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师
案
例
分
析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班级:园林景观二班
姓名:姚林广
目录
鄂尔多斯博物馆
一、建筑简介
二、个人认识
三、设计思路(地方文化)
四、案例分析(气候、采光)
五、功能分区及交通流线(平立剖)
六、内部空间
中国木雕博物馆
一、建筑简介
二、
(鄂尔多斯博物馆外景图)鄂尔多斯博物馆
一、建筑简介
鄂尔多斯博物馆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于2006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2776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2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八层的综合性博物馆,配套有7个总计8500平方米的专业展厅,以及一个同时能容纳260人的大型学术报告厅,70余间各类办公室、会议室,2个贵宾接待室。
同时,还配备有餐厅、地下停车场等多个辅助设施。
二、个人认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
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三、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中心区建成一个展现内蒙古生态,文化特色,体现高科技含量的世界现代化城区。
作为鄂尔多斯市新行政文化中心,如何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反映蒙古的特色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本设计构思基于蒙元自然地理丰富景观起伏变化,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精炼他们在空间上的关系和构成,使用优美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鄂尔多斯新城市景象和文化建筑。
在总平面设计的方面,延续以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主题,但在设计处理上更注重建筑单体的聚集感受,没有单独的建筑特别和突兀,而是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突出地块南北建筑的风格变化,一种是简洁硬朗和厚重,一种则是舒展柔美和轻巧,从不同角度阐释蒙元的多文化包容的特色。
深化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概念,具体到人性化,生活场景化,建筑师深信在现今以及未来,广场的职能将由最初的政治功能,到西方单纯的图形构成元素最终演变为聚集人气的广场,人们自己休闲娱乐的地方,市民可以在这里享受午后的阳光,带上全家老小流连于此,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放风筝,做游戏等等,尽情享乐…
四、案例分析
在地块的北面,
靠近创业大厦的位
置,是图书馆和历史
与科技展览馆(博物
馆)两处建筑,由于靠
近政府的核心的原
因,在体形的处理上
还是采用简洁而刚劲
的线条和与功能相应
的空间变化,例如博
物馆部分,高低不同
的处理不仅可以满足
的采光的要求,并且
创造了活泼和丰富的
空间。
在地块的南面,
太阳的中心,坐落了
主要四处的文化建
筑,其中包括新闻中
心,会展中心,民族
剧院和文化艺术中
心,由于他们分布在
圆形广场的四周,在
体形的处理上有很多
的相似的手法,在大
体量中,“大中见小
“ 利用院落,错层等
不同的空间处理手法分割不同的使用区域,同时解决了室内采光问题,合理使用地下的空间。
尽量给城市和广场留有足够空间。
在建筑的细部处理上,没有简单得抄袭某个构建和简单的建筑语言,而更多的考虑更深一层蒙古建筑的特色精华,如得到蒙古包的构筑方式的启发,设计了极具现代感的新“蒙古包”外皮,有机的成为立面的一个组成部分等。
在墙面上,抽象了传统的蒙古图案和文字,与灯光处理相得益彰。
保留“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主题,通过运用空间分割的手法减小空间尺度,如不同材质的运用,水体,砂石,植被等的组合的空间高度的人性化设计势必营造适合市民活动的空间,同时考虑不同的树种,利用它们高度的变化强化“光芒四射“的感觉。
中心广场的手法也逐渐融合到建筑地块的总平面设计中,折线和景观自然地划分建筑以外剩下的地块,已达到广场和建筑相互渗透的关系。
五、功能分区及交通流线
功能分区及交通流线从功能上来说主要由4部分组成:
展区(蓝色),管理部分(红色),服务部分(绿色),交通部分(黄色)
平面分析图
剖面分析图
六、内部空间
在步入博物馆内部的一刹那, 好像进入了一个明亮而巨大的洞窟,与外界的现实世界形成巨大反差的峡谷空间展现在眼前,人们在空中的连桥中穿梭,好像置身于原始而又未来的戈壁景观中。
在这个明亮的峡谷空间的底层,市民可以从博物馆的两个主要入口进入并穿过博物馆而不需要进入展厅,使得博物馆内部也成为开放的城市空间的延伸。
内部的流线是一条游动在光影中连续的线, 时而幽暗私密,时而光明壮观,峡谷中的桥连接着两侧的展厅,人们在游览途中会反复在穿过空中的桥上相遇。
明亮的漫射天光使得博物馆大厅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
博物馆外墙采用大面积的实体墙面和铝板以抵御鄂尔多斯严寒和恶劣的天气。
一个南向的充满阳光的室内花园成为办公和研究空间的中心,在提供良好小环境的同时也给室内空间提供了一个隔离层,减少热损失。
博物馆的建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带来片刻的喘息。
人们在这个传统和当代艺术相融合的充满生机的空间里相遇,一同开始他们的时空旅程。
(中国木雕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
一、建筑简介
马岩松(MAD)为中国北方的音乐之都哈尔滨设计的三座主要文化建筑,哈尔滨大剧院、文化中心和中国木雕博物馆都已经先后开工。
哈尔滨作为历史悠久的北方中心城市,正在以「艺术塑造城市」的战略,实施着向当代文化转型的城市建设。
三座文化地标之一的中国木雕博物馆已2013年2月完工。
主要藏品包括地方特色木雕作品以及北方冰雪画。
银色不锈钢板所覆盖的外表皮,戏剧性地在建筑上反映着周边的环境和变幻的光线。
大量的实墙保证建筑很低的热损耗,三个裂开的天窗捕捉着北方的低纬度阳光,给室内的三个中庭空间带来充足的自然漫射光。
而建筑也是对自然的再次阐释。
在当今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木雕博物馆与自然的对话反而显示出一种超现实的姿态。
这样的超现实也许可以打破僵化的城市面具,重拾当地的自然文脉,并赋予这个社区以新的文化特征。
二、设计灵感
灵感来自于一段木头,建筑设计反应了这座冰雪之城的自然景象,建筑师力求扩大自然景观和当地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对比,详细的调查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仔细考虑了基地的现状条件,最终设计了一个动感的形态。
建筑外表皮由银色不锈钢板覆盖,周边的环境和光线投射在上面,造成一种奇幻的视觉效果。
三、案例分析
作为哈尔滨市正在着力开发的文化新区,这座中国木雕及冰雪画博物馆将成为该区的文化地标。
设计吸取了这座冰雪之城的自然形态,把两个不同艺术类型的展览空间融合在一起。
基地的原有规划是一片住宅塔楼,给博物馆留下的是一片南北向长约200米,东西进深30米的狭长地形。
因此,(MAD)的设计用一个中央入口把两个博物馆空间“分中有和”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延伸和扭转来展现出这种特殊的基地与功能的关系。
哈尔滨地处寒带,考虑到了到了冬天维度的低太阳角,在博物馆的形体上拧开三个巨型天窗。
它们能够捕捉低纬度的阳光,并把自然光线过滤到三个主要的中庭里。
两层高的展览空间位于博物馆的南北两个尽端,明亮的光线从两侧射入,以增强访客的心情体验并尽可能减少“博物馆疲劳”。
线性的建筑与室外连续的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博物馆的交通流线在两个连通的展厅之间流动。
各个楼层的分区和开口为参观者提供了透明的视线,让人们和建筑中的各种活动进行互动和连接。
四、内部空间
博物馆内部由两个不同的展览部分组成,中央大厅对两部分起到既连接又分隔的作用,达到共生关系.天光流入与画廊相邻的空间,创造了最适宜的观赏条件.建筑中的空间充满了戏剧性。
楼梯的设计
护栏边俯视
五、 平面、剖面图
展区(蓝色),楼梯部分(绿色),服务部分(黄色)
楼层处的剖面 剖面图 顶层平面 二层平面 底层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