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片---婚姻风尚篇复习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唐太宗在贞观六年下诏规定 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
——《礼记》
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敝
而不售。
——《战国策》
(1)非媒不娶 声伯之母不聘,生声伯而出之。 ——《左传·昭公十一年》
齐泯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敫家庸, 太史敫女,与私通焉…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襄 王既立,立太史氏为王后。云:女不娶媒,因自嫁, 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
商朝早期,大都是兄终弟及,无弟 传子,汤至南庚,弟死后传兄之子。 商朝中期,阳甲至于祖甲,兄终弟及, 弟死后传弟之子。商朝晚期,祖甲之 后,父死子继完全代替兄终弟及。
——商朝王位继承变迁
二、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1、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 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 死,颛民生。
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于人为妻妾,杖八十。 ——《明律•户婚•婚姻》
六、鬼婚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 。 ——《周礼 》
4、族外婚
(5)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药于 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 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 从背肋间出,产子二人,其父则死, 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
——《太平御览》
5、对偶婚 两种形式:
(1)望门居制,即男子定期去看妻子。 (2)居妇家制,即男子在女方氏族居住。
6、专偶婚
(4) 七出三不出之礼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礼记·大戴礼》 ▲一出:不顺父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参考资料一.填空题1、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成为玄学。

2、玄学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曹魏正始年间(240~249)的何晏与王弼。

3、范缜——《神灭论》。

4、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5、皇甫谧长于针灸,他著《针灸甲乙经》12卷,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6、陆法言《切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7、唐代编修的正史共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书》、《北史》。

8、《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刘知几。

9、《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

杜佑。

10、杨惠之——塑圣。

11、吴道子——画圣,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

12、张旭——草圣。

13、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14、台湾: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

15、隋朝建立:581年,年号开皇。

16、唐朝建立:618年,年号武德。

17、西晋后期主张迁胡:江通。

18、两税法:杨炎。

19、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

20、南朝的通事舍人多由寒人担任。

21、为严格区分士、庶,普学盛行。

22、东晋纸类:赤纸、缥红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

一、名词解释1、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夺权利的一场政变。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曹爽等人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之际,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一网打尽。

这次政变,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魏的一次重大事变。

2、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流寓人口聚居的地方,用他们原居的地域名称设置侨州、乔郡、乔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

四川大学 中华文化哲学篇试题——郑军版

四川大学 中华文化哲学篇试题——郑军版

1 导论2 小史3 言辩4 体用5 气质6 性理7 充养简答题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韩文公韩愈说道答: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就成了路。

先有走,后有路。

走的人多了,发现这本来就是路。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德行为叫做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的叫做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帮助和支持的叫做德。

2、七经答:《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3、道术与方术道术是完备的无所不包的学问方术是道术的零碎片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方术指中国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

4、先秦诸子十家答:儒、道、阴阳(邹衍)、法(韩非、商鞅)、名(公孙龙、惠施)、墨、纵横(苏秦、张仪)、农(陈相)、杂(吕不韦、刘安)、小说家5、理学的主要内容、特点答:理学即天理之学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

③认识论问题,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6、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7、荀子君子利辩墨子辩必有胜君子利辩是荀子说的,意思是言辩是必要的,要正视言辩墨子说的辩必有胜,表达依赖言辩的态度,一辩了一事辩无胜是庄子观点,人与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辩论是无效的8、点拨语发露语点拔语:就是关键的语言。

使你认识到“身与道俱”你就在道理当中道理就在你当中。

点拨语是儒家对语言的使用,道理是第一位而语言是第二位,指点醒悟开发使后之后觉发露语:给你提供线索,引起你思考的语言哲学上来说,我只能从佛学的角度给你解释:点拔语相当于“当头棒喝”,对辩论者发露语相当于“渐悟”范畴对自己而言9、荀子以人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以仁心说是与人为善忠告而善导以学心问是不耻下问从善如流以公心辩是大公无私不偏不倚10、对塔说相轮的人与直入塔中寻相的人“相轮”为贯串在塔身上的圆环,为塔的表相。

对塔说相轮是两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即站在塔外观察塔上的相轮和深入塔内研究相轮身与道俱,道俱于此身11、忘言的沉默超言的沉默忘言之沉默是主动的沉默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超言之沉默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圣人之辩是不拘泥于语言的12、大冶制金《庄子》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安逸,用死使我安息。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复习题一、简答:(一)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

史学,历史。

子部,诸子。

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孔子作六经;孔子删诗、正礼、订乐、撰易、叙书、作春秋(三)七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四)道术与方术;古代完备的理想的社会方术-与道术相对的实际社会(五)四科十哲;首科德行(颜子、冉牛、闵子、仲弓)、言语(子贡、宰予)、政事(子路、冉求)、末科文学(子游、子夏)(六)具体而微;最真实的东西最普遍(具体:全体)。

与德行科相关(七)为仁由己;去做仁义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说给颜子的话)(八)得正而毙;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恕(推己)而已矣。

”形容曾子死时是得到正道(九)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应该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其中子思学派是儒家最正统的学派(十)孟子辟杨墨;孟子辟杨墨是指《孟子》—书中记载的孟子对杨朱及墨翟的批判论述,处今之世,不拒扬墨者,非孔子之徒也(十一)虚位与定名;“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虚位-从墨家看,儒家的道德是虚位的定名-从墨家看,儒家的礼乐是定名的虚位:指道与德,形式性的概念,空洞。

定名:有实在的内涵的“仁义”。

儒学不论道,而是将道托付给了仁义。

(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一定属于哪一个人独属的,(建元四年)由董仲舒提出的政治文化策略,汉武帝采纳,在中央设国学,回归一元,一次回归而非创新。

(十三)清议与清谈;清议-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清谈-清议之后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十四)道统;道统(儒家的最高明的道理)(十五)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天理当然;天理---天理,当然(解释天理,祈使句,一种绝对(-天)命令(-天命))而已矣。

(让你去做人才会做的事情)(十七)宋五子;周敦颐(周濂溪)、邵雍(邵康节)、张载(张横渠)、程颢(程明道)、程颐(程伊川)(十八)濂洛关闽;理学四大学派:濂学:无极而太极,关学:太虚即气,洛学:体贴天理,性即理也,闽学:月印万川。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先秦卷期末复习资料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先秦卷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先秦两汉篇》文学史复习提纲■题型①默写(《古诗十九首》十选一)②语句出处(e.g. “飞龙在天”——《周易·乾卦》)③解释加点部分(出自书上注释)④填空(文学史。

出自通论、概说、题解等)⑤分析与问答(作品与文学史相结合)■提纲□文学史部分(通论、概说、题解)【先秦文学】·先秦:(广义)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狭义)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班固/颜师古)·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萌发开拓阶段,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与特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具有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综合性”→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文化综合性:文化形态、内容与文、史、哲、宗互相渗透联结→整体大文学、杂文学VS纯文学·文学起源:原始神话(产生于母系社会晚期)·诗的起源:原始宗教活动咒语·历史散文:源头为甲骨卜辞(巫、史不分)周代出现专门掌管文献和记录国家大事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楚文化特点:较多保存原始宗教与艺术;巫风盛行,派生大量巫舞与原始宗教诗歌;无中原严格礼法束缚;楚人热烈奔放富于浪漫主义激情;北方文化的影响→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详见资料【楚辞】部分)【五经】·五经: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五部经典,发端于殷周之际,春秋战国基本定型(定型过程是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整合过程,就是中华民族进入农耕社会后基本思想原则逐渐确立的过程),汉武帝授“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分类:(古文经学家依据时代先后)易、书、诗、礼、春秋(今文经学家依据深浅程度)诗、书、礼、易、春秋·六经:诗(风,史所采于民;雅颂,史所采于士大夫)→表现生活的原则书(记言之史)→历史生活的原则礼(一代之律令)→社会生活的原则易(卜筮之史)→权通达变的原则乐→情感生活的原则春秋(记动之史)→判别是非的原则【周易】·定义:是我国上古具有哲学意义的占卜著作,简称《易》;·易:“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内容:内容包括《经》《传》;《经》→64卦 & 384爻(450辞条,卦爻辞产生于西周初年与商周之际)作占卜之用《传》→分“十翼”,为战国或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占辞+韵文(反映远古社会生活场景,体现文学表现手法,对认识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有重大意义)·核心:阴阳生万物【尚书】·定义: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篇 考点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篇 考点

• 中华古文明之特点一:兴于山岳;中华古文明之特点二: 出于多元。——柳诒征《中国文化史》
• 汉武帝兴建太学,是中国目前确知的最早大学,与西方文化中的 “University”不同,太学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 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 士增至十二人,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 “太学弟子”。 • “大学之法”四原则:预防、适时、循序、观摩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学记》,强调学习 和教育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这里的“知道”是动宾短语,与现代文 中的“知道”不同,强调学习的目标是“道”。 • “学不躐等”:《礼记· 学记》中的教学七原则之一。强调学习不能跨 越其应有的阶段,应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 学记》提出的重要观念。强调学 生应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才能激发出主观能动性,才能易于有所 成就
• 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宋、元、明、清一些大师提出了不少的读书原则。有的编制读书 分年日程。有的把书院的课程分门别类,把每天的课程分成若干 节。他们都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师决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强调学生读书要善于提出疑难,鼓励学生争辩,教学采用问 难论辩式。朱熹特别强调:“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 微”,“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吕 祖谦更提出求学贵创造,要自己独立钻研,各辟门径,不能落古 人窠臼。总的精神是要学生不断有发明创造。 • 5师生关系融洽 • 中国教育素以尊师爱生为优良传统。这种精神在私人教学中表现 得尤为突出。书院属于私人教学的范畴,所以尊师爱生的传统容 易得到体现,在官办学校中则十分困难。朱熹曾批评太学师生关 系:“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他指出,其原因在于学校 变成了“声利之场”,教学缺乏“德行道艺之实”。他自己身体 力行,循循善诱,对学生有深厚感情。 • 书院的其它特点:办学形式灵活开放、多采取自学为主、自由讲 学、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的教学形式,注重道德教育。书院的优势 和长处正是今日教育体制的短处和弊端,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有 借鉴意义。

婚姻风尚 100602

婚姻风尚 100602

甲骨文
东巴文
第二章
婚姻形态
二、一夫一妻制与 一夫一妻多妾现象 1.文献、民间传说 2.考古遗迹、甲骨文
太昊伏羲: “三皇之首,百王之 先”,中华人文始祖。 “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作网罟,兴 渔猎,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 -《竹书纪年》 又传说太昊伏羲定姓氏,其第一个 为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雨”。 -李贺
《 仪 礼 》 各 礼 中 的 “ 婚 礼 ”
一般人 士相见礼 地方 行政 相关 中央 政府 相关 乡饮酒礼 乡射礼 燕礼 大射礼 聘礼 公食大夫礼 觐礼 丧服 既夕 士虞礼 特牲馈食礼 少牢馈食礼
祭祀 活动
“婚礼”要义
1.礼之本也
2.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
六礼的要略
纳采 男家派使者携求婚礼物到女家,表示已选择其女。 问名 向女家主人问明其女的名,以便回去占卜其吉凶。 男家卜得吉兆,派使者携礼物往告女家,表示己方 纳吉 决定联姻。 纳征 男家派使者将聘礼送往女家,女家受纳,婚事确定 请期 男家卜得结婚吉日,派使者告知女家,请其同意。 婚期当天,男子奉父命乘车往女家迎娶。女家父母 在庙里设筵席,在自家门外拜迎女婿。女婿执雁而 亲迎 入,揖让,升堂,再拜,放下雁。女婿下堂出门, 为妇驾车,车轮转三周后,交由御者代驾;自己另 车前行,先到家门外等待妇车。 备考 1.六礼各程序均在庙祭告。2.除纳征外皆活雁为礼。
—《诗序》
“中华”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 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
—《现代汉语词典》p1627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 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 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册p599

婚姻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五节中国文化史教学幻灯片PPT

婚姻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五节中国文化史教学幻灯片PPT

❖ 但是夫妻已经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男方一 般出于感情、舆论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也不 一定会因正妻不生育而去休妻。这样男方一 般会纳妾,以庶子为嫡子。《唐律》中规定: 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嫡以长,也就是 说要庶子中的长者为嫡子,家族的正式继承 人。另外,如果遇到妒妻,不让纳妾,又不 能离婚,这时就要收养同宗同姓的晚辈男子 为嗣子,作为家族的继承人。
婚姻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五 节中国文化史教学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 一、“出妻”制度。 ❖ 出妻,即“休妻”。在中国古代传统男尊女卑
的观念下,婚姻关系中男方占据着主动,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单方面解除婚姻关系。这种 单方面解除婚姻的关系的做法,世称“出 妻”、“去妻”、“休妻”,即俗话说的 “七出”之条,也就是传统礼制赋予男方的 单向离婚权。出妻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离婚 方式。“出妻”一词本身,就反映出这种离 婚形式男方具有专有权利。中国古代婚姻奉 行男方本位制,结婚如是,离婚亦此。
❖ 古人云:“夫为天、妻为地”,“地无去天之 义
❖ 《白虎通义》道:“夫有恶行,妻亦不得 去”。
❖ 明清律明确规定:若妻背夫在逃者、杖一百。 因逃而改嫁者、绞。其因夫逃亡、三年之内、 不告官司而逃去者、杖八十。擅改嫁者、杖 一百。
❖ 1、出妻的必备条件——“七出”
❖ 出妻的必备条件有七个,这在《大戴礼记》 中有明确规定:“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 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多嘴多舌,必会导致家人不和,
亲属相争,这也是被休的理由。《尚书·牧 誓》:“牝pìn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 索”。 ❖ 《史记》中记载:陈丞相平者。少时家贫, 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 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 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 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 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资料PPT文档共67页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资料PPT文档共67页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资料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2021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没有谁的考研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今天把考研相关参考书和复习经验,分享给你们。

对于考研政治的复习,建议从暑假就开始。

我个人当年是9月才开始复习,时间很紧张,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把时间提前到7月。

1、熟悉知识点阶段:7月—9月以前虽然很多人都说政治晚一点复习没关系,但事实上,那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仅适用于那些本身政治就学得不错的同学。

如果你对于政治并没有十足的信心,或者说,你本身是理科生,对于政治不是那么熟悉,那么,你需要在9月前李凡老师《政治新时器》一套的知识点看一遍。

2、扎实基础阶段:9月—10月初继续看知识点,一边看一边理解知识点,看一章做一章习题,这时候对于知识点的重点性就更加清晰了。

3、全面强化阶段:10月—11月中旬这个时间段要对于大量的题(特别是选择题哦)要进行二刷,但凡是有错误的地方就要重点记下来了,这很可能就是你还未掌握的知识点。

同时,这时候要开始着力于背诵大业了。

4、全力冲刺阶段:11月下旬—考试最后的阶段千万不要放松,它决定了你政治考研的成败。

此时大量做题,会有质的提高。

同时,别忘了虽然分值小,但是只要你了解过这个时事就一定能够得分的时政题。

同时,考前2周狂背《政治新时器》里的大题。

我六级考了四次都没过,考研英二74,我觉得这个分数已经很对得起自己了。

经验如下:1.每天三遍背单词,用书《一本单词》。

备考初期我每天背60个单词,发现第二天几乎全忘了。

后来开始每天早上20个+复习昨天的,中午20个+复习早上的,晚上20个+复习早上中午的,效果很棒!2.作文一定要自己写。

有些同学只是背作文背模板,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写,到考场上看见作文依然很懵逼。

可以先看看蛋核英语的课程,些套路还是可以用用的。

我的建议是每天不看模板自己写一篇作文,你可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万能模板。

3.多做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自己总结阅读技巧。

阅读题是有技巧的,做题的时候可以对题干的问法和选项进行总结,事半功倍。

四川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四川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A. 龚自珍B. 林则徐C. 洪仁玕D. 魏源2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 .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C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A .大连B .旅顺C .平壤D .花园口4 、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 、1790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5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 、1842年《南京条约》B 、1860 年《北京条约》C 、1858 年《爱珲条约》D 、1895 年《马关条约》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严复B 、康有为C 、林则徐D 、魏源7 、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A 、广东水师B、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 、福建水师8 、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俄条约》C、《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9 、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A .杨秀清、石达开B .萧朝贵、冯云山C.陈玉成、李秀成 D .石达开、韦昌辉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 .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A .日本B.俄国 C .德国 D .英国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 .商品经济B .自然经济C .半殖民地经济D .资本主义经济1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A .《四洲志》B .《定国是诏》C .《应诏统筹全局折》D .《天朝田亩制度》14 、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湖北织布局B .继昌隆缫丝厂C.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15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山东B .直隶 B .天津 D .北京1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 .林则徐B .魏源C .洋务派D .义利团17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18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自强” ( 前期)C .“扶清灭洋”D .“求富”19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理论特点是()。

1898-1919年间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之婚俗篇

1898-1919年间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之婚俗篇

On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from 1898-19191898-1919年间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之婚俗篇ByDeng XiSupervisored byProfessor T ang ManjiangDec. 20th, 2013 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On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from 1898-1919 Student:Deng Xi Class:1109030152AbstractThere appeared great changes in the marriage customs in China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s could be seen in the transition of marriage life,marriage rituals etc.More civilized marriage customs came into being,which emerged from the co-action of economic,cultural,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This transition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of marriage customs and brought some unstable social factors as well.All in all,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helped construct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marriage customs in China.By studying the transition of marriage customs in China, its change can be found directly reflects the change in social economy,culture and politics.People began to think and act differently.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why would this happen and put up with some personal opinion.【Key W ords】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 marriage customs ; marriage rituals ; social condition摘要婚俗变化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体现了这个社会特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资料PPT文档共67页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婚姻观念资料PPT文档共67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知道。——苏联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古代 婚姻观念资料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

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

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第一篇: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2学时)一、中国古代婚姻演变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群婚血缘婚抢亲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1.原始群婚阶段“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淮南子∙本经训》)“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列子∙汤问》)“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吕氏春秋》)“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管子∙君巨篇》)2.血缘婚(班辈婚,兄妹婚)“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

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 ——唐李冗《独异志》3.抢亲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易经∙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说文解字》:娶妇以昏时。

4.族外婚集体父辈,集体母辈共夫或共妻“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感天而孕”。

感生神话: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

5.对偶婚:主妻或主丈夫。

两种方式:①望门居制(大禹和涂山氏)②居妇家制(易洛魁人)炎帝母亲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黄帝母亲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生黄帝。

《诗经•大雅•生民》姜縓“履大人迹”感孕而生周氏族始祖后稷的神话。

海南岛黎族“放寮”婚、纳西族“阿柱”婚。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拆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 ——《诗经•大雅•生民》6.一夫一妻制两个特点:产生了爱情的萌芽,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这是排斥群婚的一大进步;夫妻占有共同经营的家庭经济,使个体家庭从母系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现实,这种经济生活带来爱情的自私性。

畲族婚姻风尚

畲族婚姻风尚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篇)课程论文姓名张培学号1043011023院、系(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物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制畲族的婚姻风尚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

他们自称“山哈”。

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

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She),意为刀耕火种。

解放后,改称为“畲族”。

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大山里,经常会有对歌,对歌没有可以的歌词,都是随性发挥的,用歌表达想说的话。

大多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可畲族人民都很友好,乐观。

很自给自足。

畲族婚恋较自由,但过去仍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定亲过程审慎,先“合八字”,如八字有合,则女方父母带女伴前往男家“看家势”,了解男方人品、家境,求得两家父母同意后,先送暖贴,小定;然后“搭定”(又名下定),送定帖(即订婚),时间多在农历八月。

民国进期,订婚不论家庭贫富,只要猪腿1个、龙凤纸贴2张、红衣线2束、果子2包、红线扎头面1公斤、银饰、衣服等。

“送日子”即把选定的嫁聚日期告知女方,女方收下红纸帖和礼品,按日子准备嫁妆。

男家也按其日子准备迎亲,最后是迎春娶成亲。

经过以上程算是定亲。

定亲后的姑娘两髻的银簪硕须脱掉一边,作为标记。

畲族姑娘忌18岁出嫁认为18岁出嫁要落“十八难”。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

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

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

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

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娘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

畲家姑娘出嫁前,要到母舅姨姑家“做表姐”,与表弟们对歌,实际上是考核姑娘的对歌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婚姻风尚复习资料
一.解题
1.解释“婚姻”
①女两性的结婚行为②由此所产生的夫妻关系③夫妇双方的父母④
夫妇两家的亲戚。

2.释“婚姻风尚”与“中华文化”
①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②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③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
来指中国
④中华名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⑤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婚姻形态
1.聘娶婚以前
杂乱性交→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婚→个体婚
2.一夫一妻制
①商代出现一夫一妻制
②一夫一妻制的含义:一妻唯许一夫,但男子可有多个配偶,特别是贵
族男子。

商王多妻。

3.其他形式
①掠夺婚:
②姑舅表婚:由母系时的氏族外婚而来。

在父系制下,兄弟的子女与姊
妹的子女(姑舅表兄弟姊妹)结婚。

对女子,舅父就是公公,姑
母就是婆婆;对男子,舅父就四岳父,舅母就是岳母。

③媵妾婚:贵族男子娶嫡妻,妻的侄(姪)、和娣(妹)配嫁。

侄和娣叫做“妾”。

其所生子女有嫡、庶之别。

派生形式:奴婢陪嫁
④蒸报婚:源于氏族外婚期。

古代文献上把父死后其子娶庶母称为“烝”,兄、叔死后,其弟弟或侄儿娶寡嫂或婶母称为“报”。

春秋前期,淫荡的卫宣公死后,其庶子顽(昭伯)娶后母宣姜(母家齐国)为妻。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

⑤换亲婚:甲家女嫁乙家子,则乙家女嫁甲家子。

又叫以女儿换儿媳。

汉代盛行,影响到门阀婚,唐代“一村为两姓,世世为婚姻”。

民间则因之而节省财物彩礼
⑥其它的形式:招赘婚。

童养媳婚。

冥婚(鬼婚)。

典妻婚。

指腹婚等。

三.六礼
1、要略和原典解读
①礼文化:以血缘关系及其宗法制为基础,由调整家族内部人际关
系,扩展到社会与人际交往各行为规范的认同。

②礼文化的由来:氏族社会礼俗→殷礼→周公制礼→ 孔子所定教材《礼》
成为《仪礼》初本→ 东晋元帝以前易名为《仪礼》。

《仪礼》记载15
种礼,其中冠礼、婚礼、乡射礼、丧礼、虞礼(安魂)、特牲馈食礼
为士之礼。

其它为天子礼、诸侯礼、卿大夫礼。

影响:《大唐开元
礼》、北宋《政和五礼新仪》、《大明集礼》、《大清会典》基于《仪礼》。

③五礼:凶礼、吉礼、军礼、宾礼、嘉礼。

④婚礼的要义:a礼之本也b将合二事只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
世。

⑤六礼要略:
纳采男家派使者携求婚礼物到女家,表示已选择其女。

问名向女家主人问明其女的名,以便回去占卜其吉凶。

纳吉男家卜得吉兆,派使者携礼物往告女家,表示己方决定联姻。

纳征男家派使者将聘礼送往女家,女家受纳,婚事确定
请期男家卜得结婚吉日,派使者告知女家,请其同意。

亲迎婚期当天,男子奉父命乘车往女家迎娶。

女家父母在庙里设筵席,在自家门外拜迎女婿。

女婿执雁而入,揖让,升堂,再拜,放下雁。

女婿下
堂出门,为妇驾车,车轮转三周后,交由御者代驾;自己另车前行,先
到家门外等待妇车。

备考1.六礼各程序均在庙祭告。

2.除纳征外皆活雁为礼。

2.
【第一部曲】室内
•一祭先人:夫妇都用腌菜、醋酱、黄米、小米和祭肺祭祀先人。

•二祭先人:夫妇都用赞者给的举肺和脊祭祀先人,然后尝一尝举肺和脊。

•三口饭、三喝肉汤:夫妇尝了举肺和脊之后,吃一口饭,喝一口肉汤,如是而三。

•一送酒:三口饭汤后夫向赞者行拜礼,接受赞者递来的爵,用爵中的酒漱口,妇随后亦然。

•三祭先人:赞者将酒和烤熟的两块猪肝递给夫妇,夫妇接受后用酒祭先人,而后饮酒,饮酒后行拜礼向赞者致谢。

•二送酒:赞者回礼答拜,第二次送酒给夫妇,礼仪如前,但不再送猪肝。

•三送酒:赞者第三次送酒不用爵而用卺,也不送猪肝。

•赞者到室外洗爵酌酒,进入室门,西拐,把爵放地上,行拜礼,夫妇回礼答拜。

•赞者坐下用酒祭先人,然后饮尽爵中酒,然后行拜礼,夫妇回礼答拜。

•赞者把夫妇吃剩的食物撤到东房去,像在室中那样陈设起来。

•夫出室后,在东房脱去礼服,递给媵。

【第二部曲】室内
•妇在室中脱去礼服,递给御者(马车夫),傅姆把丝巾递给新娘。

•御者在室内西南角为妇铺好卧席,媵把夫的卧席铺在妇卧席的东边。

•夫妇卧席上都有枕头,都是头朝南而脚朝北。

•夫入室,为妇解下头上的五色带子。

•蜡烛从室中撤出。

【第三部曲】东房
•媵在东房中吃新郎剩下的食物。

•御者在东房中吃新娘剩下的食物。

•赞者递酒给媵和御者漱口。

•媵在室门外等待,夫一有呼唤就可以听见
3..妇见舅姑
•翌日清晨,妇沐浴,丝带缠发髻,发髻插簪子,穿黑色丝衣,到舅姑寝门外待见舅姑。

•天大亮,赞者向舅姑报告新妇到来。

•赞者在东阶上捕席,舅就坐。

•赞者在东房外布席,姑就坐。

•妇从舅姑寝门进入,从西阶升堂,进到舅姑面前行拜礼,舅起身答拜新妇,妇避让而又行拜礼。

•妇下西阶后,在升堂,到东房外的姑行拜礼,姑站起来回拜。

•赞者代舅姑向新妇行醴礼
•(地点:舅姑寝堂。

略)
•新妇向舅姑进献食品(地点:舅姑室中)
•舅姑进入室中,新妇洗手后,将一只小猪的左右两胖煮熟后分载在砧板上,分别向舅姑进食。

还进献黄米,但没有鱼和风干的全兔,也没有小米。

•食物的陈设方式如同新婚当晚夫妇同牢共食时的陈设一样。

•舅姑食前前行祭礼,都吃三口饭。

•新妇向舅姑各送一爵酒(但不随酒进猪肝),请漱口。

•新妇食用婆婆剩下的食物,食前由婆家御者帮助新妇用腌菜、肉酱、黄米、祭肺、举肺和脊祭祀先人,然后新妇进食。

•食后婆婆用爵送酒给新妇漱口,新妇行拜礼后受爵,在席上坐下用酒祭先人,然后饮爵中酒。

•新妇把食物撤回到东房中,让媵、御者继续吃剩下的食物,婆婆送酒给他们漱口。

•舅姑共飨新妇一献之礼(地点:舅姑堂上)
•舅姑慰劳新妇:公公献酒,婆婆献肉干、肉酱,新妇饮酒后,婆婆也向新妇献酒,但新妇接酒后放在肉干肉酱左边,不喝,故称为一献之礼。

【重要】
•舅姑先从西阶下堂,新妇后从东阶下堂。

•西阶为宾位,阼阶为主位,新妇在阼阶,表示此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公公婆婆用一献之礼各自慰劳娘家送嫁的人
•分男女而行,且各自赠送一束锦(即彩色花纹丝织品)。

•如果新妇娶自不同的诸侯国,还要另送一束锦。

4.流变
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为八个字。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

因为十二地支分属五行。

③催妆:唐代上层盛行。

新娘出嫁日,新郎作颂赞吉利的五七言近体诗,派人传至女方催妆,称为“催妆诗”。

亦可由傧相代作。

④拜堂:新婚夫妇在堂中交拜之礼。

据司马光《书仪》,可知宋代此礼已流行。

元代拜堂,还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後夫妇交拜。

⑤闹新房:汉代已有闹新房。

晋代以后花样增多。

⑥婚书
·婚姻凭证
广记》以后,元、明、清各代都有刊刻,特别是生活百科全书《万宝全书》之类。

但明以前者已罕见。

清代尤强调婚书的法律效力,立婚书双方不得
反悔;民间婚姻从重礼转而重法。

原因:嫁娶论财风气盛行+ 人口流动导致婚姻不稳定
⑦宋代草贴:凭媒以之通于男家,女家回应,介绍男女双方的生辰及家庭情况。

类似後世的庚帖。

四。

余论
1.婚姻风尚的官民互动与错位
五代、宋代至明清,儒订婚礼、官制婚礼中的民间婚俗因素趋向增多。

聘礼的必要性:对女家补偿,对婚约征信、对新婚生活投资。

买卖婚:妇女为商品,买来女子多为妾。

先秦婚礼用财而不论财。

汉代后形成婚姻论财习气。

汉惠帝甥舅配:“纳采、雁、璧、乘马、束帛,聘黄金二万斤,马十二匹”。

东汉章帝、北周武帝、元代法律《通制条格》、清雍正帝等先后干预、制止奢婚。

奢婚为“夷虏之道。

”五。

思考与练习
一、你怎样理解“昏”、“昏姻” 与“婚姻”?
二、试简析中国历史上的一夫一妻与一夫一妻
多妾现象。

三、请说说六礼中某些程序的名称及其含义。

四、中国传统婚礼的内容在你的家乡有哪些遗
存?试举一例。

五、举例说明儒订婚礼、官制婚礼、民间婚俗
三方关系的互动与错位。

六、举例分析传统婚姻风尚所含合理内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