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皮肤科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模板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模板
长期医嘱:
□停/调整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结果)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创面护理
□预防坠床和跌倒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主治医师进行诊疗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告知其前往相应科室治疗




长期医嘱:
□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结果用药
□丙种球蛋白(必要时)
□停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
□停止痛药(根据病情)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必要时)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
□抗病毒剂□止痛药
□营养神经药□局部红光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必要时)
□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
长期医嘱:
□免疫增强剂(必要时)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作者:杨正裕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10期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疗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疗:第一诊疗为蛇串疮( TCD编码 :BWP020。

)西医诊疗:第一诊疗为带状疱疹( ICD-10 编码:)。

(二)诊疗依照1.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ZY/。

)(2 2. 证候诊疗)参西照肝经郁热证医“脾虚湿蕴证诊国气滞血瘀证断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标中参准医1. 诊疗明确,第一诊疗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照:药“2. 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参管国(四)标准住院日为≤ 14天照理家(五)进入路径标准《局中1.第一诊疗一定切合蛇串疮( TCD编码为 :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临‘医的患者。

床十药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诊一管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疗五理3.以下状况不进入本路径:(1)归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固,第一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后期、艾滋病患者;(3)归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批糖皮质激素或许免疫克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察看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一样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色。

注意证候的动向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要的检查项目。

(1)血惯例、尿惯例、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 X线片(5)心电图(6)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系统列、 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育及药敏试验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湿敷、口服中成药、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或呈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

历代医家有火带疮、蜘蛛疮、蛇丹、甑带疮等名称。

又因常发于腰肋间,故又有缠腰火丹之称。

本病常骤然发生,出现成群簇集水疱,痛如火燎,多发于春秋季节,成人患者较多见,愈后极少复发。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我国历代医家对本病阐述较多。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甑带疮候》说:“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

”明·《疡科准绳·缠腰火丹》称火带疮,“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

”清·《外科大成》称此证“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在辨证论治方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述较详,“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发痒作热。

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

”【病因病机】本病与肝、肺、脾病变及外感湿热邪毒有关。

或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以致心肝之火外炎,蕴积肌肤而发;或肺脾湿热内蕴,蕴久外泛肌肤,再兼感受湿热邪毒而发。

热毒蕴于血分,则发为红赤斑片,湿热壅阻肌肤,则起黄白水疱;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若年老体弱患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凝,而致病后疼痛剧烈,且持续很久才能消退。

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一般经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因其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以后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干扰,如感冒、患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外伤、疲劳等,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发,再活化,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即引起该神经区的带状疱疹,急性期可引起神经炎和神经节炎,40岁以上的患者可伴有较重的神经痛。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蛇串疮临床路径

蛇串疮临床路径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一、蛇串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BWP020 带状疱疹ICD10:B02.9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带状疱疹协作组制定的蛇串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急性起病,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2)主要症状: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3)主要体征: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4)辅助检查:无特殊。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肝胆湿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优化验证的中医治疗方案。

1、内治法(1)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清热解毒除湿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针剂,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健脾益气中药针剂,如黄芪注射液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药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等。

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外治法(1)药物外治疗法:①抽疱液:水疱较大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②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湿敷,如黄柏、马齿苋等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待凉至室温,以6~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10分钟,交替1次,共计湿敷30~40分钟。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作者:国奇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7期【摘; 要】目的:关于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效果探究。

方法:本文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本研究选择7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路径组,每组为35例患者,在治疗中,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评价两种不同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并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接受護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和皮损状况进行评价,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护理干预结束后,本研究的中医护理路径组患者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优,P【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带状疱疹;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153-02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和康复护理,而制定的一种严格的工作程序,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准确的时间要求和照顾计划,它在护理干预时,能够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使得护理服务能够获得最佳的服务质量[1]。

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便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患者的影响,现将主要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所有选择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选择7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路径组,每组为35例患者。

本文常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45.2±13.4)岁;中医护理路径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47.9±12.6)岁。

本文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带状疱疹,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

21带状疱疹

21带状疱疹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慢性期3.证候诊断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四)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的患者(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治疗方法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1.中药汤剂(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郁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2.外治法雄黄解毒散加化毒散水调后外用(七)疗效判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带状疱疹是⽪肤科的常见疾病。

本指南主要内容为蛇串疮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因此,主要适⽤⼈群为中医⽪肤科和中西医结合⽪肤科的临床从业医师,西医⽪肤科从业医师和其他学科中医师也可参照本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1 诊断 1. 1 定义 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是以成簇⽔疱沿⾝体⼀侧呈带状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特征的常见⽪肤病。

1. 2 诊断要点 1. 2. 1 病史本病常见于中⽼年⼈,可因过劳、情绪波动、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器官移植等诱发。

⽪疹出现前常先有⽪肤疼痛、⿇⽊、瘙痒和感觉异常,可伴有低热、少⾷、倦怠等症状。

1. 2. 2 临床症状典型的⽪损是发⽣于红斑基础上绿⾖到黄⾖⼤⼩簇集成群的⽔疱,累累如串珠,周围绕以红晕,排列如带状,聚集⼀处或数处,疱群之间的⽪肤正常。

疱液初始透明,后变浑浊,重者可有⾎疱或坏死。

经5 ~ 10 天疱疹⼲燥结痂,痂⽪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素沉着,愈后⼀般不留瘢痕。

⽪损好发于⼀侧胸胁、腰部或头⾯部,⼀般不超过正中线。

患者⾃觉⽪损局部疼痛明显,⽼年体弱者常常疼痛剧烈,常扩⼤到⽪损范围之外,有的⽪损消退后可遗留长期的神经痛。

1. 2. 3 特殊类型少数病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典型⽔疱,亦有患者仅感觉⽪损瘙痒,不产⽣疼痛。

患恶性肿瘤、长期应⽤肾上腺⽪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年⽼体质极差及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疱疹可双侧同时出现或泛发全⾝,并可出现⾎疱、⼤疱甚⾄坏死,常伴有⾼热、肺炎、脑炎等,病情笃重。

如病毒侵及眶上神经上⽀者( 多见于⽼年⼈) ,疼痛剧烈,可累及⾓膜,形成溃疡性⾓膜炎,甚⾄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

病毒也可侵犯⾯神经及听神经,表现为外⽿道或⿎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瘫、⽿痛及外⽿道疱疹三联征。

1. 3 鉴别诊断 1. 3. 1 热疮热疮多发于⽪肤黏膜交界处,粟粒到绿⾖⼤⼩的⽔疱,疱壁薄,易破裂,常聚集⼀处,1 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必要时可做病原学检查。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患者的护理观察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患者的护理观察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患者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带状疱疹的效果。

方法:实施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针对带状疱疹的护理问题,通过疱疹处理、中药外敷、针灸、理疗等方法,加强皮肤护理。

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常规护理方法。

结果:实施组皮疹结痂快,感染少,疼痛减轻或消失快。

结论:运用中医临床路径的方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辨证施护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常见局部神经痛【1】。

其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是以患者住院天数为横轴,以入院指导、专科护理、饮食营养、排泄、休息睡眠、中医护理指导及护士长评价为纵轴,依据中医标准诊疗计划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使护士工作更有预见性、目的性和主动性;使患者更利于与护士沟通和配合各项诊疗。

自2011年6月起,我院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16年6月—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36例带状疱疹患者中进入中医临床路径的20例为实施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8.9岁。

住院天数5~12d,平均(7.5±0.4)天。

皮疹发生部位:头颈颜面部5例,上肢及肩部2例,臀部及下肢1例,胸腹部12例。

以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岁。

住院天数5~18天,平均(8.5±0.3)天。

皮疹发生部位:头颈颜面部4例,上肢2例,臀部及下肢2例,胸腹部12例。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施组则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

建立临床路径护理实施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首先进行评估,医生根据疾病特点选择病例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要求组成人员有责任心、技术熟练、掌握专科知识。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蛇串疮临床路径之欧阳引擎创编

蛇串疮临床路径之欧阳引擎创编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欧阳引擎(2021.01.01)一、蛇串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BWP020 带状疱疹ICD10:B02.9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带状疱疹协作组制定的蛇串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急性起病,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2)主要症状: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3)主要体征: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4)辅助检查:无特殊。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肝胆湿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优化验证的中医治疗方案。

1、内治法(1)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清热解毒除湿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针剂,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健脾益气中药针剂,如黄芪注射液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药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等。

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外治法(1)药物外治疗法:①抽疱液:水疱较大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②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湿敷,如黄柏、马齿苋等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待凉至室温,以6~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10分钟,交替1次,共计湿敷30~40分钟。

蛇串疮临床路径

蛇串疮临床路径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一)一、蛇串疮临床路径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BWP020 带状疱疹ICD10:B02.9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带状疱疹协作组制定的蛇串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急性起病,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2)主要症状: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3)主要体征: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4)辅助检查:无特殊。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肝胆湿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优化验证的中医治疗方案。

1、内治法(1)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清热解毒除湿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针剂,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健脾益气中药针剂,如黄芪注射液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药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等。

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外治法(1)药物外治疗法:①抽疱液:水疱较大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②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湿敷,如黄柏、马齿苋等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待凉至室温,以6~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10分钟,交替1次,共计湿敷30~4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
肝经郁热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为:B0
2.901)的患者。

2.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不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胸部X线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

如:抗核抗体系列、头颅平扫、头颅核磁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解余毒。

2.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邮票贴敷疗法
(2)中药湿敷
(3)针刺治疗
(4)穴位贴敷疗法
(5)物理治疗
3.西药治疗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皮损及疼痛好转,达到有效以上。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面瘫、眼部损伤、严重感染等时,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4.发生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肿瘤、艾滋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TCD编码:BWP020、ICD-10编码:B02.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