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山水城市

合集下载

回归与超越从心中的山水到山水城市的营造--论王澍和马岩松的建筑风格的同与异

回归与超越从心中的山水到山水城市的营造--论王澍和马岩松的建筑风格的同与异

2020年第3期总第141期No.3,2020General ,No.141福 建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Fujian Radio & TV University中国人居理想中的山水思想,是让人居环境直接融入自然环境中,并与之和谐相处;退而求其次,作为城市人居理想的园林思想,则是把大自然里的山水元素或意象,搬进园子、庭院中,通过模拟自然形成微缩的山水景观。

作为在国际上知名的两位中国建筑师,王澍和马岩松的建筑风格都深深地刻上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思想的烙印。

他们的作品风格独具,特征鲜明,可辨识度高,具有各自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

一、回归山水园林的理想:道法自然(一)道法自然与人法自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然一词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为造化任运之自然,其二为天地万物之自然。

正如推崇陶渊明的李白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们既可以解释为由大自然雕琢出来的,也可以理解为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去除了人工雕琢的痕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到底是人法自然——既是人对自然的仿效,又是人对自然的顺应。

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朴素的情感,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和自然的一种情感上的关联,在西方是没有这种概念的”。

[1]在西方传统中,只有人与人之间才可以发生情感联系,哪怕是人与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之间也能发生情感联系。

而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并不直接发生情感联系。

只有在当代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兴起之后,人们才开始清算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并认可人对环境、对自然单向性的责任关系,从而导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二)王澍的“大山法”与马岩松的“非线性”建筑王澍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造园艺术中获取了大量的养分和灵感,他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对中国山水园林的思考。

他认为,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

MAD马岩松-南京山水城市-文档资料

MAD马岩松-南京山水城市-文档资料

人造自然
ARTIFICIAL NATURE
自然与人工
NATURE VS ARTIFICIAL
72.000 sqm 50 floors
小型家庭办公室 SOHO 55.200 sqm
酒店式公寓 SERVICE APT 40.500 sqm
酒店 住宅 商业 办公室
办公室 OFFICE 55.200 sqm
山 水 之 南城 京
NANJING NANZHAN MAD ARCHITECTS
总平面图
MASTERPL AN
基地
SITE
CAR PARKING ENTRANCE TRAFFIC FLOW
PEDESTRIAN
AREAS
交通分析 图
TRAFFIC ANALYSIS
小型家庭办公室
SOHO 55.900 sqm max height 120m
小型家庭办公室 SOHO 45.200 sqm
酒店 HOTEL 35.000 sqm
办公室 OFFICE 60.500 sqm
PLOT A+B
3期 PHASE 3 PLOT A+B 168.000 sqm
2期 PHASE 2 PLOT C+D 129.900 sqm
1期 PHASE 1 PLOT E+F 141.700 sqm
ROPPONGI HILL - TOKYO
1期
PHASE 1
高端商店 国际大 牌奢侈品店 饭店
HIGH END SHOPS INTERNATIONAL LUXURY BRAND SHOPS RESTAURANT
长剖面
LONG SECTION
短剖面
SHORT SECTION

马岩松山水城市设计理念资料

马岩松山水城市设计理念资料

马岩松:让中国城市寻回“山水”精神马岩松:让中国城市寻回“山水”精神建筑设计师马岩松提“山水”并不是想复古,而是力图超越技术层面的各种概念,去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精神性的东西。

“一个没有思想的建筑师让开发商难受,一个有理想的建筑师让开发商更难受。

”谈及与建筑事务所MAD创始人马岩松的合作,开发商骏豪地产集团董事总裁张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双方合作的大型综合项目“中央公园广场”今年4月刚刚破土动工,选址北京市朝阳公园南岸的黄金地段,计划于2016年落成。

该项目是“有理想”的马岩松对其正在坚持探索的“山水城市”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

在MAD的主页上,对此项目有如下描述:“通过人工与自然景致的和谐营造,探索现代都市的人居理想。

”在其设计示意图上,能看到一片形似山峰、高低错落的建筑群,造型迥异于棱角方正的传统高层建筑,在北京东部高楼林立的天际线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今年39岁的马岩松,已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建筑师之一,也是各类国际项目、论坛展览和学术交流的常客。

他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及Samuel J.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毕业后曾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到中国创建了自己的北京MAD建筑事务所。

2006年,马岩松参与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拿出一个完全隐匿了刚硬笔直的线条、在不同高度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的设计方案,意在使不同高度的楼层对应的景观各异,强调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出都市人对自然的憧憬,一举中标。

这次成功,使他成为首位在国际上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建筑师,从此蜚声国际。

这栋大厦因线条柔美,后来被人命名为“梦露大厦”,相继包揽了“2012年度全球最佳摩天楼”(全球房地产调查机构安波利斯[EMPORIS]评)、美洲地区高层建筑最高奖(世界高层建筑与人居环境委员会[CTBUH]评)等一系列国际奖项。

浅谈马岩松关于人与自然的建筑

浅谈马岩松关于人与自然的建筑

血理姑朦霭T search浅谈马岩松关于人与自然的建筑汪晓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马岩松是在国内建筑领域率先提出“山水城市”的青年建筑师,他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注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马岩松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化”的建筑,将自然呼吸与绿色生命引入高层建筑中,打造绿色立体城市,让自然重新融入未来的高密度城市;二是“情感化”的建筑,人的情感与建筑联系起来,才能在建筑完成时带动人们的记忆与想象,改变人的生活,让人们既能找回过去又能畅想未来;三是“村落化”的建筑群,传承了中国对建筑群体和空间序列追求的传统,把过去人们生活在山水之间村落中的意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气质贯穿于其中。

关键词:马岩松;自然;情感;山水城市;村落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0-0001-031背景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中国的改革开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经贸组织(2001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的腾飞带来的是城市的急速发展,全国各地大兴土木。

正如20世纪之交,大火之后急需建设的芝加哥,活跃着大批建筑师建造了大量的商业建筑,21世纪之交的中国也有着同样的境况,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栋又一栋的商业大厦拔地而起。

马岩松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建筑的。

马岩松岀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他的父母都是环保工作者,这让马岩松一直就有一种想要贴近自然的想法,从大二的设计作业紫竹院公园里的冷饮店到后来留学美国所做的一些作品,再到近期MAD的设计,只要是发自于马岩松内心的,都是与自然相关的。

⑴1993年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建筑师包泡在看过马岩松的一系列作品后,向他推荐了钱学森先生的相关文章。

钱学森先生关于城市建设的思想以及早期马岩松对路易•康所崇尚的自然所产生的共鸣,推动着他开始在“山水城市”的思想上做实践。

浅析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以马岩松的“山水城市”为例

浅析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以马岩松的“山水城市”为例

浅析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以马岩松的“山水城市”为例摘要: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似乎都只关注文化中的那些具有实质性的东西而忽略了精神,但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内涵反而才是让文化称之为文化的灵魂所在。

马岩松,作为希望他人称呼自己为对历史有情感的建筑师,则用其具有灵动感的建筑语言,给人们展示了文化在建筑中保留和展现的新方法。

将“山水城市”概念,和具有人文精神的,自然功能性未来城市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带有韵律感的狂想,为中国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马岩松建筑设计历史情感山水城市设计理念前言: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将原建筑的文化内核融合在新生建筑中。

在抽象层面上来看,那些在历史的沉淀中保存下来文化内核就是“新”物质,马岩松也不过是在“新”上加新,用其“山水城市”的概念为历史代言,传达历史的感情,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带入到设计中,为建筑提供新思路,新形式。

尽管在部分人看来,马岩松的一些建筑太过于空想,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马岩松的设计中,那些充满韵律的线条,能真真实实地让人们在无意识中进入中国特有的“美”的空间内。

一、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在北京胡同长大的马岩松,像是被北京的人文精神所雕刻的人。

在那种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使其对历史沉淀中形成的文化有着特别的感情。

在马岩松看来,正是因为那些古代的哲学理论以及生活背景的存在,才使得这个城市有了独特的韵味。

这种理念和Thomas Heatherwick的“本土概念[1]”设计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以文化来编写建筑的基因。

在Thomas Heatherwick看来,“不管是国外设计师的作品还是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一定要与本土的文化形成某种对话,这样的建筑才是有生命力的[1]”。

此外,中国建筑大师何镜堂的“两观三性”的理念在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想法:建筑要集合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一体。

从“天人合一”哲学观角度谈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

从“天人合一”哲学观角度谈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

从“天人合一”哲学观角度谈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摘要:设计文化是建筑工程设计者自身理念的外显,那么"人与建设是什么样一个联系?"、"建设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等都是有关建筑学的先决课题,这就是对我们每个建筑工程设计者人文主义关注的直接体现。

这些建筑会留存在后代,也同样会向子孙后代发出信号——在这个社会怎样对待人与自然。

在这个层次上,其实所有建筑最后都可能成为观念的遗产。

中国传统城市里面,把自然和人的精神相结合起来,包括很多文学作品,书画等。

马岩松希望建筑应该更贴近生活和自然。

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住宅和自己生活的空间有想法,有诉求。

马岩松觉得建筑师是未来的代言人,也是文人,他对现实充满着批判,但是在这种批判的情绪下和观察一下,他又对未来有一个展望本文要从“天人合一”哲学观角度谈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以及他理念的实践,影响。

关键词:"天人合一" "山水城市" 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引言:说起马岩松,首先想起的便是他所提倡的"山水城市"这后面透出的是"天人合一"[1]的观点。

马岩松告诉建筑师们要"创造自然"。

这一提法体现了他对建筑理念非常精准、精确的把握,这是他在经历了山水城市、山水建筑的深层次思考和实践后得出的结论,"建造自然"是建筑师的职责。

马岩松认为,世界大都市的千篇一律,其他国家工业革命之前的现代城市中,都在在追求着权利和金钱,而正是这些对权利和金钱的追求使得这些现代大中城市也都趋于千篇一律。

在这个状况下,自然也成为了人们一种奢望的话题。

未来的现代城市,应当是谈论人的精神世界与山水自然的。

人与自然、风景、天人合一,而这种定义恰好也符合东方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概述"天人合一"思维是我国古代对待社会社会关系的基础心态,而真正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主张的却是我国北宋的地理学家张载。

山水城市精神1000字马岩松

山水城市精神1000字马岩松

山水城市精神1000字马岩松
山水城市精神是指在城市发展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种理念。

它强调了城市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同时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山水城市精神的核心目标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它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性,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同时,山水城市精神还推崇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除了环境保护之外,山水城市精神也着重强调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它鼓励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空气,以促进身心健康。

同时,山水城市精神还倡导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关注公民素质的培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实施山水城市精神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城市规划和环保监管,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

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市民应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中,并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与文明行为的树立。

总之,山水城市精神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人文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可以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让人们享受到更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马岩松:保持思想的清贫状态_名人故事

马岩松:保持思想的清贫状态_名人故事

马岩松:保持思想的清贫状态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之一,马岩松眼里的成功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他最想做的,就是用他的想法改变城市。

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的他,特别喜欢老北京的山水。

不久前,他读到了钱学森先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几十封关于中国城市规划的珍贵书信,钱老设想的“山水城市”理念和他的“高密度城市中的自然”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有了重庆市中心385米高的“城市森林”,有了海南地标性建筑三亚凤凰岛……马岩松给人的感觉总是风风火火、咄咄逼人。

如果你翻看2006年、2007年的报章杂志,会在各种栏目上见到马岩松酷酷的身影和拽拽的言论。

的确,他仿佛一直是个另类。

从当年北京胡同里那个捣蛋王开始,马岩松就丝毫不会掩饰自己观点的与众不同。

当被记者问到“如果像大多数建筑设计师一样,到四五十岁才有机会成名,你会怎么样?”时,语调慢悠悠的马岩松却脱口而出:“我不可能像大多数人一样!”10年前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后,他就赴美留学亚利桑那大学。

亚利桑那大学还没毕业,他就毅然跳到了耶鲁;耶鲁毕业后,同学们大都到薪水高的大公司工作,他却跑去大师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做报酬微薄的实习生;回国后,见到国内的建筑设计师们都忙着到处出差、满大街盖楼的时候,他没有卷入这样的潮流,而是埋头去参加国际竞赛、竞标。

蛰伏两年后,30岁的他终于以设计加拿大多伦多标志性建筑“梦露大厦”一举成名,携“中国设计师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的光环,在国内建筑界后发而先至,他的MAD事务所成立仅5年便度过了创业挣扎期,国内外客户纷纷慕名而来。

人们错愕之余又恍然大悟,觉得他有野心,会计划,爱冒险,会炒作,走捷径。

他的所作所为,的确跟大多数人“不一样”。

但是,面对渴望讨教“设计成功之路的秘籍”的记者时,马岩松有些无奈:“这些只是外人回过头看到的现象,其实当初做每个决定的时候,怎么可能特别设计、提前预知?相反,我属于决定非常果断的人,追随最初5秒钟的直觉,不会做太多权衡和考虑。

以“山水城市”为例谈马岩松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山水城市”为例谈马岩松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山水城市”为例谈马岩松的建筑设计理念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艺术审美准则,在这种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也正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建筑能否寻找到一个新的模式以应对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已成为关键问题。

很多艺术家也尝试着从自然界中获得灵感,将建筑的形态与自然特性相结合,期待着在拉近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能把自然特性赋予建筑设计的形式当中,使建筑更容易应用于当今社会。

“山水城市”理论,以丰厚的思想内涵,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提供思路。

马岩松所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为中国未来城市建筑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定义。

关键词:马岩松自然山水城市理想山水意境前言:“山水城市”这一概念,最出设想是由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所提出。

中国城市在当时的建筑是相当大规模笼统的,其所主张的城市概念主要是构建以中国山水意象为主,注入精神文化,给人以脱离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印象。

“山水城市”是让人们在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产生情感的联系,这是富有理想主义的构想,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和发展。

马岩松倡导的“山水城市”模式,将现代城市与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相结合,将城市建筑赋予人文精神。

强化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山水意境的意境传达,使其精神内涵得到丰富与传承,促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一、山水意境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古人寄情于山水的文化活动一向通过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更是寄托理想的精神载体。

在当代设计中,将山水意境融入建筑是当代设计师的情感表达手法。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是属于中国独具一格的文化标识,“画中有画,意中有意”,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意象美的感悟。

这种传统自然山水观念是中国长久延续和沉淀的,时至今日都地影响着每个人对意象的思考。

当代设计师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的美学认知和空间表达的认识,将其中的画面表现手法和意象创造手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与中国建筑相融汇的独特意境美感。

人本主义理论背景下解读诗人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

人本主义理论背景下解读诗人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

人本主义理论背景下解读诗人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摘要:人本主义理论以个人思想为出发点,关注人们的情感、兴趣、动机、情绪的发展规律,注重对人们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和共情,以顺应人们的生活、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来开发人们的潜能、从而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对设计所起的作用。

人本主义运用到设计之中使设计师遵循自己的情感、需求、兴趣、文化,完成独一无二属于他们自己的设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研究西方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就提出,城市建设需要融入东方文化的设计元素,对于中国城市设计可能出现的“千城一面”,马岩松在结合中国人、中国文化,做属于中国人自己使用的建筑时,所做的事情,马岩松所做的就是如何突破。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与自然、人与情感正文:一、什么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对人类的自然界定进行了探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是一种自然的实体,而非社会性的实体。

人类之常情,人类之本,即人类之本。

一切生物都有一个内在的倾向,即自然的人和动物的自然属性是不同的,是可以有促进的,也可以提高身体的。

人类与动物本能不同的本能需要不同,相信发展自我潜力的生理和安全模式,强调人类的潜力决定着人类的基本需求。

然而,他们也认识到,天赋的基础需求——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相信,不管是善良或中性的,其实质的需求都是人。

恶不是人的本性,它是人的基本需要受挫折、文化环境不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扩大成熟热的动力,是人类成长来自个人自身的需求。

马斯洛相信,“一种倾向,即便是他们的潜能得到实现,他们渴望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的需求是“--个人可以成其事,则必成其事,自已之性,则必忠其身”。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达到、保持并强化有机体的潜力。

二、人本主义理论与马岩松设计理念的关系钱学森先生表示,他希望能在诗意和绘画的同时,打造一座兼具现代功能的城市。

马岩松:中国需要真正的城市规划师

马岩松:中国需要真正的城市规划师

马岩松:中国需要真正的城市规划师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以及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

曾经在伦敦的扎哈。

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

马岩松2004年回到中国并成立了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同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马岩松是首个在海外赢得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师,也是30岁就在业内功成名就的天才式人物。

他一直不认为建筑设计就是盖出那些四四方方的砖瓦房子,也不认为想法怪异才是评价建筑的标准。

他认为设计理念中,将人与自然巧妙相融,才是一个城市应该有的形态。

城市规划、绿色环保、和谐发展,他对此有着自己的想法,也在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对于城市的理解。

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规划设计马岩松的成名之作,是加拿大的“梦露大厦”。

这座有着玛丽莲·梦露般性感身材曲线的住宅公寓,彻底颠覆了社会对于城市的概念。

他并不认同当下一个城市盲目追求所谓的摩天大楼,“每一层都一样,不停地重复,越高越好,这又有什么意义?”马岩松眼里,建筑设计师不是设计一座孤立的大楼,而是考虑如何让建筑、城市、人、环境真正成为一体。

“我希望让城市大型建筑里面的人有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为建筑而建筑。

” 如今的马岩松,更多的是在探讨如何建造一座城市。

在他的眼里,中国没有真正的城市规划师,而中国的大城市也正在失去自己的文化,成为不断重复建设的楼群而已。

“其实中国不是没有城市规划师,而是他们没有做他们应该做的事。

”马岩松向记者说道,中国城市规划的一模一样,许多地方还不停地重复,城市规划师缺少做研究的时间,致使许多城市失去了时间的沉淀和检验。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充满了矛盾、冲突,这是城市魅力所在,我们需要让城市真正的魅力在建筑中得以体现。

”马岩松曾经给中国很多地方做过建筑设计,正在施工的“北部湾一号”是他在广西桂林的一次理念展示。

这个小区就是一个微型城市,整栋建筑像一座假山,有几千户人住在这假山里面,假山外面全是绿化平台,让人完全置身于人工的“桂林山水”之中。

简析山水城市理念在MAD作品中的运用

简析山水城市理念在MAD作品中的运用

简析山水城市理念在m a d作品中的运用黎治麟(南宁市第三中学,广西南宁530021)[摘要]本文主要对马岩松及M A D的山水城市理念进行探究,寻找山水城市的概念,基于对駿豪•中 央公园广场与北部湾一号的了解上,主要讨论了山水城市理念在建筑作品中的运用,最后思考了山水城市概 念的含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Q[关键词]山水城市;马岩松;m a d;駿豪•中央公园广场;北部湾一号文章编号:2095 -4085(2019)02 -0033 -02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 的概念,比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等,其 中有许多理念都提到了自然与生态等元素,“山水城 市”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马岩松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大量采用了山水城市的理念,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

山水城市作为一个追求自然的城市理念,能够让城市 在钢铁丛林中找回人与自然和谐的感觉。

对我们来 说,探究山水城市,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城市概念,更是在思考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1文化环境1.1背景“山水城市”这个概念并非马岩松首先提出,而 是由钱学森第一个构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 有的概念[1]。

当时,大规模的水泥盒子形的建筑出现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中,钱学森对现代建筑的这种重复 与抽象进行了批判,认为城市被方方正正的高楼大厦 包围着,失去了灵魂。

同时,他对中国建筑提出了一 些新的思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基于中国山水精神的 “让人们离开自然,回归自然”的城市模式。

而马岩 松先生在长期的建筑设计实践中也关注到中国建筑大 量涌现,但是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细节并不令人满 意,似乎缺乏一种内在的灵魂。

因此他提出山水城市 的理念,并将这个理念结合到自己的建筑作品中,两 个巨人的思想不谋而和。

之后马岩松创办的MAD建 筑事务所继续遵循这个理念,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 “山水城市”内涵的优秀建筑作品。

1 2 概念“山7)^市”是在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 合一哲学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概念。

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

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

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摘要:现如今在设计领域里,建筑设计尤为之重要。

在建筑发展中,新颖的建筑形式层出不穷,同时文化与现代感的结合也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向以“山水城市”闻名的马岩松,他的建筑风格追求的是自然与环境的融合,因此从中提炼的精华展现在自己的设计当中。

在马岩松的“城市山水”观念中,首先他创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要求在本质上人与自然的结合。

其次是对山水元素的展示,将自己的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最后是对自然之道的解析,使山水理念的建筑设计表达方式充分与现代艺术相呼应。

笔者将从马岩松建筑设计理念、作品分析以及他眼中的“山水城市”对马岩松的建筑意境进行解析。

关键词: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前言:建筑形式的转变有多种形式,许多学者提出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的疑问,也提出了不同的概念,例如绿色空间、智慧城市、花园城市等等,其中许多理念的核心意义都含有自然生态的元素,“山水城市”理念则是其中一点。

马岩松建筑设计中体现了大量的“山水”元素,这样很多人都引发了思考。

“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是追求自然,这是让钢铁丛林的城市环境融入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对城市类型的转换,而是要更多考虑现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自然的对比。

一、马岩松对“山水城市”的看法马岩松的的设计理念则是“山水之道”,他希望在山水精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让人们离开自然,回归自然”的城市模式。

[1]马岩松提出的“山水城市”结合了国家文化,并对未来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新的看法。

马岩松认为,人们创造任何的事物都是我们后天自己思考的,无论是城市、园林设计还是乡村,这些都是人们人为形成的。

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更应该谈论人造和自然的关系。

如果环境中只含有自然元素,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人们可居住的。

反之,人工的自然环境,从早期的人类耕田文明就开始了,纵观东西方的文化,它们都对人们认知和自然观念有所改变。

“山水城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风格,许多读者都说马岩松的设计想法天马行空或者形容为疯狂,但马岩松反映,他的设计谈不上抽象还是具象,他的这一思想应是在深究工业文明中人类的城市建造如何与自然元素的拼接或是情感的共鸣。

马岩松和他的梦露大厦

马岩松和他的梦露大厦

图 1 马岩松艺术装置作品 鱼缸 马岩松和他的梦露大厦马岩松和mad 事务所马岩松,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197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赴美留学至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和Samuel J.Fogelson 优秀设计毕业生奖。

2006年获得该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

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的埃森曼事务所工作过,2004年回国成立北京MAD 建筑设计事务所并于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建筑联盟等地举办讲座。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曾在2002年引起国内外建筑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该方案备受争议,最终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加拿大多伦多超高层国际竞赛中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2012年建成),并借此成为历史上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

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 )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广州生物岛太阳系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作品,“Net+Bar”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

其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

2002年马岩松于美国创立了MAD 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04年随着马岩松回国而转移至北京,早野洋介,党群先后加入成为MAD 的合伙人。

MAD 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有潜力的年轻事务所,也是近两年迅速崛起并引起国际建筑界关注的中国建筑实践。

2006年,MAD赢得了加拿大多伦多的超高层建筑--梦露大厦的国际公开竞赛,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型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事务所。

MAD的实践立足于中国,又具有极强的国际性,着眼于现实社会和城市问题,拥有塑造未来的理想。

在中国疯狂建设的背景下,MAD进行了活跃的理论实践,同时MAD的空间艺术也正在世界范围内转变为现实。

MAD事务所是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建筑师事务所,他们关注当代的建筑、景观设计及相关的城市、文化问题,并希望通过超前的理念为未来的城市提出独特、有效的设计方案。

解读马岩松和他的“山水城市”

解读马岩松和他的“山水城市”

解读马岩松和他的“山水城市”马岩松,作为中国当代建筑师中的翘楚,对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建造以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并在胡同泡泡的案例中以现代手法从微观的角度阐释了现代和传统的结合。

标签:马岩松;山水城市;胡同泡泡马岩松,出生于北京,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

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

从2002年设计浮游之岛开始,马岩松以“梦露大厦”、胡同泡泡32号、鄂尔多斯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及假山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山水城市”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

同时,他还通过一系列国内外个展、出版物和艺术作品,与公众一起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价值。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是90年代被提出的,当时中国刚刚开始建造类似方盒子的现代建筑。

当时也有人提出要重塑古都风貌,在建筑上添加视觉化的传统元素。

“山水城市”首先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

钱先生的提法非常简单:难道我们未来的城市就是这样吗?就是这种灰色的方盒子吗?或者就是变成芝加哥吗?他也提到要向杭州、北京这些古典的城市学习。

北京城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像景山、北海这样的园林,这种园林的美,不仅在于它种了很多树,更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性。

我们的祖先既然能在不同的尺度中融入精神性,小到一个盆景,大到一座城市,那如何能在现代的高密度城市中达到相同的境界呢?于是,马岩松在老北京四合院举办个展,在深港双年展中提出自己的未来人居理想宣言——“山水城市”。

马岩松的“山水城市”探讨的是城市现代注意思想中如何看待建筑和城市跟自然关系的问题。

建筑模型被放置在了园林或者盆景这一类微缩景观当中,建筑的形态也突出了造景的意趣,似乎让高密度城市和高层建筑的尺度都消融在了“山水”之间,城市被山水化了。

马岩松山水城市精神观后感心得

马岩松山水城市精神观后感心得

马岩松山水城市精神观后感心得
MAD建筑事务所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于2009年创立。

它是一个以东方自然体验为出发点的设计,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和未来、有机和高品质的建筑。

结束架构。

国际技术建筑公司。

这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名建筑师的事务所曾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意的10家公司之一”。

MAD项目丰富多样,设计范围从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体建筑、博物馆、住宅到文化艺术作品。

正在进行的城市项目包括位于北京新中央商务区的办公-商业综合体,毗邻北京朝阳公园;占地60万平方米的城市规模项目“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基地面积45万平方米的总体规划及建设项目“黄山太平湖公寓”。

MAD的标志性文化艺术项目包括哈尔滨文化岛(在建)、平潭美术馆(申发设计阶段)、鄂尔多斯博物馆(2016年竣工)和中国木雕博物馆(2018年竣工)。

围绕“山水城”的核心设计理念,MAD曾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柏林、香港、上海、北京、马德里、罗马、阿姆斯特丹、纽约、伦敦、哥本哈根等展览。

M+香港知名艺术机构博物馆收藏了一系列MAD建筑模型作为永久展品。

MAD出版的系列丛书见证了MAD的设计先锋地位:《疯狂晚餐》、《光明之城》、《马岩松》和《山水城》。

MAD的合作伙伴经常受邀在世界各地进行公开演讲,包括最近成立的美国建筑师协会弗吉尼亚协会、荷兰鹿特丹的Berlage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的巴特利特建筑学院、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冬天)。

MAD Architects 目前由马岩松、党群和早野洋介领导。

马岩松在北京布了座山水城市,网友却说:阴森森有邪气

马岩松在北京布了座山水城市,网友却说:阴森森有邪气

马岩松在北京布了座⼭⽔城市,⽹友却说:阴森森有邪⽓每天8:15,设计⽓象台素材准时为你奉上导演陈凯歌的电影《⽆极》号称⼗年之内没⼈看懂,建筑圈也不例外,明星建筑师的作品也总是饱受争议,你看懂了没?⽐如马岩松⽼师的深圳湾⼴场概念规划,打败了各个国际建筑事务所的⽅案。

⽹友却评论道:“像极了刚弄丢的Airpods。

”▲深圳湾⼴场概念规划©MAD还有已经建成的北京朝阳公园⼴场,有⼈评价说是庞然⼤物,有⼈说看起来阴森有邪⽓,也有⼈说在暮⾊下像国画⾥的⼭。

▲北京朝阳公园⼴场©MAD⾄于它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我们来看看设计师是怎么回应的。

⽂末附北京朝阳公园⼴场⽅案⽂本+技术图纸合集源于⼭⽔城市理念的实践▲建筑历史学家王明贤曾将朝阳公园⼴场置⼊⼭⽔画作中在建筑历史学家王明贤的画作中,他将朝阳公园⼴场拼贴于古典⼭⽔绘画中,画⾯⼗分和谐,不同与它在现实城市中与周围建筑的格格不⼊。

马岩松说:"真正的问题是这个城市本来的⽂化脉络什么时候消失了?中国城市没有必要追随西⽅⼯业⽂明的脚步,⽽应该设法创造出⼀种在精神⽂化⾼度上,能和那些具有东⽅⾃然哲学的古典城市相提并论的新城市。

"▲马岩松对朝阳公园⼴场设计理念的表述马岩松提出"⼭⽔城市"的理念,并⾮只是把城市⾥的建筑直接建成⼭的样⼦。

它代表的是东⽅哲学中,⼈们寄托在⾃然中的情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寻。

这样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能否在⼤城市的规划中体现出来,这会是⼀个挑战,然⽽困境和危机也可能预⽰着⼀种新的城市⽂明的到来。

▲马岩松2013年于北京吾号个展“⼭⽔城市”我们现在的城市基本是按照西⽅现代城市的路⼦发展,能不能既有现代功能⼜有中国传统⽂化的诗情画意?以重建⼈与⾃然的情感联系为⽬标,⽽不是物质、权⼒或资本。

马岩松在实践"⼭⽔城市"理念的道路上创作了很多作品。

⽽北京朝阳公园⼴场就是"⼭⽔城市"理念的典型代表。

马岩松山水城市

马岩松山水城市

外立面纵向突出的脊线如自然风化的力量把塔楼融为成数个片状体,流畅的竖向线条与公园水面相映成趣;脊线 内部贯穿的通风过滤系统,将自然风引入空间,实现节能环保。
位于基地外侧的塔楼宛如高山,竖条的遮阳玻璃百叶, 遮阳又透光,为室内空间提供了怡人的光线和风,如瀑 布般流动于山体上,让整座建筑充满意境。塔楼扮演了 高山流水的远景,而基地内水池、瀑布、溪流、水潭等 的水景承接了意象并把隐喻具现化,模糊了远景与近景 的边缘。这些项目内的水景同时也是雨水收集池,让基 地内的水再用于浇灌,循环利用。
地下 94,832平方米 建筑高度:120米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以办公、商业和住宅为主。位于北京CBD,毗邻 朝阳公园,建筑与公园借景,建筑形态与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相呼应、相观望,自然 存在的湖、 泉、林、溪、谷、石、峰这些中国山水的传统意境,被转换为建筑中的 意象运用在建筑语言上,创造出一个高密度城市与自然景观和谐过渡的空间。
自然元素作为景观始终贯穿在建筑之中:两座塔楼通过 通高17米的中庭空间连接,室内瀑布流动的水声让整 个大堂如同山间谷地;在建筑顶部,结合建筑曲线的交 错平台伸入多层通高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如同置身空中 花园,既可以远眺整个公园与CBD,又可俯瞰多层建筑 群的山谷景致。
位于建筑群南端的多层办公楼形如被流水长期冲刷的山石,圆润而各有特征,以疏密有致的布局,相互退让而又 形成有机的整体。基地西南段的两栋多层住宅延续了“空中庭院”的概念,错层的设计让每户都拥有更多的日照 和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MAD建筑事务所
位置:中国南京 类型: 商业、办公、居住、酒店 状态: 2012-2017, 在建 基地面积: 93,595 sqm 建筑面积: 地上 383,307 sqm; 地下 181,562 sqm 建筑高度: 120 m 容积率: 4.06

马岩松山水城市

马岩松山水城市

马岩松与他的山水城市出生于北京的马岩松,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

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

从2002 年设计浮游之岛开始,马岩松以“梦露大厦”、胡同泡泡32 号、鄂尔多斯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及假山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山水城市”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

2014年,马岩松赢得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权,成为首位获得海外标志性文化建筑设计权的中国建筑师。

同时,他还通过一系列国内外个展、出版物和艺术作品,与公众一起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价值。

2006 年,马岩松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2008 年,他被ICON 杂志评选为“全球20 位最具影响力青年设计师”之一。

Fast Company杂志先后评选他为“2009 年全球建筑界最具创造力10 人”之一及“2014 年全球商界最具创造力100 人”之一。

2010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RIBA 国际名誉会员。

2013 年他荣获北京设计周首届D21 中国建筑设计青年建筑师奖。

2014 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评选为“2014 世界青年领袖”。

其经典作品“梦露大厦”分获CTBUH 颁发的“2012 美洲最佳高层建筑”及EMPORIS 颁发的“2013 全球最佳摩天楼奖”。

马岩松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并获硕士学位。

目前他是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星球大战》系列影片导演乔治·卢卡斯在今年6月宣布选址芝加哥兴建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将于2018年落成,届时将展出《星球大战》飞船及海报等展品。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将建在芝加哥密歇根湖湖岸,附近已有水族馆和自然博物馆等景观。

谈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以马岩松“山水城市”为例

谈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以马岩松“山水城市”为例

谈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以马岩松“山水城市”为例摘要:山水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它丰富的美学内涵为当代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新的灵感与借鉴。

在中国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的建筑风格也是对中国传统山水意境表达研究和对具体建筑作品的实践,不仅仅是观念的表达,而是在本质上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与体现。

首先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元素,空间关系着最重要的内外环境,同样也是建筑的本质;其次是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影响,对于传统山水观念的冲击;最后是建筑和设计师本身对于中国建筑独特美的欣赏,本文将会对马岩松所设计的一系列作品,从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多方面探讨“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践与发展。

关键词:马岩松山水观建筑山水城市中国传统艺术前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而中国建筑所进行的创新在山水意象上的影响下,凭借着丰富的理论内涵,给设计师和城市建筑带来启示。

“山水城市”这个理论是由钱学森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如今,面对时代发展的挑战,中国设计师的实践也不断呈现出山水观念的发扬与传承,本文经过对设计师实践作品的调研,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最终从实践中归纳出马岩松设计思想与理念以及进一步完善并丰富“山水城市”理论在具体建筑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山水观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三个时期,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学。

这三个时期的发展也恰巧对应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我们依靠自然生存,靠狩猎为生,大可以说为靠天养人,所以对自然的恩赐与感激就是当时人类的最主要诉求。

在第二个发展阶段当中,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统一,国家发展速度加快,丝绸之路开启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增多,佛教等宗教信仰的传入,也逐渐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立面纵向突出的脊线如自然风化的力量把塔楼融为成数个片状体,流畅的竖向线条与公园水面相映成趣;脊线 内部贯穿的通风过滤系统,将自然风引入空间,实现节能环保。
沙滩
50万㎡海岸大城,推窗尽揽壮阔海景。八座塔式建筑,东侧高达192米的五星级酒店式公寓。项目整体抬高8米, 一线海景设计;采用以曲对直手法,自然起伏呈波浪状的园林环境;交通动线规划合理打造人车分流;露台打造 无遮挡风景。
打破传统住宅理念,以跳动的曲线勾勒出完美的“桂林山水”印象的外轮廓,构成感极强的体块穿插为主基调, 通过现代材料的运用,形成虚实比例协调、质感对比强、色彩对比统一的外立面,足以体现出现代度假居住理念 的外在艺术气质。
在外墙上,北部湾一号采用大面积南玻水晶灰原片、花岗岩等高级建材,在极具现代感的同时,品质更加出众。 结合实体墙和大面积LOW-E中空玻璃、夹胶玻璃,在最大限度满足隔音与采光的建筑机能的同时极大延伸景观 视野,海景、园林、城市景观皆被收纳。
北京朝阳公园广场
MAD建筑事务所
地点: 中国, 北京,朝阳区 类型:办公,商业,住宅 状态:2012 - 2016 基地面积:30,763平方米 建筑面积: 地上 128,177平方米,
位于基地外侧的塔楼宛如高山,竖条的遮阳玻璃百叶, 遮阳又透光,为室内空间提供了怡人的光线和风,如瀑 布般流动于山体上,让整座建筑充满意境。塔楼扮演了 高山流水的远景,而基地内水池、瀑布、溪流、水潭等 的水景承接了意象并把隐喻具现化,模糊了远景与近景 的边缘。这些项目内的水景同时也是雨水收集池,让基 地内的水再用于浇灌,循环利用。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MAD建筑事务所
位置:中国南京 类型: 商业、办公、居住、酒店 状态: 2012-2017, 在建 基地面积: 93,595 sqm 建筑面积: 地上 383,307 sqm; 地下 181,562 sqm 建筑高度: 120 m 容积率: 4.06
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MAD一直秉持的一个理念。在 现代城市中人和自然共生的传统哲学,重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满足现代生活的各种需求的同时,营造 融合而富有生机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契合。
山水城市
设计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理论。古代定都时,人们会观察土地和水源,选择 险要的自然地形作为城市的天然防卫。 自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市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伴随着城市数 量和面积的急速扩大,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古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由吴良镛在1987年发起的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重新引入了“人居科学”的理论 ——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并给吴良镛写 了一封信,提议构建山水城市的概念并将它与山水诗歌、中国传统园林和山水画相 融合。 山水城市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空间规划概念之一,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大意 义。它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而所谓的自然环境就包括“山”和“水”。 建筑-景观-城市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理论的核心和主要方法论。
广西北海北部湾一号
MAD建筑事务所
北部湾一号,取意“山水城市”,
就是意图将桂林山水意境引入
建筑,力图使建筑的空间布局与 城市发生充分的关系。
桂林山水——大师传世,大师出品。 蛋形别墅——拥有的不只是奢华。 顶级会所——顶级服务,顶级生活。 游艇码头——滨海生活的终极体现。
镰洲湾
游船码头
项目基地由六个地块组成,其中两个街区被一座立体城 市广场连接。不同尺度的连廊、走道穿插在几个连绵起 伏的商业综合体中,引领人们从繁忙的地面街道漫步到 立体公园,游走于建筑与景观之间。


高山流水,艺术生活

基地的中心区域由一些散落在绿毯上的坡顶小屋构成,呈现出小村落式的环境,为大尺度的城市项目提供了宜人 的城市空间。小桥连接着村落,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串联了假山、流水,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作。建 筑采用混凝土作为材料,表现出材质本身的朴素。
地下 94,83以办公、商业和住宅为主。位于北京CBD,毗邻 朝阳公园,建筑与公园借景,建筑形态与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相呼应、相观望,自然 存在的湖、 泉、林、溪、谷、石、峰这些中国山水的传统意境,被转换为建筑中的 意象运用在建筑语言上,创造出一个高密度城市与自然景观和谐过渡的空间。
自然元素作为景观始终贯穿在建筑之中:两座塔楼通过 通高17米的中庭空间连接,室内瀑布流动的水声让整 个大堂如同山间谷地;在建筑顶部,结合建筑曲线的交 错平台伸入多层通高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如同置身空中 花园,既可以远眺整个公园与CBD,又可俯瞰多层建筑 群的山谷景致。
位于建筑群南端的多层办公楼形如被流水长期冲刷的山石,圆润而各有特征,以疏密有致的布局,相互退让而又 形成有机的整体。基地西南段的两栋多层住宅延续了“空中庭院”的概念,错层的设计让每户都拥有更多的日照 和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