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_第三章-定性分析-2-3-4
分析化学第四版_习题参考解答_王志银
7、如何用一种试剂把下列每一组物质分开?(1)As2S3,HgS;(2)CuS,
HgS;(3)Sb2S3,As2S3;(4)PbSO4,BaSO4;(5)Cd(OH)2,Bi(OH)3;(6)
Pb(OH)2,Cu(OH)2;(7)SnS2,PbS;(8)SnS,SnS2;(9)ZnS,CuS;(10)
可得最低浓度为:
ρB
=m V
=
1 0.05
= 20
(μg ⋅ mL−1) ;
所以: G = 106 = 106 = 5×104; ρ B 20
因此有:
1:G = 1:5×10-4
2、取一滴(0.05mL)含 Hg2+的试液滴在铜片上,立即生成白色斑点(铜汞齐)。
经实验发现,出现斑点的必要条件是汞的含量应不低于 100 μg·mL-1。求此鉴
所以,H2O2 是比 Sn4+强的氧化剂,它可以氧化 Sn2+为 Sn4+。
(2) 同理:
I2 + 2e = 2I-
AsO43- + 4H+ + 2e = AsO33- + 2H2O
I-是比 AsO33-更强的还原剂,所以 NH4I 可以还原 AsO43-;
Eo=0.5345 V Eo=0.559 V
11、分析第三组阳离子未知物时,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哪些离子不可能存在?(1) 固体试样是无色晶体混合物;(2) 从试液中分出第一、二组阳离子沉淀,除去 剩余的 H2S 并加入 NH3-NH4Cl 后,无沉淀产生;(3) 继(2)加热试液,并加组 试剂(NH4)2S 或 TAA 后得白色沉淀。
【解】(1)固体试样是无色晶体混合物:则有色离子 Fe3+、Fe2+、Cr3+、Mn2+、Co2+、Ni2+ 不存在;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1.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性质的是( ) A. 重复性B. 数据很小C. 单向性D. 误差大小基本不变2.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产生原因的是( ) A. 方法不完善B. 试剂纯度不够C. 仪器未经校正D. 操作失误3. 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产生系统误差的是( ) A. 沉淀重量法中使用定性滤纸,使最后灰分加大 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4. 下列哪种情况所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 A. 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剂量点不一致 B.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 C. 称样时,砝码数值记错D.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稍有变动5. 下列哪种措施可用于消除分析方法中系统误差( ) A. 增大试样称量质量 B. 操作时细心、认真 C. 增加测定次数 D. 进行仪器校准6. 下列关于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B.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C. 具有单向性D. 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7. 下述关于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横坐标x 值等于总体平均值μ时,曲线出现极大值B.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C. 标准偏差σ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D .分布曲线以x=μ点做纵坐标为其对称轴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等 8. 在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 ) A. 高精密度 B. 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 C. 标准偏差大D. 仔细校正所用的天平、容量仪器等9. 下列可用于减小定量分析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 A. 校正测定结果B. 进行对照实验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 进行空白实验10. 从精密度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 随机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平均误差小D. 增加平行实验的次数11. n 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 s 和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s x 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达式是( ) A. n /s s x x =B. n /s s x x =C. n /s s x x =D. x x s s >12. 下列关于置信区间定义,正确的是( )A. 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B. 在一定置信度下,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总体平均值的范围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D. 在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13.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 ) A. F 检验B. t 检验C. Q 检验D. 格鲁布斯法14. 有一组平行测定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可采用( ) A. F 检验B. t 检验C. 方差分析D. 格鲁布斯法15. 对同一试样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若想判断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 ) A. u 检验B. t 检验C. F+t 检验D. F 检验16. 用25 mL 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为( ) A. 25 mLB. 25.0 mLC. 25.00 mLD. 25.000 mL17.四位学生用重量法同时对分析纯BaCl 2⋅2H 2O 试剂中Ba 的质量分数各测三次,所得结果及标准偏差如下,其中结果最好的是( )已知:3.244M O H 2BaCl 22=⋅;()3.137Ba Ar = A. 42.55x =;%5.1s = B. 18.56x =;%1.2s = C. 22.56x =;%21.0s =D. 10.55x =;%20.0s =18. 滴定分析中通常要求称量误差≤±0.1%,若分析天平精度为0.1 mg ,则至少应称取多少样品( ) A. 0.1 gB. 0.2 gC.0.05 gD. 1.0 g19. 下列是95%置信度下某试样测量结果的报告,请问哪份报告更为合理( ) A. ()%2.036.25±B. ()%24.036.25±C. ()%243.036.25±D. ()%2432.036.25±20. 下列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 A. π=3.141B. pH=10.50C. CaO%=25.30D. 222.3021. 下列数据不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 ) A. pH=11.26 B. [H +]=0.1020 C. Cu%=10.26D. [Pb 2+]=12.28×10-4 22.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 为12.35,其Ka 值应表示为( )A. 4.467⨯10-13B. 4.47⨯10-13C. 4.5⨯10-13D. 4⨯10-1323. 已知某溶液的pH 为11.02,其氢离子活度的正确表示为( ) A. 9.550⨯10-12mol ⋅L -1B. 9.55⨯10-12mol ⋅L -1C. 9.5⨯10-12mol ⋅L -1D. 1⨯10-11mol ⋅L -124. 误差的有效数字位数通常为( ) A. 1~2位B. 2~3位C. 四位有效数字D.算出多少就多少 25. 定量分析中,对测定结果误差的要求是( ) A. 越大越好B. 越小越好C. 等于零D. 在允许范围内即可26.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取样均为3.5 g ,下列哪份报告合理( ) A. 甲:0.04%B. 乙:0.042%C. 丙:0.0421%D. 丁:0.04211%27. 欲测定石英(SiO 2)中的Fe 、Al 、Ca 、Mg 的含量,应采用下列哪组试剂分解试样( ) A. HF+H 2SO 4B. H 2SO 4+HNO 3C. H 2SO 4+H 3PO 4D. HClO 4+HNO 328. 欲进行硅酸盐的全分析,宜采用下列哪种熔剂分解试样( ) A. K 2S 2O 7B. KHSO 4C. Na 2CO 3D. NaHCO 329. 欲测定钢铁中的磷含量,选择下列哪组试剂分解试样最合适( ) A. HClB. HNO 3+H 2SO 4C. H 2SO 4D. H 2SO 4+HCl30. 某组分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而得:s m /M v c w ⋅⋅= ,若c =0.1020±0.0001 mol ⋅L -1,V = 30.02±0.02 mL ,M =50.00±0.01 g ⋅mol -1,m =0.2020±0.0001 g ,则对w 的误差而言( ) A. V 项引入的最大B. c 项引入的最大C. M 项引入的最大D. m 项引入的最大二、填空题(共15小题,30个空)1.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两个参数为: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反应了测量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药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侧重于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重要的基础。
化学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部分电化学分析法以及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等。
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中严格训练学生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无机化学的四大平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有关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定量分析中有关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对学生后续课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都将受用终身。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测定方法,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阐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到哪方面知识,培养了哪方面能力,并具体说明本门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要求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备注:教学方法默认为课堂讲授,使用自主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其他方法时,要在“教学方法”栏注明。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类。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的定义;2.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3.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4.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
BrO3- + 6 S2O3 2- + 6H+ =3S4O6 2-+ 3H2O+ Br-
nNa 2S2O3 6nKBrO3
例2:检验某病人血液中的含钙量,取 2.00 mL 血液, 稀释后用(NH4)2C2O4处理,使Ca2+生成CaC2O4沉淀, 沉淀过滤后溶解于强酸中,然后用0.0100 mol· L-1的 KMnO4溶液滴定,用去1.20 mL,试计算此血液中钙 的含量。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相符, 由此造成 的分析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如用NaOH 滴定HCl(酚酞作指示剂) : NaOH + HCl = NaCl + H2O 化学计量点时, pHsp = 7.0 滴定终点(酚酞变色)时, pHep = 9.1 因为pHsp ≠ pHep , 故产生终点误差。
2、 实例 :
T Fe/KMnO4 = 0.005682g/mL
即表示每消耗1mLKMnO4溶液,相当于滴定了被测
液中0.005682gFe。
对于一般化学方程式:
aA+bB=dD+eE
A—被测物, B—滴定剂
nA : nB a : b
TA mA / VB
B
mA a CBVB M A b 1000
④ 间接滴定法
Ca2+ + C2O42- → CaC2O4↓
待测物B + 试剂A → 生成AB化合物 利用化学反应转化为C ↑ + 2+ CaC2O4↓+ H → H2C2O4 + Ca 标准溶液滴定C , ↑ 间接测得B KMnO 标准溶液滴定H C O
4 2 2 4
第三节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版,武汉大学版)
《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版,武汉大学版) :篇一:分析化学_第四版_(武汉大学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123篇二:化学分析(武汉大学编_第五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从第三章开始。
前面的大家应该都不需要吧、、、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1)19.469+1.537-0.0386+2.54 (2) 3.6?0.0323?20.59?2.12345 45.00?(24.00?1.32)?0.12451.0000?1000(3)(4) pH=0.06,求+[H]=? 解:a. 原式=19.47+1.54-0.04+2.54=23.51b. 原式=3.6×0.032×21×2.1=5.1c. 原式=+-0.06d. [H]=10=0.87( mol/L ) 2. 返滴定法测定试样中某组分含量时,按下式计算:已知V1=(25.00±0.02)mL,V2=(5.00±0.02)mL,m =(0.2000±0.0002)g,设浓度c及摩尔质量Mx的误差可忽略不计,求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
解:?xxmax45.00?22.68?0.1245=0.12711.000?10002c(V1?V2)Mx?x??100%m=EVEm?Vm=0.040.0002?200.2=0.003=0.3%3.设某痕量组分按下式计算分析结果:,A为测量值,C为空白值,m 为试样质量。
已知sA=sC=0.1,sm=0.001,A=8.0,C=1.0,m=1.0,求sx。
解:22222s(A?C)sxsmsA?sCsm0.12?0.120.0012?4???????4.09?10x2(A?C)2m2( A?C)2m2(8.0?1.0)21.022x?A?Cm且故s??0.144. 测定某试样的含氮量,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为20.48%,20.55%,20.58%,20.60%,20.53%,20.50%。
广州大学参考书目
3.《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年。
应用心理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初试按教育部指定参考书目。
各方向复试参考书目:
01方向:《认知心理学》,王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02方向:《人格心理学》,郑雪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03方向:《咨询心理学》,张日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李运林徐福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11方向(课程与教学原理)复试及加试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黄甫全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广州大学参考书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初试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原理》,教育部社政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第三版),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
复试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教育部社政司组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初试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
(2) 中位数 = (20.03%+20.04%)/2 =20.04%
(3) 单次测定值的平均偏差 d = d1 + d2 + d3 + d4 = 0.02 + 0 + 0.01+ 0.02 % = 0.012%
解法 1: 设 Cl- 真实含量X,称取试样质量ms(g)。则
0.200
=
X+
0.10%
×
m
s
×
M M
Cl Br
ms
∴ X = 0.200-0.001× 35.45 =0.200-4.4× 10-4 = 0.1996 = 0.20 79.90
E =X-T ∴ 绝对误差:4.4× 10-4(即 0.044%)
× M Fe
代入
0.1%= 2ωFe2O3 × m样 × mFe ×1% M Fe2O3 × m 样 × 30%
0.001= 2ωFe2O3 × 55.85 159.7 × 30
ω Fe 2 O 3 =0.043=4.3%
6. 某含Cl-试样中含有 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 则结果为 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g.
3 2
× 0.0500/1000× 65.39=0.00490g/mL
12. 要求在滴定时消耗 0.2 mol/L NaOH溶液 25~30mL。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篇一:分析化学答案_上册_第四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1.填空(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用符号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其水溶液ph为,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等型体存在,其中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 k/my称,它表示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越大,突跃。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愈大,lg/my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决定。
(6)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解:(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示,其结构式为hoocch2-oocch2+hnch2ch2+nhch2coo-ch2coo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na2h2y?2h2o,其水溶液ph为[h?]?ka4?ka5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0.01mol?l-1。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2++-2-3-4- 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 y4-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ph?10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1∶1。
(3) k/my称条件形成常数,它表示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lgk/my?lgkmy?lg?m?lg?y。
(4) // 也越大;在条件常数k/my.(5) 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四版极谱分析
1、极谱分析与普通点解分析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处相同点:都就是电解过程,需要外加电压才能进行.极谱分析就是控制电极电位的电解分析过程.不同点:(1) 所用电极不同极谱分析使用一个通常就是面积很小的滴汞电极,另一个通常就是面积很大的饱与甘汞电极,而一般电解分析都使用二个面积大的电极。
(2) 电解条件的特殊性极谱分析的溶液就是静止的,以利产生浓差极化,且加入了大量的支持电解质,而电解分析就是在搅拌的溶液中进行.(3)极谱分析就是利用被测物质所产生的氧化还原电流的强度来进行定量.而电解分析就是将被测离子还原为金属或氧化为金属氧化物,最后称重进行定量.(4)极谱分析就是一种微量成份的分析方法,而电解分析就是一种常量成份的分析方法.2、极限扩散电流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怎样消除这些影响?(1)滴汞电极毛细管特性的影响.汞的流速与汞滴滴下的时间都会影响扩散电流,即汞柱高度影响扩散电流.一般来说,汞柱高度每增加1cm,扩散电流大约增加2%.因此实验中应保持汞柱的高度不变.(2) 溶液组分的影响.扩散电流随扩散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溶液的组份不同,其粘度也不同,并且粘度小,被测物质的扩散系数就越大.在分析中,试液与标准溶液组份力求一致. (3)温度的影响.从扩散电流方程式可知,扩散电流与扩散系数D有关,而D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在严格的条件下,一般使用恒温装置.在实际分析中,试液与标准溶液的温度相近,故可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3、什么就是底液?底液中的成分各起什么作用?为了消除干扰与控制溶液条件而加入的各种试剂的混合溶液称为极谱分析的底液。
底液一般就是由下列几种类型的物质组成:①支持电解质(以消除迁移电流);②极大抑制剂(以消除极大);③除氧剂(以消除氧波);④其它有关试剂,如用以控制溶液酸度的试剂,改善波形的缓冲剂、络合剂等等。
4、阐明下列术语的含义:电容电流;迁移电流。
答:电容电流――电容电流就是由于汞滴表面与溶液间形成的双电层,在与参比电极连接后,随着汞滴表面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充电现象所引起的。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 方法之一。在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上, 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各科学领域中,分 析化学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材料科 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 矿物学、地质学、生理学、医学、农 业及其他科学技术,凡涉及化学现象, 在其研究过程中必用到分析化学,故 有科学技术的“眼睛”之美誉。
技原技仪 领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整理课件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 热、磁、声)为基础,借助于特殊的仪 器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由此形成各分支学科(光学分析法、电
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法、质谱
法)等。
整理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如:利用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可进行光 分 析 , 例 如 , 红 色 溶 液 可 吸 收 490 ~ 500nm波长的光,可测自来水中微量的 铁。 Fe3+ + nSCN- = [Fe(SCN)1~6]3-n (n=1~6)
整理课件
2.3 方法原理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以物 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历史悠久,也 称为经典分析法,主要是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如: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中的醋酸的含 量,依据反应为: NaOH + HAc = NaAc + H2O
整理课件
2.3 方法原理
整理课件
2.4 试样用量
方法
试样质量
常量分析 >0.1g
半微量分析 0.01~0.1g
微量分析 0.1~10mg
超微量分析 <0.1mg
试液体积 >10mL 1~10mL 0.01~1mL <0.01mL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轻工系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系统讲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即化学平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使学生较好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等知识。
(2)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及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及表示、滴定分析法的相关计算。
(3)掌握四大平衡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
(4)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化学(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4)具有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用其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_0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篇一: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思考题: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直接滴定法?答:因NH4+的Ka=×10-10,其Cka0(2)V1>0 V2=0(3)V1>V2(4)V10时,组成为:HCO3- V1>0 V2=0时,组成为:OH- V1>V2时,组成为:CO32-+ OH- V113时测Ca2+对结果有何影响?答:因为滴定Ca2+、Mg2+总量时要用铬黑T作指示剂,铬黑T 在pH为8~11之间为蓝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紫红色,终点时溶液为蓝色。
所以溶液的pH值要控制为10。
测定Ca2+时,要将溶液的pH控制至12~13,主要是让Mg2+完全生成Mg(OH)2沉淀。
以保证准确测定Ca2+的含量。
在pH为12~13间钙指示剂与Ca2+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指示剂本身呈纯蓝色,当滴至终点时溶液为纯蓝色。
但pH>13时,指示剂本身为酒红色,而无法确定终点。
3.如果只有铬黑T指示剂,能否测定Ca2+的含量?如何测定?答:如果只有铬黑T指示剂,首先用NaOH调pH>12,使Mg2+生成沉淀与Ca2+分离,分离Mg2+后的溶液用HCl调pH=10,在加入氨性缓冲溶液。
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Mg—EDTA标准溶液滴定Ca2+的含量。
实验八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思考题:1.按本实验操作,滴定Bi3+的起始酸度是否超过滴定Bi3+的最高酸度?滴定至Bi3+的终点时,溶液中酸度为多少?此时在加入10mL200g·L-1六亚四基四胺后,溶液pH约为多少?答:按本实验操作,滴定Bi3+的起始酸度没有超过滴定Bi3+的最高酸度。
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pH≈1。
加入10mL200g·L-1六亚四基四胺后,溶液的pH=5~6。
2.能否取等量混合试液凉粉,一份控制pH≈滴定Bi3+,另一份控制pH为5~6滴定Bi3+、Pb2+总量?为什么?答:不能在pH为5~6时滴定Bi3+、Pb2+总量,因为当溶液的pH为5~6时,Bi3+水解,不能准确滴定。
分析化学(第四版_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 第一章 绪论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定量分析:测量各组成的含量 结构分析: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构象
2.按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鉴定组成和测定含量
有机分析:官能团分析和结构鉴定
3.按方法原理分类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
科学技术
分析化学的作用 例如:
在工业上,原料的选择、工艺流程条件的控制、成品的检测; 在农业上,土壤普查、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
其他如资源勘探、环境监测、海洋调查、新型武器和新型材料的研制以
及医药、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都要用到分析化学 。
分析化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眼睛”,用于发现
4.按试样用量或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试样用量
常量分析
常量组分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
微量组分分析 痕量组分分析 超痕量组分分析
被测组分含量
根据试样用量划分的分析方法
方法
固体试样质量(g)
液体试样体积(mL)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
≥0.1
0.01~0.1 0.0001~ 0.01 < 0.0001
>10
1~10 0.01~1 <0.01
根据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用量划分的分析方法
常量组分 微量组分 痕量组分 超痕量组分
>1% 0.01~1% 0.0001~0.01% <0.0001%
5.按生产部门的要求分类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篇一:分析化学答案_上册_第四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1.填空(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用符号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其水溶液ph为,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等型体存在,其中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 k/my称,它表示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越大,突跃。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愈大,lg/my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决定。
(6)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解:(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示,其结构式为hoocch2-oocch2+hnch2ch2+nhch2coo-ch2coo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na2h2y?2h2o,其水溶液ph为[h?]?ka4?ka5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0.01mol?l-1。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2++-2-3-4- 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 y4-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ph?10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1∶1。
(3) k/my称条件形成常数,它表示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lgk/my?lgkmy?lg?m?lg?y。
(4) // 也越大;在条件常数k/my.(5) 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在三种氯化物沉淀上加水并加热,则PbCl2溶解,趁热将它分离。
离心冷却液后,即可析出PbCl2的白色针状结晶; 以HAc酸化溶液,加K2CrO4鉴定,如析出黄色PbCrO4沉淀,示有铅。 • ⑵ 银与亚汞的分离及亚汞的鉴定 分出PbCl2后的沉淀应以热水洗涤干净,加入氨水,此时AgCl溶解, 生成Ag(NH3)2+,分出后另行签定。Hg2Cl2与氨水作用,生成HgNH2Cl+Hg, 残渣变黑,表示汞的存在。 银的鉴定:在分出的Ag(NH3)2+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可以重新得到AgCl 白色沉淀: Ag(NH3)2++C1-+2H+=AgCl+2NH4+ 此现象说明有银的存在。
3.2 阳离子分析 要求:
1、掌握常见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组
方案的依据和分组方法
2、掌握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3、掌握阳离子的分组
总体思路是将下列24种离子:Ag+、Hg22+、Hg2+、Pb2+、 Bi3+ 、Cu2+ 、Cd2+ 、As(Ⅲ,Ⅴ)、Sb(Ⅲ,Ⅴ)、Sn(Ⅱ,Ⅳ)、 Al3+ 、Cr3+ 、Fe3+ 、Fe2+ 、Mn2+ 、Zn2+ 、Co2+ 、Ni2+ 、Ba2+ 、
• 2、铜组中各离子如何分离?如何鉴定? • 3、锡组中各离子如何分离?如何鉴定? • 4、第二组阳离子分离时为何将As(V)、Sb(V)还原为As(III)、 Sb(III),而将Sn(II)氧化Sn(IV)?如何实现这一氧化还原过程?
• 5、解释铜组、锡组分离和鉴定过程中加入各试剂的作用?
四、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
2O
△ CH3COOH + NH4++ H2S↑ △ CH3COO - + NH3+ S2-
碱性:代替Na2S
CH3CSNH2 + 氨性:代替(NH4)2S CH3CSNH2 + 2 NH3 △ 3OH-
(还生成Sx2-,具有氧化性情) NH2 CH3 C NH + NH4++ HS-
b) 用TAA代替H2S时,分离Ⅱ组的条件 先用氨水和盐酸调节试液的酸度为0.6mol· -1,加TAA并 L 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冷却后将试液稀释1倍(此时酸度接 近0.2mol· -1),再加TAA并加热10min,直至本组离子沉淀 L 完全。 说明:a、开始酸度为0.6mol· -1 L b、沸水浴上加热10min
(四)铜组的分析 1. 铜组硫化物的溶解 在分出锡组后的沉淀中可能含有PbS、Bi2S3、CuS和 CdS。沉淀用NH4Cl洗涤干净后,加6mol/LHNO3加热溶解: 3PbS+2NO3-+8H+=3Pb2++3S↓+2NO↑+4H2O Bi2S3+2NO3-+8H+=Bi3++3S↓+2NO↑+4H2O CuS与CdS的溶解反应与PbS的溶解反应相似。 2. 镉的分离和鉴定 在前述硝酸溶液中加入甘油溶液(1:1),然后再加过量的 浓NaOH,这时只有Cd(OH)2能够沉淀,其他三种离子因与甘 油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而不被沉出。将Cd(OH)2沉淀以稀的甘 油—碱溶液洗净,溶于3mol/L HCl中,用水稀释,至酸度约 为0.3mol/L,加硫代乙酰胺,如有黄色CdS沉淀析出,示有Cd2+。
1) 离子的存在形式:蓝色Cu2+,其余无色
2) 氧化还原性质:砷、碲、锡、铋
3) 络合物:一般都能生成多种络合物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八种元素所形成的离子,分成两个小组。 分成小组的根据是本组硫化物的酸碱性不同。铅、铋、铜、
镉的硫化物属于碱性硫化物,它们不溶于NaOH、Na2S、
(NH4)2S等碱性试剂,这些离子称为铜组(IIA),砷、锑、锡(IV 的硫化物属于两性硫化物,而且其酸性更为明显,因而能溶于
Pb2+ +2Cl-=PbCl2↓ (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 2) 分离条件: 在室温下的酸性溶液中(补充适量HNO3)加入适当过量 的HCl溶液,使Cl- 的浓度为0.5mol· -1 ,溶液的酸度为 L 2.0~2.4mol· -1。 L
3) 说明: a. 室温 b. 适当过量的HCl c. 酸度2.0~2.4mol· -1(补充适量HNO3 ) L
(IV的硫化物属于两性硫化物,而且其酸性更为明显,因
而能溶于碱性试剂中,称为锡组(IIB)。汞的硫化物酸性较 弱,只能溶解在含有高浓度S2-的试剂Na2S中。用Na2S处理
第二组硫化物时,
HgS属于IIB组。 采用Na2S分离,也可使用碱性TAA加热来代替Na2S。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B组硫化物与Na2S的反应是: HgS+S2-=HgS22As2S3+3S2-=2AsS33Sb2S3+3S2-。=2SbS33SnS2+S2-=SnS32-
碱性试剂中,称为锡组(IIB)。汞的硫化物酸性较弱,只能溶解
在含有高浓度S2-的试剂Na2S中。用Na2S处理第二组硫化物时, HgS属于IIB组。
采用Na2S分离,也可使用碱性TAA加热来代替Na2S。
(二)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1) 组试剂:0.3mol· -1 HCl,H2S L
2) 分离条件: a. 在酸性条件下加H2O2,氧化Sn(Ⅱ)为Sn(Ⅳ),加热除 去过量的H2O2 b. 调节至0.3mol· -1 HCl酸度 L c. 加入少量NH4I,还原As(Ⅴ)为As(Ⅲ) d. 加热,通入H2S e. 冷却至室温,稀释1倍,再通H2S,至本组沉淀完全
3. 铜的鉴定 Cu2+ 、Pb2+、Bi3+ 等能与甘油生成可溶性化 合物。Cu2+与甘油的反应的反应产物为甘油 铜,使溶液显蓝色。 如溶液显蓝色,已证明有Cu2+存在。如蓝 色不明显或无色,则取少许溶液以HAc酸化, 加K4[Fe(CN)6]鉴定,红棕色沉淀示有Cu2+ 2Cu2++Fe(CN)62-=Cu2Fe(CN)6↓ 4. 铅的鉴定 取前面得到的甘油碱溶液,以6mol/LHAc 酸化,加K2CrO4溶液,黄色PbCrO4沉淀,示 有Pb2+。
5. 铋的鉴定 取前述甘油碱溶液(保持原来的碱性)滴加在新配制的 Na2SnO2 溶 液 中 、 生 成 黑 色 的 金 属 铋 , 示 有 Bi3+: 2Bi3++3SnO22-+6OH-=2Bi↓+2SnO32-+3H2O (五)锡组的分析
1. 锡组的沉淀 在用Na2S或碱性TAA溶出的本小组硫代酸盐溶液中,逐 滴加入3mol/LHCl至呈酸性为止,这时硫代酸盐被分解析 出相应的硫化物: HgS22-+2H+=HgS↓+H2S↑ 2AsS33-+6H+=As2S3↓+ 3H2S↑ 3SbS33-+6H+=Sb2S3↓+3H2S↑ SnS32-+2H+=SnS2↓+ H2S↑
c、为什么最后酸度调在0.2mol· -1 即可? L
d、稀释1倍 e、没加NH4I、 H2O2 f、TAA 属均相沉淀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八种元素所形成的离子,分成两个小组。 分成小组的根据是本组硫化物的酸碱性不同。铅、铋、铜、 镉的硫化物属于碱性硫化物,它们不溶于NaOH、Na2S、 (NH4)2S等碱性试剂,这些离子称为铜组(IIA),砷、锑、锡
2) 难溶化合物:氯化物、硫化物、铬酸盐、硫酸
盐、氢氧化物(如AgCl、Hg2Cl2、PbCl2)
3) 络合物:Ag+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
(二)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1) 本组离子与组试剂盐酸的反应为: Ag+ + C1-= AgCl↓ (白色凝乳状,遇光变紫、变黑) Hg22- +2 C1-=Hg2C12↓ (白色粉末状)
2) 离子的价态:除Al3+、Zn2+,其余均可改变价态 3) 形成络离子的能力:较强
第三组离子不同存在形式的颜色
元素
存在形式
Fe
Al
2. 汞、砷与锑、锡的分离 在上述硫化物沉淀上加8mol/LHCl并加热,HgS与As2S3不 溶解,而锑和锡的硫化物则生成氯络离子而溶解: Sb2S3+6H++12Cl-=2SbCl63-+ 3H2S↑ SnS2+4H++6Cl-=SnCl62-+2 H2S↑ 3. 砷与汞分离及鉴定 在上述分出锑和锡硫化物剩下的沉淀上加水数 滴洗沉淀一次,然后于沉淀上加过量12%(NH4)2CO3 溶液,微热,此时HgS(及S)不溶,而As2S3则按下式 溶解: As2S3+3CO32-=AsS33-+AsO33-+3CO2↑
Ca2+、Mg2+、K+、Na+、NH4+
设计一个分离方案后逐一鉴定出来 采用的方案是硫化氢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较为完善 的一种分组方案。 主要依据是各离子硫化物溶解度的显著差异; 将常见的阳离子分成四组或五组。
一、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硫化物不溶于水 分 组 在稀酸中生成硫化物沉淀 根 氯化物溶于热水 据 氯化物 的 不溶于 硫化物不溶 硫化物溶 特 热水 于硫化钠 于硫化钠 性 包 括 离 子 Ag+ Hg22+ * Pb2+ Bi3+ Cu2+ Cd2+ IIA组 II组 铜锡组 硫化氢组 ~0.3M HCl H2S Hg2+ As(III,V) Sb(IIImV) Sn4+ II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