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湖南省株洲市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株洲市2024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考试用时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真实是文学的第一天性,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
文学的对象是人性和人的生存条件。
因此,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
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
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
他们笔下的人物,其性情性格,全都具有多重暗示,绝无简单化现象。
人物所处的环境,也都是复杂的多重冲突,父与子、母与子、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恋人与恋人,等等,他们在生存历程中所产生的自然悲剧(生老病死)、人为悲剧(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冲突)、个体悲剧(情与欲、义与利等),相互交织,把人性的各个层面,展示得极为真实动人。
文学的真实性除了表现为展示于作品中的人性真实与环境真实之外,还特别表现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
不欺骗读者,这对于作家来说,不仅是创作的思路,而且是创作的道德。
古往今来,一切不朽的经典,其生命力的密码就在这里。
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
“超越”是指跳出经验世界而进入先验世界。
真实讲进入,超越讲跳出,两项加起来便是“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精校word版)解析
殆从者之廋耳 / 索之 /果然 /
C.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 /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
殆从者之廋耳 / 索之 /果然 /
D.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 /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
殆从者之廋耳 / 索之 /果然 /
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 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 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 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盗悉窜他境 /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
殆从者之廋耳 / 索之 /果然 /
B. 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他境 /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
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
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
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
期具有催生作用。 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
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1语文答案(原版答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Ⅰ 语文试题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2、B 3、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4、B 5、C 6、C 7、(10分) 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⑵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6分)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5分)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露出一丝英雄无用之地的失落。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10、(6分)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⑵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⑶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⑴(5分)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E得1分; 答A、C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得分。
⑵(6分)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着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答出三点即可)⑶(6分)①强调百亩园是洗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本大题共6小题,共85.0分)1./格//空格由此可以断定,汉书成为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毛等具使用是一个要因素,它是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发到极致的是中国文化思渗入。
古代师们挥运毛笔时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想能这使文书写跃过纯的美而成一独立而蕴含深的艺术。
汉字“六书即汉字的六造用字方法,其目的并在于审,而均在于用。
汉字书发展为法艺术的因在我们固有的观念,汉字法艺是绝能割裂。
“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存在着数百国民族大自己的言和字,它们的文字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字其衍变过程成了艺术,或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性一学者以书画同”阐汉成艺术的起因及性,如刘纲纪《书美学论、金学智《书美学谈》等。
由文于象形,并且“字点画书写能造成各同现生活的形体或动态)有类处的形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活的形象艺术种以为书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术原理更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是于汉结构这一事,并由此认定法是一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是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据原文内,下列理解和分不正确一项是______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和民,它们部分自己的言和文字,没有形成书艺术。
下理解和分析,合原文意思的项是______似应如下的假:如果,作为书法术主要现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明,今天所说的书是否能在历史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许们会说天见的许多代名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青铜铭文等等,或刀刻,或以模,而它的艺术水仿佛不在笔法之下。
但当指出这些毛笔类书,在们制作之前已汲取了毛笔法的意味(笔意),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将笔意考虑在的运中,大多数为毛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写时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比较一下笔画细的甲骨卜辞与血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笔写工具的用文字书写成艺术的促进作用。
湖南省株洲市2016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①本性为“无明”②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
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专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为人生最大的目的。
又像那老、庄的意见,以为万事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乐,万万不可强求。
又像那墨翟主张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为人生义务。
又像那杨朱主张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对他人讲什么道德。
又像那德国人尼采也是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被叫作寻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说法。
第三是科学家,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什么灵魂;生存的时候,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死后物质分散,另变一种作用,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
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各个不同。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呢?我想佛教家所说的话,未免太迂阔。
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无明”呢?既然有了“无明”,众生的“无明”,何以忽然都能灭尽呢?“无明”既然不灭,一切生灭现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灭现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才是。
2016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2016高考真题精编版)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新课标I卷语文高考试题精校文档版(答案解析+范文)
2016年新课标I语文高考试题精校文档版(答案解析+范文)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湖南省株洲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2015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他日理万()仍参与文化建设,()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脉流传的变迁。
华夏智慧的江河,一脉相承,不拘不泥。
如今,我们又要如何让这源于千万年的智慧继续流动呢?一谈到当今中国,就不由得想到戊()变法、五四运动、军阀混战……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思想界最终的()势是“学习借鉴”。
A.机(jī)疏(shū)戌(xū)趋(qù)B.几(jǐ)疏(shū)戍(shù)趣(qù)C.几(jī)梳(shū)戍(shù)趣(qū)D.机(jī)梳(shū)戌(xū)趋(qū)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坐在餐桌前,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十分礼貌地请女士点菜,既不过分殷勤,也不失之热情,似乎是极力塑造着自己绅士的形象。
B.毫无疑问,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就能走向全面复兴和繁荣,古今中外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D.美国一家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款会驾驶汽车的机器人,只要按动这款机器人的一个按钮,便可以驾驶汽车。
3.下列选项中的“昭昭”与语段中划线词“昭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反腐的持久性,不断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与加大反腐力度,才能让贪官污吏们无处遁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理昭昭,伸手必被捉。
A.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B.以其昏昏,使人昭昭C.功勋昭昭 D.日月昭昭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反腐的持久性,不断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与加大反腐力度,才能让贪官污吏们无处遁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理昭昭,伸手必被捉。
A.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B.以彼之矛,攻彼之盾C.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二、文言文阅读(22分。
2016学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湖南省株洲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语文试题 含解析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2016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卷)(2016年高考真题精编版)
绝密★启用前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精校word版)解析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精校word版)整理打印:永州一中刘小忠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最新精编 湖南省株洲市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英语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英语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如: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A. Quite difficult.B. Very interesting.C. Too simple.2.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At a bus stop.B. At a train station.C. At an airport.3. How will they go to the theatre?A. By taxi.B. On foot.C. By subway.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A teacher and a student.B. A doctor and a patient.C. A waiter and a customer.5. Why did the man apologize to the woman?A. He didn‟t visit her in the hospital.B. He forgot to tell her Bill‟s news.C. He told lies to h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湖南省株洲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卷(一).pdf
株洲市2016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教学质量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教学质量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株洲市高中教育一直以来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可,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
为了能够保证株洲市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关部门联合举行了一次高教学质量统检测。
其中,语文试题成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试题分析本次株洲市届高教学质量统检测语文试题整体难度较大,涵盖了语文知识点及技能的多个方面。
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具体分析如下:1.阅读基础能力株洲市届高教学质量统检测语文试题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相当重视。
试题中不仅出现了长篇立意明显的阅读理解文章,还出现了一些篇幅较短语言较晦涩的阅读难题,这些试题都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语言运用技能在试题中,有许多篇短文,都涉及到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
例如,文字的连贯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考察。
此外,语文试题中还含有一些写作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书写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古诗文鉴赏试题还涉及到了大量的古诗文鉴赏题目,这些题目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古代汉语的理解、文化底蕴的把握都有很大的要求。
在试题中有不少的古诗文或者篇章比较新奇、具有思想性,这些试题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二、答案解析1. 阅读基础能力例如试题中有一道阅读题:“将文字敲击成歌,你一定熟悉这首歌——《青藏高原》。
它深深印在年轻人的心中,如同一座小小的山峰。
我们美满的时光依托于这样的歌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文章中许多词语和意象都是可以引发读者共鸣的。
答案是“青藏高原”。
2. 语言运用技能例如试题中有一道改错题:“我饿得早已不胜忍耐,我妈妈不在家,我决定向楼下买点吃的。
我插好门,走出了楼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章中的语言错误不难发现。
正确答案为:把“馋得”改成“饿得”;把“插好门”改成“拔好门”。
3. 古诗文鉴赏例如试题中有一道古诗文题目:“在唐代的诗歌中,李白的诗歌数量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株洲市2016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
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项是A.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D.中国文化思想在书写过程中的渗入,使毛笔等书写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起到促进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部分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没有形成书法艺术。
B.“六书”中的“象形”,通过抽象将物质形状简化为线条,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实用。
C.汉字“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或用字方法,其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D.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起因,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性质就在于书写与图画是属于同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作品,或由刀刻,或以模铸,但与毛笔书写不无关系。
B.日文、古韩文中也有汉字,由于日本、韩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它们也有书法艺术。
C.钢笔书法等硬笔书法汲取了毛笔书法的营养,融入了中国文化,所以硬笔书法在书法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D.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复杂,简体字书法达不到繁体字书法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书法家喜欢写繁体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
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8.本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9.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均属羁旅之作,抒发的感情同中有异。
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的美景,先说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接着用“,”来描写湖面水势浩淼、宽阔无边的景象。
(3)《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渺小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神鞭(节略部分内容提示)天津城西挑担卖炸豆腐的“傻二”用头上那根粗黑油亮的大辫子把惹是生非的大地痞独眼“玻璃花”抽了个鼻青脸肿。
“玻璃花”栽了面子,发誓一定要报仇,结果他将天津很多名声响亮的奇能异士甚至东瀛武士找来帮忙,可这些人一一栽在“傻二”那辫子上,从此人们称他的大辫子为“神鞭”。
几年之后,大清朝亡了,要剪辫子。
这时的“玻璃花”混进了“巡防营”洋枪队,不但剪了傻二徒弟的辫子,还上门来要和傻二算旧账。
傻二一声不吭,闭门不出,不久就失踪了……①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
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
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蹓跶蹓跶,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②“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
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
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辗子,翘腿坐在上边。
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
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地一口口往里嘬。
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
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
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
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他看到前面开洼地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
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
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③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
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
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④“你瞧好了!”⑤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⑥“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
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
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
“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⑦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
“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⑧傻二开口说:“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
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
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
怎么样,咱俩玩一玩?”⑨“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
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⑩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
“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
他回到营盘后,没敢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怕别人取笑他。
不久,听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枪,指哪打哪,竟说一口天津话,地地道道是个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人姓名,“玻璃花”却心里有数,暗暗吐舌……(节选自冯骥才《神鞭》)(1)下列对上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对“傻二”、“玻璃花”的描写,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的个性。