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
乡镇中学校德育管理创新
论乡镇中学校德育管理创新探索【摘要】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管理对学生的品质和人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些比较闭塞的地区,课程改革实施状况不容乐观,贯彻不够彻底。
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教学发展要求。
创新乡镇中学德育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镇农村中学初中德育管理创新探索1 乡镇中学德育管理的现状1.1家庭教育轻视德育培养在农村家庭里,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剧了德育实效偏低的趋势。
家庭是人生成长、生存、发展的初级环境,因而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子女的成长和性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在农村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加深了人们对教育的错误认识,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子女行为品格是父母行为品格继承和延续的事实。
在对人的德性熏陶方面,家庭具有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高尚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成就一代文化大儒;岳母刺字,培养传颂千古的民族英雄。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里,这类家庭教育的典故数不胜数。
1.2学校教育对德育的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逐渐受到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新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发展。
然而在一些乡镇中学,依然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一味地重视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健康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2 乡镇中学传统德育管理的弊端2.1缺少有效地沟通在农村的学校里面,一些家长们没有文化知识,他们把教育片面的认为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德育教育,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无能为力,就把教育的全部责任托付给了学校。
甚至有些家长不愿意教育孩子,找一些“孩子最听老师的话”等理由来推卸责任,这是农村多年来遗留下的恶习。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模式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很多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及道德方面的问题。
这不仅给社会、家庭教育造成影响,更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
农村初中必须打破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融入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德育教育;三位一体;网络;社区;家庭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中独生子女与留守儿童比例增大。
由于家长的宠溺,或者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上,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及道德方面的问题。
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攀比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沉迷网络等。
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的限制,无法正确恰当地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而相对于学生、家长存在的这些问题,学校的德育教育只重讲授,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无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呢?二、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作用什么是“三位一体”?——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共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今网络发达,很多农村初中也能配备多媒体,这就给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学校或班级围绕德育课题目标,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
比如爱心教育,网络上往往有很多图片、文章、视频是关于贫困儿童、受灾群众和孤独老人的,能让学生看到身边真实的世界,产生心理共鸣。
所谓心理共鸣,是运用心理学中“情感共鸣”的原则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服方法,就是要将学生心中隐藏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原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学生大有感触。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了德育教育上。德育课程在农村初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如何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来提升农村初中的德育成效,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德育现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2、教师培训与支持
教师是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德育课程开发中,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初中德育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
3、积极探索德育新模式
除了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外,农村初中还可以积极探索德育新模式,例如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注重家校合作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德育课程开发中,也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对于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德育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深化,教师的培训与支持,德育新模式的探索以及家校合作等措施的落实,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从而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关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投入资源,推动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工作,努力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农村德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
农村学生的个性多样化,他们在德育教育课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怀与支持,例如性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而德育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探究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探究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下面将针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并提供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德育渗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德育为导向,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 德育目标导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为最终目标。
2. 教学内容渗透:将道德、伦理、人文等相关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道德修养。
3. 教学方法创新:探索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感短文阅读等,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德育渗透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1. 选用适宜的教材:选择一些富有道德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岩》、《红楼梦》等,通过解读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内心世界,培养积极、健康的道德感知和品德修养。
2. 编排德育课文: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德育教育的课文,如讲述感人故事或者鲜活的案例,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和案例来思考、发表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道德冲突和伦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开展德育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组织一些德育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素养。
三、相关参考内容1. 《品德与文化》:这是一篇关于品德和文化关系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品德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学习语文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2. 《善待他人》:这是一篇关于善待他人的短文,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善待他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城关镇中学创新德育模式
xx中学创新xx模式
,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陇县城关镇中学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以来,着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学校成立了校长和班子成员的德育导师制组织机构,在全校教师中聘请德育导师,确定受导的学生名单,及时制定导师协议,工作安排,建立受导学生档案,明确与学生谈话的次数,利用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表现情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班级德育目标分解到“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请,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重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一种德育新模式,依据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双方自愿结成对子,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与培育的过程。
城关镇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是创新德育教育教育形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模式,它将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 1。
农村中学德育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德育实践研究导言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学德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农村中学的德育实践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农村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农村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有效的德育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1.意识薄弱:农村中学教师和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意识相对较弱,普遍认为学习成绩是唯一重要的指标,德育教育的关注度较低。
2.缺乏专业化: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缺乏德育教育的专职教师和专业的教育资源,导致德育教育的质量较低。
3.品德缺失:农村中学生的行为品德问题相对较突出,如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等,这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关。
4.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的道德思想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二、问题及原因1.德育意识不强:农村中学教师和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将个人利益置于德育教育之上。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中学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和教育资源,导致德育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3.家庭教育问题: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德育教育引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4.缺乏实践机会: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主要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三、有效的德育实践为了改善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德育教师水平:加强农村中学德育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创建德育教育资源:通过与城市中学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为农村中学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3.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合作:农村中学和家长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4.注重实践教育:农村中学注重通过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德育研究,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进德育研究,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不再只注重传授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因此,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当前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德育课程不能及时更新,教师缺乏相应的德育教育培训,学生德育观念的淡漠等。
因此,如何推进德育研究,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要重视德育研究的重要性。
德育研究不仅可以探索德育理论,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的指南。
德育研究需要依据学生习惯和心理状况,将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而非机械地实行。
因此,德育研究需要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相结合。
同时,德育教师也应该不断优化毕业时期深植于学生心中的德育成果。
德育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拥有德育素质。
而这需要德育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德育能力,而不是仅仅把德育教育当做一种表达罢了。
德育研究还需注重德育创新。
创新需要德育教师有一颗创新的心和勇气,试图通过不同方法来达到教育目标。
在德育创新中,可采用激发学生潜力的方法、加强文化修养的方法等,通过构建有效的创新机制和资源,使德育工作不断创新、提升。
此外,还应加强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联合。
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巨大,对于学生父母,成人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对学子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对社会的格局与影响要求很高,教育应当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合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为了推进德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德育教育应该走出学校,强化德育素质教育网络,推广德育自我学习、创新交流。
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教育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论证和交流。
在总结中,推进德育研究,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是改进当前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通过加强教育研究,培养专业的德育教师,增强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推广德育自我学习和交流,可以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德育环境,更好地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农村中学德育的实践思考
农村中学德育的实践思考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农村中学德育的理论基础•农村中学德育的实践探索•农村中学德育的案例分析•对农村中学德育的反思与展望•结语01 CATALOGUE引言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良好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意义加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农村中学德育的背景和意义目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现状受到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缺失、网络信息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效果不佳、难以深入等挑战。
挑战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与挑战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主要内容本报告将围绕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02CATALOGUE农村中学德育的理论基础德育的定义与内涵德育定义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德育内涵德育涵盖了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在农村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德育在农村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
作用德育对于农村中学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动力、保障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初探思路
浅谈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初探思路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系到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改革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路。
我们需要进行德育工作的改革。
传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注重德育课程的设计。
要从传统的功利主义教育转向价值观培养的导向,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道德规范的熏陶和教育。
要开设一些专门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人生观念。
二是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
要加强对农村初中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他们具备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三是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价值观的力量,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我们需要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
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是打造德育特色。
农村初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可以利用这些特色和资源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
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中参与农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设置野外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是开展家校共育。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参与德育工作。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也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咨询和指导。
乡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乡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要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德育的角度出发,优化办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贯穿学校管理的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主线,以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德育的熏陶,增强个人意志,养成健康心理,有理想信念,形成集体荣誉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乡村初中;德育管理;探索与创新引言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前面承接小学基础教育,后面衔接高中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在乡村初中学校工作中实施好德育,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乡村初中的实际情况,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探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友爱、温馨健康的校园环境。
1在乡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营造积极的校园德育环境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学校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能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前进的航向,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物质环境主要指学校的教学楼布局、实验室设置、图书馆管理、绿化、道路等。
要想通过物质环境影响学生,学校可以在楼道、教室、操场等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张贴图片、设置宣传栏,向学生渗透德育。
比如,各班的后墙上,都有一个关于“孝”的故事,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观念,使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另外,学校楼道的宣传栏上,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文章、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在物质环境的影响下坚定爱国信仰和文化自信。
还有,学校会定期检查各个班级的卫生状况,清洁、卫生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卫生的习惯,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精神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学术气氛、校园风气等,要想通过精神环境影响学生,学校首先要重视校园治安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学校得以安全地学习。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在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农村地区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家庭环境和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在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农村背景和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
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在农村家庭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访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加亲子互动和交流。
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农村地区的孩子多是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农业和劳动的实际工作。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区劳动中。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培养劳动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农村地区的环境资源较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活动、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学校应该通过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观念、劳动精神、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和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的教育模式,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以下将就此展开浅谈。
一、确立德育工作的目标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规范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正常发展并与社会和谐相处。
在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人成长,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成为社会中的合格公民。
二、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传统的德育工作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改革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思想观念、专业素养、教育水平都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质量。
因此,农村中学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注重学生思想教育。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从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出发,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
通过多种方式,如班会、晨读、文化课、社团活动等,创造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农村中学的学生往往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参加社区建设等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该对社会负有责任。
4、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德育。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育的必要工具。
农村中学应该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开展德育工作,如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德育知识。
三、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积极借鉴和借助先进的经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1、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在农村高中德育教育中,探究合适的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下面,我将探讨一种适用于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模式,即“了解、共享、实践”模式。
首先是“了解”环节。
了解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介绍学生有关道德、法律、职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规则和道德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可以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校还可以通过宣传活动来加深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例如举办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道德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是“共享”环节。
共享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公益事业,了解困难群体的需求,并从中领悟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公益活动,例如开展助人为乐的行动、组织环保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最后是“实践”环节。
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实践机会,例如制定学生守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在“了解”和“共享”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付诸实践,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德育活动,例如道德演讲比赛、德育培训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倡导能力,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和水平。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究应该注重了解、共享和实践的结合。
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在农村环境中获取到全面的德育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公民。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德育的成效,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究。
一、问题分析1. 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很多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背景不够强大,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够先进。
2. 德育课程设计不合理。
一些农村初中德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学生对德育课程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
3. 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的德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而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的培养。
缺乏科学、全面、多维度的德育评价体系。
二、德育课程开发的探究为了提升农村初中德育的成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和改进。
1. 完善师资培训。
加强农村初中德育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德育教育理念。
引进一些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培训。
2. 创新德育课程设计。
在德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德育教学活动。
3. 推动德育与校本课程融合。
德育课程应与其他学科密切结合,构建德育与校本课程的互补关系。
通过跨学科的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鼓励父母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增加家长对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育品质。
6. 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借助社会力量,引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成果评估和推广对于上述提出的改进措施,可以进行评估和推广。
1. 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
收集数据和意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进行探究和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在现代社会,德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农村地区,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德育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提升农村初中的德育成效,我们需要基于德育课程进行开发和探究。
我们需要建立起适应农村初中德育教育需求的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法律意识等方面展开,注重实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例如在语文课上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通过讲解故事、分析情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体育课上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强调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在科学课上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等。
通过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德育与学科知识的关联,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初中的德育课程需要结合农村实际进行拓展和深化。
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城市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可以通过了解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农村社区的特点,设计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和项目,提升学生的德育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村文化遗产,了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价值;开展农村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精神;组织农村初中生活技能培训,教授学生家庭生活、农田劳作等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际能力。
这些活动和项目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和师生互动。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德育教育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初中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可以组织德育教师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供德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需要全面提升德育成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德育课程的开发与改革针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通过开发与改革德育课程来提升德育成效。
德育课程需要更加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德育课程应该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对农村地区的情感认同。
德育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农村学生思想意识薄弱的问题,德育课程应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拓和发展。
德育课程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德育课程应该通过开展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实践中,有一些经验与启示可以借鉴。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育课程的开发要有理论依据,但更要注重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参与,感受和体验,才能培养他们的德育意识和品质。
要注重个性化与群体化的平衡。
农村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德育课程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化培养。
但与此德育课程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农村初中学生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德育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高中德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探究适合农村高中的德育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农村的人文环境和资源相对较为单一,学生普遍缺乏接触和了解现代社会的机会。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需要积极推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等方式来实施。
可以通过讲述优秀典范的故事、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
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兴趣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兴趣培养途径。
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困难和生活压力大的问题,缺乏社会经验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态度,提升他们的社会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往往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组织活动,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注重品德素质、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发展的培养,为农村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
基于德育课程开发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探究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生源稀缺,师资力量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农村初中学生的德育素质普遍较低,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道德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提高,需要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课程开发,强调德育课程对农村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使德育课程的开发成为提高农村初中德育成效的重要手段。
一、德育课程开发原则1.贴近农村特点,注重实效。
德育课程开发应当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实效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等,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多元化教学,重视启发思考。
德育课程开发应当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讲座、讨论、阅读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灵活思考,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突出实践教学,贯穿教育过程。
德育课程开发应当注重实践性,增加实践环节,例如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实践和改善自己。
1. 社会公德方面促进学生学会爱国、爱家乡、尊重国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尊重职业,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 个人品德方面关注学生的品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具有忍让精神、关爱他人、互助精神、诚实守信、守时、守纪律的良好品德。
3. 安全意识方面通过开展防灾减灾、防病保健、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深化“学用结合”教育模式。
通过结合课上学习和课下实践,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从实践中的体验中理解德育知识的能力。
2. 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手工、体育、音乐等多样化活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特别的的信仰、爱好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华,从而使德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3. 重视专家指导,多方合作。
与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专家、教师、家长和社区进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实际的德育服务,不断优化农村初中德育成效。
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
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相关推荐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一、不容乐观的德育现状农村家庭德育的缺失也是目前引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生产力的发展,富余劳动力的增多,经济观念的转变,对中华古老的乡村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可以说乡村文化在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同时正在酝酿新的转变。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下,加上家庭经济的改善,送孩子去读书,重视孩子的智育发展,已经成为乡村家庭的共识。
计划生育的推广,使得乡镇家庭的独生子女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都不愿让他们去做家务,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家务需要子女来分担。
在此背景下,乡镇儿童也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由此带来的是孩子们不大愿意劳动,他们贪图享乐,更愿不劳而获。
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几乎中午都不愿意回家休息,缘由是回到家后就要帮父亲干活,他觉得很辛苦。
这个事例还只是“冰山一角”,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把德育教育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待。
父母长年累月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年迈的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给的更多的是物质的关心。
父母呢?只能靠电波来传递人世间最美的亲情。
而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母爱,变得沉默寡言或叛逆不堪。
父母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看望孩子,看到孩子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既心急又心痛,甚至内疚。
于是,为了弥补孩子,爱变成了溺爱。
只要是孩子的提出的,都尽可能去满足。
于是,家庭教育慢慢变得困难了,许多父母为此唏嘘不已。
而学校德育呢?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学校德育目标变得游离不定。
一方面受到升学的压力,一方面因为家长不到位,使得学校德育孤立无援,反复抓,却效果甚微,还有一方面是“辛辛苦苦教育五天,却抵不住孩子回家两天”,社会的濡染“,效果”远胜学校。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育非万能教育的观点”,老师慨叹“学生不好教”,甚至说“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
从中不难窥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的艰难和施教者的无奈心理。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
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其目的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道德素质的人才。
在探究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模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农村高中德育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性格和特长,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包括学科教育、课外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区实践和国防教育等。
此外,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班会、校庆、学科竞赛、德育教育周等特色活动,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并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
二、强化学校体系学校体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效果。
学校体系包括管理体制、教师队伍、教材设施、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完善课堂教学、丰富生活体验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则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育人环境的营造好的育人环境不仅仅包括各类教育设施,并且涵盖文化、交往等诸多方面。
为了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1、强调崇高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尊重和关心的教育环境;2、加强社区间的沟通、合作和共同发展,共同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3、营造具有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自尊自爱的情感根基。
四、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是推动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
因此,农村高中应该采取前瞻性策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制定跨学科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并且通过实施职业晋升计划,激励教师有更高的进取心和自我实现的激情。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德育教育应确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构建校园文化,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等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从而促进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更好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
一、不容乐观的德育现状
农村家庭德育的缺失也是目前引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生产力的发展,富余劳动力的增多,经济观念的转变,对中华古老的乡村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可以说乡村文化在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同时正在酝酿新的转变。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下,加上家庭经济的改善,送孩子去读书,重视孩子的智育发展,已经成为乡村家庭的共识。
计划生育的推广,使得乡镇家庭的独生子女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都不愿让他们去做家务,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家务需要子女来分担。
在此背景下,乡镇儿童也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由此带来的是孩子们不大愿意劳动,他们贪图享乐,更愿不劳而获。
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几乎中午都不愿意回家休息,缘由是回到家后就要帮父亲干活,他觉得很辛苦。
这个事例还只是“冰山一角”,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把德育教育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待。
父母长年累月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年迈的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给的更多的是物质的关心。
父母呢?只能靠电波来传递人世间最美的亲情。
而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母爱,变得沉默寡言或叛逆不堪。
父母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看望孩子,看到孩子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既心急又心痛,甚至内疚。
于是,为了弥补孩子,爱变成了溺爱。
只要是孩子的提出的,都尽可能去满足。
于是,家庭教育慢慢变得困难了,许多父母为此唏嘘不已。
而学校德育呢?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学校德育目标变得游离不定。
一方面受到升学的压力,一方面因为家长不到位,使得学校德育孤立无援,反复抓,却效果甚微,还有一方面是“辛辛苦苦教育五天,却抵不住孩子回家两天”,社会的濡染“,效果”远胜学校。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育非万能教育的观点”,老师慨叹“学生不好教”,甚至说“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
从中不难窥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的艰难和施教者的无奈心理。
因此,社会德育环境的恶化,家庭德育力量的缺失,学校德育目标的游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倘若未能找出新的办法,那么,乡镇中学的德育工作将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声誉。
二、“扬长求好”的德育模式
上文提到学校德育目标的游离,是不容乐观的德育现状的有机构成。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不到位的情形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不够,效果不佳,方法单一,手段老化,单打独斗。
相对分数来说,德育处于从属地位,加上德育工作未能短期见效,评价手段莫衷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未把德育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列,因此学校德育无非是纪律的代名词罢了。
从笔者的经历来看,对于纪律败坏的学生,班主任采取的办法无非是说服和惩罚,通过恩威并重来感化和镇住学生,而且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未能就共同的问题进行资源整合,使得班级管理旧病重犯,屡禁不止,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效果的不好,带来的是部分老师对部分同学不闻不问,任由时间来做裁决。
乡镇中学的德育现状如此这般,实令人担忧。
从现实来看,乡镇中学相对城里中学而言,生源少,财力弱,请不起专家来给学生开讲座,也腾不出更多的人手来专门地抓德育教育,但是因特网世界的出现,给乡镇中学带来了新的思路,请不起专家到学校来做报告,乡镇中学的施教者可以从网上下载专家在其他学校作报告的视频,通过裁切拼贴杂糅使之成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素材,同享专家学者的智慧成果,这比起班主任不厌其烦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曾有班主任同笔者聊起班级管理的话题,她向我坦言现在乡镇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艰难和曲折,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久未形成,班级纪律稍有放松便涣散不堪,为此她绞尽脑汁想对策,近来发现网上的教育视频效果不错,自己看了之后也深受启发,想截取下来放给学生看,通过侧面教导,感化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但是囿于现有的条件,学校未能提供多媒体,即便有,音效出不来,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最终也就放弃了这个做法。
听了之后,笔者无不感到惋惜,想这样尽心尽责的班主任想必大有人在,但是因为学校硬件的落后使得想法未能付诸行动,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者,学校的决策层未能就本校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学习,使得诸多班主任各做各的,没能形成一股合力,因而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也多半停滞不前。
因此,创建或升级校园网络,淘汰落后设备,在原有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大力使用网络资源,去粗取精,“因生制宜”,丰富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创造条件倡导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百家争鸣,拓宽视野,学以致用;学校定期整合本校教师的德育成果,积少成多,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最新经验。
总之“网
络+校本”德育模式,成本低,便于复制,不啻为一种新的尝试。
为了把这一新的德育模式说清楚,笔者将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1.借助网络平台,取众家之长。
因特网世界的出现,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也是如此。
如果能较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一定会丰富教师的阅读方式,降低教师的学习成本,提升教师的探究频次。
从笔者的经历来看,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系列演讲视频,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德育精品,内容丰富,涵盖了“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场面真实、感人,容易引发共鸣。
邹越本人曾于2011年上半年应文昌中学(简称文中)之邀,到“文中”做演讲,之后还到联东中学做了一次演讲,现场效果较好。
诸如此类的视频,教师可以先观看,合适的话就下载到自己的电脑,用做德育教育的材料,这比自己费尽口舌,效果要好。
因为学生同老师接触久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疲倦感,老师说服的套路,学生清楚了,效果就会打折扣。
此外,教师职业需要较强的沟通技巧,锤炼沟通技巧除了阅读和实践之外,可以通过优酷网观看翟鸿燊的《高品质沟通》系列讲座。
虽然翟本人是做企业培训的,但是里头的方式方法技巧,具普遍性,而且课程是从国学的角度来诠释沟通的,能为教师所用。
如果在职教师认为自己的口才还有待提高,那么建议观看李强的《演讲与口才》系列讲座,相信会对在职教师多少有些启发和帮助。
同时,笔者认为,德育隶属生命的范畴,德育工作者要对生命有丰富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建议观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和曾仕强的《易经的智慧》,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德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会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总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提升自我;截取好的网络资源为自己所用,这是网络生存所赋予教师的。
2.依靠技术手段,行“拿来主义”。
互联网中的德育资源十分丰富,即便这样,我们仍然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有些资源适合我们,有些则不适合,就要求我们去粗取精,搞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这就要教师懂得相应的多媒体技术。
例如视频下载完成后,我们发现有些内容不适合,那么就要使用会声会影、Adobepremiere、Edius等视频剪辑软件裁去不必要的部分;如果教师觉得需要在原有的视频里添加新的内容,道理也是一样的,也是需要使用上述提及的视频处理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但是在视频剪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格式不支持或不
兼容的情形,这就需要使用者从网上下载一个格式转换软件(诸如万能视频格式转换器、黑鲨鱼视频格式转换器、艾奇视频格式转换器等),这样的软件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不过免费的格式转换软件,多半不能完整转换。
如果还需要处理图像,那么还需要使用到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因此,为了较好的使用网上资源,学习相应的软件操作技术是必要的,只有学会使用这些软件,才能有效使用网络资源。
3.巧用多媒体,解德育之困。
上文提到师生疲惫感的问题。
当出现此类情形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学校的多媒体,把自己准备好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因为在乡镇中学并不是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他们接触多媒体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他们对多媒体存有新鲜感,精神容易集中,而这时候播放教育视频,效果是最好的。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贵在巧不贵在多,所谓的巧就是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期,当原来的教育方式都不奏效,那么就可以尝试用多媒体的方式。
此外,在新生入学的前期,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播放此类视频或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可以降低德育工作的难度。
作为快速成长中的个体,学生的意识培养十分关键,有意识了,行动就会慢慢地跟上来。
4.整合校本资源,倡推广创新。
从目前乡镇中学的情况来看,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班主任个性思维气质的不同,使得他们采取的方式方法甚至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学校不对此进行整合,那么班主任的智慧就没能形成一股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经验的积累,更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学校有必要召开班主任德育经验座谈会,把大家遇到的典型案例拿出来分享,已经解决的也罢,尚未解决的也行,弄不好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获得新的帮助,使得难题迎刃而解。
同时,新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学习,进一步熟悉校园的本土文化,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较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