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踱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中西药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合理选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法。
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常见的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一、中西药合理用药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抗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较为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海金沙与西药头孢呋辛,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抗菌消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活血化瘀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与西药血栓溶解剂。
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西药可以溶解血栓,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3.温通经络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风湿病等疾病时,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温通经络的药物与西药非甾体抗炎药。
中药可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可以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4.改善免疫功能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以及西药免疫调节剂。
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西药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及西药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中药可以促进吸收和利用,西药可以补充不足,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营养平衡。
二、中西药配伍用药1.中药有益于西药疗效增强:有些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当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过程。
2.中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些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例如,当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连解毒剂,可以减少肝肾毒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药缓解西药副作用:有些中药可以缓解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西洋参,可以缓解药物的镇静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4.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互相促进:有些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作用。
中药饮片的配伍及功能主治
中药饮片的配伍及功能主治一、配伍原则1. 相互协调中药饮片的配伍需要相互协调,互相补充,以发挥最大的疗效。
一些中药具有互补作用,例如黄芪和黄精,它们可以互相配伍来增强免疫力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另外,还有一些中药在配伍时需要注意相互的药理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2. 互相促进中药饮片的配伍可以通过互相促进来增强药效。
例如,当我们将柴胡和白芍一起服用时,柴胡可以增强白芍的镇静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白芍的生物利用度。
这样的配伍可以更好地治疗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3. 对症下药中药配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
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中药组合来治疗。
例如,对于感冒的症状,我们可以选择配伍薄荷和连翘,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发热和咳嗽的症状。
二、常用中药饮片的配伍及功能主治1. 当归、白芍、川芎•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配伍原则:当归、白芍、川芎常常一起使用,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
2. 甘草、白术、茯苓•功能主治:健脾养胃,利水消肿。
•配伍原则:甘草、白术、茯苓一起使用,可以治疗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消化系统相关病症。
3. 石菖蒲、佛手、牛膝•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配伍原则:石菖蒲、佛手、牛膝组合使用,适用于胸胁胀痛、经闭经痛等症状。
4. 熟地、山药、枸杞子•功能主治:滋阴养血,益气安神。
•配伍原则:熟地、山药、枸杞子常常一起使用,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等症状。
5. 党参、白术、茯苓•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
•配伍原则:党参、白术、茯苓一起使用,适用于久病体虚、盗汗等病症。
6. 麦冬、沙参、五味子•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养阴生津。
•配伍原则:麦冬、沙参、五味子组合使用,可以治疗咳嗽、口渴等症状。
7. 丹参、红花、桃仁•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配伍原则:丹参、红花、桃仁常常一起使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症状。
8. 炒白芍、生地、玄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配伍原则:炒白芍、生地、玄参组合使用,适用于出血病症。
丹参柴胡川芎配伍功效
丹参柴胡川芎配伍功效引言中医药学中,草药的配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草药配伍可以相互增强疗效,促进药效的发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丹参、柴胡、川芎是常用的中药材,它们之间的配伍应用被广泛用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重点介绍丹参、柴胡、川芎配伍的功效及其适用范围。
丹参柴胡川芎的功效1.舒肝解郁:丹参柴胡川芎配伍可舒肝健脾,起到平肝解郁的作用。
丹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柴胡为舒肝理气的草药,川芎则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三者配伍可缓解肝脾气滞所致的不适感,如胸闷、胁痛、烦躁等,促进气血流通,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2.清热解毒:丹参柴胡川芎配伍可清热解毒,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丹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柴胡可解表清里,川芎则能活血化瘀。
三者相互配伍可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对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调经止痛:丹参柴胡川芎配伍在妇科领域中应用广泛,可调经止痛,缓解痛经等妇科疾病。
丹参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柴胡可疏肝解郁,川芎能活血止痛。
三者相互配伍,在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改善经血循环和缓解痛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抗衰老:丹参柴胡川芎配伍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丹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柴胡则有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三者配伍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具有一定的帮助。
适用范围丹参柴胡川芎配伍适用于以下疾病及症状的调理和治疗:1.情绪失调、抑郁症状:丹参柴胡川芎可舒肝解郁,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症状。
2.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丹参柴胡川芎可清热解毒,缓解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3.痛经、经期不调:丹参柴胡川芎可调经止痛,缓解痛经及经期不调症状。
4.衰老、免疫力下降:丹参柴胡川芎有抗衰老作用,对于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有效。
注意事项在使用丹参柴胡川芎配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禁用:孕妇应避免使用丹参柴胡川芎配伍,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1.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当归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贫血、血瘀等症状。
当归还可以用于调理气血,改善面色暗黄、月经不调等问题。
2. 人参。
人参是一种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人参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症状。
人参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3.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健脾和胃、解毒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甘草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呕吐腹泻、咳嗽痰多等症状。
甘草还可以用于调和药物配伍,增强药物疗效。
4.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黄芪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出现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状。
黄芪还可以用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体质。
5. 川芎。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川芎常用于治疗血瘀症状、经期疼痛、头痛眩晕等问题。
川芎还可以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6. 丹参。
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丹参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疮疡肿毒等症状。
丹参还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7. 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茯苓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热痰饮等症状。
茯苓还可以用于调理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8. 白术。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和胃、利湿化痰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白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湿热痰饮等症状。
白术还可以用于改善消化不良,促进食欲。
9. 荆芥。
荆芥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荆芥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症状。
荆芥还可以用于改善风湿关节炎、肌肉疼痛等问题。
10. 熟地黄。
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熟地黄常用于治疗肾阴虚、血热内盛等症状。
党参20茯苓20白术15甘草5克
党参20茯苓20白术15甘草5克在中医药领域,药物搭配与配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是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并且在配伍中有着协同增效的作用。
党参党参是一味具有补气益中、滋阴润燥的中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体质的人群,常见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党参还有较好的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适合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服用。
茯苓茯苓是一种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中药材。
它常用于治疗脾胃湿热、水肿等症状。
茯苓还有调节体内水分代谢、促进排尿的作用,适合于患有水肿、尿频等症状的人群服用。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祛湿、益气安胎的中药材。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
白术还有缓解胃肠道不适、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适合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
甘草甘草是一种入药常见的调和药。
它具有缓和药性、增加药材口感的作用,常用于配伍中起到调和其他药材功效的作用。
甘草还有一定的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综合使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这几味中药,可以起到补气健脾、滋阴润燥、益气健脾、调和药性等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合理搭配这几味药材,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配,并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党参20茯苓20白术15甘草5克的配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搭配方式,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可以在中医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合理搭配、科学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中药配伍及其君臣佐使的比例
常用中药配伍及其君臣佐使的比例一、常用中药配伍麻黄+桂枝:麻黄开腠发表,强行打开汗孔;桂枝解肌发表,松动肌肉,透邪外达。
麻黄+杏仁:麻黄宣肺平喘,杏仁降肺气。
苍耳子+辛夷:统鼻窍,用于鼻塞症状。
比如鼻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
生姜+大枣:在表调和营卫,在内调和脾胃和气血。
比如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姜枣、石膏,组方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桑白皮+苏子:桑皮性微寒,长于去肺热平喘,苏子性温,化痰,止咳平喘。
两温寒相制,用于止咳平喘化痰。
陈皮+茯苓:陈皮行气理气,茯苓健脾渗湿,两药合用行气化湿。
主要用于中焦,治疗生痰之源。
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芍药+大枣+甘草,酸甘化阴。
桂枝+芍药:桂枝得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滋而能化,补不敛邪。
注意在桂枝汤中,芍药+桂枝是等量的。
桂枝+甘草:作用是温通心阳。
芍药+甘草:《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主要功效是柔肝、舒筋、缓急、止痛。
防风+苍术:防风走十二经,风中润剂。
苍术常用于实证,表里兼顾,运脾燥湿。
细辛+白芷+川芎:主要是止痛功效。
祛风散寒,宣痹止痛,活血。
生地+黄芩:生地擅长清泄里热,生津润燥,黄芩用于里热初起,主要是少阳胆经之热,两药组合作用是清泄里热,防燥伤津。
羌活:擅长散风寒,祛湿止痛;葛根:擅长生发清阳,可以舒筋,(升举津液可以舒筋),清阳明之热(阳明主肌肉,也就是清解肌),清阳明可以生津液。
香附:香附行气开郁,上行胸膈,外达肌肤苏叶:大于9克,作用是发散表寒,6—9克作用是理气,疏松,小于6克,作用是内伤解郁。
常用行气药作用部位,厚朴(走胸腕),柴胡(半表半里),大腹皮(往下走)枳壳(胸腕部)枳实(胃脘到下部,可以导滞)干姜+细辛+五味子:一温一散一敛,功效是温肺化寒饮。
射干:痰气互结多用射干。
桔梗+白前: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肺气。
合起来作用是宣降肺气。
连翘+银花:解表力量稍微弱,长于清热解毒,还有芳香避秽的作用。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临床常用中药配伍方法总结
临床常用中药配伍方法总结临床中常用中药配伍方法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合理地配伍使用,以达到协同作用、互补作用或减低毒副作用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配伍方法总结:一、相辅相成法:1.参与配伍:多种中药中均含有人参,配伍时可相互增强药力,如人参和党参,可增强益气作用。
2.形似补法:体质虚弱患者,可选用原料具有形态类似的药物,并可互相补充作用,如黄芪、党参、白术,可同时使用。
3.形似调法:用药物性质不同,但形态相似的药物进行配伍。
如将强心利尿的草果与银翘清热解毒药与小青龙加石膏清热解毒剂合用,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二、相辅相济法:1.四气调和法:常用于中医治疗气虚症候群时,四气药物配伍通常主要有生脐黄、黄耆、党参、白术。
2.补养阴阳法:在阴阳两亏中使用中药配伍,常用的有四君子汤、四逆散等。
三、相互制约法:1.配伍药物中含有毒副作用明显的中药时,可以配伍对抗其毒副作用的药物一同使用,如紫花地丁与大黄同用,大黄有泻下作用,与紫花地丁可以相互制约,减少泻下作用。
2.易反应药物配伍,防治药物反应及提高药物的疗效。
如化痰止咳剂中的芥子与紫苏叶配伍,可互相促进,改善疗效。
四、以解剂为主的配伍法:1.制剂互相沉淀法:如瞿麦风中含有瞿麦与青黛配伍,目的在于使黛紫沉南于麦汁中,以增强其药力。
2.配伍药物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成分时,可用溶剂做表面活性剂,使不溶性成分溶于水中,增加其疗效。
五、相叠增加疗效法:1.贈融品加炮。
如在配伍甘草时,可以加炒甘草,增加其祛痰作用。
2.以理气药進行叠加治疗。
如四六养心汤(六君子汤+四逆散)用于心脾虚弱的胃痛。
3.心脾两虚的咳嗽,除了加挹白术外,常配伍理气药诸如茯苓、木香、香附等。
六、使用相近功效的中药配伍可加强疗效。
如调理气滞,除了祛痰润燥、气散寒凝方面的中药外,配伍使用调理气滞的药物可加强疗效。
临床中常用的中药配伍方法众多,上述只是其中一些典型的案例,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配伍使用时需要慎重,确保药物之间的配伍合理性和安全性,达到促进疗效,减低毒副作用的效果。
中药香料配方范文
中药香料配方范文中药香料配方是指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选用中草药的不同部位进行配伍,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药香料配方不仅可以用于调味烹饪,更可以用于提升饮食的药膳功效,使食物更具有药膳特点,更利于健康。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药香料配方:1.党参鸡汤:配方为党参、黄芪、枸杞、山药、淮山、鸡肉,可充分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
2.当归炖猪脆骨:配方为当归、猪脆骨、鸡蛋,能够温补肾阳、养血活血,适用于肾阳虚、气血不足的人群。
3.薏米粥:配方为薏米、红豆、百合、莲子、枸杞等,具有清热健脾、利湿除痰的功效,适用于夏季补水解渴。
4.五香炖鸭:配方为当归、淮山、枸杞、川芎、党参、沙参、炖鸭肉,可以补血养颜,滋阴润肺。
5.益母草炖瘦肉:配方为益母草、黄芪、川芎、糯米、瘦肉,具有益气活血、补虚润燥的功效,适用于产后妇女。
6.红枣炖鸽蛋:配方为红枣、鸽蛋,可以补血养颜,滋阴润燥。
7.茯苓红糖水:配方为茯苓、红糖,能够利尿消肿、健脾除湿,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群。
8.当归煮红枣汤:配方为当归、红枣、川芎,具有养血安神、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经期不调的女性。
9.枸杞煮芡实汤:配方为枸杞、芡实、薏苡仁、红糖,能够益气补血、滋阴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肌肤干燥的人群。
10.红枣茶:配方为红枣、红糖、茶叶,可以健脾养胃、补气安神。
这些中药香料配方不仅能够增加食物的药膳功效,还能够增加食物的风味和口感。
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中药香料配方,搭配合适的食材,以达到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中药的药性较为温热,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所以在使用中药香料配方时,要注意适量搭配,不宜过多食用。
另外,在使用中药香料配方时,也应根据自身体质以及病情合理搭配,尽量避免过敏或不适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中药香料配方的使用应结合饮食健康原则,合理搭配食材,健康饮食才能事半功倍。
常用中药的功效和用法
常用中药的功效和用法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寒水石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3.清热解毒药①治湿热病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②治热毒疮疡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柴胡和川芎配伍功效与作用
柴胡和川芎配伍功效与作用引言柴胡和川芎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中药材,它们经常被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柴胡和川芎的药性互补,配伍后可以发挥更强的功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柴胡和川芎配伍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温中解郁柴胡是一种温性中药,具有温中解郁的功效。
中医认为,柴胡能够舒肝解郁,平复肝经不畅所致的疏泄失调。
它可以调和肝气,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胁痛、烦躁等症状。
升阳解表柴胡具有升阳解表的作用,可以发散外邪,缓解寒邪所致的表症。
在感冒等寒邪入侵的情况下,柴胡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减轻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解表治疗柴胡也有治疗外感病症状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发散风寒、疏肝解郁的作用,缓解外感风寒等症状,调整人体的防御机制。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活血祛瘀川芎是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它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中医认为,川芎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以达到活血祛瘀的效果。
它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如经期疼痛、瘀血性头痛等。
舒筋活络川芎还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改善筋骨关节的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它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病症,能够缓解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调经止痛川芎也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它可以平衡女性的生理功能,调理月经,缓解痛经等症状。
川芎还可以减轻月经不调、痛经引起的腹痛、腰酸等不适。
柴胡和川芎配伍的功效与作用柴胡和川芎配伍后能够发挥更强的功效。
它们具有互补作用,可以共同调理气血瘀滞、经络堵塞的情况。
柴胡的温中解郁作用与川芎的活血祛瘀作用相辅相成,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症状,同时改善血液循环,以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柴胡能够升阳解表,配合川芎的活血通络作用,可以发散寒邪,改善外感病症状。
两者配伍还可以调节月经,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总结起来,柴胡和川芎配伍具有温中解郁、升阳解表、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等功效与作用。
结论柴胡和川芎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中药材,它们配伍后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发挥更强的功效。
姜黄元胡香附配伍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元胡香附配伍的功效与作用姜黄、元胡、香附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三味草药,它们具有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而将这三味草药进行配伍使用,不仅能够发挥它们各自的功效,还能相互增强,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姜黄、元胡、香附配伍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姜黄,又称为姜黄素,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辣味和苦味。
姜黄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和姜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等功效。
姜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常用于治疗黄疸、肝炎、腹痛等症状。
元胡元胡,又称为胡芦巴,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元胡具有辛辣、苦、温的性味,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胡茇硷、胡芦巴酚等。
元胡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疼痛、瘀血停滞等症状。
香附香附,又称为芳香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香附具有香气芳香、苦味微温的性味,主要含有香附酮、香附醇等活性成分。
香附具有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姜黄元胡香附配伍的功效与作用姜黄、元胡、香附三者的功效具有互补和相互增强的特点,因此它们的配伍非常常见。
以下是姜黄元胡香附配伍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抗炎消肿:姜黄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元胡和香附则能够活血祛瘀,减少淤血和肿胀。
姜黄元胡香附配伍能够发挥抗炎消肿的综合作用,对于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疮疡肿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2.缓解痛苦:姜黄、元胡和香附都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够缓解疼痛和痉挛。
姜黄元胡香附配伍能够共同作用于肌肉、关节和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痛苦。
对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疾病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3.促进伤口愈合:姜黄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元胡和香附能够活血化瘀,加速伤口的修复过程。
姜黄元胡香附配伍能够协同作用,提高伤口愈合的效率。
4.温中消食:姜黄和香附都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够调理胃肠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液分泌。
元胡能够消散积滞,帮助消化排泄。
柴胡川芎石菖蒲配伍功效作用
柴胡川芎石菖蒲配伍功效作用柴胡、川芎、石菖蒲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草药,它们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当柴胡与川芎、石菖蒲配伍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
本文将探讨柴胡、川芎、石菖蒲配伍的功效和作用。
1. 柴胡的功效和作用柴胡,是一种中药,具有宽中解郁、理气解表的功效。
它能够疏肝解郁,平抑情绪,缓解痛苦。
柴胡还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寒邪、外邪,缓解感冒、发热等症状。
此外,柴胡还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肝胃疾病、痛经等多种疾病。
2. 川芎的功效和作用川芎,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中药,主要用于活血祛瘀。
川芎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同时,川芎还具有镇痛、抗炎的特性,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相关疾病。
在中医临床上,川芎广泛应用于痛经、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3.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石菖蒲,是一种提取自植物的药材,具有温阳祛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石菖蒲能够温中散寒,对于寒症和寒凝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石菖蒲还具有镇痛、祛湿的特性,能够缓解肠胃疼痛、风湿性疼痛等症状。
在中医临床中,石菖蒲常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疾病。
4. 柴胡川芎石菖蒲配伍的功效和作用柴胡、川芎和石菖蒲的配伍使用,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兼具气和的药物,柴胡的解郁作用能够舒缓紧张情绪,川芎的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石菖蒲的温中散寒作用能够调理体内寒凉。
因此,将这三种草药配伍使用,能够综合调理人体气血运行的状态,促进身体的健康。
柴胡川芎石菖蒲配伍的具体应用包括:•调理肝气郁结:柴胡的解郁作用与川芎的活血作用结合,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如烦躁易怒、胸闷、头痛等。
•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调:川芎的活血作用能够改善经血的流通,减少痛经和月经不调的发生,与柴胡的解郁作用相结合,能够调理经脉,缓解经痛和月经不顺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发散风寒药麻黄-----配薄荷蝉衣——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身痒。
杏仁甘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杏仁厚朴——主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白术生姜——主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白术——主通阳化气,治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猪苓泽泻——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附子白术——主温阳利水,治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防己——主胜湿祛风,治周身痹痛。
黄芪白术——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白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灵仙——主祛风湿,治周身风湿疼痛者。
防风防己——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白芷——主祛风解表止痛,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川芎细辛——主祛风解表止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辛-----配麻黄附子——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白芷——主祛风止痛,治风寒头痛。
白芷石膏——主祛风止痛,治风火牙痛。
干姜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色白。
丁香五倍子——主治早泄(用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行房前涂擦于阴茎头部约1—3公分后行房)紫苏-----配香附陈皮——主发表散寒,行气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气滞。
藿香陈皮——主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治气郁不畅,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主行气宽中安胎,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半夏厚朴——主解郁宽中,治风寒表证而兼胸闷呕吐。
琵琶叶杏仁——主疏风散寒止咳,治风寒感冒所致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等。
荆芥-----配薄荷防风——主祛风解表止血,治头痛身痛,目赤咽痛。
炒槐花炭地榆碳——主止血,治便血,痔疮出血。
白芷-----配甘草肉桂——主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风寒脘腹疼痛。
黄芩甘草——主疏风清热止痛,治风热感冒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石膏升麻——主疏风止痛,治风热牙疼头痛等。
蔓荆子藁本——主疏风止痛,治头痛。
大贝玄胡——主治久治不愈的风寒型胃痛。
苍耳辛夷——主治头痛鼻塞荆芥防风——主疏风止痛,治风寒止痛。
黄柏苍术——主清热燥湿,治湿热带下。
香薷-----配藿香佩兰——主发汗解表,化湿解暑,治夏季贪凉所致发热恶寒无汗等。
牛蒡-----配荆芥桔梗——主枳壳化痰,疏风解表,治风热感冒所致咳嗽痰多,咯痰不爽。
金银花连翘——主清泄热毒,治咽喉肿痛痄腮肿痛,痰黄咳嗽。
板蓝根黄连——主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疡,疽痈肿痛。
板蓝根玄参——主清热解毒,治咽痛,声音嘶哑。
荆芥桔梗——主祛痰止咳,治外感风热,咯痰不爽。
苍耳子----配羌活当归——主祛风湿,治风湿痹症,四肢拘挛。
辛夷花白芷——主通窍祛风,治头痛鼻塞,流涕混浊。
蝉蜕-----配薄荷牛蒡——主疏散风热,治风热表证,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皮肤瘙痒。
木蝴蝶桔梗——主利咽喉,散风热,治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声音嘶哑。
钩藤僵蚕——主散风热定惊治小儿惊风,抽筋。
木则蛇蜕——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治眼睛模糊生翳,视物不清等。
薄荷钩藤——主镇静止啼,治小儿夜啼。
射干桔梗——主治风热咳嗽失音。
发散风热药菊花-----配黄芩栀子——主清热解毒,治热甚烦躁,目赤肿痛。
珍珠母钩藤——主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白蒺藜蝉蜕——主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
蒲公英地丁——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治疮疡肿痛。
石决明桑叶——主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风热羞明。
蔓荆子防风——主疏散风热,治感冒及风热头痛。
山楂桑叶——主清肝泻火,治头晕目眩,头痛心烦,面红面赤,高血压,高血脂。
葛根-----配麦冬花粉——主生津止渴,治胃热口干,口渴。
白芷辛夷——主治风寒感冒。
党参白术——主健脾止泻,治脾虚泄泻,湿热泄利。
黄芩黄连——主清热燥湿,治湿热泄泻。
甘草黄连——主解表清热,燥湿止泻,治湿热之证,肠炎泄泻。
柴胡----配葛根羌活——主发汗解表,治感冒风热,头痛。
黄芩半夏——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治寒热往来,口苦胁痛,恶寒等症。
黄芩青蒿——主透表泻热,治发汗解表。
青皮郁金——主疏肝解郁,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跌打伤扑。
香附郁金——主疏肝解郁,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
香附当归——主疏肝解郁,调经,治肝气郁结,月经不调,痛经。
蔓荆子-----配藁本川芎——主散风热,清头目,治风热疼痛木则-----配蝉蜕蛇蜕——主发散风热,退翳膜,治风热上攻引起的翳膜上睛。
清热泻火药大黄----配黄芩黄连——主清热泻火,治湿热腹痛,泄泻,咯血,便血,尿血等热伤血络证。
槟榔黄连——主清热导滞,治湿热下痢,里急后重之证。
肉桂赭石——主治肝郁多怒引起的鼻衄及吐衄。
(共为细末)厚朴枳实——主攻积导滞,泻火行瘀,治热甚便秘,口干腹胀。
黄芪甘草——主益气通便,治气虚肠燥,便秘乏力,肢倦神乏之证。
党参甘草——主益气健脾,润肠通便,治习惯性便秘属气虚内热者。
瓦楞公英——主治慢性胃炎(脘痞便秘,灼热嘈杂,嗳气泛酸)丹皮桃仁——主泻火凉血,行瘀通经,治血瘀经闭,损伤瘀血,肠痈初起。
海蛸公英——主清热制酸,治胃痛泛酸,脘腹灼热,引起的慢性胃炎。
薄荷甘草——主清热泻火,疏散风热,治大便燥结,风火牙痛,眼赤目痛,黄芩瓜蒌——主治咳嗽,痰热壅实之证。
附片干姜——主治结肠炎,尿毒症,阴寒发黄。
田七白芨——主泻火凉血止血,治生小孩的出血。
木香山楂——主攻积导滞,治肠道积滞,腹胀而大便干结。
桃仁土鳖——主攻积导滞,破瘀,治劳力多重或怒气淤积所致的血臌。
马齿苋血藤——主清热解毒,泻下,治肠癌。
玄参麦冬——主滋阴泻火行瘀,治肠燥便秘。
(炒)大黄炒地榆炒茜草——主泻火凉血止血,治各种出血,如溃疡出血等。
白芨甘草——主凉血止血,治上消化道出血。
火麻仁----配柏子仁郁李仁—主滋阴补虚,润肠通便,治体虚肠燥便秘。
黑芝麻----配女贞子桑葚子—主滋阴润肠,补养肝肾,治体虚便秘,眩晕乏力。
牵牛子----配葶苈子杏仁—主祛痰逐饮通便,治气滞痰壅所致胸满咳喘。
槟榔大黄—主杀虫攻积,治蛔虫,绦虫。
甘遂芫花——主泻水逐饮,治腹水胸水,全身水肿。
甘遂-----配芫花大戟——主逐水消肿,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生地----配麦冬花粉——主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消渴。
栀子丹皮——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
赤芍丹皮——主清热凉血,治热入营血所致的吐血,衄血。
侧柏叶茅根——主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
玄参木则——主滋阴降火,治咽喉红肿疼痛。
栀子连翘——主中医清热凉血解毒,治阴虚火旺所致的口腔溃疡,灼热疼痛。
黄连花粉——主养阴清热止血,治胃热津伤所致的消渴,口渴欲饮,咽干,善饥。
石斛麦冬——主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所致口干口渴。
栀子----配菊花石决——主清热疏风凉血,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
黄柏甘草——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口苦心烦,便黄胁痛黄柏茵陈——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
夏枯草--配炒蒲黄五灵脂——主祛瘀活血止痛,治青春期共血,痛经。
大贝玄参——主清肝火,散郁结,治痰火结聚所致的瘰疬,痰核。
(龙胆草)钩藤草决——主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模糊。
钩藤石决——主平降肝阳,治肝火旺所致头痛,头晕。
豨莶草草决——主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治眩晕耳鸣,脚麻震颤,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者。
草决明----配蝉蜕菊花——主清肝明目,治风热目赤肿痛。
龙胆草生牡蛎——主清肝明目,治肝火目赤肿痛钩藤生牡蛎——主清肝明目,治肝阳上扰的头晕目眩,高血压病。
生首乌莱菔子——主去腐润肠通便,治气滞便秘腹胀。
丹皮-----配赤芍桃仁——主凉血活血散瘀,治气血瘀滞所致腹痛,痛经下血有块。
侧柏叶白茅根——主清热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尿血。
玄参-----配板蓝根桔梗——主解毒利咽,治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生地麦冬——主清热凉血,滋阴增液,治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眠。
蒙花蝉蜕——主明目退翳,治视物模糊。
生牡蛎大贝——主清热化痰,消肿散结,治瘰疬。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配菊花甘草——主清热解毒泻火,治预防流感。
流脑。
连翘牛蒡——主清热解毒,宣散,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表证未解里证又盛。
麦冬桔梗——主养阴润肺,利咽,治咽喉疼痛,口渴,慢性咽炎。
连翘甘草——主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外感风热感冒。
连翘蓝根——主清热解毒退热,治流行性感冒所致发热。
连翘大贝——主清热解毒,散结,治疮疡,瘰疬。
灯芯草公英——主清热解毒,治痰热郁肺所致干咳无痰,少痰。
连翘公英——主清热解毒,治乳痈肿痛。
板蓝根-----配野菊花甘草——主清热解毒,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贯众甘草——主清热解毒凉血,治预防流感,脑炎。
山豆根射干——主清热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石膏玄参——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治急性扁桃体炎。
大青叶-----配板蓝根甘草——主清热解毒,治预防流感,脑炎。
野菊花甘草——主清热解毒,治预防流感。
-蒲公英----配瓜蒌青皮——主治乳痈。
麦芽神曲——主消肿清热止痛,治回乳引起的乳房胀痛,散结,。
蓝根玄参——主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
丝瓜络香附——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乳房胀痛,有块,红肿热痛明显的急性乳腺炎。
地丁蜂房——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之红肿热痛。
栀子茵陈——主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
郁金茵陈——主治湿热黄疸。
柴胡虎杖——主疏肝利胆,治胆囊炎。
瓜蒌大贝——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乳痈红肿。
忍冬藤车前草—主清热解毒,治热淋所致小便赤痛。
决明子黄菊花—主疏散风热,散翳治目赤肿痛。
夏枯草生牡蛎—主清热解毒散结,治瘰疬,痰核。
败酱草赤芍——主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妇科盆腔炎,结缔组织炎及输卵管炎。
败酱草大黄——主治肠痈。
天葵子地丁——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治疔疮热毒,乳痈肿痛,瘰疬,淋巴肿痛。
鸡内金甘草——主治慢性胃炎。
败酱草-----配公英二花——主清热解毒,治急性结膜炎。
茵陈栀子——主清热解毒,治急性黄疸。
薏米附子——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治肠痈有脓。
清热燥湿药:黄芩-----配知母桑白皮——主清热泻火,治肺热咳嗽。
连翘金银花——主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疡。
栀子苦黄连——主清热泻火解毒,治胃热伤津,口干口苦。
栀子香附子——主疏肝理气,清热止血,治烦躁易怒,情绪异常者。
黄连黄柏——主泻火解毒,治热毒疮疡。
黄连-----配栀子连翘——主清热泻火解毒,治热毒火甚,心火。
配升麻石膏——主清热解毒,治胃火亢盛,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肿痛治赤芍丹皮——主清热泻火解毒,治热毒疮疡。
花粉生地——主清热泻火解毒,治胃火炽盛的消渴。
吴萸白芍——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胃脘疼痛,嘈杂,腹胀,泄泻及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