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1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 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小结】
固体 液体 气体 溶质
被溶解
一种或几 种物质
分散
另一种 物质
能溶解
溶剂
液-液 互溶: 量多的 是溶剂 通常: 水是
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溶剂
溶液
【溶液和乳浊液区别】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会分层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 定义 特征 类别 举例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 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分子中扩散,这 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 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 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吸热=放热 温度变化不明显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吸热>放热 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吸热<放热 温度升高
填写下列表格
氯化 酒 碘的 氯化钠 氢氧化 硫酸的 食盐和 的水溶 钙的水 精 酒精 氢的 水溶液 蔗糖的 水溶液 溶 液 溶液 水溶液 溶液 液 碘酒 盐酸 98%的 溶液俗 石灰 食盐水 名 水 浓硫酸
溶液 名称
溶质 溶剂
氯化 氢氧化 酒精 钠 钙 水
水
碘
氯化 氢 硫酸 水
水
食盐、 蔗糖
水
酒精
一、溶液
【现象】将蔗糖或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 或食盐都消失在水中。 【微观解释】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 分子中去了。
溶 液 的 组 成
H2O NaCl
溶剂 溶质
溶液(混合物)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设疑
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
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活动与
探究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提问
现象是什么?写在29页表格中
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归纳
与
总结
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听、记
设疑
把一种液体放入到另一种液体中能形成溶液吗?
活动与
探究
药品:酒精、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提高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布置作业
课本33页T2、T3、T5
板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பைடு நூலகம்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稳定(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3.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
4.溶液名称
5.用途:
二、乳浊液
汽油洗油物和洗涤剂洗油物原理相同吗?
1、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2、用汽油清洗油污
理论联系实际为课堂作业第5题准备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1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4、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水平。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擅长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提倡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溶液的形成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连。
针对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背景,本节课主要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即以四个探究活动为主线,其间贯穿溶液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1。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课题是《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里“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起到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20页提出: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溶液》这一单元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概念为中心,以对它们的简单计算和应用为两翼,并加以延伸而带动其它有关溶液的知识,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乳化现象,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等。
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
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
2、能力素养:学生已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初步具备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预设困难:①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应有所准备。
如:均一、稳定的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透明的液体是无色的吗?有色的液体是不透明的吗?②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使学生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③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4、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
探究实验: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序号 1 2 3 4 溶剂 水 汽油 水 酒精 溶质 植物油 植物油 碘 碘 现象
探究实验: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探究实验: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序号 1 2 3 4 溶剂 水 水 汽油 汽油 溶质 KMnO4 碘 KMnO4 碘 现象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溶液各部分 的性质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放置 也不会分离出来。
3、溶液的组成
(固、液、气)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 ( 液)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NaCl
NH4NO3
NaOH
结论
降低 吸热
升高 放热
原因: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溶解 过程
吸热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 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放热 吸热>放热,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温度升高。
1
被溶解
总 结
的物质 一种或几 分散 种物质 另一种 能溶解其他 物质 物质的物质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 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 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 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衣服、餐具 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 这个道理。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药品:蒸馏水、固体NaCl、NH4NO3、NaOH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活动与探究一:
探究目的: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现象】将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消失在水中。 【微观解释】蔗糖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冰加入水中
食盐和蔗糖同时加 入水中 植物油加入到水中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不是
不均一,不稳定
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 硫酸 氯化氢 溶剂 水 水
溶液名称 稀硫酸 稀盐酸 硫酸铜溶液
乙醇的汽油溶液 碳酸溶液 石灰水
硫酸铜 乙醇
碳酸
水 汽油 水 水
氢氧化钙
小结:除了水,其它物质也作为溶剂;如:汽 油、酒精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 会吸热
原因:
水合过程: 会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吸热=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小结】
固体 液体 气体 溶质
被溶解
一种或几 种物质
分散
另一种 物质
能溶解
溶剂
液-液 互溶: 量多的 是溶剂 通常: 水是
7.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A、D) A.稀硫酸 B.碘酒 C.液态氧气 D.澄清石灰水
8.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 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 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结合实验探究过程,撰写一篇关于溶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溶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巩固溶液知识。如果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溶液的形成、特点和应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种溶液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组成和用途。通过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6)拓展延伸:介绍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记忆。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定义、溶 Nhomakorabea过程、特点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问题,如饮料的配制、药剂的稀释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分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不能通过滤纸等。
4.举例说明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饮料、药剂、化肥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3.通过对溶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溶液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验、生活实例等多角度深入探讨溶液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溶液的概念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能正确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优秀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件)(1)
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
确定的?
体系
溶质 溶剂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练习: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1)硫酸铜溶液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CuSO4 H2SO4 C2H5OH 油脂
水 水 水
➢C.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的烧杯中放入两 块颗粒大小不一的硫酸铜。仔细视察硫酸铜在水中
的溶解状况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D.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的烧杯中放入 颗粒粗细相同的硫酸铜,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 仔细视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将相关数据记录
在记录表中。
实验现象记录:
研细、升温、搅拌能加 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 念;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 泛用途
2.理解影响溶质溶解的因素。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 素
海水是 纯净物, 还是混 合物呢?
生活中的溶液
探究实验一:物质溶于水会形成什么?
药品:蔗糖 蒸馏水 仪器:烧杯 玻璃棒 步骤:
颗粒小的硫酸铜 溶解速度快
搅拌的硫酸铜 溶解的快
实验探究三: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 、NaOH (你还可以选用其它仪器及药品), 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 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取热量。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 的溶质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4)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教学难点
(1)溶液的形成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浓度、稀释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游戏设计:设计溶液配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和稀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简洁清晰的PPT,展示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种类等关键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播放溶液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溶液浓度计算和稀释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溶液的定义与特征: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稳定性、均一性和透明性。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I2 碘 酒 稀硫酸 H2SO4 汽 水 CO2等 硫酸铜溶液 CuSO4 硝酸钾溶液 KNO3 医用酒精 C2H5OH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8、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是该物 质与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该物质本身。 例如:CaO放入水中时,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9、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固体、液体或气体 10、溶质可以是:
课堂练习: 6.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 D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三者都可以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
溶液中析出来的
课堂练习: 8.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速率最快的 是( C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B.酒精的分子具有亲水性,所以酒精易溶于水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
液
现
象
形成什么
食盐 水 食盐水
Na+和Cl- 扩 散到水分子的间 隔之中。
一、溶 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溶 质 溶 剂 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 ··
⑴ 溶液是混合物。 ⑵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⑶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B ) A.冰水混合体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豆浆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C ) A.汽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糖水 3.溶液是一种( ) B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D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5.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D ) A.两种物质组成的 B.无色透明的液体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 烧杯三个、药匙学生填表: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
第九单元 溶
课题1
液
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实验9-1】物质溶解于水
蔗糖
食盐
现象
蔗糖、食盐很快消失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什么
思考:
怎样解释食盐、蔗糖在水中的 变化呢? 阅读课本P26-27
自学内容
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 哪里去了呢?原来,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 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 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 把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放到水中,氯化钠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的分 散到水分子中间,也形成稳定的溶液,只不过氯 化钠在水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 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一、溶液
(1)均一性
2、溶液的基本特征: (2)稳定性
(3)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剂 水
溶 质 乙 醇
振荡前现 震荡后现 静置后 象 象 现象
结论 水和乙醇 能够互溶
分层
不 不分层 分 层
讨论题: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溶液
雪碧 均一稳定
有气体逸出
探究活动三给我的启示:
类型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有水
非水物
水
探究活动四 1、探究目的: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 2、实验 (1)向试管中加入5滴植物油,再加入2mL的水,振荡; (2)向试管中加入5滴植物油,再加入2mL的水及洗涤剂, 振荡。
溶液的形成
阅读提示: (1)什么是溶液?它有什么特征? (2)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如何判断?
探究活动一 1、探究目的:溶液的形成 2、实验:取三支烧杯,将蔗糖、食盐、泥土分别加入 到水中 3、注意:烧杯中取水不超过1/3,泥土、蔗糖、食盐1 药匙,药匙用后擦拭。
试剂 蔗 糖 食盐 泥土 与水分层 食盐消失了 现象 蔗糖消失了 结论 蔗糖、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
1、找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
溶液名称
糖水
溶质 蔗糖
过氧化氢
溶剂 水 水
酒精
过氧化氢溶液
碘酒
雪碧
碘 CO2
水
2、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D ) A、泥沙 B、碘 C、汽油 D、蔗糖 3、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第二口“甜度”相同,这说明 溶液是( ) C A、混合物 B、澄清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 4、长期放置的氯化钠注射液,没有出现混浊,你知道为什么吗?
试管内 加入的 物质
水和植 物油
现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倒掉 后的试管是 否干净
分层 分层
乳状浑浊 乳状不分层
分层 不分层
附着油珠 无油珠
水和植 物油能稳定分散在水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溶液形成微观过程的理解二、说学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课题1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1)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 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 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几乎不溶于水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紫呈红色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溶质, 二硫化碳 是溶剂,这种溶液叫做 白磷 的 二硫 溶
液。
化碳
18、根据溶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液 硫酸铜 澄清石 碘酒 白酒 稀硫酸 盐酸 碘的汽
溶液 灰水
油溶液
溶质 硫酸 铜
氢氧 碘 酒精 硫酸 氯化 碘
化钙
氢
溶剂 水
水 酒精 水 水 水 汽油
19、锌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 ZnSO4 。 20、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减少 ,
B.都是均一稳定的
C.都是无色透明的 D.都是有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1.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75%,则消毒酒精 中的溶剂是( A )
A.水 B.酒精 C.酒 D.说不定
12、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 精度为 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C )
A.大于54度 B.小于54度 C.等于54度 D.无法判断
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
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
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
观察现象。
振荡前现象
液体分层,上层为 无色,下层为红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副表2副表3副表4《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学习研讨一、溶液【自主学习】【实验9-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阅读】阅读课本P27-28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将50g密度为1.85g/mL的NaCl溶液取出2/5,则 剩下的3/5NaCl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密度为多少? 30g,1.85g/mL
5、分别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硫酸铜溶液 CuSO4 生理盐水 NaCl 盐酸 HCl CO汽水 2
澄清的石灰水 Ca(OH) 2 6、今有NaCl、KOH 和 H2SO4三种溶液,从溶液组成 看,它们的溶剂 相同, 溶质 不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溶液一定是液体 B.空气也是溶液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100mL溶液 D.盐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在一起就不 是溶液了
化学
三、溶液的作用
1、有利于生物的生理过程。
医药用品
植物在无土栽 培的营养液中
溶液的作用
2、溶液形成后,能增大 液体密度。如:食盐水 选种, 还能降低凝固点。 如:食盐化雪。
3、有利于物质进行 化学反应。溶液中的 物质以分子、离子的 形式接触,有利于反 应的充分进行。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1、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 组成,溶液是混合物。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 质量之和。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解: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但:溶液体积 < 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
蔗糖溶于水
溶 质
溶 剂
溶 液
2、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 溶质在不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3、溶液在生物的生理过程、工农业生产、化学研究 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我来解答:
1、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均一、稳定 2、溶液一定无色透明吗?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 是溶液吗? 水也均一、稳定 CuSO4溶液呈蓝色 3、碘酒里的溶质和溶剂各是什么?将蔗糖溶液和 NaCl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溶质是什么? 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是,溶质是蔗糖和氯化钠
2、溶质、溶剂、溶液的其他分析: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只有一种,也可以有多种。而 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状态概念中没有规定,都可 以为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空气、合金是溶液吗? —是 如:汽水:CO2 水 稀盐酸:HCl 水 酒精溶液:酒精 水 碘酒:碘 酒精
2、溶质、溶剂、溶液的其他分析: (3)溶液一般被称作溶质的溶剂溶液。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没 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是水溶液。如: NaCl溶液就是 NaCl的水溶液。酒精、汽油都可以作溶剂。初中化 学主要学习水溶液。 确定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 液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你到过大海边见过海水吗?
海水中含有80多 种元素,是巨大 的资源宝库。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被蓝 色的海洋覆盖。海水又 苦又咸哟!因为海水中 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 一种混合物。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溶于水
氯化钠 溶于水
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能溶于汽油吗?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水 溶质 碘 现象 几乎不溶于水
汽油
水碘高锰酸钾Fra bibliotek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红色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于汽油
酒精与水能任意互溶吗?酒精与水能按任意比率互溶。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加快溶解速率的因素: 搅拌及振荡、 升高温度、 固体研碎。
体系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2、溶质、溶剂、溶液的其他分析: (4)溶液可以有颜色,不一定无色。
KMnO4溶液—紫红色
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CuCl2、CuSO4溶液—蓝色
Fe2(SO4)3、FeCl3溶液—黄色
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氯化钠溶于水:
溶剂
溶质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2)特征:均一、稳定。 均一:溶液中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 的密度、溶质与溶剂的比、溶液的浓度都相同。 稳定:在外界条件 (温度、溶剂量、压强等)不变时, 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8、下列的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 D 是( ) A.澄清石灰水、水 B.氧气、稀硫酸 C.空气、汽水 D.氯化氢气体、盐酸 9、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往往是先分别配制成溶液, D 后再进行反应,其原因是( ) A.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才能反应 B.因为它们都溶于水 C.配制成溶液后才能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铜 D.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碰撞,反应快 而且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