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共识(全文)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 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 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
医师参考。 一、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其 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 清洁质量。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具备以
服用。聚乙二醇的口感对于患者的依从性尤为重
要,近年国内研发了聚乙二醇的新剂型,如不含硫
酸钠的聚乙二醇,由于钾含量降低以及完全去除硫
酸钠而改善了聚乙二醇的气味和口味,患者耐受性 和全性更好,适用人群更广泛;亦有新剂型对聚 乙二醇的口味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溶液口感好, 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J。聚乙二醇的常见 不良反应是腹胀、恶心和呕吐,罕见过敏性反应如
聚乙二醇制剂,禁止使用磷酸钠盐;肝硬化患者首
检查当日晨6:00各服用一次。每次标准剂量为
45 mL,以750
mL水稀释,建议在可耐受的情况下
多饮水,直至出现清水样便。磷酸钠盐制剂是高渗
性溶液,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可伴有体液和电解质紊
乱,因此在老年人群、慢性肾病、电解质紊乱、心力
衰竭、肝硬化或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 者中慎用H。。 4.中草药:国内常用制剂为番泻叶、蓖麻油,在
2.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促 胃肠动力药不能改善肠道准备的耐受性或肠道清
mL,但因结肠镜下电凝或
洁程度,因此并不推荐常规使用促动力药辅助肠道
准备。 3.祛泡剂:内镜检查时黏膜附着的泡沫会影响 黏膜观察,据报道32%~57%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 中会遇到泡沫。二甲基硅油(西甲硅油)能有效消 除肠道准备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建议可辅助使用, 尤其是在胶囊内镜等对肠道清晰度要求较高的 检查准备中。二甲基硅油最常用的剂量为120~
炎症性肠病队列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
·标准与规范·炎症性肠病队列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吴晓萍1#郑涛1&房静远2童锦禄2曹芝君2乔宇琪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信息中心1(200127)消化内科2摘要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建设的炎症性肠病(IBD )专病队列数据库作一简介。
参考国内外标准构建IBD 数据集,源自多源异构平台的数据经数据抽取、清洗、归一化等信息化技术处理后,形成队列,建成重大专病数据库,提高了临床、教学、科研数据的采集效率和质量。
数据库的展示和个性化导出功能有利于IBD 科研工作和辅助临床决策;可为科研提供高效、全量、可靠的研究级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精准诊疗依据,挖掘医疗大数据背后潜在的临床规律。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专病数据库;多源异构数据;数据分析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hort DatabaseWU Xiaoping 1,ZHENG Tao 1,FANG Jingyuan 2,TONG Jinlu 2,CAO Zhijun 2,QIAO Yuqi 2.1Information Center,2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Renji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7)Correspondence to:ZHENG Tao,Email:******************AbstractUnder the organization of Renji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a specializeddisease databas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cohort was deployed,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atabase was made in this article.The IBD data set was established by referr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standards.Through data extraction,cleaning,normaliza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es,data from multi ‑source heterogeneous platform were arranged to form a specialized major disease database of IBD cohort and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datacolle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guaranteed.The display and personalized export capacities of the database can promote the researches on IBD and assist th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It provides not only efficient,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research ‑level data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but also a precise guidance for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Furthermore,it can excavate the potential clinical principles based on medical big data.Key word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pecialized Disease Database;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Data;Data Analysis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4.005*基金项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2020—2022年“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专病库项目(SHDC2020CR6020‑001,SHDC2020CR6020‑002)#Email:********************&本文通信作者,Email:******************近20余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以及卫生环境、饮食习惯等的改变,我国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1],IBD 成为消化内科就诊者的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1中国内镜内痔诊疗指南重点内容(全文)
2021中国内镜内痔诊疗指南重点内容(全文)2021中国内镜内痔诊疗指南重点内容(全文)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绝大部分。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受,痔疮发作时,让人苦不堪言,可外科手术恢复期长,又让人对治疗望而却步,随着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内痔的微创治疗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步普及。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促进这项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2021)》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痔协作组制定。
快来看看,这份新鲜出炉的指南有什么样的亮点内容?内痔的四个度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内痔分类方法是Goligher分类法。
内痔微创的治疗原则:视症状情况而定1.无症状的内痔无需治疗。
(证据质量:Level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95%);2.有症状的内痔患者可以考虑早期微创治疗。
(证据质量:Level 4;推荐强度:弱推荐;共识水平:89%)3.内痔微创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内痔的症状。
(证据质量:Level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
内痔微创治疗的效果判定标准是痔病症状的消除或减轻,而不应该以痔体大小的变化为标准。
内痔的临床诊断1.近3年内未行全结肠镜检查或有结肠疾病高风险的患者,内痔微创治疗前应行全结肠镜检查。
(证据质量:Level 1;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2.内痔微创治疗前应进行常规指诊检查。
(证据质量:5级;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度:89%)内痔诊断三部曲;首先是肛门区视诊,主要观察肛门区是否有皮肤红肿、瘘口、湿疹、内痔脱垂、外痔以及血栓形成及肛门松弛情况。
其次,直肠指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应作为所有痔疮患者的常规检查。
确定***门主括约肌的张力,***管表面是否有硬结,直肠下端是否有肿块等等。
那么全肠镜检查,可以排除结直肠相关疾病,清楚的看到痔疮的程度,是内痔检查的重要手段。
内镜微创治疗的5大适应证及5大禁忌证1.根据内痔的严重程度、适应症、禁忌症等综合因素,选择治疗方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通信作者: 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消化科,zhizhengge@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
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
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 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
一种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2)不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3)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4)不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5)价格适中[1 -2]。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进行评分。
波士顿评分按照最差~清洁分为4级(0~3分),总分0~9分;渥太华评分按照清洁~最差分为5级(0~4分),并加入全结肠内的液体量评分(少量、中量、大量分别为0、1、2 分),总分0~14分。
2 常用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和用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各具特点,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
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4]。
中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1腹泻排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含水量在80%以上且不成形。
〔A级推荐,强一致性(100%一致)〕【背景与证据】腹泻是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2%~63%的腹泻发生在鼻胃管饮食期间,腹泻的发生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大便失禁、压疮等临床问题,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
Eisenberg纳入35项肠内营养腹泻研究并进行分类整合后指出,护理人员需对腹泻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并应用量表与工具对腹泻进行评估(证据级别:Level 5c)。
评估:当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腹泻时,推荐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来进行腹泻评估。
〔A级推荐,强一致性(96.55%一致)〕对可能导致腹泻的感染性或其他疾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腹部检查、排便量、粪便性状、粪便细菌培养、电解质检查、药物治疗的使用等。
〔A级推荐,强一致性(96.55%一致)〕【背景与证据】肠内营养能够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帮助调节全身免疫反应,并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肠内营养并发腹泻往往会引起喂养中断,给危重患者维持肠内营养带来挑战。
采用合理的方法对肠内营养并发腹泻进行评估是避免肠内营养中断的关键。
2016年ASPEN/SCCM指南指出,对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评估需全面,并进行分类。
Whelan等的研究指出,当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时可使用The King's of Stool Chart(KSC-Tr)工具评估粪便性状(证据级别:Level 3c)。
吴梅鹤根据Hart腹泻计分法将185例危重患者分为发生腹泻组和未发生腹泻组,并对发生腹泻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指出Hart腹泻计分法对判断腹泻是否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证据级别:Level 3d)。
腹泻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肠内营养相关腹泻并发症由多因素造成,包括患者的病情、营养液的种类、供给营养液的技术、肠道应激反应、低蛋白血症、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禁食等。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全文)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全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近20余年,虽然全球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
研究认为,IBD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与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IBD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IB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IBD的诊断没有金标准。
IB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包括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在内的系统性检查。
有时即使完善了这些系统性检查甚至手术治疗也不能明确诊断,还需要诊断性治疗以及随访来明确诊断。
个别情况下,即使完成诊断性治疗以及随访也不能明确诊断。
IBD的精准治疗则取决于在早期诊断基础上建立的兼顾规范化和个体化的优化治疗方案。
就治疗而言,IBD是一种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药物能够有效诱导和维持IBD缓解,多在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癌变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并实施外科干预。
由于IBD固有的临床特点,IBD患者营养障碍不仅常见,而且部分患者的营养障碍复杂和严重,并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同时,IBD 的营养治疗目的和作用也远远超出了纠正营养障碍的范畴,具有诸多功能性的治疗作用,尤其是能够诱导和维持CD缓解。
因此,营养诊疗是IBD 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作为部分CD患者的一线治疗。
内镜消毒及管理专家共识2021
内镜清洗效果的监测的方法
✓内镜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目测及仪器检测。目测最直接,可使用肉 眼、放大镜或管道镜等;仪器检测包括微生物监测、ATP生物荧光检测等方 法。
✓应定期对清洗质量进行监测,如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医院感染暴发与内镜清洗工作相关时应 随时进行清洗质量监测。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形势下内镜消毒及管 理专家共识(2021)
天津中研附院 Dr. HAN
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内镜消毒的问题
开展内镜诊疗活动的关键点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患者的分流及就诊区域路线,有专人指导, 避免人群聚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演练并严格执行。
✓医务人员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及诊疗环境的管理,在标准预防 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风险高低,进行额外防护。诊疗区域保持良好的通 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如不能及时进行清洗流程,宜采用预处理剂,进行保湿,使内镜处于保湿状 态。
内镜转运时(包括使用后和消毒后)的注意问题
✓做好内镜使用后和消毒后的转运,是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内镜二次污染的重 要手段。
✓前提:内镜专用的转运车、转运袋。 ✓使用后的污染内镜应进行规范的床旁预处理,放入专用并有污染内镜标识的
✓以诊断检查为目的内镜采用高水平消毒即可,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鼻 内镜、喉镜等。
✓以微创治疗为目的内镜采用灭菌的内镜,如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
做好内镜消毒的方法
✓降低人为因素对内镜再处理效果的影响,尽可能做到专人清洗、专用清洗消 毒机清洗消毒。
✓严格执行正确的手工刷洗、清洗流程是保证高水平消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每一次高水平消毒前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细致的手工刷洗和清洗。
开展内镜诊疗活动的关键点
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
ID的 1%左 右 。在 ID 的诊 治 中需 要 应 用 的 消 B 0 B
n e o b t d e e py I i i o t n o e t b i l i a g i e t n a c h p l ain o h ie — e d t e su id d e l. t s mp r tt sa l h a c i c l ud e h n e t e a p it o f e d g s a s n o c t t e e d s o e n d a n ss i e e t lda n ss h r pe n ol w u fI D. i n o c p s i i g o i ,d f r n i ig o i ,t e a i sa d fl — p o B v f a o Ke r s n a y wo d :I f mmao y b w l i a e l tr o e d s s ;Die t e e d s o y;Dig o i ;T e t n e g si n o c p v a n ss r ame t
维普资讯
国际内科学杂志 2 0 0 7年 l 2月第 3 4卷第 l 2期
・
68 ・ 3
・
述评 ・
消化 内镜在 炎 症性 肠 病诊 治 中 的 应用
钟英 强 , 颜 蓉 , 惠君 李
摘要 :炎症性肠病 (B 的诊断 与治疗仍有不少悬而未决 的问题 , ID) 加强消化 内镜在 ID的诊断 、 别诊 B 鉴 断 、 导治疗 和随访 中的应用 , 指 具有重要 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1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全文)
2021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实践仍充满挑战。
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策略,以及各种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综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最终制订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目前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危重症病人入住ICU 24~48 h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1, 2]。
肠内营养有助于营养胃肠黏膜,增强神经内分泌功能,有益于保留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
早期肠内营养与降低感染率,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时间,以及降低病死率有关[1, 2, 3, 4]。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ICU病人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病种或病程病人胃肠功能受损程度不同、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差异很大,胃肠功能障碍重症病人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仍充满挑战。
因此,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胃肠功能障碍重症病人如何评估、实施肠内营养,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关注的问题。
首先每位专家成员选择1~2个条目,综合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经验给出相关建议,形成共识初稿。
然后通过电子问卷形式将共识初稿发给25位专家,专家根据共识条目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特征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以1~10分计分,其中1~4分为不推荐,5~7分为弱推荐,8~10分为推荐。
最后统计分析25位专家的评分,确定各条目的推荐强度,最终形成共识。
胃肠功能障碍的基础概念与评估(一)胃肠功能障碍的定义与分级胃肠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内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等,其中消化功能包括胃液、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胃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作用。
临床上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与胃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危重症病人常见的两大主要障碍[5]。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miR-21、HMGB1水平与Th1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miR-21、HMGB1水平与Th1/Th2平衡的关系董瑞,薛玲珑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消化内科,太原030008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2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关系。
方法 选取109例IBD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56例和缓解期组53例,同期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IL-2、干扰素(INF)-γ、IL-4、IL-10;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比例,并计算Th1/Th2。
Pearson、Spear‑man相关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对照组、缓解期组、活动期组血清miR-21、IL-4、IL-10水平及外周血Th2比例依次降低(P均<0.05),血清HMGB1、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Th1比例、Th1/Th2依次升高(P均<0.05)。
IBD 患者血清miR-21与HMGB1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21水平与血清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Th1比例、Th1/Th2呈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IL-4、IL-10水平及外周血Th2比例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Th1比例、Th1/Th2呈正相关(P均<0.05),与血清IL-4、IL-10水平及外周血Th2比例呈负相关(P均<0.05)。
结论 IBD患者血清miR-21水平降低、血清HMGB1水平升高,二者可能通过调节Th1/ Th2平衡参与IBD发生、发展。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微小RNA-21;高迁移率族蛋白B1;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9.011中图分类号:R51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9-0046-04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经历“复发、缓解、又复发”,不仅会严重影响肠道功能引起营养不良、低蛋白质血症、贫血等营养障碍,还可增加小肠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风险[1-3]。
关于消化道疾病的政策
关于消化道疾病的政策我国是全球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性最高的国家,虽然近些年在诊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逐年升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以及由此引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现象,皆表明消化系统疾病沉重的疾病负担不可小觑,早期筛查、规范化诊疗任重道远。
2021年3月20日,“专注消化,领创未来”首届武田消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会议聚焦酸相关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炎症性肠病(IBD)为代表的中国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需求、国内外创新治疗机制、疾病管理、规范化诊疗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天,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制定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中关村泛亚消化内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联合发起、武田中国全力支持,旨在为评估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消化健康状况及防控情况提供依据,助力推动中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控进程,覆盖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制定项目启动消化界有幸采访到项目临床专家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副院长房静远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和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就消化系统疾病现状及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制定项目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消化系统疾病防控挑战升级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基层医疗单位防控力度不足、百姓对疾病不够充分重视、边远城市医疗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我国消化系统疾病出现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的现状:◎高发病率:就诊的内科患者中,三分之一以上人群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症状;◎高复发率:消化系统疾病5年复发率高达50%~90%1;◎高病死率:消化系统疾病是多种恶性疾病的诱因,消化道肿瘤高发,但患者早期检出率不足20%2,一经发现已演变为进展期或者中晚期恶性肿瘤。
据国家统计,十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显示:50%都是消化性疾病,包括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3。
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问题与建议
· 共识与指南·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问题与建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 )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 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IBD 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于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
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 相关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专家进行IBD 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的测试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专题讲座和共同讨论有助于提高异型增生的诊断准确率,在组织形态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
建议在诊断IBD 相关异型增生时,由2位及以上病理医师独立阅片,意见一致方能作出诊断。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Crohn 病; 结肠炎,溃疡性; 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 病理学; 异型增生Recommendations 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ssociated Dysplasia Pathology Secti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orrespondence to: XIAO Shuyua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linois 60637, USA, Email:*******************Abstract Surveillance and early management of dysplas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play a key role inreducing incidence of IBD 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Confirmation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IBD associated dysplasiais important before management decisions. However, due to subjectivity in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dysplasia,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only fair or moderate even among expert pathologis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greement of IBD associated dysplasia, an expert group of Pathology Secti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Gastroenter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discussed relevant diagnostic issues and reached consensus. It is concluded that professional lecture and seminar ma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IBD associated dysplasia. Although diagnosis of dysplasia is mainly based on routine histo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ay help in some challenge cases. It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a second examination of the biopsies should be performed by an independent expert pathologist before a diagnosis of IBD associated dysplasia is made.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rohn Disease; Colitis, Ulcerative; Expert Consensus;Clinical Guideline; Pathology; Dysplasia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8.003*原文刊载于《中华消化杂志》,经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授权转载#本文通信作者:肖书渊,芝加哥大学病理学系,美国 伊利诺伊州 芝加哥 60637,Email:*******************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患者的癌变风险高于普通人群[1]。
2021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全文)
2021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全文)摘要自第1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2013年发布以来,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对肠道准备的研究不断深入。
为了更好地指导肠道准备,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牵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
通过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分级,并召开专家研讨会,经专家讨论并确定推荐的条目,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各推荐条目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评估。
本指南从肠道准备的目的与要求、患者告知和宣教、饮食限制、常用肠道清洁剂选择与用法、祛泡剂使用、禁忌证、特殊患者的肠道准备、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等8个方面,对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提供指导,供临床医师参考。
自2013年我国发布第1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以来,随着国内消化内镜技术的深入普及,肠道准备越来越受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国际上也先后发表了多部相关的共识和指南,因此很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制定新版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4月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新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以期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指导。
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从肠道准备的目的与要求、患者告知和宣教、饮食限制、常用肠道清洁剂选择与用法、祛泡剂使用、禁忌证、特殊患者的肠道准备、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8个方面,对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本指南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证据质量分为高质量、中等质量、低质量和很低质量4个等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2个等级。
消化内镜标准报告共识
消化内镜标准报告共识
消化内镜标准报告共识是为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流程和报告内容而制定的。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适应证和禁忌证:明确消化内镜诊疗麻醉/镇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保障操作的安全性。
操作流程:详细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操作过程和术后处理等方面。
并发症的防治:对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消化内镜标准报告共识的实施,可以提高消化内镜诊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共识(全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近20余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
研究发现,IBD与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
既往中国IBD罕见,但近20年来,中国IBD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可能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环境改变等有关。
目前,IBD 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IBD多始发于青少年,具有复发性、进展性及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和发育、结婚和生育,以及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
IBD不只是累及消化道,它可以累及消化道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还可继发消化道内外感染、肿瘤等并发症,是一种涉及临床多学科的系统性疾病。
IBD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复杂,而且昂贵,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大部分IBD患者及其家庭会因患此病而致贫。
因此,IBD不仅是一个医学难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
IBD的诊断缺乏金标准。
IB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包括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在内的系统性检查。
有时即使完善了上述资料,甚至手术治疗也无法明确诊断,还需要借助诊断性治疗或随访来协助诊断。
个别情况下,即使完成诊断性治疗或者随访也不能明确诊断。
在IBD的系统性检查中,消化内镜不仅在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估、病情随访和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于IBD的并发症(如狭窄性病变、穿透性病变、脓肿、消化道出血、肠道癌变等)还有治疗作用。
因此,消化内镜是IBD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基本诊疗方法和技术。
由于IBD固有的临床特点,尤其是常常并发消化道狭窄和穿透性病变,IBD患者的内镜检查和治疗以及术前的肠道准备均存在较高风险。
为了规范化地开展IBD内镜诊疗,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了30余位来自消化内科、消化内镜、消化外科和儿科并且在消化内镜诊疗和IBD诊疗领域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就IBD 的消化内镜诊疗达成共识,共计36条。
然后将每一条共识的证据等级由高到低分为A~D四个等级,由100余位来自上述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就每一条共识的证据等级进行投票,投票的统计结果附在每一条共识后面,以便参考。
从证据等级投票分析结果来看,虽然对中国IBD消化内镜诊疗共识的少部分内容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对中国IBD消化内镜诊疗共识的大多数内容的认识是趋于一致的。
本共识仅为IBD消化内镜诊疗提供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具体的消化内镜诊疗方案必须基于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强调规范化和个体化的高度统一。
一、任何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尤其是伴有发热、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及肛瘘的青少年和儿童,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应该及时行消化内镜检查(证据等级:A 81%;B 17%;C 2%;D 0%)。
二、消化内镜在IBD检查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及其术前的肠道准备是有风险的。
应在充分评估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指征(包括适应证和禁忌证)基础上安全、有效、及时地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证据等级:A 91%;B 9%;C 0%;D 0%)。
三、疑诊IBD患者在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及其术前肠道准备前,若临床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狭窄或穿透性病变,应常规通过腹部立位平片或者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确认是否有肠道狭窄和穿透性病变等消化内镜检查禁忌证。
若有肠梗阻和/或肠穿孔,或者充分评估后消化内镜检查可能弊大于利,则应推迟消化内镜尤其是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可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代替消化内镜检查(证据等级:A 63%;B 35%;C 2%;D 0%)。
四、为确保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原则上应该由在消化内镜诊疗和IBD诊疗两方面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医师实施IBD患者的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证据等级:A 57%;B 31%;C 10%;D 2%)。
五、由于CD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任何部位,疑诊CD时,除非有禁忌证,原则上应进行全消化道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及胃镜检查。
(证据等级:A 61%;B 30%;C 9%;D 0%)六、虽然UC主要累及直肠及结肠,但是,部分UC可有跳跃性阑尾内口周围炎症、回盲瓣炎症和倒灌性回肠炎,同时,部分CD患者也有类似UC的结直肠炎症,因此,为了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全面评估病情,疑诊UC患者,尤其是结肠镜所见肠道病变不典型时,也应接受全消化道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及胃镜检查(证据等级:A 31%;B 49%;C 16%;D 4%)。
七、在评估IBD疗效时,主要依据既往消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所见病变部位和患者对治疗的临床应答情况,酌情选择结肠镜、胶囊内镜或胃镜检查,不必进行全消化道内镜检查(证据等级:A 48%;B 34%;C 16%;D 2%)。
八、在IBD病情复发时,除了参考既往消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外,主要依据当前病情,酌情选择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及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全消化道内镜检查(证据等级:A 67%;B 24%;C 9%;D 0%)。
九、在IBD病情随访和肠道癌变监测时,除了参考既往消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外,还要参考IBD病程长短以及是否并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在合理的时段和间隔期酌情选择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及胃镜检查(证据等级:A 56%;B 34%;C 9%;D 1%)。
十、IBD患者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前原则上应进行肠道清洁。
但是,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肠道病变严重,可在清洁灌肠后进行结肠镜检查。
必要时,可不经过任何肠道准备直接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进镜深度视患者病情和肠道清洁情况而定,如果风险和难度较大,可仅达直肠或乙状结肠,了解肠道基本病变即可(证据等级:A 48%;B 32%;C 15%;D 5%)。
十一、IBD患者消化内镜检查前常用的肠道清洁剂为聚乙二醇制剂,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2 L法或4 L法。
若肠道准备时出现明显腹痛,而且呈逐渐加重趋势,宜暂停肠道准备,并立即行腹部立位平片或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有无肠梗阻或肠穿孔等急腹症。
若无肠梗阻或肠穿孔,可以更慢的速度继续进行肠道准备,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若诱发或加重肠梗阻和/或肠穿孔,应基于多学科协作妥善处理。
部分患者可采用复方匹可硫酸钠进行肠道清洁,其优点是只需要300 mL温水溶解,可分两次口服,患者耐受性好,肠道清洁度也不差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西甲硅油等消泡剂有助于提升肠道清洁质量,可酌情使用(证据等级:A 50%;B 37%;C 11%;D 2%)。
十二、为了避免多次肠道准备,若患者病情需要而且病情允许时,可在一次肠道清洁后,按胶囊内镜、胃镜和结肠镜顺序一次性完成消化内镜检查。
但是,结肠镜检查时活检可引起下消化道黏膜溃疡出血,会影响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证据等级:A 34%;B 41%;C 20%;D 5%)。
十三、可通过结肠镜、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和胃镜检查分别了解IBD患者下消化道、中消化道和上消化道溃疡性病变、增生性病变、狭窄性病变和穿透性病变。
由于小肠镜能够通过染色、放大和超声检查对小肠黏膜病灶进行更仔细的观察,能够对小肠病变进行黏膜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对于小肠溃疡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小肠镜检查较胶囊内镜检查更有价值,宜优先选择小肠镜检查。
但是,小肠镜检查较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更复杂、风险更大、费用更高(证据等级:A 60%;B 30%;C 9%;D 1%)。
十四、IBD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结肠镜原则上应该常规深入回肠末端。
但是,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肠道病变严重、进镜难度较大,不强求完成全结肠及回肠末端检查,进镜深度适可而止,以免引起肠穿孔等并发症(证据等级:A 74%;B 18%;C 6%;D 2%)。
十五、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和共聚焦内镜等检查能够更好地显示消化道病变部位黏膜表面显微病变特征和黏膜层血管病变特征,有助于IBD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随访和肠道癌变监测(证据等级:A 44%;B 36%;C 17%;D 3%)。
十六、超声内镜能够显示消化道管壁全层以及管壁外网膜、系膜和淋巴结声像学特征,对消化道溃疡性病变(尤其是局限性或孤立的溃疡性病灶)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此外,超声内镜检查对IBD相关的消化道狭窄和穿透性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证据等级:A 39%;B 45%;C 13%;D 3%)。
十七、CD典型的内镜特征是消化道节段性病变和纵行溃疡,也可为局限性或者孤立性溃疡性病变,可见狭窄或者穿透性病变,病变早期可表现为阿弗他样溃疡,病变反复发作时残留肠道黏膜可呈铺路石样改变,愈合期病变肠道可有炎性息肉和溃疡疤痕。
超声内镜检查可见病变处消化道管壁全层增厚,以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增厚较明显,黏膜下层回声多有减低,管壁各层层次可见(证据等级:A 49%;B 42%;C 7%;D 2%)。
十八、UC典型的内镜特征是从邻近肛门的直肠开始并且逐渐向近端直肠及结肠蔓延的连续性、弥漫性、溃疡性病变,病程早期或局部治疗后直肠黏膜病变较轻或大致正常,可有跳跃性阑尾内口周围炎症、回盲瓣炎症和倒灌性回肠炎。
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检查时可见病变肠道黏膜隐窝改变,部分呈珊瑚样改变,部分早期初发UC的直肠黏膜可呈绒毛样改变。
超声内镜检查可见病变累及直肠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以黏膜层为主,严重时也可累及黏膜下层甚至管壁全层,管壁各层层次可见(证据等级:A 55%;B 29%;C 14%;D 2%)。
十九、若无禁忌证,IBD患者行结肠镜、小肠镜和胃镜检查时应常规对消化道病变黏膜进行活检。
既往主张多部位、多块随机活检。
目前主张在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引导下对消化道病变黏膜进行靶向活检。
随机活检和靶向活检各有优缺点,宜酌情取舍。
相对而言,手术切除标本较消化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证据等级:A 61%;B 29%;C 9%;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