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 省立临床学院 急诊医学重点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课程标准

《急诊医学》课程标准

《急诊医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7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2学时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外妇儿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

它是研究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危重症医学,并且涵盖了院前院内急救、复苏学、灾害医学、中毒医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等,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通过急诊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诊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急诊临床工作是时间依赖性的,强调第一时间的诊断正确率与抢救成功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2.课程性质《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本课程实行“临岗(课间见习)一协岗(毕业实习)递进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学到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诊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在临床医学领域,急诊医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支,它处理急性疾病和创伤的紧急情况。

急诊医学的目标是迅速评估和干预患者的急性问题,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概述急诊医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主要任务、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一、急诊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急诊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处理急性病症和临床急诊护理的医学学科。

它涵盖了从评估到治疗的整个过程,以便尽快诊断和处理患者的情况。

急诊医学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干预可避免疾病或创伤导致的严重后果。

二、急诊医学的主要任务1. 急诊病人的迅速评估:当患者进入急诊室时,急诊医生首先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快速确定患者的状况。

2. 急性疾病的诊断:急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迅速确定病因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涉及到对各种急性疾病的熟悉和掌握。

3. 创伤的处理:急诊医生需要处理各类创伤,包括外伤、骨折、烧伤等。

他们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并决定是否需要紧急手术或进一步治疗。

4. 急诊医疗团队的协作:在急诊科,常常需要多个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以便更好地处理急诊状况。

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

5. 重症监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急诊医生需要提供紧急的重症监护,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生命支持措施。

三、急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 急性疾病的诊断:急诊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初步判断。

根据病情的不同,他们可能会进行X光、CT、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进一步的检查,以协助诊断。

2. 创伤的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创伤,急诊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在骨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患处固定、石膏包扎或手术治疗;在创伤性出血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止血措施等。

3. 疼痛管理:急诊疼痛的管理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或使用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重点题库

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重点题库

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问答题汇总1、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 次/分;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BUN≥20mg/dL);⑥白细胞减少(WBC<4.0×109/L);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⑧低体温(T<36℃);⑨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考虑收人ICU治疗。

2、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①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②抗菌治疗后48-72小时应对病情进行评价。

③根据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有唔系、猪普通病房或ICU、住院时间长短、肺炎的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和给药途径。

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醋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可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昔类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任何一种,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临床稳定标准①T≤37.8℃;②心率≤100次/分;③呼吸频率≤24次/分;④血压:收缩压≥90mmHg;⑤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O%或PaO2≥60mmHg;⑥能够口服进食;⑦精神状态正常。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标准①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②发热≥38℃;③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④肺实变体征或湿性罗音;⑤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以上①+②~⑤中任何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COPD严重程度分级:I级:轻度。

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有或者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救治与危重病管理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救治与危重病管理

总结词
心肺复苏术是紧急救治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通过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来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技术,通过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以恢复生命体 征。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显 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救药物与设备的使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义 、分类、处理程序和法律责任 等,为处理医疗事故提供了法 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 制和救治等,对于危重病的救 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该预案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应急管理和救治等,对于 危重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权,患者在接受急 诊救治时有权做出自己的医疗决策。
危重病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资源分配问题
在危重病管理中,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成为一 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家庭决策与患者自主权
在危重病管理中,家庭成员的参与决策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如 何平衡家庭成员的意愿和患者的自主权成为一个挑战。
危重病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救治难度大;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易疲劳;医疗资源有限 ,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解决方案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救治效率;加强患 者家属沟通,提高家属满意度;推广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程救治等。
03
急诊救治技术与实践
心肺复苏术(CPR)
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优化心脏负 荷,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衰竭是常见的危重病,需要及时 有效的救治和管理。

急诊医学知识PPT课件

急诊医学知识PPT课件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 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 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 血为宜。
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用止 血带或布条等物品在伤口近心
端结扎,阻断血流而止血。
包扎技术
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颈部、腕部、额 部等处的包扎。
螺旋包扎法
适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 大的部位,如上臂、大
鉴别诊断
0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
性胆囊炎等。
询问病史
02 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

体格检查
03 注意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异常
表现。
实验室检查
04 血常规、尿常规、淀粉酶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超声等。
05
治疗策略
06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解
痉止痛等。
意识障碍患者评估与处理
评估意识水平
A(开放气道)
清理患者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 道。
B(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鼻子,对患者口部吹气,吹气后松开鼻子,让患 者呼气。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开启AED
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 声音的提示操作。
贴电极片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 皮肤上,通常一个贴在右上胸
吸道通畅,避免二次损伤。
CHAPTER 05
心肺复苏术(CPR)及AED使用
心肺复苏术(CPR)原理及步骤
原理
通过胸外按压形成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C(胸外按压)
在患者胸骨下半部进行有力、快速的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深度至少5cm。

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7月修订,2012级开始使用)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1.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理念,在社区、农村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2.基本培养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队合作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诊断治疗以及相应的预防保健和康复知识,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理念;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思维、诊疗策略等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规定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等单位从事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治,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相关推荐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的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相关内容。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医疗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神经病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单位及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临床医疗等工作。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有科学的临床思维、诊疗策略等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理念,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卫生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科研机构及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临床医疗等工作。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院前急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院前急救也称初步急救(first aid),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

现场的最初日击者(first responder)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异物等等,然后通过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站)呼救,在进行不间断现场急救的同时等待急救医护人员到达。

院前医疗急救包括急救医疗技师所进行的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的医疗活动,其目的是维持病人的主要生命体征并尽可能快速平稳地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室。

(二)复苏学复苏学(resuscitation medicine)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复苏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气道控制(A)、人工给氧与呼吸(B)、心脏复苏(C);②进一部生命支持(ALS),其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包括复苏药物与液体使用(D)、心电图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E)、电除颤(F);③延长生命支持(PLS),主要为脑复苏。

具体来说主要研究如何在心跳骤停后,及时恢复自主循环、促进心脏复跳;及时建立呼吸通道;合理使用肾上腺素;早期、正确使用电除颤;勿早应用呼吸兴奋剂:“宁酸勿碱”,正确使用碳酸氢钠;积极防治“再灌注损伤”;和加强脑复苏等等。

(三)危重病医学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继发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如急性器官损害)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四)灾害医学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灾难是突然发生的,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同时,也使得大批人员受到伤害。

如何有效地、迅速地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防止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即研究人群受灾后的医疗急救以及灾害预防等有关的医学,叫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

《急诊医学》ppt课件完整版

《急诊医学》ppt课件完整版
如吗啡、杜冷丁等,用于缓解 各种疼痛,如创伤、手术等引
起的疼痛。
抗休克药物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用于治疗休克,维持血压和心
输出量。
解毒药物
如亚甲蓝、氯解磷定等,用于 解除各种毒物中毒,如有机磷
农药中毒等。
药物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过敏反应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 疹、呼吸困难等,预防措施包括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 予安慰和支持,缓解其紧 张、焦虑和恐惧情绪。
沟通技巧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 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 案,取得其信任和配合。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 的健康知识和护理技能指 导,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
康复期患者管理与指导
康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了解其康复需 求和目标。
状态。
03 急诊常见疾病与 处理
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处理
高血压急症
迅速降压,控制心率,预防靶 器官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
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 查,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溶 栓或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强心、利尿、扩血管,必要时 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脑卒中
快速评估病情,进行头颅CT或 MRI检查,给予溶栓、抗凝、
询问过敏史、进行皮试等。
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作用外还可能引起其他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预防 措施包括选择合适药物、控制剂量 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 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预 防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用药史、避免 不必要联合用药等。
特殊药物在急诊中的应用
抗凝药物
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或治疗已形成的血栓,需注意监测凝血

急诊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急诊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规模及设置
3
支撑 条件 (20 )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急诊专科发 展需要
相关科室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 开展全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 先进性和适宜性 科室有详细的发展规划、计划 及具体实施方案
10
医院各科齐全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5分,设施设备满足需要得5分。
10
满足需要得5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3分;具有适宜性得2分
各功能区相对独立。抢救室有与抢救床位数(≥3张)相适应的简易呼吸器(简 易呼吸器:床位数≥1:2)、监护仪(监护仪/固定抢救床位≥1:2)、除颤器、心电 图机、洗胃机、床旁摄片机、气管插管器械、床旁快速检测POCT(血气、电解 质、心梗三项、BNP/NTProBNP等),总分10分;急诊监护室拥有≥5张监护床, 有与监护床位数相适应的简易呼吸器、监护仪、除颤器、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器 械、抢救车、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总分10分;急诊诊区和观察室均有床位( ≥25张)、除颤仪、抢救车、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器械、简易呼吸器、吸氧及负 压吸引器,总分10分。全达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
教学科研水平
10
数量 学术地位
5 4
有明确的学术骨干,从事急诊专业5年且副高职称≥2人得5分,能够满 足急诊(但人数<2)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得3分。
任包括中华级杂志期刊编委、通信编委及全国青年委员:每项每人职务 得2分,(以证书为准)封顶4分不符合需要不得分。 能够掌握代表其专业方向省级先进水平的技术得1分;具有对疑难病种 较高的诊治能力,效果好得1分;评估前3年,有全国年会大会发言得1 分;评估前3年,年主持开展省级新技术新业务1项者得1分;两项2分; 评估前3年,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平均每周一次,得1分。取所有学科骨 干的平均分。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1。

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MODS的临床特征:A。

从原发损伤到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B.功能障碍的器官大多是受损器官的远隔器官;C.循环系统处于高排低阻的高动力状态;D.持续性高代谢状态和能源利用障碍;E。

氧利用障碍,使内脏器官缺血缺氧,氧供需矛盾突出。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损伤因素导致的炎性细胞激活和炎性介质释放失控是SIRS的病理生理机制。

其临床表现为体温、白细胞及呼吸、心率的异常变化。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可诊断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0.10。

4.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是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的结果,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多不属于急诊范畴。

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

急诊医学(PPT)ppt

急诊医学(PPT)ppt
总结词
紧急、高致死疾病
详细描述
急性中毒是指短期内接触各种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症状如呕吐、呼吸困难、抽搐等。对于急性中毒患 者,需要紧急救治,包括清除毒物、药物治疗等。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毒物种 类和中毒途径等,并及时进行毒物检测,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救治。
心肺复苏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紧急、高致死技术
变,需要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02
专业水平要求高
急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应对各种紧急状
况和复杂病情。
03
跨学科合作
急诊医学需要与多个学科进行合作,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等,以便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提高急诊医学水平的对策
1 2
加强培训
通过加强急诊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 技能,增强其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
急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联系
急诊医学和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主要通过改善环境 、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急诊医学则主要处理已经发生的 疾病。
急诊医生在实践中需要了解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 急诊事件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
大面积烧伤的急救案例
总结词
严重、高致残疾病
详细描述
大面积烧伤是指全身皮肤大面积烧伤,导致疼痛、出血、感染等。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紧急救治,包括 冷却、清洁创面、敷料覆盖、抗感染等。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创面情况、疼痛控制等, 并及时进行全身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救治。
急性中毒的急救案例
常见疾病的急诊处理
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创伤等常见 疾病的急诊处理原则和方法,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和病情观 察等方面的内容。

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重点!!!

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重点!!!

急诊与灾难医学一、名词解释1.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2.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3.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4.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5.淹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O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9.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5.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OBL模式下《常用急诊医学操作与解剖》整合课程建设

OBL模式下《常用急诊医学操作与解剖》整合课程建设

OBL 模式下《常用急诊医学操作与解剖》整合课程建设宋斌,林世荣1,强华2,钱欣1,郭玮,林庆明1,赵小贞(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室,福建福州350122)【摘要】“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BL )模式”下的《常见急诊临床操作与解剖》课程,采用基础医学专业小班试点,从整合课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达到促进基础临床相融合、推动早期接触临床、提高整合课程实践效果和扩大科普社会效应等建设成效,为促进医学生四“早”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广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课程整合;急诊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金项目: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17031);福建省2018年第一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KC18014)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内科/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州350001;2.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福州350122通信作者:赵小贞,E⁃mail :***************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并逐渐形成网络化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特点。

这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医学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广泛。

教育部和卫生部于2009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指出:“医学院校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 ,OBL )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2]。

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治疗要点

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治疗要点

福建省立重症医学提高班 培训课程
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
抗凝治疗
福建省立重症医学提高班 培训课程
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
抗凝治疗:普通肝素(2010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18×60/125=8.64mg/h
福建省立重症医学提高班 培训课程
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
抗凝治疗:普通肝素(2010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欧洲指南相比于国内指南,推荐尿激酶治疗剂量较大。 国内溶栓指南12小时方案:4400IU/kg负荷,以 2200IU/kg维持12小时;2小时方案: 20000 IU/kg/2h 福建省立重症医学提高班 培训课程
4.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溶栓 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溶栓
2010年中国专家共识
1.
2.
肺栓塞的诊断-辅助检查
肺动脉CTA:能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 ,是肺动脉 栓塞的确诊手段之一,但对亚 段肺动脉 栓塞诊断价值有限。
福建省立重症医学提高班 培训课程
肺栓塞的诊断策略
如何从诱发因素及症状学对肺血栓栓塞症 可能性进行评估?
83岁,男性,既往“升结肠癌” 病史,因”突发气促6小时”入 抢救室,查体:R:32次/分, BP:85/45mmHg,SaPO2: 90%,心率115次/分,律齐。 左下肢水肿。
最新指南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血栓栓塞 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仍然强调危险分层
福建省立重症医学提高班 培训课程
临床危险分层-2014年指南
2014年的欧洲指南基本沿用2008年的危险 分层方法。 除“临床特征、右心室功能不全、心肌损伤 标志物”外,建议进行“肺栓塞严重指数评 分”,并将中危患者再次分层(中高危、中 低危)

急诊心肺复苏中碳酸氢钠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与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急诊心肺复苏中碳酸氢钠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与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 清液,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乳酸及血糖指标。(4)检测并
意书。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 抽取

1.2 方法
两组静脉血,并将抽取的外周血置入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方式,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 血液流变仪检测其血清中的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纤维蛋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 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对
照组基础上采用 5% 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指标、血气分析 pH 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乳酸、血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 红细胞变形指
数(TK)、纤维蛋白原(Fib)及微循环滞留时间(MST)]。结果:研究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气分析 pH 好转率高于对照组
- 15 -
论 著 Lunzhu 《中外医学研究》第 19 卷 第 17 期(总第 493 期)2021 年 6 月
脏骤停 34 例,心肌梗死、心绞痛 19 例,各种心律失常 7 例。 两组治疗前后乳酸及血糖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3、7 d 抽取两组 3 ml 外周血,经 10 min 离心操作后取其上
《中外医学研究》第 19 卷 第 17 期(总第 493 期)2021 年 6 月 论 著 Lunzhu
急诊心肺复苏中碳酸氢钠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 与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廖星① 丁婕① 赵燊① 王晓萍①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中碳酸氢钠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与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0 月因心脏骤停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EMSS:即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医疗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2、Heimlich征象:患者被食物或异物卡喉后将会用一手放在喉部,即Heimlich征象。

3、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其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心室静止或无脉性电活动。

4、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的死亡。

5、现场心肺复苏:指采用人工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最终使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的急救技术。

6、复苏后综合征: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缺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7、脑复苏:是指以减轻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为目标救治措施。

8、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上网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还有各种休克定义都要(感染性休克)9、急性中毒: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

10、反跳:是指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经积极抢救,临床症状好转,达稳定期数天至一周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再次出现胆碱能危象,甚至发生昏迷、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很重要11、中间型综合征:是指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所引起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

因其发生时间介于胆碱能危象及迟发性神经病之间,故称为中间综合征。

12、CO中毒迟发性脑病:急性CO中毒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徦愈期,再出现神经、精神系列症状: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锥体系神经损害、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

13、闪电样中毒:如空气中CO浓度很高,患者可在几次深呼吸之后即突然发生昏迷、痉挛、呼吸困难以至呼吸麻痹,即为闪电样中毒。

14、内窒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吸收后与血红蛋白或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影响氧在组织细胞内的传递、代谢、导致细胞缺氧,称为~。

15、淹溺: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气道入口在液体与空气界面之下,因而无法呼吸空气(窒息),引起缺氧和CO2潴留。

16、淹死:因淹溺,咽喉气道发生反射性痉挛而造成缺氧、窒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者。

17、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失去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18、热痉挛:高温环境下强体力作业或运动,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和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

19、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集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

20、MODS: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心肺复苏等原发病的发生24小时以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以至在无干预治疗的情况下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综合症。

2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22、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介质过度释放,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失调,导致免疫抑制状态。

23、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2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25、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血管病变引起心排出量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综合征。

26、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于夜间睡眠1~2小时后突然惊醒、感胸闷气急,急于坐起、并企图开窗呼吸。

2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R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动有力。

29、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30、创伤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医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31、院前急救:指创伤发生到伤员进入医院前这段时间现场或转运中的救治。

32、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局部胸壁因失去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区向外鼓出。

33、多发伤:指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型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下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34、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所致机体病理生理紊乱常较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35、挤压综合征:当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被外部重物长时间挤压,或长期固定体位的自压,解除压力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37、灾害:是指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而且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事件。

38、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有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

39、渗透压:是指当溶液与水通过半透膜分隔时,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水即通过透析膜进入溶液,这种吸引力即为渗透压。

40、脱水:是在身体丢失的水分大于摄入的水分时产生。

41、低钠血症:指血钠浓度<135mmol/L。

42、抽搐:是指骨髓肌痉挛痫性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

43、高热抽搐:是急症常见的急性抽搐之一,指伴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体温>38℃,出现全身抽搐发作,持续数分钟,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44、癫痫: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临床综合征。

45、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预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46、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导致大脑抑制状态,而出现突然,短暂,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其发生较快,并随即自行恢复。

47、脑桥梗死:发病及表现为昏迷,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四肢瘫,双侧病理征阳性,常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

48、基地动脉尖综合征:发病即表现为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病灶侧瞳孔散大,似急性脑疝,四肢瘫,双侧病理征阳性。

49、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眩晕,恶心,呕吐;病灶同侧Horner征;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交叉性感觉减退。

5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升血糖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脱水、高血糖、高酮血症、酮尿、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51、阿托品化:是指应用阿托品后,患者瞳孔较前扩大,出现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心率加快、肺部啰音消失等表现,此时应逐渐减少阿托品用量。

52、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抗体升高,见于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DIC等。

填空1、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为钠,主要阴离子为氯、碳酸氢根,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为钾2、水进入机体主要是通过胃肠道吸收。

水分排泄通过四途径:肾脏,皮肤,肺脏,胃肠。

3、血钠水平是体内水容量的最好指标。

4、急诊失水最常见的原因:过度出汗,呕吐和腹泻。

5、血液净化方法可有效降低血钾溶度。

对肾功能衰竭患者应迅速采取血液透析,腹膜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6、维生素D缺乏是低钙血症的重要原因。

7、抽搐是严重低钙血症的特征8、酸碱平衡调节:肾脏调节,PH缓冲系统,肺的调节9、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碳酸氢盐缓冲系统10、酸碱平衡的估评指标(病例选择)①PH值:7.35~7.45②PaCO2:反应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指标,35~45mmHg③HCO3-④AB实际碳酸氢盐,受呼吸,代谢双重影响⑤SB标准碳酸氢盐,反应代谢性酸碱平衡指标⑥BE正常值±3mmol/L⑦AG:AG=Na+-(HCO3-+cl-)1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按时间依次为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

12、标准的胸外按压产生的心排血量仅为正常时的30%左右。

13、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相为150J或200J。

14、解除气道异物阻塞:腹部冲击法、自行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对意识丧失者的解除方法,先开放气道,看到异物,先清除,未见异物,胸外按压。

15、人工通气是溺水复苏的首要措施。

16、低温救治原则:在积极处理低体温的同时进行CPR。

17、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

18、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在临床研究中被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措施。

19、小儿心肺复苏PCPR,胸外按压与人工气道比值,单人复苏时30:2,双人复苏时15:220、成人心肺复苏CPR,胸外按压与人工气道比值,单人或双人复苏均为30:2。

21、成人心脏骤停多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小儿心脏骤停时约78%是心电静息。

22、BLS程序:①判断意识,快速判断呼吸②启动EMSS③人工循环④开放气道⑤人工呼吸⑥电除颤。

23、洗胃时,患者取头低脚高左侧卧位。

选用粗大胃管,经口腔或鼻腔向下插入50cm左右。

胃管达到24、内后,首先抽出全部胃液留作毒性分析,然后注入适量温开水反复灌注,直至回抽液清亮,无特殊气味。

25、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26、金属中毒解毒药:氨羧螯合剂、巯基螯合剂;eg,铅中毒:依地酸钙钠;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甲蓝(美篮);氰化物中毒: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有机磷:阿托品,碘解磷定,(长托宁);酒精、镇静催眠药:纳洛酮;苯二氮卓类中毒:氟马西尼27、有机磷中毒程度:轻度中毒:以M样症状为主,胆碱酯酶活力50%-70%;中度中毒:M样症状加重,出现N样症状,胆碱酯酶活力30%-50%重度中毒:除MN样症状外,还合并脑水肿、肺水肿、呼衰、抽搐、昏迷,胆碱酯酶活力<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