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及,逮也。从人从 又。”
( 四 )词义的发 展
• • • • • 词义发展 的四种情况: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易位
1.词义的扩大
• 中心词义所指称的范围扩大了,即发生了由具体 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或局部到整体的变化。 • 货——钱财——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财和物 ) • 精——经过选择的粳精米——精细、精粹、精华 (可用于形容一切食物)
• 如“向”《说文》:“向,北出牖,从宀,从 口。”宀表示房子,房子开一个口,就是窗户。 • 引:《说文》“开弓也,从弓丨” • “君子引而不发。” • 开弓像是把弓弦拉长了,引申为“延长”,“子 子孙孙,勿替引之。” • 开弓是箭导向后方,所以又有“导”的意义。 • 开弓既是向后拉,又有“隐退”的意义。“秦军 引而退”(战国策赵策)
扩大
• • • • • • • • 唱(古):带头+唱 (领唱),唱(今):唱 (唱歌) 嘴(古):鸟的嘴 嘴(今):鸟、兽、人的嘴 响(古):回声 响(今):声响 洗(古):洗脚 洗(今)洗 雄(古):鸟的雄性 雄(今):鸟兽的雄性 彊(古):弓有力。 彊(今)有力 眼(古):眼珠 眼(今)整个眼睛 身 (古) :肚 子 身(今):全身
• 1.古今词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鸡、牛、 大、小、哭、笑等基本词汇。这类词汇只 占少数。 • 2.古今意义毫无关系的 : • 该:上古和中古都只是“完备”的意思, “招具该備,永嘯呼些。”王逸注:“该, 亦備也。”中古以後才有“应当”的意义。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搶(qiǎng):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 游》“搶(qiāng)榆枋”,“搶”是“突过”意思; 《战国策 魏策四》“以头搶(qiāng)地爾”,“搶”是 “撞”的意思,都与“抢劫”意义无关。 这一类词语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 (一)要努力探求汉语所特有的反映汉民 族文化的因素。 • (二)要充分注意汉语和汉文化在历史上 的发展和变化。
• “中国人(或汉民族)认为猫头鹰、乌鸦都 是不祥之鸟。” • 这句话对不对呢? • 猫头鹰——鸱鸺(不祥之鸟) • 乌鸦——会反哺,——报喜(唐朝)——凶 兆(宋朝)
• 《说文》“乌,孝鸟也。” •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 古人锦帐郎, 闻乌视相笑, •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故里。------白居易 • 少妇起听夜啼乌, • 知是官家有赦书。----------张籍 宋代:今人闻鹊噪则喜, 闻乌噪则唾, 以乌见异则噪,唾其凶也。------陆佃
2.词义的缩小
• 中心词义所指称的范围缩小了,即发生了由抽 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局部的变 化。 • 子——孩子——儿子 • 女——妇女——未婚的女子 • 古代: 谷 现代:粮作物 • 食 • 稻、麦、黍、稷、粟 稻子 麦子 黍子 谷子
缩小
• • • • • 宫(古):房屋 宫(今):帝王的房屋 臭(古):气味 臭(今:)臭气 吃(古):饮、食 吃(今):食 肥(古):人畜肥 肥(今):畜肥 恶(古):品行、形貌不好。恶(今):品 行不好
• 对“疾病”的不同称谓:“天子有疾称不豫, 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 这种现象在英语中是看不到的。
词汇
• 1.古今词义的异同 • 2.单音词、复音词 • 3.词的 本义和引申义
• 4.词义的发展 • 5.古汉语词汇和汉民族文化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 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用历史发展的观 点。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 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 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异的方面。学习古汉 语我们必须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3.一般而言既古义和今义是 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
劝:上古的“劝”只有“勉励”和“鼓励” 的 意思,“以劝亊君者”(《左传》成公二 年)这里的“劝”只能作“勉励”将。它的 “善言规劝”、“劝解”的意义,是很晚才有 的。
• 给:“孟尝君使人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 • 这里的 “给”是“供给”的意思,不能解释为“给 予”,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这个意义,不过 “给予” 的意义是由“供给”的意义发展而来的。 • 访:“穆公访诸蹇叔”,“访”:咨询的意思,不是 探望。 • “拜访”是后起义,“洛阳访才子,江嶺作流人” (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 • 引申为探寻,“访风景於崇阿”(滕王阁序)
• 汉语绝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 时组合的阶段。
• “险、阻、隘”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 用,有可以相互组合。如: • “险而不列”、“阻而鼓之”、“不以险 阻也”、“阻隘可也” 、“恐吾至险阻而 还”。
• 古人对于这一类 同义词 常常加以区分: • “婚姻”:“寡君不敢顾婚姻”(左传) • 《说文》“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 “饑饉”:“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 (朱熹註釋《論語》)
1.古汉语词汇结构所反映的汉民族文化
A、亲属称谓的繁复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宗法制度。 • 据《尔雅 释亲》,古代的直系亲属称谓共有十三 辈:高祖王父,曾祖王父、王父,父,己,子, 孙,曾孙,玄孙,来孙,昆孙,仍孙,云孙。 • 同宗的兄弟按兄弟关系的称呼也很复杂:兄弟, 从兄弟,从祖兄弟,族兄弟。 • 各种亲戚关系的称呼也很复杂。如长妇谓稚妇为 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 道:本义“路” • 如“道阻且长”(诗经秦风蒹葭), • 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如“朝道,夕 死可矣”(论语里仁), • 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 如“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论语里仁) •路 途径 手段
• 朝→(本义)早晨→ (引申)朝见→ 朝廷→ 朝代
如何辨别词的本义,主要是凭字形。
• 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姑表为“外 表”,姨表为“内表”。这些都是其他语 言中罕见的。 • 汉语中称已死去的尊长时,可以在称谓前 面加上“先”如“先王”,“先父”, “先师”。
• 但是就夫妻关系而言,却只能说“先夫”, 而不能说“先妻”,只能说“亡妻”、“亡 妇”。对比英语中late husband和late wife , 就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
• 古代“庶兄”“母弟”等是中国古代一夫多 妻制的反映。这些词在英语中很难翻译。
• 英语的“half-brother,stepbrother在汉语中也 没有相应的词。 • 因为在古代妇女再婚的现象在汉民族中不普 遍,由再婚形成的亲属关系在汉语中没有专 门的词语来反映。 • 妇1 夫1 妇2 夫2

• 古代汉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这种复 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 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 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 为陪衬。如: •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墨 子非攻上)种树的地方園,種菜的地方叫 圃,这里只“園”起作用,“圃”字无义。
•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 (人多了,不能无失。“得”字无义。) • “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 也。”(史记文帝纪)(“有缓急”即是“有 急”,“缓”字无义。) • 这种复音词又叫偏义复音词。
• 总之,我们阅读古文的时候,遇着同义词连用 时,不能轻易看成是复音词,遇着联绵字时,千万 不要拆开来讲。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 汉语的历史 非常悠久,在汉字产生以前,远 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 已经无从考证了。今天我们所谈的只是上古文 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了解这种本义,对我 们阅读古文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他们有两个以 上的意义时,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 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 义,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 “向”: • 本义是“向北的窗户”。 • 《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塞好朝北的 窗户,用泥涂好柴门) • 朝北的窗户 朝着、对着
• 再: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义,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呼” • 这里的“再”都是“两次”的意思。 • 现代汉语的“再” 相當于古代的“復”,表 示“重複”的意思。
(二)单音词、复音词
古汉语的词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而现代汉语的词 汇以复音词为主。 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 古代汉语中真正单纯的复音词比较少,而且 绝大部分是联绵字(双音节的单纯词又叫连 绵词)。如: • 双声的:仿佛、伶俐 倜傥 忸怩 抑郁、 • 叠韵的:徘徊 逍遥 须臾 • 非双声叠韵:妯娌 玛瑙 • 联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的两个音节,绝 对不能拆开来解释。
• “披靡”:是草木随风偃仆的样子,也用来比 喻军队的溃败。 • “汉军皆披靡”《项羽本纪》,张守节正义 云:“靡,言精体低垂。” • “辟易”:“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 辟易——倒退的意思
• •
• “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 毂。”(杨雄《解嘲》) • 汉民族似乎把紫色看成一种高贵的颜色。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 • 以青紫为尊贵起于汉代。汉制,公侯金印紫 绶,九卿银印青绶。
•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论语》
• 柏默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 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 人类学者戴乐尔说:“文化是一个艺术,道德, 法律,习俗,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和 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能为 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注意汉语和汉文化 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
• 汉语和汉文化都有漫长的的历史,从古到今, 他们发生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变化。因此 我们要有历史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蹇叔之子與 師”這句話中 “與”变成了“参加”,“師” 变成了“军队”、“老师”;
第二,加上词头词尾,如“虎”变成“老 虎”,“杯”变成了“杯子”,“石”变成 了“石头”。
第三,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 音词,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 成为复音词“儿子”。
子1
百度文库
子3
子2
B、古代等级制度在汉语词汇词汇中的反映
• 同一种事物发生在不同等级的人的身上,在古汉 语中有不同的词来表达。 • 如对“死”称呼:《礼记 曲礼》:“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毙,大夫与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对“死”的委婉说法:君主叫“宫车晏驾”,贵 族叫“捐馆舍”,百姓叫“填沟壑”。
• 古代:奔、走、趋、行 • 现代: 跑 走
• 古代:盗(窃物者) • 现代:盗(杀人者) 贼:杀人者 贼:窃物者
(五)古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
• 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 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 的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 發:《說文》:“射發也,從弓,po聲” • 射發是箭離弦,所以引申為出發、發出。 • 習:《說文》:“數飞也,从羽白(自) 声。” • 数飞就是屡飞的意思——温習的“習” • 温習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引申为習惯的 “習”。
• “解”
“襲(袭)” “及” “謝”“快”“慢”
•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賜衣被 一襲 )(故 不能推車而及)(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
3.词义的转移
• 中心词义本来表示甲范围的事物,后来变成 表示乙范围的事物。 • 诛——声讨、谴责——杀戮 • (由语言的谴责转化为为刑法的制裁)
转移
• • • • •
兵(古):兵器 树(古)种植 狱(古):诉讼 脚(古):小腿
今:士兵 今:树木 今:监狱 今:足
(4)易位
指一个词的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 了变化。 • 涕:古代是 眼泪, 现代是鼻涕 • 涕(古)[从目中分泌的]+[津液] • 涕(今)[从鼻子中分泌的]+[津液] • 目液 鼻液 • 古代 : 涕 泗 • 现代: 泪 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