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教学案例2pps

合集下载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1. 引言运输技术经济学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研究运输系统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本教案将全面汇总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2. 运输技术经济学概述2.1 什么是运输技术经济学运输技术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系统中运输技术和经济效益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运输系统的组成、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素、运输成本和效益等因素,来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手段提升运输效益。

2.2 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运输技术经济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运输技术的分类和特征- 运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输需求预测和分析- 运输成本与效益的评估- 运输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运输规划和政策制定等3. 运输技术分类与特征3.1 运输方式的分类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

每种运输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分析它们的技术要素和经济效益,可以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来满足需求。

3.2 运输工具的分类运输工具可以按照载货方式、载客方式、动力来源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运输工具包括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每种运输工具都有其独特的技术性能和经济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工具可以提高运输效率。

4. 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4.1 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运输需求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差异等。

了解这些因素,并结合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运输需求。

4.2 运输需求分析方法运输需求分析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获得运输需求的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为运输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运输成本与效益评估5.1 运输成本的组成运输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主要来自于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可变成本则与运输量和距离成正比。

5.2 运输效益评估指标运输效益可通过多个指标来评估,包括运输时间、货物损耗率、运输安全性等。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一、引言运输技术经济学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对运输技术与经济的研究与分析,帮助我们了解运输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效益,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运输技术经济学的整套课件汇总教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大纲1. 课程简介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输系统的基本认识,并了解运输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运输技术和经济原理,提高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运输技术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运输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能够应用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对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运输技术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输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运输成本与效益评价;- 运输规划与管理;- 运输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老师通过授课介绍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化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小组报告,总结讨论的结果。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的质量等。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运输技术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自己的教材。

2. 课件为了辅助教学,可以制作配套的课件,包括理论知识的概述、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内容。

3. 其他学习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行业动态等,以及提供相关的互联网资源,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运输技术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 (2)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 (2)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运输经济学作为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交通运输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教学意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运输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方法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运输需求与供给、运输市场和成本等方面的分析方法•了解运输市场结构、政策和法规等相关知识2.2 能力目标•运用运输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和现象•能够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能够评估和改进运输系统的市场行为和经济效果2.3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调研、论证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3.运输市场结构和市场政策4.运输成本和技术分析5.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3.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3.案例分析4.课外阅读四、教学评价4.1 主要考核内容1.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2.期中测试3.期末考试4.2 考核方式1.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实验报告4.3 评分标准1.准确性和深度2.论证和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和论文报告的表达和组织能力五、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5.1 教材•《运输经济学》,徐传良,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参考书•《运输经济学导论》,李国良,机械工业出版社•《运输经济学概论》,于凤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5.3 学习资源•运输经济学在线课堂•研究论文和数据报告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本教学设计结合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但是教学时间安排可能会比较紧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应加强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经济学分析方法,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掌握运输需求、供给、价格等基本经济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政策、规划及其对运输市场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道路运输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运输需求、供给及价格分析。

2.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学会查阅、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3. 培养学生就道路运输政策、规划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运输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学科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道路运输事业,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道路运输的定义、特性、功能;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运输经济学概述2. 道路运输市场分析:探讨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特点、运行机制;分析运输需求、供给、价格等经济因素。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运输市场分析3. 道路运输政策与规划:研究我国道路运输政策、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运输市场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运输政策与规划4. 道路运输项目评价:介绍道路运输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运输项目评价5. 道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探讨道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安排15个课时,每周3课时,共计5周。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掌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知道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和理解,认识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历史演变,如古代的交通方式,近现代的交通发展等。

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及其原因。

2.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介绍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

3. 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探讨中国交通运输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交通运输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和问题。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建议,考察学生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教材,提供学生系统的学习材料。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交通运输业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如投影仪、电脑等,进行教学演示和互动。

4.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中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挑战,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足等。

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机遇,如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运输技术经济学案例分析

运输技术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项目名称某重型机器厂铸钢分厂二、基础数据(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生产规模为年产14000吨N产品。

产品方案为:铸钢件4000吨,普通钢锭5000吨,合金钢锭5000吨三种。

(二)实施进度本项目拟用一年时间建成,第二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生产期按12年计算,计算期按13年计算。

(三)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建设总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估算及其依据建设投资估算是根据1995年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指标》进行计算的。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2100万元,其中已含建设期利息127万元。

(2)流动资金估算及其依据本项目流动资金估算按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来估算,达产年需流动资金400万元。

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2l00+400=2500万元2.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为3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8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14%,流动资金由工商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5.5%。

3.投资使用计划2006年为建设期,2007年即达产,第一年投入额为2100万元,第二年投入额为400万元。

4.销售收入估算2007年及其以后各年不含增值税销售收入都为3966万元。

5.折旧估算本项目年折旧按建设投资的8%估算,折旧开始年为2007年。

6.总成本及费用估算原辅材料和燃料动力按企业提供数据进行估算,分别为2062万元/年和503万元/年(不含增值税)。

本项目定员为280人,人工工资按8000元/人·年计算。

制造费用系按照销售收入的1.6%估算。

管理费用系按照销售收入的2%估算。

销售费用系按照销售收入的1.6%估算。

长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根据项目还款能力计算。

7.利润预测根据新税制,增值税税率为17%,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增值税的7%和3%。

所得税率为25%。

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10%。

公益金则按5%计提。

三、设计内容1、编制辅助报表和基本报表,对该项目作出财务评价,计算各项综合指标。

运输经济技术课程设计

运输经济技术课程设计

运输经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认识运输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运输经济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运输过程中的效率与成本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运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运输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知识方面:掌握运输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理解运输经济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技能方面:具备分析实际运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的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协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运输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运输技术概述:介绍运输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运输技术概述2. 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讲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的发展历程,解读当前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探讨政策与规划对运输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3. 运输经济技术原理:阐述运输经济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 运输经济技术原理4. 运输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运输案例,如城市公共交通优化、物流配送效率提升等,使学生掌握运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运输经济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教案
教学内容: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资源使用的交替关系原理;2.机会成本原理;3.边际决策原理;4.激励产生反应的原理;5.比较优势原理;6.“看不见的手”原理;7.生产率差异原理;8.收益递减原理;9.“看得见的手”原理
资源使用的交替关系原理
第一节运输与运输经济学
(一)交通运输的地位
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有目的地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实现空间场所变动的载运和输送活动。
第一产业是直接对自然界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部门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生产的产业部门
第三产业是不直接创造物质资料,生产和生活服务
(3)运输业是经济与社会的基础结构
1)公共设施。2)公共工程。3)运输设施。
(4)运输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5)运输业的发展和状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运输的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资源开发能力提高,而且资源利用效率随之提高。
2)运输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社会的分工更加细致,分工的范围更加广泛。
3)运输的发展扩大产品销售的空间。
4)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的流通稳定社会物价,保持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
5)运输发展使得现代城市结构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扩大城市化的步伐,形成星型和放射状的城市结构,使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更加紧密。
6)国际运输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
7)运输业的发展对社会人文结构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防能力。
二、运输产品及其特性
1.运输产品的概念
是一种空间的效应,被运输对象在运输之后所处的环境和空间地点发生变化。
运输的生产消耗所投入的活劳动和设备
以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变换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运输产品的需要。运输对象本身不发生变化

轨道交通运输经济学教案(2)教学文案

轨道交通运输经济学教案(2)教学文案

轨道交通运输经济学教案(2)教案TEACHUNG PLAN课程名称:轨道交通经济学主讲教师:曾意君所属院系:经管院职称:二〇一六至二〇一七学年度第 2 学期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案教研室主任签字:教师签字:义。

1、基于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性分析2、基于成本劣加性和范围经济的自然垄断性分析3、基于网络经济的自然垄断性分析4、自然垄断的可持续性分析三、进入和退出壁垒轨道交通产业和退出具有难度,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的可转换性很弱2、轨道交通产业特性能够影响潜在进入者从政策层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轨道交通建设在资金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市场机制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进入和退出,要建立良好的资产租赁市场,使得固定资产能够转让或者出售给新运营商,这时沉淀成本就会明显减少。

如果能够培育潜在的竞争者,提高市场的可竞争性,那么进入和退出就不再只是想象的事情四、市场结构与效率所谓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1、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

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市场主体具有营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

市场主体还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产权的独立和经营权的独立。

灵活性,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对经营战略和策略进行调整,是其存在于市场的基本功能。

此外,市场主体还具有相互间的关联性、平等性、合法性等特征。

2、市场格局市场格局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这种地位和关系的出现,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

3、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就是某产业市场前几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整个市场的比例。

(1)绝对集中度分析。

案例教学在《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同时, 学 生演讲 、 辩 论 的能力 也 得到 了训 练。( 案例 下, 学 生处于 被动 的学 习状 态。 但 在运 输经 济学 中 , 由于情 能力 , 教学 法 迫使 教 师 不 断地 深入 实际 , 加 强 学 习 , 从 而 提 高了 况不 同导 致很 多 问题 出现 不 同的答 案 , 如 何 有效 引导 学生 多角度 的 认知 这类 问题 , 并增 强 学生 分析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教 师的综合 素质 。 能力 以及培 养 学 生创 新 思 维和 实践 能力 成 为运 输 经 济学
通过 采 用案例 教 学 ,让 学生根 据 案例 去查 找相 关 的资 料 , 0 引言 学 生 g己要 不 断地 努力 , 进 而 在传 统 的教 学观 念 中 , 把 教 学看成 是将 知识 灌 输给 学 为 了寻 找解 决 问题 的答 案 , 使 学生 获得学 习的积极 性和 动力。 ( 案例教 学法在 一 定程 生。 而 对于学 习者 来说 只是 对书 本上 的知识 进行理 解和 记 提升 了学 生 的表 达 能力 、 思 维 能力 , 以及 查 阅资 料 的 忆, 教9 币的职责 就是 “ 传 道授 业解 惑 ” 。在 传统 的教学模 式 度 上 ,
和运用 。 进 行案例教 学 的过 程 中, 往往 是学生具 备 了一定 的 而学 生从知 识 的被动 接 受者转 为主 动学 习知识 。 《 运 输经 济 学》 案例 教学 的思 路是 首 先 由教 师针 对运 基础知 识 , 并 掌握 了相 应 的分析 技 术 , 按 照教学 目的 , 以及 根据 相 关 的要 求学生 开 根据教 学 内容 的相 关要求 , 在 教 师的策划和 指导 下 , 通过 采 输 经济 学相 关章 节布 置一 个 案例 , 然 后进行 小 组讨 论、 课 堂讨 论 , 最 后 由教 师进 用典 型的案例 , 对特定 的事件 进行 还原 , 让 学生们 通过 独立 始查 阅 资料 , 需要将 课前 准 思 考或者集体 协作 的方式 对案例进 行研 究和 分析 ,不断培 行 点评 和 总结等 。在 进行 案例 教 学过 程 中 , 课堂教学、 课 后 总结 进行 结 合 , 在 这 个 过程 中 , 学生 通 养发 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同时 , 还 能够培养 备 、 取 长补 短 , 一 方面增 长 了学识 , 提 高 了思 维 能 学生 的管理理 念、 工作作 风 、 沟 通能力 , 以及协作精 神等。 在 过 集恩 广 益 , 当前 的教学 模 式 中 , 案例 教 学作 为一种 目的明确 、 务实, 且 力 : 另 一 方面 培养 了学 生竞 合 的技 能。 行 之有效 的教学模 式 , 这种 教学模 式 因以行 动为导 向 , 而受 对《 运输经济学》 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 : ( 1 ) 案 利 用课 余 时间 学 到 越来越 多的人们 的追捧 和青 睐 ,被 认为是 引领 未来教育 例 布 置。 教 师需要 事 先对 案例 进行 布 置 , 生 需要反 复阅 读 案例 , 查 找相 关资料 , 进 行小 组讨 论 , 做 好 方 向的成 功 的教育模 式 , 该 教学法 曾经风靡 全球。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教材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教材

2 运输对经济的部门影响研究
M
Tf Pa
A
H Pb
B
2 运输对经济的部门影响研究
1运输-贸易-经济增长
• 运输是贸易基础 • 运输条件改善促进贸易量的增长
2 运输对经济的部门影响研究
1运输-贸易-经济增长
• 运输是贸易基础 • 运输条件改善促进贸易量的增长 • 贸易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 GDP=C+I+G+(X-M)
租金
商业竟租线
穷人竟租线 富人竟租线
最高竟租线
商业区
新商业区
穷人区
富人区
距市中心距离
市中心交通管制下 城市用地中不同群体的竟租线
推荐阅读文献
1.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 间溢出效应研究
2.徐永健,现代港口与城市发展
净出口
2 运输对经济的部门影响研究
2运输-产业-经济增长
• 直接效应: 运输业自身 经济总量 • 间接效应: 运输业 相关产业 经济总量 • 诱发效应:
前向产业
运输业
后向产业
前向产业
c
运输业
后向产业 运输对成本影响
平均供货成本 平均运输成本源自平均生产成本q2 q3 q1
q
前向产业
运输业
后向产业
2 运输对经济的部门影响研究
2运输-产业-经济增长
• 直接效应: 运输业自身 经济总量 • 间接效应: 运输业 相关产业 经济总量 • 诱发效应: 直接+间接 乘数作用 经济总量
前向产业
运输业
后向产业
2 运输对经济的部门影响研究
部门影响的实证分析
相关分析 弹性分析 增长率计算 回归分析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学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分析运输经济问题、解决运输经济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掌握运输市场需求、供给、价格、效率等方面的知识;4. 培养学生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运输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运输市场需求分析3. 运输市场供给分析4. 运输价格与收费制度5. 运输资源配置与效率分析6. 运输政策与规划7. 运输企业经营与管理8. 国际运输经济与合作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实例,阐述观点;2. 讨论:组织学生就运输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4.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相结合;3. 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运输经济学》教材;4. 参考文献: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报告、政策文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比40%;3.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占比30%。

教学案例:案例一:某城市地铁票价调整分析1. 背景:某城市地铁票价自地铁开通以来一直未进行调整,但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地铁设施老化、运营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缓解运营压力,地铁公司计划进行票价调整。

2. 分析:本案例可以从运输市场需求、供给、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地铁票价调整对乘客出行需求的影响;其次,分析票价调整对地铁公司运营收入的影响;最后,分析票价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

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

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标题: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引言: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交通运输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问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他们对于运输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论1. 运输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3.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运输需求和供给分析1. 运输需求的决定因素2. 运输供给的决定因素3. 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分析4. 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分析三、运输成本分析1. 运输成本的分类2. 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3. 运输成本与规模经济的关系4. 运输成本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四、运输市场结构与竞争1. 运输市场的市场结构分析2. 运输市场的竞争形式3. 运输市场的竞争策略和影响因素五、运输政策与规划1. 运输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 运输政策的工具和措施3. 运输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方法4. 运输政策和规划的评价方法六、运输效率与可持续发展1. 运输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指标2. 提高运输效率的途径和措施3. 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4. 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七、案例分析1. 运输经济学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2. 运输经济学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3. 运输经济学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他们将培养运输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或从事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本教案内容包括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方法、需求与供给分析、成本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政策与规划、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案例分析。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对运输经济学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
本章重点:1.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2.运输需求生成
本章难点:运输需求分析的复杂性
教学目的:1.通过从需求角度去理解运输、运输产品或服务
2.了解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3.掌握运输需求的生成
4.了解运输需求分析的复杂性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为主
运输需求是一种由其他经济或社会活动派生出来的需求,运输需求函数(或曲线)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商品产地的供给函数和销售地的需求函数(或曲线)推导出来。

但现实中,在多个商品产地和销地并存而且有多种可替代运输方式的情况下,运输需求以及运输市场上的供求均衡都会呈现十分复杂的状态。

第一节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运输需求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的变化。

运输总支出提供了运输需求的一部分重要信息,但并不是全部,因为它不能告诉我们运输量随价格的变化情况。

人类为什么需要交通运输归结为七个原因: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2)大工业既需要从各地获得多样化的原材料,也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去开拓远
方市场;
(3)优良的运输系统有助于实现由技术创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与销售以及
研究与开发活动支持的规模经济;
(4)运输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与军事角色;
(5)良好的交通是增加社会交流与理解的基础,并有助于解决由于地域不同而
产生的问题;
(6)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在机子的居住地点、工作地点以及日常购买、休
闲地点之间可以做出更多的选择和安排;
(7)现代交通有助于国际文化交流。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学授课对象:同济大学运输管理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 掌握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析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一、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 运输经济学的概念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运输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运输经济学的核心原理2. 运输经济学的分析方法3. 运输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三、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1. 运输业发展政策2. 运输成本控制3. 运输效率提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运输经济学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二、讲解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 运输经济学的概念- 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政策的学科。

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运输企业、运输市场、运输政策、运输技术等。

3. 运输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需求、运输供给、运输价格等。

三、讲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运输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效率原理、公平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等。

2. 运输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法等。

3. 运输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运输政策制定、运输企业管理、运输市场分析等。

四、讲解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1. 运输业发展政策- 分析我国运输业发展政策,探讨其对运输经济的影响。

2. 运输成本控制- 介绍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分析成本控制对运输企业的重要性。

3. 运输效率提升- 分析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运输效率的措施。

五、课堂小结1. 总结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强调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输经济学在运输企业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输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第2讲 运输经济学问题PPT课件

第2讲 运输经济学问题PPT课件

11
3
9
2
4
10
B2
B3
(2)
4
(1)
1
6 (12)
6
5
B4
10
8
5
B4
3 (-1) 3
6
产量 7 4 9
B1
B2
A1
3
11
A2
1
9
A3
7
4
B1
B2
A1
(1)
(2)
A2
3
(1)
A3 (10)
6
销量
3
6
B3
3
2
10
B3
4 1 (12)
5
B4
10
8
5
B4
3 (-1) 3
6
产量 7 4 9
B1
B2
A1
约束条件
x 11 x 12 x 13 x 14 7
x
21
x 22
x 23
x 24
4
x x
31 11
x 32 x 21
x 33 x 31
x 34 3
9
x
21
x 22
x 32
6
x
31
x 32
x 33
5
x 41 x 42 x 43 6
x ij 0
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B B 单 销
(1)
(2)
A2
0
(1)
A3
(10)
0
销量
3
6
B3
B4
产量
0
0
7
4
0
(-1)
(12) 0

《交通运输经济》学习指导二

《交通运输经济》学习指导二

《交通运输经济》网络学习指导二第四章运输供给(6课时)第一节运输供给的概念与特点一、运输供给的概念(掌握)1、一种物品的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两个层次的概念:微观层次上表示一家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的数量;宏观层次上指市场中的所有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愿意提供的物品总量,又称市场供给。

2、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从微观层次上,单个运输生产商所愿意提供的运输产品的数量与该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有关;从宏观层次上,运输产品市场总供给取决于市场中该运输产品生产者的数量和每个厂商所能够和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3、运输供给包括的内容(掌握)1)运输供给的数量通常用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来表示,以说明运输供应商所能提供的运输产品的数量和规模。

2)运输方式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3)运输布局指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在空间的分布和活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

4)运输管理体制表明了运输业发展的结构、制度、资源配置的方式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二、运输供给的特点(掌握)1、运输产品不可储存性运输业提供的产品是旅客或货物的位移,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运输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因此,运输产品不可储存,只能储存运输能力。

2、运输供给的整体性表现在:一是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设备能力相互匹配,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是运输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

3、运输供求不平衡性运输供求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不平衡。

4、运输供给的部分可替代性运输供给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和多个运输厂商的生产能力共同构成的。

由于运输产品的核心是提供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因此,运输产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在同一方向、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经济特征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就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态势。

同时,由于运输产品对各种条件的要求不同,使得不同运输方式或同一运输方式中不同运输企业间运输产品的替代性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又使得每种运输方式间或同种运输方式中具有差别的运输服务都可能在某一领域的运输供给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二:
武宁路—中山北路交叉口及周边区域交通改善设计研究
杨晓光马万经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二、改善方案
三、方案评价分析

交叉口现状渠化方案评价
交叉口信号周期227s,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评价结果如下表:
进口方向通行能力
(pcu/h)
流量
(pcu/h)
饱和度
平均延误
(s)
东直+右2704 1399 0.52 39.83
左1120 435 0.39 41.52

直938 799 0.85 84.96 西直2704 1633 0.83 60.36
左1120 980 0.88 71.75 北
直938 575 0.61 67.53 总计9524 5761 0.88 60.02 注:表中未对不加控制的右转车进行评价
现状问题分析
1)交叉口内车流交织严重,最严重的交织如下所示:
严重的合流
上匝道的直行与
下匝道直行的交织
改善方案
•将中山北路东新支路至曹杨路一段定为自行车禁行路段,自行车道改为机动车道,利用东新支路与曹杨路将禁行路段的自行车分流到与之平行的凯旋北路上。

凯旋北路定为自行车专用道。

在进行武宁路——中山北路交叉口有序化设计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考虑在该路段设置公交车专用进口道,以体现公交优先的交通总体发展战略。

对设计区域内相关联的5个交叉口进行协调设计。

1)武宁路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
曹杨路









路车道功能划分标志


车岚






岚皋路



车道功能划分标志
2)武宁路交叉口渠化图
公交车
岚皋路
内环高架
岚皋路岚皋路
曹杨路内环高架
曹杨路
曹杨路
3)武宁路—中山北路交叉口配时方案
行人相位150
第二相位西向直行仅限于第四直行车道,第三相位西向直行不包括第四直行车道。

高峰配时Ge(s)
注:28
40
20
34
15
非机动车相位机动车相位
(1)
(2)
周期时长Co(s)
(4)
(3)
(5)
4)自行车交通区域组织图



建议打通的支路
凯旋北路
非机动车专用道




自行车上行路线
自行车下行路线
自行车沿人行道推行路线自行车支路沟通路线
中山北路2605号
中山北路2701号
武宁路
转移非机动车交叉口
中山北路2900号
曹杨路
武宁路与曹杨路口协调控
制方案
A
B
A
B
2
8
k
m
/
h
3
3
k
m
/
h
武宁路
时间(秒)
0150
曹杨路




相邻交叉口协调控制示意图
东西直行相位
北向左转相位
东西直行相位
调头车道相位
33
106
41
114
26439
43
17
643350
三、方案评价
现状与方案通行能力、饱和度比较
通行能力(pcu/h)饱和度方案131200.69
现状90931
改善效果+31%-31%
-66%+6%
-67%-84%-36%
50100150200250300平均排队长度(米)

叉口总平均排队东进口西进口北
进口南
进口现状与方案平均排队长度比较现状平均排队方案平均排队
-57%+2%
-58%-75%-38%
20406080100120140160车均延误(秒)

叉口总平均排队东进口西进口北
进口南
进口现状与方案车均延误对比
现状车均延误方案车均延误
上海市中山路~武宁路交叉口现状现状
上海市中山路~武宁路交叉口改善后
改善方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