu、bv,若R(bu)∩R(bv)≠φ(bu的可达集与bv的可达集交集不为空集),则bu、bv及R(bu)、R(bv)属于同一区域,若R(bu)∩R(bv)=φ(bu的可达集与bv的可达集交集为空集),则bu、bv 及R(bu)、R(bv)不属于同一区域。
区域分解如B中元素bu=3、bv=7R(3)={3、4、5、6}、R(7)={1、2、7}R(3)∩R(7)={3、4、5、6}∩{1、2、7}=φ,故元素3及4、5、6,7与1、2不属于同一区域,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34561273456127将满足C=R的C(或R)中元素挑出作为第1级,再从剩下的元素中找出满足C=R的元素作为第2级,依此类推直至所有元素被挑出。
级位分解区域内的极位划分,即确定某区域内各要素所处层次地位的过程。
----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关键工作。
771,2,774,63,4,64,5,6653,4,5,6554,63,4,64,5,64333,4,5,63共同集C先行集A可达集Ri级位分解1.将满足C=R的元素5挑出作为第1级4,64,664,64,6433,4,63共同集C可达集Ri2.将满足C=R的元素4、6挑出作为第2级级位分解3.将满足C=R的元素3挑出作为第3级333共同集C可达集Ri1452736第1级第2级第3级将M按分级排列:54631275463127子系统2子系统1①将矩阵M按级位分解结果重排,找出位于主对角线上所有元素值=1的子方块对角矩阵(其中元素构成连强通子集),将其所包含元素合并成一个元素,得缩减矩阵M’。
543127543127M’=提取骨架矩阵54631275463127②去掉M’中已具有邻接二元关系的要素间的越级二元关系,得到经进一步简化后的矩阵M’’。
M’=543127M’’=543127S3RS4,S4RS5S7RS2,S2RS1③去掉M’’中自身到达的二元关系,即减去单位矩阵,得到经简化后的骨架矩阵A’。
M’’=543127A’=543127绘制有向图①分区域从上到下逐级排列系统构成要素。
②同级加入被删除的与某要素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以及表征它们相互关系的有向弧。
1452736第1级第2级第3级区域2区域1③在A’中找出相邻级元素间的关系:a45=1、a34=1、a21=1、a72=1,据此画图。
⑥⑤①②③④例:根据下图所示的有向图:(1)写出系统要素集合S及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Rb;(2)建立邻接矩阵A、可达矩阵M及缩减矩阵M’。
(3)建立该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S=(S1,S2,S3,S4,S5,S6)Rb=(S1,S3),(S1,S5),(S2,S4),(S4,S6),(S5,S2),(S5,S1),(S4,S2)解:123456A=123456M==(A+I)4M’=123661,52,432,41,5C(Si)61,2,4,5,6661,51,2,3,4,5,651,2,4,52,4,6431,3,5331,2,4,52,4,621,51,2,3,4,5,61E(Si)A(Si)R(Si)Si在M中对每个元素找出其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和起始集123456M=设E中元素eu、ev,若A(eu)∩A(ev)≠φ(eu的先行集与ev的先行集交集不为空集),则eu、ev及A(eu)、A(ev)属于同一区域,反之,若A(eu)∩A(ev)=φ(eu的先行集与ev的先行集交集为空集),则eu、ev及A(eu)、A(ev)不属于同一区域,区域分解某第二章系统分析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二、系统结构分析技术三、系统仿真1、模型及特征模型是现实系统的替代物。
模型应反映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运用条件下的因果作用及相互关系。
特征:(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2.模型(化)及其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
本质:作用:(1)人们对客观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
(2)导致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
(3)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模型不能代替对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对客体系统内容研究相配合时,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符号模型:用符号来代表系统的各种因素和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分为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
类比模型:和实际模型作用相同。
仿真模型: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仿真时所用的模型。
形象模型:把现实的东西的尺寸进行改变后的表示。
分为物理模型和图像模型。
②考虑信息相关性③考虑准确性④考虑结集性(2)实验方法:(3)综合方法:(1)分析方法:(5)辨证法:第二章系统分析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二、系统结构分析技术三、系统仿真1.结构模型简介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S={S1,S2,S3,···,Sn}要素的集合(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3,···,Sn)所组成,其集合为S,则有二元关系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之间的关系Rij(简记为R)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及各种可比较的关系(如大小、先后、轻重、优劣等)元素Si与Sj之间的二元关系SiRSjSiRSj~SiRSj若SiRSj、SjRSk,则有SiRSk。
具有强连接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存在替换性。
既有SiRSj,又有SjRSi★传递性★强连接关系我们把系统构成要素中满足某种二元关系R的要素Si、Sj的要素对(Si,Sj)的集合,称为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记作Rb,即有:我们用系统的构成要素集合S和在S上确定的某种二元关系集合Rb来共同表示系统的某种基本结构。
★Rb={(Si,Sj)︱Si、Sj∈S,SiRSj,i、j=1,2,…,n}例1:某系统由七个要素组成,其中S2影响S1,S3影响S4,S4影响S5,S7影响S2,S4和S6相互影响。
请用要素集合S和二元关系集合Rb来表示该系统的基本结构。
S={S1,S2,S3,S4,S5,S6,S7}Rb={(S2,S1),(S3,S4),(S4,S5),(S7,S2), (S4,S6),(S6,S4)}要素的集合二元关系的集合(S1,S2,S3,S4,S5,S6,S7)S1S2S3S4S5由节点和连接各节点的有向边组成的,用来表达系统结构的图形。
回路:在有向连接图中,从某节点出发,沿着有向边,通过其它某些节点各一次,可回到该节点时,形成回路。
环:一个节点的有向边若直接与该节点相连接,则就构成了一个环。
(2)有向连接图法树:图中只有一个源点(指只有有向边输出而无输入的节点)或只有一个汇点(指只有有向边输入而无输出的节点),没有回路和环。
S1S2S3S6S7S4S5S2S1S3S6S7S4S5S1S2S3S6S7S4S5关联树:节点上有加权值W,边上有关联值rW=0.3W=0.7r=0.4r=0.6r=0.5r=0.5W=0.3某0.4=0.12W=0.3某0.6=0.18W=0.7某0.5=0.35W=0.7某0.5=0.35S2S1S3S6S7S4S5S=(S1,S2,S3,S4,S5,S6)Rb={(S2,S3),(S3,S1),(S3,S2),(S3,S4),(S4,S5),(S4,S6),(S5,S1),(S6,S1)}例2:已知某系统的要素及其二元关系如下,请用有向连接图表达该系统结构。
S2S1S3S4S5S6有向连接图:节点数=要素个数;有向边数=二元关系数。
(3)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邻接矩阵aij=1SiRSjR表示Si与Sj有关系0SiRSjR表示Si与Sj没有关系A=S2S1S3S4S5S6例3:邻接矩阵:①矩阵行(列)数=有向连接图的节点数;②行影响列;③矩阵中“1”的个数=有向连接图的有向边数。
对应每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列中1的数量,就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