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巩固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知识,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图形知识,对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各种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和应用。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立体图形的分类。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立体图形》说课稿
《立体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
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
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名称,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名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吗?说说看。
”(教师出示图片)2.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3.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在生活中已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一些认识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1)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示范正确名称,并让学生跟着说几遍。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立体图形像什么?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4)学生回答:“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正方体正正的,方方的;圆柱圆圆的,直直的;球圆圆的。
”(5)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卡片,让学生把每个名称卡片贴到相应的模型上。
2.深入了解立体图形(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2)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立体的,但形状不一样。
”(3)教师总结:“对的,这些立体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立体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来识别它们。
”(4)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3.联系生活实际(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回答:“长方体可以用来做书桌、书架;正方体可以用来做骰子、魔方;圆柱可以用来做笔筒、电线杆;球可以用来做足球、篮球等。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
3.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相关的图形卡片或PPT。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可用积木、塑料球等代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书本、礼盒、水杯、足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
圆柱:有两个大小相等、互相平行的圆形底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球:所有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形状为圆形。
2.使用图形卡片或PPT进一步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分发学具,让学生根据教师指示,找出并分类立体图形。
将所有长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正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圆柱放在一起。
将所有球放在一起。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从学具中挑选一个立体图形,并轮流描述其特征。
其他小组成员需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基本特征。
2.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组一袋各形状的的实物、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一游好吗?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的物体,(出示课件:立体图形的漂亮盒子)快看,和平鸽还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漂亮的盒子里都有什么吗?(想)我们赶快打开看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同学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同学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饮料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等实物)【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
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指导小组合作)2、说一说。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3、揭示概念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优秀7篇)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优秀7篇)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活动过程:一。
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
简单认识立体图形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三。
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
幼儿操作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精品)
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精品)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这节课是学生研究“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研究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方式,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能够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研究数学的兴趣。
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研究。
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研究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生活、学会研究,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和新课研究两个环节。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设疑激情的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并试着把“相同的”放在一起,为研究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在新课研究环节,教师通过操作感知和分提示概念的活动,让学生分组活动,巩固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1.4.1 认识立体图形|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二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24新编)中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说课设计。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一、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拼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基本特征。
难点:区分相似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准备实物教具: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
多媒体资源:PPT演示文稿,包含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引出“图形王国”的故事,介绍各种立体图形作为王国的居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将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外观。
(二)新知讲授PPT演示:利用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我会逐一介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用彩笔勾勒出这些图形的轮廓。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立体图形的认识》篇1青岛版教材培训《立体图性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搭一搭1、师: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什么呢?想知道吗?快打开看看吧。
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动动你的小巧手。
用这些物体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们能拼搭出什么作品?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二、分一分1、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3、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4、小组合作,动手分三、认识名称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四、观察物体的特点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五、抽象出物体图形同学们。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9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8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正确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实物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卡片则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立体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1、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 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
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说教学准备教具: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四、整体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按照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部分展开,其中认识图形采取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小时候你们玩过的玩具和见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想。
教师展示篮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装盒、橡皮、桂圆八宝粥包装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铅笔盒、茶叶桶、乒乓球、玻璃球、纸巾盒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激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学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这部分是整堂课的重头戏,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1)、让学生分成9个4人小组,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的按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4类,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让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3)、揭示概念,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摸一摸,感知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这样安排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了,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迅速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发现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发现正方体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有的发现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发现球圆溜溜的。
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首先进行设疑,问:“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
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辩认。
这一节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花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于乐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体。
例如:长方体有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正方体有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圆柱有蜡烛、灯管、铅笔……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这样举例,学生的思路开放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5、活动巩固,进一步体验特征我安排了3个环节:(1)、滚一滚,比一比,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放在桌上滚一滚,比比看,谁滚得最快?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不会滚,而圆柱只能前后滚,球可以四周滚,最会打滚。
教师马上追问,谁站得最稳?让学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会滚的也就站得最稳。
(2)、猜一猜,抽学生上台摸大箱子里的礼物,把摸到的感觉说一说,下边同学猜是什么。
也可以让下面同学先描述图形的样子,上面学生按要求摸出实物。
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么好东西。
(3)、搭一搭,让小朋友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想象,自由发挥,用学具搭出各种美丽的造型。
以上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
并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区别,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检测导结,效果反馈(一)检测设计:1、下面图形中,正方体的是(),长方体的是()。
①②③④⑤2、(1)从左边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个是正方体。
(2)说一说圆左边的一个是(),右边的一个是()。
(3)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
(二)、集体讲评批阅,反馈信息。
(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物体都立体图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和了解它们了吗?有什么收获,同桌相互说说。
五、说板书设计我整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运用鲜艳的欢快的色彩吸引学生,引起注意,把美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充分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附板书: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不易滚动正方体: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球:圆圆的,易滚动立体图形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2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1、分一分,揭示概念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学生活动b、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