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_龚信华

合集下载

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

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

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摘要:研究生是我国教育制度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每年在扩招,他们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婚恋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实减轻其心理压力,保证其身心健康,尤其在新媒体时期,越来越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原因,对策,导师就医时不辞而别。

失踪三日后被发现浮尸河中,警方排除他杀嫌疑,判断是跳河自杀身亡。

家属称其精神变化导致轻生的原因“可能是学业压力大”,同学也证实,时常听到严俊说论文有难度,怕无法顺利完成。

对于严俊的死,家属分析,可能缘于毕业前产生的一系列压力。

因心理问题导致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事情时有报道。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促使我们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状况,探询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以便寻找解决的对策,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重演,让研究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1、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态是表现为健康向上的。

但是,由于研究生正处于学业、求职、恋爱、婚姻等人生的关键阶段,与本科生相比,不仅要承受来自学术和就业上的压力,更要承受日益增加的来自经济和家庭责任的巨大压力,因此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不断出现的研究生自杀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它直接影响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影响到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2、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1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生心理问题凸显的客观原因教育规模扩张过快,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同步提高。

自高校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用10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Abs t r a c t:Co l l e g e s t ud e n t s’me n t a l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wi d e s p r e a d c o n c e r ne d a n d p r a c t i c e d o f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s o c i e t y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h o we v e r ,t h e g r a d ua t e s t u d e n t s’ me n t a l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i s s t i l l e x i s t s g r e a t s h o r t c o mi n g s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t h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o f me n t a l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c o l l e g e g r a du a t e s t ud e n t s we r e i n t e r p r e t e d a nd t h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r e s we r e p r e s e n t e d t o s o l v e t h e s e p r o b l e ms,s uc h a s,c h a n g i n g t h e s e r v i c e i d e a,i mp r o v i n g t h e s e vi r c e s y s t e m o f c o l l e g e g r a d — ua t e s t u d e n t s ’ me n t a l h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r e l e v a n t r e g i me s e c u it r y s y s t e m. Ke y wor ds:g r a d ua t e s t u d e n t s ;me n t a l he a l t h;h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日益凸显,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探讨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提出有效策略应对心理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提升咨询服务。

建议政府、学校和社会加强支持,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挑战。

希望通过本研究总结的经验,为未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提出持续关注和投入的建议,共同努力促进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因素探讨、有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们面临着来自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生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挑战,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阶段,其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往往会对研究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及建议,从而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的改进,更好地保障研究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3 研究意义作为当代研究生的一员,了解和关注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和对策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还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深入了解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有助于揭示造成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深层原因,为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生心理健康调研及问题化解策略

研究生心理健康调研及问题化解策略

研究生心理健康调研及问题化解策略近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等方面。

为此,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调研并寻找问题化解策略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调研1. 学业压力:研究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巨大。

繁重的课业任务、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等都加剧了研究生的焦虑感和压力。

2. 人际关系:在研究生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学间的竞争、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实验室同事之间的交流等都可能带来紧张和不安。

3. 自我认同:研究生常常面临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胜任研究工作。

这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打击。

二、问题化解策略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一支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为研究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咨询,研究生可以得到情绪的宣泄、问题的解答以及心理压力的缓解。

2. 加强学业指导和生涯辅导: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业指导中心和生涯发展中心,为研究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辅导。

通过明确学业目标和未来规划,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自我怀疑,提高自信心。

3. 建立支持群体:学校可以建立研究生同学会或研究生交流平台,让研究生能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

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社交关系,减轻他们的孤立感和焦虑感。

4. 增加兴趣活动和社会支持:学校可以举办各类兴趣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其中,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

也可以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提供职业实践、实习和就业机会,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发展空间。

5.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研究生传授一些应对学业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通过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三、总结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通过进行调研、寻找问题化解策略,我们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社会压力、学术压力和家庭关系等因素。

社会压力包括就业竞争和经济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学术压力来自于导师要求和学术竞争,造成学习困难和自我负担过重;家庭关系问题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家庭冲突和期望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研究生认识和处理压力,同时加强家庭关系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改善,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压力、学术压力、家庭关系、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现状、结论。

1. 引言1.1 概述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研究生在面对学业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关系等多重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近年来,研究生群体中出现了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趋势,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学术压力、社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追求学业上的成功,面临着导师的要求、科研项目的压力以及论文的deadline,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压力。

社会上的就业竞争激烈,让研究生们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得不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家庭关系的问题也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庭的期望、支持与矛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状态。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努力,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研究生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研究生期间也存在着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旨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研究生期间的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生们常年紧张地应对着各种学术压力,包括完成论文、发表文章、参加学术会议等等。

此外,研究生们还需要与导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还要面临就业压力。

这一系列压力加在一起,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次,研究生的孤独感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圈子都相对狭小。

由于研究生们更加注重研究和学术,他们在实验室中度过大量的时间,而无法享受到与朋友或家人共度的时光。

冷清的实验室和缺乏社交活动的环境下,加之学术压力的困扰,研究生们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研究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也受到极大的冲击。

在追求知识和发展自己的同时,一些研究生也面临着自我怀疑的问题。

毕竟,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需要经历失败、实验数据的无效以及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研究项目。

这一系列的挫折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学校和导师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解压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学生中推广心理健康知识。

同时,导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术成果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其次,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与支持。

他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同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寻找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通过这些途径,研究生们可以缓解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自我应对能力。

此外,学术界和社会应加大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当代研究生在面临各种学业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心理压力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针对研究生心理压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其重要性、原因、现状、影响以及对策建议。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在于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原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会关系压力。

当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

对策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减轻和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引起社会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影响、对策、重要性、原因、目的、意义、建议、实施意义、展望、未来、研究、分析、文章1. 引言1.1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前景,也是一个考验个人心理素质的阶段。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学术压力大,加之学生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研究生出现心理压力问题。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业挑战和社会压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还在于,只有重视和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于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2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导致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术压力是研究生普遍面临的一大挑战。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术任务,包括论文撰写、实验设计、文献综述等,这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生生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阶段,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困难的科研项目、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等种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影响因素一:学业压力研究生成绩、科研成果、学术发表等都是评定研究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而这些都需要研究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

在应对这些学业压力时,一些研究生可能会出现焦虑、压力感、自卑等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1. 合理规划时间,适当分配学业任务,避免过度压力。

2. 建立学习小组,相互激励、学习共享,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寻求师长、同学、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共享压力,寻求鼓励和帮助。

作为研究生,科研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面对复杂的科研问题,繁琐的实验步骤,加之期刊要求和导师压力,对一些研究生来说,科研压力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策略:1. 培养乐观、坚定的研究态度,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2. 加强自我管理和实验技能,提高科研效率,减少时间压力。

3. 寻求导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多交流、多学习,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减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对于一些研究生来说,面对这种就业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恐慌等情绪问题。

应对策略:1. 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多参加实习、就业指导等活动,增加就业经验。

2. 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历、实践能力等。

3. 增强自信心,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家庭和社会可以给予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帮助,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的讨论,能够引起社会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普及,助力研究生度过这个人生重要阶段,为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当代研究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从研究背景、问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分析了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现状,探讨了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提出了应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包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结尾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总结、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逐渐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学业重压的阶段,学术研究的压力、导师关系、学业竞争等因素,往往会给研究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心理压力问题不仅会影响研究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以期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的意义在于,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应对研究生心理压力,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也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研究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偏差和疾病。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
将分析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再次,生活压力也是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生要同时面对
学业、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压力,难免会感到压力倍增。

同时,研究生阶段
也是家庭和个人责任交织的时候,许多研究生面临父母期望和家庭压力,
往往难以取舍。

针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现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其次,改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环境。

高校应该优化研究生的学习和科
研条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指导,帮助研究生更好地适应学术要求和竞争压力。

再次,营造积极的就业环境。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为
研究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

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研
究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最后,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高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的宣传
和组织,帮助研究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同时,加强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帮助研究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严重,影响研究生的身心健
康和发展。

解决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高校、家庭和个人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创造一个良好
的学术和生活环境。

研究生精神健康状况与预防措施分析

研究生精神健康状况与预防措施分析

研究生精神健康状况与预防措施分析在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的压力下,研究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精神压力大、负面情绪多、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研究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了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本文将从研究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入手,探究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一、研究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在现代社会中,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长时间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很容易产生压力和不良情绪。

研究表明,研究生在摆脱学士生时的约束和安全感之后,会面临一个新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这种转变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情感和压力。

1. 生活压力重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要面对的学习任务和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都会使他们内心产生麻木、疲惫和无助等负面情绪。

2. 心理问题多由于研究生考试、评估和竞争性学习的压力,许多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担心对自己的学业产生影响,担心未来生活的不稳定性等。

3. 精神病患者数量增加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一些研究生会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导致他们患上各种精神疾病。

根据一项调查,在大学期间肯定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的程度最高的是研究生,占州内大学生总数的10.3%。

二、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为了帮助研究生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应该有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如下:1. 加强学术性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是研究生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

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让自己的心理得到一定的调整和疏导。

2. 维持适宜的生活方式为了避免生活压力过大,研究生应该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增强运动和休闲的时间。

科学的饮食方式、固定规律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会有所帮助。

3. 加强社交活动人是社交性动物,社交能力的强弱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研究生来说,参加各种志愿者、工作或社交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缓解心理压力。

4. 建立良好的心理和社交支持系统研究生在生活中应该尝试寻找和建立良好的心理和社交支持系统,包括与家人、朋友或其他研究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一、背景介绍研究生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学生。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面临许多问题。

研究生期间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还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和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二、现状分析1. 学业压力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习任务、课程量和难度都更大。

而且,研究生通常希望在科研、成果、论文等方面获得高成就,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多。

因此,课业压力和时间压力对研究生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经济压力大经济因素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大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依赖奖学金或亲友支持生活,但这些收入很难满足研究生的基本需求。

因此,出现经济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给研究生带来压力。

3. 心理问题凸显大学阶段的心理问题在研究生时期更容易凸显。

例如,对未来的焦虑、自我怀疑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等,都是制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4. 社交压力大在研究生时期,参与社交活动和建立社会关系非常重要。

然而,许多研究生缺乏社交能力,与同学和导师交流不畅,缺乏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社交压力也随之而来。

三、问题与对策1. 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对研究生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醒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生活轻松愉快,培养心理韧性,做好课业与社交等方面的平衡。

2. 留学生群体加强交流留学生研究生群体比较集中,可以成立一个研究生会或者交流群,开展丰富的活动,帮助留学生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3.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咨询、评估、治疗等服务,满足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多层次需求,助力研究生健康成长。

4.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导师在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两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导师应该尽可能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压力和困难。

四、结论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讨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讨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讨“健康中国”建设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的客观数据,梳理了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论述,对医学研究生心理教育对策展开探讨。

标签: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对策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特别提到了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作为高学历、高层次卫生人力资源的医学研究生,是国家健康卫生事业建设的主力后备军。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

1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查找、梳理有关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及教育的文献,发现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

国外研究者研究发现医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正常人群。

Liselotte等[1]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学研究生在进校时与非医学专业同龄人心理状况调查发现结果极其接近,但经过一年学习后医学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从25%升至52%。

Ahmed 等[2]通过对迪拜某医学院16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者28.6%,焦虑症状者占28.7%。

国内诸多研究也发现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赵淑芳等[3]研究发现34.29%的医学研究生心理症状检出呈阳性。

程雯等[4]研究表明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王晓翠研究[5]指出,医学研究生有近五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其检出率在近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吴传莉等[6]调查发现,医学研究生SCL-90 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常模相比,尤其是强迫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心理问题较突出。

这些调查研究表明必须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2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2.1 学业影响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医学研究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研究生面临更重的学业负担。

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

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

作者: 何艺新[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学生处,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98-400页
主题词: 研究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摘要:当代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的群体,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本文通过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展示、原因的分析,旨在探索新时期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并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便帮助受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困扰的研究生从'束缚'中走出来,在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张扬的同时,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得更加完善和健康.。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何春华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昌盛,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心理失衡导致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积极探寻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失衡的现状和成因,并就此提出应对措施.
【总页数】3页(P243-245)
【作者】何春华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药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 [J], 唐廷科;张福珍
2.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 [J], 李瑾
3.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J], 王一奇;贾明
4.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应对措施研究 [J], 徐素明
5.临床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新思路 [J], 杨扬;牛启超;白桂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龚信华戴民石世平摘要本文从实证研究角度阐述研究生心理健康特点,研究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忧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

而影响研究生心理差异因素归为四类: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针对研究生心理特点和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因素,本文从研究生个体和学校二方面提出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一、引言作为高层次人才代表的研究生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相对成熟的学生群体。

他们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和希望所在,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日益重视,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在校研究生的数量连年大幅攀升。

与此同时,研究生在学业、就业、学校生活等方面面对压力增大,因而产生了心理冲突,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影响。

近年来,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偏差的研究生日益增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因此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有利于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二、研究生心理特点我国学者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2002 年史清敏等人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对119 名研究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研究生存在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2004年杜婷同样采用了SCL-90 对286 名研究生进行测查,统计表明,在研究生中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人数占总人数的34.3%;其次为抑郁(27.6%)、人际关系敏感(22.7%)、焦虑(23.8%)、偏执(25.5%)和其他(20.6%),人数在20% 以上;再次为敌对(14.0%)、恐怖(13.6%)、精神病性(11.9%),人数在10% 以上;症状出现最少的为躯体化(9.1%),人数占总人数的10% 以下。

这说明,在研究生中出现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较多;2007 年钟惊雷采用SCL-90 对1192 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生的各因子得分在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后,除了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两项之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其它各项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得分。

这说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如全国普通人,而且差距明显。

综合前人的研究,在SCL-90 的结果上,研究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忧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

研究生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疏导或解决,将会发展成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从而导致研究生的异常行为。

所以,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需要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或治疗措施。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由于研究生的家庭背景、年龄层次、工作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而形成研究生心理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影响研究生心理差异因素总结归为四类: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3.1 个体因素大部分研究生正处于成人发展的前期,个人自我体验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如下:(1 )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研究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逐渐增强,这时期的个体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涉及与“我”相关的名誉、地位、理想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尤其容易引起比较激烈的情绪体验。

(2)自我体验的深层性。

研究生体验从与外部生理有关的体验更多地转向内心思索等深层内心体验。

比如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经受同样的压力挫折,有的人能顺利地从逆境中走出来,并在新的环境中取得进步;有的人却在泥潭中挣扎,甚至越陷越深,无力承受压力的考验,极端的甚至采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研究生对自我定位不准确,期望过高。

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实际能力并不强,对自己能否解决现实问题心里没有底,因此,往往自信心不够,容易受挫折。

从心理学原理上来看,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能力越差,则心理压力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3.2 家庭因素研究生的情感需求上存在矛盾。

大部分研究生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年龄在22 岁到25 岁之间,绝大多数研究生已经到了恋爱、结婚的正当年龄。

而研究生阶段主要精力是学习和科研,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异性交往很难找到异性知己。

研究生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心理与研究生现实学习生活产生矛盾,给研究生心理带来了困扰,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在一项对研究生心理调查研究的婚否差异检测中发现:已婚者、未婚有男女友和未婚无男女友中,未婚无男女友的抑郁、焦虑和偏执的得分明显高于已婚和未婚有男女友的。

研究生的社会期望较高。

他们处于社会学历层次的较高层,一般被认为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物。

家庭寄予了厚望,但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随着扩招的不断展开,研究生的价值在不断降低,就业的情形还不容乐观。

在这样尴尬的情形下,面对家庭的期望,研究生们无形中会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映,如孤单、失落、焦虑、性心理不成熟等等。

3.3 学校因素在学校,研究生重要压力来自专业学习研究。

首先,研究生课程虽然数量不多,但难度较大,要求创造性地学习,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可能成为重要的心理压力。

其次,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来源于科研工作和对发表论文的要求。

现在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在校期间都有论文发表的要求,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要求研究生必须在国际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达不到此项要求的,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对于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主动学习不强的研究生,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心理压力、思想包袱背得就比较重了。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研究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研究生的人际状况不容乐观。

一是研究生数量剧增与高校导师队伍数量的滞后,导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存在不和谐;第二,研究生群体之间年龄、家庭和专业背景之间的差异,导致群体内部缺乏沟通。

研究生群体本来就小而散,有的分散编在各个研究所、教研室或课题组,尽管有小班建制,但其上课、实验地点还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课程表,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又不一致,研究生之间相处、交流的机会较少。

第三,研究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面窄,导致其缺乏有效的心理宣泄渠道。

人际交往面窄了,一些研究生在碰到挫折产生心理压力时,选择沟通交流和心理宣泄的渠道就少了。

3.4 社会因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要求提高了,不但对招聘研究生的学历、专业对口有要求,还对应聘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录取优秀者,研究生不再是用人单位抢的“香饽饽”。

研究生高起点的期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矛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现状中,只有素质全面的少数优秀研究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很多研究生开始焦虑、失眠,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很多研究生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这个年龄如果经济上还不能自立,自己和家庭都会有很大压力。

在校研究生一般生活补助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支出的。

如果是工作后读研或有家有口的大龄学生读研,经济上的压力会更大。

很多的研究生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在学业非常紧的情况下,努力兼职工作,身心疲惫,抑郁、焦虑的情绪也随之产生。

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生健康心理状态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及个人生涯发展,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研究生才能较好地学习、科研,个体才能健康发展。

针对研究生心理特点和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因素,高校应从研究生个体和学校二方面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4.1 提高研究生调试能力,积极应对环境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要认识自己的劣势。

能客观坦然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着重针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调适,扬长避短,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维护心理健康。

研究生通过自我教育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作用,相信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能力。

培养研究生正确的归因,客观地看待事情的成败。

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和外因,又有主观和客观原因。

尤其是对于失败,如果完全将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较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因,就容易对将来丧失希望。

做出客观的归因,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适当调整期望值,如把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子目标,在不断攻克子目标的过程中,增加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承受能力。

这样就完全能控制和克服心理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

正确认识压力与目标。

首先,要正确认识压力,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压力虽然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理震荡、心理痛苦,情绪紊乱,行为偏离,甚至种种心理疾病,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人认识能力深化,才干得到增长,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要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切不能好高骛远;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意识不能太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有实现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研究生要学习人际交往,包括和导师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及和社会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日常生活中研究生们应该多与同学和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在交往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

4.2 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相对本科生而言,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应首先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指导体系,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高校应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

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研究生的心理特点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研究生深化心理健康意识,着力培养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形成研究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

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质疑争辩,促使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3)加强研究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

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是由社会性的应激源引起的,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由于经济拮据、经济困难给研究生带来的压力。

设立奖、助学金,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机会,创设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以减轻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就学环境。

4.3 建立研究生心理问题咨询与预防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内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十分薄弱,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年级、专业因素,有层次、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改变高校心理咨询与指导处于被动的地位。

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明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了解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科研方式和方法,使其尽快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