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讲审美的研究
日常生活与审美第三讲人体美学PPT文档89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美学领域中的视觉艺术和审美研究
美学领域中的视觉艺术和审美研究美学是一门科学,涉及到审美、艺术和美的研究。
在美学中,视觉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人们通过观察画作、雕塑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探索美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美、审美、艺术和创造力等。
艺术与审美是密不可分的,而视觉艺术则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媒介,如线条、颜色和形状等,去表现艺术家的想法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视觉艺术的形式丰富多彩。
绘画是最具代表性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画笔、颜料、布面等手段,艺术家可以创造许多美丽的画作。
画作可以再现自然的景象、表现人物、描绘抽象概念等等,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
雕塑也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
艺术家可以用各种材料,如石头、金属和木材等,创造出各种立体作品。
雕塑作品可以表现人物、动物和抽象概念等,以及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如纪念碑和雕像等。
除此之外,视觉艺术还包括摄影、影视和数字艺术等多种形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艺术变得越来越流行。
艺术家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和其他数字工具,创造出高度复杂的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样化的体验感。
审美是美学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审美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类如何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以及这种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到美术和文学,还包括音乐、戏剧和电影。
美学家们通过审美研究寻找美的元素和美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能来自于人类的感官和情感,也可能来自于文化和社会。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会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有不同的评价。
这反映出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审美研究中,美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美感体验是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和情感。
当人们欣赏一件美丽的画作时,他们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愉悦或者兴奋的情感。
美感体验与审美研究有密切关系。
美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艺术形式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来探究美感体验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视觉艺术和审美研究是美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第三讲:生态审美意象
生态审美经验(活动)作为生态美学研究 的起点,是由经验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的审美经 验构成。 一、生态审美意象概念 二、生态审美意象构建 三、生态审美意象特征
一、生态审美意象的概念
(一)生态审美意象的界定 (二)生态审美意象的性质 (三)生态审美意象的思考
(一)生态审美意象的界定
生态审美意象构建机制,即:以生态审美 需要为动力、以生态审美观念为规范的生态审 美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机能与 生态审美客体形式特质沟通交融、互渗互建的 和谐运作。简而言之: 表象——情感——意象
在上述 “审美意象构建逻辑” 里,表象是审美 意象构建的起点,意象是审美意象建成的终点。作为 审美意象构建起点的表象和作为审美意象构成终点的 意象,都可视为完形,但两者有根本区别。因为审美 意象是想象、理解、情感融入表象并对表象改制、构 建的产物。如果说表象是感性的,那么意象则是融入 理性的感性。
情致层作为生态审美对象的第二层次,可 以说是理性化的情感,即“形中情”(借景抒 情)。情致层与审美领悟、感悟相对应。情致 层在生态审美意象的 呈现是以情与理 的冲突、紧张、或以 净化、和谐的形式, 打动着生态审美主体 的心灵,激动着他的 审美期待和追求。
3)生态审美意象的意味层
生态审美意象的意味层即是对交融着人生 普遍价值意义的个体感性生命形式的一种审美 抽象,也就是一种生态审美顿悟、渐悟、彻悟, 并将悟中所得化为生态审美意象物态化存在 (新的生态审美客体)。
2、生态审美意象的结构
生态审美意象作为审美意象,是在审美经 验中构建的,其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从审美经验的角度讲,生态审美意象的结构可 分为三个层次: 意味层感性经验和超越 经验构成,即:它既是渗透着某种情感和理性 因素的感性经验,又是可被感受和体验的一种 超越性经验。也就是说,它是包含或积淀着某 种审美情调的感官印象和表象。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我们怎么会爱上这样一块石头?
西方文化中 的月亮: 女神? 邪恶的象征? 生命的象征?
“这个仲夏的 月亮到底是什 么?难道整个 世界都疯了 吗?” ——疯狂的月 亮
爱神的 诞生— —珍珠 女神— —月亮 的眼泪
中国的月亮:团圆,思念,爱情……
丰子恺: 江楼赏月 图
时暂 恨 南恨 ?满 君 北君 还 却 东不 亏 似 西似 吕, 江 ,江 本待 楼 只楼 中得 月 有月 ,圆 , 相, 采圆 暂 随南 桑是 满 无北 子几 还 别东 亏 离西 , ,
生活世界:有意义的世界
孤月中夜家 月山。孤家 将不忧明望 谁改虞我秋 更,欢山月 相古乐上, 待人皆。不 ?望占海及 尽有人秋 今,皆山 皎人月言望 然在本生。 ,。无海山 《不心东中 山知同,万 月万不山境 行世同人长 》今。自寂 夜自谓寥 时从出, ,有山夜
——
意象世界中的超越与复归
蒙克:
《尖叫》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一、什么是意象? 1、它是个感性世界,诉诸人的感性直观。 2、它是个充满情感性质的感性世界,可以称为 “意蕴世界” 3、意蕴世界之中,揭示了世界的意义,显现了 人和万物一体的原初世界,让人得以窥见命运的真谛。 二、意象世界有什么意义? 1、在意象世界之中,世界呈现出其所是。“如所 存而显之。” 2、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3、真善美的统一。
本节思考题: 1、如果说美和真、和善同为一体,为 何药家鑫这个熟习音乐,应该深诣音乐 之美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捅下致命的八刀? 2、你有没有感受到过深切的在世孤独 感?如有,你认为应该如何排遣?
本节课到此为止, :月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夜就不能寐。 ——文同,《新晴山月》 中秋共把斗香烧,姊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 还度彩云桥。 ——周宗泰,《烧斗香》
审美教育(大学美育)课件
思考1:生命观念的演变
归纳: 1.生物学(科学)层面的生命观 2.社会学(民主)层面的生命观 3.美学(艺术/信仰)层面的生命观
(生命美学/价值论美学)
思考2:生命观念与美学关联
进程: 1.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和谐/客观的/主观的/生活.等等. 2.美是难的 -----质疑”美本质”命题.代指审美范畴的相关概 念. 3.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真实对象. -----发生条件/快感与美感/审美需要的阐释
“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宗教性的 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它谆谆教导受教育者要有 责任感和崇敬感.”
-----怀特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的目的》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
如果生命需要这样的教育,没有美育行吗?
审美教育学
作业3: 资料查阅:美育专题研究综述 要求:专题明确,有资料,有综述.格式清晰.
2009年4月16日之前把作业电子文本交到 Yulixin_2007_5@
二、美育的本质及要素分析 1、情感教育—— “教育之中亦分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王国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2、生态式艺术教育——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和经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使人类成为人类的最 重要的原因之一。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和精华, 它不断向文化的其他领域发射能量,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深处。” (滕守尧) 3、感性教育—— “现代性美育命题的提出:其宗旨是保持人的感性自发性,保护生命的活 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肉体化的联系;其本义是感性教育, 就是在理性教育的同时,对人的感性方面,如感知、想像、情感、直觉乃至 无意识等进行教育。”(杜卫)
美学原理 (讲义大全)
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
与感性认识。
• 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
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
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 • 美学—— “Aesthetics”,来自希腊文,词 根的涵义是“感觉”、“感兴趣”、“感 性的”。
•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 二、西方现当代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 • 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 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 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彷佛它也有感觉、 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 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 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 eg. 立普斯、谷鲁斯
美 学 原 理
李 珊
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
一、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人与动物相区分——自我意识的产生—— 对生命自由感的追求——审美需要产生— —对象的形式——获得生命的自由感和快
乐——审美的发生
审美活动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活动,而
不是生物性的纯生理性活动,它作为人把
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
清朗、特秀的风姿、风度的人物形象美。
• 1、刘勰 美是自然的、客观的
• 2、柳宗元 美在客观世界、在自然中 • 3、 刘禹锡 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 • 4、郭熙 • 5、王夫之 美在自然
• 6、叶燮
• 他肯定现实美的客观性,并指出只有人才能欣赏 美。
• 二、中国当代美学家的解答
• (一) 中国近现代美学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 1、1905年—1957年间,主要是西方古典美学 传译时期; • 2、 1942年—1983年,主要是深受苏联马克思 列宁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及其中国化批判;
第三讲 审美本质论
熊猫的比例尺寸用到人身上人们嫌“胖 ”、“臃肿”,而画面上的“苗条”却又 似乎并不美。
而“高大”似乎也没有给画面上的他带 来美的愉悦,不合比例的奇松怪石颇受人 们青睐。
美的客观派除了这种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一 种属性的观点以外,还有一派便是认为美是一种 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客观理念”。 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普洛丁。
(3)从主客体的综合关系中探讨美的本质 特点:把主体和客体结合起来,从主客 体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融合中探讨美
代表人物: 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立普斯
在西方较早真正从各种关系中来定义美的是启蒙 主义时期法国的思想家狄德罗。
“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 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 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 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 官而觉察到的。”
(4)从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的角度来定义美 特点:从人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方面来认识美。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等。
车尔尼雪夫斯 “美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生活现象如同没有戳记的金条,许多人就因为 它没有戳记而不肯要它,许多人不能辩出它和一块 黄铜的区别;艺术作品象钞票,很少内在的价值, 但是整个社会都保证着它的假定的价值,结果大家 都宝贵它,很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它的全部价值 是由它代表着若干金子这个事实而来的。”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 德、奥古斯丁、阿奎那
罗马建国广场。“对称”是西方 许多建筑的美学追求。
阿奎那:美是完整、和谐与鲜明 的颜色。
荷加兹认为具有“蛇形线”的男 子比那个直立僵硬的男子美得多。
为了精确了解人体比例结构,达• 芬奇冒着被教会惩罚的危险秘密所 作的人体解剖图。
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
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近年来,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审美研究旨在探讨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意识,并通过对审美对象的分析研究,探索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本文将从文学艺术的本质、审美体验和审美评判三个方面,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
一、文学艺术的本质文学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感知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文字、形象、声音等媒介,表现和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审美研究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表达和接受过程中提取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探讨艺术的核心内涵和审美的价值。
二、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人们在接触文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感知过程。
它融合了感官、认知、情感等多个层面的体验。
审美体验是主客观之间的互动过程,既涉及作品本身的形式美学特征,也涉及读者的主观感知与情感反应。
审美研究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分析和解构,揭示美的感知机制和美的表达方式。
三、审美评判审美评判是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它以审美价值为标准,对作品的创意、形式、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审美评判既受到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与观赏者自身的经验、情感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审美研究通过对审美评判的逻辑和方法的探索,提炼出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准则,为艺术创作和鉴赏提供指导。
在审美研究中,还涉及到文学艺术与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和文化产品,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它既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也能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
心理学则关注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心理机制和过程。
审美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我们理解和思考文学艺术的审美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总结起来,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旨在探索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以及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通过对文学艺术的本质、审美体验和审美评判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在创作和鉴赏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审美的要素和原则。
中国美学基本问题
第三讲:中国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美”是什么..........第二节:最早的“美论”...........第三节:濠梁观鱼与“审美”.............第四节:中国古典美学的“形式美”................第五节: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第六节:审美情结与“阳刚”“阴柔”.................范.畴的确立....一、“美”是什么........1.、美的本质的历史追问..........在西方古典美学的上千年发展中,“美是什么”成为了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形成了两个研究路线:..........唯心主义:柏拉图、普罗提诺、阿奎那、康德、黑格尔等人。
...........................唯.物主义: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
..............................这一阶段的美学又被称为美的哲学。
................2.、“美”的双向解读.........美与“羊大为美”........“羊,甘也,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说文解字》...........................。
.——“羊”指羊形头饰,“大”指正面而立人,特指进行图腾崇拜的祭祀或酋长。
..................................“美”就是戴羊形头饰正面而立的人。
.................可见:...羊大为美,体现了感性之美,自然之美;..................羊人为美,体现了理性之美,社会之美。
..................中国形成感性和理性相互制.................................约的文化,自然与社会相融合的远古传统,构成后世儒家的一个根本主题。
第三讲审美经验ppt
新实用主义美学对审美经验概 念的恢复
• 审美经验概念是杜威实用主义美学的核心概念。 在杜威看来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增进我们 的审美经验。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增进审美经验 来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是艺术作品。(实用主义 跟分析哲学和结构主义的差异) • 舒斯特曼等人的新实用主义美学主张从新恢复 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关于艺术作品的客观解 释远不如关于艺术作品的主观感受那么重要, 因为客观解释可以由机器进行,而主观感受则 是不可替代的。
像墙一样齐刷刷的树林上,伸出一根光秃的枯树干,它那惟一一根 尚有树叶的枝桠在风中摇曳,放着光芒,像从太阳中流溢出来的畅 通无阻的光辉中的一团火焰。优美的曲线、倒印的图像、长满树木 的高地、柔和的远景;在整个景观中,从远到近,溶解的光线有规 则地漂流着,每一个消失的片刻,都富有奇异的色彩。
我像一个着了魔法的人一样站着。我啜饮着眼前的景色,酩酊大醉 ,狂喜不已……但是,就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当那一天到来的时 候……如果落日的景观重复再三地出现,我看着它将不再狂喜不已 ,我将在内心里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诠释它:阳光意味着我们明天早 上将遇上大风;漂浮的原木意味着河水上涨,对此应表示些许谢意 ;水面上的斜影提示一段陡立的暗礁,如果它还一直像那样伸展出 来的话,某人的汽船将在某一天晚上被它摧毁;翻滚的“沸点”表 明那里有一个毁灭性的障碍和改变了的水道;在那边的光滑水面上 圆圈和线条是一个警告,那是一个正在变成危险的浅滩的棘手的地 方;在树林倒影上的银色带纹,是来自一个新的障碍的“碎灭”, 它将自己安臵在能够捕获汽船的最好位臵上;那株高高的仅有一根 活树枝的枯树,将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没有了这个友好的老路标 ,真不知道一个人在夜里究竟怎样才能通过这个盲区?
审美经验是人生在世的原初经验
• 如果将审美经验理解为人生在世的原初经验, 那么我们就会获得另外一种将审美经验同其他 经验区别开来的方式:审美经验是原生的 (generated)经验,而不是蜕化的 (degenerated)经验,或者说是呈现性的 (presentative)经验,而不是再现性的 (representative)经验。作为呈现经验的审美经验, 不代表(represent)任何别的东西。它不代表 或者再现经验者、被经验对象或者另一个经验。
简述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
简述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
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
的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
问题的简述:
1. 审美意识的起源:审美发生研究试图回答审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根源是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
方面的因素。
2. 审美经验的本质:审美发生研究关注审美经验的本质和特征,
以及它与其他经验的区别。
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它与人类的
情感、认知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3. 审美对象的形成:审美发生研究探讨审美对象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它们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
审美对象可以是自然物体、艺术作品、文化现象等,它们在审美经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审美价值的产生:审美发生研究关注审美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以及它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
审美价值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它反映了
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评价。
5. 审美文化的演变:审美发生研究还探讨审美文化的演变和变化,以及它们对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影响。
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涵盖了审美意识的起源、审美经验的本质、审美对象的形成、审美价值的产生以及审美文化的演变等多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讲-审美的研究-康德
一 、美学的父亲与教父
1. “美学教父” 鲍姆加登:“Asthetik” (1750年)
观点: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2. 美学之父:康德:《判断力批判》
a. 美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把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美学的出发点和方法论都颠覆
了。在康德以前,人们都认为美学应该先回答“美是什么”,
然后才能回答“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康德却把
结论:“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 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 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 的。”所以就质来说,美的特点在于不涉及利害计 较,因而不涉及欲念和概念。因此,美感具有普遍 性,“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因为美是超功利的。
2-1.审美判断是一种情感的判断,不同 于逻辑判断。
所以审美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而是一 种情感的判断。这里主词“花”只作为单纯 的形象而存在,宾词“美”也只作为主观的 快感而存在,从审美判断中我们所得到的不 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觉,所以“美”不是 对象(花)的一种属性,属性是以概念的形 式而认识到的。
eg. “这朵花是美的”
eg.“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
—— Roger Bacon(1214—1292)
帕斯卡尔 :我们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新护理美学第三讲(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2)
人体摄影
2.民族差异
审美意识的民族差异是指在一定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民族的生活、语言、 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反映在各民族的审 美活动中,就形成各民族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 要求上的差异。
审美标准的多维性
4.实践性
审美标准的实践性,是指审美标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 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人类最早的审美标准是与实用标 准融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艺术生产从物质生产中逐渐分 离.相对独立的审美标准逐渐形成,并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创 作与艺术欣赏的发展。
(三)审美标准的内涵――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影响和指导下形成的,是个体进行审美判断时所遵循的基本 准则,也是衡量事物审美价值的尺码。 (二)审美标准的基本属性 1.客观性 :如同美的存在是客观的一样,人们对美的鉴赏标准 也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随意的。 2.社会性 :不同社会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风俗习 惯等特点,审美标准也具有不同的尺度。 3.多维性 :由于审美主体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素质、 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 方位、不同侧面去欣赏千姿百态的美,必然造成了审美标准 的多维性。
2.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力的综合。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少女与巫婆》 《春》
3.审美表象 (aesthetic presentation)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 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化的印象。审美 欣赏者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越丰富, 就越能获取深刻的审美体验,越能 激发新的审美活动。
03审美态度
画家的独特之处与独特收获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 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 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 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连它。我把它归到 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 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 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 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2.审美态度的独特性
我们一般有哪几种态 度?
美学理论研究审美态 度的思路 与实用功利态度、科 学认知态度的对比
朱光潜的审美态度理论
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 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 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之一,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 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 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 美》、《诗论》、《谈文学》等。
一本通俗易懂的美学经典
朱光潜:《谈美》,开明书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版)。
《朱光潜全集》第二卷,安徽 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谈美》第一讲:我们对于一 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 科学的、美感的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 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 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 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 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 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 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 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 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Psychical Distance
审美鉴赏的三个层次
审美鉴赏的三个层次审美鉴赏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欣赏和理解美的事物。
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次、理解层次和评价层次。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层次来探讨审美鉴赏的过程。
感知层次是审美鉴赏的基础,它是我们对美的感知和感觉的阶段。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美。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画时,我们会通过眼睛感知画面中的色彩、形状和构图等要素,从而产生美的感觉。
当我们听到一首音乐时,我们会通过耳朵感知音符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以及音乐的情感表达,从而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
在感知层次上,我们主要是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感知和感觉,从而形成对美的初步认识。
理解层次是对美的深入理解和解读的阶段。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通过对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理解事物所传递的美。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时,我们不仅仅是欣赏画面中的色彩和构图,还要思考画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当我们聆听一首音乐时,我们不仅仅是欣赏音乐的美妙旋律,还要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层次上,我们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逐渐提升对美的理解和领悟。
评价层次是对美进行评价和判断的阶段。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对美进行评价,判断事物的价值和质量。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部电影时,我们会评价电影的剧情、演技、导演等方面是否优秀,从而判断电影的质量。
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时,我们会评价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文笔等方面是否出色,从而判断小说的价值。
在评价层次上,我们通过对美的评价和判断,形成对事物的喜好和择优。
审美鉴赏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次、理解层次和评价层次。
在感知层次上,我们通过感官来感知美;在理解层次上,我们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美;在评价层次上,我们对美进行评价和判断。
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审美鉴赏的完整过程。
通过不断提升这三个层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提高审美素养。
美学中的艺术审美研究
美学中的艺术审美研究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难免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标准?不同的人对于艺术品的评价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古代有“各花入各眼”的说法,也就是说,每个人对于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都会因为个人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个性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看法。
然而,美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科,专门研究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而艺术审美研究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艺术审美研究是一门探究人类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学科,它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息息相关。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需要用美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理解、欣赏艺术作品,探究作品内在的美学意蕴,并以此来作出评价。
那么,什么是美学呢?美学是一门探究美以及其衍生问题的学问,同时也被视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美学研究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了自然美、艺术美、文化美等不同方面的问题,但都着重探讨了人类对于美的本质、规律和表现方式等问题。
美学理论与美学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不仅关注人类对于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人类如何通过艺术创造美感体验并传达思想情感。
艺术作品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从“美的客观存在”、“艺术的自主性”、“艺术的价值标准”等方面,美学研究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理论表达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那么,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标准究竟有哪些呢?首先,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都有所不同。
就像我们现在欣赏的古典风格和当代艺术,差异很大。
古典艺术通常会重视对于自然之美的表现,同时利用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而现代艺术则更加注重表达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反思人和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然而,无论是何种时代和文化,艺术的审美标准都会受到万物流转,文化海绵的影响,所以只要我们有好的心态和开阔的思维,我们就能够欣赏到各种不同特色的艺术作品。
其次,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也受到人们自身情感体验与人生经历的影响。
不同的审美对象会让我们有不同的情感反应,而这些情感反应被认为也是审美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也将会影响到他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
审美情趣研究报告
[摘要]调查表明,初入学的高中生审美情趣普遍较低,行为习惯较差。
其原因包括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人文环境有诸多不利因素等。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课堂的渗透、课外活动的开展、规章制度的约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情趣高中生行为习惯1 引言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人类生命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审美实践的发展史。
社全实践是人类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审美实践则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完善的标志和象征。
人类的生命愈加完善,人类的审美情趣就会愈加提升,人类的审美实践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美育,或者说在口头上、理论上大力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事实上美育普遍未受重视。
在客观存在的高考及升学压力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审美教育显得极为薄弱,学生的审美情趣不高,行为习惯较差,进而制约学生其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形成畸形、不健全的人格。
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教育的一个严重失误。
本文从学生审美情趣调查分析着手,探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以增强当前中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项课题研究始于2000年9月,于2004年7月结束,历时3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审美情趣的现状,弄清学生审美情趣与其行为习惯的关系,期望探讨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方法和途径,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 审美情趣的概定及高中生的审美特点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审美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力,是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能力在审美上的体现,它反映了人在审美中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分析报告
审美分析报告1. 引言审美是一种主观的观念,涉及个体对美的感知和评价的能力。
审美分析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电影等,来探索并理解人们对美的各种感受和偏好。
本报告旨在通过审美分析,研究并解析人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和偏好。
2. 绘画审美分析绘画是艺术中最古老和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通过审美分析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主观感受不同的艺术品。
2.1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绘画中的重要审美因素之一。
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方式,画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效果。
例如,明亮的色彩搭配常常给人带来愉悦和兴奋的感受,而暗淡的色彩搭配则常常呈现出压抑和忧郁的情感。
2.2 线条和构图线条和构图对绘画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条流畅的线条或者恰到好处的构图可以给人带来美感和和谐感。
例如,在风景画中,使用透视和对称的构图方式可以带来宁静和平衡的感觉。
3. 音乐审美分析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传达人们的情感和观念。
审美分析音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喜好和感受。
3.1 音乐元素音乐由多个元素组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音乐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慢节奏和柔和的旋律往往使人感到放松和宁静,而快节奏和强烈的旋律则常常带来激情和兴奋的感受。
3.2 音乐风格音乐的风格和类型也是音乐审美分析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音乐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时代和情感。
例如,古典音乐常常被认为是优雅和沉稳的代表,而流行音乐则更加注重节奏和商业化。
4. 电影审美分析电影是一种运用影像和声音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审美分析电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不同类型电影及其表达方式的喜好和感受。
4.1 剧情和情节剧情和情节是电影故事的核心。
一个吸引人的剧情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悬疑片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意想不到的结局常常给观众带来惊喜和紧张的感受。
4.2 摄影技巧电影中的摄影技巧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审美原则
1.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审美判断无目的,却又无不合目的。第一,它生愉 快,因此是一种“主观合目的性”;第二,它非概 念,因此是一个“涉及形式的规定”;第三,它无 利害,因此是一种“单纯形式”;第四,它具有普 遍性,因此不是某个 客观目的,也不以某个具体的 客观目的的形式出现。康德叫它做“没有具体目的 的一般目的”,也叫“形式的合目的性”。(符合 情感愉快的目的就行)
第三,这种愉快和判断也没有任何具体目的,只有 一种主观合目的形式。(无目的) 第四,既非概念,又无目的,还能普遍地和必然地 使人愉快,这种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只能是一种“先 验假设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普遍性只能是主观 普遍性。 “主观普遍性”,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想不通 的一个问题: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一 方面看它好像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看,又好像是主 观的。康德说,鉴赏判断要求每个人都同意,好像 是客观的;但是,鉴赏判断又完全不能
五、康德给我们的启示
1.审美判断是对主体的判断(其他判断都是 对客体的判断),只能是联系于主体的,那 么看一个判读是不是审美判断,看一个对象 是不是审美对象,也就只能看主体的态度是 不是审美态度,和对象没有关系。 2.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它表面 上是审物,实际上是审人。心中无美,则世 间无美。
第三讲 审美的研究
一、美学之父 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
出版了一本叫Asthetik的书,翻译过来就是
美学。(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这门独立的学
科)
文艺复兴后、康德之前,欧洲哲学和美学主要 为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 经验派:夏夫兹博里、哈奇生、博克、休谟, 先确定个人的美感,然后再寻找它的普遍标 准和美的概念。 大陆理性派:先确定美的普遍概念,然后再 寻找认识和实现它的途径。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即宇宙在诞生之 前就是和谐的。美就是事物的秩序、多样的 统一,就是宇宙的和谐与完善。人可以认识 和把握这种和谐与完善。
3.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美必须 由主体的审美感受来确证。 4.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如果它 和对象有什么关系的话,也只和对象的形式 有关,和对象的实存无关。 5.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它不是 认识,不是发现,而是期待。 思考:如果审美判断的结果是丑,算不算审 美?
沃尔夫,美是感性认识到的完善。 鲍姆嘉通: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近代美学真正的父亲是康德。 康德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 了“审美是什么”——“哥白尼式的革命” 审美在康德那里叫做“鉴赏判断”。 这朵花是红的。这朵花是美的。 这个人是高尚的。
康德反对独断论和怀疑论,主张批判。所谓 批判,就是追问知识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 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他提出了鉴赏判 断——审美的四个契机:无利害而生愉快、 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共同感。
思考: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只有逻辑和概念。它们 的普遍性表现在,它们是抽象的、客观的、铁面无 私的。美和美感却不一样。它是感性的、具体的、 形象的、有个性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的,是能 够使人愉快也必须使人愉快的,跟逻辑和概念完全 不是一回事。这就是“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 逻辑判断因为超功利,所以不能给人以快感;感官 判断因为非概念,所以没有普遍性。审美判断既超 功利又非概念,既生快感又有普遍性。Why?
通过论证来规定的,又好像是主观的。在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中,康德把它称之 为“鉴赏的二律背反”。 思考: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 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通感的前提下作 为客观的东西被表象着。”也就是说,美既 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客观 的统一,而是“主观表象为客观”,是以 “客观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的东西。” 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 的主观普遍性”。
2.共通感 共通感是审美的“先验假设前提”。就是说, 第一,它先于经验的,是在审美之前就已经 设定的,不是审美的结果。审美的结果是靠 不住的。第二,它是一种假设,假设大家都 会赞同你的感受,而并不是因为多次见到别 人和你意见相同。第三,它是审美的前提。 即在审美之前,必须假设别人会赞同你的感 受。
思考:这样的假设,有没有根据?有的话是什么呢? 为什么叫共通感不叫共通性呢? 康德:“比起健全知性来,鉴赏更有权利被称之为 共通感;比起理性的判断力来,审美判断力更能具 有共同的感觉之名称。”共通感,或者说,一切人 对于一个判断的赞同的必然性,“只意味着彼此一 致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审美的前提。
二、美感的特征
康德美的分析是从美感即审美愉快的独特性 质入手的。判断一个对象美不美,我们不是 看它能不能给我们知识,而是看它能不能给 我们愉快。 1.美是靠美感来判断的,美感是一种愉快感。 (讨论:一切美感都是快感,是不是一起快 感都是美感呢?)
感官判断和道德判断共同点:由愉快而生判 断 审美则是由判断而生愉快。所以,审美是无 利害的,是超功利的。 2.美感具有普遍性。(功利性的快感有没有 普遍性?生理性快感?为什么美感具有普遍 性?)
四、美的秘密
由康德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我们可以得出 四个结论: 第一,审美是一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却又使 人愉快的活动,美感是唯一无利害的自有的 快感,而能够产生这样一种超功利愉快的对 象就是美。 第二,这种愉快既不是概念,也不凭借概念, 却又被假设为像概念一样具有普遍性。(非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