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态度层面: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学,尊重文学作品和作者,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
c.唐诗的繁荣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d.宋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及代表词人;
e.元曲的戏剧性与音乐性,以及其民间色彩。
3.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家长参与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与古代文学相关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创作等,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文化氛围。
作业提交要求:
1.请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2.作业需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其他领域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堂讨论:针对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程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讲授新课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历史必修3人教版3.2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2)特点、地位:全面繁荣 (有杰出成就的各领域);
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表现);
世界领先:领先于世界的项目;
影响深远: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表现。
小结:(略)
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哪些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有哪些代表作?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地位: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屈原和《离骚》: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楚辞:屈原利用南方民歌形式,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讨论:如何评价屈原?
先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代表阐述本组成员的看法,最后由老师综合并完善。
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⑵原因: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②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衰落时期,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四、宋词
宋词兴盛的原因: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②词的形式自由灵活,便于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思想。
高中历史 3.9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9 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和楚辞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为民间歌谣。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作品:《诗经﹒周南﹒关雎》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采用楚国方言,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又称“骚体”。
诗篇以《离骚》最为有名,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我国有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屈原文化上的贡献和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汉赋和唐诗1、汉赋(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东汉以抒情为主,代表张衡《两京赋》等。
2、唐诗:唐朝,诗歌的黄金时期。
思考:为什么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哪些著名诗人?条件: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国家的统一,开明的政策,科举“以诗取士”等,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这一时期是“诗歌创作黄金时代”表现为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把唐诗的发展推向到了繁荣的顶峰。
当时著名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及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等。
三、宋词、元曲1、宋词:(1)词起源于唐代,宋代称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2)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词句子长短不齐,更能抒发情感。
(3)代表人物2.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元代进入繁荣阶段。
散曲成就:关汉卿的《别情》。
马致远的《秋思》。
四、明清小说1、小说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搜神记》。
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和宋代说话人的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1
1.了解我国古代至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
2.分析并评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时代氛围。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其情感共鸣。
3.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4.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内涵。
2.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审视文学作品。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展开课堂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的来历,了解《诗经》、楚辞、汉赋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了解唐诗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唐诗呈现不同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宋词和元散曲的文学成就、艺术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4)引导学生透过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流变把握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盛唐”、“中唐”、“晚唐’’诗风的差异,折射时代的变迁,进一步揭示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说明文学的时代性。
(2)引导学生透过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流变把握其背后的社会变迁,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2)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加强人文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3)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4)领悟我国古典文学之妙处,积极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精华,为我国近现代文学建设提供借鉴。
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及文学特色。
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透过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的流变把握其背后的社会变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4.课堂互动,注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小组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难点是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如唐诗的韵律、意境,宋词的情感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与评价;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提高创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文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文学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与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兴趣浓厚,创作能力较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较弱。
2.教师提出问题:“这幅画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繁荣景象?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学习北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蒲Hale Waihona Puke 龄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朝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探究】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盛的原因(学生讨论)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许多市镇,小说非常受欢迎。许多小说跳出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套路,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市井游民等也被当作小说的主人公来加以描绘,公然登上艺术殿堂。普通市民从这些小说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角色,通俗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成熟阶段,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李清照
两宋之交时的作品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
豪放派
苏轼
豪放派的开山鼻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探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
【材料一】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之遗欤?” ---(明)冯梦龙
【资料】端午节时,汨罗江畔,人头攒动,万船竞发。两千多年以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罗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图片展示:展示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图片,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2.强调文学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请选择本节课所学的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结合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2.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创作题:鼓励学生模仿某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创作一首诗、词或短篇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社会背景与作者生平:结合作品,介绍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作品鉴赏:选取典型作品,如《离骚》、《滕王阁序》、《静夜思》、《水调歌头》等,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社会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2.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接触过部分文学作品,但对于文学史的整体脉络、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文学巨匠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3.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6.结合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
(1)教师朗诵《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唐宋时期:讲述唐诗、宋词的繁荣,分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创作特点。
(3)近现代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的变革,如鲁迅、巴金等作家的创作背景及代表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设想: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文学改编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古代的文学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从《诗经》到唐诗”,首先分析《诗经》的概况、内容、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崇高地位;概述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赋;重点介绍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第二目“宋词和元曲”,重点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通过举例来介绍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了解元曲的含义和元杂剧成就。
第三目“明清小说”,分析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概括六部小说的特点。
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
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预习提纲】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至的诗歌,分为、、三部分。
由整理编定。
特点:贡献: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五经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离骚》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
屈原采用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又称“”。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具有风格特点: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3、汉赋概念:特点: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和《》——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张衡的《》4、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2)唐诗创作的主要成就(3)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繁荣原因:(2)成就:(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婉约派:豪放派:(3)特点:2、元曲。
(1)概念:(2)特点:(3)代表人物:三、明清小说1、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产生背景:政治经济阶级关系3、特点:4、代表作: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重难点解析】分析文化繁荣原因的一般方法.(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发展五个方面分析.)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矛盾和缓,社会安定.②统治者的文化政策.③经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关系开放,文化交流频繁;⑤对前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受其他文化领域成果的影响结论:一定社会文学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跟踪检测】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2.苏轼和辛弃疾作品风格相同,但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一、《诗经》和楚辞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1)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1)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2)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二、汉赋和唐诗
1、汉赋:
(1)含义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它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西汉的赋
①特点: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3)东汉的赋
①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②代表作: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思考: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特点不同?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2、唐诗:
(1)背景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2)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边塞诗: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
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④晚唐诗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三、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含义: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1、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婉约派:柳永(北宋):柳永(北宋)李清照(两宋之交):《一剪梅》
豪放派: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南宋)
2、元曲:
(1)含义: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2)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兴起:宋代
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繁荣:元代
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
(3)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
思考:诗、词、曲有何区别?
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四、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兴起)
毅传》《莺莺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蓬勃发展、空前繁荣)四大名著
(2)明清小说的繁荣
①为何在明清时期,小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1)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2)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 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4)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②与前代相比,明清小说特点有哪些?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③明清小说有哪些代表作?
小结: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