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艺术特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艺术特色

摘要:霍去病墓冢石雕群,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

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其石雕取材多以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形体较大。艺术形式主要有“因势象形”和“圆雕、浮雕、线刻多种造型表现手法的

综合运用”为主要造型特点。它的文化功能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也是我国

石雕艺术的典范,为后世雕塑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因势象形;文化功能;美学价值

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

出兵塞外,获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后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候。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

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他曾征战过的祁连山。并雕有多件大型石人,

石兽散置于“山上”。其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约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

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霍去病墓前石刻现存约16件。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物种17种;不同物象12类。计有“马踏匈奴”、卧牛、跃马、人抱兽、怪人、卧虎、怪兽吃羊、卧猪、卧马、短口鱼、卧象、长口鱼、獭、蝠、平原刻石和左司空刻石。这些石雕

多以花岗岩雕刻而成,形体较大。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

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一、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造型特点

1.“因势象形”的表现手法。霍去病墓冢前石雕在具体描绘作品时并

不是注重外形的像,而是在了解物种特征之后选择其神态特征加以夸张和

变形,最后获得韵律和形体的和谐统一。这有利于将各种物态的真正形象

特征完美的表现出来。艺术家们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对天然石料采取

“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适当雕琢。在主要部位略加斧凿,强化动物的神态,而不是一味细致雕琢,可谓言简意赅、精练、生动。石雕既保持石块

的自然形态,又神似某一动物的习性特征。他们这种雕刻手法,使其具有

了造型浑朴、气势宏大的特点,表现了出汉代初期雄厚的时代精神。这种

天人合一、因势象形、浑朴自然的雕刻形式,在当时是没有任何国家和地

区能够与之相媲美,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十几件雕刻作品并无统

一的创作法则,和指导标准。每一件都有独体的强烈个性,如《蟾》,那

仿佛是对一块石料的联想,在这硕大的石块上,略施斧凿,就出现了眼、鼻、口的形象特征,这是意象的表达,更是时代的风格。

2.圆雕、浮雕、线刻多种造型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霍去病墓冢前石

雕作品多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雕凿,这是我国西汉前

期大型石雕所特有的艺术造型风格。《马踏匈奴》是以圆雕为主的代表作品,它形式构思巧妙独特,完整有力,既表现出击败匈奴的侵扰,保卫国

家胜利时的英姿,同时也对失败者予以深刻的讽刺。在作品处理上,艺术

家们巧妙的把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结合为一体,既自由又简练,

既保持了岩石原有的自然美,又表现了雕刻的艺术美。更加强调了雕塑的

稳定性和力量美感。以浮雕为主加局部线刻的有《卧象》、《伏虎》、

《野猪》等。艺术家们在硕大的花岗岩上只做了少许的加工,就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赋予创作对象获得了生命。《野猪》选用一块多棱角的岩

石雕凿而成,眼睛、动作神态微妙。《卧象》雕刻如同是一只可爱的小象,表面处理光滑形象,线刻流畅,让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不注重于细节描绘,更加强调对象的神态。这正是东方艺术的意趣所在。此外,《人抱熊》、《石人》等则是以浮雕和线刻混合手法在天然石块上顺着着石面的

凸凹雕凿而成的。线条流畅,变化不定。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之情。

二、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文化功能

1.霍去病墓冢石雕群体现了汉代雕塑的文化特点。汉代是中国封建社

会中最具魄力的一个时期,自秦朝统一中国,一直在盛衰变化中持续了四

百余年。以霍去病墓冢前动物石雕为代表的大型雕塑更能代表汉代雕塑的

文化特点。陵墓前的雕塑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权礼仪制度的需要,它从某个

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及其特殊的审美需要。不单

纯是为了观赏需要而创作的。它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政治需要的产物。他力图体现那个时代的信仰和精神,或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和人物,

弘扬某种伟业和功绩,是表达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艺术创造,也是历

史和时代精神的形象纪录。这些陵墓前的雕塑在文化功能上可能是为帝王、贵族巡视护卫墓室,驱逐邪祟,因此它们既是一种保护性的象征,同时也

是封建王侯贵族生前社会政治地位的一种标志。

2.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独特的美学,给人以强烈印象。郑振铎先生指出,

汉代艺术与前代有很大不同,它“第一次具体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伟

大传统。”汉代艺术强调人和人的活动关系为中心,汉代壁画、帛画、汉

画象砖、汉画象石等与霍去病墓石刻都是一脉相承,虽然在题材上各异,但

无论是表现自然景物、天上神灵、田宅生产,还是家居生活、历史故事、

出行经历等,都是围绕着人们的起居行为及其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一般

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汉代艺术第一次创造出非常完美的艺术感性形式,第

一次对人的本质力量表现出了乐观自信的态度。

其中霍去病墓冢石刻正是体现这个时代美学思潮的典型代表,具有深

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概括性的“马踏匈奴”雕像,主题是赞美霍去病的功绩,但整个石雕既没有霍去病的伟岸形象,也没有具体战争场面的描绘,

通过马踏匈奴的精神,象征英雄人物的品格,在以为冢似祁连山的艺术构

思上表现出英雄的典型环境。祁连山是霍去病建立不朽功勋的战场,但是墓冢土坡毕竟难以使人联想到巍峨壮观的祁连山。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艺术家从两个方面进行创造。一方面精心设计,让雕像作为艺术环境成为整体艺术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表面杂乱无章地布置在乱草丛中,其实随着观赏者漫步登向墓顶,就能感受到深处荒山的意趣。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山”的感觉,以巨石示险,在险境中随意散置野兽石雕,更增添了深山的气氛,表现出人迹罕至的环境。这种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结合,再现与表现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正是我国传统艺术一直孜孜以求的。

霍去病墓冢石刻舍弃了对物体细部的描摹,着重神态的表现,追求重点的突出和明确。在艺术处理上,采用了圆雕、浮雕、线雕三种不同的石刻手法,有时甚至加以合用。这在欧洲及中亚的雕刻中是没有的。这种艺术上的大胆创新,体现了汉代艺术家,努力追求“神似”的创作精神,这比后代的石雕日益受到形式的束缚,逐步趋于公式化,更显得难能可贵。

三、霍去病墓冢石雕艺术风格对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的启发

郭沫若先生曾说:“霍去病墓冢前的石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这朴素宏大的石刻艺术群,书写了我国雕刻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霍去病墓冢石雕,不但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作品,而且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使每一位参观者都触动不已,特别是其艺术风格及创作思维对我们的启发更是很大。艺术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萌芽产生,通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使我们有了今天艺术不同的多元化形式。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艺术家们创造且体现着时代艺术特点,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艺术家家。艺术当随时代,审美当随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立足时代精神,艺术风格才会新颖独特。综合来看,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