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文言文语法知识点一、句子成分的划分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1、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陈述的对象和陈述的内容都是句子的成分,陈述的对象叫主语,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陈述的内容叫谓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主谓之间用“ // ”分开)。

例如:①语文老师//正在点名②今天天气//非常暖和③邻国之民//不加少2、当谓语的中心词是动词时,在动词后面被支配的那部分叫宾语。

(宾语用“—一”划起来)。

例: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②我们//需要创新精神。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吾//师道也。

3、定语:在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词的作用。

(定语用()标出)。

例: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②(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③(秦)//东割(膏腴)之地。

④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4、状语是修饰、限制用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成分。

(状语用“〔丨”标出)。

状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例:①〔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II〔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

②吾// 〔尝终日〕而思矣。

③(蚓)//〔上〕食埃土。

总之,一般的句式是:〔时间或地点状语〕,(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二、文言文种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宾语前置这类宾前的句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 “末” “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 “奚” “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赋》)3、介词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_百度文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_百度文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否定句、疑问句、固定句式等。

详细分析如下:一、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下面分述之。

1.主谓倒装方法指导: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是谓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又如:①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2.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就是把本来应在前面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形成倒装。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在句中,“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句中,“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其判断方法如下:⑴判断方法之一:中心语+定语+者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之少年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之人马甚众⑵判断方法之二: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无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⑶判断方法之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问/今是何世⑤忘/路之远近2.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于”“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1)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孟子二章》)(2)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4)至于/夏水襄陵(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逐渐进行断句解题。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题。

一、技巧一:辨别句子成分在解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别文言文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常见的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准确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断句判断。

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夫武王,配天之休。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进行断句。

主语是“武王”,谓语是“配天之休”。

通过辨别句子成分,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夫武王/配天之休。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技巧二:解读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解读标点符号的含义,以帮助他们正确断句。

例如,《左传》中的一句话:“治女利嫁。

”在这句话中,逗号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通过解读逗号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治女/利嫁。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技巧三:注意上下文语境在断句解题中,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如果单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但是,通过注意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使用它,我就会取得进步。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通过注意上下文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断句。

四、技巧四:多读多练在掌握断句技巧的过程中,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多进行断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断句位置。

五、方法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辨别句子成分、解读标点符号、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多读多练等技巧和方法,提高断句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3.王曰:“何为者也?” ( 干什么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以”、“于”、“乎” 等。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 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
.
主谓倒装(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 介词结构后置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词结构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词结构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 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 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4、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主语后说(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8种文言文句式怎么判断

8种文言文句式怎么判断

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的是被动句,句子成分省略的是省略句,为了强调、突出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是倒装句。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固定句式表达的八种语气一、表陈述语气1.“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二、表判断语气1.“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

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测语气1.“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其……乎”,译为“大概……吧”。

3.“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1.“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文言文的五种现象

文言文的五种现象

文言文的五种现象一、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及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1.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从内容上看,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没什么区别,都是对人、事、物、情况、原因作肯定或否定判断;从形式上看,最大的区别就是一般不用“是”作判断词。

文言文中判断句最常见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主语后面用“者”字(有时也可不用)表示停顿,再说出谓语,最后用“也”字收尾。

例如:“子瑜者,亮兄瑾也。

”(《赤壁之战》)②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例如:“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赤壁之战》)③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④用给定副词“非”等表否定判断。

⑤动词“是”、“为”表判断。

2.被动句古今被动句有相同点,即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判断方式:①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②用“为”、“为……所……”;③用“见”、“见……于……”;④用介词“被”;⑤无标志(意念被动句)。

如:“解惑其诚。

”3.省略句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显得比现代汉语简洁,原因之一是常省略句子的某些成分,这就是省略句。

从省略的对象看,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③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④省略介词。

语文 主谓宾定状补

语文 主谓宾定状补

句子成分知识讲解语文语法中:主、谓、宾、定、状、补的含意、位置、用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成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成分

2.中心语+之+定语 ,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2.中心语+之+定语 ,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 湖则忧其君)
• ②四海之大,有+定语+者,
•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
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 ”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
复讲述” ③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一石粟)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
•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 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 双,欲与亚父。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 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 常见文言文倒装句式: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情况一)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 (沛公在哪里?) 大王来何操? 何操—操何?(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 么?) 客何为者? 何为—为何(你是干什么的?) 彼且奚适也? 奚适—适奚(它将飞到哪里去?)
状语
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 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 词和短语充当状语。

初中文言文语法句子成分分析

初中文言文语法句子成分分析

初中文言文语法句子成分分析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内容,它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语法知识,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以便准确理解和翻译句子。

一、主语主语是句子中承受动作的主体,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主语可以是单个名词,也可以是名词短语或代词短语。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主语为“君子”2. 童子学问之,既多且杂。

——主语为“童子学问之”二、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核心词,通常是动词。

谓语可以是单个动词,也可以是动词短语。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谓语为“学以致用”2. 言多必失,行多必误。

——谓语为“言多必失,行多必误”三、宾语宾语是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或受益者,它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宾语可以是直接宾语,也可以是间接宾语。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宾语为“用”2. 言多必失,行多必误。

——宾语为“失”和“误”四、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词性的词语、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等。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无定语2. 童子学问之,既多且杂。

——定语为“多且杂”五、状语状语是句子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成分,它可以表达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词义。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无状语2. 言多必失,行多必误。

——状语为“多”和“多”六、补语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它通常是形容词、名词、动词或介词短语等。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无补语2. 君子以言为知,以行为章。

——补语为“知”和“章”七、状中结构状中结构是表示程度或状态的成分,通常由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组成。

例如:1. 君子学以致用。

——无状中结构2. 童子学行二十年,方知德行。

——状中结构为“二十年”和“方”总结:掌握句子成分的分析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对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状中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中谓语大全

在文言文中谓语大全

在文言文中谓语大全一、文言文中:主语是语言动作的发起人、谓语表示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宾语是主语动作的承受者。

如:【主谓宾式句子】:予(主语)独爱(谓语)莲(宾语)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以作谓语的词: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实词.。

动词和形容词是充当谓语的主要词。

例如:1,我爱学校.(动); 2,中国好;(形);名词可作谓语, 例如:1,今天星期二,(名}; 2,我28岁,(名)数量词可作谓语: 例如: 白菜100斤,是(判断词)常用在代词或名词的前边,后边的代词或名词构成"合成谓语", 例如:这是白菜,(是白菜),与名词合成谓语新来的工人就是他(就是他),与代词合成谓语。

二、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等。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倒装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赤壁赋》)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4、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8、沛公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C定语后置。

文言文虽有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前面的,但多数置于中心词之后,所以构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点。

定语后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者之而作标志词。

二是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

1、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是万顷的后置定语)译:越过茫茫的江面。

(《赤壁赋》)2、客有吹洞萧者,(吹洞箫是客的后置定语)译:有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知其事是宾客的后置定语)译: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荆轲刺秦王》)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第二部分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第二部分

1、动语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中补短语作动语)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联合短语作动语)山坡上下来两个人。

(不及物动词作动语)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

(中补短语作动语)2、宾语(1)名词性宾语。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2)谓词性宾语。

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

(复句形式作宾语)三、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

(野生)动物。

(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

例如: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例如:[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

(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

(净=全,表范围)(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

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

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

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

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形式之一,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分析句子成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分析方法。

一、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型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对于分析句子成分非常重要。

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主语用来说明谁做了什么,谓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宾语则是动作的对象。

例如,“孔子学鲁灵公弓,与人博弈,杂乎舞”。

这个句子中,“孔子”就是主语,“学”是谓语,“鲁灵公弓”是宾语。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句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有助于分析句子成分。

二、分析主语和谓语分析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第一步是确定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中的人或事物,谓语则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以刚才的例子句子来说,“孔子”就是主语,“学”是谓语。

我们可以通过问“谁做了什么”来确认主语和谓语。

三、分析宾语宾语是句子中的动作所作用的对象。

在文言文中,宾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等。

再以之前的例子句子来说,“鲁灵公弓”就是宾语。

我们可以通过问“主语做了什么”来确认宾语。

四、分析状语状语是对谓语或宾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

文言文中的状语种类繁多,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例如,“杂乎舞”中的“杂乎”是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态度。

我们可以通过问“以什么方式”或“出于什么原因”来确定状语。

五、分析补语补语是主语、宾语或其他成分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状态、特征等。

以一个新的例子句子来说明,“夫故褒姒之美,孰莫能忘者乎”。

这个句子中,“褒姒之美”就是补语,补充说明“夫”的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问“主语是什么样的”来确定补语。

六、总结句子成分在分析完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后,我们可以总结句子的成分,并将其组合起来,完整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例如,“孔子学鲁灵公弓,与人博弈,杂乎舞”的分析结果是:主语:孔子谓语:学宾语:鲁灵公弓状语:杂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记号或标注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以保持整个过程的整洁美观。

文言文成分

文言文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的基本模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表1)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在文言文中,主语主要由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主要由动词或者形容词充当;宾语主要由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定语主要由形容词充当;状语主要由副词和介词结构充当;补语主要由介词结构充当。

如果将这些成分代入(表1)即可演变成:
名、代+[副词或介词结构]+动+(形容词)+名、代+〈介词结构〉。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上枢密韩太尉书》)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语法语法词性: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1、人事名词:如,人学生鲁迅《离骚》政治文化2、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星期天母亲节刚才3、处所名词:如,上海中国远处周围里屋郊区4、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里外旁内东西判断方法:1、能受数量词修饰。

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2、不受副词“不”修饰。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判断方法:1、不能受“很”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2、标志:“着”“了”“过”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动词的语法功能: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2、大部分能带宾语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第一部分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第一部分

一、主语、谓语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
精心整理
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

精心整理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
+
精心整理
2、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3、例
分。

1、并列式
精心整理
例如:调查研究
课6、兼语式
精心整理
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
2、
精心整理
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
E
精心整理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
考在现代汉语中,
精心整理
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
是由动词充当。

3、
精心整理
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
()
定词性。

精心整理
二、明确几个规则:
1

为······怎么
精心整理
样”“以······为”
“把······当
用(1)活用为动词
精心整理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一狼洞其中天雨墙坏(2)

3)
父(4)直接作状语
精心整理
例如:操军破,必北还2、动词活用(1)
精心整理
例如: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2)用作动词
精心整理
(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

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
精心整理
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古代的句子,
精心整理
二、形象展示。

做六个模具,在“名标”上分别写六

精心整理
1、判断句古代汉语中,以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
也吴广,阳夏人
精心整理
也。

刘备天下枭
雄当立者乃公子扶
2


精心整理
而徐趋公弗许(之)问之(于)客曰
装主语在谓语的后面。

精心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