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

合集下载

古汉语100个字

古汉语100个字

古汉语100个字读史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生僻字和地名以及官衔,故下定决心将上述三者归纳。

(1)纛(音“道“)两种解释:一、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二、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2)恚(音“会”)意思为怨恨、愤怒。

(3)彖(音“团”、四声)《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彖辞。

(4)掾(音“院”)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5)旒(音“留”)两种解释:一、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二、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6)旱魃(音“拔”)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7)杨思勖(音“序”)唐玄宗时期宦官。

罗州石城人,本性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

他跟随唐玄宗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

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屡立战功,是玄宗得力帮手。

专管征伐的事,所受到的宠信与高力士相似。

他虽然非常勇猛,不过性情也比较凶狠,对待俘虏十分残忍。

杨思勖虽然是太监,但生性刚毅果决,有军事才能,只是性情凶暴,每次俘虏敌人,大多生剥其面,甚至剥去头皮,手下士卒,无不畏惧,也因此惟命是从,所向立功。

内给事牛仙童出使幽州,被密报接受刺史张守珪的贿赂,唐玄宗大怒,命杨思勖杀之。

杨思勖将牛仙童绑起来,生挖其心,砍去手足,割其肉而生吞,残酷无比。

(8)妫(音“归”)姓氏。

(9)姒(音“四”)姓氏。

(10)敕(音“赤”)帝王的诏书、命令。

(11)薨(音“轰”)古代称诸侯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虿(音“拆”四声)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13)貔貅(音“皮休”)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14)彘(音“至”)猪的意思。

(15)豸(音“至”)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

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尔雅》(16)铉(音“眩”)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

也用来比喻三公等重臣。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读懂这些,才可能读懂诗词zhìpū【踬仆】【释义】跌倒。

【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zhuózhuó【濯濯】【释义】清新、明净。

【例句】韩愈《南山诗》: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lǐ【醴】【释义】一种甜酒。

【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guītà【闺闼】【释义】指家门、家庭。

【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bēi zōu【卑陬】【释义】惭愧的样子。

【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tuān lài【湍濑】【释义】水流疾速【例句】曹植《洛神赋》: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bùhuáng【不遑】【释义】无暇,没有闲暇。

【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cǎn lǐn【憯懔】【释义】又忧又惧【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yániè【芽蘖】【释义】植物刚长出的枝芽。

【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hàn dàn【菡萏】【释义】荷花【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qīchí【栖迟】【释义】漂泊失意。

【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miǎn shì【眄视】【释义】斜着眼看【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bǐkāng【秕糠】【释义】秕子和糠,均属糟粕。

指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yán chī【妍蚩】【释义】美好和丑陋【例句】欧阳修《洛阳牡丹图》诗: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古汉语常用词

古汉语常用词

古汉语常用词1. 吾wú:我2. 卿qīng:你3. 哉zāi:呀4. 者zhě:的人,那个5. 乎hū:吗,呢6. 其qí:它,它的7. 宜yí:应当,适合8. 而ér:并且,而且9. 之zhī:的,之间,他们10. 故gù:所以,因为11. 也yě:也是,也可以12. 于yú:在,于是,归于13. 所suǒ:所以,所属14. 是shì:是的,是吗15. 亦yì:也是,也可以16. 谓wèi:所谓,说17. 心xīn:心里,内心18. 事shì:事件,事情19. 方fāng:方法,方向20. 人rén:人们,人类21. 夫fū:夫人,先生22. 以yǐ:以及,使用23. 予yǔ:我,给予24. 则zé:就,那么25. 与yǔ:和,和26. 如rú:象,比如27. 民mín:人民,民主28. 天tiān:天空,上天29. 上shàng:上面,以上30. 下xià:下面,以下31. 知zhī:知道,知识32. 同tóng:一起,同时33. 中zhōng:中间,中心34. 四sì:四季,四周35. 五wǔ:五岁,五行36. 道dào:方法,理论37. 用yòng:使用,用途38. 说shuō:说话,说服39. 时shí:时间,时候40. 事shì:事情,事件41. 仁rén:仁慈,仁者42. 命mìng:命运,生命43. 事shì:事件,事实44. 物wù:物品,自然45. 名míng:名字,名人46. 又yòu:又是,再次47. 比bǐ:比较,比喻48. 不bù:不是,不好49. 可kě:可以,可能50. 其他qí tā:其他的51. 之一zhī yī:其中之一52. 然rán:然后,自然53. 也yě:也是,也可以54. 乃nǎi:就是,才能55. 后hòu:后来,之后56. 出chū:出门,出现57. 先xiān:先前,先生58. 才cái:才能,才刚59. 不仅bù jǐn:不仅如此60. 也许yě xǔ:也许是这样的61. 有yǒu:有时,有钱62. 大dà:大家,大概63. 因yīn:因为,原因64. 曰yuē:说65. 所以suǒ yǐ:所以66. 还hái:还是,还有67. 可是kě shì:但是68. 但是dàn shì:但是69. 而已ér yǐ:仅仅70. 然而rán ér:然而71. 蒐集sōu jí:搜集72. 却què:却是,但是73. 虽然suī rán:虽然74. 然后rán hòu:然后75. 尤其yóu qí:尤其76. 是否shì fǒu:是否77. 另外lìng wài:另外78. 经验jīng yàn:经验79. 现在xiàn zài:现在80. 只是zhǐ shì:只是81. 无论wú lùn:无论82. 假如jiǎ rú:假如83. 告诉gào sù:告诉84. 一样yī yàng:一样85. 所谓suǒ wèi:所谓86. 绝对jué duì:绝对87. 若是ruò shì:若是88. 据jù:据说,根据89. 只有zhǐ yǒu:只有90. 或者huò zhě:或者91. 根据gēn jù:根据92. 想到xiǎng dào:想到93. 因为yīn wèi:因为94. 留下liú xià:留下95. 原则yuán zé:原则96. 一定yī dìng:一定97. 一直yī zhí:一直98. 大约dà yuē:大约99. 确定què dìng:确定 100. 等等děng děng:等等。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摘要:一、古汉语的起源与演变1.古汉语的起源2.古汉语的发展与演变二、古汉语的语音特点1.声母2.韵母3.声调三、古汉语的语法特点1.词序2.助词和介词3.量词和代词四、古汉语的词汇特点1.单音节词2.词义的变化3.成语和典故五、古汉语的文化影响1.诗词歌赋2.经典著作3.汉字书法正文:古汉语,又称为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口语,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古汉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汉语的起源与演变可以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追溯到。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汉语逐渐分为两大部分: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言文主要用于书面表达,包括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哲学著作等;白话文则是口语的记录,如小说、话本等。

文言文与白话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古汉语的发展。

古汉语的语音特点是其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在声母方面,古汉语有三十六字母,包括双唇音、齿龈音、硬腭音、软腭音等。

韵母方面,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助词和介词、量词和代词等方面。

在词序方面,古汉语常常调整词序以突出句子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助词和介词方面,古汉语助词丰富,介词多用于表示时间、空间等关系。

量词和代词方面,古汉语量词较为丰富,代词有多种形式,如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

古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单音节词、词义的变化和成语典故等方面。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许多现代多音节词在古汉语中为一个单音节词。

词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词多义、异义词、同义词等方面。

成语典故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和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

古汉语在文化方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诗词歌赋方面,古汉语的音韵和修辞手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

在经典著作方面,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著作多采用古汉语书写,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文献。

《古代汉语》教材的特点

《古代汉语》教材的特点

《古代汉语》教材的特点
《古代汉语》教材是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学生编写的基础课教材,其特点如下:
-系统全面:《古代汉语》教材涵盖了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古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注重实用:《古代汉语》教材注重实用性,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和理解古汉语的能力。

-强调文化:《古代汉语》教材不仅介绍了古汉语的语言知识,还强调了古汉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突出重点:《古代汉语》教材突出了古汉语的重点和难点,如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汉语的核心知识。

-注重启发:《古代汉语》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推理能力。

总之,《古代汉语》教材是一本系统全面、注重实用、强调文化、突出重点、注重启发的基础课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第一篇:《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汉语分为:远古汉语(殷商甲骨文时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代以后至五四运动前期)-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注:近古汉语,宋元至鸦片战争战争时期;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4、清废除科举制后设立小学,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诂,隋唐以后分此三类。

二、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历史1、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卜辞)-金文(钟鼎文)-战国文字—大篆(籀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楷书(真书、正书)行书(1)汉字起源于图画。

(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又叫卜辞、殷墟卜辞,是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具有很强的图画性。

它是殷商王朝用来记载占卜吉凶之事的文字,已具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结构,也有一些借用表义的假借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

(3)金石文字:较甲骨文,字形比较稳定,传达的文字信息更丰富,展示的社会面更开阔。

①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本是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后来主要用来祭祀、宴请上面以记载典祀、歌颂战功、订立盟约等。

②石文:可在石头上的文字。

(4)篆:①大篆,又叫籀文、篆籀,秦代建立以前秦地区使用的文字。

②小篆,被成为中国汉字的第一次革命,基本上脱离了图画抽象,较规范;笔画趋向简单,圆润。

(5)隶书:又叫八分书,有美感,很舒展,据说是秦朝狱隶陈邈发明,有古隶在(或叫秦隶)和今隶(或叫汉隶)之分,向方块字迈进了一大步,笔画简单,明了,是中国汉字的第二次革命。

古汉语语气词

古汉语语气词

古汉语语气词
1. 哈哈:表示笑声的语气词,用于轻松、开心的场合。

2. 兮:表示疑问、呼唤或感叹的语气词,多用于诗歌中。

3. 者:表示强调、加重语气的语气词。

4. 乎:表示疑问、加强语气的语气词,多用于句末。

5. 呀:表示请求、劝说或感叹的语气词,多用于口语中。

6. 嘛:表示强调、肯定或解释的语气词,多用于口语中。

7. 咯:表示肯定、得意或解释的语气词,多用于口语中。

8. 哟:表示惊讶、感叹或询问的语气词,多用于口语中。

9. 啊:表示感叹、祈求或命令的语气词,多用于口语中。

10. 噻:表示肯定、赞扬或解释的语气词,多用于口语中。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字词意思整理1.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通行本是晋郭璞的注本3.有鸟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是”4.《淮南子》注本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今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5.四极发,发:倒塌6.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兼:同时具备若干方便,广泛地。

周:普遍7.炎:火花。

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8.淫水:洪水9.日思高其位,高:使动,提高大其禄,大:用作使动,加大10.《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前1716年),共收入47035个。

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

这部字典按部首排列,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11.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

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读订误》12.《汉语大字典》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谷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13.《助字辨略》请刘淇著。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1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15.《词诠》近人杨树达编。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近人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6.汉字字符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

汉字是表意字符。

17.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的称名,班固的次第背诵:六书:一曰指事。

《古代汉语》(全部知识)

《古代汉语》(全部知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是通论部分;第二部分是文选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汉语实词

古汉语实词

5.本
• 1.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草本的根或茎干)
• 2.父母者,人之本也。
达,不矜名节。
(根本、基础)
• 3.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宦 (本来,原来) •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推究,考察)
6.鄙
• 1.蜀之鄙有二僧。 (边远的地方) •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古汉语120个实词

•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护)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
(爱惜,吝惜)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 • 5.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 静女》 (隐蔽,躲藏)
2.安
• • • • • • • •
(安稳) 1.风雨不动安如山?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安适,安身)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 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安抚,抚慰) (安置、安放)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6.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7.沛公安在 (哪里)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里,怎么)
• 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庸俗,浅陋,鄙俗) • 4.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
7.兵
•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军械)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士兵,军队) • 3.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用兵策略,战略) • 4.左右欲兵之 (用兵器杀人)
•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 7.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20.得
•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取得,获得)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

古汉语句子翻译

古汉语句子翻译

古汉语句子翻译句子翻译1、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不是远,而是近。

迩:近。

伊:表示肯定的语气。

2、燕尔新婚,不我屑以。

“不我屑以”即“不屑我矣”不以为我高洁了。

3、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相当于“唯余是塈”、“唯塈余”:唯我是爱。

来:结构助词,伊:强调语气。

塈:爱。

4、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即“哀我斯人,从于何禄”从:追求。

于何:从哪里。

5、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伊谁云憎”与“伊余来塈”句式相同。

6、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看那山坡上的田,那些突出的苗非常茂盛。

有:形容词前加有,表示程度高。

菀:茂盛的样子。

特:指特出的苗。

7、终其永怀,又窘阴雨。

既已经长期的忧伤,又为阴郁所困窘。

终:既。

相当于“既………又………”句式。

8、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纾:宽舒,使…….宽舒。

惩:止,克制。

宥:原谅。

两释累囚:双方都释放战俘。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以之,之,代知英。

寡君把我作为杀戮的对象。

10、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东其亩:水渠道路皆为东西向。

封内:邦内。

11、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勤:为王室勤劳。

抚之:安抚诸侯。

役:服役。

12、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

若:通“乃”通“仍”仍然。

13、司马陈刍,工人展车。

献上牲口,展:提供(老师解释),查看。

14、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借:通“藉”,依靠。

于城下决一死战。

15、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

臣:做……的臣子。

御:为动用法,为…….御车,作……….16、见棠姜而美之。

美:意动,认为……..美。

17、尔以孥免,我将死。

以:率领。

孥:妻室子女。

免:避难。

18、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归:归附,投靠。

君:作为……..的君主。

陵民:凌驾于人民之上。

社稷是主:主社稷,主持社稷。

君王死了,我投靠谁呢?作为民众君主,难道以君王的身份欺压民众吗?君主是主持社稷的人。

19、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道德崇厚之法,得力于尊重士人。

古汉语

古汉语

古汉语广义的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是古汉语。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的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

《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

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

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古白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这些古白话是现在汉语的源头。

此外,吴语、闽南语以及粤语〃、客家话素有语言化石之称。

甚至现今都保留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

古汉语语法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古汉语意思

古汉语意思

古汉语意思其实汉语的词组真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今天我就跟大家讲讲古汉语的意思。

卜:从占卜、算卦等活动中得来的消息,预兆。

老:指年高有德的人。

鞠躬尽瘁:一再表示自己的忠心和努力,竭尽全力,到死为止。

苟:只要。

官职:泛指做官,当权。

孤陋寡闻:孤:单一,独自。

陋:浅陋,见闻少。

寡:少。

闻:听到。

寒蝉:寒天里的知了。

成为:变成。

围墙:用竹篱、荆棘、土堆或其他材料修成的防护设施。

所向无敌:无法抵挡。

此:代词,这个。

优柔:缓慢。

观看:观赏,欣赏。

假:借用,借光。

辩:分辨,明白。

也许:可能,大概。

仆:奴才,指属下人员。

理直气壮:说话、办事时理由充足,气势就壮。

惨淡:暗淡。

企业:经营工商业的公司或工厂。

起初:最初,最先。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针、策略。

随风潜入夜:形容自然景物的朦胧美。

尔:你。

花前月下:在花丛前,月光下。

而今:现在。

乃:于是。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深长:含义深远。

鼻子嗅着:闻。

随声附和:指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修饰:装饰,修整。

悠然:闲适,闲散的样子。

浸透:渐渐渗入。

环顾四周:环视周围。

玩物丧志:沉迷于某种事物,会使人丧失斗志。

居心叵测:心地不可猜测,指人心险恶。

纯洁:质朴而没有掺杂坏的东西。

竟:竟然。

终于:最后,到底。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旧壳,这叫做金蝉脱壳。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只身独影: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十分孤单。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毕竟:终究,到底。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

比喻人还未成年。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流离颠沛:离开家园,生活艰难。

刻舟求剑:刻:用刀在木头或石头上雕刻;舟:船。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孤陋寡闻:孤陋:孤独,见识少;寡闻:见闻不广。

孤单地见闻少。

瓜田李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李子树下和桃树下常常落有李子,熟透了的果实掉落在地上,人们来来往往,熟透了的李子免不了被踏来踏去,所以走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

古的古汉语意思

古的古汉语意思

古的古汉语意思1. 引言古汉语是汉字的最早形态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和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

通过研究古代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使用和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古的古汉语的意思,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含义。

2. 古的古汉语意思2.1 古古汉语中的“古”字有着多种含义。

首先,“古”可以表示远古时期,指代遥远的过去。

其次,“古”还可以表示年龄较大的一代人,用来形容长者或祖先。

此外,“古”还可以表示时代或物品的老旧。

2.2 汉“汉”是古汉语中的一个重要字词,它有多重意义。

首先,“汉”可以指代汉朝这一历史时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其次,“汉”还可以指代汉族,即中国人的主要民族群体。

此外,“汉”还可以表示汉字这一文字系统。

2.3 语“语”是古汉语中表示语言的意思。

古代人们使用的语言虽然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但它们同样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工具。

古代汉语所表达的含义和词汇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

3. 古的古汉语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古的古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古代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思想。

通过研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使用和意思。

4. 古的古汉语的研究意义研究古的古汉语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汉语的使用和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

5. 结论古的古汉语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语言形态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古的古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古的古汉语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对古的古汉语意思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古代汉字和古汉语,请进一步研读相关资料和文献。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zhìpū【踬仆】【释义】跌倒。

【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zhuózhuó【濯濯】【释义】清新、明净。

【例句】韩愈《南山诗》: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lǐ【醴】【释义】一种甜酒。

【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guītà【闺闼】【释义】指家门、家庭。

【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bēi zōu【卑陬】【释义】惭愧的样子。

【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tuān lài【湍濑】【释义】水流疾速【例句】曹植《洛神赋》: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bùhuáng【不遑】【释义】无暇,没有闲暇。

【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cǎn lǐn【憯懔】【释义】又忧又惧【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yániè【芽蘖】【释义】植物刚长出的枝芽。

【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hàn dàn【菡萏】【释义】荷花【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qīchí【栖迟】【释义】漂泊失意。

【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miǎn shì【眄视】【释义】斜着眼看【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bǐkāng【秕糠】【释义】秕子和糠,均属糟粕。

指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yán chī【妍蚩】【释义】美好和丑陋【例句】欧阳修《洛阳牡丹图》诗: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1)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1)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2)按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的字也可以检字。

缺点:检字速度较慢。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5种)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不足:(1)没有同音字无法注音。

(2)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不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

3.叶音法:为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4.譬况法: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述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

5.读若法: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1)《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古汉语知识词典

古汉语知识词典

古汉语知识词典古汉语,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宝库呀!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珍宝。

你说,要是咱们不懂古汉语,那不是错过了好多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古汉语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像是一个有灵魂的小精灵,它们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比如说“君子”这个词,在古汉语里可不是随便叫的。

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就像我们心中那个理想的榜样,正直、善良、有担当。

这难道不比现在简单说一个“好人”更有韵味吗?再看“窈窕淑女”,这四个字一出来,是不是眼前就浮现出一位身姿婀娜、温柔贤淑的女子形象?可比“漂亮姑娘”有画面感多啦!还有那些诗词歌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广袤沙漠中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要是用大白话来讲,得啰嗦多少句才能有这效果?古汉语中的典故也是一绝!“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它告诉我们福祸相依的道理,让人在面对得失时有了更豁达的心态。

这不比干巴巴地讲大道理让人印象深刻得多?学习古汉语知识,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

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凝聚在这些文字里。

我们通过阅读和理解,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

想象一下,当你读懂了一篇古文,那种成就感,就像你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心里那个美呀!而且,古汉语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的语言和文化。

毕竟,咱们的语言是有根的,古汉语就是那深深扎在土里的根。

说到这,你是不是也觉得古汉语特别有意思,特别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那就别犹豫啦,赶紧打开古汉语知识的大门,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宝藏吧!我的观点就是,古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传承,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继续绽放光彩。

古汉语18个虚词

古汉语18个虚词

古汉语18个虚词
1.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的”、“地”、“得”、“所”
2. 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
3. 者:表示人,相当于“人”、“者”、“哉”
4. 兮:感叹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噢”
5. 焉:表示地点、方向,相当于“在”、“往”、“向”
6. 也:表强调、肯定,相当于“确实”、“的确”
7. 乃:表示结果、推论,相当于“那么”、“就”
8. 何: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什么”、“为何”
9. 呜呼:感叹语气助词,相当于“哎呀”、“唉呀”
10. 哉:感叹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噢”
11. 咦:感叹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哎”
12. 矣:表示肯定、结论,相当于“了”、“啦”
13. 其:指示代词,相当于“他/她/它”的文言文表达
14.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把”、“将”
15. 乘:表示乘坐、乘机,相当于“搭”、“坐”
16. 阿:表示敬称、亲昵,相当于“先生”、“小姐”
17. 而已:表示强调,相当于“只是”、“就是”
18. 之乎者也: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什么意思啊”、“就这样吗”。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倒装句句式教学中的作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一项要求,虽然现在高考试题一般很少直接考查句式,但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式知识,在做文言文试题时,有益于学生对于文段的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而句式又属于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从概念出发讲解有关句式知识,学生只知皮毛,难有深入的理解,我想,句式教式教学应追本溯源,它属于语法的范畴,我们应从语法角度入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这样便会在教学上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效果。

但目前初中教学淡化语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学会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一些简单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是先期要做的工作,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掌握文言句式有帮助,对于文言文翻译,辨析词类活用,辨析病句,仿用、改写句子,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等都大有裨益。

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就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可以用句子成分划分符号在句子中标示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同时可以让学生懂得中心语和修饰语的概念。

所谓中心语包括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和补语中心语。

修饰语是中心语前面或后面的修饰成分。

修饰语包括定语、状语、补语三种。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谓语中心语后面的补足语。

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句子成分说明符号举例主语部分定语修饰限制名词所做的主语的中心语。

()(刚下课)的同学们涌出教室。

主语表示句子陈述的对象。

回答“谁”或“什么”。

1. 刚下课的同学们涌出教室。

2.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

谓语成分状语在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

[ ]1.他[昨天]没来上学。

2.这束花[的确][很]美。

谓语表示句子陈述的内容。

回答“怎样”“什么样”的。

1.他教这个班语文。

2. 这个人很好。

补语在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

< > 1.我要学<好>语法知识。

2.他饿<极> 了。

宾语定语限制修饰名词所做的宾语的中心语。

()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宾语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

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主谓之间用“‖”隔开。

例如:(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状语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

如“他昨天没来。

”和“昨天,他没来。

”除了强调内容不同外,意思变化不太大。

划分句子的口诀: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

句子成分分析法当然也有其自身缺点,如由于强调中心语,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提取的句子主干的意义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矛盾。

例如“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这一句提取主干就成为了“老婆是娘”,显然主干意思和原句相去甚远,读起来滑稽可笑。

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优势是可以分析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便于句型归纳。

这点可和学生说明。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来说的。

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

如判断一下例句分别属于倒装句中何种类型?①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覆之以掌(《促织》)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推导步骤如下:(一)例句①忌不自信。

第一步:对于古代汉语句子,我们可以直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利用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对译句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

如: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第二步:对原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

可直接根据直译之后的句子相对应的成分直接在原句中用符号标识出来。

如直译后句子中“邹忌”是主语,那么原句“忌”就是主语;“相信”是谓语,那么“信”就是谓语;“自己”是宾语,那么“自”也仍为宾语。

如:忌‖[不]自信。

主+状+宾+谓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主+状+谓+宾可见“忌不自信”的成分顺序是“主+状+宾+谓”。

相对于前面总结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成分顺序来说,例句中宾语“自”放在了谓语动词“信”的前面,这就叫做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主要是看宾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宾语在谓语前面,就是宾语前置了。

在古代汉语里出现宾语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何、安、恶、谁、奚、胡、曷、焉】十动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之为)十动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唯弈秋之为听(《弈秋》)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惟命是听唯利是图唯贤是举唯其马首是瞻④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是“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这是从短语的角度而言的。

格式:宾语+以(介词)+动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成语)(二)例句②覆之以掌又如:覆之[以掌](《促织》)谓+宾+状直译为:[用手掌]覆盖蟋蟀状+谓+宾例句中省略了主语。

对比两句句子成分顺序可见,“覆之以掌”一句与翻译后的句子相比,前句把状语“以掌”放在了谓语动词“覆”的后面,是为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一般把状语放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起补充作用,而古代汉语则习惯把状语放在谓语之后作为谓语的补语,相对于现代汉语中习惯把状语放在谓语前的习惯,我们认为它是状语后置了。

所以判断是否状语后置,主要看状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状语放在了谓语之后,我们就称之为状语后置。

在古代汉语里,状语后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④生[乎吾前] (《师说》)格式:动十以十宾①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三)例句③甚矣,汝之不惠。

再如:甚矣,汝之不惠谓+主直译为:你不聪明,太厉害了。

主+谓原句和译句对比,主语“汝之不惠(主谓短语作主语)”放在了谓语“甚矣”的后面,此为主谓倒装。

现代汉语常式句把主语放在谓语前面,除非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谓语提前了,古代汉语中也有这种情况,不过数量不是很多。

所以综合来说,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都是以谓语位置为参照,如果宾语放在了谓语的前面就是宾语前置,如果状语放在了谓语的后面就叫做状语后置,如果主语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叫做主谓倒装。

(四)例句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主+宾+定,宾+直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主+谓++定+宾,定+宾对比两句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可见定语“利”“强”放在了宾语中心词“爪牙”“筋骨”的后面,这就是定语后置,其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置在所修饰词(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之前,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朱自清《春》)”,“倩影”是中心词,前面词语都作修饰成分。

而古汉语中定语有时可置于中心词之后。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中心词+之+定语+者”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二、“中心词+定语+者”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三、“中心词+之+定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四、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了解了文言句式的来历,同时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的标志,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对倒装句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直译原句,然后再对译句进行成分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划分出原句的句子成分,最后的句式判断才会准确。

文言句式归纳(人教版高二必修)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更新时间:2008-10-25 12:43:15[知识点精析]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种句式. 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难度不大。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解析:“……者”表判断,译为“四个人是……”。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解析:“也”表判断,译为“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

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刿论战》)解析:“也”表判断,译为“这作战是靠勇气的啊”。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啊”。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