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知识点总结和习题(人教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1、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⑴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⑵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变时,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⑶溶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当把水蒸发完,溶质会析出。
⑷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注意:⑴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不能称为溶质的一部分。
⑵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⑶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
⑷当两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生成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是水。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溶剂。
注意:⑴不指明溶剂是哪种物质的话,认为水是溶剂⑵如果是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
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6、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知识点二:乳浊液和悬浊液1、⑴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注意:⑴乳浊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静置后分层。
⑵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等。
⑵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注意:⑴乳化现象是化学变化。
⑵常见的用洗涤剂除油污都属于乳化现象。
用汽油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是物理变化。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注意:⑴悬浊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⑵常见的悬浊液:米粥等1、每一种物质溶解过程都包含吸热和放热两个过程。
【教学设计】溶液的形成——溶解的过程一
物质是由哪些基本粒子构
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网
对“元素观、微粒观、
成的?哪一种粒子是构成
络图,完善所学知识,
物质分类观”等化学基 本观念的形成。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的谜语,从溶液的分 类、性质、组成、结构 等方面,初步认识溶 液,明确研究和学习一 种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创设 情境
激趣
启思
重点 难点
重点:溶解的微观实质,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难点:溶解的微观实质;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 定性的原因;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建立。
评 价 设 计
1.通过课堂提问、跟踪练习和达标检测等方式,考查学生自 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效果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考查学生能否 运用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一“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 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
后每个蔗糖分子要跟一定
体的描述。
对蔗糖和食盐溶解的
数目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
过程有了进一步更具
作为一个整体不断运动,这
体的认识。
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水合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探究
释疑
合作
交流
【引导思考】:
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从微 观的角度综合描述物质溶 解的微观过程吗?
【点拨归纳】:
【自我评价】:
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 迁移,思考跟踪练习 题,进行解答。
【问题启思】: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 问题。
在此初步提到“扩散” 和“水合”两个过程, 为后面学习“物质溶解 时能量的变化”做好铺 垫。
运用“对比”的科学方 法进行观察,便于学生 获得全面准确的科学 结论。进一步从微观的 视角加深对“溶解过 程”的理解。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1.1溶液的形成 课件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 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
是_____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
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右图,则称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NaCl质量为
。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 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 标号)
晶体质量不再减少
3、在4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 量的硝酸钾溶液,怎样用实验方 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 溶液?
答案:取少许硝酸钾固体加入该溶 液中,视察硝酸钾是否溶解,若溶 解,则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若不溶解,则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 液。
4.溶液的饱和性与浓稀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讨论:如果溶液在配制 过程中质量分数偏小, 可能的原因是: (一)计算错误
(二)溶剂偏多: 1.读数时仰视 2.烧杯不干燥 3.试剂瓶先用蒸馏水润洗
4
(三)溶质偏少: 1.溶质中有杂质 2.砝码和物质放反了 3.称量前游码没归零 4. 砝码有缺损 5. 倒固体时有部分残留在纸
上或洒出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 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 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 可能原因是:
溶质\克 溶质\克 溶质\克 溶质\克
KNO3晶体 A
KNO3晶体 B
KNO3晶体 C
KNO3晶体 D
2、一杯20℃的NaNO3溶液,能 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D )
A蒸发10克水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B降低10℃时,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C加入10克硝酸钠晶体,仍有硝酸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
(溶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
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
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
5.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1.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2.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①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②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 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共39张PPT)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⑴ 溶液是混合物。 ⑵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⑶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点击上图右下角play播放
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溶于水时,在水分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 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 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如果不加以说明,通常所 提的溶液就是指以水作溶剂的溶液。
夹层
内胆
1.右图为“便携式无电冰 桶”,使用时在夹层中放入 水,将食品放入内胆。在夹 层中再放入一种固体物质, 就会使内胆内的食品在低温 环境中保存。则在夹层中放
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硝酸钾仍有 部分未溶解
全部溶解
(1)硝酸钾不再溶解 (2)加热后全部溶解 (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
硝酸钾全部溶解
上述实验证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 件的,改变条件就能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 改变温度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 度
子的作用下,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 均匀地分散到水中,所以食盐溶液实际上是离子和分子 组成的均匀混合物。离子的直径很小(一般小于 10-9m),质量也很小,它们在水溶液中跟水分子一起不 断运动,所以溶液是均匀、稳定的。
Na+和Cl- 扩 散到水分子的 间隔之中。
一、溶 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以下是化学溶液形成的一些知识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过程: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或等于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被溶剂分散,形成溶液。
3. 溶解过程的特征: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颗粒解离或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解体。
4. 溶解体的稳定性:溶解体的稳定性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体就会稳定存在。
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体就会分解。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和析出速度处于动态平衡。
7. 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8.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浓度等。
总而言之,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溶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液的形成与各种化学实验、工业制造和生物过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件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D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 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4)、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 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5)、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 液中进行循环的。
拓展:溶液的性质:
• (1) 某些物质溶入水后,使溶液具有了导 电性。
Ca(OH)2
C2H5OH I2
HCl气体
稀硫酸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H2SO4 汽油 酒精
溶剂
H2O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植物油
H2O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剂 质 现象 现象 现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水是溶液
④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关系;⑵认识悬浊液、乳浊液,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⑶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体会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⑵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建立溶液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关键点:溶液的特征三、教法学法: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溶液,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溶液,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启发学生。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实验探究、对比、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善学生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准备: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汽油、洗洁精、水;试管、药匙、纸槽、胶头滴管、大烧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水老板新开了一家洗衣店,收到第一批订单,这批脏衣服上的污渍大致有盐渍、糖渍、泥渍、油渍等,同学们,如果你是水老板,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些脏衣服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过渡】水真的能顺利洗去所有的污渍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药品和仪器来模拟一下4种污渍遇到水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活动探究一】1.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将衣服上的污渍浸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用品: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水4支试管、药匙、纸槽、胶头滴管实验方案:友情提示:1.为便于观察到实验效果,实验所需固体药品取用量1/4药匙,植物油取5-6滴,水取约1/3试管体积。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当溶质与溶剂接触并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溶质的分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
溶质的分散是指将溶质的微小颗粒分散到溶剂中。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界面上。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颗粒会逐渐与溶剂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的颗粒逐渐分散到溶剂中。
接下来,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物理性质的,如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如氢键、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吸引或排斥,从而使溶质逐渐溶解在溶剂中。
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是化学溶液形成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碰撞和混合,从而使溶质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通过不断的混合和扩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逐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溶质的分散、溶质与溶
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
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物理性质的相互作用,也涉及到化学性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溶质逐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了化学溶液。
通过深入理解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备课3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解的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剂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出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2、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去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乳化现象以及溶液和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知道溶液剂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出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液2、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三、教学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四、教学准备:①、观察食盐的溶解(烧杯、蒸馏水、食盐、药匙、玻璃棒);②小烧杯2个、温度计、玻璃棒、氢氧化钠、硝酸铵、蒸馏水。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好,同学们开始上课,学习本节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烧杯,我先往里加50ml的蒸馏水,再加入一药匙的食盐,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大家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食盐颗粒在水中慢慢的消失了。
大家想一下,第一,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第二,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第三、如果把这杯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食盐颗粒会不会析出?要想解答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习本节课--溶液的形成(板书)2、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把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看起来食盐颗粒好像是消失了一般,其实,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板书):氯化钠溶液(混合物)=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在此混合物中,各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在不断运动。
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他的组成都是一样的。
并且不论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溶液共同特点:均一、稳定。
均一是均匀一致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鲁教版
思维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都有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①硫酸铜溶液
②0.9%的生理盐水
碘酒
硫酸铜溶液
食盐溶解到水中为什么会均一、稳定呢?
实验探究
问题: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 化? 实验:
(1)取2只烧杯,各注入一定量水,并测量水的 温度,填入59页课本表中。
(2)将一药匙氢氧化钠、硝酸铵分别加入上述2 支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填入课本表中 。
水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 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1.溶液:一种或几种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如:水、酒精等。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等。
4.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
思维训练
氢氧化 硝酸铵 氯化钠 钠溶液 溶液 溶液
温度/℃
温度变化 量
升高 降低
不变
结论:物质溶解时通常有能量的变化
活动天地2
1.向一只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水,然后 向试管中滴入两滴植物油,用力振荡,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 观察现象。
振荡后浑浊,静置后油浮在水面上
2.向另一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汽油, 重复1的操作,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存在形式,是物质溶解于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
在化学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包括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溶解热等。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些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在溶剂中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的溶液。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极性溶液;如果溶质是非极性分子,溶剂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
此外,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解离程度,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分子溶液和离子溶液。
分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离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解离成离子。
离子溶液中存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导电性和渗透压等性质。
化学溶液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因为溶质在溶液中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接触,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也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如血液中的离子溶液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总之,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常见形式之一,其形成和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最新化学精品教学资料课题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型:新授来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能力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溶解的过程1、溶液的定义2、特点二、乳化现象1、定义2、特点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2、特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情景创设: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探究,学习新知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吗?练习:2、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 )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2、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是()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蔗糖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教版九级化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课时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不变,如____________。
硝酸铵
氯化钠
知识点2:乳化现象 细小液滴
4.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_______________的 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 _____乳__化__现__象_________。
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小兰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
小白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甲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
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
鲁教版
第三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重难点解析 1.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 度下降,如硝酸铵;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如氢氧化钠;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食盐。 3.乳化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常见的乳化剂有洗洁精、洗衣粉、洗手 液。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下降,如硝酸铵;
并D.预溶测【液此的因点均素一对拨性食是】盐指溶氯同解一速化溶率液钠的各影和部响分。蔗的性糖质、溶组于成相水同 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
实例:温___度___降___低__溶,液氢不是氧无色化的钠。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鲁教版六三制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2》
前置测评
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 2.溶于水后放热的物质有哪些?吸热的物质
有哪些? 3.溶液由什么组成?怎样判断溶液中的两大
成分? 4.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盐酸 (2)碘酒 (3)酒精溶液 (4)0.9﹪的生理盐水 4组2号—1 3组2号—2 2组2号—3 1组2号—4
哪些?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③减溶质 和 溶 液 ①降温 ②蒸发溶剂 ③加溶质
温馨提示:
不 饱 和 溶 液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 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 相反.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一定温度下,往50g食盐饱和溶液里加入3g水, 食盐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条件下,糖能不能无限地溶解 在水里? 2.糖在什么情况下能继续溶解,在什么情 况下不能继续溶解?
生活某告种诉在溶我一质定的蔗中样想和温溶从糖,呢溶一度液上的不?下叫液想面,这溶断)和,的一种解地不说生定溶:加饱一量质活(入和说溶的在现蔗溶:剂不8象0糖液里饱℃,;还和的你能溶、最概能继液2后念0说续会吗m溶出怎l?解水饱
不饱和在溶一液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饱能和再溶继液续溶解某
种结溶论质的溶液叫这一种定溶温质度的下饱,和固溶态液物质在一定量的水
中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 事】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你可以回答了吗?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
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 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 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丶溶液的形成PPT
注意:温度计、玻璃棒每次用完要擦干净,再继续使用。
扩散过程 (吸热)
溶 解 过 程
水合过程 (放热)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NH4NO3固体溶于水
吸热 = 放热 (溶液温度不变) 例如:NaCl固体溶于水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NaOH 固体溶于水
讨论
硫酸铜
H2SO4 酒精 油脂 白磷
水 水 水
汽油 二硫化碳
氯化氢 水
碳酸
水
日常生活沾有油污,用水很难洗干 净,是用什么物质去除它呢?原理又是 什么?
[实验]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
现象
把液体到
入的物质
掉后试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分层
乳浊 乳浊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干净
乳浊液和悬浊液
1、乳浊液:液态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
共同特征:不稳定、不均一
洗洁精、洗发液等物质能使食用油以细小 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 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 分散到 液体里形成的
。混它合物 (是不/不是是)溶液。
2.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
碘酒
溶质 碘 溶剂酒精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3)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4)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
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鲁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1 / 23.1.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班级 姓名【旧知回顾】1.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的 、 的 叫做溶液。
2.溶液由 部分组成。
在氯化钠溶液中,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 ;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
【实验探究】【知识小结】1.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 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1)在一定温度下有 的溶质且溶质的质量 。
(2)加入 溶质,溶质 。
3.( )( )( )( )( )(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B .一定温度下,100g 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 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 食盐溶液;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 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 .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 .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C .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 .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3. 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 .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 .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D.向该溶液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4.50mL水中加入20g氯化钠,氯化钠全部溶解,得到A;继续加入20g氯化钠,氯化钠部分溶解,得到B;取B中上层清液C。
则:A中溶液,B中溶液,C中溶液。
(填“饱和”、“不饱和”)2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土栽培的西红柿
实验探究二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将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分别溶解在水中,溶液
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测量这种变化?
提供药品: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蒸馏水
仪器:试管 药匙 温度计
实验探究二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将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分别溶解在水中,溶液
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测量这种变化?
葡萄糖 水 氯化铁 水 碘 酒精
葡萄糖注射液 氯化铁溶液 酒精 水 二氧化碳 水
碘酒 氯化氢 水
白酒
雪碧
盐酸
知识梳理:
1、溶液_不__一__定_是无色的。氯 ___化__铁__溶液是_黄___色的。 2、溶质可以是__固____体、__液____体、__气____体。 3、__水__是常见的溶剂,__酒__精____、__汽__油____也可 以做溶剂。
均一性
B
实验探究一 溶液的形成
问题三:
若把此组液体分别密
封起来,外界环境条
件不变,长时间放置,
食盐、硫酸铜会不会
从水中分离出来?
稳定性
B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均一性: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溶解在其中的物质不会自动
思考:如何将衣服上沾有的油污洗去?
汽油 洗衣粉 洗洁精
如何除去盘子里的油?
洗洁精
如何除去盘子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里形成不 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 叫乳化现象。
思维导图
均一性 稳定性 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提供药品: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蒸馏水
仪器:试管 药匙 温度计
2ml 水
1
2ml 水
2
硝酸铵
氯化钠
实验探究二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水中加入 氢氧化钠 的溶质
温度变化 升高
硝酸铵
降低
氯化钠
不明显
结论 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升高、 降低或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溶解时产生温度变化的微观原因:
每种物质溶于水时,溶质微粒都会同时发生水 合(放出热量)过程和扩散(吸收热量)过程。
混合物: 分离出来。
一、溶解的过程
3、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多种)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有一种)
一、溶解的过程
4、命名:溶质+溶剂
氯化钠水溶液,硫酸铜水溶液。 当溶剂是水时,溶剂名称可以省略。
氯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观察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说出其中的溶质 和溶剂,并选择一个角度将它们分组。
第三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 溶液的形成
①
②
③
④
食盐水 黄泥水
问题一:
油水混 合物
硫酸铜 溶液
以上四种物质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
实验探究一 溶液的形成
①
②
③
④
食盐水
黄泥水 油水混 合物
硫酸铜 溶液
请你再选择一个角度,把四种混合物 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
实验探究一 溶液的形成
悬
乳
定 义
特征 溶液
溶质 溶剂
能量 变化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温度无明显变化
溶质+溶剂
巩固练习:
作业:《课堂同步》 P58
不仅溶液如此,世界也是这样.只有 彼此接纳,相互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才能和谐友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才 能和平稳定.我们的世界才能像五颜六色 的溶液一样绚丽多彩!
浊
浊
液
液
A
B
水分子 直径≈ 10-9m 泥沙颗粒、植物油液滴 直径 ≥10-7m 在重力或者浮力的作用下与水分离。
钠离子、氯离子、铜离子、硫酸根 离子直径≤10-9m 与水分子大小相似,随水分子的运 动而运动,重力和浮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一 溶液的形成
问题二:
若喝一口食盐水的上部、 中部、下部,是否一样 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