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作品介绍、分析、评价
马岩松设计的作品及介绍
马岩松设计的作品及介绍
马岩松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他在设计领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
作品。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及简要介绍:
1. 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马岩松设计的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是
一座豪华度假胜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奢华的装饰而闻名。
酒
店融合了海洋元素和现代设计,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 香港西九龙站,作为西九龙站的首席建筑师,马岩松设计了
这个位于香港的重要交通枢纽。
他的设计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
创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同时提供了出色的交通和服务设施。
3. 北京南锣鼓巷改造,马岩松参与了北京南锣鼓巷的改造项目,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个历史悠久的胡同区。
他的设计注重保留传统
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同时引入现代化的商业和休闲设施,使得该
区域成为一个独特而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4.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师,马岩
松设计了这个宏伟的展馆。
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
科技,通过创新的建筑形式和展示手法,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就。
5.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首席建筑师,马岩松设计了这个现代化的航空枢纽。
他的设计注重航空安全和旅客体验,同时充分考虑了环境可持续性和节能减排。
这些作品只是马岩松设计事业的一部分,他在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作品融合了创新、功能性和美学,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美丽和有意义的空间。
建筑学12-303王子琦(马岩松作品赏析)分解
主要作品
三、广州国际生物岛太阳系广场(2005年国际竞赛中标) 建筑以开放的姿态漂浮在基地之上, 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了地面原本自然美好的开
放空间。对基地内的三个文物建筑祠堂,观生陈公祠、华帝古庙、陈氏大宗祠不仅仅是 简单的保留,更是对古建筑所生存的空间的最大的尊重和继承
主要作品
四、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玛丽莲·梦露大厦”(国际公开竞赛中标,2009年建成) 直线被意味着更多可能性的曲线所代替,这个建筑给人以无限暇想,有人说像女性
方 案 一
方
方
案
案
二
三
主要作品
二、三亚凤凰岛 凤凰岛位于三亚市三亚湾“阳光海岸”的核心,是在大海礁盘之中吹填出的人工岛,
占地面积547.6亩。通过395米长的海上观光大桥连接凤凰岛和市区滨海大道光明路。其中 ,三亚国际客运港实际占地47.6亩,其余500亩凤凰岛土地,作为大型综合旅游度假项目 开发。凤凰岛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将建成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于一体的热 带滨海商务度假岛。
主要作品
一、重庆森林 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国画中的多山的景观。这座高耸的商业大楼每层楼都为抽象的曲线形,
大楼中心有一个圆柱体结构,每层楼都由玻璃包围作为墙体结构。这种设计增加了建筑的透明 性,同时使得每层楼看起来好像悬浮于下面一层之上。建筑总体设计结合绿色的空间和广阔的 城市景色,将自然带入到这个大都市之中。
解读马岩松和他的“山水城市”
解读马岩松和他的“山水城市”马岩松,作为中国当代建筑师中的翘楚,对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建造以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并在胡同泡泡的案例中以现代手法从微观的角度阐释了现代和传统的结合。
标签:马岩松;山水城市;胡同泡泡马岩松,出生于北京,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
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
从2002年设计浮游之岛开始,马岩松以“梦露大厦”、胡同泡泡32号、鄂尔多斯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及假山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山水城市”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
同时,他还通过一系列国内外个展、出版物和艺术作品,与公众一起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价值。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是90年代被提出的,当时中国刚刚开始建造类似方盒子的现代建筑。
当时也有人提出要重塑古都风貌,在建筑上添加视觉化的传统元素。
“山水城市”首先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
钱先生的提法非常简单:难道我们未来的城市就是这样吗?就是这种灰色的方盒子吗?或者就是变成芝加哥吗?他也提到要向杭州、北京这些古典的城市学习。
北京城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像景山、北海这样的园林,这种园林的美,不仅在于它种了很多树,更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性。
我们的祖先既然能在不同的尺度中融入精神性,小到一个盆景,大到一座城市,那如何能在现代的高密度城市中达到相同的境界呢?于是,马岩松在老北京四合院举办个展,在深港双年展中提出自己的未来人居理想宣言——“山水城市”。
马岩松的“山水城市”探讨的是城市现代注意思想中如何看待建筑和城市跟自然关系的问题。
建筑模型被放置在了园林或者盆景这一类微缩景观当中,建筑的形态也突出了造景的意趣,似乎让高密度城市和高层建筑的尺度都消融在了“山水”之间,城市被山水化了。
“梦露”设计者马岩松,把月亮酒店的魅力藏于夜幕,惊艳中国
“梦露”设计者马岩松,把月亮酒店的魅力藏于夜幕,惊艳中国这两栋建筑是加拿大最著名的玛丽莲梦露大厦,被称为最性感的建筑之一,而它的设计者马岩松,更是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人!玛丽莲梦露本是美国的一位知名演员,在人们眼中,她就是性感的化身,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尤物,当马岩松将性感融入建筑,就让我们看到了建筑的性感之美。
据说在设计梦露时,马岩松还遇到一个小插曲,建筑方出了好几倍的价钱,希望马岩松将第1栋梦露复制一遍,建造成两栋一模一样的建筑,可是这个建议被马岩松拒绝了。
因为他希望建筑是自然生长的,更不可能让两个梦露同时站在一起,还面对面而立,那样太荒唐了。
于是马岩松又建造了第2栋的建筑,和第1栋的梦露有一些变化,两栋建筑遥相呼应,看起来像是在进行一种对话。
马岩松因为梦露声名大噪,他所设计的建筑备受人们争议,可是又备受人们欣赏。
2000年,李东明已经在这座美丽的湖州工作20多年了,南太湖就像是他最疼爱的女儿,女儿的未来之路该如何发展?除了97年的太湖乐园,湖州并没有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建筑,甚至有人以为湖州属于广州,可是这个以湖为名的城市,怎么可能在长三角的发展中甘心落败。
李东明深刻的意识到浙江湖州急需一座地标,于是请来了梦露设计者马岩松。
想要真正了解马岩松设计的湖州这座七星级酒店-月亮酒店,就必须要了解马岩松的作品理念,他希望现代的建筑和自然能够融为一体,不只是说这个建筑有树有草,而是更希望建筑的环境,也会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马岩松在设计月亮酒店时,才33岁,可是如今他所设计的月亮酒店,却成为湖州乃至中国最有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有人认为月亮酒店无论从造型,还是内部的结构上,都不输迪拜的帆船酒店,那么让我们一起看看月亮酒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而且住一晚需花2888,你觉得值不值?月亮酒店的壕月亮酒店高达101.2米,共27层,耗资15亿,是中国首个指环形的水上建筑,一共有两个弧形的塔楼:水晶楼和翡翠楼组成。
建筑师——马岩松作品欣赏(12.05)
广州国际生物岛太阳系广场(2005 国际竞赛中标,正在深化设计中) 建筑以开放的姿态漂浮在基地之上, 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了地面原本自然美好的开放空间。对基地内的三个文物建 筑祠堂,观生陈公祠、华帝古庙、陈氏大宗祠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留,更是对古建筑所生存的空间的最大的尊重和继承。
800M----广州双塔西塔设计(2004) 马岩松在2004年设计的广州800米双广州双塔西塔设计,两座楼都高400米,连在 一起就称为800米,可以说是对追求高度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开了一个玩笑。
浮游之岛---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计划 (美国,纽约 2002年入围作品) 建筑为什么不可以是横的的呢?马岩松的这个计划以其新的城市组织原则表达出我们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 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
鱼缸 (2004年北京双年展) 你是人不是鱼?通过这个作品,马岩松表达了建筑最后的对象是空间使用者,即使鱼不会说话。
钢结构核心筒体+外表皮立面 外立面每层扭曲的造型和荷载均由 中心核心筒体承载 同时核心筒体钢柱间隙之间用来布 置电梯井道和各种管井、楼梯间、 卫生间等
案例分析——梦露大楼部分套内结构分析
案例分析——梦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楼施工现场
案例分析——梦露大厦项目背景
2005年底,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密西沙 加市的两家开发商决定举办当地40年来的首 次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为规划中的一 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寻找一个创新的设 计,建设一栋具有时代意义的超高层建筑, 从而树立城市新形象。 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率领他的MAD事务所 参加了这个竞赛, MAD在加拿大夺标的这个 螺旋形方案,其独特的造型被称为“梦露大 厦”,这是以中国为基地的建筑师第一次在 公开的国际竞赛中赢得设计权,引起海内外 轰动。
马岩松作品分析
个人分析
• 本建筑坐落在一片湖面的旁边,整体像一 泓流动的水面,给这次方案设计提供造型 方面的思路:采用流线型表面,力求与环 境协调一致。 • 本建筑依旧采用了实虚结合的手法,在三 角形内部挖园,形成别具特色的造型。
本次设计希望突破的方面
• 突破无法深化的瓶颈 • 在建筑造型方面有所突破
• The Absolute Tower位于密西沙加市最重要 的Hurontario 街和 Burmhamthope 路交汇 处,她的重要性和标志性将使这片区域成为 这个低密度近郊城市的中心。 • The Absolute Tower也被当地民众和媒体 称为玛丽莲梦露大境的反应和强调, 高塔的设计一直是对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一 种有力的陈述。 • 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 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 整个建筑有着不同角度的逆转,来对应不 同高度的景观文脉。马岩松希望The Absolute Tower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们对 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风和阳光对人们生活 的影响。
马岩松设计理念
• 太阳系广场像一片流动起伏的水面,将会议展览 中心、技术服务于生活服务中心衔接成一个连续 的整体. 太阳系广场由九个核心筒以及办公、商业、 会展、科研四大功能区组成,单体建筑的概念在 这里被淡化了。 • 这是一个立体的组织方式,不但在平面上实现了 各自的独立和室外公共空间的共享,而且在立体 空间关系上创造了两个层面:地面的自然景观系 统和上层的城市尺度的建筑景观平台。
东方迪拜-----三亚凤凰岛
人工填出凤凰岛 古代神话里,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 填东海,本世纪初,迪拜王储将人工岛的 设想付诸实际,于是棕榈岛和世界岛破海 而出。今天中国的三亚,也在大海礁盘之 中吹填出了一片凤凰岛。
马岩松设计理念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马岩松(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浅看马岩松和他的MAD 师承扎哈,亦有库哈斯的传统,在35岁之前就能成名的建筑鬼才小生,疯狂、大胆、不羁,独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和方式背后,是一双长着想象力的巨大翅膀。
语不惊人言不休的气势,但他说的有理,研究他建成与未建成的每个作品之后,会发现,在那些前卫的形式背后,有着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建筑很率直的哲学心态。
这种另类作风难免有所争议,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小生在外来的成名膨胀之背后,总有着一个清醒的逻辑,能独善其身,能自圆其说,而且还是说得有理。
当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北京胡同里出现巨大的金属泡泡,如同水滴一样的散落,看上去就好像是未来的梦幻世界,面对这样一种超前的想象,不敢说是好,还是不好。
传统是一种严谨的秩序,是历史的财富,但是陈旧的建筑,混乱的搭建,邻里关系的变迁,让过去城市中的细胞逐渐衰退而滥用,必然需要注入一种新的生命力,才不致让这笔财富失去其价值。
这些看上去来自外太空的小生命体,光滑的金属曲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以及树木和天空。
让历史、自然和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是一种城市理想,是想把北京的古城和每个人的梦想连接在一起。
这至少激发了我们跳出一种定势的思维去思考未来城市的目标与定位。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方式上,马岩松说:“我喜欢历史,也喜欢中国传统。
中国的传统实际上应该是中国的创造力,它们的核心是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实例都表明了人们对新技术和新创造的渴望。
我把这种对创新的渴望,理解成一种中国传统。
我从来不会从一种传统形式上寻找答案。
”所以,看MAD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是一场革命。
在北京CBD上的浮游之岛、空中之城的未来实践中,就很明显地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质疑,认为未来的中国高密度大都市更需要的是一种自由的连续,而不是分割,更不是简单地追求高度,将数字工作站、多媒体商业中心、独立飞行停泊站、剧场、餐厅、公园、旅馆、图书馆甚至人工湖等城市功能相混合,以一种水平关系设置,将垂直城市软化并连接起来。
浅析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以马岩松的“山水城市”为例
浅析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以马岩松的“山水城市”为例摘要: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似乎都只关注文化中的那些具有实质性的东西而忽略了精神,但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内涵反而才是让文化称之为文化的灵魂所在。
马岩松,作为希望他人称呼自己为对历史有情感的建筑师,则用其具有灵动感的建筑语言,给人们展示了文化在建筑中保留和展现的新方法。
将“山水城市”概念,和具有人文精神的,自然功能性未来城市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带有韵律感的狂想,为中国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马岩松建筑设计历史情感山水城市设计理念前言: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将原建筑的文化内核融合在新生建筑中。
在抽象层面上来看,那些在历史的沉淀中保存下来文化内核就是“新”物质,马岩松也不过是在“新”上加新,用其“山水城市”的概念为历史代言,传达历史的感情,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带入到设计中,为建筑提供新思路,新形式。
尽管在部分人看来,马岩松的一些建筑太过于空想,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马岩松的设计中,那些充满韵律的线条,能真真实实地让人们在无意识中进入中国特有的“美”的空间内。
一、以历史情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在北京胡同长大的马岩松,像是被北京的人文精神所雕刻的人。
在那种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使其对历史沉淀中形成的文化有着特别的感情。
在马岩松看来,正是因为那些古代的哲学理论以及生活背景的存在,才使得这个城市有了独特的韵味。
这种理念和Thomas Heatherwick的“本土概念[1]”设计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以文化来编写建筑的基因。
在Thomas Heatherwick看来,“不管是国外设计师的作品还是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一定要与本土的文化形成某种对话,这样的建筑才是有生命力的[1]”。
此外,中国建筑大师何镜堂的“两观三性”的理念在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想法:建筑要集合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一体。
马岩松的建筑作品
马岩松
❖马岩松这位7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虽然年轻, 已经踏进国际建筑舞台。他的事务所取名 为“MAD”,寓意“疯狂”,参与过很多城 市的设计竞赛,许多方案因大胆新奇而没 人相信这些建筑能盖起来。他所做出的建 筑设计是实践自己提出的MAD要反映现代艺 术、探索应用数字化时代设计的城市环境 和生活的有机建筑语言。近日,MAD 事务 所赢得了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的 超高层设计竞赛,获得赢得当地一栋50层 高的地标性公寓楼设计权,这是中国建筑 师首次通过国际公开竞赛赢得设计权。
感受温暖的阳光、温柔。
北京MAD建筑 事务所设计了台湾 台中会议中心。该 项目将包括一系列 类似山峰的建筑, 室内实现自然通风, 还利用太阳能光伏 板。建筑师试图达 到无缝集成景观和 建筑。
台湾台中会议中心
❖ 这是一组连绵 起伏的建筑群 落,褶皱状的 “山体”模糊 了建筑、景观 和城市公共空 间的界限,构 成一幅展现东 方自然精神的 未来世界。方 案传承了中国 对建筑群体和 空间序列追求 的传统,并把 东方文化中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精神气质贯 穿于其中。
❖墨 冰
❖鱼缸
赢得城市的尊重 创造自由与新生
❖ 玛丽莲·梦露大厦
❖在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 (Mississauga),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建 筑设计方案确定的宣布仪式,市长亲自宣布结 果,当地市民和媒体对设计者的关注如同摇滚 明星。而这位明星就是刚刚三十岁的中国建筑 师马岩松。
这是一栋56层的公寓楼,开发商对其进行 了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马岩松领衔的北京MAD 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玛丽莲·梦露大厦”, 最终击败了进入提名阶段的另外5家建筑公司 方案后脱颖而出。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 .282 0.12. 2805:36:1 005:3 6:10 December 28, 2020
马岩松 鄂尔多斯博物馆
马岩松作品——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年)设计起源总体规划本设计的意图是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中心区建成一个展现内蒙古生态,文化特色,体现高科技含量的世界现代化城区。
作为鄂尔多斯市新行政文化中心,如何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反映蒙古的特色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本设计构思基于蒙元自然地理丰富景观起伏变化,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精炼他们在空间上的关系和构成,使用优美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鄂尔多斯新城市景象和文化建筑。
在总平面设计的方面,延续以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主题,但在设计处理上更注重建筑单体的聚集感受,没有单独的建筑特别和突兀,而是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突出地块南北建筑的风格变化,一种是简洁硬朗和厚重,一种则是舒展柔美和轻巧,从不同角度阐释蒙元的多文化包容的特色。
深化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概念,具体到人性化,生活场景化,建筑师深信在现今以及未来,广场的职能将由最初的政治功能,到西方单纯的图形构成元素最终演变为聚集人气的广场,人们自己休闲娱乐的地方,市民可以在这里享受午后的阳光,带上全家老小流连于此,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放风筝,做游戏等等,尽情享乐…从新演绎城市现代的蒙元村落。
建筑单体在地块的北面,靠近创业大厦的位置,是图书馆和历史与科技展览馆(博物馆)两处建筑,由于靠近政府的核心的原因,在体形的处理上还是采用简洁而刚劲的线条和与功能相应的空间变化,例如博物馆部分,高低不同的处理不仅可以满足的采光的要求,并且创造了活泼和丰富的空间。
在地块的南面,太阳的中心,坐落了主要四处的文化建筑,其中包括新闻中心,会展中心,民族剧院和文化艺术中心,由于他们分布在圆形广场的四周,在体形的处理上有很多的相似的手法,在大体量中,“大中见小“ 利用院落,错层等不同的空间处理手法分割不同的使用区域,同时解决了室内采光问题,合理使用地下的空间。
尽量给城市和广场留有足够空间。
在建筑的细部处理上,没有简单得抄袭某个构建和简单的建筑语言,而更多的考虑更深一层蒙古建筑的特色精华,如得到蒙古包的构筑方式的启发,设计了极具现代感的新“蒙古包”外皮,有机的成为立面的一个组成部分等。
马岩松
马岩松作品——墨冰
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天安门人民公园
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和人文思想的成熟,在2050 年, 这个空洞而又封闭的混凝土广场将变成为开放的城 市森林公园。那时,中国将不再需要类似莫斯科红场 那样的大型政治性集会和阅兵空间,未来的交通也将 不再依靠宽阔的道路,而转为高速地下交通。天安门 广场的纪念性将更紧密地与人和自然相结合,大量的 城市文化设施将被放置在广场地下与便捷的交通相连。 充满形式争议的国家大剧院也被藏在了一个“景山” 中,与中南海遥相呼应,彰显出北京城的山水气质。
马岩松的野心像长着幻想的翅膀,个个如同 外太空间的“异形”的作品,得益于从师世界级 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这位被主流被会接受的“幻 想家”。
马岩松第一个成名作品“纽约新世贸中心超 建筑构想方案浮游之岛”,以水平城市的概念改 变传统“机器美学”和“垂直城”,对于这天才 的想象力,盖里给予了相当高度的评价:“我很 喜欢这个设计,它像一个从外太空来的生物,但 是又和周围有那么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设 计。”
马岩松作品——墨冰
一块9尺X9尺X9尺,重27吨的 黑色冰块,其内部是浓度不同的 松烟墨。作品在开幕式的凌晨被 放置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广场中, 连续三天冰块在阳光和风的作用 下,不断融化,融化的墨水随着 地形向广场各个方向扩散。在融 化过程中,冰块不断变化呈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同的形态,引起很多行人的驻 足观看和议论。在三天中,地面 上留下自然流动的黑色印记,物 质消失了,连抽象的符号形式也 消失了,只有时间的痕迹和在墨 迹中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中国青年建筑师——
马岩松
人物简介
1975年出生于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 获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 曾获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 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并 曾在伦敦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纽约埃森曼事务所任职; 2006年9月在意大利第十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期间举办名 为”MAD In China”个展, 七月在北京东京画廊举办“MAD建设中”设计个展。 马岩松的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 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2006年,MAD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 “MAD in China”展览,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步展出;同年在北京 Tokyo Gallery举行了名为”MAD Under Construction” 的建筑 设计个展。 2007年MAD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丹麦建筑中心展出一个名为 MAD in China”的漂浮城市系列个展。 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这件作品后来被中国国家美术馆 馆藏。 2006年MAD建筑事务所在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 际竞赛里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2009年建成),成为历史上首位 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
经典空间作品赏析2
• 简洁的曲线,适当 的高宽比营造了意 境深远的气氛。
• 空间色彩分析
色彩联想
红色 联想:火、血液、太阳、花卉、红旗等。 象征:热烈、喜庆、温暖、活力、热情等。
橙色 联想:柑橘、晚霞、灯光、果汁等。
黄色 联想:柠檬、菊花、香蕉、向日 葵、玉米等。 象征:光明、希望、权威、高贵 、爽朗等。
象征:快乐、健康、自信、奔放、甜 美、温情等。
“梦露大厦”。
• 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曾就读 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 ),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马岩松于 2004年成立MAD建筑事务所,主持设 计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及艺术作品,包 括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梦 露大厦"、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文 化岛、朝阳公园广场、。2010年,英 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他RIBA国际名 誉会员,2014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 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地区一片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之中。别墅沿湖 而建,在湖岸的一端,一座木桥通向水中一块487平方 米的不规则平台,MAD第一个建成的项目——红螺会 所——就坐落在这个平台之上。建筑主体是一片仿佛由 流动的水面凝固而成的银色三维曲面,它在水平和竖直 方向之间延伸扭转,模糊了屋顶和墙壁,室内与室外, 固态和液态之的界限。
??前期施工?全景图?红螺会所考虑的不是像现代主义时期的怎么把都市建筑和自然结合的问题而是认为建筑自己应该放弃其潜在的缺省的空间规则以新的逻辑去回应自然文脉将建筑中的生活转变为在自然中的漫步
经典空间作品赏析
环艺121 戴帆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 知道是谁建的吗?
• 这个建筑由它的标志性
形体曲线而被市民称为
• 空间尺度与形状分析
一、空间的高度对人的影响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个方 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即以人为对比物。过低会使人感到 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空旷、不亲切。另一种是相对高度, 即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越小,顶与地面 的引力感就越强。如下图
著名建筑师赏析—马岩松分析
马岩松作品——红螺会所
红螺会所考虑的不是像现代主义时期 的怎么把都市建筑和自然结合的问题, 而是认为建筑自己应该放弃其潜在的 缺省的空间规则,以新的逻辑去回应 自然文脉,将建筑中的生活转变为在 自然中的漫步。
马岩松作品——广州双塔(2004)
项目名称:广州双塔 设 计 人:马岩松 项目类别:公共建筑 建筑规模:31,084平方米
马岩松作品——未来胡同2050(2008) 马岩松作品——贵阳花溪城市中心设计(2008) 马岩松作品——The Absolute Towers 玛丽莲梦露大厦(2009年) 马岩松作品——厦门博物馆(2008年) 马岩松作品——V Hotel Interior(2008年) 马岩松作品——Fake Hills 假山(2008年) 马岩松作品——广州俱乐部(2007年) 马岩松作品——丹麦大帐蓬(2007年) 马岩松作品——Tokyo Island, the WORLD(2007年) 马岩松作品——KBH Kunsthal Copenhagen(2007年) 马岩松作品——三亚凤凰岛(2007年) 马岩松作品——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年) 马岩松作品——天津中钢国际广场(2007年) 马岩松作品——上海现代艺术公园 马岩松作品——红螺会所 马岩松作品——广州双塔(2004) 马岩松作品——浮游之岛(2002) 马岩松作品——广州太阳广场 马岩松作品——北京绿轴 马岩松作品——鱼缸 马岩松作品——墨冰 马岩松作品——Net+Bar
项目介绍:
工程名称:Absolute Tower 建筑高度:170m
工程地点:加拿大,密西沙加市
建筑总面积:45,000㎡
建筑层数:56层
设计师:马岩松
早野洋介
党群
设计创意 •The Absolute Tower,一 个全是曲线的大厦,外界评 论作“梦露大厦”,加拿大 密西莎加市地标建筑。设计 不再屈服于现代主义的简化 原则,而是表达出一种更高 层次的复杂性,来更多元地 接近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多样 化,多层模糊的需求。连续 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 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 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整 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 同角度的逆转,来对应不同 高度的景观文脉。设计师希 望梦露大厦可以唤醒大城市 里的人对自然的憧憬,感受 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马岩松:因为孤独所以清醒
马岩松:因为孤独所以清醒30岁时,马岩松以“梦露大厦”成为首个在海外赢得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师;一举成名的他因颠覆传统的设计风格和大胆犀利的言论,备受关注也争议不断。
他的MAD事务所成立仅5年便度过了创业挣扎期,国内外客户纷纷慕名而来;同时,他也是建筑界少有的明星式人物,时常现身时尚活动,媒体趋之若鹜。
一个冬日的早晨,带着一切热闹喧哗的想象,记者走进北京板桥南巷胡同里的MAD。
但见到马岩松时,没有风风火火、咄咄逼人,在空旷静谧的空间里,他用不紧不慢的语速开腔:“成名,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观点有人愿意去听。
但在思想上,我会刻意延续以往清贫时孤独的状态,这样才能清醒。
不然,怎么还会有新的想法?”榜样历程:1975年出生于北京。
1999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随后赴美留学亚利桑那大学、耶鲁大学,并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
2004年回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
代表作品:2002年,“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标志性建筑“梦露大厦”2007年,358米超高层——天津中钢国际广场、鄂尔多斯博物馆2009年,重庆“城市森林”、海南地标性建筑三亚凤凰岛给自己的房子在事业上另类的马岩松,生活上却极为正常,早早结婚,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如果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座房子,他会怎么做呢?给别人设计房子是我很怕的一项工作,因为这代表了非常私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很愿意经历为自己的家人设计房子的过程,愿意尽心竭力地去满足家庭里每个人的需求,愿意为他们的需要妥协。
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住在城市里更好。
我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长大,特别喜欢老北京的山水,比如景山、北海,如果能在这附近有个院子,然后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改造,那是最理想的了。
我想,这个房子应该会随着家庭成员的成长而不断变化。
此外,在大自然空旷的地方,我还想给自己修一个两三平方米很小很小的房子,可以当做书房。
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
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摘要:现如今在设计领域里,建筑设计尤为之重要。
在建筑发展中,新颖的建筑形式层出不穷,同时文化与现代感的结合也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向以“山水城市”闻名的马岩松,他的建筑风格追求的是自然与环境的融合,因此从中提炼的精华展现在自己的设计当中。
在马岩松的“城市山水”观念中,首先他创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要求在本质上人与自然的结合。
其次是对山水元素的展示,将自己的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最后是对自然之道的解析,使山水理念的建筑设计表达方式充分与现代艺术相呼应。
笔者将从马岩松建筑设计理念、作品分析以及他眼中的“山水城市”对马岩松的建筑意境进行解析。
关键词:马岩松;建筑;意境;“山水城市”前言:建筑形式的转变有多种形式,许多学者提出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的疑问,也提出了不同的概念,例如绿色空间、智慧城市、花园城市等等,其中许多理念的核心意义都含有自然生态的元素,“山水城市”理念则是其中一点。
马岩松建筑设计中体现了大量的“山水”元素,这样很多人都引发了思考。
“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是追求自然,这是让钢铁丛林的城市环境融入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对城市类型的转换,而是要更多考虑现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自然的对比。
一、马岩松对“山水城市”的看法马岩松的的设计理念则是“山水之道”,他希望在山水精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让人们离开自然,回归自然”的城市模式。
[1]马岩松提出的“山水城市”结合了国家文化,并对未来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新的看法。
马岩松认为,人们创造任何的事物都是我们后天自己思考的,无论是城市、园林设计还是乡村,这些都是人们人为形成的。
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更应该谈论人造和自然的关系。
如果环境中只含有自然元素,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人们可居住的。
反之,人工的自然环境,从早期的人类耕田文明就开始了,纵观东西方的文化,它们都对人们认知和自然观念有所改变。
“山水城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风格,许多读者都说马岩松的设计想法天马行空或者形容为疯狂,但马岩松反映,他的设计谈不上抽象还是具象,他的这一思想应是在深究工业文明中人类的城市建造如何与自然元素的拼接或是情感的共鸣。
梦露大厦
尼亚协会、荷兰鹿特丹贝尔拉格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及世界经济论坛(冬季达沃
斯)。 MAD建筑事务所现由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领导。
建筑师简介:
作品:北京胡同泡泡32号
<北京2050>描绘了三个关于北京城市未来的梦
想——一个被绿色森林覆盖的天安门广场,在北 京CBD上空漂浮的空中之城,和植入到四合院的 胡同泡泡。
梦露大厦
MAD事务所
目录:
1. 建筑师简介 2. 项目背景 3. 项目介绍 4. 建筑方案展示 5. 基地分析 6. 建筑平面分析 7. 建筑形体分析 8. 建筑结构分析 9. 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10. 建筑意义
建筑师简介:
马岩松 1975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
建筑工程学院和美国耶鲁学Yale
的陈述。 基 地 位 于 Hurontario 街 和 Burmhamthope 路交汇处,她的重 要性和标志性将使这片区域再次成 为这个城市的中心。
建筑平面分析:
在设计中,连续的阳台环绕整栋建筑。 每个住户都能拥有与众不同的户型和阳台,可 以看到窗外不同的风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 唤醒大城市里的人对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阳光 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作为核心主要的承重体系而外表用钢结构进行造型。
这样不仅使结构坚固,而且使得外形独特,具有很强的标 志性。
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Absolute Tower 的设计不再屈服 于现代主义的简化原则,而是表达出一 种更高层次的复杂性,来更多元地接近 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模糊 的需求。我们认为建筑本身是对自然和 环境的反映和强调,高塔的设计一直是 对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有力的陈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由、自然、和谐。其中和谐是最重要的。
• “师承”的力量
扎哈热衷于“在秩序中制造 混乱”。马岩松在大师的工 作室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震撼,原来建筑也可以像他 小时候玩的“变形金刚”一 样,千变万化得让你认不出 来。现在马岩松独立设计的 作品,个个都如同外太空间 的“异形”。翻转的线条、 涌动的外立面、丰富变幻的 内部空间。
作品介绍
玛丽莲梦露大厦——
• 这两栋60层楼高的“Absolute Tower”出自中国建筑新秀马 岩松之手,大楼外观形似西方男人永远的梦中情人玛丽莲• 梦露的身材! 性感身材的背后,其实包含了马岩松相当严肃的思考。 他从鱼的行为习惯上找到灵感,所以Absolute Tower被赋 予的是一种具有某种“模糊性”的自由度,在这里生活,没 有多余的死角,人们可以恣意安排自己的舒适空间。与其说 他是在设计大楼,不如说“某种更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 似乎才是这位中国年轻建 筑师想盖的东西。
想拿到太多项目,你干的多,错也许会更多,我不想城市
又增添一个建筑垃圾。
负例
• 马岩松和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 合作的 光影艺术展览“感觉即真实”
• 宣传说:主展厅入口发出的绿光在召唤着观众 向内探索,然而进入展厅里面,光雾迷蒙,光 束穿透弥漫展厅的人造雾带,能见度极低。带 着试探的脚步,观众犹如走到迷宫。再往前走 ,绿光又变成红光,进而蓝光。观众穿行于这 个巨大的装置中,各种色块不断变换。与此同 时,平地也陡然有了坡度,再往前,搭建的一 段倾斜通道又不断牵引着观众寻找出口。而这 就是马岩松设计的独特建筑结构,这一通道倾 斜着向上翻卷,犹如波浪,想往上走却感觉怎 么也走不到头。 • 实际的感受是:在一间不大的方方正正的屋子 里,放置不同颜色的LED灯光在低矮的空间中 ,放满白色不明气体即可。简单的物理原理, 效果其实和舞台表演放干冰烟打灯光,被封闭 在一个屋子里了一样。每人掩鼻冲进去几分钟 后,不好奇了,拍拍照,毫无遗憾的出来,痛 苦咳嗽不已。
Hale Waihona Puke 浮游之岛——浮游之岛--- 纽约世界贸 易中心重建计划美国, 纽约 2002 纽约新世贸 中心的设计希望建立起 新的价值观。
我们的策略不再是依赖于大量的办公面积,而是设置有 限的空间容纳与数字技术有关的内容, 比如数字工作 站, 多媒体商业中心, 独立飞行器停泊站, 全球会议模拟 室等, 并同时使之与其它的城市生活,像剧场,餐厅, 公园,旅馆,图书馆,观光,展览,体育健身, 甚至人 工湖等等相混合,以水平关系设置,并整个抬到曼哈顿 城市中心之上,改变金融区的封闭,孤立状态,而将纽 约的公共活动空间, 沿河地区联结起来,与金融区心脏 融合,引进都市生活及其活力。这个计划以其新的城市 组织原则表达出我们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 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
和人给它安排的“圆的”“方的”鱼缸,完全没有关系。
鱼缸里的任何角落都是鱼最不爱去的地方。由此,我想 到了人的活动空间,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 所有空间设计之初,就应该体现出它的“模糊性”,让 使用者自己决定它的功能,并且可能一个空间还会出现 好多种不同的功能,设计师要充分表达出空间使用上的 自由度。
• 敢于天马行空
• 成功是可以把握的
马岩松精彩语录
●一个城市想树立信心这是好事,但是简单利用高度是特别
愚蠢的事,你还没干,另一个城市可能会盖一个比你更高
的,信心马上就会没有了
●如果我当市长,第一件事就是把标准废了。 ●当我中标后,我第一感觉是别人自由了,大家突然发现原 来这个坏小子做的东西还不错,所以就开始怀疑标准。这 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干和标准不一样的事了。 ●人家都不给我练,我就当是锻炼,选不选我不关我的事, 不选我反而挺高兴的。因为革命还需努力。但其实我也不
THE END
个人评价
• 独立、不羁的建筑风格 • 商业化的自我营销方式(对设计师这个行业谋取自身 利益与社会认知来说 我觉得并不是坏事) • 虽然建筑表面和形态浮夸 ,还是有些深层次的语言 • 有人提出,这样的成名方式会影响很多建筑师的设计
态度。有些很有才华的建筑师转去做数字建构方向后,
沦为异形建筑效果图设计的工作,被电脑控制自己设 计。
马岩松
疯狂前卫的建筑师
人物简介
• 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 • 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任教中央美术学 院; 1975年生于北京。 •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并获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 • 曾获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 奖金、 • 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并曾 在伦敦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纽约埃森曼事务所 任职;
• 这个大楼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 处,似这座城市的一个大关口。 条纹状的建筑表面充满质感,它 是由不间断的阳台环绕形成。整 个大楼有微微倾斜的趋势,每上 升一个楼层倾斜度就有所递增。 设计者是想通过 这样的设计给人 们创造更广阔的 视野,将居住者 与周边环境联系 起来
红螺会所——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 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 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 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 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 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 顶和墙面。
• 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 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其中两条主 要路线在中间主体处汇合,加上一个变幻莫测的水表面, 形成一个向上生长的顶部结构,表现一种由液体向固体的 转变,并与其空间构成和功能自然的联系起来。作品探讨 的是在大都市中生活的人如何理解自然的问题,红螺会所 是一个不停变幻的建筑空间,它不仅反应了其周边环境, 还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交会点。山和水带给了生活在水泥丛 林里的人们以希望和启发.
设计理念的分析
• 我们在寻找 鱼在城市中的生活空间 人和鱼的状态 必须颠倒 鱼是主体 • 空间开始分裂 方盒子已经融化 低质量的方空间瓦解 机器的时代结束了 • 表面 继续融化 内和外在模糊中连续 管子的外表面 水的内表面
——鱼缸(马
岩松作品)
……
• 在这个装置作品“鱼缸”里,作了一个有趣的试验,研 究鱼的生活的空间轨迹,最后发现,鱼真正的空间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