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综述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源性疾病
综述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源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使用时,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轻微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药源性疾病是一种由于药物使用所导致的疾病,也可以被称为药物不良事件(ADEs)。
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一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它们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发生。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最有效方法是遵守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
首先,对于处方药,必须准确地遵循医生的嘱咐。
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必须阅读标签并遵循说明书上的使用指南。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或饮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必须通过咨询医生或药师来避免这种风险。
药物的正确储存也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
药品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过期的药品必须及时处理,因为其质量和效力会下降,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还包括药物治疗监测、跟踪和报告系统。
医生、护士和药师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身体反应,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医生和药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以提高患者和家庭对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药物不良反应的跟踪和报告系统可以通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来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关键是合理、科学地使用药物,了解药物的正确储存方法以及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通过监测和报告药源性疾病,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ADVERSEREACTION
全用药委员会、瑞典的保健委员会等, 都下设专门机构受理这项工作。
46
临床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过程中, 如怀疑某种症状与某种药物有关应立 即通过填表、信函、电话等形式向监 测中心报告,或向有关杂志投稿,或 向生产厂家寄送报告。经地区或国家 监测机构收集、核实评价后,迅速将 信息印成资料报送各医疗单位共广大 医务人员参考。
据可靠、丰富,但缺点是人力、物力消 耗大。
51
监测的方法不同,结果会有较大差 异。因此,对监测的结果要进行正 确的评价,评价时往往以药物、疾 病及不良反应做基准,最后得出不 良反应发生率。
52
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目的在于 控制其发生。所以应广泛宣传防控 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意义,提高临 床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危害性 的认识。
(一)副作用(side effect)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在药物治 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 作用,一般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9
(二)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多数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 用药后中毒反应。剂量过大引起的毒 性反应称急性中毒(acute toxicity),长期应用引起的毒性反 应称慢性中毒(chronic toxicity)。
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药物异常性
与病人异常性两种。
药物异常性包括药物有效成分的降 解产物、杂质、添加剂、脱色剂、增 溶剂、稳定剂、赋形剂、防腐剂等所 引起的异常作用。
6
病人异常性包括高敏性体质、特异 性遗传体质,如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等。
此外,药物的过敏反应、致癌作用
和致畸作用也属于B型不量反应。其特
53
15
妊娠二周到三个月为胚胎发育最 活跃时期,在此期间用药容易引起 胎儿畸形。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61岁以上34.8%
除 61 岁以上组外,各年龄段均为女性略高 于男性
20
2、不良反应的门诊、住院分布
住 院 患 者 ADRs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门 诊 患 者 (2.5:1) 可能与住院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合并用药较 多、且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易于发现等 因素有关 大多数门诊患者对 ADRs 的了解有限,且无 法追踪,不易被医护人员发现
轻度(Mild):轻度不适,不影响正常功能, 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中度(Moderate):明显的不适,影响日常活动, 需要减量/撤药或做特殊处理 重度(Severe):不能从事日常活动,对症治疗不 缓解,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8
3、根据ADR与剂量有无关系分类
A型不良反应 (与药物剂量有关、量变型异常) B型不良反应 (与药物剂量无关、质变型异常)
44
5、监测药物治疗、评价药物治疗反应(有效 性、安全性)。 6、提供药学信息服务: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 供正确、清楚、明确的用药信息与咨询服务。 7、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医师、护士、患者、 民众。 8、向患者实施用药教育:正确交待与安全用 药指导,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45
六、临床药师常规工作与药品安全防护
9
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
2019/2/13
10
A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1.药动学因素 药物吸收 药物分 布 A型药物不良反应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组织结合
生物转化 2.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肾脏排泄
A+B
B的受体数目或 11 亲和力增加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正常用量下,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药源性疾病则是由于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进行探讨。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
1. 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已经明确列入药物说明书的不良反应。
这些药物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例如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等。
这些反应多数是因为药物服用后直接对人体组织或器官产生的药理效应。
2. 不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不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中未能预见到的药物副作用。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与个体差异、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例如,少数人群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者出现药物引发的肝脏损害等。
这些反应往往较为复杂,不易预测和控制。
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防范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用药不当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以及防范方法。
1. 药物依赖性和滥用某些药物具有依赖性和滥用的潜在风险,例如镇静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长期滥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成瘾和药物依赖,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药物依赖性和滥用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2. 药物引发的肝脏损害某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对肝脏造成不利影响,引起肝脏损害。
例如,长期服用大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
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通过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式。
3. 药物导致的胃肠道损伤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或损伤,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等疾病。
预防这些疾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遵循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的规定,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
警惕头孢曲松钠的严重过敏反应、头 孢曲松钠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截至2007年6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病例报告数据 库中共有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0余万份,抗感 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约占50%,其中有关 头孢曲松钠的病例报告为26000余份,占整 体报告数量的比例接近3%,其中严重病例报 告1173例(含死亡病例80例)。
1998年 西沙必例(普瑞博思)事件 2000年 苯丙醇胺(PPA)事件 2001年 西伐他汀(拜斯亭)事件 2001年 马兜铃酸(关木通)事件 2004年 罗非昔布(万络)事件 赔偿48.5亿美金 2005年 米非司酮事件 2005年 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事件 2005年 奥司他韦(达菲)事件
药品安全性问题引发关注 近年来全球主要药源性事件回放
2006年 加替沙星(天坤)事件 2007年 培高利特(协里行)撤市事件 2007年 替加色罗(泽马克)撤市事件 2007年 美国14种小儿感冒止咳药安全性问题
2007年 头孢曲松安全性问题 2007年 硫酸普洛宁(凯希)事件 2007年 抑肽酶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
❖ 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 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1:4,000
6000->10000
1:10,000
>10000
1:20,000
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000,临床试验不可能发现
ADR的特点
-普遍性 -长期性 -可控性
-滞后性 -可塑FDA首次批准后撤市药品百分比
制药企业更有效关注药品研发过程中 出现的安全性问题
3. 对于新的或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应首先考虑罗格列酮以外的降 糖药物,对于其他降糖药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且没有上述危险因素的 患者,才可以考虑为其处方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Adversedrugreact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Adversedrugreact
B)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1.side reaction 2.toxic reaction 3.residual effect 4.idiosyncratic reaction 5.allergic reaction 6.withdrawl reaction 7.special toxicity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Adversedrugreact
C)WHO关于不良反应的分类
1.副反应(side effect) 2.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3.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4. 意 外 不 良 反 应 (unexpected adverse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Adversedrugreact
③ 患者个体差异
a) 种族 b) 性别因素 c) 年龄因素 d) 生理状态 e) 血型 f) 疾患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Adversedrugreact
④ 药物因素
a) 立体异构体的代谢和药效差异 b) 药物相互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7.应用安慰剂
在应用安慰剂后,反应是否仍然发生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Adversedrugreact
二、不良反应的可能度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将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分为5 个等级:
① definite
② probable
③ possible
④ doutful
Type Significance of symbol Dose dependability Frequency of appearance Mortality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七)特异质反应(idiosyneratic reaction) 也称特异反应性,是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患者用药 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与遗传 因素有关,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
如:假性胆碱酶缺乏者,应用琥珀胆碱后,由于延长了肌肉松弛作用, 从而出现呼吸暂停反应
17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延伸 药物的附加剂 药物的剂量、剂型 药物质量 服药时间
18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种族差别 性别 年龄 个体差异 用药者的病理状况 其他
19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
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低/正常
正常
不定
不定
可能
肯定
正常
缺陷
+
-
正常
正常
无
显著
无
有
难
难
6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 C型不良反应 指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物和不能反应之间没有明确 时间关系
特点: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发生机制不清
7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副作用(side effect)
16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十)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致癌(carcinogenesis)作用 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引起机体某些器官、组 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称为致癌作用
致畸(etoenes)作用 药物致畸作用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胎儿死亡、婴儿出现机 能或结构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1、药物的双面性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互相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
药物作用于机体时可呈现多种不同的效益,加上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由于应用药物而致的疾病,是人类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用药中,因药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2、药源性皮肤病。
皮肤位于体表,有保护、吸收、调节体温、感觉功能、合成维生素D等重要作用。
许多药物可通过口服、注射、灌注、滴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外用、药熏、阴道及膀胱冲洗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即药物疹。
其临床表现是发病急,迅速出现皮肤搔痒、多种形态的皮损,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形红斑及麻疹形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药疹严重者可有高热、系统损害,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常见致病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
药物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
12
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分类
➢ 与药物剂量有关(A型反应) ➢ 与药物剂量无关(B型反应)
2020/9/25
13
A
( 型量 不变 良型 反异 应常
)
与药物的剂量有直接关系,并随剂量的增 加而加重。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例如,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性不良反应就属于A型不良反应。
18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 多数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用药后 中毒反应。
➢ 剂量过大引起的毒性反应称急性中毒 (acute toxicity)。
➢ 长期应用引起的毒性反应称慢性中毒 (chronic toxicity)。
2020/9/25
19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5
环
丙
过 敏 性 紫 癜
沙 星 和 诺 氟 沙
星
致
2020/9/25
6
2020/9/25
环丙沙星致双手剥脱性皮炎
7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致史约综合征
1.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
2020/9/25
9
定义
( 药 物 不 良 反 应 ) 2020/9/25
adverse reaction, ADR
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 期望产生的反应。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 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不包括药物过量、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叶晓磊 2014.12
主要内容
1.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 2.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3.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ADVERSEREACTIONDURG
(三)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 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有些后遗效应是短暂的(如巴比妥 类催眠药在次晨引起的宿醉现象), 但有些后遗效应是持久的(如肾上腺 皮质激素类药物停药后引起肾上腺皮 质功能减退)。
10
(四)特殊反应(unusual effect) 与药理作用无关的,难以预测的
35
糖、胶和动植物油脂等天然赋形 剂是惰性物质,既无药理活性,也 无毒性。但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作为 赋形剂,有些是有毒性的,可产生 不良反应,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36
1937年美国磺胺剂造成358人中毒, 107人死亡的事件,就是增溶剂二甘 醇的毒性所造成的。某些着色剂也 可引起B型不良反应,例如柠檬黄过 敏反应发生率,在英国为1:10000, 美国为1:2000,伊文氏蓝和刚果红 还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29
阿司匹林、氯霉素、异烟肼等肝 药酶抑制剂可抑制氧化反应,使某 些药物蓄积而产生A型不良反应。例 如氯霉素通过抑制肝药酶而延缓苯 妥英钠的代谢,使苯妥英钠的血药 浓度增高4~5倍而产生A型不良反应。
30
乙酰化是磺胺类、异烟肼、普鲁卡 因胺和肼苯哒嗪等许多药物的主要代 谢途径。
乙酰化有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两种, 主要由遗传因子控制。黄种人快代谢 型较多,白种人慢代谢型较多。
12
身体依赖性为反复使用某种药停 后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而产生的戒 断症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镇 静催眠药、中枢性镇痛药、中枢兴 奋药等可引起依赖性。
13
(六) 特殊毒性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癌
作用(carcinogenesis)和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是药物引起的三种特 殊毒性。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致癌作用
大多数有致癌作用的药物作用的靶物质是 DNA,某些RNA和蛋白质也可能是其靶物 质。
❖ 某些药物只是前致癌物,须经体内代谢后 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代谢产物后,才能和亲 核靶物质结合。
❖ 某些药物如烷化剂具有和亲核物质直接结 合的能力,使得烷化剂一方面可杀死肿瘤 细胞,另一方面又可诱发肿瘤.table10-1
❖ 至1972年,各地共报告91名 8~25 岁的阴道癌病例,其中49名患者的母亲 在怀孕期间肯定服用过己烯雌酚。
该案例说明, 己烯雌酚的这种不良 反应要在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在 下一代身上才暴露出来。
二、药物不良反应表现
❖ 副作用 ❖ 毒性反应(急性、慢性) ❖ 后遗效应 ❖ 特异质反应 ❖ 变态反应 ❖ 依赖性 ❖ 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b)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蛋白血症时 phenytoin sodium的游离浓度增加
c) 与组织成分的结合力—tetracyline与新生骨 的钙螯合,chloroquine与黑色素的结合
③药动学因素--代谢(metabolism)
1)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肝药酶):氧 化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基因遗传,因此有 很大的个体差异。
乙双吗琳诱发白血病 ❖ 乙双吗琳自20世纪80年代初批准生产,
治疗牛皮癣见效快, 价格便宜。 乙双吗琳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能抑制
DNA的合成, 易引发白血病, 而且潜伏期较 长, 一般为3个月到15年, 患者难以察觉到 它的危害。 ❖ 我国牛皮癣患者数千万, 每年都有部 分患者因使用乙双吗琳导致白血病。患者以 20~50岁之间最多。
①药动学因素--吸收(absorption)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注意观察早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特别是早期不良反应,如皮疹、
恶心、呕吐等。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记录和报告
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为 药品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告知患者
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使其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药物代谢异常
个体差异导致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异常,引起不良反 应。
影响因素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药物的反 应不同,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
出现不良反应。
性别
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 异,某些药物对女性可能更敏 感。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差异影响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 反应的发生。
疾病因素
患者自身疾病和病理状态可能 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提高患者认知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 增强其用药依从性。
加强随访和监督
定期随访患者,监督其用药情况,及时解决用药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5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体系和网络建设
建立全国性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 药源性疾病 •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预
防与控制 •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监
测和报告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 与用药目的无关。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2)分布:血浆蛋白和组织亲和力 。
Ø组织亲和力: ü四环素类抑制胎儿和新生儿骨生长,幼儿四环素。 ü氯喹和吩噻嗪类药物易引起视网膜变性(黑色素)。 ü氨基糖苷类易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Ø血浆蛋白: ü磺胺类-新生儿黄疸;保泰松-华法令出血等。 ü口服抗凝药、口服降糖药、水杨酸类、磺胺类
(3)代谢:肝药酶的活性(肝脏疾病;药酶诱 导剂和药酶抑制剂;种族和遗传多态性)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一)A型:
药理作用的 加强和延续
血药浓度过高
作用时间过长
机体敏感性过高
药动学
药效学
1、药动学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1)吸收:胃肠功能状态、酸碱度、消化酶活性、胆汁多少、 首过消除等。吸收增加,血浓度升高,有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Ø个体差异:不同病员对同一地高辛制剂的吸收率变动在50%~ 80%之间。 Ø影响因素:饮酒,可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增加巴比妥类吸收。 Ø制剂生物利用度差异: u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癫痫患儿的苯妥英钠中毒事件,由于苯 妥英钠胶囊的赋形剂由硫酸钙改为乳糖,生物利用度提高。 u地高辛生物利用度20%-80%。
G-6-PD缺陷
在非洲、地中海、菲律宾人中常见。
伯氨喹、氯喹、奎宁、磺胺、硝基呋喃类、氯
霉素、对氨水杨酸、阿司匹林、维生素K、丙磺舒 、甲基多巴、肼屈嗪、奎尼丁、亚甲蓝、甲苯等。
三、药物不良反应危害
Ø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入院者占入院病人的0.3%~5% Ø死亡的0.24%~2.9%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Ø每年可延长3300万人的住院日,多花的医疗费将 近15亿。 Ø殃及下一代:怀孕早期的妇女用雌激素(己烯雌 酚),有可能使其女儿在20岁左右发生阴道腺癌。
⑥病人过去的反应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德的一家制 药厂生产了一种沙利度胺对妊娠呕吐 有明显的疗效,从1956~1961年五年 间畸形胎儿6000~8000个。这就是震 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它给人们敲响 了必须重视药品安全性的警钟。
2007年,190多例使用甲氨蝶呤的白血病患儿出现 神经损害症状,双腿麻木、无力,跛行最后瘫痪。 由于药物的杂质、异常性及污染所致的药源性疾 病。
四、ADR监测方法
1、病例报告 2、自愿呈报制度 3、安全趋势分析 4、病例对照研究 5、队列研究 6、meta分析法
五、ADR监测报告系统
通报ADR监测情况 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专家咨询委员会
SFDA
卫生部
国家ADR监测中心
省级药品监管局
省级卫生厅(局)
省级ADR监测中心 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使用单位、个人
异烟肼的代谢,欧美白种人多为PM,易诱发外周神经炎, 而黄种人多为EM,易引起肝损害。
2)性别
一般女性更敏感,氯霉素引起的再障,女性比男性多3 倍,左旋咪唑引起的脑炎,女性比男性多9倍。
3)年龄(小儿和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4)个体差异
5)用药者的病理状况 低钾者用地高辛易引起心律失常,过敏体质患者 使用药物易过敏。 6)其它 3、其他因素 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医师药师 职业道德等等
发生率低、死亡率高、难以预测、剂量无关、时 间不定 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4、按性质分类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特异质反应 依赖性 停药综合征
首剂效应
继发反应
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变态反应
致突变作用
4、按性质分类
分类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定义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主要是由于药 物作用的选择性不强造成的。 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连续用药过久蓄积引起 药物浓度过高。
病例1分析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出现菌群失调导致 反复腹泻(二重感染)。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继发反 应。
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症治疗。
病例2
儿科患者 男 1岁1月 2013年5月9日因支气管炎来我院就 诊。给予NS100ml+头孢西丁0.5g,当 输液剩余2ml药液时,患儿出现烦躁, 嘴唇及四肢肿胀,头面部有大小不等 的红色斑丘疹症状。 处理:给予地塞米松3mg,iv;呋塞米 5mg,iv;NS50ml+葡萄糖酸钙5ml,iv. 该事件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变态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 疾病
临床药理教研室
一、ADR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定义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不包括:治疗失败、药物滥用、药物过量、不
依从用药和用药差错、药品质量问题。
二、ADE定义
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定义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良 医学事件。
九、ADR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等级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疑 不可能
1
+
+ + + -
2
+
+ + -
3
± ±
4
+
+
± ±
5
+
? ? ? -
+
-
十、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疾病(DID)定义 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 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 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 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不仅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还包括超量、误服、 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
三、ADR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选择性 2)药物作用的延伸(继发反应) 3)药物的附加剂(稳定剂、赋形剂、着
色剂)
4)药物的剂量、剂型 5)药物的质量(不同厂家产品的生物利
用度、杂质含量不一样)
6)服药时间 胰岛素空腹给药发生低血糖反应
三、ADR发生的原因
2、机体方面的因素 1)种族差别
特异质 反应
青霉素
由于先天遗传遗传,用药后发生的与药理作用 G-6PD缺乏引起的溶血、 无关的有害反应。 氯霉素引起的再障
4、按性质分类
分类
依赖性
定义
反复用药所引起的身体上或精神上对 药物的一种依赖状态。 突然停药后引起的病情反跳。
示例
阿片类、镇静催眠药
停药综合症
降压药、糖皮质激素
致癌、致畸、 药物对人体遗传物质和遗传物质表达 致突变作用 的特殊毒性。
乙烯雌酚引起阴道癌
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廖显能
男
64岁
诊断:胆总管取石术后
患者胆总管取石术后、肠漏、胆漏及胰漏。于 2013.4.18给予莫西沙星(0.4g Qd)阿米卡星(0.4g qd)等药物治疗,18天后,患者出现反复腹泻每日10 次以上,无黑便、血便症状。WBC:8.63*109,N : 5.6。
2、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不良反应 轻度不适,不需改变临床治疗方案 (2)中度不良反应 需改变治疗方案或住院治疗 (3)重度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休 克,生命体征下降等)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的损害 。
பைடு நூலகம்
六、ADR报告程序
1、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2、指定专人负责 3、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4、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 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患者因何种疾病入院治疗, 何时给予何种药物(写明具体用法用量)治疗, 多久后发生什么症状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生命体 征的必须填写完整),给予什么处理措施,多久 以后患者症状缓解。
七、ADR报告范围
1、对处于新药监测期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 不良反应。 2、其他药品报告该药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3、进口药品,要求根据首次获准进口的时间以5年 为界,按照新药监测期报告范围的规定执行。
八、ADR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1、时间相关性 2、文献合理性 3、影响因素甄别 4、撤药结果 5、再次用药结果
示例
阿托品
地高辛
后遗效应
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效应。
苯巴比妥(宿醉现象)
首剂效应 继发反应
病人在初次服用某些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 哌唑嗪(体位性低血压) 用尚未适应而引起的不耐受的反应。 在药物的治疗作用之后引起的不良后果。 二重感染、耐药现象
变态(过敏) 药物与机体接触后,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而引 反应 起的变态反应。
5.导致住院或住院的时间延长。
6.其他有意义的重要医学事件。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急救过程的描述需更详细,如 应按时间顺序记录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数 据、影像学检查等。
3、ABC分类法 A型
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容易预测、剂量相关、时 间短暂 副作用、首剂效应、后遗效应
B型
包括:ADR、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 用药错误和药物滥用。
二、ADR分类
1、根据出现时间分类 2、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3、ABC分类法 4、性质分类
1、根据出现时间分类
(1)急性不良反应 60min内出现 (2)亚急性不良反应 24H内出现 (3)潜伏性不良反应 2天或2天以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