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德育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德育的论文

(德育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德育的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德育的论文德育研究●一、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实现立德树人(一)转变观念,促进德育意识的现代化。

德育意识的现代化,一是要用战略眼光看待德育工作,即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摆到重中之重战略的位置;二是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即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即强化德育自身的科学性,科学优化德育理念、德育教学、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实践等领域;四是要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德育离不开全校乃至全社会人的积极参与,达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形成育人合力。

(二)学校教育要做到德育为先,以德育引领各学科教学。

学校均衡教育的同时,突出德育的优先地位,尤其在成绩评估方面优先思量德育成绩权重,彻底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

●二、整合德育资源,提升德育质量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是提升德育效率的一剂良药。

在没有德育系统性教材的情况下,学校要结合实际,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学校德育工作长足发展的路子。

资源整合,提高质量要做到:一是重视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有效贯通;二是注重各学科的高效融合,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处处、时时有德育的良好氛围;三是主题教育活动常抓不懈,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中国梦教育”、“学雷锋活动教育”等主题教育是学校德育应该长期抓、时时抓的内容。

●三、制定德育合理目标,注重教育实效性目标是行动的指南。

学校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

德育教育就学校而言,要有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就学生而言,要有认识上的目标和行为上的目标;就个体差异而言,也要区别制定目标,明确普通学生(或优能生)该做到什么、特殊学生(潜能生)该做到什么。

只有分层次、分类别和有梯度地制定合理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从根本上保障学校德育的育人作用。

如何开展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

如何开展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治国”是我国既定的大政方针之一。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对于社会道德的构建,德育不是万能的,但也绝不是无所作为的。

一个社会需要具有道德意识的公民,而德育就肩负着扶植社会良知的教育责任。

如今社会上屡禁不止的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造假、贩假、腐败等等问题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德育教学本身容易流于形式,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是社会上热什么,学校里就讲什么,德育教学缺乏整体思路,效果也不好。

一、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作用1、有所不为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强调在各个方面的主动作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之所在。

但学校教育这种作用的发挥好像已经过了头,就像我们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部门,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方面都要操心,结果是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则管得更乱。

学校日常生活或具有日常性活动道德教育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应是学校主动的教育活动不应该管的事情,应该是学校自觉的教育活动“所不为”的方面,包括:(1)个人交往(2)自由支配时间(3)日常生活的范式(4)儿童游戏与语言方式2、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意味着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交往视而不见,学校教育应该对儿童的这种生活方式有所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为教育干涉提供依据和时机。

儿童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自然行为方式表露出来,这是学校教育了解真实的儿童的机会。

但学校对日常生活中的儿童的了解不能采取监视等制度化的方式,应该走日常的路子,即在与儿童一起过日常的生活中加以了解。

3、对日常形式的借用日常生活和具有日常品性的生活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不露痕迹性和效果的扎根性是任何有意为之的活动所不具备的。

学校教育可以吸取这些特点,通过借用日常生活的形式来实施自己有目的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很多活动可以采取儿童所喜欢的儿童方式来进行,借助儿童天性乐意为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来影响儿童,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影响。

民族中学2024年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

民族中学2024年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

民族中学2024年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一、德育政策贯彻在2024年上半年,我校深入贯彻了国家和地方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落实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

通过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德育政策在学校层面的有效执行。

同时,加强对德育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其对德育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德育活动组织本学期,我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各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参与度高,社会反响良好。

此外,我校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深刻内涵。

三、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制定严格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同时,建立师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激励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四、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合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校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校还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家长的线上互动,及时发布德育工作动态和家庭教育指导信息,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五、德育成效评估为了科学评估德育工作的成效,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德育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测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德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德育工作计划和策略,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德育创新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民族中学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

民族中学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

民族中学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引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民族中学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本文将对民族中学上半年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德育目标及策略民族中学在上半年的德育工作中,明确了以下几个主要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自身管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民族中学采取了以下策略: 1.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如校园文明日、文明礼仪教育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民族中学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3. 建立家校合作平台: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并定期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配合。

德育成果回顾在上半年的德育工作中,民族中学取得了以下成果: 1. 学生成绩的提高:德育工作是全面发展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

2. 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通过德育课程和特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3. 校园文化的建设:民族中学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德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校风日益优良,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优化德育工作的思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民族中学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 缺乏跟踪和评估机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未能建立完善的跟踪和评估机制,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工作效果。

2. 德育课程的设置有待改进:当前的德育课程体系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3. 家校合作亟待加强:尽管学校与家长在德育工作上存在合作,但合作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开展以德立校 以德立师 以德立生活动的情况说明

开展以德立校 以德立师 以德立生活动的情况说明

一、活动背景以德立校、以德立师、以德立生活动是一项旨在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活动。

此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的全面素养。

二、活动内容1. 以德立校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以德立校活动首先是从学校管理层面入手,促进学校管理者端正教育观念,倡导诚信、友爱、勤奋、守纪的校风,建设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

2. 以德立师教师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以德立师活动是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高尚品德。

活动内容包括通过专题讲座、教师自律规范等方式,帮助教师端正教育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

3. 以德立生学生是活动的重点对象,也是活动的落脚点。

以德立生活动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课程、德育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三、活动意义以德立校以德立师以德立生活动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提升教书育人水平、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

四、活动效果通过以德立校以德立师以德立生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师生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学风、师风明显好转,学生成长成才环境逐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五、活动展望以德立校以德立师以德立生活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进行。

今后,活动需要继续深入推进,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师生德育教育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构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书育人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民族地区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探析

民族地区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探析

知识文库 第15期83民族地区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探析马海勇德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构件,具有丰富内涵,承担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民族地区中学相对特殊的文化环境,决定其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体现时代精神。

搞好中学德育工作,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强化学校内部德育工作机制,使学生按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使得中学德育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成为目前民族地区学校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总人口为13.4万余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利于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更应该重视起来,让德育和智育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学校中得到成长。

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我县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帮助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民族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民族学校忽视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够全面,不够认真仔细。

中国传统的硬式教育,使得老师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智育成绩,学生的德育成绩忽略不计,而且学校的关注重点在于学校的升学率。

因此,为了迎合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和老师更加重视学生智育教育,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使得相适应的德育教育设施缺乏,甚至是取消了中学生的德育课程,最终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严重偏差,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形成。

1.2家庭教育的缺乏民族中学校德育教育落后的问题很大一方面原因出现在币家庭教育中。

一方面,由于家长科学文化素养差,思想文化素质过低,致使他们没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了,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德育的偏差,从而增加了德育教育难度。

民族地区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探索

民族地区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探索
学思路 , 使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更加具
有实 效 。
4 . 忽 视道 德实 践 体验 。 在 教育 实践 中我们 经 常会 发现 , 某些 中学 生 在道 德认 识 与实 际行 动 上有 很大 的反 差 。他 们 有着对真善美的真诚 向往, 却没有 良好 的行为习惯 ; 他们期 待建 立 和谐 规范 的班 级 秩序 ,却 不愿 接受 班 级规 章制 度 的 约束 ; 他们认同诚信价值理念 , 却考试作弊、 心 口不一、 弄虚 作假 ; 他们有成就学业的美好愿望 , 却缺乏脚踏实地的学习
惯, 成 为 具 有 高 尚道 德情 操 的人 , 必 须 从身 边 做起 , 从 一 点 滴 做起 。 教 师应 在平 时细 心观 察学 生 的一 言一行 , 对于他 们的言行及时给予表扬与纠正 。 其次 , 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 育活 动 , 让 学生 在 良好 的氛 围 中成 长 。 对 于社 会转 型 时期独 生子女 、 单亲家庭 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群体来说 , 德育活动还


1 . “ 重智 轻 德 ” 的社 会 家庭 教育 观 念 。 家庭 教育 、 学校 教 育、 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 在 中华民族传统教育 体系中,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 而社会 和家 庭 , 尤 其是 家庭 则 承担 了道 德 教育 的 主要 内容 。然 而 , 在社 会 发展 正处 于转 型期 的当代 中 国 ,拜 金 主义 、享 乐 主 义 、利己主义等不 良意识 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市 场经济的发展, 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 导致家庭教育以过去 的道德教育为核心变成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日后考上名牌 大学 , 找到 一份 好工 作 , 最 终 出人 头地 。
【 探索与实践 】

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民族地区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

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及原因的分析,提出完善德育目标,改进民族地区学校德育教育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德育教育;原因;对策“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是整体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可以说,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在民族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民族地区学校德育的缺失随着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由单一向多元转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的多样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更多的困难:社会不利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环境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校内部德育工作的不适应带等,使德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盲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家教水平是上升态势,但家教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学生受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当代中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许多教育和影响是片面的、畸形的,与学校教育难以合拍,如学校进行勤劳节俭教育,而某些娇宠型家庭则以很少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享乐型家庭则尽量满足孩子的消费欲望。

由于受市场经济重利性原则的影响,个别家庭不是向孩子灌输拜金主义、利已主义等逆向价值观念,就是只顾自己赚钱,放弃教育孩子的义务,使孩子游离自流;利益追逐和物质补偿心理,对精神理想持一种冷漠和嘲弄的态度,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同时,影视作品的不正确价值导向,大众传媒的低级趣味也对学校德育的作用产生消解作用。

种种不良现象使青少年产生困惑,价值取向产生偏离,社会的负面渗透形成了偏向、背叛、这无疑会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

《民族地区中学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沈义明

《民族地区中学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沈义明

《民族地区中学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龙山县皇仓中学沈义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课题《民族地区中学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经上级领导批准,今天开题。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的由来: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

”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其中第一位的自然是道德教育。

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宣言中首句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反映了世界科学巨子们在现今的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之后,对文化、道德、伦理滑坡现象提出的一个对策。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和灵魂的道德教育,也需要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上发生重大变革。

由此我们认为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发、利用龙山县土家族和苗族传统道德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

据此开展研究,期望能够改进我校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形成我校德育特色。

2、概念界定:本课题研究中的“民族地区”专指湘西地区,主要是龙山县;本课题研究中的“中学生”专指位于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的学生。

之所以选择农村中学的中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皇仓中学是一所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是出于前述原因的现实考虑;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选择农村中学的中学生,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

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德育问题也随之而来。

作为高中生,他们面临着考试的压力、社会的诱惑和思想的迷茫,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首要场所。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校联络制度,达到家校互通信息,掌握学生情况的目的,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关爱和引导,同时,学校教师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掌握孩子的精神状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二、器重职业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的挑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格外重视职业教育,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融入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思想,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提高对未来的认识和把握,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加强德育教育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在文化、语言、思维习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们不能只是在课堂上灌输知识,而是要注重德育。

面对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其文化背景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课堂之中,通过鲜活、形象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

四、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强高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培养,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实际经验。

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和社区义务劳动,让学生感受到奉献和服务的快乐,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

以上是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些建议,当然,德育工作也需要适应不同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族中学2024年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_中学三年德育工作总结

民族中学2024年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_中学三年德育工作总结

民族中学2024年上半年德育工作总结_中学三年德育工作总结自2024年年初以来,民族中学全体教职工秉承着“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全力以赴开展德育工作,努力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经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2024年上半年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情况上半年,学校以“德育立校、德育强校”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组织各项德育活动,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德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各项德育活动,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明显在上半年的德育工作中,学校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问题的预防。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校纪律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半年,学校积极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明确了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加强了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管理。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守时守纪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教育学生守纪守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树立自律意识。

学校还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礼仪,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师德师风建设有所加强上半年,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强化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引导教师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师重道,做学生的榜样。

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

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

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作为青年学生的培养场所,中学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的责任。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探讨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并总结其意义与影响。

一、强化课堂教育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首先体现在课堂教育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讲解文化经典、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语文课中,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实践活动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还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活动来进行。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义工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和感受到社会的善良和美好。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所传授的道德准则。

三、打造和谐校园一个和谐的校园是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重点之一。

学校要注重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严禁校园暴力和欺凌行为的发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及其他公益活动。

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安全、温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校园内的每一位师生都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言传身教,做到以身作则。

四、开展心理教育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心理教育的开展。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心理辅导团队,向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家校合作中学学校德育与品德教育的实践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思想和行为的情况。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协作,共同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

浅谈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的实践方案

浅谈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的实践方案

浅谈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的实践方案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案。

它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为重点,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实践方案的目标:以德治班的实践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开展班会、团队活动、课堂教育、阳光体育等形式,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

3.制定行为规范: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受欢迎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4.开展道德教育: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意识。

可以组织讲座、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困境,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5.激励奖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可以设立“先进个人”、“优秀团队”、“道德模范”等表彰项目,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奖励。

6.班干部管理: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道德修养,引导班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好班级管理的作用。

可以通过班干部竞选、培训、考核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7.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评估与反思:定期评估和反思以德治班的实践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实践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评估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班级表现评比等方式进行,反思可以通过班会、学科合作等形式进行。

以德治班的实践方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在于明确目标,营造和谐氛围,制定行为规范,开展道德教育,激励奖励机制,加强班干部管理和家校合作,并进行评估和反思。

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学实践

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学实践

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学实践引言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德育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学实践,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越来越重视。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1. 通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例如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慈善活动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品德1. 以身作则的教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2.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例如主题演讲比赛、道德模范评选等,来表彰那些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励学生向优秀的人物学习,培养他们的品德。

四、评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评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考试评估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因此,学校应该探索多种评估方式,例如学生自我评估、同学互评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关于民族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的探讨

关于民族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的探讨

关于民族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的探讨作者:依力亚·艾尔肯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2期【摘要】中学生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这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出发,结合我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能够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前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看作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因素和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德育教育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如人类文明时代初期,德育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的出现,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有了专门的教育场所得以更有效的开展。

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以来,德育教育环境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人类教育发展史充分表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

当代的德育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包含了更多的内容。

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德育教育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关于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交叉学科概念。

“一切教育在于形成品德”,因此,按照教育学相关理论,被教育学家认为达到教育中的道德目的。

而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道德的本义是遵循着“道”(根本原理、原则)而获“德”(“德”通“得”)的东西,通常是指所获得的优良品质、品性;社会学家则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人类的内在信念与社会诸多关系互相作用下产生的一般性原则;一个社会具有公认的道德规范,其中只涉及个人的称私德,如个人或人与人、人与家庭等;涉及公共部分的称为社会公德。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中学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双赢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中学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双赢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中学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双赢摘要:教育核心,乃是育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大工程。

如何评价整个育人工程,取决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实现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反思教育的思路及方式,用先进的理论来改变陈旧的框架式思维,真正创立起属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

具体操作时应将中学社团建设和德育发展相结合,落实中学德育大纲的各项要求,发挥社团德育渗透的隐性力量,建立各种社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最后达到人生有规划,实现自我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中学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德育功能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3-0055-011.学校德育、学生社团等概念界定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

学生社团即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自身成长成才,为实现同学们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学生社团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学课外拓展实际的践行者。

学生社团基本功能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功能;社会能力培育功能;实践技能训练功能;完善知识结构功能;维护学生权益功能;其中社团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和实践技能训练功能是社团德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

2.教育环境现状分析大数据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世界的变化,能切实地见证生活的蜕变。

随着国家对西藏的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建设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学校的软硬件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社会的发展使身处其中的青少年所面临的不良诱惑更多,因此更需要为师者时刻关注并加以引导,学校的社团建设的价值性不言而喻。

构建民族中学德育特色的实践研究

构建民族中学德育特色的实践研究

构建民族中学德育特色的实践研究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多民族国家中,由于各个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显著地差异。

这些民族差异的存在甚至是某些方面的对立。

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矛盾,处理矛盾,盲目的排除异己都会造成民族矛盾激化,影响稳定等。

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在民族自治区的学校,就必然存在着民族的德育教育问题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如何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对于民族中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通过科学的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来解决这些矛盾。

关键词:民族中学;德育特色;教育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2正文青海藏族自治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我们的学校藏族学生很多。

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家庭环境以及宗教信仰都与其他民族存在诸多差异。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的途径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各民族信息,目的是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拥有海纳百川的心态尊重其他各民族的存在和生活方式。

自新疆特大爆炸案以来,民族之间的分歧问题已经被社会和教育系统内更多的人士所重视并不断地呼吁。

正确处理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教育传播更多的知识,使得少数民族能够开阔眼界,接受其他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较闭塞,学生受到家庭的思想观念影响严重,很容易形成较为偏激狭隘的民族观。

因此,作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民族地区教育一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

一、课堂知识教育大比拼每个学年里,固定的开设民族教育课堂,组织教师为同学们讲解关于民族团结的历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本民族的起源发展过程等。

并且教师能够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国际局势的变化向学生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当代青少年在民族教育方面,需要怎么做来维护民族团结的问题。

这是民族教育的中的一个基础教育问题,也是通过传统教育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最好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并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扥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该领域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提出了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师资队伍、建立有效教育模式、开展特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等实施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农村中学教育的传统美德教育水平。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了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实施策略、传统文化资源、师资队伍、教育模式、特色活动、家校合作、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引言在中国的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是教育事业的基础,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和人格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美德教育在农村地区逐渐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土壤,导致学生的道德观念日益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中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教育资源和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多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背景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在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对于弘扬国家优良传统、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地区人文素质的提升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离不开传统美德教育的支持和引导。

农村中学是农村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能够为当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中学“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模式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 9—29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德育课题负责人:田成中学高级教师湖南保靖县雅丽中学主要成员:宋永生彭兆英王勇胡明辉何尤秀龙怀进张建军彭晓琴彭涛李业煌向照清黄友斌向兵向洪清向明轩石成军陈景淼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克服过去“学校教育硬,社会教育软,教育资源空”的不和谐德育教育现象,实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提出的“把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要求,创新民族地区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克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和德育形式化的现象,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性,为民族德育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新的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品德,说到底是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从辩证的观点看,重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就必须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从道德情感的培养上看,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产生各种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巩固学生情感和消除某些消极、有害情感的重要方式。

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看,任何一种品德,最终都要以道德行为及其效果来表现、来表明、来确认。

只有道德行为才体现出品德的实际社会价值。

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满。

通过经常不断的练习,长期实践道德行为,最终形成牢固的道德行为习惯。

《教育学》认为,人们的品德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实践是沟通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渠道。

任何良好的品德,都是在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他们参加实践活动。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新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形式及评价等应作深入的研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一)、主要内容:(1)完成对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完成留守学生和偏激学生的行为情况调查,并探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应于民族地区学生特征的德育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契合的实践活动有效模式。

(2)完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德育主题,通过实践活动,构建民族地区中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负责、讲究诚信,形成德育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和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初步形成新的德育活动模式。

(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在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落实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研究者,针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注重课题实践的过程研究。

2、个案研究法。

在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确立个案研究对象,追踪个案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结论的形成提供有说服力的第一手材料。

3、经验总结法。

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分析课题研究的得失,对研究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适合民族地区中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德育教育模式。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一)、实践成果1、学生德育素养得到提高,不良习惯得到纠正。

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课题组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精神空虚、意志脆弱、行为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的德育素养显著地提高。

在年级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自制力在逐年提高,其中自制力差的学生由2007年占学生总数的22.77%,下降到2009年的2.64%,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学生幸福指数在稳步提高,学习目的逐步明确,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逐步增强,特别是学生行为偏激的现象得到根本好转,由2006年的20.94%下降到9.54%,其中不正当上网人数明显减少,由2006年的54.99%下降到21.78%,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

2、“留守学生”幸福指数提高,行为习惯优良。

针对留守学生个性怪异的特点,课题组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定期找学生谈心,专门成立了“爱心服务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的问题,特别是举办各种活动,如生日晚会等,促进其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留守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实施前后发展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学习成绩的优秀率比例提高很快,由12%上升到47%,基本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幸福指数提升较大,由13%上升到81%,感觉幸福的学生成为主流,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减少十分明显,总体效果较好。

3、确立符合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德育目标。

在德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出了层级式德育教育目标,即:七年级开展以“全面完成转型教育,塑造优秀中学生”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实现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八年级开展以“安全、文明、理想”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实现了学生明辨是非、意志力增强的教育目标;九年级开展以“理想是航向,勤奋插双翅”为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实现了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这些德育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又有可操作性,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又活动形式多样、具有操作性的学生德育目标。

4、学生和谐发展,综合素质稳步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责任为重、团结为力”的育人目标,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负责,学会健体”,逐步形成了“求知向善、塑德健体”的校风、“多元发展、彰显个性”的学风。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有乐观向上的精神,懂得了关爱、责任、感恩、奉献、尊重,形成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和谐的德育教育局面。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胡宇等3名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彭秋菊等5名同学被评为州三好学生,贾梦娟等10名同学被评为县优秀学生干部,罗卫华等15名同学被评为县三好学生。

在“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征文活动中学生姚祖琪等8名同学的作文荣获州二、三等奖,田超松等6名同学荣获县一、二等奖。

在“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征文活动中贾驹等5名同学的作文荣获州二、三等奖,田鹏等18名同学荣获县一、二等奖。

在“政治小论文”征文活动中向娟娟的论文《青春》、彭莉的论文《生命在于奉献》、周迅的论文《感悟生命》、杨春玲的论文《人生的价值》、彭凤娇的论文《珍惜时间》、罗卫华的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15篇获州二、三等奖,彭山丹等13名同学荣获县一、二、三等奖。

在“《历史丛林》设计”活动中吴敏等9名同学荣获县一、二、三等奖。

在“三小”活动中龙慧等8名同学荣获县一、二、三等奖。

在“州英语网络演讲大赛”活动中龙玉蓉等6名同学获州二、三等奖。

每学年有58%学生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卫生之星等荣誉称号。

(二)、理论成果1、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以德立校、以爱育爱”的德育教育理念。

其内容就是:“以德立校”就是学校领导修好“政德”,教师修好“师德”,学生修好“品德”;“以爱育爱”,就是学校重视发挥道德教育和感化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用对职业的爱培养学生爱德、爱智、爱美、爱劳之心,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

2、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很大提升几年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践行“以德立行”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自己所任教的科目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案例和实验分析。

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论文27篇,其中课题组成员向兵的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和《数学教学激趣初探》分别在《当代教育导刊》和《中国教育科学》公开发表;彭兆英的论文《关于构建互动合作的数学课堂结构的思考》在《当代教育导刊》2008年第七、八合刊发表;张建军的论文《后进生转化的成功秘诀》在《当代教育》2007年第七期发表;向洪清的论文《给“留守”学生一片和谐发展的天空》在《教师之友》2008年第一、二期合刊发表等等),2009年5月向洪清的“践行先进的德育理念,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品位”一文被国家级刊物《新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书上发表,并获得一等奖;在省、州、县获奖论文、案例、反思102篇。

汇编了《“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论文集》、《“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集》、《“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反思集》、《“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班会集》、《“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学困生转化记录集》、《“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图片集》等研究资料,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

在“民族地区中学‘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广大教师取得了一些成绩:州学习型教师89名、州优秀教师5名、县优秀教师24名、县优秀学校德育18名、县优秀教育工作者12名、县立三等功5名等等荣誉称号(其中课题组成员向明轩、黄友斌老师被评为“湘西州优秀教师”,田成、向兵、张建军等3位老师获三等功奖励,何尤秀、彭兆英、彭晓琴、张建军、向兵,向洪清等二十多名教师荣获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研究促发展,推进了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在“民族地区中学‘以德立行’德育实践活动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0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学校”;2008年学校获得湖南省“爱国卫生单位”;2009年先后获得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平安文明校园”称号;2009年学校团委会获得湘西州“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8年学校被评为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文明卫生先进单位”、“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被评为“州德育示范学校”、州“最具人气校级网站”。

学校连年被评为县“德育目标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班级管理先进单位”、“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单位”等先进单位。

4、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1)、2005年我校针对学校生源实际逐步摸索出的一套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在全县各中小学得到推广。

(2)、2006年在全县德育工作交流现场会,我校的以“主题教育为主,层次教育为辅”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得到了大会的认可,并推广到我县的中小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2007年全县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宣传和推广了我校先进的德育教育经验,促进了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并一直走在自治州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