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竹叶散加味治疗脾经湿盛型蛇串疮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200例脾虚湿蕴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一、引言蛇串疮是一种由湿热侵袭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疾病,临床上以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有时伴有红线症状为特征。

传统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脾虚濕蕴引起。

而除湿胃苓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濕蕴证的中药方剂。

本文旨在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以期为蛇串疮的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200例脾虚湿蕴型蛇串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9-57岁,平均年龄38岁。

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2.2 方法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为:薏苡仁3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6g、草豆蔻9g、紫苏叶9g、黄芩9g、柴胡9g、黄蜀葵花9g、鲮鲤50g。

煎药后,口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清创、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措施。

具体治疗方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辨证分型治疗蛇串疮122例临证体会-朱卉雯,田静,李慧

辨证分型治疗蛇串疮122例临证体会-朱卉雯,田静,李慧

195第16卷 第6期 2014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6 Jun .,2014蛇串疮是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热刺痛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

中医以其皮疹分布似蛇串行而称之为“蛇串疮”。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湿郁,久而化热化火,湿热火毒循经而发,外攻皮肤所致[1]。

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内外结合治疗本病12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1.1 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所载蛇串疮标准进行诊断: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热刺痛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

典型皮损为发生于红斑基础上绿豆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周围绕以红晕,排列如带状,聚集一处或数处,疱群之间的皮肤正常。

辨证分型:(1)肝经郁热证:水疱簇集成群,色鲜红,疱壁紧张,甚者有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自觉皮损处灼热刺痛。

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溲黄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水疱颜色较淡,疱壁松弛,易于破溃,渗水糜烂,或起脓疱,疼痛或轻或重。

伴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胖,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或濡。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见紫色斑疹及色素沉着,仍疼痛不已,难以忍受,并放射至附近部位,重者可持续数月,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伴头晕、乏力、便秘。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涩或弦细。

1.1.2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岁,男女不限。

1.1.3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或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1.2 一般资料122例观察对象均为2012年4月—2013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

以补为通治疗正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150例临床观察

以补为通治疗正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150例临床观察
特点 , 适用 于蛇 串疮脾 经湿 盛型 出水疱 阶段 。 参考 文献
[] 顾 伯 康 . 医外 科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7 1 中 M] 北 人 20 :
2 —27 76 9.
[] 杨 国亮 , 侠 生 . 代 皮 肤 病 学 [ ] 海 : 2 王 现 M. 上 上海 科 学 技 术
肤 。 液初 时透 明 ,~ 疱 5 6天转 为混浊 。重者有 出血 点 、 血疱 或 坏死 ; 者 可仅 有皮 肤 刺痛 感 , 轻 或稍 有 潮红 , 没有 典型 的水 疱 。皮疹 常发 生于身体 的一侧, 一般 不 超过 正 中线 。 老体 弱者疼 痛剧 烈 , 年 尤其 发 于面部 者 疼痛更 为 明显 . 少数 患者 疼痛 可持续 很长 时 间。 临床观察 结果显 示 ,应用 薏苡竹 叶 散加 味治 疗 此 病脾 经湿盛 型疗效 满 意 。应用 此方后 水 疱 内水 液 很 快减 少 , 疱疹 干 瘪 , 疱疹 周 围皮肤 颜 色 变淡 , 痛 疼 减 轻或 消失 。 尤其 对 于水疱较 多而 且密集 者 , 效更 疗 为显著 。 薏 苡竹 叶 散 出 自《 病条 辨 》 书 中 日 :湿 郁 经 温 , “ 脉, 身热身痛 。 多 自利 , 汗 胸腹 白疹 , 内外 和邪 。纯 辛 走表 。 纯苦 清热 。 皆在所 忌 , 凉淡法 , 苡竹 叶散 主 辛 薏 之 。 本方 中生薏 苡仁 , ”在 健脾 利水渗 湿 , 清热排 脓 , 且有 镇痛抗 炎作用 [ 在减轻水 疱 渗 出的 同时 能够 止 5 ] 。 痛消肿 ; 淡竹 叶 。 热利 小 便 , 湿热 之 邪从 小 便 而 清 使 出 ; 翘 。 有清热解毒 、 连 具 消肿 散 结 、 拔毒 外 出 的功 效 。被 前人称 为疮家 圣药 :三 药合用 可宣 通经 络湿 热, 解毒 外 出。 白蔻 仁芳 化 中焦湿 浊 , 苓利水 渗湿 , 茯 通 草 利水渗 湿 兼清 热 , 石 利水 清 热 、 湿 ; 滑 敛 四药合 用。 甘淡 利湿解 毒 , 湿毒从 小便 去 。用此 方治 疗脾 使 经 湿盛 型蛇 串疮 时 。生 苡 仁用 量 可至 5 g 0 。配 以茯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蛇串疮,俗称“蜘蛛疮”,是一种皮肤出现成簇水疱和疼痛的疾病。

在中医学中,蛇串疮属于“皮肤丹毒”的范畴。

根据中医理论,蛇串疮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肝胆湿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所致。

下面将介绍蛇串疮的中医诊疗方法。

一、症状蛇串疮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成簇的水疱,犹如串起的珠子,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

水疱大小不一,开始为红色斑疹和丘疹,随后发展为透明的水泡。

患者常常感到剧烈的疼痛,有时会伴随身体乏力、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二、中医诊疗方法1、辨证施治根据中医理论,蛇串疮可分为肝胆湿热型、脾虚湿蕴型和气滞血瘀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蛇串疮,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肝胆湿热型:治疗以清肝胆湿热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2)脾虚湿蕴型: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常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

(3)气滞血瘀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2、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对于蛇串疮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常用的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外敷等。

(1)针灸:针灸可以帮助排出体内湿热,缓解疼痛。

常用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2)拔罐: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毒,减轻疼痛。

(3)中药外敷: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中药外敷患处,如金黄散、玉露散等,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三、治疗注意事项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导致继发感染。

2、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4、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中医治疗蛇串疮注重辨证施治、内外兼治,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病程长且易反复。

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抗病毒和保肝护肝为主,但中医在诊疗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诊疗指南,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以及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老中医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经验

老中医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经验

老中医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经验带状疱疹,中医学又称“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蜘蛛疮”等,是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本篇文章分享了甘肃省名中医张鸿谋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

张鸿谋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湿蕴化热、毒邪易感,湿热火毒蕴积肌肤发病;或因外感风寒湿热,毒邪未清,气血不畅所致;或因肝郁化火,外窜皮肤,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后期多因肝肾阴虚,气血不通。

此外,老年人或体质素弱的患者,因毒热耗伤阳气,或在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伤阳,以致阳虚寒凝,劫伤阴液致经络失养,余邪未尽,痹阻经络可出现后遗神经痛。

中医学对此病的病机早有认识,《外科正宗火丹》中记述:“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两心泻肝,化斑解毒汤是也。

湿者……此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

现就张鸿谋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如下:一、内治法(一)、肝胆火盛型证见:疱疹初期皮肤上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自觉灼热疼痛,伴有口干、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症,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黄芩,泽泻、车前子、大青叶、柴胡、栀子、木通、生甘草、生地黄、板蓝根等。

疱疹中后期,患者皮肤黏膜仍有许多疱疹没有消退疼痛难忍,口服心烦不寐。

此型还可以用小柴胡汤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青叶、板蓝根、元胡、川楝子、青黛、枯矾等治疗。

(二)、脾虚湿盛型证见:皮肤淡红斑,水疱破溃、糜烂,渗液较多,伴有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白厚或白滑,脉濡缓。

治则:燥湿清热,理气和中。

方药:五苓散、四妙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猪苓、泽泻、苍术、白术、元胡、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土茯苓、板蓝根、薏苡仁、萆薢等。

(三)、气滞血瘀型证见:皮疹大部分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伴有夜卧不宁,精神疲乏,舌质暗红,或舌尖有瘀斑,苔白,脉弦。

中医内外合治蛇串疮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内外合治蛇串疮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内外合治蛇串疮33例疗效观察作者:赵益琼 尹全珍 白崇俊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板蓝根芍药汤内服、外敷配合应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3例蛇串疮患者均采用自拟内板蓝根芍药汤内服、外敷同时配合应用。

结果33例患者痊愈,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自拟内服及外敷板蓝根芍药汤内服、外敷配合应用治疗蛇串疮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板蓝根芍药汤;蛇串疮;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65-02蛇串疮(即带状疱疹)是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患者往往继急性期之后,遗留有顽固的神经痛,笔者自拟板蓝根芍药汤内服外敷治疗蛇串疮急性期及后遗神经痛33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5例,小儿3例,老人3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为75岁。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1]。

(1)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2)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

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

皮损好发于腰胁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发于头面部者,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齊核肿痛,甚至影响听力和视觉。

(3)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期症状,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1~3 d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

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

《温病条辨》——薏苡仁竹叶散各种病毒疱疹专方

《温病条辨》——薏苡仁竹叶散各种病毒疱疹专方

《温病条辨》——薏苡仁竹叶散各种病毒疱疹专方《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配方组成】薏苡仁五钱竹叶三钱飞滑石五钱白蔻仁一钱五分连翘三钱茯苓块五钱白通草一钱五分【用法】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日三服。

【作用与功效】利水渗湿,辛凉清解。

【主治】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湿热郁于皮肤经络所致,故用竹叶、连翘辛凉透表,白蔻、薏苡仁、茯苓、滑石、通草化湿利湿。

吴鞠通:“此湿停热郁之证,故主以辛凉解肌表之热,辛淡渗在里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里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里之妙法也。

”方剂来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某汗多身痛。

自利。

小溲全无。

胸腹白疹。

此风湿伤于气分。

医用血分凉药。

希冀热缓。

殊不知湿郁在脉为痛。

湿家本有汗不解。

苡仁竹叶白蔻仁滑石茯苓川通草【验案精选】1.发热(1)潮热李某,男,3岁。

其母述:20天来,身热(午后尤剧)时作时止,口不渴,乳食减少。

经检查,诊为“无名低热”,服扑热息痛等退热剂,汗后仍不解。

诊见:消瘦、神疲、胸背部有12粒散在疱疹(有3处小结痂)。

此乃湿热郁蒸,内外合邪,白疹内发之证。

治宜辛凉甘淡之品,用薏苡竹叶散:薏苡仁5g,竹叶3g,滑石5g,白蔻仁5g,连翘5g,茯苓5g,通草2g,水煎服。

3剂后,身凉,疱疹破溃呈结痂,病向愈。

继投参苓白术散,以善其后。

[张育德.薏苡竹叶散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5,(1):23](2)手足心热向某某,女,38岁,农民,1987年9月14日就诊。

患者自1985年8月上旬,始觉心胸及两手足心烦热,屡投清骨散、秦艽鳖甲散、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丹栀逍遥散等方乏效。

近2月来心烦不宁,胸中闷热,手足心如火灼状,午后尤甚,脘满纳呆,口渴不多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厚,脉细滑数。

证属湿郁热蒸,灼心窜肢。

治宜化浊利湿,宣郁泄火。

用薏苡竹叶散加味:薏苡仁15g,连翘、茯苓、大豆卷各12g,淡竹叶、山栀子皮、白薇各6g,通草、白蔻壳各3g,郁金、佩兰、滑石各9g。

薏苡竹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薏苡竹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薏苡竹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薏苡竹叶散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得病会给我们人体产生极大的伤害,比较严重的可造成人体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中医药方在一些病症上拥有很好的实际效果,今日就来为大伙儿介绍一下薏苡竹子叶散。

特异药方生产
薏苡15克竹子叶9克飞长石15克白蔻仁4.5克莲翘9克薏苡仁块15克白通草4.5克
特异制作方法生产
涂药共为粉末。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辛凉解表,淡渗清热利湿。

治湿温。

湿郁经络,畏冷疼痛,出汗多自利,胸腔白疹。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每服15克,日三服。

特异摘抄生产
《温病条辨》卷二
以上便是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的薏苡竹子叶散的吃法等,期待可以
协助到大伙儿。

大伙儿平常何不试一下,坚信针对改进病症的状况肯定是有协助的。

皮肤科蛇串疮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肤科蛇串疮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肤科蛇串疮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又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病“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

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

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

【病因病机】本病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

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常见于儿童。

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活动,波及皮肤,出现皮损,即带状疱疹。

患带状疱疹后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1.一般先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

经1~3天后,患部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水疱往往成批发生,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疱液透明,5~7天后转为浑浊,或部分破溃、渗液基底糜烂,最后干燥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而愈。

少数患者,不发出典型水疱,仅仅出现红斑、丘疹,或大疱、血疱、坏死;岩瘤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伴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般在发疹的局部常伴有馨核肿痛。

2.皮损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但有时在患部对侧亦可出现少数皮损。

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可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

【干货整理】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干货整理】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干货整理】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蛇串疮是因肝脾湿热、循经蕴肤,兼感邪毒所致,以成蔟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疱疹类皮肤病。

相当于“带状疱疹”。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多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痛。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暗,舌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一)中药辨证施治:1、肝经郁热证:泻肝火,清湿热,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健脾清热利湿,方如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方如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二)针刺辩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清泻肝火,通络止痛,取期门、曲泉、足窍阴、中渚、支沟等穴,局部围针,均用泻法,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通络止痛,取内庭、公孙、外关、侠溪、曲池等穴,局部围针,均用泻法,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取曲池、血海、三阴交、地机、膈俞等穴,局部围针,均用泻法,(三)其他疗法:1、中成药:肝经湿热证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季德胜蛇药片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气滞血瘀证可选用逍遥丸、金铃子片、新廣片等理气活血止痛类中成药。

2、外治法:三黄洗剂外搽,每日3次。

糜烂者,青黛膏外敷。

3、灸法:取阿是穴(疱疹局部),在疱疹密集处选两点和头尾两点,各施麦粒灸,感到灼痛时即吹去未燃尽艾柱,灸1-3壮,也可艾条沿皮损区作回旋灸;4、耳针:取肺、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阿是穴(耳郭上,与病灶相应部位压痛明显处)等,每次选3-4穴,用毫针刺,施泻法或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5、穴位注射:取阿是穴(疱疹的两端)、曲池等穴,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6、皮肤针:取华佗夹脊穴,距皮损边缘1cm的环状区等,先叩刺相应节段的华佗夹脊穴,再叩刺皮损边缘环周线,每条刺激线连叩3遍,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7、火针:取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皮损区周围),病变在腰上加支沟,病变在腰下加阳陵泉等穴,将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mm,快刺快出,注意保持针孔清洁,请勿用手抓挠;8、拔罐:取阿是穴(皮损部),充分暴露病灶区,一般取坐位,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着沿皮损带状分布依次吸拔,灌数及大小按病灶范围而定,以排满为度,必须拔紧,留罐15分钟,拔罐后出现的水疱,如有破溃外涂龙胆紫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消炎药粉,一般每日一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9、灯火灸:取内关、委中(用于胸胁腰背部皮损)、列缺、合谷(用于头面部皮损)、阳陵泉(用于四肢部皮损)、环跳(用于臀部皮损)、足三里、三阴交(用于腹部皮损)等穴,穴位根据皮损部位选取,每次取1穴,以灯芯草1根,约75mm,一端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穴位皮肤,一点剂施,施灸出可出现绿豆大小的水疱,不必处理,会自行消退。

八剂中药治愈蛇串疮

八剂中药治愈蛇串疮

八剂中药治愈蛇串疮
患者四十多岁,割稻谷后,觉得肩膀两侧发热疼痛,有水泡状肿大,热痒痛不适,就去打吊瓶和吃西药加上外用药。

隔天下午又开始热痛感加剧,疗效不显著。

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我看。

刻诊如下:患处色深红,像开水烫过一样,表皮软烂,成片状。

一圈圈的。

观察到前胸也有几粒红点,有些痒,呈向下蔓延之势。

大便溏,小便黄。

脉弦数,舌质淡红苔白厚。

中医辩证:湿热毒结证
中医治法: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方药:薏米赤豆汤加减。

扁豆、鲜皮、生地、丹皮、赤芍、白及、黄芩、土茯苓、紫草、薏米、蒲公英、金银花、甘草、紫草、地肤子、胡黄连、麦芽、苦参。

服药一天后红肿热痛状好转很多。

小的红点已经消失,原先软烂的皮肤面积已经开始缩小,服用四剂后,软烂皮肤已经不见。

复诊:大便初头硬,舌质淡红苔白厚腻,已有结痂,
白鲜皮、生地、丹皮、赤芍、红花、白及、黄芩、土茯苓、紫草、薏米、蒲公英、甘草、丹参、金银花、麦芽、苦参。

再喝四剂药痊愈,无复发。

本医案方药、针灸须在中医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 END ·。

薏苡竹叶散加减治疗湿疹验案一则

薏苡竹叶散加减治疗湿疹验案一则

薏苡竹叶散加减治疗湿疹验案一则贾志新;冯五金【摘要】从临床验案出发,通过与《温病条辨》的薏苡竹叶散原方从药物组成、药量、剂型、服法、病症方面比较,说明白疟与湿疹治法有别,提醒医者在具体辩证时,既要辨病也要辨证,更要审因,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辩治准确,药到病除.【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6【总页数】2页(P844,846)【关键词】薏苡竹叶散加减;湿疹;验案【作者】贾志新;冯五金【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温病教研室,太原 030024;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温病教研室,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难治病之一,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

本病病因复杂多样,难以确定。

患者常自觉瘙痒剧烈,甚者可影响到生活、工作、学习。

西医治疗多选择激素类药物,而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常导致一些毒副作用出现,且疗效不稳定、易反复。

中医药治疗虽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常因起效慢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在跟师出诊期间,发现一验案摘录于下,并就薏苡竹叶散对本病的治疗谈几点心得。

1 验案举例刘某,男,21岁,于2012年7月17就诊。

主诉双下肢皮疹数日,症见双下肢散在红色丘疹,患者自我感觉有明显的瘙痒感,且每于夏季发作,曾用葡萄糖酸钙有效。

纳可、夜寐流涎、大便每日1~2次、疲倦、舌淡苔白、脉弦,诊断为湿疹(湿热蕴表、血虚夹风),治宜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止痒。

方药:生薏苡仁30 g,竹叶12 g,苦参15 g,白鲜皮12 g,白芷15 g,追地风15 g,浮萍30 g,牛蒡子15 g,当归15 g,独活15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400 ml,分2次早晚空腹服。

7月23日复诊湿疹已退,有少许色素沉着。

原方加连翘15 g,7剂前法继服,巩固疗效,随访未再复发。

2 体会本案患者为青年男性,湿疹色红瘙痒,每于夏季反复发作多年,为湿热之邪蕴于肌表,兼有血虚生风,故治以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止痒。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期蛇串疮23例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期蛇串疮23例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期蛇串疮23例
黄琳;方承宁;应颖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48)007
【摘要】笔者3年来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期蛇串疮,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517)
【作者】黄琳;方承宁;应颖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中心卫生院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浙江桐庐3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蛇串疮83例
2.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3.从心、肝、脾、肺论治急性期蛇串疮的中医思考
4.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肛周脓肿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5.薏苡竹叶散加味治疗脾经湿盛型蛇串疮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1. 引言蛇串疮是一种由毒蛇咬伤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炎症,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蛇串疮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水肿、红斑、溃疡和脓液排出等。

传统中医认为,蛇串疮是由毒蛇的毒液进入人体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蛇串疮的诊疗方案。

2.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蛇串疮属于“寒毒”病症。

中医通常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诊断:2.1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肿胀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等特征,判断蛇串疮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2.2 闻诊医生通过闻取患者身上的气味判断病情。

蛇串疮通常伴有肉臭或腐败的气味。

2.3 听诊医生通过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和病历判断蛇串疮的病程和症状变化。

2.4 问诊医生向患者了解蛇咬伤的过程、病情变化以及其他病史,进一步判断病情。

3.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蛇串疮的特点,中医综合运用中药治疗、穴位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方向。

3.1 中药治疗中医常采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蛇串疮:方剂一:败毒散•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连、苦参、连翘、板蓝根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水煎服。

方剂二:破血通络丸•组成:三棱、当归、川芎、赤芍等。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法:冲服。

方剂三:蛇药丸•组成:夏枯草、蒲公英、牛蒡子、薏苡仁等。

•功能:解毒、抗炎、消肿止痛。

•用法:水煎服。

3.2 穴位治疗中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曲池等,可以每日按摩或针灸。

3.3 中医外治法中医在蛇串疮的外治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包括草药敷贴、外敷药艾熨等。

这些方法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轻肿胀和疼痛。

4. 中医建议除了治疗,中医还提出一些预防和调理的建议,有助于防止蛇串疮的发生和复发:•避免接触野生蛇类;•注意咬伤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加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打开窗户,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湿寒环境等。

5. 结论中医对于蛇串疮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穴位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

医林改错 关于蛇串疮的论述

医林改错 关于蛇串疮的论述

医林改错关于蛇串疮的论述蛇串疮中医临床经典辨证一般分为三型,包括肝经火盛、脾虚湿困和气滞血瘀型。

1、肝经火盛: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导致肝经火盛,故发病与情绪刺激关系明显,苔黄腻,脉弦,治则清肝泄热解毒,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为主。

2、脾经湿热型: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博结,伴有食少腹胀,大便时溏,治则健脾利湿止痛,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疱疹后期,气机不通,气血瘀滞,伴有舌质红,少苔,治则行气活血止痛,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薏苡竹叶散治验举隅

薏苡竹叶散治验举隅

薏苡竹叶散治验举隅
彭述宪;彭巍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1998(17)3
【摘要】一、湿热内郁,熏灼肢体案向某某,女,38岁,农民,1987年9月14日就诊。

患者自1985年8月上旬,始觉心胸及两手足心烦热,屡投清骨散、秦艽鳖甲散,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丹栀逍遥散等方乏效。

近2月来心烦不宁,胸中闷热,手足心如火灼状,午...
【总页数】1页(P34)
【作者】彭述宪;彭巍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8
【相关文献】
1.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3则 [J], 王艳蓉;冯五金
2.袁红霞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 [J], 宋宁;仇涓蓉;袁红霞
3.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二则 [J], 李东明;闫川慧
4.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 [J], 高升飞
5.竹叶石膏汤治验举隅 [J], 董德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 串疮 是 由水 痘一 状 疱 疹病 毒引 起 的一 种 同 带 时侵犯 神经 和皮肤 的病毒 性疾病 。 中医学认 为 , 病 此 多 由情 志不 遂 , 食 失调 , 使脾 虚 , 饮 致 湿浊 内停 , 久 郁 化热 。 湿热 搏结 。 兼感 毒邪 而发本 病 。湿 由脾 运不 周 所生 。 内湿外 发 肌 肤 。 液 聚 于肌 表 , 水疱 累 累 似 水 故 串珠 。 盛者 水疱 密集 , 湿 可破 溃 、 烂 , 糜 渗液 较多 。本 病 多 发 于春 秋季 , 以成 年 患 者为 多 , 发 于腰 部 , 好 其 次 为胸 部 、 面部 、 眼部 , 以局部 皮肤 灼热 刺痛 , 肤 出 皮
痛 等后 遗症 , 症状 和体 征较前 减 轻 。无 效 : 疱疹 及症 状 和体 征无 改变 。 总有效 率= ( 愈例 数+ 『痊 显效 例数 )
苦 。笔者应 用薏 苡竹 叶散加 味治疗 脾 经湿 盛 型蛇 串
疮 获得 较好 的疗效 。现 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 料 .
5 0 g 每 日 1次 。两组疗 程均 为 1 。 01 , x 0天
3 疗 效 观 察 3 1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称 “ 腰龙 ” 西 医称 为带状疱 疹 。 病 以皮肤 出现成 缠 , 此
簇 水疱 。痛 如火燎 为 主要表 现 。给患 者带 来很 大 痛
痊愈 : 疹脱痂 。 疱 临床 症状 和体征 完 全 消失 。 能 够 参 加正 常工作 和学 习 。显效 : 疱疹 大部 分结 痂 、 脱 痂, 临床症状 和体征基 本 消失 。 日常生 活 和工作 影 对 响不大 。好 转 : 疹大 部分 结痂 , 疱 并且 往往 遗 留神 经
1 _ 西医诊 断 标准 l 符 合《 .2 2 2 J : 现代 皮肤 病 学 》 中带 状
疱 疹 的诊 断标 准 。
2 治疗 方法 治疗 组 给予薏 苡竹 叶散 加味 治疗 。 方药 组成 : 生 薏 苡仁 3 g, 竹 叶 1g滑 石 2 g,白蔻 仁 1g, 0 淡 0 0 0 茯 苓 1 g连 翘 1 g, 草 6 。水 煎 服 , 日 1剂 , 2 5, 0 ,通 g 每 分 次 口服 。 照组静 脉滴 注阿昔 洛 韦 2 0 g 每 8 Js 对 5r , a / f ,, 1次 ; 肌 肉 注 射 维 生 素 B 10 g B 0 , 1 1 0 r 、 65 mg B2 a
1 诊 断 标 准 . 2
组 总 有 效 率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P
00 ) 说 明治疗组 总疗 效优 于对 照组 。 .5 。
33 随 访 .
随访 3个 月 , 疗组 好转 及无效 者 于 2 治 0天基 本
痊 愈 , 遗 留色素沉 着及 疼痛 , 无 无合 并感 染 。对 照组 好 转及 无 效 者 于 1月左 右 疱 疹 消 退 , 例 因合 并 感 1 染应 用抗生 素 1 周后 好转 。 2例遗 留疼 痛 。 有 均为 老 年 女 性患者 , 疹部 位仍有 色素 沉着 。 疱
人 选病例共 9 6例 。 均为 19 9 9年 1 2 0 月一 0 7年 7 月 北京通 州 区永乐 店卫生 院中医科 门诊 及 内科 住 院
/ 者 总例数] 1 0 患 x 0 %。
32 治 疗 结 果 .
患者 , 按单 盲 随机 法 分 为治疗 组 和 对 照组 。治 疗 组 5 6例 。 中男 2 其 0例 , 3 女 6例 ; 龄 2 ~ 9岁 。 均 年 46 平
3 . ; 程 1 7天 , 均 32天 。对 照组 4 52岁 病 ~ 平 . 0例 。 其 中男 1 8例 , 2 女 2例 ; 年龄 2 ~ 8岁 。 均 3 . 06 平 65岁 ; 病程 1 6 。 均 31 。发病 部位 : ~ 天 平 .天 治疗 组头 面部
治疗 组 5 6例 中痊 愈 4 5例 。显效 7例 。好转 3
4 讨 论
1 _ 中医诊 断 标准 l符合 《 医外科 学 》 串 疮诊 .1 2 】 J : 中 蛇
断标 准。 中医脾经 湿盛 型症 候表 现 : 疹颜 色 较淡 , 皮
疱 壁 松 弛 ,3 渴 , 少 腹 胀 , 便 时溏 , 质 淡 , 1不 : 食 大 舌 舌
苔 白或 白腻 , 脉沉 缓或 滑 。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E 中医 药 2 o 京 0 8年 5月 第 2 7卷 第 5期
B in ora f rdt nl hn s dc e Ma ,0 8 Vo 2 ,o ei  ̄Ju l Taio a C ieeMeii . y2 0 , 1 7N , i n o i n . 5
薏苡竹 叶散加 味治疗脾 经湿盛 型蛇 串疮疗 效观察
周淑桂 高春 秀
【 关键词 】蛇 串疮 ; 脾经湿盛型 ; 薏苡竹 叶散 ; 利水渗湿法
蛇 串疮 是 临床 中一种 常见 的皮肤 病 。 别 名 “ 其 缠
腰火 丹 ” “ 、蜘蛛疮 ” “ 、 火带疮 ” “ 、 蛇缠疮 ” “ 、 蛇丹 ” 俗 。
例 , 效 1例 , 无 总有 效 率 为 9 .%; 效 时 间 为 1 2 29 起 ~ 天, 大部 分患 者 5 6天基本 痊愈 。对 照组 4 ~ 0例 中痊
愈2 6例 , 效 5例 , 显 好转 4例 , 效 5例 , 有效 率 无 总
为 7 .%; 效时 间为 3 5天 ,~ 0天基本 痊愈 。两 75 起 ~ 81
6例 , 部 l 颈 l例 , 部 8例 , 部 1 肩 胸 2例 , 腹 部 1 腰 9
例 ; 有疼痛 5 伴 2例 , 疼 痛 4例 。对 照 组 头 面部 6 无
例, 颈部 8例 , 部 7例 , 部 6例 , 腹 部 1 肩 胸 腰 3例 ; 伴 疼痛 3 7例 , 无疼 痛 3例 。 所选 患者 均有 水疱 , 出水 未 疱者 不人选 。两 组 患者年 龄 、 别 、 程及 发病 部 位 性 病 无显 著性 差异 ( 00 )具Biblioteka 有可 比性 。 P> .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