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材作用机理和建设内容探讨
财务管理学第九版立体化数字教材
![财务管理学第九版立体化数字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d5226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8.png)
财务管理学第九版立体化数字教材简介《财务管理学》是一门金融学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财务管理学第九版立体化数字教材的设计理念、内容框架以及使用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更具交互性和可视化的学习体验。
设计理念财务管理学第九版立体化数字教材基于以下设计理念:1.立体化内容:教材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数字化交互:教材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技术,提供丰富的图表、案例、练习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务管理知识。
3.个性化学习:教材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智能地推送相关内容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内容框架财务管理学第九版立体化数字教材涵盖以下内容:1.财务管理导论: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2.财务报表分析:详细解读和分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3.财务预测与决策:介绍财务预测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并基于预测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
4.投资决策:讨论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的原理和方法,介绍NPV、IRR和Payback Period等指标,帮助学生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5.融资决策:介绍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成本计算,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帮助学生理解融资决策对企业价值和风险的影响。
6.资本结构与股利决策:讨论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介绍杠杆比率和股利支付比率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企业财务结构优化的原理。
7.国际财务管理:探讨国际贸易和汇率风险管理的内容,介绍外汇市场和汇率风险的管理策略。
8.企业估值:介绍常用的企业估值方法,包括DCF模型、市场多元化模型和相对估值方法,帮助学生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投资回报。
管理课程立体化教材开发与设计的几点建议
![管理课程立体化教材开发与设计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2f045741711cc7931b716f6.png)
【 关键 词 】立体化教材;管理课程;开发设计
立体化教材的 内涵和基本特征 立体化教材应 由三部分组成, 即纸版 教材、网络教材和 多媒体教案 , 将三种不 同形式的教材构建成 一个有机整体 。 以纸版教材 为基 础, 以电子图书 、网络课件和 多媒体教案为
一
、
实现和增强教学 效果的手段 。具 体来讲 , 立体化教材是 以计 算机和 互联 网为支撑平 台, 充分利 用第一 手教学 资源, 形成 个能够满足 高职高专管理课程 教学 需要的完整体系, 强调 各种媒体 的立体化教学设计, 为教师 、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服 务。 立体化 教材不仅有 主教材 , 还有 辅助教材 : 不 但有纸质
一
教材 , 还 有多媒 体教材, 将 教学包和 基于互 联 网的教学 网站 结合在一起 , 形成 一个 能够让师生 自主教学和学习 的教学环 境 ,其 特 点是形式 多样化 、教学整 体化 、手段现 代化等特 点。 二、管理课程立体 化教材 的开发 的原 因 管理课程 是 围绕着 管理 的一般工 作过程 ,紧密结合 管
这 就要 充 分挖 掘 立体化 教 材 开发 与设 计 的优 势 ,使 其在 教 学过
程 中真 正发挥 作 用 。
管理课程 立体化 教材 的教学 内容在 设计 时要 注意 学习 情 境的设 计 。学 习情境 是根据典 型工作任 务过程 和职业 成 长 的逻辑规 律这两 条线 索来排列 课程序 列 。管理 课程应 该 设 置 不 同类 型 工 作 的 学 习情 境 。 通 过 对 学 习 情 境 的 设 计 , 描 述 不 同 岗位 的 典型 工 作任 务 , 明确 工 作对 象 、工 作 方 法 、工作组织和工作要求等。 立体 化教材 的开发 与设计要根 据工作过 程结构 不变 、 学习难度 逐步递 增 、学 生 自主 能力逐 步增强 的原则 ,按照 不 同的学 习情境 ,分析 出每个 学习情境 的 内在 工作逻 辑关 系 ,分 解 出完 成不 同工 作任 务的子情 境 ,根 据每个 工作步 骤 ,由浅入深 , 由易及 难 ,循 环上升 的逻辑 线索来 开发立 体化教材。 . ( 二 )管理课程立体化教材教学模式任务化 管理课程 立体化教 材开发 与设计 时要注意教 学模式 任 务化 。管理课 程立体 教材 的开发与 设计要 以学 生 “ 就业 ” 为 出发点 ,根 据学 生就业工 作 岗位 的需要 ,确立 知识 、能 力 、情感三个 教学 目标 ;以 “ 行动 ”贯 穿整个教 学过程 , 整个 教材设计 为认 知、模拟 、实践 、评价 四个个 环节 ,无 论 是那一个环 节 的学 习 目标和学 习 内容 ,都强 调通过行 动 去 完 成 ,实 现 “ 做中学”、 “ 学 中做 ” 。 管理课程 立体化 教材 的开发与设计 要 以 “ 任务 ”为归 属 点 ,以业 务活动 和资源 , 以及 教学 内容要完 成的项 目任 务 设计 的相 应 的教 学情境及 子情境 ,每 一个情 境及子情 境 就 是一项 学习 ( 工作 )任务 ,其 设计 突 出关键 知识 点、职 业 能力 、情 感与态 度 的应 用与表 现 ,学 生在 完成学 习 ( 工 作 )任务 的过程 中获得 知识 ,训 练各种 能力 ,修炼道 德与 情 操 ,通 过学 习 ( 工作 )任务 的完成 ,实现 知识 向能力 的 转 化 , 以及 学 习成 果 的迁 移 和 应用 。 ( 三 )管理课程立体化教材 教学资源 形式 多样化 教 学资源形 式多样化 能适应 以行动和 导 向为驱 动力 , 旨在 以培 养学 生 能力 为 最终 目的 的行 动 导 向教 学 法 的 需 要 。在 开发与 设计管理 课程立 体化教 材时要 注意主 教材 与 辅助教材在教学 中的互补性 。 立 体 化 教材 教 学 资源 库 中 的主 教材 、教 学参 考 书有 案例库 、课程实训 指导书 、电子教案 、C A I 课件 、 网络课 程 要 把 知 识 点 和 能 力 点 中 的 学 习重 点 和 难 点 体 现 出来 , 形 成双 向互动工 具 。可 以将教 学 内容 用媒体 素材如 文字 、 图 形 、图像 、视频 、动 画、F L A S H 等形 式有机地 结合起 来, 充 分利用教 学资源库 的开放性和共 享性, 用光盘或 网络 方式等 的建设将各具特 色的管理课程教学 资源提供给学生 。 总之 ,管 理课 程 只 有实 现 了立 体 化 教材 的 开发 与 实 施 ,才能营造 一种 新型 的课 堂教学 氛 围,让教师 真正成 为 教学 内容 的组织者 、导演 者 ,让 学生 的关键能 力在这种 创 新教 学方法 和手段 的 引导 下才 能够得 到培养 。因此 ,管理 课程 立体化 教材在 开发与 设计 时只有注 意 了教 学 内容情境 化 、教学 模式任 务化 、教学 资源形 式多样化 ,才 能够让教 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
计算机辅助绘图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辅助绘图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fdd88cd2cc58bd63186bdb8.png)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0 ) 12 8
[ 摘
要 】 立体化教材 不仅是 高科技 时代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标 志, 更重要 的是 实现教 学信息化、 网络化 , 整合教育教 学资
源、 优化教育要素配置的途径 , 是一种新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 。 本文分析 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状 , 绍计 算机辅助绘 图 介 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意义、 实施步骤 、 研究 内容和特 色, 对教育的现代 化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价值 。 [ 关键词 】 计算机辅助绘图 ; 立体化教材建设 ; 教学资源
W ANG h YI Y n f Ya a .u
御u ∞ Ids y o t hi, hnsa40 0 , ua ) n nut l e ncC agh 128 H nn rP y c
[ btat m曲— v tt o intn ai f oe it ot c nm  ̄ dih ht、e , mriprnit t ci dioml A s c] I 1 e eb ks ooy ¥ mdrz i f ah g e os i — ‘ r i o m oat h e h g n n e n r e 1xo l o n ao e i n n g e as e h t se a n f o
纸质教材和一张 C I A 课件光盘的模式 , 显然 已经无法很好地满 足和适应 当前我 国高职 ^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传统 的单一纸质
绘 图技能培养的弊端 , 为高技能型人 才培养 创造了十分 良好 的 条件 , 计算机辅助绘 图立体化教材建设项 目的研 究促 进了该课
教材也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立体化教学 的需要 ,所以要建 程 的教学改革。 立适应开放式、 学习性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材, 运用现代先
教材立体化建设之我见
![教材立体化建设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84ed92f4910ef12d2af9e77f.png)
教材立体化建设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27-0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院校对教材配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在与院校的交流中发现,随着院校的扩招,以纸质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出版社加强教材立体化建设。
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教学解决方案。
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通常以教科书为中心,包括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试题库、案例库、网络平台等多种资源与形式的教学出版物集合。
通过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可以满足教学中不同层面的需求,满足当前教育的现状,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对出版社而言,在教材建设中,应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在选题策划时考虑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提高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满足院校的需求。
结合我社教材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浅谈对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解。
1纸质教材在教材建设的前期阶段,提到教材时,编辑大多考虑的是教科书,但随着教育的发展,纸质教材不仅仅限于教科书,还涵盖了与教材相关的学习指导书与教学参考书。
对于有实践要求的课程,还应提供与教科书对应的实验(实训)教程。
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和院校交流,了解院校的需求,同时也应提前做一些功课,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加强了解,对纸质教材的深度开发提出建设性的计划。
2电子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传统的教案不利于资源共享,编辑可以和老师沟通交流,建设电子教案,以方便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
电子教案的设计既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师生交流互动、练习巩固等)、板书、教学反思等传统环节,还包括课件、资料库、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电子教案的内容全部输入在电脑中,通常也都是教师自己上课所背的内容。
高等农林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
![高等农林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f443b27ed630b1c59eeb5bc.png)
线性 代数 的基 本 任 务 主要 包 括 两 方 面 : 方 一 面 , 过传 授有 效 的数 学 理 论 知 识 培 养 学生 的基 通 本 数学 素养 ; 另一 方 面 , 过传 授常用 的数 学方 法 通
培 养学 生创 造 性 地 应 用 数 学 处 理 实 际 问题 的 能
材, 显然不 能很好 地 适应新 的立 体化 教学 的需要 ,
所 以要 建立 开 放 式 、 究 性立 体 化 教 学模 式 。首 研
力 。学 时虽 然不 多但 对学生 学 习后续 的数 学类课 程 和各专 业课 起 到工具 和奠 基 的作用 。而从 教学 实践 来看 , 线性 代数 比中学代 数更 专 门化 , 系统 更
化, 推理 更 严 密 , 决 问题 更全 面彻 底 , 解 因而显 得
线性代数立体化教材建设实践来看线性代数比中学代数更专门化更系统不仅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种改革与创化推理更严密解决问题更全面彻底因而显得新更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内容繁多概念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困难践能力以适应21世纪这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更大
第 卷 第 期
2 08 I 0 年 2月
先 要建设 立 体化教 材 。线性 代数 立体 化教材 建设
不 仅是 对教 学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的 一 种 改 革 与 创
新 , 能体现 一所学 校 的教学 质量 , 高学生 的实 更 提 践 能力 , 以适应 2 世 纪这 一知 识经 济时代 对人 才 1
的需 求 。
内容 繁多 、 概念 抽象 难懂 , 于学生 来说 学 习困难 对 更 大 。如何 使 学 生 尽 快 地 了解 本 课 程 的基 本 内 容 、 本 思想 、 基 基本 方 法 、 本概 念 的教 学至 关 重 基 要 。近年来 , 学手 段 匮乏 、 材 内容 陈 旧 、 学 教 教 教
公安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
![公安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802d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8.png)
促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公安 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重 要方向之一,而公安立体化 教材建设可以促进公安信息 化建设的发展,提高公安工 作的信息化水平。
公安立体化教材的现状与趋势
• 目前,公安立体化教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未来,公安立 体化教材建设将继续向着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同时,也将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教材的实 用性和针对性。
互动性:立体化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 、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 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多样性:立体化教材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 、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得教材内容更加生动 、形象、易于理解。
共享性:立体化教材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件 、案例、试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场 合、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教学对象之间进行 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引入新技术、新理念
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如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推动教材内容的更新 换代,以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需求。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备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安人才。
03
公安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方 法与策略
教材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精简内容,突出核心
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去除冗余,突出公安工作的核心理论和实 务。
未来发展趋势
AI与大数据驱动
未来公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更 加依赖AI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大 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把握用户需 求,实现教材的个性化推荐和智 能导航;借助AI技术,可以实现 教材内容的自动更新和智能问答 ,提升用户体验。
VR/AR技术应用
立体化教材建设标准
![立体化教材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40eaa0a76e58fafbb00373.png)
立体化教材建设标准立体化教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中心,以统合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共享性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核心,在内容和形式上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集合。
立体化教材建设是对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是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和开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
1.立体化教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音像视频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试题资料库、基于BB平台的“空中课堂”或“虚拟课堂”,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单机版或网络版的“虚拟实训室”,能利用电子资料库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的“电子作业平台”,以及与“虚拟实训室”、“虚拟课堂”、“电子作业平台”配套的教学学习软件和实训软件等。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可以包括上述全部内容,和传统的纸质教材一起形成一体化或多元化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部分内容独立形成立体教材。
2.构成一体化或多元化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应达到如下要求:(1)有与专业课程教学网络平台“空中课堂”项目相适应的覆盖课程所有内容的电子教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师授课视频等),电子教材特别是电子课件必须采用三个软件技术,使教学内容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2)有能满足课程主要知识点学习的电子资料库(包括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以及学习工具库等),其中学习工具库包括各种技术标准、技术参数等,可以采用网络链接形式建库;(3)有能直观演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现现场实际工作环节和环境的视频资料;(4)有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从而掌握主要知识点的教学学习软件(包括学习测试软件),学习软件的设置应与课程教学网络平台的“电子作业平台”对应;(5)有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从而掌握主要能力点的教学实训软件,教学实训软件的设置应与课程教学网络平台的“虚拟实训室”对应;(6)有传统的纸质教材。
城轨类校企合作“立体化教材”开发的思考
![城轨类校企合作“立体化教材”开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341f7f390c69ec3d4bb75f7.png)
城轨类校企合作“立体化教材”开发的思考牛林杰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立体化教材”是近些年来在国内教育界提出的教材建设新理念,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推进教材建设的新成果。
结合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立足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和已有的教学设施设备,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教材”,旨在为职业院校师生提供一种高效的教学资源的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校企合作;信息化一、“立体化教材”的定义相比较于传统教材,“立体化教材”就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平台,构建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通过多种信息媒介,整合教学资源并提供多种教学服务的整体性教学出版集合。
“立体化教材”是近些年来在国内教育界提出的教材建设新理念,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推进教材建设的新成果。
“立体化教材”不仅采用了纸质、电子资料和网络等多样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还强调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设计。
二、校企合作“立体化教材”开发(一)“立体化教材”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彰显高职特色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业并直接推动各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借助于高校成熟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硬件条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构建立体化的教材就成为重要途径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材的编者应该从本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等方面,全面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可能多的设计实训内容,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立体化教材”开发应加强与城轨企业的合作,满足企业需求城轨类“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必须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满足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对接就业岗位,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现在各行各业都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城轨类行业已成立了“两专指委一集团”教学指导委员会。
因此,城轨类“立体化教材”的开发需同时加强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学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确保教材开发的专业性。
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c421f9f90f76c661371a1e.png)
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杜殿发张艳玉谷建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立体化教材。
本文介绍了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背景、立体化教材的构建和取得的成果。
以纸质课本、实验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信息技术为立体化教材的核心,实现了油藏工程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
油藏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一、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形式的需要。
一方面,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新教学大纲制订以后这方面的问题表现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
为此进行了立体化教材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并以形成教学能力为目标。
立体化教材由主教材、教师参考、学习指导和试题库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教师辅导、电子教案、助教课件、素材库、文字教材、助学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工具软件、教学支撑环境等部分有机构成。
立体化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之处还在于,它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并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媒体间的互动,强调各种媒体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应用对象、不同的应用环境来设计教学要求,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模式,以学生和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要求结合油藏工程课程的实际,在建设过程中贯彻了新、奇、切、精、启的指导思想,即:新所用的素材要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浅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构建策略
![浅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构建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c1a05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9.png)
浅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构建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制图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停留在二维图纸上,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立体化图形的理解和实践需求。
构建一套立体化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构建更加立体化、生动形象的教材,以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针对高职教育中的“机械制图”课程,探讨构建立体化教材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机械制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二维制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立体化教材的构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通过对高职教育中机械制图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研究将提出构建立体化教材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制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本研究将深入挖掘立体化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材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也将对未来机械制图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机械制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机械制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等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图样标注、尺寸标注等技能,为日后从事机械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奥林匹克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奥林匹克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ca2ba55804d2b160b4ec091.png)
韩 桂风 , 铁 黎 杨
H AN if ng, Gu —e YANG e l Ti—i
摘 要 : 为传 播 奥 林 匹克精 神 的主 要 渠 道 和 手段 , 林 匹克教 育对 于 弘 扬 奥 林 匹克 文 作 奥 化 , 进 青年 人 身心 的 和谐 发 展 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奥 林 匹克 教 育 活 动 是 一 项 系统 工程 , 促
它 需要 有 配 套 的 传播 载体 和 传 播 途 径 , 林 匹克 教 材 建 设 就 是 开展 奥 林 匹克 教 育 必 不 奥 可 少 的重 要 环 节 之一 。奥 林 匹克 立 体 化 教 材 体 系将 以全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为 指 导 , 立 体 以
化 多媒 体 手 段 为依 托 , 索 出一 条 多元 的 、 方 位 的 奥 林 匹克教 材 体 系新 模 式 。 探 全 关 键 词 :奥林 匹克 运 动 ; 林 匹克 文化 ; 林 匹 克教 育 ; 林 匹 克立 体 化 教 材 体 系 奥 奥 奥
h r no sd v lp n ftey u gp o l. y tmai r jc , y i e u ain amo iu e eo me to h o n e pe Asas se t p oe tOlmpc d ct c o
n e s is o n r lv ntme a a ha nes t pr a is c lu e T h on tuc in of(一 e d t w ee a di nd c n l O s e d t u t r . e c s r to ) l m pi e c ng m a e il soneo hei ipe s bl a t n t v l m e fOl m pi y c t a hi t ra si ft nd s n a e p r si hede eop nto y c Edu a i .I t guda c of o r e c ton l he is,r l i g c ton n he i n e m de n du a i a t ore ey n on h s po t t e up r of m ut me a e c ig li di t a h n m e h ds,t c s r to o a y he ie s s e — to he on tuc in f s nt sz d y t m of Ol m pi y c ta hi a e il ilt y o w y f r e t bl hig a m u t— lm e t a d c m pr — e c ng m t ra sw l r ut3 ne wa o s a i n liee n n o s - e— he sv o lofO l m p ct a h n a e il n i a n ie m de y i e c i g m t ra si Ch n . K e r s Ol m pi o m e t; l p c u t r ; l pc d c ton; y wo d : y c m ve n O ym i c lu e O ym i e u a i Syn he ie y t m t sz d s s e ofOl m p ct a hig m a e il y i e c n t ra s
课程建设,立体化,创新点
![课程建设,立体化,创新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d82e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f.png)
课程建设,立体化,创新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立体化教学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立体化教学中,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为课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首先,立体化教学要求课程建设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传统的课程建设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立体化教学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使得课程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例如,可以引入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课外拓展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立体化教学要求课程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传统的课程建设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立体化教学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课程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立体化教学要求课程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课程建设往往过于注重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立体化教学强调个性化教育,要求课程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
例如,可以引入个性化学习计划、个性化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立体化教学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程建设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为课程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使得立体化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高等学校立体化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高等学校立体化教材的开发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d12edb28ea81c758f57861.png)
高等学校立体化教材的开发与管理【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高校立体化教材开发的方法与途径,并论述如何进行立体化教材的管理。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开发管理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一本平面纸介质教材和一张CAI课件光盘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为高校教学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
随之,我国一些高校掀起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热潮。
一、立体化教材概述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并以形成教学能力为目标。
即媒体呈现立体化,教学设计的一体化,教学应用的多元化。
就内容来说,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等。
就其形式而言,主要包括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
其中,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包括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
立体化教材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体现。
立体化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它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并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媒体间的互动,强调各种媒体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应用对象、不同的应用环境来设计教学要求,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模式,以学生和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立体化教材现状近年来,国外名校使用的教材,大多采用了数字化、立体化的模式,国外电子教材的发展每年增长也在60%以上。
与此同时,国内电子教材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很多高校都纷纷着手编制各自的立体化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初步形成立体化教材开发的体系,重视对立体化教材开发的研究,立体化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立体化教材简介
![立体化教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ed664e0b8f67c1cfad6b843.png)
立体化教材简介1.建设立体化教材的目的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叫"立体化教材",有的叫"一体化教材",有的叫"多元化教材",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为学校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
我们这里所讲的立体化教材,其内容、形式、服务都是建立在当前技术水平和条件基础上的。
2.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就内容而言,有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
主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它是包括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全部知识点的教学信息的载体,应该非常强调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师参考书与主教材配套,书中应含有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理解选用,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学习指导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是本门课程的要求是什么?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学习指导书应该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试题库或习题集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的。
几种内容用不同的编写方式呈现给教师和学生,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立体化教材的表现形式从立体化教材的表现形式上讲有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
纸介质教科书和音像制品大家比较熟悉,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电子和网络出版物。
电子和网络出版物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教育技术本身的飞速发展而产生出来的以软盘、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硬盘为载体,以网络为传输手段的新型出版务,可以分为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六类。
电子教案是为教师在多功能教室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服务的,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通常用PowerPoint开发,用光盘或网络服务器存储。
论立体化实验教材建设
![论立体化实验教材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b085c731711cc7931b7162d.png)
1 引言 、
接 影 响到 实 验 教 学 的效 果 。纸 质 教 材是 相 对 不 变 的 , 电 子 教 案是 灵 而
可 边使用 、 边改进。 在电子教案的开发过程中 , 实 教 材 是 体 现 教 学 内容 和 教 学 方 式 的知 识 载 体 .是 把 教 育 思 想 、 观 活可变的 , 以边制作 、 实 念 、 旨等 转 变 为 具 体 教 育现 实 的中 介 。教 材 的优 劣 直 接 关 系到 人 才 验 教 师 能 把纸 质 实 验 教 材 中 的 内容 转 化 为形 象 逼真 的 映象 , 验 教 师 宗
现 代 科 学技 术 正在 迅 猛 发 展 , 识 更 新 的 周 期 越 来越 短 , 技 术 、 知 有 特 别 的 双 向性 和互 动 性 .学 习环 境 又是 在 一 个 虚 拟 的 空 间 中进 行 . 知 新 新 识 不断 涌 现 。 新技 术 、 知 识 以 及 网络 等 促 进 了 实 验教 学 设 备 的 改 进 , 学 生 几乎 无一 例 外 地 对 网 络 课 程 中营 造 的学 习 环 境 和 互 动 交 流 的 形 新 这 必 定促 进 实 验 教材 的改 进 。
式 表 现 出极 大 的 兴 趣 。 因此 , 们 继 续 利用 实 验 中 心 网 站进 行 全 方 位 我 的 技 术 管 理 . 中 包 括 实 验 室 开 放 管 理 功 能 , 师 和 学 生 可 以 通 过 该 其 教
3 立体 化 实 验教 材 建 设 的 开发 实践 .
预约 开 放 实 验 . 阅 实 验 管 理 查 立体 化 实 验 教材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主教 材 、 子 教 案 以及 网络 课 程 。 系 统 在 网 上 准 备 或 预 习 相 关 实 验 项 目 , 电 资 料 等 .加 上 实 验 教学 C 1 件 和 电子 设 计 仿 真 软 件 的逐 步 推 广 , A 课 使 3 1主教 材 .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e9e68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3.png)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从理论到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
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概念与意义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指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
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
其次,新形态教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探索1. 教材内容的丰富化在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时,首先应着眼于丰富教材内容。
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过程。
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提供更多实际的学习资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实现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通过引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更方便地让学生获取教学资料和实践案例,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和实践基地的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一点感想
![对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一点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2c31c22aa5e9856a5612601e.png)
及是发展 的需要 , 是顺应历史的潮流 ,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
也给现代教 育带来 了一次重要 的改革。教 材 的介质 已经超越 了 单一 的纸张, 出现 了以 电子、磁带 、光 电等为媒介 的 电子教材 即立体化 教材 。立体化教 材是指通过 多种教 学资源 的提供而提 出的某 课程 的整体教 学解决方 案。它能 最大 限度地满 足教师教 学需要和学生学 习需要,通常包括 以教科书为心的多种资源 。
立体化教材 不单适用于学 生的 自主 学 习,还要对教师 的教
音像 制 品、电子资料、 网络 出版物等 。就服 务对 象而言 ,应为 起 到辅助 的作 用。但现在 很多立体化教材 注重了 自主学 习环境
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 ,为学生提供学 习 指导资料 。
的构建,忽 略了立体化教 材对于教师 的辅助性 的作 用。实践技
形成一个教 学资源有机 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
3如何 更好 的使 用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 教材主要 应用在课堂教学和 网络教 学模式上 。立体 化教材 的建设要符合 高等教育的规律和适应现 代高等教育 的发 展趋势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 的发展。正确处理 好 知识、能力和素质 的关系。为 了更好 的适应课 堂教 学和 网络
关键字 :立体化 ,教学模式,多元 化
中图分类号 :G6 4 2 . 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6 9 7 0 . 2 0 1 3 . 0 9 . 0 4 7
本文著录格式 :【 1 ] . 软件 ,2 0 1 3 , 3 4 ( 2:1 4 1
职业院校立体化教材研究概论
![职业院校立体化教材研究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4ce1dc5f5335a8103d22081.png)
2019年第23期(总第347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研修发展一、研究背景(一)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和内容本文的“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提出的某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为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环境构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内容上,立体化教材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配套习题及答案、教案、课件等,表现形式为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等;外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主教材、辅助教材、电子资料、网站等。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情况教育部于2013年4月发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重点强调了七个方面的工作,特别提出了“要重视教材建设”,认为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优秀立体化教材,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然而,职业院校因先天条件不足,优质教材的发展较为滞后。
随着德国职业教育在国内的盛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逐步向项目化、行动导向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材出现了适应性低、针对性弱、内容滞后等问题,大部分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流于形式,建设内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文献研究概况为了对职业院校立体化教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文献资料进行样本分析,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
本文以“立体化教材”作为核心关键词,以2003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一)从研究的年度分布情况来看通过对立体化教材发表年度分布的样本进行整理分类,在所有的文献资料中,除去会议、报纸、百科、词典等数据,利用中国知网“文献全部分类”进行全文搜索,共检索到相关的文献共计2416篇。
独立学院艺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思考
![独立学院艺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c29b566b84ae45c3b358c42.png)
摘 要 : 教材 建设 是 高等教 育实现人才培 养 目标的重要栽体 。立体化教 材 由于提供 了教 学资 源的整体解 决方案 而成为 教 材建设 的重要 形式 。独 立学院立体化教 材的研 究与 开发 , 应该针 对独立 学院学生的特点和 独立 学院本科教 育的培养 目标 。 文章通过对 立体化教材 的特 点分析 , 结合独立 学院艺术类教材 的建设现状 , 出了独立 学院艺术教材 立体 化的建设 思路 。 提
新 能 力 强 、 践 能 力 过 硬 的 高 素 质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经 过 多 年 实
国际竞争 力 。独立 学院艺术 类教材 的立体 化建设 有着 自身 的特点 。它是独立 学院艺术 类专业 在快 速发展 过程 中提 出 的新要求 , 对独立学 院艺术学科 的发展 具有重要 的意义 。
三 、 立 学 院 艺 术 教 材 立 体 化 的 建 设 思 路 独 ( ) 合 学 生特 点 , 高教 材 针 对 性 。 一 结 提
案 。立体 化教 材 除 了具 有 传统 纸质 教材 的 优势外 , 还包 括
很 多 与教 学 内容 相配 套 的相关 数 据 、 教学 辅 导材料 等 。当
一
发展 , 独立 学院 已成 为我国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然 而 目前市 面 上 针对 独 立 学 院层 次 的 艺术 类 教 材很 少 , 乏对 独立 学 院层 次学 生 的关 注 。独 立学 院艺术 类学 缺 生使用 的多半 是普通 本科 教材或 职业教 育类教 材 。由于缺 乏 针对 性 , 学生 在学 习 中感 到 困难 。而且 相 当一 部分 艺术
不同的教学 对象都 有着 自身的特 点 .面向对象 的教材 设计. 提高 了针 对性 , 体现 出对 于学生 群体 的关照 。独立 学 院教学 目标 的重 点是培养 学生 的动手 实践 能力 和理论联 系 实践 的应用 能力 。 这些 特点应该在教 材上有所 体现 。 材知 教 识体系设计 和知识点分布 应是立体 的 、 有层次 的 。按 照不同 的重难 点讲解 , 重点 知识讲解 分析 透彻 , 重点 知识不 做过 非 多深入 的分析 。理论 知识 框架 的构建 体现 出对 于独立 学院
论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
![论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489498c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4.png)
论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进步的重要举措,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成绩的关键,更是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渠道和手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提升。
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新教材编写体制传统的高校教材编写方式,更多的是采用一种“专家主导、一次定稿”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如专家间学术观念的差异、缺乏对不同学生适应度的考虑等。
因此,立体化建设需要创新教材编写体制,采用教材评审、意见交流、多次修改等方式,多方参与、集思广益,以达到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的教材。
二、挖掘教材资源,形成平台化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还需要挖掘教材资源,形成平台化。
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包括翻转课堂、MOOC、视频教学等等,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便于学生理解消化。
而通过搜集、整理、推广优秀的教材资源,建设起平台化的教学资源库,则可以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的形式,使教学更灵活多样化。
三、推行多元教学模式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还要推行多元教学模式。
尤其应该注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个体化需求的定制教材。
如课程实行“一门多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更全面的发展思维和能力。
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同时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
教材部分,不能仅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所提高,更要兼顾学生的创造、合作、应用能力培养。
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实现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合作与整合,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多元化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教育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得到结论,高校教材立体化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起基于多元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新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识的建构・ 陛本质及其条件
建构 主义知识观是 2 O世纪八十 年代兴起 的一种新 的理 论, 被 认为对知识 以及与知识有关的学习、 教育 活动有更合理 的认识而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 。 建构主义 知识观认为 , 知识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 的基础上从 自身的经验 中建构
( 一) 学 习者依 靠 自身建构 自己的知识 。按 照建 构主 义对
知识的认识 , 知识是主观 的, 它是基于 学习者对个人 已有经验 并结合学习者个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境进行 的一种合 理化解释 与假设 , 所 以说 知识是建构 的而不是复制和再现 的, 学习者必
一
( 一) 立体化教材有利于学生树 立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
发, 把 旧知 识和 新 知 识 联 系 起 来 , 把科学性 、 知 识 性 和 趣 味 性
道每一种手术刀最适用的情境 ,那么他掌握 的有 关手 术刀的 知识就不能情境化, 仅仅是一种知识储备或信息储备 。 而通 过 立体化教材的多媒体形式的呈现, 比如用教学片 向他演 示真
实 手 术 过 程 中 手 术 刀 的 具 体用 法 , 就 能 使 学 生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进 而 扩 大 自 己原 有 的 认 知 图式 , 这一过程无疑为知识的认识、
理解和继续建构奠定了基础 。传统纸质教材 的局 限性无法强 调参与 、 应用和探究 , 因此过 多地促成 了学习者个体 的学 习行 为及学习者之间的竞争态势 ,促成 了学校 中一个个学生 的孤 立身份 , 而 不是成为通过利用和评估所学 内容而做出贡献的、 参与合作 的共 同体成员。 立体化教材在网络 的支持下 , 每个学 科、 每门课程 、 每本教材都可 以建立教学平台。 利用教学平台, 教师可 以授课 , 学生可 以开展 自主、 探究 、 协作的学习活动, 还 可 以交流信息 、 讨论 问题 。这样 , 不同学习个体之 间真正发生 实质 性的交往、 对话 、 交流和合作 , 并通过社会 协商形成共 同 的探究 目标 , 分享共 同的探究计划, 并协 同行动 、 共同反思 ( 包 括相互质疑) , 最终使知识得到社会建构 。 ( 五) 立体化教 材有 利于学生 为新知 的学习做好 准备 。新
场景或情境 。在非 自然、 非真实 的情境 中, 学生知识 自主建构
的空间是狭 小的 , 建构 的知 识经常是呆滞 的、 惰 性的 、 不具 备
实践作用的、 仅作 为一种事实储备 的死知识 。 立体化教材通 过 大力应 用信息技术, 以多样化的媒体资源表现形式呈现 教学 内容 , 既可 以通 过文字 、 插 图等静 态媒体形式表 现 , 也可 以通 过动画 、 声音 、 视频、 网络流媒体等数字 资源媒 体形式呈现 , 易 于创造特 定的情境 、 氛 围, 激发学 生的情感 , 有利 于知识 的建 构。 比如, 一位实习医生通过纸质教材记住 了各种不同类型手
与其相应的应用机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 到知识 的 实践效用和利用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真实世界 中的问题
的需要 , 学 习和 对 情 境 的认 知 就 自然 而 然 的发 生 了 。
( 三) 立体化 教材有 利于学生进" f e -  ̄究式 学习 , 促 进知识
的 自主建构 。传统纸质教材单一的表现形式 ,容 易导致灌输
中图分类号: G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收录 日期: 2 0 1 4 年 2月 2 6日
一
和改变 ( 顺应) 。 因此 , 学习不是仅仅指简单的信 息积累和增长
( 扩 大性 学习) ,而 同时包含 由于新 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
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 概念转变 学习) 。 ( 三) 社会性 互动 能够促进知识的学 习。在知识建构过程 中,学生的学习不像传统知识观认为的那样是一种 比较 “ 孤 立” 的个人竞争行 为, 而主要 是通 过师生之 间、 生 生之 问的相 互合作逐渐完成 的。在教师的指导、 帮助下 , 学生从这种相互 作用中主动开发 自己的思维品质,并完成 自己知识意义上 的
构主义知识观认 为知识是人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建
构 起 来 的, 是相对客观的、 开 放 的、 发展 的 、 动 态 的 。建 构 主 义
知识观 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知识 , 比较符合知识 的本质 , 有助于
1 44
教育观 、人才观 和学习观 向更 有助于提高人才教育素质 的方
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当每个 学生个体将其 自身 的经验背景纳
决 定 了知 识 具 有 主 观 的 性质 。此 外 ,知 识 也 并 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它 只 是暂 时性 的 , 知 识 的 主观 性 与不 断变 化 也 反 映 出 学 习
者 是为 了个 人 的生存而 不断调整 学习者 本人 原来 的经验 结 构, 使之更好地 适应生存 , 所 以建构主义 声称“ 掌握 知识就是 为 了生存 ” 。 根据建构主义对知识的认识 ,学习者 的知识建 构需要以
式、 填 鸭式 的教学行为 , 学 生 的学 习 也 是 低 效 的 、 意 义 不 大 的 被 动式学习 。 此外 , 纸质教材封闭、 僵 化 的特 点 , 易 于产 生教 材
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认 识到学科 的历史渊源和 共 时变化, 切 身体会到其 内在规律 性, 从而全 面、 准 确地建构
术 刀特 征 的 知 识 , 也 能 够 识 别 出不 同类 型 的手 术 刀 , 但 无 法 知
拓展 、 验证 和修改前后紧密联 系的、 新 旧相连 接的 、 动态进步
的持 续 或 连 续 过 程 。学 生 已有 知 识和 经验 基础 引 导对 新 知 的
解读和理解 ,而 已有知识与经验准备 不足会 导致新知建构 的 失败 。 传统纸质教材很难 为学生学 习新的知识提供准确、 丰富 的相关背景知识, 导致学生不能全面、 准确地构建新知 。立体 化教材充分利用 了超文本、 超媒体软件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文字 、 图片 、 声音、 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超链接, 帮助学 生学 习和掌握课程体系的结构框 架。立体 化教材 能从学 生的 知识背景和学习习惯出发,从学 生的心理特 点和认知模式 出
起来 的, 并用 于 解 释 人 的经 验 世 界 的 。 也 就 是 说 , 知 识本 质 上
是人 的建构物, 是人建构起来的产品, 没有具有建构 能力 的主
体——人 , 就没有知 识这种人的产 品: 但 另一方面 , 知 识 的 生 产 或 建 构 不 是 随 心 所欲 的 , 不是任意的, 知 识 这 种“ 人 的产 品 ”
的, 又是通过 自然情境中的实践和运用而不 断发展 的。因此 , 只有按照真 实情境来改造学校 的传 统教学文化,在学校场景 中设置基于真实工作 的、 模仿 从业 者真 实活动 的学习情境 , 设 置基于普通 人生活真实场景和 日常交往 实践 的学习情境 , 让
学 生 在 自然 的情 境 中建 构 新 知 , 才 能提 高学 习 的有 效 性 , 保 证
( 四) 有 意义的学习发生于真 实的任务和情境之 中。知识
只 有 在 自然情 境 中建 构 与 运 用 才 能 被 完 全 理 解 ,它 是 情 境 性
是 以人 的经验为基础和源泉 的,要以人的经验 为根据——没 有从 自身的观察与实 践 ( 包括科 学实验) 中得 来的经验 , 没有
从 人 与 自我 和 外 部 世 界 相 互 作用 中得 来 的经 验 , 就没有知识。
知 的 学 习是 基 于 已有 知 识 的 主动 建 构观 点的教学资源 , 也 能使学生及
时 了解 本 学 科 的 最 新 进 展 ,有 助 于 学 生 认 识 到 知 识 的 主观 性
特 点和 建构性本质。
( 二) 立体化教材 为学生建构 了一个比较真 实 、 自然的学 - . - ] - 情境 学习情境 强调 的是知识产 生的背景 、 知识发挥 作用 的
知识 向真实情境 的迁移 , 使学生像在真 实情境 中那样有 目的、 有意义地行动,从而使他们更有利于对某一特定共 同体真实
文 化 实 践 的适 应 。 二、 立 体 化 教 材 作 用机 理 分 析 立 体 化 教 材 是 适 应 知 识 建 构 需 要 而 产 生 的 新 型 教 学 工
起 新 的知 识 。
三、 立体化教材建设对策 立体化教材是立足 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 网络技术 平 台, 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 以学科课程 为中心 , 以多媒体、 多形态 、 多用途 、 多层次的教 学资源和 多种 教学服务 为内容 的
教 育实践辩护或使之合 理化 。 拥有 不同的知 识观 , 就必然导致
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 。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 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 ,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加 工、 选择和批判 。也就是说, 学习者本人的认知能力和积极主 动 的态度是获得 知识 的必要条件。
教育 实践上的相应差异;不同的教 育实践也往往体现 了不同 的知识观 。当前受到教育界 高度 关注的立体化教 材的研 究和 应 用就是 受到 了与传统知 识观 不 同的建构主 义知识观 的影 响。 本文应 用建构 主义知识观相关理论 , 探讨立体化教材对 学 生 学习和知识掌握的作 用机 理和 建设对策 。
关键词 : 立体化教材 ; 作 用机 理 ; 探 讨
( 二) 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学 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 。知识 与意义不是简单 由外部信息单方面决定 的,意义是学 习者在
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 通过新 旧知识经验 问反复的、 双 向的
相 互 作 用 过 程而 建构 起 来 的 。 其中, 每 个 学 习 者都 以 自己原 有 知 识 和 经 验 系 统 为基 础 对 新 的 信 息 进 行 编 码 ,建 构 自己 的理 解, 同时 使 原 有 知 识 与 经 验 系 统 有 所 增 长 ( 同化 ) 或 发 生 调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